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商務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05/11/wKhkFmYxD5qAHra0AAEqeG1fKto377.jpg)
![全新商務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05/11/wKhkFmYxD5qAHra0AAEqeG1fKto3772.jpg)
![全新商務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05/11/wKhkFmYxD5qAHra0AAEqeG1fKto3773.jpg)
![全新商務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05/11/wKhkFmYxD5qAHra0AAEqeG1fKto3774.jpg)
![全新商務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05/11/wKhkFmYxD5qAHra0AAEqeG1fKto37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全新商務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全冊共89頁)目錄第一章第二節(jié)地球儀和經(jīng)緯網(wǎng)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的自轉(zhuǎn)第二章第一節(jié)地圖的基本要素第二章第二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第二章第三節(jié)地圖的應用第三章第一節(jié)海陸分布第三章第二節(jié)海陸變遷第四章第一節(jié)天氣第四章第二節(jié)氣溫的變化和差異第四章第三節(jié)降水的變化與差異第四章第四節(jié)世界的氣候第四章第五節(jié)形成氣候的主要因素第五章第一節(jié)世界的人口第五章第二節(jié)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第五章第三節(jié)聚落—人類的聚居地《第二節(jié)地球儀和經(jīng)緯網(wǎng)》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地球儀的結(jié)構(gòu)及作用,知道緯線與經(jīng)線的特點,掌握緯度與經(jīng)度,東西半球與南北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地理位置。2、能力目標:幫助學生建立緯線與經(jīng)線的空間概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地理事物的能力;通過動手制作地球儀,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所、克服困能的意志,激發(fā)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意識。二、教學重點、難點1、緯度與經(jīng)度的劃分。2、東西半球的劃分。3、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地理位置。三、教學方法和工具:1、小組合作學習。2、表格法。3、游戲法。4、問題解決式教學。5、多媒體輔助教學。四、學法滲透1、學會讀地球儀,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確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經(jīng)緯度。2、學會通過觀察、比較等方式認識地理事物的特征。3、學會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地理事物。4、學會合作學習,增強互動能力。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太空中拍攝的地球圖像,老師講述;在太空中能看到地球的面貌,我們苦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地球表面上的人們?nèi)绾慰辞宓厍虻拿婷材??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展示地球儀。教學新課地球儀要求各小組觀察地球儀,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然后討論: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面貌有什么不同?其作用是什么?地球儀上有哪些重要的點和線?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教師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模型講述經(jīng)線緯線定義后,課件展示“地球儀上的點和線模型圖”,讓學生用鼠標拖動名稱(北極、南極、赤道、地軸、經(jīng)線、緯線)到正確的位置上。經(jīng)線與緯線教師展示“經(jīng)線與緯線填充表格”全班分成兩大組,一組探究經(jīng)線的問題。一組探究緯線問題,各小組發(fā)言人在講臺上用經(jīng)緯網(wǎng)模型介紹本小組所獲得的結(jié)論,師生共同明確問題的答案。3、半球的劃分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1)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可以組成一個大圓圈,叫做經(jīng)線圈。任何一個經(jīng)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兩個均等的半球。你認為哪一個經(jīng)線圈最適合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分界線?為什么?(或是教師讓一名學生在某一經(jīng)線上確定一點沿著這一經(jīng)線一個方向進行旅行會有什么奇跡發(fā)生?旅行線路圖是什么形狀?)(2)如果我們要利用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學生發(fā)表意見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動畫“南北半球的劃分”和“東西半球的劃分”,進而提出問題:為什么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不是以0度及180度所組成的經(jīng)線圈,而是20度W和160度E。反饋練習:略(按小組進行比賽的形式)4、高、中、低緯度的劃分首先讓學生結(jié)合教材上的圖分析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教師展示“高、中、低緯度分布圖”,讓學生上臺用鼠標拖動備選答案(高緯、低緯、中緯各兩個)到圖中正確的位置上,如拖動的位置錯誤,自動返回到遠處。反饋練習:略(按小組比賽的形式)5、經(jīng)緯網(wǎng)教師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模型講述經(jīng)緯網(wǎng)的概念,展示“班級座位表”,讓學生明確如何用排,行確定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后給排、行填上相對應的排及行確定一個點的位置,教師利用此原理和經(jīng)緯網(wǎng)模型講述經(jīng)緯網(wǎng)的概念,然后開展以下游戲活動。(1)教師念出經(jīng)緯度,請位于此位置的同學站起來。(2)依次請位于一下位置的同學站起來:東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東半球,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3)分別請位于低中高緯度的同學站起來。游戲后,教師創(chuàng)設如下問題情境: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北緯3.9度、東經(jīng)95.9度)發(fā)生了8.7級強地震,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和同情。為表達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誼,幫助災區(qū)人民抗震救災物資和現(xiàn)匯援助。截至2005年4月15日,我國內(nèi)地民間援助印度洋災區(qū)捐款累計達2.8億元。請各學習小組查找地球儀,合作完成;找出此次地震的位置,讀出印度洋海嘯中影響較為嚴重的城市科倫坡、班達亞齊的經(jīng)緯度。反饋練習:略(按小組比賽的形式)教師最后宣布比賽結(jié)果。小節(jié):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適當補充。課后利用毛線、籃球,乒乓球、作物的秸稈制作經(jīng)緯網(wǎng)模型,同桌利用自制的經(jīng)緯網(wǎng)模型,一人報經(jīng)緯度,一人指出其位置。目標達成測評方法:通過每個板塊后面的反饋練習來完成?!兜谌?jié)地球的自轉(zhuǎn)》教案一、教學目標1、了解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zhuǎn)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轉(zhuǎn)造成晝夜更替的現(xiàn)象。2、仿做地球自轉(zhuǎn)造成晝夜更替的實驗。3、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球知識的興趣。二、重點與難點重點:地球的自轉(zhuǎn)。難點:晝夜更替。學法指導:利用教學演示,學生討論、動手操作,進行教學,使學生理解地球自轉(zhuǎn)。教具準備:地球自轉(zhuǎn)的掛圖,分組實驗材料。新課引入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低年級時,已經(jīng)學習了“白天和夜晚”一課,初步了解了晝夜現(xiàn)象。你能說說白天和夜晚是怎么一回事嗎?教師在回答的基礎上,揭示課題,指出本課要求學生在了解晝夜現(xiàn)象的基礎上,認識晝夜形成的原理。三、教學過程:1、自轉(zhuǎn)的方向和周期(1)教師提問:太陽從何方升起、何方落下?那么,太陽東升西落說明了什么呢?教師講解,引出課題。(2)組織學生討論。當你坐在向前行駛的汽車里面,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向什么方向移動的?為什么?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窗外景物向后移動是汽車向前行駛的反映。兩列火車交會時,你坐的火車已經(jīng)開動,相鄰的火車并沒有開動,但你會覺得怎么樣?為什么?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沒有開動的相鄰火車向相反方向移動是由于自已坐的火車已經(jīng)開動而產(chǎn)生的錯誤錯覺。(3)教師出示地球儀自轉(zhuǎn)的掛圖,然后提問: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和周期是怎樣的?(4)教師運用地球儀,邊演示地球自西向東的轉(zhuǎn)動,邊提問:地球自西向東轉(zhuǎn)動時,我們看到的太陽向什么方向運動呢?為什么明明是地球在自轉(zhuǎn),而我們看到的卻是太陽東升西落呢?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面的兩個例子,通過討論得出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東轉(zhuǎn)動的反映的結(jié)論。教師要演示時,要注意地球的旋轉(zhuǎn)方向要自西向東,即從北極往下看,地球作逆時針旋轉(zhuǎn)。其次地球儀的轉(zhuǎn)動要作勻速運動,不能一會兒快,一會兒慢。(5)學生分組用地球儀進行地球自轉(zhuǎn)的實驗,教師進行指導。并引導學生得出地球自轉(zhuǎn)的含義。2、晝夜更替(1)教師演示實驗,用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照在地球儀上,提問:地球上哪邊是白天?哪邊是晚上?(2)教師打開手電筒,讓光線照在自西向東轉(zhuǎn)的地球儀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地球儀上的大頭針進入明暗半球的情況。然后引導學生得出結(jié)論:由于地球自轉(zhuǎn),地球上才出現(xiàn)了晝夜更替現(xiàn)象。教師在演示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大頭針表示的這地區(qū),進入手電筒光和離開手電筒光的一全過程。其次手電筒光不能移動。(3)學生分組進行地球自轉(zhuǎn)形成晝夜更替的實驗。(4)教師講述進球自轉(zhuǎn)周期約為24小時,因此一晝夜的時間為24小時,以及晝夜更替對地球上生命現(xiàn)象產(chǎn)生和存在的重大意義。3、時間的差異(1)地球自西向東轉(zhuǎn)——太陽東升西落——東邊的地點日出早——不同經(jīng)度的地方時間是有差異的。(2)
