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三明一中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
期8月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I(14分)
1.(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大家都知中國人喜講“中庸之道”,一般人以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
不標新立異,不驚世駭俗,調和折衷,不走極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義,
非正確義,《中庸》上說:“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p>
無論何事都有兩端,此兩端,可以推到極處各成為一極端。在此兩極端間
之中間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長之距離。所謂“中”,非折中之
謂,乃指此兩極端之全過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極端,不真不善不美是
那一極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說法。照中國人講,此世界
便是一真,不是偽,真?zhèn)尾荒軐α?。若論美丑,此世界是渾沌中立,既?/p>
極美,也非極丑。
中國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義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則善、惡對
立不能不辨。但縱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說他已達到了百分之百的善??v是
一大惡人,亦不能說他是百分之百的惡。人只在善、惡兩極端之“中道”
上,既不在此極端,亦不在彼極端。但必指出此兩極端,始能顯出此中道,
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論有根據(jù)、行為有目標,故說“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執(zhí)其兩端,則中道無可見。真實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兩端。此乃中
國人所講“中庸之道”之正確意義。
在此等觀念與意識之下,我認為中國文化盡可以借鑒西方文化,使中國文
化更充實更光輝。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國固有之舊,即不能吸收
西方現(xiàn)代之新。似乎大家總愛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對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
對立來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們中國所講“執(zhí)兩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
實該大大地再闡明。這和我們當前所該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實有很大的
關系。
中國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樣調和融通起來。
佛教、回教、耶穌教來到中國,不僅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無沖突,在此諸大宗
教之相互間都能和平共存,沒有大沖突。你看中國社會上,這里一個天主
堂,那里一個和尚廟:母親信佛教,兒子信耶穌。這不是信仰不真,卻是
受了中國人相傳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響,大家可以說得通,不爭執(zhí)。
《中庸》上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蹦请[微處,
在別人無可代他用力處,在每一人之獨處,最是那中庸之道之存在流行
處。這也是講的圣人難做。但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是不為,非
不能”,此又是說圣人易做。明代的王陽明也說圣人易做。王學講到后
來,說到滿街都是圣人。有一位羅近溪,正在講堂講學,正講每人可以
作圣,有一端茶童子進來,聽講人問,那童子是否也能做圣人?羅說,
他早就是圣人。為何呢?那童子的職務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謹慎地端來,
沒有潑,沒有翻,端上講臺,目不邪視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盡了他的
職??v使要孔子來端這茶,孔子也這么端,不會比這童子端的更好,這
已是止于至善,不能不說他已是一圣人。這也是講圣人易做。
只因我們誤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國人講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癢,不黑不
白。一人說這對,一人說那對,不要緊,大家都對。這就成了滑頭主義,
走上了鄉(xiāng)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講此中道,卻最討厭鄉(xiāng)愿。
(摘編自錢穆《中華文化十二講》)
材料二: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斷依賴于人們推己及人的
能力,也就是只有通過使自己的個體性跨越其邊界與其他人的個體性相重
疊的想象力,人們的道德判斷才能成為可能。在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過程,
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形成社會秩序。朱熹在《四
書章句集注》中對“中庸”加注說:“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
謂庸?!姓?,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彼?,古今中外,關
于中庸之道的宣揚,都可謂成秩序,定天下。
無論追名亦或逐利,無非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呢?關于幸福,
亞里士多德在論及自由時說幸福在某種情況下是“關于財富的中庸之道”,
而財富則是獲取幸福的必要手段,但如果太貪婪就會成為財富的奴隸,也
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毫無幸??裳?。反之,若能守住中庸,人就獲得了自
由,而自由的人,才是有了“幸福”的人。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是“人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
