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676-2013 水質 酚類化合物的測定-液液萃取 氣相色譜法(正式版)_第1頁
HJ 676-2013 水質 酚類化合物的測定-液液萃取 氣相色譜法(正式版)_第2頁
HJ 676-2013 水質 酚類化合物的測定-液液萃取 氣相色譜法(正式版)_第3頁
HJ 676-2013 水質 酚類化合物的測定-液液萃取 氣相色譜法(正式版)_第4頁
HJ 676-2013 水質 酚類化合物的測定-液液萃取 氣相色譜法(正式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huán)境保護標準水質酚類化合物的測定液液萃取/氣相色譜法發(fā)布 1適用范圍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方法原理 14干擾與消除 15試劑和材料 26儀器和設備 2 38分析步驟 49結果計算與表示 510精密度和準確度 611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612廢物處理 7附錄A(資料性附錄)方法的精密度和準確度 附錄B(資料性附錄)輔助定性色譜柱參考條件 附錄C(資料性附錄)目標化合物及保留時間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保護環(huán)境,保障人體健康,規(guī)范水中酚類化合物的測定方法,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guī)定了測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中酚類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氣相色譜法。本標準為首次發(fā)布。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和附錄C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環(huán)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制訂。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寧波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本標準驗證單位:浙江舟山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杭州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臺州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嘉興市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站、湖州市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中心站和金華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本標準環(huán)境保護部2013年11月21日批準。本標準自2014年2月1日起實施。本標準由環(huán)境保護部解釋。水質酚類化合物的測定液液萃取/氣相色譜法警告:試驗中所使用的溶劑和試劑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樣品前處理過程應在通風櫥中進行,操作時應按規(guī)定要求佩戴防護器具,避免溶劑和試劑直接接觸皮膚和衣物。1適用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測定水中酚類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氣相色譜法。本標準適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中苯酚、3-甲酚、2,4-二甲酚、2-氯酚、4-氯酚、4-氯-3-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2-硝基酚、4-硝基酚、2,4-二硝基酚和2-甲基-4,6-二硝基酚等13種酚類化合物的測定。當取樣體積為500ml時,13種酚類化合物的方法檢出限和測定下限見表1。表1方法檢出限及測定下限單位:μg/L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本標準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14581水質湖泊和水庫采樣技術指導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HJ/T164地下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HJ/T493水質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guī)定3方法原理在酸性條件下(pH<2),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萃取水樣中的酚類化合物,濃縮后的萃取液采用氣相色譜毛細管色譜柱分離,氫火焰檢測器檢測,以色譜保留時間定性,外標法定量。4干擾與消除4.1水樣中可能有其他有機物干擾測定,可通過堿性水溶液反萃取凈化,也可通過改變色譜條件,雙柱定性或質譜進一步確認。24.2測定高濃度樣品后可能會存在記憶效應,可通過分析空白樣品,直至空白樣品中目標化合物的濃度低于測定下限時,方可分析下一個樣品。5試劑和材料除非另有說明,分析時均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分析純化學試劑。