地球上時間差異的規(guī)律地球每天自轉(zhuǎn)一周,一天24個小時轉(zhuǎn)過360度,每小時經(jīng)過15度。地球上時間東早西晚,經(jīng)度每差15,地方相差1小時。舉例說明——歐洲的足球聯(lián)賽。四、教師課堂小結(jié)。提問:說說地球的轉(zhuǎn)動方向是怎么樣的?地球為什么會產(chǎn)生晝夜現(xiàn)象?你能說說地球的晝夜是怎樣產(chǎn)生的嗎?造成時間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地圖的基本要素》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閱讀各類地圖,使學生掌握地圖的基本要素。2.學會運用地圖辨別方向,并總結(jié)歸納出在不同地圖上確定方向的方法。3.理解比例尺的含義,量算距離,掌握比例尺三種表示形式的互換,理解比例尺大小和表示范圍大小、反映內(nèi)容詳略之間的關系。并能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繪圖、計算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辨別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兩地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地圖的空間概念。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1.地圖上方向的辨別2.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范圍大小、反映內(nèi)容詳略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掌握在不同地圖上確定方向的方法教學方法注重合作探究法、圖導圖練法、讀圖分析法、總結(jié)歸納法讀圖分析法、練習法、討論法。課前準備學生:課下通過多媒體查閱指向標、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相關知識。教師:地圖、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老師:大家喜歡猜謎語嗎?現(xiàn)在我給大家出一個謎語,看誰猜得快!“高山不見一寸土,平地不見半畝田,五湖四海沒有水,世界各國在眼前”(打一地理名詞)學生:地圖。老師:那么,我們怎樣去識別地圖呢?為了更進一步地認識地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單元的第一課——地圖的基本要素。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很自然地思考有關地圖的知識,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入新課。(使用“學樂師生”APP拍照\錄像\錄音,收集學生典型成果,在“授課”系統(tǒng)中展示。)新課學習出示兩張XX中學的平面圖,其中有一張是不完整的。讓學生仔細看圖,通過對比,老師再加以啟發(fā),歸納出地圖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一)地圖的基本要素一:方向人們常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那么這“八方”分別是哪些方位呢?(展示常規(guī)方位圖)東、南、西、北、東北、西南、東南、西北。然后出示幾幅地圖(一般地圖、指向標地圖、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讓學生思考:在這幾幅圖中如何確定方向?學生回答了之后,接下來教師一個一個地介紹。板書1:一般定向法出示課件“一般地圖的定向”,顯出“動物園導游圖”,讓學生讀圖,然后回答課件上的問題,掌握一般定向法。板書2:指向標定向法出示一個村莊圖,讓學生讀圖,分組討論回答課件上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確定方向。板書3: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法出示兩張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指導學生掌握在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如何確定方向。教師強調(diào):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師生總結(jié):判斷地圖上的方向有一般定向法、指向標定向法和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法。出示三種方法,并向?qū)W生指明使用各種判斷方法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過渡:看地圖,不但要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還要會讀地圖上的比例尺。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地圖的基本要素二:比例尺。(二)地圖的基本要素二:比例尺課件出示問題:學校要改造學生餐廳,計劃新建成的餐廳長40米,寬30米。如果讓你來完成餐廳的設計圖紙,你會怎么做?在平面圖上畫餐廳的示意圖,畫多長多寬合適呢?有學生說,畫40厘米長、30厘米寬合適,那么,計算出圖上長度是實際長度的幾分之幾呢?(1:100)這個數(shù)值就是比例尺。課件依次展示比例尺的概念(公式)、三種表示方法及相互轉(zhuǎn)換、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范圍大小、反映內(nèi)容詳略之間的關系。(1)概念:地圖上的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表達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2)三種表示方法:線段式比例尺、數(shù)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以及三種表示方法之間的互換)。(3)量算距離的練習:1、在1:1000000地圖上量得兩地間的直線距離約為3厘米,請算出兩地間的實地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2、已知北京到天津的實地距離是120千米,在1:3000000地圖上計算出北京到天津的圖上距離。(4)比例尺的大小:比較下列比例尺的大?。篈.1:1000B.1:10000C.1:100000(說明:重點強調(diào)比例尺是一個分式,分子為1,分母越大,分式越小。作比較時,單位要統(tǒng)一。)(5)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范圍大小、反映內(nèi)容詳略之間的關系(課件出示同等圖幅的中國地圖和山東地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填寫下列表格):由以上表格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nèi)容越詳細。然后師生總結(jié)比例尺的內(nèi)容(課件出示)。過渡:大家都知道,地圖上的地面景物是用不同符號表示的,除了符號還有一些文字和數(shù)字標記,這些都是地圖的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圖,還必須得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和注記。(三)地圖的基本要素三:圖例和注記圖例和注記能夠幫助我們區(qū)別不同類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們的特征。課件出示“地圖上的常見圖例”,讓學生記一記,提醒學生注意區(qū)分幾個類似的,不要弄混淆。課件出示有關圖例的練習,讓學生做一做。結(jié)論總結(jié)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范圍大小、反映內(nèi)容詳略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合理即可)。最后老師再作補充。生:在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反映的內(nèi)容越詳細;在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nèi)容越粗略。課堂練習1.如圖,ab為一公路,cd為一河流,A、B分別為小村莊。讀圖回答。(1)圖中公路由a向b的走向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河流cd段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3)村莊A在村莊B的_____方向。(4)該地常年盛行的風向是_____風。2.B在A的什么方向?B在A的_____方向。3.B在A的方,C在A的方,B在C的方。4.A在C的____方向,B在A的____方向,B在C的____方向。5.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1:5000B.C.1:4000000D.圖上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5千米6.繪一張學校平面圖,采用下列哪一種比例尺最合適()A.1:1000B.C.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千米7.將一幅地圖比例尺縮小一半,則圖幅為原來的()A、1/2B、1/4C、1/8D、不變8.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用不同大小的比例尺繪制同一地圖,其結(jié)果是()A、就范圍來看,比例尺愈大的愈大B、就范圍來看,比例尺愈小的愈大C、就內(nèi)容來看,比例尺愈大的愈詳細D、就內(nèi)容來看,比例尺愈小的愈詳細參考答案:1.(1)由東南向西北轉(zhuǎn)為由南向北;(2)自西向東;(3)西南;(4)西北2.東北3.東;東南;北4.正西;正南;西南5.A6.A7.B8.B;C作業(yè)布置完成學習探究的基礎梳理和綜合測評。板書設計地圖的基本要素1、方向(1)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指向標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3)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2、比例尺概念、公式、表達方式、大小3、圖例和注記《地形圖的判讀》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2.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3.能夠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見的地形部位,判斷陡緩二、過程與方法1.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看圖求知的好習慣。2.通過比較的學習方法進一步掌握五種地形的特征與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1.關注當?shù)氐牡匦晤愋秃头植继攸c以及對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關心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2.增進同學們的交流合作,并增強自信心。教學重點1.等高線地形圖上山體不同部位的識別、坡度陡緩的判斷。2.五種基本地形及特點。教學難點等高線地形圖上山體不同部位的識別。