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也就是人將對親人的關愛推及他人,推及萬物,因而
需要相應的規(guī)范以對人的行為加以約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為妨礙別
人追求幸福。因此要文明,要有精神生活,要有“中庸之道”對經(jīng)濟欲望
的限制,才會有幸福,才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在這個意義上,顯然守
不住中庸之道,極端追求財富的人,是與幸福背道而馳的。譬如信任危機
的出現(xiàn),人人自危,相互不信任之下,何來幸??裳浴?/p>
(摘編自孔波濤、李慧《探討“中庸之道”下經(jīng)濟的考察衡量》)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庸之道”認為,事物可以假設有相反的兩極,兩極之間都是“中
庸”所說的“中”,這個“中”的距離可以是很長的。
B.佛教、回教、耶穌教傳到中國,諸大宗教間之所以都能和平共存,沒
有大沖突,是因為受了我國“中庸之道”的影響。
C.同情是指要有惻隱之心,這是道德生活的基礎,由此形成社會秩序。
因此,中外關于中庸之道的宣揚,都可說是秩序。
D.“中庸之道”認為要對經(jīng)濟欲望加以限制,這樣才能幸福,這里所說
的限制就是我們的欲望必須滿足秩序與道德要求。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中庸之道”,前者強調概念認知,后者強
調社會行為。
B.孟子和王陽明都說圣人易做,是指“中庸之道”沒有絕對標準反而顯
得更容易。
C.我們在生活中一團和氣,很少苛責,不強調是非曲直,這其實并不是
中庸之道。
D.道德判斷能力高的人更易踐行“中庸之道”,因為他們往往更能感受
他人的情感。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B.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C.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舌I。
D.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4)“損人利己”這一行為為人所不齒,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
分析。
(5)現(xiàn)代人該如何踐行“中庸之道”?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二)現(xiàn)代文閱讀n(10分)
2.(10分)閱讀下面小說,完成下面小題。
非攻(節(jié)選)
魯迅
墨子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櫥里摸出一把鹽漬藜菜干,一柄破銅刀,另外
找了一張破包袱,等耕柱子端進蒸熟的窩窩頭來,就一起打成一個包裹。
衣服卻不打點,也不帶洗臉的手巾,只把皮帶緊了一緊,走到堂下,穿好
草鞋,背上包裹,頭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進宋國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jīng)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fā)熱,
停下來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
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棵大樹,看
不見一個活潑的人,看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就這樣到了都城。城墻很破
舊;城里面也很蕭條,但也很平靜;店鋪都貼著減價的條子,然而并不見
買主,可是店里也并無怎樣的貨色;街道上滿積著又細又粘的黃塵。
“這模樣了,還要來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來,在一個農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來仍復走。
草鞋已經(jīng)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到得
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樹下,打開包裹來吃午餐,遠遠的望見一個大
漢,推著很重的小車,向這邊走過來了。到得臨近,那人就歇下車子,走
到墨子面前,叫了一聲“先生”,一面撩起衣角來揩臉上的汗,喘著氣。
“這是什么?”墨子認識他是自己的學生管黔敖,便問。
“是沙,防云梯的?!?/p>
“別的準備怎么樣?”
“也已經(jīng)募集了一些麻、灰、鐵。不過難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沒有。還
是講空話的多……”“昨天在城里聽見曹公子在講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氣',
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訴他:不要弄玄虛;死并不壞,也很難,但要死
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難說,”管黔敖悵悵的答道,“他在這里做了兩年官,不大愿意
和我們說話了……”
“禽滑厘呢?”
“他可是很忙。剛剛試驗過連弩,現(xiàn)在恐怕在西關外看地勢,所以遇不著
先生。先生是到楚國去找公輸般的罷?”
“不錯,”墨子說,“不過他聽不聽我,還是料不定的。你們仍然準備著,
不要只望著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點點頭,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會,便推著小車,吱吱嘎嘎的進
城去了。
楚國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國:街道寬闊,房屋也整齊,大店鋪里陳列著許多
好東西,雪白的麻布,通紅的辣椒,斑斕的鹿皮,肥大的蓮子。走路的人,
雖然身體比北方短小些,卻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干凈,墨子在這里一比,
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好像一個老牌的乞丐了。
他再向中央走,是?大塊廣場,擺著許多攤子,擁擠著許多人。只聽得轟
的一聲,大家都唱了起來,原來是有名的賽湘靈已經(jīng)開始在唱她的《下里
巴人》,所以引得全國中許多人同聲應和了。他拔步再往遠處跑,到處都
在唱。
楚王看見公輸般首先放下木片,臉上露出掃興的神色,就知道他攻守兩面,
全都失敗了。楚王也覺得有些掃興。
“我知道怎么贏你的,”停了一會,公輸般訕訕的說,“但是我不說?!?/p>
“我也知道你怎么贏我的,”墨子卻鎮(zhèn)靜的說,“但是我不說?!?/p>
“你們說的是些什么呀?"楚王驚訝著問道。
“公輸子的意思,”墨子旋轉身去,回答道,“不過想殺掉我,以為殺掉
我,宋就沒有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jīng)拿了
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候著楚國來的敵人。就是殺掉我也還是攻
不下的!”
