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前言
網絡空間是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維護網絡空間安全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強化網絡、數據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zhàn)。保障網絡空間安全,對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使用單一技術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網絡安全風險,需要全面理解和防范網絡空間安全威脅,運用多種網絡空間安全技術作為支撐,因此,系統(tǒng)梳理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明晰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的要素,深入探究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發(fā)展,對提升網絡安全風險防范能力、促進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尤為重要。2010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將網絡空間定義為:包括計算機、計算機系統(tǒng)、網絡及其軟件支持、計算機數據、內容數據、流量數據以及用戶在內的全部或部分要素創(chuàng)建/組成的物理或非物理的領域。早期網絡空間重點關注單一的基本通信領域,研究主體和對象通常為電話、電報、傳真等傳統(tǒng)的通信基礎設施。隨著傳輸控制協(xié)議/網際協(xié)議(TCP/IP)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網絡空間的研究范圍從傳統(tǒng)的通信領域擴展到計算機與網絡領域,研究主體也逐漸變?yōu)橛嬎銠C、數據庫、信息系統(tǒng)和互聯網應用等。21世紀以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yè)互聯網等技術和應用的不斷成熟,網絡空間的研究主體也日趨多樣化,從互聯網轉變?yōu)殛P鍵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從網絡空間的發(fā)展歷程來看,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空間的研究主體也發(fā)生變化。網絡空間安全威脅會隨著網絡空間主體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在不同時期產生了應對不同威脅的網絡空間安全防護技術。例如,網絡空間安全防護技術從語音竊聽、信息保密等數據安全通信傳輸技術發(fā)展到網絡空間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技術;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的研究重點從通信保密、計算機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保障發(fā)展到網絡空間安全,從單一化防御技術逐漸變?yōu)榉烙w系。網絡空間安全模型是網絡空間安全體系的具象化表現,其呈現形式和包含的技術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因此,把握安全模型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建立一種可以適應網絡空間安全研究主體變化的體系化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目前,研究人員已開展了網絡空間安全模型和框架構建的研究,如網絡空間安全防御體系中的核心技術要點分析、政策規(guī)章與安全模型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等,但仍缺失從整體上立足國情開展的我國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宏觀研究。為此,文章系統(tǒng)梳理網絡空間安全模型發(fā)展情況,闡明當前的能力缺失與現實問題,構建我國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并展示實際應用場景,進一步提出我國網絡安全模型的發(fā)展建議,以期更好地應對網絡空間安全的新風險。二、多視角下的網絡空間安全模型評估
網絡空間發(fā)展經歷了多個階段,相應的安全防護技術側重點有所不同;描述各個安全模型的方法也不唯一,很難從單一視角全面闡述網絡空間安全模型。本研究對典型的網絡安全模型進行分析整理,梳理網絡空間安全模型的發(fā)展脈絡,分別從技術、學科和產業(yè)視角分析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的發(fā)展現狀,并將技術視角細化為信息安全保障、攻防對抗、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零信任、內生安全5個方面(見圖1)。