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讀圖分析法、總結(jié)歸納法課前準備課件、課前學案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課件:由“山體的不同部位”和“祖國的江山如此多嬌”導入新課。板書:地形圖的判讀(使用“學樂師生”APP拍照展示學生課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課”活動中展示。)二、新課學習1.海拔和相對高度(1)概念展示課件:設疑:p31頁圖2-2-1“海拔和相對高度”中的1000米、1500米、500米他們表示的含義一樣嗎?學生觀察比較:地面高度的測量有幾種方法有幾種?它們的測法有什么不同?歸納小結(jié):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2)五種基本地形展示圖片,知道地形的概念。五種基本地形的識別:教師展示課件,學生觀察討論五種地形的特點??偨Y(jié)出五種地形的特點。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1000米以上500米以上200-500米沒有一定數(shù)值200米以下地面起伏程度與外部相比高差大,高原內(nèi)部起伏不大。崎嶇,起伏很大起伏不大四周高、中間低較平坦,起伏不大2.等高線地形圖過渡:在地圖上我們通常采用等高線地形圖來表示各種各樣的地表形態(tài)。(1)等高線與等高距的概念:教師展示課件:知道什么是等高線,什么是等高距。(2)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教師展示課件: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與等高線的繪法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教師引導,分析出等高線的特點:等高線是閉合的曲線.同一等高線上各點海拔高度相同數(shù)值大——海拔高數(shù)值小——海拔低分布密集——坡度陡分布稀疏——坡度緩(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感悟: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本P33圖2-2-4“等高線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認識山體素描圖上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態(tài)。辨別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線形狀及其特點。教師精講點撥:用電腦出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關圖進行分析對比??偨Y(jié):如何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山體?①讀出每條等高線的數(shù)值②據(jù)數(shù)值變化確定地面高低起伏③據(jù)等高線疏密判斷坡度陡緩④據(jù)等高線彎曲狀況判斷山脊、山谷如何用等高線來判斷地形部位?山頂數(shù)值內(nèi)高外低,呈閉合狀鞍部兩個山頂之間陡崖等高線重疊山脊等高線由高向低處凸出山谷等高線由低向高處凸出(4)等深線教師展示課件,使學生了解等深線。4.分層設色地形圖設疑:用課件展示分層設色地形圖,提問:怎么讀呢?學生活動:先讓學生讀課本P35“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素描圖”,辨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種地形并區(qū)分它們的特征。然后再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對比高度表從顏色上區(qū)分五種基本地形。(教師點撥)師生互動:歸納總結(jié)分層設色地形圖是根據(jù)等高線的原理繪制的,方法是先繪好等高線,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線上著上不同的顏色,一般是:海拔200米以下用綠色,200-500米用淺綠色,500-1000米淺黃色,1000米以上用黃褐色,而且高度越大,顏色越深,5000米以上終年積雪,用白色。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淺的黃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5.地形剖面圖同學們,前面我們學到的兩種地形圖都屬于從上空觀察到的俯視圖。如果想要像這幅坐標折線圖這樣更直觀的了解地表沿某一方向上的地形起伏狀況,我們需要借助于什么地圖呢?讀圖觀察:出示地形剖面圖(課件展示),讓學生觀察地形起伏狀況。設問:地形剖面圖反映地形起伏一目了然,它是怎么繪制出來的?課件出示動畫: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學生仔細觀察,感悟畫法)歸納總結(jié)(三步法)第一步:在剖面線上找出它與等高線的交點;第二步:每一個點向下做垂線,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應的點;第三步:將各點用圓滑曲線連接三、結(jié)論總結(jié)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地形圖的判讀,在學習和生活中為了大家更好的運用地形圖,我給大家了總結(jié)了一段歌謠:地形圖的判讀地形圖,不難讀,看好顏色和標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緩坡分布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顏色辨;坡度陡緩和高低,山地丘陵來辨析;沿著剖線作剖面,高低陡緩特直觀。四、課堂練習1.下列對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面廣闊平坦的一定是平原B.地面連綿起伏的一定是山地C.高原相對高度大,但海拔低D.盆地是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2.下圖是四幅等高線地形示意圖,能體現(xiàn)“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3~5題。3.圖中山頂?shù)暮0胃叨瓤赡苁牵ǎ〢.457米B.400米C.531米D.398米4.圖中虛線表示的地形是()A.山谷B.鞍部C.山頂D.山脊5.圖中序號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6.你能區(qū)別它們嗎?()()五、作業(yè)布置完成課本34頁活動:制作等高線地形模型六、板書設計地形圖的判讀1.海拔和相對高度(1)概念(2)五種基本地形及特點2.等高線地形圖(1)繪制等高線等高線稀疏→坡緩;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陡。(2)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山體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態(tài)及特點。3.分層設色地形圖4.地形剖面圖《第三節(jié)地圖的應用》教案教學目標:1.初步掌握根據(jù)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2.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3.列舉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的實例。教學重點:1.掌握根據(jù)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并通過方法的介紹訓練讀圖能力。2.了解電子地圖的使用方法。教學難點:1.掌握閱讀地圖的方法,并通過方法的介紹訓練讀圖能力。2.了解電子地圖的應用方法,學以致用。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教具準備:地理掛圖(**市地圖),地圖冊,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前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認識了地圖的基本要素和常用的地圖——地形圖的判讀,那我們生活中還遇到哪些類似的地圖呢?【講授新課】【提問】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么樣的地圖?【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或討論得出結(jié)論:人們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圖;要了解一個地區(qū)或者國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該國地形圖等?!窘處熆偨Y(jié)】所以,我們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咎釂枴肯铝腥煌瑢W各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地圖?請大家?guī)兔Τ鲋饕狻#?)我們班級準備到郊外的大蜀山進行游玩活動,事先需要設計行動方案。(2)據(jù)巴基斯坦媒體25日報道,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24日下午發(fā)生的7.7級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已上升至93人,另有200多人受傷。我想知道巴基斯坦這個國家在哪里?(3)我們?nèi)ゲ┪镳^參觀,博物館離我家比較遠,我得想一想怎樣乘車?!緦W生活動】學生討論回答:1、到郊外的大蜀山進行游玩活動需要當?shù)氐匦螆D;2、需要世界政區(qū)圖;3需要交通圖?!鹃喿x】學習閱讀地圖的三部曲,掌握地圖的應用方法?!揪毩暋块喿x**市地圖(建議學生提前準備最新版紙制**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地圖上找到**路,**路,科技館。(各小組同學找出相互交流讀圖方法。)(2)從市內(nèi)到**機場,要經(jīng)過哪幾條道路?(同桌同學合作看圖,說出幾種乘車方案。)(3)在地圖上標**火車站到**大學的最短路線。(2~3名學生合作在圖上用鉛筆畫出。)【講解】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技術、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huán)境狀況的信息?隨著電子計算機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的應用,地圖信息的獲取和呈現(xiàn)方式日益多樣,極大地方便了我們選擇和使用地圖。例如,利用衛(wèi)星或者飛機,可以大范圍地快速獲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識別的圖像,不僅可以打印在紙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顯示——這就是電子地圖。近年來電子地圖逐漸走進了日常生活。以南京市“五一”期間去北京為例,同學們討論學習**同學的電子地圖的收集資料過程。確定出行路線。確定地理位置。進行分類搜索。課堂小結(jié)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地圖的應用,如何根據(jù)需要選擇地圖和判讀地圖,并且學會閱讀地圖通過三部曲,同時,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應學會應用電子地圖?!兜谝还?jié)海陸分布》教案課題第三章海洋與陸地第一節(jié)海陸分布課時2課時課型授新課教學資源多媒體輔助課件、地球儀、世界地圖、黑板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2)在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3)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探索和自主學習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1)嘗試運用地圖、地球儀,通過運用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理解海陸分布的基本情況。