“真好法子!”楚王說,“那么,我也就不去攻宋罷?!?/p>
時候已是下午,當主客談笑之間,午餐也擺好了,有魚,有肉,有酒。墨
子不喝酒,也不吃魚,只吃了一點肉。公輸般獨自喝著酒,看見客人不大
動刀匕,過意不去,只好勸他吃辣椒:
“請呀請呀!”他指著辣椒醬和大餅,懇切的說,“你嘗嘗,這還不壞?!?/p>
公輸般喝過幾杯酒,更加高興了起來?!暗?,老鄉(xiāng),你一行義,可真幾
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說。
“但也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p>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鄉(xiāng),你等一等,我請你看一點玩意兒。”
他說著就跳起來,跑進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會,又出來了,手
里拿著一只木頭和竹片做成的喜鵲,交給墨子,口里說道:
“只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p>
“可是還不及木匠做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他削
三寸的木頭,就可以載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
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的?!?/p>
“哦,我忘記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
是你的話?!?/p>
墨子說著,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辭;公輸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
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門之后,回進屋里來,想了一想,便將云梯的模型和
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歸途上,是走得較慢了,一則力乏,二則腳痛,三則干糧已經(jīng)吃完,
難免覺得肚子餓,四則事情已經(jīng)辦妥,不像來時的匆忙。然而比來時更晦
氣:一進宋國界,就被搜檢了兩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國隊,募去
了破包袱;到得南關外,又遭著大雨,到城門下想避避雨,被兩個執(zhí)戈的
巡兵趕開了,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有刪改)
【注】①文中提到的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禽滑厘,都是墨翟的弟
子。②賽湘靈:作者根據(jù)傳說中湘水的女神湘靈而虛擬的人名。③公輸
般:春秋時期魯國人,又稱魯班,曾發(fā)明若干奇巧的器械。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墨子看到宋國貧弱凋敝的景象時的心理活動,可以看出墨子關心民
命、厭惡侵略戰(zhàn)爭的偉大的人道主義的高尚心靈。
B.墨子的徒弟管黔敖、禽滑厘等貫徹墨子“不可只望口舌的成功”的思想,
切實備戰(zhàn),做好防御工作,是“止楚攻宋”成功的前提。
C.公輸般“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說明他也認為
自己的技藝比不上做車輪的木匠,要努力提高技藝,以防“飯碗敲碎”。
D.結尾寫為宋國奔波的墨子歸來時,卻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而鼻
塞的尷尬經(jīng)歷,在詼諧幽默中引人深思,深化了小說主旨。
(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前面對宋國的描寫形成對比,用楚國的相對富裕來襯托弱小的宋國
的貧窮、破敗,預示宋國在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中的失敗命運。
B.對楚國的物產(chǎn)和楚人身材等的具體描繪,和下文描寫公輸般辣椒醬就大
餅的飲食方式,符合小說對地域和人物特征的設定,更有真實感。
C.對賽湘靈演唱現(xiàn)場的描寫,在某種程度上調整了小說的情節(jié)節(jié)奏,讓
之前籠罩在緊張的戰(zhàn)爭陰影中的情節(jié)有了短暫的舒緩。
D.用衣著干凈的楚人襯托穿著“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的墨子,
更加突出了墨子身體力行、務實苦干、反抗侵略、熱愛和平的大義形象。
(3)文中的墨子是一個''中國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小說是如何突出
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文本具體說明。
二、課內基礎(14分)
3.(2分)下列加點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內交(nei)羞惡之心(wii)強行者有志(qidng)
B.口號然(xiao)龜手(jctn)搭擊(pou)
C.墨翟(zhai)惡施不孝(4)累土(I6i)
D.五石之瓠(hu。)要譽(ydo)自見者不明(xian)
4.(2分)下列選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知者不惑泉之始達
B.其脆易泮以說吳王
C.自知者明惡施不孝
D.故不孝不慈亡不龜手之藥
5.(2分)下列選項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當察亂何自起
A.以盛水漿B.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人之不我信也
6.(2分)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君子喻于義喻:知曉,明白文勝質則史史:虛飾,
浮夸
B.《詩》……可以群群:聚集、會合定而后能靜靜:心
不妄動
C.天下之亂物亂物:紛亂之事自伐者無功自伐:自
我夸耀
D.魏王貽我大之種貽:贈送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惡:
厭惡,仇恨
7.(2分)下列選項中沒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一日克己復禮B.子自愛,不愛父
C.民之從事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8.(2分)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詞詞類活用分類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就有道而正焉
②先齊其家
③故虧兄而自利
④雖父之不慈子
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
⑥其堅不能自舉也
⑦我樹之成而實五石頭
⑧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⑧B.①④/②③⑦/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⑤⑧/⑥⑦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
9.(2分)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是我國封建社
會正統(tǒng)教育的必讀書和科舉取士的初級教科書。南宋朱熹撰寫了《四書章
句集注》,“四書”之名由此而來。
B.莊子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承
認有神的主宰,其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莊子》一書中,其中名篇有《逍遙游》
《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
C.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chuàng)立者和墨家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提出了“兼愛”
“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等主張,墨家在先素時期影
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
D.八僧:僧,“行列”的意思。古時一僧8人,八僧就是64人,《周禮》
規(guī)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用八侑,諸侯為六僧,卿大夫為四僧,士為二僧。
三、古文閱讀(一)
10.(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衛(wèi)公孫朝①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日:“文武之道,未墜于地,
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
而亦何常師之有?”