圖1技術視角下網絡空間安全模型及其演進
(一)技術視角1.信息安全保障模型信息安全保障模型是從信息和信息系統(tǒng)防御角度出發(fā)建立的信息安全防御模型,以防護、檢測和響應為核心,前期加入策略、預警識別等感知因素,后期加入恢復、反擊等行動因素組成的防御架構。1996年,美國國防部首次給出了信息安全保障的定義,并于同年提出了防護、檢測、響應、恢復(PDRR)模型。PDRR模型強調運用傳統(tǒng)的單一安全防御思想,專注于信息安全保障,涵蓋防護、檢測、響應和恢復等環(huán)節(jié)。之后,美國提出了動態(tài)網絡安全模型P2DR模型,即在防護、檢測、響應(PDR)模型的防護環(huán)節(jié)前加入策略因素,并將其作為模型的核心,使防護、檢測和響應環(huán)節(jié)都按照既定策略實施,體現了在防御之前利用風險評估來分析安全狀態(tài)的動態(tài)過程。為了保障用戶信息及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1998年美國國家安全局在P2DR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IATF框架。該框架首次引入了“管理”的概念,將人為因素帶入到網絡安全防御模型中,為美國政府和工業(yè)界的信息及信息系統(tǒng)安全提供指南。為了體現安全保障系統(tǒng)化的思想,2014年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提出了IPDRR模型。該模型在PDRR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風險評估環(huán)節(jié),主要用于業(yè)務優(yōu)先級確定、風險識別、資源優(yōu)先級劃分等。在信息安全保障模型方面,我國在21世紀初結合國情,基于PDRR、P2DR等模型提出了WPDRRC模型。該模型包括預警、防護、檢測、響應、恢復和反擊等6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全面反映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障的各方面能力,涵蓋人員、策略和技術等方面的要素,以確保安全策略的貫徹執(zhí)行。從信息保障角度來看,網絡空間安全模型以防護、檢測、響應為核心,根據需求變化不斷增加關鍵要素以改進模型。2.攻防對抗模型攻防對抗模型是以武器化、漏洞利用和攻擊對抗為核心組成的攻擊架構,對應的安全防御模型通常分為防護、檢測和響應3個階段。最早的攻防對抗模型是1996年由美國空軍提出的F2T2EA模型。2000年、2011年美國又分別提出了基于F2T2EA模型的網絡空間防御鏈模型、“七步殺傷鏈”模型。其中,“七步殺傷鏈”模型明確提出,網絡攻防過程中攻防雙方雖各有優(yōu)勢,但重在識別和評估攻擊鏈中的多個關鍵步驟,以支持安全專業(yè)人員的安全決策。2013年,美國MITRE公司首次提出ATT&CK模型,該模型將已知攻擊者行為轉化為戰(zhàn)術和技術的結構化列表,通過若干矩陣及結構化信息來表示攻防知識庫,目前已在攻防能力覆蓋評估、高級可持續(xù)威脅攻擊(APT)情報分析、威脅狩獵系統(tǒng)等領域廣泛應用?;贏TT&CK模型,后續(xù)也出現了CARTA安全架構(2015年)、主動防御Shield模型(2020年)以及Engage框架(2021年)等。無論是以經典殺傷鏈為核心的網絡攻防框架,還是以ATT&CK模型為核心提出的攻防知識庫框架,均通過研究攻擊過程以提升防御能力。以“七步殺傷鏈”模型為例,前期的偵查、武器化、投遞階段對應的防御手段有網絡安全分析、防火墻訪問控制等,可對應防御模型中的檢測、保護階段;后期的安裝、指揮與控制、行動階段對應的防御手段有拒絕訪問、網絡分割、入侵檢測、權限降級等,可對應防御模型中的檢測、防護、響應階段。由此可見,攻防對抗模型中的每個防御步驟都與經典模型一致。3.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模型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應用的不斷出現,物理空間逐步擴展到網絡空間,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成為網絡空間重要的防護對象。傳統(tǒng)單一模塊化的網絡安全防御手段已經無法滿足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需求。美國發(fā)布了一系列針對關鍵基礎設施保護的法案和技術框架。例如,2002年,美國國土安全部頒布《國土安全法》,規(guī)定了針對關鍵基礎設施保護的任務、設施、管理和技術要求;2006年,又發(fā)布《國家基礎設施保護計劃》(NIPP框架),標志著美國全面開展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工作。