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3月份聯合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遼寧省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3月份聯合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遼寧省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3月份聯合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遼寧省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3月份聯合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遼寧省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3月份聯合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名校2024屆高三下學期3月份聯合考試歷史試卷

學校:___________姓名:班級:___________考號:

一,單選題

1.“社”本義指土地神,社祭本起源于民間社群,但在分封制下,“社”變?yōu)橘F族的

保護神,主持社祭是貴族的專利;戰(zhàn)國時期,立社、祭社又成為民眾普遍參與的事

情。這一變化說明戰(zhàn)國時期()

A.土地私有逐漸確立B.百家爭鳴興起

C.社會轉型趨勢明顯D.重視社祭活動

2.“劍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種舞蹈,基本形式是執(zhí)劍而舞。最初起源于軍隊,后經演

變,融合西域服飾、舞蹈風格,在宮廷、民間廣泛流傳,深受人們喜愛。據此可知,

劍舞的流行體現出唐代()

A.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B.豪華奢靡的宮廷生活

C.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D.文人雅士的藝術追求

3.宋元時期,長江三角洲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明清時期,農戶經營的重點

不在種植糧食作物的“田”,而在種植經濟作物的“地”,形成“多種田不如多種

地”的觀念。這一變化反映了()

A.商品經濟發(fā)展B.江南農業(yè)衰退C.新的生產關系D.人地矛盾突出

4.“欽差”是皇帝臨時派遣至地方處理重大事務的一種特殊的“官”。明代的欽差多

數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欽差的派遣()

A.拓寬了官員上升的通道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體現了中樞機構的異化D.緩解了朝廷內部矛盾

5.康熙帝在《中秋日聞海上捷音》詩中寫道:“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

同”。此詩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應當是()

A.收降漠南蒙古B.擊敗準嚼爾部C.反擊沙俄侵略D.統一寶島臺灣

6.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為應對中英貿易中的矛盾沖突,制定了《戶部則例?茶

商禁令》等律令來打擊假茶現象、指導茶商改良茶葉生產以提高茶葉質量等。這說明

晚清()

A.鞏固了對外貿易優(yōu)勢B.推動了商業(yè)貿易規(guī)范化

C.遏制了外國商品沖擊D.挽回了國家貿易自主權

7.被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fā)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定律在近代中國不被熟

知,而生物進化論卻在19世紀末以來的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并產生巨大影響。這主要是

因為當時中國()

A.忽視自然科學B.教育水平的低下C.民族危機加深D.戊戌政變的需要

8.袁世凱上臺后反對政黨內閣,主張組建“人才內閣”,并說:“吾國今日政黨方在

萌芽,純粹政黨內閣尚難完全成立。若再越數年,民國基礎鞏固,政黨亦皆發(fā)達,人

才輩出,屆時余已退老山林,聽諸君組織政黨內閣可也?!庇纱丝梢?,當時袁世凱()

A.謀求鞏固自身權力B.盡量避免內閣黨爭

C.正確認識民國國情D.關注民國長遠發(fā)展

9.新中國成立時,農村的交易方式較為復雜,主要包括物物交換、人民幣、銀元、銅

元等形式。而到1952年底,據人民銀行總行估算,農民持有的人民幣已達H萬億

元,約占當時人民幣流通總量的40.4%。這一變化()

A.捍衛(wèi)了新中國的經濟主權B.有利于人民政權的鞏固

C.摧毀了國民黨的殘余勢力D.推動了農村生產力解放

10.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政府把東南沿海的一些企業(yè)、工廠搬遷至新疆,短時間內

在新疆培養(yǎng)起一批技術骨干;20世紀90年代以來,19個省市先后開展了“對口援

疆”工作。新疆的經濟總量也從1952年的7.91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77萬億元。

新疆的發(fā)展成就()

A.表明國民經濟調整取得成效B.推動了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實施

C.凸顯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D.改變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格局

11.考古發(fā)掘證明,距今約5000年—3000年間,產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種藍寶