叔孫武叔②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弊臃安愿孀迂暋W迂曉唬?/p>
“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
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
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
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p>
(節(jié)選自《論語?子張》)
【注】①公孫朝:衛(wèi)國大夫。②叔孫武叔:魯國大夫,名州仇。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
/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B.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
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C.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
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D.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
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武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國之道,現(xiàn)泛指寬嚴相濟、張弛有致
的治國和處事方法。
B.宮墻,指王宮的圍墻,如王宮之內的柳樹就被稱為“宮墻柳”。
C.仞,古代度量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文中用“數(shù)仞墻”比喻學問
高深。
D.日月,子貢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稱孔子為代天發(fā)令的天鐸,
極盡美譽。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貢說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沒有隨著他們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
是不是流傳下來,要看人的力量。
B.子貢說自己是遠不及孔子的。他說的這個語言非常的善巧,耐人尋味。
C.子貢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如果不是親身受到過孔子的長期熏陶,是
不可能對孔子有如此確切的比喻和心理感受的。
D.孔子在生前就受到了弟子們非常崇高的評價與景仰,所以當有人詆毀
孔子的時候,弟子們就會自覺地站出來為老師辯護。
(二)(24分)
11.(2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留侯論
蘇軾
①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
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
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②夫子房受書于圮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
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
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鏈待天
下之士,其平居無事夷滅者不可勝數(shù)。雖有賁、育,無所獲施。夫持法太
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
逞于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fā),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哉?其身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
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
死,此圮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
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p>
③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莊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
民矣?!彼焐嶂>溘`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
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
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④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蔽,
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
猶有剛強不能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⑤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
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1)選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
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觀其A所以微見B其意者C皆圣賢相D與警戒之義E而世不察F以為鬼
物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的“見”與《老子》中“自見者不明”的“見”,
詞義不同。
B.“匹夫見辱”“以匹夫之力”兩句中的“匹夫”詞義不同。
C.祖父的祖父稱為“高祖”,與之對應的親屬稱玄孫。“高祖”也可用
于皇帝的廟號,文中指劉邦。
D.“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的“王”意思是稱王,與《鴻門宴》中“沛
公欲王關中”的“王”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堪稱大勇的人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所以他們能夠做
到遇事不驚、鎮(zhèn)定從容,忍辱負重、不慍不怒。
B.圮上老人認為張良有蓋世之才,但對他不能像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慮,
不能像荊軻、聶政那樣勇于獻身深感惋惜。
C.張良做奴仆、婢妾那樣的低賤事都不發(fā)怒責怪,能忍耐的心態(tài)正是秦
始皇不能使他驚怕、項羽也不能使他發(fā)怒的原因。
D.作者和司馬遷對張良形貌的看法不一樣,但對他的品質都給予了肯定,
本文充分肯定了張良的志向氣概和忍耐沉穩(wěn)。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②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③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5)請指出并簡析③④段運用哪些論證方法來論證“忍小忿而就大謀”。
(三)默寫(10分)
12.(10分)(1)孔子用“,”兩句表明自己
識別好學之人的標準,即要做事敏捷、說話謹慎,并且善于向有道德的
人學習。
(2)孔子認為要識別君子和小人就要看其價值追求,看其對“義”與“利”
的態(tài)度的兩句是“,”。
(3)《〈老子〉四章》中指出,人們做事總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
即“",如果能做到“",就不會失敗。
(4)《大學之道》中的“”說明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推究
事物的原理;而“”是說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
識充分。
(5)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論及“仁義禮智”如果不擴充推
廣會產(chǎn)生負面作用時所說的兩句是:“,"。
四、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I
13.(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雖然孟子繼承了孔子的衣缽,但具體到人格與氣質,卻與孔子______.孔
子對所受到的打擊、侮辱等,對于那些傷害他的或他不滿意的人,他不是
直接進行反擊,他是把對方的惡行或惡德上升到普遍的人性的弱點。從具
體到一般,哲學化了,深刻了,他幾乎可以說是“逆來順受”的。
孟子不一樣,他是咄咄逼人、、無所畏懼的。()
比如孟子批評墨子的“兼愛”思想是“無父”。他批評楊朱的利己主義是
“無君”,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上,不替君王分擔憂愁,那不是眼中無君
嗎?他接著就大罵:“無父、無君,是禽獸也?!?/p>
有人問孟子你為什么好辯?而且辯論時很沒有風度,動不動就破口大罵?
孟子說難道我就喜歡跟別人辯論?我是不得已,因為現(xiàn)在這個世道太混亂
了,人的思想太混亂了,所以我忍無可忍,必須為道義而戰(zhàn)!