(2)通過讀圖、繪圖、填圖、拼圖等多種途徑,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有關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表象。(3)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大陸、半島、海峽等地理概念,對世界地形圖其他實例做出判斷。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要求學生學會在地圖上確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圖文和空間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人類的家園——地球的感情。(2)通過對“地球”、“水球”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積極探索自然世界奧秘的精神。(3)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樹立科學的人地觀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教學重點1.全球海陸分布特點及海陸面積比例。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重、難點的落實與突破措施簡述通過游戲等活動(觀察、對比及感知、體驗、動手)來獲取關于地球上海陸分布的相關知識,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采用分組合作、小組競賽、討論探究、講練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本節(jié)教學,有利于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難點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教法與學法讀圖分析法、觀察對比法、講解法用事實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去觀察地理現(xiàn)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教學內(nèi)容設計二次備課設計基礎內(nèi)容基礎內(nèi)容基礎內(nèi)容第一課時『導人新課』:同學們,神州九號的華麗升空讓我們知道了中國正在崛起,現(xiàn)在我手上有一組來自神州九號傳來的數(shù)據(jù)。讓我們一起看看大屏幕一副從太空看地球的動態(tài)圖片,圖上以哪兩種顏色為主?學生回答是綠色和藍色,“綠色代表陸地,藍色代表海洋,在圖上是綠色多還是藍色多?那我們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呢?”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褐v授新課』:第一節(jié)海陸分布(板書)「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我們先做一個小活動。1.【活動一】由老師先帶頭做個示范,然后讓全班同學都做一次統(tǒng)計最后的結(jié)果。(一個同學先把地球儀自西向東旋轉(zhuǎn),另一個同學閉著眼睛在地球儀上隨意的指出一點并記下這個點是陸地還是海洋,最后統(tǒng)計結(jié)果。)通過統(tǒng)計結(jié)果我們知道海洋的面積要比陸地的面積要多。2.用海陸比例的圖說明我們地球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3.通過兩個活動我們知道我們這個星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討論下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星球到底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呢?水球的原因:海洋的面積要比陸地的面積多。地球的原因:我們長期都生活在陸地上,陸地是我們的主要集聚區(qū)。4.【活動二】說出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然后用提前準備好的彩帶像切西瓜一樣分成兩半,看看哪一半的陸地多,哪一半的海洋多。①投影分別展示南北半球。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說明了什么?②投影分別展示東西半球。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說明了什么?小結(jié):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拓展延伸)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是無數(shù)的科學家的拼搏奮斗和科學探究的結(jié)果,地球還有很多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需要你們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打下基礎?!腑h(huán)節(jié)二」:采用“分組學習”的形式,初學七大洲,四大洋。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有關大陸、大洲、島嶼,半島,海洋,海峽的基本概念。2.課件展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的示意圖,并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看誰找的又快又準)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最小的大洋:北冰洋注:大陸和島嶼沒有明顯的界限,是人為規(guī)定的。只要比澳大利亞大陸大的就是大陸,比它小的就是島嶼。同樣比格陵蘭島小的就是島嶼,比它大的就是大陸。3.【活動三】遠親不如近鄰“找鄰居”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分小組利用手中的地球儀和地圖冊找出七大洲的鄰居,四大洋的鄰居。(看誰找的又快又準)。學生找完鄰居以后,把各大洲大洋的簡圖給學生看,看誰能猜的出分別是哪個洲,哪個洋。注:在學生找各大洲大洋的鄰居的時候,教師給學生講解大洲大洋名字的由來和歷史,提高學生的地理積極性和趣味性,加深學生學習七大洲四大洋?!赫n堂小結(jié)』:有付出就有收獲。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況,有關地球的知識還很多,需要我們今后不斷學習和探索。(板書提綱鞏固)。板書設計第三章第一節(jié)海陸分布一、海洋與陸地1.海陸比例:三分陸地,七分海洋2.海陸分布不均勻:陸地主要在北半球和東半球。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有關概念:大陸、島嶼、半島、大洲、海峽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空間分布教學內(nèi)容設計二次備課設計基礎內(nèi)容基礎內(nèi)容第二課時引入新課: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從亞歐大陸包含亞洲和歐洲兩個大洲入手講解大洲之間的分界線。講授新課:1.各大洲大洋的面積比較。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四大洋:太大印北2.深入七大洲,深入四大洋七大洲:①赤道穿過_________洲、_________洲、_________洲、_________洲②北回歸線穿過_________洲、_________洲、_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③南回歸線穿過_________洲、_________洲、_________洲④大洲分界線:(1)亞洲與歐洲的地理分界線是:烏烏大里黑土地。(2)亞洲與非洲的地理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紅海(3)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地理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4)亞洲和北美洲的地理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注:在講解大洲分界線的時候讓學生先在地球儀或者地圖冊上找出大洲的分界線的圖例,教師一點點的啟發(fā)和指導并把分界線的歷史給學生簡單的講解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四大洋:①全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緯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印度洋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洲之間「活動一」:組織全體學生動手參與,用“簡單幾何圖形”在一張白紙上進行“一筆畫世界”的繪圖比賽。教師指導學生繪畫,并引導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圖中的問題進行校正?!赫n堂小結(jié)』:有付出就有收獲。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了七大洲之間的分界線以及四大洋的面積排序。希望同學么下來認真復習(板書提綱鞏固)。板書設計第三章第一節(jié)海陸分布1.七大洲大小順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2.四大洋大小順序——“太大印北”3.主要洲界: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亞非: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第二節(jié)海陸變遷》教案課題第二節(jié)海陸變遷課時分配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l.用實例說明海陸的變化,包括各種不同的作用。2.正確理解“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gòu)造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并能對照“六大板塊示意圖”與“世界地形圖”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圖”解釋世界聞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3.通過對海陸變遷及大陸分離的若干證據(jù)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感知、實驗、分析、歸納、表達等能力。過程與方法:l.注重觀察、發(fā)現(xiàn)、分析、判斷、實例檢驗這一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從重結(jié)果向重過程轉(zhuǎn)變。2.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讀圖、活動多種方式獲取信息,實現(xiàn)從單一認知方式向多無認知方式轉(zhuǎn)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l.通過海陸變遷的實例,樹立海陸是不斷變化的唯物主義科學觀點,并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2.利用“大陸漂移假說”的創(chuàng)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鉆研問題的主動學習精神和為探索真理勇于獻身的精神,體會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深化。