5.1實驗用水二次蒸餾水、市售純凈水或通過純水設備制備的無有機物水。使用前應經過空白試驗檢驗,確認在目標化合物的保留時間區(qū)間內沒有干擾色譜峰出現或其中的目標化合物濃度低于方法檢出限。5.3濃鹽酸(HCI):p(HCI)=1.19g/ml。5.4氫氧化鈉水溶液:p(NaOH)=0.2g/ml。稱取20g氫氧化鈉(5.2),溶于少量水(5.1),稀釋至100ml。5.5鹽酸溶液:1+3(VIV)。量取125ml濃鹽酸(5.3),用水(5.1)稀釋至500ml。5.6二氯甲烷(CH?Cl?):農殘級。5.7乙酸乙酯(CH?COOC?Hs):農殘級。5.8正己烷(C?H??):農殘級。5.10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1+1(VIV)。用二氯甲烷(5.6)與乙酸乙酯(5.7)按1:1的體積比混合。5.11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劑:2+1(VIV)。用二氯甲烷(5.6)與正己烷(5.8)按2:1的體積比混合。5.12氯化鈉在馬弗爐中400℃烘烤4h,并冷卻至室溫,于干燥器中保存。5.13無水硫酸鈉在馬弗爐中400℃烘烤4h,并冷卻至室溫,于干燥器中保存。5.14酚類化合物標準溶液:p=500~2500mg/L含13種目標酚類化合物的甲醇溶液,可直接購買有證標準溶液,也可用純標準物質制備。該標準溶液于4℃條件下可保存半年。5.15載氣:氮氣,純度≥99.999%。5.16燃燒氣:氫氣,純度≥99.99%。5.17助燃氣:空氣,須去除水分和有機物。6儀器和設備6.1氣相色譜儀:具備分流/不分流進樣口,可程序升溫,帶氫火焰檢測器(FID)。6.2分析色譜柱:石英毛細管色譜柱,30m×0.32mm,膜厚0.25μm,固定液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或其他等效的色譜柱。6.3濃縮裝置:旋轉蒸發(fā)儀、氮吹儀、有機樣品濃縮儀等性能相當的濃縮裝置。6.4天平:精度為0.1g。36.6分液漏斗:250ml和1000ml。6.7微量注射器:10μl、50μl和100μl。6.8樣品瓶:1000ml,棕色硬質玻璃瓶。6.9一般實驗室常用儀器設備。7樣品7.1樣品采集與保存按照GB/T14581、HJ/T91、HJ/T164和HJ/T493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水樣的采集和保存。采集樣品時,不要用水樣預洗采樣瓶。采樣后,加入適量鹽酸溶液(5.5)將水樣調節(jié)至pH<2,水樣應充滿樣品瓶并加蓋密封,在4℃下避光保存。若水樣不能及時測定,應在7d內萃取。萃取液在4℃下避光保存,7.2試樣的制備7.2.1地表水和地下水樣品的萃取搖勻水樣,量取500ml倒入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30g氯化鈉(5.12),振搖溶解后,加入60ml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5.10),振搖,放出氣體,再振搖萃取5~10min,靜置10min以上,至有機相與水相充分分離,收集有機相。重復萃取1~2次,合并有機相。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5.13)脫水,并用適量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5.10)洗滌無水硫酸鈉,收集有機相萃取液。7.2.2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樣品的萃取搖勻水樣,量取100ml倒入250ml分液漏斗中,加入10g氯化鈉(5.12),振搖溶解后,加入20ml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5.10),振搖,放出氣體,再振搖萃取5~10min,靜置10min以上,至有機相與水相充分分離,收集有機相。重復萃取1~2次,合并有機相。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5.13)脫水,并用適量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5.10)洗滌無水硫酸鈉,收集有機相萃取液。水樣萃取后需進行凈化處理,將上述萃取液在45℃以下濃縮至約1.0ml,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劑(5.11)稀釋至20ml,倒入250ml分液漏斗,加入50ml事先用氫氧化鈉溶液(5.4)調節(jié)至pH>12的堿性水溶液。振搖分液漏斗3~5min,并注意放氣。靜置10min以上,至有機相與水相充分分離。水相轉移至250ml錐形瓶。重復反萃取有機相1次,合并水相,此時酚類化合物在水相中。將上述水相轉移至另一個250ml分液漏斗中,用鹽酸溶液(5.5)調節(jié)至pH<2,加入20ml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5.10),振搖分液漏斗3~5min,并注意放氣。靜置10min以上,至有機相與水相充分分離。有機相轉移至另一個250ml錐形瓶。重復萃取水相1次,合并有機相。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5.13)脫水,用適量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5.10)洗滌無水硫酸鈉,收集有機相萃取液。將脫水干燥后的萃取液(7.2.1或7.2.2)轉移至濃縮瓶,用濃縮裝置(6.4)在45℃以下濃縮至0.5~1.0ml,加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5.10)3.0ml,再濃縮定容至1.0ml待測。47.3空白試樣的制備以實驗用水代替實際樣品,按與試樣的制備(7.2)相同步驟制備空白試樣。