孟子不是隨口亂罵的,他有兩個特點,一是“吾知言”。天下的學問我能
夠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論、主張,我知道他們的是非曲直,我對這
些思想、觀點、立場進行了分辨以后,我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
我要______地宣傳孔子的思想。二是“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焙迫恢畾饩?/p>
是正氣。孟子在跟別人辯論的時候,不顧別人的感受罵別人。這個人雖然
不好,但是孟子覺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廣度。我有浩然之氣,我是對的,
你是錯的我當然有資格批評你。
他沒有考慮過這樣做也許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讓自己與周圍人關系很
緊張,他更不會背后去使詐坑別人,因為他沒有私心,只有公敵。他是為
公眾的道義這么做,而不是為______.唐代有一個大詩人叫孟浩然,“浩
然”是他的號,就是因孟子而取。明代有一個作家叫張養(yǎng)浩,字思孟,字
也是由孟子而來。孟子確實太讓人敬仰了,中華民族剛性的性格,很多都
承自孟子。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p>
A.判若兩人一氣呵成義無反顧蠅頭微利
B.截然不同一氣呵成當仁不讓蠅頭微利
C.判若兩人氣宇軒昂當仁不讓一己之私
D.截然不同氣宇軒昂義無反顧一己之私
(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對看到的不義與所受到的質問,他是旁敲側擊的。
B.對所受到的質問與看到的不義,他是針鋒相對的
C.對看到的不義與所受到的質問,他是針鋒相對的。
D.對所受到的質間與看到的不義,他是旁敲側擊的。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雖然這個人不好,但是孟子覺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廣度。
B.不是這個人不好,而是孟子覺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優(yōu)勢。
C.不是這個人不好,而是孟子覺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廣度。
D.這個人雖然不好,但是孟子覺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優(yōu)勢。
(二)語言文字運用n(6分)
14.(6分)在班級論壇轟轟烈烈的討論當中出現(xiàn)了兩個這樣的帖子:
帖子一:衛(wèi)生委員馮小明吐槽張小剛不值日,當張小剛因衛(wèi)生不合格老師
問責時,張小剛說語文課上剛講完老子的“無為”,葉子不掃也會被風刮
走的。
帖子二:班長說小整同學不參加研學活動,因為怕耽誤他學習,耽誤他考
985,括號給你注出來這個小隼同學是干什么的,他是班里最愛學習的同學,
他的座右銘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參加一切課余活動,如此埋頭苦
干,成績卻一直不理想,所以班里同學給他起外號叫做小舉。
請同學們向先秦諸子借智慧,勸說這兩名同學中的一位,給他們寫留言,
勸說張小剛值日或者勸說小里參加研學活動,至少用到兩句先秦諸子名言,
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五、寫作(60分)
15.(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老子》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強調了我們要認識自己,戰(zhàn)勝自己;還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
人,不是環(huán)境,而是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舒適、安逸消磨著我們的意
志,風雨、坎坷牽絆著我們的腳步,還有許許多多的誘惑考驗著我們。
材料二:《曾國藩家書》云:“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
不可?!?/p>
對于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
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高二(上)月考語文試卷(8月份)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I(14分)
1.【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
題,需要將選項回歸原文,用原文相關信息辨析選項。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與推斷。解答本題,需要將選項與
原文相關信息進行對比,進而辨析選項正誤。
(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論點論據(jù)的理解與辨析。解答本題,需要先理
解選項信息,再聯(lián)系原文觀點進行辨析。
(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與延伸。解答本題。需要理解題干
成語含義,再結合材料內容分析。
(5)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概括與探究。解答本題,需要根據(jù)題干
信息篩選原文內容,進而概括作答。
【解答】(1)C.強加因果。兩個句子前后無因果關系。中外關于中庸之
道的宣揚是“成秩序,定天下”。
故選Co
(2)B.根據(jù)材料一內容可知,不是說“中庸之道”沒有絕對標準,而是
強調心無雜念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哪怕是干好別人認為的小事情也是可
以成為“圣人”。
故選Bo
(3)A.強調應該在“質”與“文”兩極中選擇恰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體現(xiàn)了
材料一“取兩用中”的觀點。
B.強調為人與功業(yè)的問題。
C.強調社會關系與社會狀態(tài)的問題。
D項強調彼此轉換的問題。
故選Ao
(4)“中國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義為中心……”強調了“中庸”
之道對于善惡的態(tài)度,“損人利己”中“人"“己'’不是相對的關系,
結合材料一的敘述可知,我們的生活應處于這兩者之間,損人利己是不
符合“中庸之道”的。
根據(jù)“只因我們誤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國人講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癢,
不黑不白……所以孔子孟子要講此中道,卻最討厭鄉(xiāng)愿”可知,必須旗
幟鮮明地反對這種說法,決不能“不痛不癢,不黑不白”,否則就是“鄉(xiāng)
愿”。
(5)根據(jù)”但必指出此兩極端,始能顯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論
有根據(jù)、行為有目標,故說‘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若非執(zhí)其兩端,
則中道無可見。真實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兩端。此乃中國人所講‘中
庸之道'之正確意義”可得出:要“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盡量干
好自己的事情。
根據(jù)“道德判斷依賴于人們推己及人的能力……在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
過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形成社會秩序”
可得出:要有“同情心”,保持“道德判斷”,遵守正常的“秩序”。
根據(jù)“因而需要相應的規(guī)范以對人的行為加以約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
的行為妨礙別人追求幸?!笨傻贸觯阂孟鄳囊?guī)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盡量避免妨礙他人。
答案:
(1)C
(2)B
(3)A
(4)①有“己”就有“人”,我們的生活應處于這兩者之間,損人利已
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
②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這種說法,決不能“不痛不癢,不黑不白”,否
則就是“鄉(xiāng)愿”。
(5)①要“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盡量干好自己的事情。
②要有“同情心”,保持“道德判斷”,遵守正常的“秩序”。
③要用相應的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行為,盡量避免妨礙他人。
