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設計說明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的這一天國家舉行公祭活動。此文是一篇在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刊發(fā)的新聞評論,圍繞“國家公祭日”這一新聞事件,緊扣“牢記歷史,維護和平”的觀點,引述大量新聞事實加以闡述,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此文在南京大屠殺8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時點上,起到了引導社會輿論、彰顯中國立場的作用。學習目標1.了解這則通訊所報道事件的來龍去脈與重要意義,感受作者在作品中體現(xiàn)的嚴正立場和充沛氣勢。2.思考作者是怎樣選擇新聞事實來支撐觀點的,體會其開闊的視野和運用事實的技巧。3.掌握新聞評論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教學重難點1.引導學生了解南京大屠殺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情,明確這則通訊的意義。2.引導學生學習新聞評論的基礎知識,掌握其寫法特點。教學方法朗讀、默讀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資源與工具1.數(shù)字資源包、學習成果上傳和互動的平臺。2.圖書館資源、網(wǎng)絡搜索工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學習情境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隨后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我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不僅屬于南京,屬于中國,更屬于全世界!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牢記南京大屠殺給我們帶來的傷痛,勿忘國恥!接下來,我們學習一篇新聞評論,讓警鐘長鳴,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二、預習任務1.字音字形。初衷(zhōng)殺戮(lù)篡(cuàn)改抵賴(lài)wàng(妄)圖辱沒(mò) 囈(yì)語 遁(dùn)形 míng(銘)記 zhāng(彰)顯慘絕人寰(huán) 振聾發(fā)聵(kuì)2.根據(jù)釋義明確詞語。為國犧牲的人。課文中泛指死難的軍民:國殤懷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緬懷最初的心愿:初衷殺害(多指大量地);屠殺:殺戮懷念死者,表示哀痛:悼念別有用心地改動或曲解:篡改用謊言和狡辯否認所犯過失或罪行:抵賴夢話:囈語狂妄地謀劃:妄圖玷污;使不光彩:辱沒隱藏形體:遁形保衛(wèi)(多用于抽象事物):捍衛(wèi)深深地記在心里:銘記鮮明地顯示:彰顯人世上還沒有過的悲慘,形容悲慘到了極點:慘絕人寰發(fā)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振聾發(fā)聵比喻人世間事物變化很大:滄海桑田泛指用一種思想理論貫穿于始終:一以貫之3.文學常識?!扮娐暋笔恰爸袊暋钡暮喎Q,暗中蘊含有“警世鐘聲”的寓意。它是《人民日報》創(chuàng)辦的國際新聞評論專欄的筆名,以“鐘聲”為筆名的國際評論專欄自2008年11月推出后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這是人民日報國際部繼“國紀平”之后創(chuàng)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評論,以正面闡述中國對一些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的立場與主張為重點,在風格上以快速反應、尖銳鮮明見長,與“國紀平”的重大題材、深入評析形成互補。新聞評論,是媒體編輯部或作者對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和有普遍意義的緊迫問題,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就事論理,有著鮮明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新聞文體,是現(xiàn)代新聞傳播工具經(jīng)常采用的社論、評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編者按、專欄評論和評述等的總稱,屬于論說文的范疇。簡而言之,新聞評論是就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和社會現(xiàn)象發(fā)表意見以指導實踐的一種文體。新聞評論的特點:①具有新聞性、政治性、說理性、時效性;②主要面向廣大群眾;③與其他評論一樣,由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組成。三、學習任務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指導學生自讀課文,關注新聞評論的特點,并理解主要內容。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2.如何理解這篇新聞評論的標題?3.此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自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并發(fā)言展示。1.課文開篇用概括性的語言簡述了第四次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的基本情況,闡明了國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義,同時也表達了中國捍衛(wèi)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2.①標題點明了這則新聞評論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目的;②標題簡明、醒目,能夠引起讀者的關注。3.引用寶鼎銘文,一方面點明了課文內容,增強了現(xiàn)場感;另一方面豐富了課文內容,顯示出莊重的氣氛,增強了表現(xiàn)力。通過自由朗讀和小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4.閱讀第2段,分析其內容和作用,思考第2段綜述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5.第2、3段著重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6.第4段中交代日內瓦、聯(lián)合國對待日本的態(tài)度有何用意?7.第5段引用《紐約時報》的報道有什么作用?8.課文最后一段寫了什么內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9.試簡要分析這篇新聞評論的論證思路。4.內容:第2段主要列舉了全世界正義之士以不同方式紀念死難者的事例。如,美國《波士頓環(huán)球郵報》發(fā)表文章,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的動議,美國圣迭戈市的圖書館舉辦活動,加利福尼亞州街頭祭奠羅伯特·威爾遜,日本由高中和大學老師組成的研究會建議將“南京大屠殺”等詞語列入教科書等。作用:列舉這些事例,表明了全世界正義之士對南京大屠殺歷史事實的尊重和對正義的堅持,有力地闡述了第2段結尾提出的“歷史,不可能被忘卻”這一觀點。特點:這段綜述選擇了世界上多個地區(qū)、不同階層、多種形式的與南京大屠殺相關的紀念活動,多國度、多階層、多角度的材料更有說服力,強有力地證明了歷史是沒有被忘卻的,令人信服。5.著重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用第2段正義之士不同的紀念活動與第3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戰(zhàn)爭、扭曲歷史的兩個反面事例作對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沒真相和良知的滑稽、丑陋的嘴臉。