此后,美國NIST于2014年發(fā)布《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框架》(CSF框架)。該框架以傳統(tǒng)防御框架的識別、防護、檢測、響應、恢復為技術核心,融合了可根據預期目標彈性化、定制化防御手段的配置文件層,并且融合了評估網絡安全狀態(tài)的實現層;通過搭建一個具有彈性又兼?zhèn)湓u價反饋的復合型防御體系,滿足網絡空間階段關鍵基礎設施保護的需求。2016年,美國提出美國聯邦政府網絡空間安全研發(fā)戰(zhàn)略規(guī)劃,其中的DPDA模型為聯邦政府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發(fā)展指明了方向。針對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美國先后提出了CSF的不同版本。2018年,美國推出CSF框架1.1版本,添加了更全面的身份管理和供應鏈網絡安全管理進程,這對于組織在處理個人身份信息和符合隱私法規(guī)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1月,NIST發(fā)布了CSF2.0概念文件,并于2023年8月發(fā)布CSF2.0的公開草案,再次明確了CSF模型的最新適用范圍。CSF2.0版本擴大了模型的適用范圍,從保護醫(yī)院和發(fā)電廠等關鍵基礎設施擴展到為所有組織提供網絡安全;同時,CSF2.0版本的核心層在傳統(tǒng)的5個功能外還增加了第6個功能,即管理功能,使組織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內部決策以支持其網絡安全戰(zhàn)略,強調網絡安全是企業(yè)風險的主要來源,與法律、財務和其他風險并列,是高層管理的考慮因素。由此可見,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模型是不斷迭代發(fā)展的,以防御不同時期的新風險、滿足不斷增加的網絡安全需求。4.零信任模型云計算、虛擬化和分布式計算是網絡空間技術不斷演進的產物,致使網絡邊界和數據控制邊界逐漸消失,網絡安全的靈活性受到廣泛關注。傳統(tǒng)網絡模型依賴大范圍的訪問權限,缺乏動態(tài)的上下文評估和持續(xù)驗證,過度依賴被固化的網絡邊界,存在潛在風險和一定的安全漏洞。為了適應復雜的網絡威脅環(huán)境,美國ForresterResearch公司在2010年提出了零信任網絡架構(ZTA),嘗試擺脫傳統(tǒng)網絡邊界的固有限制,在保證網絡安全的情況下,實現更便捷、更靈活的接入和接出。零信任模型的核心策略是不信任任何人或設備,基于最小權限原則的訪問控制,執(zhí)行動態(tài)訪問控制、持續(xù)身份驗證等,核心技術為認證、授權、檢測、分割和協(xié)作等。零信任安全與傳統(tǒng)的“信任但驗證”的安全觀念相比,更加強調“動態(tài)防御”概念。零信任模型有助于提高網絡安全水平,保障用戶、設備或應用程序的數據安全,減少風險并適應日益復雜和威脅嚴重的網絡環(huán)境。5.內生安全模型為了解決傳統(tǒng)網絡安全模型的靜態(tài)訪問控制、依賴固定邊界等局限性,內生安全概念于2013年首次提出,并得到廣泛關注。內生安全通過將安全性內置到系統(tǒng)、應用程序和數據中,不再依賴傳統(tǒng)的外部邊界和靜態(tài)權限控制,從而提供了更加靈活、細粒度的自我保護安全策略,以適應現代網絡和智能化的網絡安全威脅的挑戰(zhàn)。為解決網絡空間未知風險帶來的安全黑洞問題,改變“易攻難守”的固有形勢,我國學者提出了擬態(tài)安全。這是一種不依賴漏洞后門檢測和攻擊特征分析等先驗知識的內生安全理論與體系,核心策略為動態(tài)與彈性防御,利用虛假目標、誘餌和陷阱等手段擾亂攻擊者的攻擊行為,同時結合調度重構、同質異構和多模裁決等核心算法實現遭受攻擊情況下仍能夠“帶菌生存”。此外,針對計算機系統(tǒng)的安全問題,我國學者提出了可信計算的概念,其思路是建立可信的計算環(huán)境,利用可信環(huán)境、身份驗證、加密保護、安全監(jiān)測和審計等手段,增強計算機和數據的安全性。通過應對未經授權的訪問、數據泄露和篡改,確保計算平臺的可信性,降低與計算環(huán)境不可信的相關安全風險,從而保障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以及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二)學科視角2015年,我國設立了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將網絡空間安全劃分為網絡空間安全基礎、系統(tǒng)安全、網絡安全、應用安全、密碼學及應用5個方向。2018年,國際上發(fā)布了網絡空間安全學科知識體系(CSEC)。CSEC主要面向本科教育,將學科知識體系劃分為數據安全、軟件安全、組件安全、連接安全、系統(tǒng)安全、人員安全、組織安全和社會安全等8個部分。CSEC中不僅包含網絡空間的科學和技術,還包含社會學、管理學等人文學因素。學科視角下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主要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fā),注重網絡安全人才培養(yǎng),將網絡空間安全知識體系模塊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方面貫徹于課程體系建設及學生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三)產業(yè)視角