【點評】信息判斷類題目的方法:
①材料與選項對照法,把閱讀材料與選項進行一一對照,判斷它們的正
誤。
②材料整合處理法,對所列材料進行整合與分析,印證選擇或判斷的正
、口
聯(lián)0
③關注細節(jié)法,關注材料中的細節(jié),進行比較鑒別,特別是容易忽略的
部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U(10分)
2.【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
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
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
的部分,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寫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
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肖描像來正面寫人物,
也會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評價等側面描寫人物。答題需要聯(lián)系原文
語句分析。
【解答】(1)C.“說明他也認為自己的技藝比不上做車輪的木匠,要努
力提高技藝”錯。公輸般“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說明他被墨子的話說服了,認為自己的東西不實用,不利于人,是拙的、
壞的,并非技藝比不上做車輪的木匠,要努力提高技藝。
故選Co
(2)A.“預示宋國在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中的失敗命運”錯。墨子說服了楚
王和公輸般,實現(xiàn)了“止楚攻宋”的目的,在對比中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危害,
楚國攻宋是不義的,可見墨子出行的價值。
故選Ao
(3)文章通過墨子只身赴楚,說服楚王和公輸般不要攻宋的過程,塑造
了墨子反抗侵略、為民請命的大義形象。結合墨子去游說楚王,但同時
也讓學生積極備戰(zhàn),“你們仍然準備著,不要只望著口舌的成功”,他
游說楚王說公輸般“‘不過想殺掉我,以為殺掉我,宋就沒有人守,可
以攻了。然而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jīng)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
宋城上,等候著楚國來的敵人。就是殺掉我,也還是攻不下的!''真
好法子!'楚王說,’那么,我也就不去攻宋罷。'”最終讓楚王放棄
侵略的念頭。
結合“墨子走進宋國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jīng)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
很發(fā)熱,停下來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
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你去告訴他:不要弄玄虛;死并不
壞,也很難,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們仍然要準備著,不要指望口舌的
成功”可知,這里運用了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等正面描寫的手法,展現(xiàn)
了墨子為了阻止楚國攻打宋國,歷盡艱辛,不辭辛苦,是一個埋頭苦干、
拼命應干的實干家形象。
結合“草鞋已經(jīng)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
了腳”“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像一個老牌的乞丐了”“宋有什
么罪過呢?楚國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殺缺少的來爭有余的,不能
說是智;宋沒有罪,卻要攻他,不能說是仁”“這模樣了,還要來攻它!”
可知,這些動作、語言、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從正面生動地展現(xiàn)了墨子這
位平民思想家急人所困、為民請命的俠義形象。
結合管黔敖告訴墨子準備情況,“是沙,防云梯的”“也已經(jīng)募集了一
些麻,灰,鐵。不過難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沒有。還是講空話的多……”
等,寫學生管黔敖實干備戰(zhàn),烘托了老師務實的精神;“'那是……’
公輸般想著,'先生說得很對的'”“公輸般高興的說,'我沒有見你
的時候,想取宋;一見你,即使白送我宋國,如果不義,我也不要了……”
這是通過描寫公輸般側面襯托墨子的形象。
綜合以上內容,從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答案:
(1)C
(2)A
(3)①利用“止楚攻宋”的主體情節(jié),刻畫墨子反抗侵略、為民請命的
大義形象。如墨子千里迢迢只身赴楚制止楚王;又如墨子讓弟子們積極
備戰(zhàn),最終讓楚王放棄侵略的念頭等。②利用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
等細節(jié)描寫,刻畫墨子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的實干家形象。如腳底起泡、
用布裳包腳、與管黔敖的對話等表現(xiàn)出墨子為民眾積極奔走、席不暇暖
的作風。③利用對次要人物的描寫,烘托墨子務實、關注民生、智勇雙
全的圣賢形象。如寫學生管黔敖實干備戰(zhàn),烘托出墨子務實的精神;又
如寫公輸般前后態(tài)度的微妙變化,烘托出墨子關注民生的高大形象等。
【點評】解答對文本賞析的選擇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
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
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
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
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
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
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
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二、課內基礎(14分)
3.【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字音,辨析多音字的能力。要結合漢字的
拼寫規(guī)則來掌握字的讀音,對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聲字要能準確辨
析。
【解答】A.“內交”的“內”應讀作ndo“強行者有志”的“強”應讀
作qidng。
B.正確。
C.“墨翟”的“翟”應讀作di?!皭菏┎恍ⅰ钡摹皭骸睉x作wu。
D.“五石之瓠”的“瓠”應讀作hue“要譽”的“要”應讀作yaoo
故選:Bo
【點評】對于多音字的認識與辨析,關鍵是把握課文中的字詞,踏踏實
實地讀、寫,把握不準的要養(yǎng)成查字典的好習慣。同時,需要學生在平
時讀課文時,養(yǎng)成熟練地語感,注意讀音,并注意在具體語境中的讀音。
4.【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需要
考生結合語境,讀懂詞句含義。
【解答】A.知同智;
B.泮同判,說同悅;
D.亡同無,龜同破。
故選:Co
【點評】通假字答題技巧:
(1)當一個字按其常見義講不通時考慮與其音近或同的字。
(2)通假有固定,不能隨便通假,不能互逆。
(3)由于語音的發(fā)展,按今音讀不同,古音同。如:趣一一促。
5.【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
答時,要清楚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類: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
裝句,其中較難理解的是倒裝句。
【解答】例句: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當察亂自何起”;句意:我
曾試著考察起源于何處。
A.省略句,正常語序為“以(之)盛水漿”;句意:用大葫蘆去盛水漿。
B.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同情心是仁的開端。
C.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句意:走千里遠
的路程,是從腳下邁第一步開始的。
D.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人之不信我也”;句意:以別人不信任我
們。
故選:D?