6.用這兩個事實具體印證了日本右翼勢力妄圖辱沒真相和良知的行為,以正義的力量對之反擊,進而闡明了“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的論斷,使論證更有說服力。7.直接引用《紐約時報》的報道作為論據(jù),有時間、報道單位,表明了事實清楚,材料真實,無可辯駁。同時與下文南京成為國際和平城市形成對比,突出了和平的珍貴。8.最后一段介紹了南京的命運變遷,以及中國具有捍衛(wèi)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和磅礴力量。作用:突出了國家公祭的意義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深化了課文的中心和主題,也使課文的結構更加完整。9.課文開篇首先用概括性的語言簡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的基本情況,同時提出觀點,即“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然后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論述,正面以美國、加拿大等全世界正義之士對死難者的紀念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勢力丑態(tài)百出的表演為例,說明了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歷史事實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最后以南京命運的變遷收束,表明中國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針對性強,有“警鐘”和“宣言”的雙重作用。四、學習任務二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品讀并進行圈畫。1.作者用詞簡潔、精準、針對性強。閱讀課文,結合下面的語句,分析其表達效果。(1)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還在不斷尋找各種借口對當年的軍國主義罪行百般抵賴,扭曲歷史,美化戰(zhàn)爭,顛倒黑白,并企圖通過修憲復活軍國主義。(2)那些人以丑態(tài)百出的表演,妄圖辱沒人類的良知。(3)但人們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的態(tài)度仍然頑固。南京大屠殺,早已是所有正義力量的集體記憶,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夢中囈語。(4)國家公祭日之長鳴警鐘振聾發(fā)聵,那些裝睡夢游的罪惡靈魂無處遁形。2.此文是怎樣選擇新聞事實的?文中的新聞事實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再讀課文,品味語言,小組合作,討論探究。1.(1)“百般抵賴,扭曲歷史,美化戰(zhàn)爭,顛倒黑白”句式整齊,節(jié)奏鏗鏘,具有極強的氣勢和力量?!捌髨D”陳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行為。(2)作者用“那些”不用“這些”,在語氣上拉開了右翼分子與作者、讀者的距離,頗有將“表演”遠置于聚光燈下,彰顯其“丑態(tài)”的意味?!巴龍D”則突出了日本右翼分子行為意圖的狂妄性,相比于“企圖”,語氣更重,批判力度更大。(3)“仍然”和“仍在”分別修飾“頑固”和“夢中囈語”,準確地表現(xiàn)出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歪曲歷史并非一時之舉,而是長期行為;“唯有”一詞則略帶嘲諷地表現(xiàn)出日本右翼分子們“失道寡助”的可悲可恥。(4)“裝睡”一語,道出右翼分子并非真的在夢中的事實,揭示了他們并非不知道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惡,只是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去承認、不敢正視而已。2.此文在選擇新聞事實方面最主要的特點是不厭其多、覆蓋面廣。(1)正面的新聞事實多,體現(xiàn)出牢記歷史、堅持正義是人心所向;反面的事實也不少,揭露了日本右翼勢力的怙惡不悛,也更彰顯了寫作此文的必要性。(2)文中所寫的事實涉及多個層面、多個類型,眾多新聞事實賦予課文開闊的視野和不容置疑的氣勢,也使課文產(chǎn)生了一種獨特的客觀性——用“第三方”(國際社會)的共識來抨擊日本右翼分子的丑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課文的說服力。(3)同時,課文也很重視所選新聞事實的典型性、代表性。與日本關系良好的美國、加拿大媒體、地方議會都在紀念南京大屠殺,提示人們牢記日軍暴行,更顯得公義自在人心。文中提到的日內瓦裁軍會議、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國際和平城市協(xié)會,都是具有相當權威的國際組織,它們對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歪曲歷史行為的批判和對中國所持立場的認同,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1.引導學生品析這則新聞評論的用詞及修飾語的準確性,分析新聞事實的廣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2.引導學生不忘國恥,牢記歷史,珍愛和平。五、過程性評價相關練習。六、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對這篇新聞評論的學習,我們對歷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對和平與正義有了更多的熱愛。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我們記住歷史不是為了打擊報復,而是為了反思歷史,不讓悲劇重演,珍愛和平。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牢記南京大屠殺給我們帶來的傷害,牢記歷史,不忘愛國責任!身為學生的我們,要立志成才,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現(xiàn)代化國家而努力。七、布置作業(yè)1.基礎型作業(yè):鞏固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發(fā)展型作業(yè):①完成此課的習題;②拓展閱讀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國家公祭日,構筑民族記憶共同體》,撰寫讀后感,不少于200字。八、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抵押借款簡易合同示例
- 個人抵押貸款合同季度范本
- 臨街店鋪購買合同范本
- 二次供水設備采購合同
- 專業(yè)服裝管理軟件經(jīng)銷合同書
- 上海市股權轉讓合同標準范本
- 二手房銷售代理合同協(xié)議
- 中外合作種植戰(zhàn)略合作合同
- 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數(shù)據(jù)保密合同
- 返聘人員協(xié)議書
- 小紅書種草營銷師(初級)認證考試真題試題庫(含答案)
- 癲癇病人的護理(課件)
- 企業(yè)資產(chǎn)管理培訓
- 2024年WPS計算機二級考試題庫350題(含答案)
- 2024年4月27日浙江省事業(yè)單位招聘《職業(yè)能力傾向測驗》試題
-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 醫(yī)院培訓課件:《如何撰寫護理科研標書》
- 風車的原理小班課件
- 河南省鄭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數(shù)學 含答案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全冊數(shù)學單元測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