8分析步驟8.1色譜參考條件不同型號氣相色譜儀的最佳工作條件不同,應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本標準給出的色譜參考條件如下:程序升溫:50℃(保持5min)6Cmin>150℃-20℃Cmin>280℃-30℃min>300℃(保持2min);進樣口溫度:250℃;FID檢測器溫度:300℃;載氣流速:1.5ml/min;氫氣流量:40.0ml/min;空氣流量:450.0ml/min;尾吹氣流量:30.0ml/min;進樣方式:不分流進樣,進樣1.0min后吹掃,吹掃氣流量30.0ml/min;進樣量:1.0μl。8.2.1校準曲線的繪制取一定量酚類化合物標準溶液(5.14)于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劑(5.10)中,制備6個濃度點的校準系列,各目標化合物的校準系列見表2。按照色譜參考條件(8.1),分別取校準系列溶液1.0μl由低濃度到高濃度依次進樣分析,以峰面積(或峰高)為縱坐標,以目標化合物質量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校準曲線。表2校準曲線的配制質量濃度1234567898.2.2參考標準色譜圖在本標準給出的色譜參考條件下,各酚類化合物在分析色譜柱上的參考標準色譜圖見圖1。5圖1酚類化合物標準色譜圖取1.0μl試樣(7.2.3),注入氣相色譜儀中,記錄色譜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或峰高)。8.4空白試驗在同批樣品測定時做空白試驗。取1.0μl空白試樣(7.3)進行測定。9結果計算與表示9.1目標化合物定性根據色譜圖組分保留時間(Rt)對目標化合物進行定性,必要時可用有極性差異的另一根色譜柱做輔助定性確認,也可用質譜做進一步確認。輔助定性色譜柱的色譜參考條件及參考標準色譜圖見附錄B。分析色譜柱及輔助定性色譜柱的保留時間見附錄C。9.2結果計算水樣中目標化合物的質量濃度p,(μg/L),按照式(1)計算。式中:p,——水樣中目標化合物的質量濃度,μg/L;p,——由校準曲線計算所得的目標化合物質量濃度,mg/L;V;——萃取液濃縮后的定容體積,ml;V?——水樣的取樣體積,ml。9.3結果表示當測定結果小于10.0μg/L時,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一位;當測定結果大于等于10.0μg/L時,結果6保留三位有效數字。10精密度和準確度10.1精密度6家實驗室對加標質量濃度分別為2.0~10.0μg/L、10.0~50.0μg/L、40.0~200μg/L的統(tǒng)一空白加標樣品進行了測定,實驗室內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5.8%~19.3%、2.3%~16.0%、1.0%~10.9%;實驗室間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6.3%~20.9%、9.6%~19.0%、4.8%~16.4%;重復性限分別為0.4~2.6μg/L、1.4~10.2μg/L、5.4~31.3μg/L;再現性限分別為0.4~4.8μg/L、3.3~17.6μg/L、9.7~6家實驗室對加標質量濃度分別為10.0~50.0μg/L、400~2000μg/L的統(tǒng)一地表水和廢水實際加標樣品進行了測定,實驗室內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1.8%~15.0%,2.0%~19.2%;實驗室間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5.5%~13.6%,7.8%~18.5%;重復性限分別為1.6~11.3μg/L,48.8~349μg/L;再現性10.2準確度6家實驗室對加標質量濃度分別為2.0~10.0μg/L、10.0~50.0μg/L、40.0~200μg/L的統(tǒng)一空白加標樣品進行了加標回收率測定,平均加標回收率范圍分別為67.2%~91.9%、80.8%~94.2%、79.5~6家實驗室對加標質量濃度分別為10.0~50.0μg/L和400~2000μg/L統(tǒng)一地表水和工業(yè)廢水實際加標樣品進行了加標回收率測定,平均加標回收率范圍分別為78.8%~92.7%、64.9%~84.4%。具體的方法精密度和準確度數據,見附錄A。11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11.1定性分析樣品分析前,應建立保留時間窗口±3S。t為初次校準時各濃度級別標準物質的保留時間的平均值,S為初次校準時各濃度級別標準物質的保留時間的標準偏差。當樣品分析時,待測物保留時間應在保留時間窗口內。每20個樣品或每批樣品(少于20個樣品/批)至少做1個實驗室空白和全程序空白樣品,空白樣品中目標化合物濃度應低于方法檢出限。11.3平行樣測定每批樣品應測定10%的平行樣品,單次平行試驗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在±25%以內。每20個樣品或每批樣品應至少做1個空白樣品加標和實際樣品加標,空白樣品的加標濃度為方法檢出限的3~10倍;實際樣品的加標濃度為樣品濃度的1~3倍,如實際樣品中未檢出目標化合物,其加標濃度參照空白樣品執(zhí)行??瞻讟悠泛蛯嶋H樣品加標回收率應控制在60%~130%。711.5校準曲線每批樣品應繪制校準曲線。校準曲線相關系數應≥0.995,否則應查找原因,重新繪制校準曲線。每20個樣品或每批樣品分析1次曲線中間濃度點標準溶液,其測定結果與初始曲線在該點測定濃度的相對偏差應≤20%,否則應查找原因,重新繪制校準曲線。12廢物處理實驗操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及分析后的高濃度樣品,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妥善處理。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