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教學難點: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教法學法講授法、讀圖觀察法教具準備地球儀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我國地理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fā)現(xiàn)巖石中含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為什么能夠在高山之巔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的化石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爭先恐后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同學們都各抒己見,哪些同學的觀點比較準確呢?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會有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節(jié)《海陸變遷》。講授新課:由學生講述成語“滄海桑田”的故事。教師說明滄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陸變遷,可見,陸陸的變遷早在古代就已經(jīng)被人們所覺察和認識。在地球上,滄海變成桑田,桑田又變?yōu)闇婧5膶嵗性S多。學生閱讀課本49頁課文內(nèi)容,分組討論以下問題:(1)為什么在雄偉的喜馬拉雅山上會出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2)為什么在我國東部海底會出現(xiàn)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3)荷蘭的圍海造田說明什么問題?(4)請同學們再舉出一些例子說明海陸變遷。(如臺灣海峽的變化;塔里木盆地的變化等。)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jié):(1)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喜馬拉雅山區(qū),在地質(zhì)時期曾經(jīng)是海洋,現(xiàn)在變成了陸地,也就是說海洋可以變成陸地。(2)我國東部海域發(fā)現(xiàn)了古河流和古人類活動的遺跡,說明了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zhì)時期曾經(jīng)為陸地,現(xiàn)在變成了海洋,也就是說陸地可以變成海洋。(3)荷蘭是著名的“低地國”。荷蘭人通過圍海造田,使本國的國土面積不斷擴大,說明了我們?nèi)祟惖幕顒右材苁购j懓l(fā)生變化,不過這種變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規(guī)模的,而且這種活動還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否則,要受到大自然的報復。那么,引起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引導學生探討分析喜馬拉雅山為什么會由海變成陸?而東部海域為什么由陸變成海?在學生探討的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演示分析歸納。用書本演示喜馬拉雅山由海變陸的變遷過程和東海由陸變海過程。由此可見,地殼的變動是海陸變遷的一個主要原因??赡苡型瑢W要問,地殼為什么會變動,這個問題問得好,學習就要有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學習了下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就知道了。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陸變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對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與氣候有關,氣候變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氣候變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無論是地殼的變動,還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陸發(fā)生變遷。所以,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板書:一、海陸的變遷的主要原因1、地殼變動2、海平面的升降3、人類活動海陸變遷是處在不斷的變化過程,也就是地球上海陸輪廓是不斷變化的。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承轉(zhuǎn)過渡剛才的幾個例子,說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陸是可以變遷的。那么,從全球來看,現(xiàn)在的海陸分布大勢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嗎?怎樣形成的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變的呢?還是在不斷變化的呢?你同意哪種觀點呢?(學生議論)請大家不要著急下結(jié)論,現(xiàn)在我們從世界地圖上來看看會得到些什么啟示。提問:海洋、陸地是如何變遷的?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假說”。要求同學們觀察課本50頁圖3-2-1“大陸拼合示意圖”中南美洲、非洲凸凹部分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南美洲及非洲的輪廓的凸凹處可以吻合。教師歸納、總結(jié):這種現(xiàn)象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首先看到的、發(fā)現(xiàn)的。他發(fā)現(xiàn),如果把這兩塊大陸從地圖上剪下來,它們就可以拼合成一個整體,而且就好像一張撕開了的報紙,拼合后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對應了。于是,他提出了偉大的假說―大陸漂移假說,并窮其一生,證明這一觀點。板書:二、大陸漂移學生活動:①把學生分組,觀察―大陸漂移示意圖2億年前的大陸、6500萬年前的大陸、現(xiàn)在的大陸。②比賽:哪組能最快地把相吻合的大陸找到在活動中,啟發(fā)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的興趣,進而得出結(jié)論:魏格納的假說是有科學依據(jù)的,是可信的。板書:大陸漂移學說——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證據(jù):(1)古老地層的相似性(2)生物化石的相似性(3)大陸邊緣的吻合性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作用,使大陸漂移呢?在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假說”后,196l年和1962年,美國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擴張說”。在此基礎上,1968年法國地質(zhì)學家勒皮順等人首創(chuàng)“板塊構(gòu)造學說”,現(xiàn)已成為最流行的地球科學新理論。該學說較好地解釋了世界火山、地震等現(xiàn)象發(fā)生和分布的成因。小組探究交流:1.讀課本P52圖3-2-5“世界板塊的分布”與課本P53圖3-2-7“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和地震帶分布圖”回答下題:(1)讀下圖寫出板塊的名稱:A.______板塊;B._______板塊;C._______板塊;D.______板塊;E.________板塊;F._______板塊。(2)讀圖填寫下表。所在板塊主要大洲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根據(jù)地圖冊圖“六大板塊的劃分及運動示意圖”中的箭頭表示,試著找找板塊之間的交界地帶的兩種運動形式,并用板塊運動分析下列世界著名山脈、裂谷的成因。(1)第一種是相互碰撞(運動方向相對)的板塊邊界,常形成________,例如:右圖①處的喜馬拉雅山脈是_______板塊和______板塊相對運動,相互擠壓形成。右圖②處的阿爾卑斯山脈是_______板塊和______板塊相對運動,相互擠壓形成。右圖③處的科迪勒拉山系是______板塊、______板塊和______板塊相互擠壓形成。(2)第二種是相互張裂(運動方向相離)的板塊邊界,常形成_____,例如:右圖④處的紅海是____板塊和_____板塊相反運動形成的。中國、日本和英國哪個國家是多地震的國家?為什么?學生課前收集著名火山或地震(如日本富士山、中國唐山大地震、漢川地震等)及其所造成損失的數(shù)據(jù)資料或圖片,在班上進行交流。假如發(fā)生地震,我們該怎么做才對呢?分組討論。讓學生通過討論地震來臨時的自救和互救方式,增強災害意識和生命意識。板書:三、板塊運動1.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組成2.六大板塊在不斷運動著3.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邊緣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4.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即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一喜馬拉稚山火山地震帶板書設計一、海陸的變遷的主要原因1、地殼變動2、海平面的升降3、人類活動二、大陸漂移1、大陸漂移學說——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2、證據(jù):(1)古老地層的相似性(2)生物化石的相似性(3)大陸邊緣的吻合性三、板塊運動1、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組成2、六大板塊在不斷運動著3、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邊緣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4、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即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一喜馬拉稚山火山地震帶《天氣》教案教學目標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詞語。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3.能通過天氣圖和衛(wèi)星云圖,結(jié)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粗略地判斷近期可能出現(xiàn)的天氣情況。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氣預報,學會比較不同地區(qū)的天氣情況。5.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更加關注各種地理現(xiàn)象以及各類經(jīng)濟活動,使學生逐步樹立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意識。教學重點1.“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2.學會閱讀衛(wèi)星云圖和簡單的天氣預。教學難點綜合分析天氣形式圖和天氣預報圖。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讀圖分析法課前準備天氣圖、衛(wèi)星云圖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導課引入: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同學們,這個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guī)裁捶b犯了愁,哪個同學能幫幫我,給我參謀一下?(生答略)。你去過海南嗎?(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帶單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熱帶,氣候四季炎熱。我打算1月1日出發(fā)去海南,在去之前,我買好了車票,準備好了必需品,還要關注一下什么?