網絡空間安全產業(yè)與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緊密結合,共同推動著網絡空間安全的發(fā)展。從網絡空間安全產業(yè)視角來看,美國的網絡空間安全產業(yè)體系較為完備,上游產業(yè)涵蓋技術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提供安全防御的軟硬件基礎設備;中游產業(yè)主要完成技術集成,提供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網絡安全產品和網絡安全服務等;下游產業(yè)涵蓋終端用戶,包括企業(yè)、政府和用戶,由傳統(tǒng)互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工業(yè)等行業(yè)支撐,購買和使用中上游企業(yè)提供的網絡安全技術和服務。美國網絡空間安全產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部分相互合作,確保網絡及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性?!?022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yè)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產業(yè)鏈的上游可以提供基礎理論、算法、芯片、高質量樣本數據等產業(yè)基礎能力,中游可提供各類網絡安全專業(yè)設備、應用產品,下游可提供系統(tǒng)集成、工程建設、服務和產品分銷。近年來,我國在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性政策制定方面落實到位,市場規(guī)模占有率增長顯著,但對比美國在網絡空間安全領域和網絡空間安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的先發(fā)優(yōu)勢來看,我國仍需加大網絡空間安全產業(yè)投入,加快網絡空間安全關鍵技術突破,加強網絡空間安全產業(yè)鏈建設。三、現有網絡空間安全模型存在的問題
(一)現有模型缺乏對新技術、新應用的安全能力評估現有的網絡空間安全模型大多是為應對網絡安全風險而制定的,如ATT&CK模型和基于PDR模型衍生的信息安全保障模型等。雖然基于既有攻防戰(zhàn)術建立的防御模型或針對特定風險的網絡安全防護模型在日常防御網絡空間威脅時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能夠直觀地發(fā)現防御鏈條的薄弱點、快速針對威脅行為作出應對,但上述模型缺乏針對新應用和新技術的必要安全能力分析。開展對新技術、新應用的安全能力評估能夠提升網絡空間技術的自身安全能力,從“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發(fā)展現狀轉變?yōu)樵鰪娮陨戆踩芰?,從根源上解決網絡空間安全威脅。(二)現有模型的體系化防護程度不足現有的網絡空間安全模型和框架是在特定歷史階段、瞄準相應時期的戰(zhàn)略導向及需求制定的,體系化相對較弱。網絡空間技術發(fā)展迅速,防護理念也從防御威脅本身發(fā)展到減輕網絡風險的脆弱性,傳統(tǒng)針對不同安全威脅建立的網絡空間安全模型無法全面滿足網絡空間安全發(fā)展需要,固化的防御策略不具備風險形態(tài)的敏感性。在全面應對網絡空間安全復雜多樣的威脅時,現有單一的防御手段防護能力明顯不足。網絡空間安全模型需要進一步提升體系化程度,增加網絡空間安全防御韌性,以適應網絡空間風險的快速變化。(三)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的未來發(fā)展路徑不清晰當前,網絡空間安全模型發(fā)展存在演進式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式發(fā)展兩種發(fā)展路徑。縱觀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模型的發(fā)展歷史,現有的體系框架多數都是從原始核心框架不斷衍生和迭代而來。以CSF框架為例,利用IPDRR模型構成CSF框架的核心層,而IPDRR模型是基于PDRR模型升級迭代而來;ATT&CK模型的初始版本只有9個戰(zhàn)術,現已更新完善為14個戰(zhàn)術,據此衍生的Shield知識庫和Engage框架已被廣泛應用。網絡空間安全的內涵和范圍一直在變化,網絡空間安全模型也隨著新觀念、新理念的提出不斷變化。多數網絡空間安全模型根據網絡空間安全內涵和外延的變化不斷演進發(fā)展。與之相對,包括零信任模型和內生安全模型在內的創(chuàng)新性安全模型,則是以網絡空間安全需求為驅動構建的一種網絡空間安全模型。我國為了應對面臨的網絡空間安全威脅,有必要深入研究采用何種技術體系發(fā)展路徑,以更好地適應網絡空間的現實發(fā)展需要。四、網絡空間安全模型的體系化發(fā)展