石),經陸上和海上兩條“青金石之路”,運至兩河流域,并轉運埃及,最后出現在

古埃及圖坦卡蒙面具、蘇美爾人的神廟裝飾及祭品等處。這可用于說明,當時()

A.古文明多元一體的趨向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各地區(qū)經濟聯系的發(fā)展D.地區(qū)性大帝國的擴展

12.中世紀法國城市織匠行會規(guī)定:成員必須接受嚴格約束及會長的領導;每個成員

可在家擁有三臺織機,不得在家外設置織機;布匹至少有7迦爾特(長度單位)寬;

行會有裁判權,對違者的罰款,一半歸于國王,一半歸于會長與陪審員。這反映出行

會()

A.行使行業(yè)管理職責B.破壞成員的生產和經營

C.掌握王國的司法權D.成員平等參與行業(yè)自治

13.英國東印度公司創(chuàng)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個持股人組成的股份公司。英國

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壟斷“東印度”貿易的特權甚至為

了利益發(fā)動戰(zhàn)爭的權利。由此可見東印度公司()

A.是典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壟斷組織

B.對外貿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

C.體現了國家意志與商業(yè)利益的結合

D.由政府主導建立但由商人自主經營

14.蘇格蘭學者休謨(1711—1776年)曾對當時流行的“與別國貿易其實是別國要賺

我們的錢”的“貿易猜忌說”進行譴責,他指出并不存在總想著“從經濟上搞垮鄰

國”的現象,“各國優(yōu)勢不同,彼此互通有無,不必擔心惡性競爭的發(fā)生”。休謨意

在說明()

A.經濟民族主義具有必然性B.自由貿易符合國家利益

C.政府應實行貿易保護主義D.市場具有宏觀調控作用

15.1951年,美國政府在缺乏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以間諜罪判決羅森堡夫婦死刑,引

發(fā)國內外輿論高度關注。該判決的執(zhí)行非但沒有達到彰顯美國對蘇聯“強硬形象”的

目的,反而導致西方部分國家對美國自由和“領導地位”產生質疑。此事件反映美國

()

A.與蘇聯全面對峙的格局形成B.三權分立政治體制遭到破壞

C.引發(fā)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的分化D.宣揚的理念與現實政治的差異

16.閱讀下圖,導致圖中現象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美國、聯邦德國、日本就業(yè)人口分布變化示意圖

80.00%------------------------------------------------------------------------------------

?美國忸國口日本

A.經濟多極化趨勢的出現B.科學技術新發(fā)展

C.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盛行D.社會運動的推動

二、材料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東漢至唐宋時期,梵文佛經逐漸被大規(guī)模翻譯成中文。譯經過程中,創(chuàng)

造了許多新的漢語詞匯,也使儒學向更深層次發(fā)展。明末清初,羅馬天主教廷派遣傳

教士來中國傳教,翻譯的書籍包括一些西方科技類著作,如徐光啟與傳教士合譯的

《幾何原本》等書,其中的《泰西水法》,對中國農田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改進起

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張永中《論中國歷史上翻譯高潮產生的成果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人們大量翻譯發(fā)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經濟管理和文化

藝術文獻。同時“中譯外”的工作量逐漸加大,四大名著的英文版陸續(xù)出版,莫言等

現當代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北京奧運會之前,北京市政府在全國率先統一

公示語的外文翻譯。

——據黃友義《40年見證兩輪翻譯高潮》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東漢至唐宋時期”與“明末清初”的翻譯有

何區(qū)別,并指出這兩次翻譯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改革開放后中國翻譯事業(yè)發(fā)展的意義。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從1907年德國建立第一個旨在主張標準化和批量化生產設計組織——德意

志制造聯盟起,截至目前德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了涵蓋主栗行業(yè)與產業(yè)的標準起草組

織。一戰(zhàn)后,德國相繼出臺了《反對限制競爭法》《企業(yè)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