哪個同學能幫幫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還要關注天氣預報。天氣和氣候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因此探討氣候的變化規(guī)律,對人類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與每個人密切有關的天氣。(使用“學樂師生”APP拍照\錄像\錄音,收集學生典型成果,在“授課”系統(tǒng)中展示。)板書:天氣與生活新授教師:展示圖片——北京的天氣預報,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轉(zhuǎn)多云,偏北風四級,最高氣溫14℃,最低氣溫7℃。請同學們注意這則天氣消息傳達了哪些具體內(nèi)容?你能說說天氣的概念嗎?(板書)天氣的概念(一)講解天氣是短時間的陰晴冷熱風雨等的大氣狀況。是指一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nèi)的具體狀態(tài),可以用陰、晴、冷、熱,風力大、小等來描述。從同學們的回答看,天氣有哪兩個特點?學生總結(jié):時間短、變化快嘗試舉例子說明天氣的這兩個特點。同學們紛紛舉例:六月天,孩子面,說變就變。過渡:除了天氣,我們常聽到的還有氣候這個詞,那么什么是氣候呢?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氣狀況。氣候具有兩個特點:長時間、變化小。天氣同氣候相比,有以下不同:天氣氣候概念一個地方短時間內(nèi)的大氣狀況。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要素氣溫、降水、風、云、霧氣溫、降水變化常變化變化小聯(lián)系天氣是氣候的基礎氣候是天氣的綜合(二)天氣與生活1.討論①誰能說說,天氣的變化與人類有什么密切的關系?②晴天對人有什么好處?什么事情必須在晴天做?③下雨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好處?下雨又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害處或不便?下雨時,人們必須保護什么東西不被雨淋?④下雪能給人們帶來什么好處?下雪能給人帶來什么害處或不便?暴風雪來臨前,牧民必須做什么?⑤孩子們在雪天喜歡做什么?下雪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⑥大風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好處?大風又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害處?⑦大霧、冰雹、雷電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害處?2.小結(jié)通過以上討論,我們知道了天氣的變化與人類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觀察天氣,努力探究天氣變化的秘密,掌握天氣變化的規(guī)律,是非常重要的?,F(xiàn)在我們國家許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氣象臺、氣象站、氣象聯(lián)絡網(wǎng),許多叔叔阿姨日夜不停地監(jiān)測天氣的變化,每天準確地預報天氣變化的情況,使人們更好地工作、學習。我們要從小向他們學習,下邊老師教給你們簡單的觀察、記錄天氣的情況。過渡:了解天氣對我們的實際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知道呢?學生:手機、電話(撥打121,天氣早知道)觀察(看云識天氣)收看天氣預報。(三)看圖識天氣(板書)看圖識天氣——天氣預報播放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視頻,要求同學們仔細觀察播報順序、內(nèi)容。(活動一):識別天氣符號(打開課本P58主要天氣符號圖)請用語言敘述這些符號的特征,可用小組競賽形式:學生:晴天符號是一輪紅彤彤的太陽;多云符號是一朵云彩;冷空氣前鋒符號象一個齒輪,小三角的尖端指向冷空氣運行的方向,中雨是云朵的下面有兩條傾斜雨注教師對個別符號進行講解。(活動二):記憶天氣符號各小組的同學可以用彩筆畫出部分天氣符號,可以做成簡易卡片,采取看圖搶答的方法進行鞏固。教師要及時評價。提問:還有哪些天氣符號在視頻中沒有出現(xiàn)?同學們可以推薦小組代表畫在黑板上。教師大體講解或補充個別天氣資料如:沙塵暴、臺風等的相關內(nèi)容。過渡:同學們注意了沒有,在看天氣預報的時候,一般先出現(xiàn)的是衛(wèi)星云圖,什么是衛(wèi)星云圖?如何根據(jù)衛(wèi)星云圖來判別簡單的天氣預報呢?(板書)衛(wèi)星云圖:講解:氣象衛(wèi)星從太空不同的位置對地球表面進行拍攝,大量的觀測數(shù)據(jù)通過衛(wèi)星傳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圖照片。目前,電視節(jié)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圖,就是紅外云圖通過計算機處理、編輯而成的假彩色動態(tài)云圖畫面。在彩色的紅外衛(wèi)星云圖照片中,我們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綠色,而另一些地方卻呈藍色等等。那么這些顏色都有些什么含義呢?白色:代表云雨區(qū),白色程度越濃,代表降水量越大。綠色:代表陸地,有綠色的地區(qū),說明該地區(qū)晴。藍色:代表的是海洋。練習:請同學們判斷出教材上P58的“衛(wèi)星云圖”上我國的青藏高原、家鄉(xiāng)所在地的天氣狀況(青藏高原有雨)大家一起回憶討論,并試著歸納天氣預報的概念(活動三)展示教材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你能學做天氣預報員嗎?把學生分為六人為一小組各小組任意挑選城市,發(fā)布天氣預報,教師做好巡回指導,讓學生在模仿預報員的過程中加強對主要天氣符號的記憶和理解。過渡:空氣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同學們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空氣質(zhì)量怎么樣,是什么原因?qū)е履壳暗目諝鉅顩r?(四)關注空氣質(zhì)量(板書)關注空氣質(zhì)量(講解)空氣質(zhì)量是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shù)量??諝赓|(zhì)量可以用污染指數(shù)來表示,污染指數(shù)?。嚎諝赓|(zhì)量好,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染指數(shù)大:空氣質(zhì)量差,對人體健康有害。(提問)那么影響空氣質(zhì)量的因素有哪些?(回答)(1)自然因素:氣壓、風力;(2)人類活動:燃燒秸稈,汽車尾氣,燒煤做飯、取暖,工廠廢氣排放。閱讀材料“可吸入顆粒物及其危害”,同學們自行收集資料并分組討論。練習1.練習教材P59活動第二題,下列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與圖中人們所介紹的活動是否妥當?并讓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體驗,說說為什么不妥?(臺風——捕魚不合適;沙塵暴——跳繩不合適;霜凍——插秧不合適;晴——打球合適)2.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動物都能預報天氣,想一想,連一連。蜻蜓搬家將有雨下知了飛的低出門帶雨衣螞蟻潮,下雨兆泥鰍吐氣泡,雨天將來到烏龜拼命叫,天熱氣溫高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進行鞏固,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偨Y(jié)1.天氣與生活:天氣是短時間的陰晴冷熱風雨等的大氣狀況。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氣狀況。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天氣通過影響人的衣食住行影響生活。2.看圖識天氣:人們一般通過天氣預報、衛(wèi)星云圖來識別天氣狀況。3.關注空氣質(zhì)量:空氣質(zhì)量是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shù)量。空氣質(zhì)量可以用污染指數(shù)來表示。影響空氣質(zhì)量的因素有兩個:自然因素、人類活動。作業(yè)課本P57的活動題1和題2.板書天氣與生活天氣的概念天氣的特點氣候的概念氣候的特點天氣與氣候看圖識天氣天氣預報衛(wèi)星云圖關注空氣質(zhì)量空氣質(zhì)量影響因素《第二節(jié)氣溫的變化和差異》教案一.教學要求1.理解氣溫的涵義,知道怎么測定氣溫。2.理解氣溫的變化,知道氣溫的差異跟什么有關。3.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4.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并讀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二.教學重點通過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歸納世界氣溫分布規(guī)律。三.教學難點通過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歸納世界氣溫分布規(guī)律四.教學過程1.對氣溫的概念在作出解釋,然后開始介紹氣溫觀測。2.日常生活中,我們能明顯感到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引出“氣溫的變化”這一名詞。3.氣溫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是多方面的。教材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講述,而是設計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出發(fā),思考氣溫與人類活動的關系。4.氣溫的時間變化主要在講了日變化和年變化。日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時間(午后2時左右)指的是地方時,而不是北京時間。講解平均氣溫的概念,一個地方的平均氣溫是理解該地氣候特點的基礎之一。日平均氣溫是一天中不同時間觀測的氣溫值的平均數(shù)。月平均氣溫是一月中各日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shù)。年平均氣溫是一年中各月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shù)。(1)、氣溫日變化(提問1)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xiàn)在午后2時左右,氣溫最低值出現(xiàn)在日出前。日常說今天的溫度多少度,這是指一天中氣溫的最高值、最低值、還是日均溫?(日均溫怎樣計算呢?(4次氣溫數(shù)相加除以4)(提問2)一天中氣溫最高值最低相差多少,即氣溫日較差,這又是怎能樣計算得來的?(最高值-最低值。)(2)、氣溫年變化繪制氣溫年變化曲線圖:P64頁活動不僅在一天中氣溫有最高的時刻和最低的時刻,而且在一年中也有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的時候。同學們,請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驗和前面學過的知識,填寫下表。 氣溫最高月 氣溫最低月南半球 7月 1月北半球 1月 7月(提問)一年中氣溫最高月北半球出現(xiàn)在幾月份?(7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在北半球)南半球氣溫最高月出現(xiàn)在幾月人份?(1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提問)北半球氣溫最低月出現(xiàn)在幾月份?(1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氣溫最低月出現(xiàn)在幾月份?(請看課文《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那么年平均氣溫是怎樣計算出來的?(一年中十二個月的平均氣溫相加除以12)月平均氣溫又怎樣計算呢?