在分析已有網絡空間安全模型的基礎上,探討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可能的發(fā)展形態(tài),構建可擴展、基于技術要素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為從技術視角探究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發(fā)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初步開展了典型應用的安全風險防范分析,為網絡空間安全模型的體系化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一)基于技術要素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網絡空間安全技術作為防御網絡空間安全風險的重要手段,與網絡空間技術呈現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特性,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的發(fā)展依托于網絡空間技術的迭代更新。結合現有網絡安全模型的特點,本研究從分析網絡空間技術的構成要素出發(fā),充分考慮安全技術的發(fā)展,構建了可擴展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此框架模型從伴生角度出發(fā),對網絡空間技術本體進行剖析,有利于分析出關鍵技術存在的網絡空間安全風險,也可以預測未來的應用安全風險,解決不斷出現的網絡空間新威脅,并提供技術分析體系支撐。網絡空間技術體系具有可擴展的特性,因而從伴生角度構建的安全技術體系更易適應技術的發(fā)展而與時俱進。結合經典互聯網體系結構的分層思想,本研究將網絡空間技術體系分為3層(見圖2),自下而上依次為:由衛(wèi)星、第五代移動通信(5G)、無線上網(WiFi)、光纖等物理通信硬件、拓撲結構構成的通信核心技術層;由各類計算機系統(tǒng)技術和互聯網連接協(xié)議、技術構成的處理器(CPU)、操作系統(tǒng)(OS)和互聯網核心技術層;基于云計算、工業(y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應用構成的上層應用核心技術層。基于網絡空間技術與安全技術的關系,對應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分別為通信安全技術、系統(tǒng)安全技術、網絡安全技術、應用安全技術。此外,網絡空間安全基礎研究對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支撐,因此在上述框架中也添加了基礎理論核心要素。圖2基于技術要素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構建邏輯原理在基于技術要素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中,將網絡空間安全技術要素點按照對應的技術分層進行歸類,如圖3所示。其中,通信安全技術層包含通信線路安全、通信傳輸安全等技術;系統(tǒng)安全技術層包含芯片安全、操作系統(tǒng)安全、存儲安全等技術;網絡安全技術層包含路由安全、域名安全、入侵檢測、訪問控制等技術;應用安全技術層包含人工智能安全、云計算安全、區(qū)塊鏈安全等通用技術以及金融、能源、工業(yè)互聯網等領域的專有應用安全技術;基礎理論層包含密碼學、博弈論、信息論等網絡空間安全基礎理論。該技術體系框架遵循互聯網體系結構的演進式發(fā)展思路,可以根據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的不斷變化進行擴展,包容不同領域應用的多樣化特性。同時,從網絡空間技術要素的角度來看,體現網絡空間安全各個層面的技術發(fā)展趨勢,能夠較全面地分析新風險應對的防御技術,為網絡空間安全技術提高風險和威脅應對能力提供有力支撐。將以防火墻應用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為例,探究此技術體系框架用于分析安全風險及對應防御技術的過程。圖3基于技術要素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構成