規(guī),用以規(guī)范企業(yè)的治理結構和能力,并適時進行修訂。德國著名的伍爾特集團,自

1945年成立以來,始終如一地生產“螺絲”這一單一產品,其產品在很多領域是不可

替代的。德國鼓勵技術工人移民,在德國工作的技術“工匠”,享受永久居留權。德

國“工匠”培育的最主要渠道是職業(yè)教育,有近80%的年輕人接受不同形式的職業(yè)教

育,而且職業(yè)教育幾乎覆蓋所有職業(yè)。德國工匠勤奮、嚴謹、有序、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

無不體現著宗教追求,充滿著理性精神的德國哲學,滲透著德意志民族內向、深沉和

善于思辨的民族品格。在工匠精神的影響下,德國在機械、鋼鐵、電氣、化工等領域

打下深厚根基,“德國制造”聲名顯赫。

——摘編自徐春輝《德國“工匠精神”的發(fā)展進程、基本特征與原因追溯》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德國工匠精神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初,在教育總長蔡元培支持下,“留法儉學會”成立,提出

“欲造新社會、新國民,更非留學莫濟,而尤以民氣民智先進之國為宜”。受俄國影響

,一戰(zhàn)后法國建立了共產黨,印發(fā)大量馬列著作,翻譯多種革命報刊書籍,吸引了大批

中國學生赴法勤工儉學,尋找救國救民真理?!舴▽W生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

是通過閱讀原著來實現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的先進代表們還提出要按照列寧的建

黨原則、條件、步驟來建設黨。毛澤東曾指出:“在法國,許多勤工儉學的人也組織

了共產黨,幾乎是和國內的組織同時建立起來的?!?/p>

——摘自冉世民、孔令國《百年前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等

材料二:在中國共產黨的老一輩革命家中,有一大批是從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起投身于共產主義事業(yè)的,他們主栗有:蔡和森、周恩來、鄧小平、李維漢、李富

春、李立三、陳毅、聶榮臻、徐特立、許德琦等。

——摘自張軍鋒《開端:中國共產黨成立述實》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興起的時代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對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推動

作用。

三、論述題

20.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面對百廢待興、物質匱乏的困難局面,中國人民發(fā)

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譜寫了無數重整山河的壯麗詩篇。閱讀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IL會主義革命和建已時期而現

出的先進人物代表及主要成就

「"人八斗

,wn

CTT'ITn.

士,,2>.:*r一i

3

mi£■?、〃

?

U

ATftitM

:14/5

.0

-1

tn1.RRT'<

(*wA*ngg|JU1AWC?

公MKIRtti,eW

GHDICVtfCA灣

從圖中任選兩個或兩個以上代表人物,自擬論題,根據所選人物的事跡并結合所學知

識進行論述。(要求:論題正確,史實準確,論述充分,表述清晰。)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

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題干可知社祭由貴族專屬變?yōu)槊癖娖毡閰?/p>

與,祭祀權力的下移體現出貴族政治權力逐漸喪失,是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轉型的表現,

C項正確;材料論述的是社祭,未反映土地制度狀況,排除A項;百家爭鳴體現各學

派知識分子的崛起,而社祭只是一般民眾的行為,排除B項;材料不能反映出戰(zhàn)國時

期與之前相比更加重視社祭活動,材料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貴族權力逐漸喪失,體現了戰(zhàn)

國時期社會逐步進入到封建社會,排除D項。故選C項。

2.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

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基本形式是執(zhí)劍而舞。最初起源

于軍隊,后經演變,融合西域服飾、舞蹈風格,在宮廷、民間廣泛流傳,深受人們喜

愛。”可知,劍舞起源于軍隊,其藝術形式體現出陽剛之氣,劍舞的流行反映出唐代

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A項正確;據材料”在宮廷、民間廣泛流傳”可知,劍舞不僅

在宮廷流行,其藝術特征也無法體現宮廷生活的豪華奢靡,排除B項;據材料“融合

西域服飾、舞蹈風格”可知,劍舞的演變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結果,不是中外文化的交