(該月每天的日均溫相加除該月的天數(shù))歸納:不同地區(qū),氣溫的年變化不同。熱帶地區(qū)的氣溫年變化小,溫帶和寒帶地區(qū)的氣溫年變化大。5.閱讀和繪制氣溫曲線圖是學習地理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教材將這項要求安排成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該項技能?;顒臃謨刹剑谝徊浇o出實際的氣溫曲線圖,引導學生閱讀;第二步給出一實際氣溫資料,讓學生參照活動第一步的氣溫曲線圖,并根據(jù)具體要求,繪出氣溫曲線圖。氣溫的分布:之前所講的氣溫日變化、月變化、年變化都是從同一個地方氣溫的時間變化來說的,現(xiàn)在我們還從氣溫的空間分布來認識人地球上不同緯度的地方的氣溫具有什么特點。(板書)(1)、什么叫等溫線我們要知道各個地方年平均氣溫的狀況,就需要同等溫線來表示。什么叫做等溫線?請在《氣溫的差異》小標題中找出什么叫等溫線(齊聲朗讀一遍),“等溫線是指在地圖上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平滑曲線”。把這句話用筆勾出來。(教師說明)畫出的等溫線體現(xiàn)了:①等溫線大體上與緯線相平行;②同緯度上的各地氣溫相同;③不同緯度上的各地氣溫高低不同。(板書)(2)、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呢?閱讀P65頁最后一段。(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和地形)(板書)(3)、世界平均氣溫分布狀況,看氣溫從赤道向兩極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看書上P66頁。第一步,請在圖上找出赤道;第二步,由赤道向兩極方向依次觀察,北半球20°C等溫線和南半球20°C等溫線,北半球和南半球10°C、0°C等溫線;第三步,找出氣溫分布規(guī)律: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提問1)剛才讀圖你發(fā)現(xiàn)緯度高低與氣溫高低有什么關系嗎?(緯度低、氣溫高;緯度高、氣溫低。)(提問2)這樣,氣溫分布隨緯度變化的規(guī)律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各緯度獲得太陽光熱多少不同。)(提問3)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是否相同?這說明氣溫高低除受緯度影響外,還受什么因素影響呢?(海陸位置的影響)(提問4)處在同緯度的高原山地與平原低地的氣溫是否相同?(提問)夏季,很多人上廬山避暑,這是為什么?(山上涼快,即氣溫低。)(講述)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C??偨Y(jié)世界氣溫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會比較南北半球等溫線分布的規(guī)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溫線值逐漸增大,南半球等溫線值逐漸減少。通過等溫線的分布判斷所在區(qū)域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讀圖能力?!兜谌?jié)降水的變化與差異》教案一.課標要求1.使用降水資料,閱讀降水量柱狀圖,繪制降水量柱狀圖。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二.教學目標1.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掌握判讀降水量柱狀圖的基本方法。2.閱讀某地降水量柱狀圖,說出該地年降水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降水類型。三.教學重難點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歸納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2.通過降水量測定活動,培養(yǎng)對氣象科學的興趣和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四.教學模式問題導學五.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自主學習方法、探究合作法、小組討論法六.教具準備雨量器、多媒體課件七.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課件展示學生觀察圖片進行比較,并思考:這兩種圖片反映的地理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學生積極思考,各抒己見,踴躍回答。引出降水差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能引發(fā)動力。七年級學生對學習地理有一定的興趣,熱情高,思維活躍,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探究活動:降水和降水量的測定自主學習:首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理清下面內(nèi)容:降水主要形式:學生答后,教師緊接著問:在生活中你有沒有見過其它的降水形式?學生說出來的就對應點擊出圖片。(將霧、霜、露的圖片設置成熱鍵形式,以便學生提到哪一個就能夠?qū)霈F(xiàn)哪一張的圖片)補充后教師:以上這些是自然降水,在實際生活中根據(jù)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還可以進行人工降水,這張圖片就是人工降水的現(xiàn)場圖片。展示大小雨的符號,(承接)這些雨的大小是怎么知道的呢?展示雨量器,(實物展示)大、中、小雨的標準界定。利用現(xiàn)有儀器,裝有不同量的雨,請學生來讀。自主學習教材,獨立解決問題。給學生時間(自學課文)?;卮穑簭拇髿庵薪德涞挠?、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降水。學生辨認各種雨的符號請學生當氣象工作者介紹降水量測定的儀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避免一言堂,給學生足夠思考時間,讓學生學會自學教材,練習自主學習的技能。溫故而知新,從學生已知的知識入手,學生會積極性更高。學生對科學儀器的認識,更感興趣。學生感受春、夏、秋季的降水,從身邊的地理學習知識。銜接與過渡一個地區(qū),一年內(nèi)的是有差別的,怎么來表示一個地區(qū)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呢?探究活動: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課件展示:北半球某地各降水量月的降水量柱狀圖。各月提問:1、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么?2、該地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3、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4、該地哪個季節(jié)降水較多?哪個季節(jié)降水較少?思考:我們這里一年中哪幾個月降水較多,哪幾個月降水較少,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承接:不同地區(qū),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也是不一樣。課件展示:北半球不同地區(qū)各月的降水量柱狀圖北京北京總結(jié):三地降水類型:新加坡屬全年多雨,北京屬夏季多雨,羅馬屬冬季多雨型。探究活動:繪制降水量柱狀圖比一比(誰畫得快又好)根據(jù)表格中的資料,按照提示的步驟,繪出該地降水量柱狀圖,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可相互討論,商量,教師可在下面進行適當?shù)匾龑?、指點,然后繪圖,最后,各小組選出一到兩幅畫得比較好的圖,放到屏幕上投影,讓大家進行點評。提問:1.濟南市哪幾個月降水量比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2.濟南市哪幾個月降水量比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3.說出濟南市降水量的季節(jié)。總結(jié):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1.看“總量”,說“多少”。即觀察、估算年降水總量,對該地年降水量進行定性描述為“多”、“較多”、“較少”或“少”??础安钪怠?,說“變化”;看“極值”,對“月份”。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現(xiàn)的月份算“差值”,說“變化”。即計算降水量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描述該地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大小。學生讀圖回答:1.月份;降水量2.185毫米3.10毫米4.夏季;冬季學生討論交流分小組合作探究:說出新加坡、北京、羅馬三城市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學生分小組按照步驟完成降水量柱狀圖。培養(yǎng)學生學會讀圖,并能掌握從地圖上獲取新知識能力。聯(lián)系實際就,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高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繪制圖能力,并通過小組內(nèi)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正確表達和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過度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節(jié)上有變化,就不同地方來說,降水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呢?探究活動:降水的空間分布復習:什么是等高線、等溫線引出等降水量線的概念教師:通過閱讀等降水量線分布圖,我們便可以了解一個地區(qū)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狀況。課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提問:1、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主要在哪條緯線附近?2、兩極附近地區(qū)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3、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與西岸降水量有什么差別?4、在中緯度地區(qū),內(nèi)陸與沿海地區(qū)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概括總結(jié):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三多三少拓展:世界降水分布規(guī)律形成主要因素:緯度因素、海陸因素,還有地形因素。播放世界雨極、干極資料視頻。提問乞拉朋齊成為雨極、塔克拉瑪干沙漠成為干極的原因?乞拉朋齊的降雨形式是地形雨,那么還有其他類型的降雨嗎?拓展:視頻材料介紹降雨類型及降雨的形成過程:地形雨、對流雨、鋒面雨、臺風雨地形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影響因素—地形討論回答學生找出重要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分組討論。小組展示,教師及時點評和補充。1.赤道2.2003.東岸多,西岸少。4.沿海多,內(nèi)陸少。學生總結(jié):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3、中緯度地區(qū),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少。學生觀察視頻,在地圖上找出世界雨極、干極。學生通過看視頻及讀課本閱讀材料得出答案。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問題:降雨有哪些類型,我國降雨的主要形式?