(二)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的應用分析1.已有安全技術的能力分析以防火墻產品為例,按照實現技術的不同,分為應用程序代理防火墻、包過濾防火墻、檢測防火墻等。如圖4所示,防火墻產品目前使用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包括應用代理技術、包過濾技術、狀態(tài)檢測技術、完全內容檢測技術等。利用基于技術要素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分析防火墻產品,在應用安全技術層使用了防火墻的應用代理技術、完全內容檢測技術中的內容過濾與應用識別功能,防火墻的應用安全技術層可以檢查所有應用層的信息包,并將檢查的內容信息放入決策過程從而提升安全性;在網絡安全技術層使用包過濾技術、狀態(tài)檢測技術等,在網絡中相互連接的設備上進行訪問控制,對通過設備的數據包進行檢查,同時檢測數據包的狀態(tài),限制惡意數據包進出內部網絡;在計算系統(tǒng)安全技術層使用內容檢測技術中的防病毒檢測、漏洞掃描修復等技術。在應對網絡攻擊事件時,可以利用上述框架中的要素點將需要升級加固的對象從一個技術層細化到一個技術點,進一步提升防火墻整體的防護效率,加快技術迭代效率,降低成本;可以評估每一個技術層的安全技術分布和技術更新,為保證防火墻的整體安全,對于安全技術較少、長時間沒更新的技術要素需要更加關注,以防新風險產生。
圖4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的應用分析2.新興技術的安全風險分析利用基于技術要素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為例(見圖4),分析其在不同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層面可能產生的安全問題。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帶來的安全問題主要有3個方面:①大模型訓練多采用分布式訓練方法,訓練結果通過網絡傳輸至終端,而分布式存儲和數據傳輸會帶來網絡流量側的安全問題;②大模型訓練和數據運算需要在服務器上完成,致使服務器存在相應的安全風險;③在大模型訓練后的部署階段,應用端會存在投毒攻擊、隱私泄露問題。對應到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中,將參數服務器交互安全問題分類到網絡安全技術層;將圖形處理器及其操作系統(tǒng)的安全漏洞問題分類到系統(tǒng)安全技術層;將對抗樣本攻擊、數據偏見等投毒攻擊產生的安全風險以及隱私泄露、數據污染等安全問題分類到應用安全技術層中。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自身存在的安全風險,本研究探討了人工智能對已有安全防御體系的威脅分析。人工智能賦能網絡攻擊的典型技術包括網絡資產自動探測識別技術、智能社會工程學攻擊技術、智能惡意代碼攻擊技術、自動化漏洞挖掘與利用技術等。自動探測識別技術會威脅到數據安全,可劃分到應用安全層內;社會工程學攻擊技術一般應用于身份偽造中,可歸類至網絡安全層中;智能惡意代碼攻擊技術是對傳統(tǒng)攻擊的升級迭代,在應用安全層、網絡安全層以及系統(tǒng)安全層均有體現;自動化漏洞挖掘與利用技術與傳統(tǒng)漏洞利用技術相似,可歸納于系統(tǒng)安全層?;诩夹g要素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框架可助力網絡安全研究。通過對新興技術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進行分析并梳理歸類,從技術角度出發(fā)明確每一個技術層對應的安全風險問題,有利于定向開展相關問題的技術研究工作。五、網絡空間安全模型的發(fā)展建議
(一)完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體系核心框架明確適合我國國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軟件開發(fā)知識產權服務合同范本
- 住宅買賣委托代理合同
- 施工場地文明施工責任書
-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圖基礎診斷卷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 人才發(fā)展合作方案協(xié)議
- 藝術家工作室合伙協(xié)議書樣本
- 專業(yè)庭院綠化施工合同示范
- 小產權房買賣合同匯編
- 2024年財務會計保密協(xié)議
- 投資公司勞務合同范本
- 板塊輪動與龍頭股戰(zhàn)法原理
-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巨型水電站規(guī)劃方案
- 國家開放大學《心理與健康》形考任務1-3參考答案
- 飼料行業(yè)會計科目表B
- 河北省保定市藥品零售藥店企業(yè)藥房名單目錄
- 廣西基本醫(yī)療保險門診特殊慢性病申報表
- 分包單位資格報審表-填寫模板
- 城市經濟學習題與答案
- 馬工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課后習題答案
- 《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主題班會(30張)課件
- 醫(yī)學學員溝通和接診能力面試評分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