【點評】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類: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
6.【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并掌
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忌鶕?jù)課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
析,確認詞義。
【解答】B.群: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句意:《詩》可以培養(yǎng)群體觀念。
故選:Bo
【點評】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
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后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某
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
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
7.【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于判斷古今異義知識的能力。主要記住詞語
在句中的含義,利用課文中實詞含義進行知識遷移,快速推斷閱讀材料
中詞語的含義。
【解答】A.一日,古義為一旦,今義為一天;
B.自愛,古義只愛自己,今義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名譽;
C.從事,古義指辦事,處理事務,今義指做,投身到,或者(按某種辦
法)處理;
D.毫末,古今異義相同,比喻極微小的數(shù)量或者部分。
故選:D。
【點評】古今異義詞的解題辦法:
1.語言結構推斷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并列結構多,其中位置
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而意義相近或相反,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快速判
斷。
2.代入分析法。在判斷古今異義的雙音節(jié)詞時,考生可以按照古漢語中以
單音詞為主的特點,對雙音節(jié)詞中的單個詞語進行解釋,然后把兩個詞
語的意義合并起來,放在語句之中看是否符合語境語意要求。
3.課文遷移法。利用課文中實詞含義進行知識遷移,快速推斷閱讀材料中
詞語的含義。
8.【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辨識能力。解答時,要注意
平時學習中多積累,還需結合語法知識來進行判斷分析。
【解答】①形容詞作動詞,匡正。譯文: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②使動用法,使……齊。譯文: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
③使動用法,使……虧。譯文:所以損害兒子以自利。
④形容詞作動詞,慈愛。譯文: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
⑤使動用法,使……有利。譯文:所以盜竊別人的家以利于自己的家。
⑥形容詞作名詞,堅硬程度。譯文:它的堅硬程度卻禁不起舉。
⑦名詞作動詞,培植。譯文:我將它培植起來后,結出的果實有五石容
積。
⑧形容詞作名詞,大的東西。譯文:先生實在是不善于使用大東西啊。
綜上,①④形容詞作動詞,②③⑤便動用法,⑥⑧形容詞作名詞,⑦名
詞作動詞。
故選:D。
【點評】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在語法句子成分中,形容詞主要充當謂語及謂語中心語、狀語和補語等,
但是如果將其置于主語和賓語(包括介詞的賓語)的位置上,形成主謂
之間的陳述與被陳述關系、動賓之間的支配與被支配等關系和介詞與賓
語之間的介賓關系,則其詞性便發(fā)生了臨時性的變化,即由形容詞活用
為名詞,充當主語和賓語。
9.【分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忌?/p>
據(jù)課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進行判斷。
【解答】B.“承認有神的主宰”錯誤,應為“否認有神的主宰”。
故選:Bo
【點評】文學文化常識需要積累內容:
(1)作家作品。包括:中國古代作家姓名、字、號、謚號、朝代、作品
及作品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體例;中國現(xiàn)代當代作家姓名、
籍貫、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
外國作家的姓名、國籍、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學
流派、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
(2)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
(3)文體知識與類別。包括古代文體知識及類別和現(xiàn)代文體知識及類別,
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散文、小說等。
(4)有關作品內容的知識。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安排、環(huán)境
描寫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語、典故、名句的出處;詩、
詞、曲的名句等等。
三、古文閱讀(一)
10.【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
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p>
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
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
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
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解答】(1)句意:拿房屋的圍墻作比方吧,我家的圍墻只有肩膀那么
高,人們可以直接望見墻內房屋的美好。我老師的圍墻高達數(shù)丈,找不
到大門走進去,就看不到宗廟的華美和房舍的富麗。
“賜之墻”是“及肩”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應在“賜”前面斷開,
排除AB;“夫子之墻”是“數(shù)仞”的主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C。
故選Do
(2)B.”宮墻,指王宮的圍墻”錯誤,“宮墻”也指普通的圍墻,并非
專指王宮的圍墻。
故選Bo
(3)A.“沒有隨著他們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是不是流傳下來,要看人
的力量”錯誤。由“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可知,子貢的意思是
說文武之道沒有隨著他們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仍然在人間流傳著。
故選Ao
答案:
(1)D
(2)B
(3)A
參考譯文:
子貢說:“文王武王之道,并沒有失傳,就存在人間。賢能的人能夠認識
到它的大旨,不賢能的人只能知道它的枝節(jié)。沒有地方不存有文王武王之
道。我的老師何處不能學習?哪里有固定的傳授之師呀?”