流融合,排除C項;劍舞在宮廷、民間廣泛流傳,與文人雅士的追求無關,排除D

項。故選A項。

3.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

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材料表明到了明清時期,長江三角洲的很多

農戶種植經濟作物的增多,種植糧食作物的減少,而經濟作物多是投放市場,這說明

商品經濟發(fā)展,A項正確;種植經濟作物也是農業(yè),不能說農業(yè)衰退,排除B項;材

料只是體現農戶有多種植糧食作物改為多種植經濟作物,不是新的生產關系,排除C

項;材料不涉及人口和土地的關系,得不出人地矛盾突出,排除D項。故選A項。

4.答案:B

解析:本題為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范圍為

明代(中國)。據材料可知,欽差大臣是中國古代皇帝臨時派遣至地方處理重大事務

的一種特殊的官,明代欽差較多,不僅派往地方,也派往京城,這說明明代重視欽差

在處理重大事務時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欽差秉承皇命,能夠快速地決斷事

務,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B項正確;欽差屬于臨時任命的官員,不是正式官名,因

此不是官員上升的通道,排除A項;C項表述中,“中樞機構的異化”材料無法體

現,欽差不屬于中樞機構,排除C項;明代有派遣至地方的欽差,因此其并非為了解

決朝廷內部的矛盾,排除D項。故選B項。

5.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

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題干給出的康熙皇帝和“海隅久念蒼

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可知是收復臺灣,康熙帝在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鄭成功

的后代歸順清朝,D項正確;“收降漠南蒙古”發(fā)生于內地與材料中的“海隅”不

符,排除A項;“擊敗準嚼爾部”在中國的西北部地區(qū),與材料”海隅久念蒼生困”

的要求不符,排除B項;“反擊沙俄侵略”是陸地戰(zhàn)爭,與海島無關,排除C項。故

選D項。

6.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

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根據材料“清政府為應對中英貿易中

的矛盾沖突,制定了《戶部則例?茶商禁令》等律令來打擊假茶現象、指導茶商改良茶

葉生產以提高茶葉質量等”可知,清政府通過制定律令來打擊假茶現象、指導茶商改

良茶葉生產以提高茶葉質量,這有利于推動商業(yè)貿易規(guī)范化,B項正確;材料不能表

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外貿易中中國有優(yōu)勢,材料中中國政府制定關于茶葉交易的律

令,這會有助于推動商業(yè)貿易規(guī)范化,與鞏固中國對外貿易的優(yōu)勢不相關,排除A

項;材料未涉及外國商品沖擊,而且近代中國無法遏制外國商品對中國商品的沖擊,

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挽回了國家貿易自主權,近代中國伴隨著中國逐步半殖民地

化,中國無法掌握貿易自主權,排除D項。故選B項。

7.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

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中國)。據所學可知,進化論的主要思想是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9世紀末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維新派大力宣傳

進化論思想,利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告誡國人必須變法,否則中

國會亡國滅種,C項正確;A項只能解釋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定律沒產生巨大影響的

原因,不能解釋進化論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且教育水平

與材料現象關系不大,排除B項;維新派對進化論的宣傳只是進化論產生巨大影響的

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

8.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時空是民國時期的中國,根據題干設問可知是目的

題。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民國初年,袁世凱認為中國政黨不成熟,反對政黨內閣,

其意圖是擺脫內閣對總統的制約,從而謀求鞏固自身權力,A項正確;根據所學可

知,袁世凱此舉是在為復辟帝制做準備,并非為了避免內閣黨爭,排除B項;中國當

時的潮流應該是建立民主政治,袁此舉是為了專制,并沒有正確認識民國國情,排除

C項;袁世凱此舉是為了加強自身的權利,并非關注民國的長遠發(fā)展,排除D項。故

選A項。

9.答案:B

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

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人民幣在農村

的流通進一步擴大,這體現了農民對人民幣及新生政權的認同感增強,也反映了中央

政府對農村的影響力增強,這有利于鞏固新生政權和工農聯盟,B項正確;經濟主權

主要體現在涉外經貿活動中,材料中沒有反映,排除A項;當時國民黨在大陸統治已

經被推翻,其殘余勢力在1952年前后也被清除,與材料要求不符,排除C項;D項所

述是農村土地改革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

10.答案:C

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

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建國以來(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