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從已知的知識入手,學生積極探究新知識。鍛煉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通過讀圖獲取新知識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總結(jié)概括能力。構(gòu)建與梳理下面我們一起來通過構(gòu)建思維導圖來梳理本課所學知識。師生共同邊回顧邊板書并理清知識之間的關系。降水降水降水量的測量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1.測量工具:雨量器和量筒2.測量結(jié)果: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1.赤道附近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2.南北回歸線兩側(cè),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3.中緯度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少。1.全年多雨2.全年少雨3.夏季多雨4.冬季多雨5.全年濕潤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通過構(gòu)建思維導圖,在方法和知識兩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jié)與歸納,既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梳理,形成知識體系;又對學習方法進行了歸納,構(gòu)建學習方法體系,提升地理思維品質(zhì)?!兜谒墓?jié)世界的氣候》教案第1課時【課標要求】1.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2.根據(jù)氣溫年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量柱狀圖,分析某一地區(qū)的氣候特征。3.知道世界氣候類型分布?!窘虒W目標】1.理解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分別用恰當?shù)倪M行描述。2.舉例說明氣候?qū)ιa(chǎn)和生活的影響。3.運用上海市和北京市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量柱狀圖”分析某一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并能比較不同地區(qū)的氣候差異。4.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知道全球氣候類型分布。【教學模式】問題導學?!窘虒W方法】讀圖分析法、分析歸納法、小組討論法。【教具準備】有關世界的氣候的圖片和課件等?!窘虒W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與展示提問與思考導入:同學們,通過以下圖片中你能說說我們的家鄉(xiāng)棗莊的四季變化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1.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棗莊的四季變化,及時做出指導評價,并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2.師生共同總結(jié)得出:棗莊氣候特征: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溫暖多風,秋季天高氣爽。3.師:同學們,大自然為什么會有這樣氣象萬千、奇妙無窮的差異變化呢?現(xiàn)在我們來揭開這個謎底?4.教師出示學習目標。(讀圖討論)學生1:夏季熱,冬季冷。學生2:到了春季,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秋季天高氣爽。學生3:夏天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學生4:春天風大。學生5:我們這四季變化明顯。學生各抒己見。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懷。讀圖與討論填表與思考追問與探索(板書)探究一天氣與氣候(讀圖)觀察下列圖片,用適當?shù)恼Z言描述。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大風降溫從大家的描述中,可以得出:天氣是指一個地方大氣狀況。南極撒哈拉沙漠從大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氣候是指某一地區(qū)的天氣狀況。與的天氣相比,氣候具有相對。填表:比較天氣與氣候。天氣氣候區(qū)別短時間,多變的多年,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要素陰、晴、冷、熱、風、雨等。主要要素是氣溫、降水。聯(lián)系均指天氣狀況追問:下面哪些是描述天氣的,哪些是描述氣候的?
A、昆明四季如春。B、明天大風降溫。C、撒哈拉沙漠終年炎熱、干燥少雨。D、
云彩向南雨漣漣,云彩向北一陣黑,云彩向東一陣風,云彩向西批蓑衣。E、今天夜間將有4-5極偏北風,氣溫驟降8-10℃。F、我們剛到上海,就遇到一場暴雨。G、極地地區(qū)全年嚴寒。2.我來評作文:昨天還是晴天,今天清晨氣候卻驟然變冷,天空中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我們這里屬于亞熱帶天氣,像這樣的大雪還是極為罕見的。(讀圖討論)學生1:昨天降雨,風力4-5級。學生2:今天大風降溫,注意保暖。學生3:南極終年嚴寒,一片冰雪世界。學生4:撒哈拉沙漠終年炎熱干燥。學生積極討論。(合作交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比較天氣與氣候關系并填表。試試看:你能再列舉幾句關于天氣和氣候的語句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北京四季分明,冬季干燥。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東虹轟隆西虹雨“天氣”與“氣候”用詞不當。通過教師提供的信息及設計問題,進行描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分析,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通過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判斷能力。通過我來評作文,了解天氣與氣候區(qū)別。過渡與鏈接氣候影響著我們?nèi)粘I睢⑸a(chǎn)的各個領域,同學們能否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說說自己的體會?提問與思考追問與探索探究二氣候?qū)ιa(chǎn)和生活的影響我們這里終年寒冷,是一片冰雪世界服裝:我們這里終年寒冷,是一片冰雪世界因紐特少年為什么穿著厚厚的皮襖?因紐特少年為什么穿著厚厚的皮襖?因紐特少年阿拉伯少年傣族少女阿拉伯少年和傣族少女為什么衣著比較輕?。课覀冞@里光照充足,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藏族少年身著藏袍的原因是什么?我們這里光照充足,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藏族少年身著藏袍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飲食:1.我國有“南米北面”的說法,這種飲食習慣的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2.四川、湖南、貴州等地的居民有喜食辣椒的習慣,這與當?shù)氐氖裁礆夂驐l件有關?種植:我國西部以為主,東部以為主。民居:傣族竹樓傣族竹樓極具特色,這與當?shù)氐氖裁礆夂驐l件有關?列舉幾例不同地區(qū)的住房特點來說明氣候?qū)ι畹挠绊?。交通:在古代,我國有“南船北馬”的說法,這是由氣候條件的不同引起的,現(xiàn)在,那些災害性天氣依然影響現(xiàn)代化交通呢?通過討論氣候?qū)ιa(chǎn)和生活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對比總結(jié)的能力。過渡與鏈接同學們,世界各地的氣候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氣溫與降水兩個方面,那我們?nèi)绾瓮ㄟ^某一地區(qū)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某一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呢?讀圖與分析(板書)探究三氣候的地區(qū)差異1.閱讀上海市和北京市氣溫年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量柱狀圖,歸納其氣候特征。上海市氣溫年變化曲線北京市氣溫年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量柱狀圖和各月降水量柱狀追問1.上海市夏季,冬季。追問2.北京市夏季,冬季。追問3.說出上海與北京的氣候差異?(自主學習)1.上海市一月平均氣溫是多少,七月呢?2.上海市12、1、2各月平均降水量是多少毫米,6、7、8月呢?3.北京市一月平均氣溫是多少,七月呢?北京市12、1、2各月平均降水量是多少毫米,6、7、8月呢?(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從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讀圖與分析(板書)探究四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世界氣候類型分布老師追問:我們家鄉(xiāng)棗莊是氣候。(自主學習)1.從全球范圍看,從低緯到高緯,依次分布著氣候、氣候、氣候。2.全球共有種氣候類型,其中熱帶種、溫帶種、寒帶種。3.亞歐大陸共有種氣候類型。我國有種。培養(yǎng)學生通過讀圖獲取知識的能力構(gòu)建與梳理降水分析某一地區(qū)氣候特征溫帶氣候氣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項目土地租賃合同
- 2025年廣東數(shù)字經(jīng)濟領域勞務派遣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國際貿(mào)易知識產(chǎn)權許可合同執(zhí)行細則
- 2025年度進口食品供應鏈管理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國際貿(mào)易風險管理咨詢與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合同英文翻譯及工程變更管理服務
- 2025年度健康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合伙人合作入股合同
- 2025年度網(wǎng)絡安全防護與應急響應服務合同-@-1
- 2025年度人工智能公司股東權益分配合同
- 2025年度空調(diào)清洗保養(yǎng)與綠色環(huán)保技術應用合同
-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處理》課件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簡便計算》練習題(310題-附答案)
- 青海省西寧市海湖中學2025屆中考生物仿真試卷含解析
- 2024年河南省《輔警招聘考試必刷500題》考試題庫及答案【全優(yōu)】
- -情景交際-中考英語復習考點
- 安全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
- 地理標志培訓課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終工作報告五篇
- 2024年中國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商學研究報告-銀發(fā)經(jīng)濟專題
- 高教版2023年中職教科書《語文》(基礎模塊)下冊教案全冊
-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閱讀理解專項訓練16篇(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