叔孫武叔在朝中對官員們說:“子貢比他老師仲尼賢能?!弊臃安惆?/p>
這話告訴子貢。子貢道:“拿房屋的圍墻作比方吧,我家的圍墻只有肩膀
那么高,人們可以直接望見墻內房屋的美好。我老師的圍墻高達數(shù)丈,找
不到大門走進去,就看不到宗廟的華美和房舍的富麗。能夠找著大門的人
或許不多吧。那么,武叔先生的話,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嗎?”
叔孫武叔毀謗仲尼。子貢說:“不要這樣做!仲尼是毀謗不了的。其他賢
者,好比山丘,還可以超越過去。仲尼,就像太陽和月亮,不可能超越。
即使有人要與太陽和月亮決絕,那對太陽、月亮有什么損害呢?只不過顯
示他自不量力罷了?!?/p>
【點評】斷句應結合上下文,緊緊抓住“日”“云”“言”等字,常用
虛詞是標志,常見如下:①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
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
呼等,前后都可斷句。②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
耳、而已”等后面可斷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如“茍”“縱”
“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
“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④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
之”“向之”“未幾”“己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
幫助斷句。
(二)(24分)
11.【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
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p>
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
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
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
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
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論證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
本,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
【解答】(1)句意: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都具有圣人賢
士相互警戒的道理。世人不詳加考察,把那老人當作神仙鬼怪。“者”
助詞,表停頓,故C處需要斷句:“而”連詞,表轉折,引出下面分句,
故E處需要斷句;“以為鬼物”為省略主語的動賓結構,可獨立成句,
故F需要斷句。
故選CEFo
(2)A.“詞義不同”錯?!案咦姘l(fā)怒,見于詞色”的“見”與《老子》
中“自見者不明”的“見”,詞義相同,均為通假字,通“現(xiàn)”,顯現(xiàn)。
句意:高祖為此發(fā)怒了,語氣臉色都顯露出來。/自我顯現(xiàn)的人不明智。
B.“匹夫”,普通人/一個人/句意:普通人一旦被侮辱/以他個人的力量/
正確?!罢邸?,折辱/斷。句意:那老人故意態(tài)度傲慢無理、言語粗惡的
深深羞辱他/一般的廚師每個月都要換一把刀,原因是用刀子去砍斷骨頭。
C.正確。
D.正確?!巴酢保际敲~活用為動詞,稱王。句意:當淮陰侯韓信攻
破齊國要自立為王/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
故選Ao
(3)B.“不能像荊軻、聶政那樣勇于獻身深感惋惜”錯。原文“房以蓋
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
死,此圮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意思是說張良有超過世上一切人的才能,
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慮之事,反而只學荊軻、聶政行刺的下策,
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必定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
故選Bo
(4)①其主:指“鄭國國君”;下人:委屈自己對人謙讓;信用:使動
用法,讓……信任并為他所用。譯文:鄭國國君能夠這樣屈己尊人(委
屈自己對人謙讓),一定能獲得鄭國百姓的信任(一定能夠讓鄭國百姓
信任并愿意為他效力)。
②安:安然;持:持守;兆:顯露跡象;泮:分離;微:細微。譯文:
事物安然未生變的局面容易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
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事物細微的時候容易散失。
③譬之如:好像;攻:治療;所自起:產(chǎn)生的根源;攻:醫(yī)治。譯文:
(這就)好像醫(yī)生給人治病一樣,必須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根源,才能進行
醫(yī)治。
(5)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作者列舉鄭伯肉袒迎楚、勾踐臥薪嘗膽、劉
邦“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蔽”等善于隱忍的正面事例,列舉項羽、劉邦等不
善于隱忍的反面事例,通過對比論證闡明“忍小忿而就大謀”。
答案:
(1)CEF
(2)A
(3)B
(4)①鄭國國君能夠這樣屈己尊人(委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定向委托加工合同:度項目
- 煙花爆竹定制加工合同協(xié)議
- 城市規(guī)劃設計服務合同
- 14《普羅米修斯》(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 購房者商品房分期付款合同
- 家庭和睦共建合同
- Module 3 Unit 1 What are you doing?(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10 我們當?shù)氐娘L俗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同步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
- 婚內借款合同范本
- 2 江南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一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外研版(三起)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1 Animal friends Get ready start up 課件
- 全業(yè)態(tài)購物中心招商方案
- 金壇區(qū)蘇科版六年級上冊勞動《08兔子燈》教案
- 礦井地質學全套課件完整版ppt教程(最新)
- 公共財政概論整套課件完整版電子教案課件匯總(最新)
- (5年高職)成本核算與管理教學課件匯總完整版電子教案全書課件(最新)
- 中國傳媒大學全媒體新聞編輯:案例教學-課件-全媒體新聞編輯:案例教學-第3講
- 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第五《鄉(xiāng)土中國》導讀優(yōu)質課件PPT
- 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PPT幻燈片課件(PPT 66頁)
- 統(tǒng)編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8課《這些東西哪里來》教學課件(含視頻)
- 鋼琴基礎教程1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