結論:中央政府把東南沿海的一些企業(yè)、工廠搬遷至新疆,在新疆培養(yǎng)起一批技術骨

干,19個省市開展“對口援疆”工作,使得新疆的經濟總量迅速增長,凸顯了中華民

族共同體意識,C項正確;1961年開始進行國民經濟調整,題干涉及時間很多,20世

紀60年代只是其中部分時間,時間不完全吻合,排除A項;西部大開發(fā)是1999年提

出的,2001年的時候成立了西部地區(qū)開發(fā)領導小組,國務院成立西部開發(fā)辦公室的時

候是2000年,2000年西部大開發(fā)開始運作,時間與材料不完全一致,排除B項;材

料未涉及東部地區(qū),沒辦法比較,排除D項。故選C項。

11.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距今約5000-3000年間的亞非地區(qū)。據題干及所學可知,產自中亞的青金石在

西亞和北非地區(qū)得以交換和使用,有利于各地區(qū)經濟聯系,C項正確;材料只是反映

中亞、西亞和北非地區(qū)的經濟往來,而不涉及古代文明的多元一體趨向,排除A項;

材料反映了統治者對青金石的使用,而不是百姓日常生活,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古

埃及和蘇美人國家,而沒有涉及某個帝國的擴展,排除D項。故選C項。

12.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

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法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法國城市

中的織匠組成行會,行會嚴格約束成員生產的規(guī)模、規(guī)格、地域、質量,會長和陪審

員利用國家權威,對違反行會規(guī)定的成員進行裁判、罰款等,反映出行會行使行業(yè)的

管理職責,A項正確;據所學可知,中世紀歐洲行會嚴格約束成員生產的規(guī)模、規(guī)

格、地域、質量,這會規(guī)范成員的生產與經營,不會破壞生產經營,排除B項;據所

學可知中世紀行會不是政府部門,它是手工業(yè)的同業(yè)團體,因此行會不可能掌握王國

司法權,排除C項;據所學可知,行會是手工業(yè)同業(yè)團體,它的職能主要是訂立行

規(guī),調解行業(yè)糾紛,行會不涉及行業(yè)自治,排除D項。故選A項。

13.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英國東印度公司是一家由私人持股人組成的股份公司,同時受

到國家的支持,體現了國家意志與商業(yè)利益的結合,C項正確;材料強調東印度公司

是國家意志與商業(yè)利益的結合,資本主義性質的壟斷組織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有關,排

除A項;東印度公司“壟斷,東印度,貿易的特權甚至為了利益發(fā)動戰(zhàn)爭”,體現了其

經濟目的,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東印度公司受到國家的支持,但未體現由政府主導

建立,排除D項。故選C項。

14.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時空是:18

世紀(蘇格蘭)。據材料“各國優(yōu)勢不同,彼此互通有無,不必擔心惡性競爭的發(fā)

生”可知,休謨主張各國之間應互通有無,自由貿易,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對自

由貿易的重視,經濟民族主義是指通過政府政策的形式對進口商品建立貿易壁壘,并

施加各種各樣的保護主義政策以保護其國內產業(yè),與題干所述自由主義相反,排除A

項;材料突出的是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并不是重商主義政策,排除c項;僅從材料,

并未提及市場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

15.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

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美國)。根據“該判決的執(zhí)行非但沒有達到彰顯美

國對蘇聯'強硬形象’的目的,反而導致西方部分國家對美國自由和‘領導地位'產生

質疑?!笨傻贸雒绹回炐麚P自由與民主,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卻違背了這一原則,導致

西方國家的反對,說明美國宣揚的理念與現實政治的差異,D項正確;美蘇對峙的正

式形成是1955年華約的成立,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美國的政治體制變化,排除B

項;材料只反映出西方國家對美國做法的反對,但并不是資本主義陣營分化的表現,

排除C項。故選D項。

16.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

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至1990年美國、聯邦德國、日本。據圖示內容可以看

出,從1950年到1990年,美國、聯邦德國和日本等國的農業(yè)人口比重下降,工業(yè)人

口比重是略有下降,而服務業(yè)人口比重上升,這是就業(yè)結構的變化,得益于二戰(zhàn)后科

學技術的發(fā)展,服務業(yè)吸納的就業(yè)人口增多,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美國等主要資

本主義國家1950年至1990年服務業(yè)吸納的就業(yè)人口呈現上升趨勢,這是就業(yè)結構變

化的體現,與經濟全球化不相關,排除A項;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盛行會強化資本主

義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就業(yè)結構變化沒有關聯性,排除C項;社會運動與主要資本

主義國家社會結構變化沒有關聯性,排除D項。故選B項。

17.答案:(1)區(qū)別:背景:絲綢之路開通;新航路開辟。內容:佛經;西方科學。

影響:推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中國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推動宋明理學的形成。

(2)推動中國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樹立良好國際形象。

解析:(1)本題是對比類、影響類材料解析題。時空是:東漢至明末清初中國。區(qū)別:

據材料一“東漢至唐宋時期,梵文佛經逐漸被大規(guī)模翻譯成中文”“明末清初,羅馬

天主教廷派遣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翻譯的書籍包括一些西方科技類著作”可得出,東

漢至唐宋時期翻譯的主要是佛經,明末清初時期翻譯的主要是西方科學;據所學知識可

知,東漢至唐宋時期翻譯的背景是絲綢之路的開通,明末清初翻譯的歷史背景是新航

路的開辟。影響:據材料一“譯經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的漢語詞匯,也使儒學向更深

層次發(fā)展”“對中國農田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改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可得

出,推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中國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推動宋明理學的形成。

(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解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據材料二“人們大量翻譯發(fā)達國

家的先進技術、經濟管理和文化藝術文獻”可得出,推動中國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

濟發(fā)展;據材料“四大名著的英文版陸續(xù)出版,莫言等現當代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

語言。北京奧運會之前,北京市政府在全國率先統一公示語的外文翻譯?!奔八鶎W知

識可知,樹立良好國際形象。

18.答案:(1)原因:新教倫理、理性與啟蒙思想影響民族品格;德國有嚴格、完整

的制度體系和完備的法律法規(guī);社會自治組織的推動;德國崇尚工匠的社會氛圍;德

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推動;德國企業(yè)的覺醒蛻變與潛心制造。

(2)內涵:質量至上的“專注”精神;保持產品持久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卓越的

“求精”精神。

解析:(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德國。據材料“德國工匠勤奮、嚴

謹、有序、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無不體現著宗教追求,充滿著理性精神的德國哲學,滲透

著德意志民族內向、深沉和善于思辨的民族品格”得出新教倫理、理性與啟蒙思想影

響民族品格;據材料“建立起了涵蓋主要行業(yè)與產業(yè)的標準起草組織”與“相繼出臺了

《反對限制競爭法》《企業(yè)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用以規(guī)范企業(yè)的治理結構和

能力”得出德國有嚴格、完整的制度體系和完備的法律法規(guī);據材料“建立第一個旨在

主張標準化和批量化生產設計組織德意志制造聯盟”得出社會組織的推動;據材料“德

國鼓勵技術工人移民”與“在工匠精神的影響下”得出德國崇尚工匠的社會氛圍;據材

料“近80%的年輕人接受不同形式的職業(yè)教育,而且職業(yè)教育幾乎覆蓋所有職業(yè)”得

出德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推動;據材料“著名的伍爾特集團,自1945年成立以來,始終

如一地生產‘螺絲’這一單一產品”得出德國企業(yè)的覺醒蛻變與潛心制造。

(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德國。根據材料“德國工匠勤奮、嚴謹、

有序、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追求卓越的“求精”精神;根據材料“自

1945年成立以來,始終如一地生產‘螺絲’這一單一產品,其產品在很多領域是不可

替代的?!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