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881-2023 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混響室精密法_第1頁
GBT 6881-2023 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混響室精密法_第2頁
GBT 6881-2023 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混響室精密法_第3頁
GBT 6881-2023 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混響室精密法_第4頁
GBT 6881-2023 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混響室精密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混響室精密法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前言 I Ⅱ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24標準氣象條件 5混響室 56儀器和測量設備 8 88混響室內(nèi)的測量 9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測定 10測量不確定度 2011記錄內(nèi)容 2312測試報告 附錄A(資料性)混響室設計指南 附錄B(資料性)旋轉(zhuǎn)擴散體設計指南 27附錄C(規(guī)范性)寬帶聲測量的混響室鑒定方法 附錄D(規(guī)范性)用于離散頻率成分測量的混響室鑒定方法 附錄E(資料性)頻率范圍向100Hz以下的擴展 附錄F(規(guī)范性)用1/3倍頻帶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計算倍頻帶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及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 附錄G(資料性)測量不確定度信息進展指南 參考文獻 1本文件代替GB/T6881.1—2002《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混響室精密法》,與——增加了聲能量級測量部分(見第9章和附錄F);——增加了更加詳細的測量不確定度的內(nèi)容(見第10章)。本文件等同采用ISO3741:2010《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混響室精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gòu)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全國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7)歸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城市安全與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南京常榮聲學股份有限公——2002年首次發(fā)布為GB/T6881.Ⅱ本文件是與ISO3740]~ISO374719系列國際標準相對應的標準之一。該系列標準規(guī)定了確定機器、設備及其部件的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各種方法。從對應于不同應用的系法,取決于測定聲功率級的目的和可提供的設施。ISO3740為方法的選擇提供了一般指南。本文件給出的方法要求被測聲源安裝在具有特定聲學特性的混響室內(nèi)。聲源的聲功率或聲能量直接與時空平均的均方聲壓成正比,同時只取對于發(fā)射窄帶頻率或離散頻率聲的聲源而言,混響室內(nèi)輻射聲功率級或聲能a)傳聲器沿短程移動測得的或用少量傳聲器構(gòu)成的陣列測得的時空平均聲壓,并不總是整個房對發(fā)射窄帶聲或離散有調(diào)聲的聲源,增加的測量工作量包括混響室的優(yōu)化和的聲源位置和傳聲器位置(或增加傳聲器移動路程的長度)。在混響室內(nèi)加低頻吸聲體或安裝旋轉(zhuǎn)擴散本文件描述的方法滿足GB/T19052定義的1級準確度(精密級),最終的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包含測試期間的氣象條件和基準氣象條件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修正。對于在較低1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混響室精密法本文件描述了通過混響室中聲壓級的測量來確定噪聲源產(chǎn)生的1/3倍頻帶聲功率級(或猝發(fā)聲、瞬態(tài)噪聲情況下的聲能量級)用測得的聲壓級計算得到,包括對測試地點測試期間的氣象條件與基準特性阻抗相對應的氣象條件之間差異的修正。本文件給出了直接法和比較法測定聲功率級與聲能量級的測量及計算過程。通常,測量頻率范圍包括中心頻率為100Hz~10000Hz的1/3倍頻帶。附錄E給出了規(guī)定方法擴展到更低頻率范圍的應用指南。本文件不能用于高于10000Hz的1/3倍頻帶頻率范圍。被測聲源可以是裝置、機器、部件或配件。本文件適用于體積不大于混響室體積2%的被測聲源。對于體積大于混響室體積2%的聲源,測量結(jié)果有可能達不到GB/T19052—2003規(guī)定的1級準確度按照本文件進行測量的測試室是滿足規(guī)定要求的混響室(見第5章)。給出了按本文件測定的規(guī)定頻帶和涵蓋所有頻帶的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不確定度信息。不確定度符合GB/T19052—2003的1級準確度(精密級)。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gòu)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GB/T3241—2010電聲學倍頻程和分數(shù)倍頻程濾GB/T3785.1—2010電聲學聲級計第1部分:規(guī)范(IEC6167GB/T19052—2003聲學機器和設備發(fā)射的噪聲噪聲測試規(guī)范起草和表述的準則ISO3382-2聲學房間聲學參數(shù)的測量第2部分:普通房間的混響時間(Acoustics—Measure-2GB/T6881—2023/ISO3741:mentofroomacousticparameters—Part2:Reverberationtimeinordinaryrooms)ISO5725(所有部分)測量方法和結(jié)果的準確度(正確度和精密度)[Accuracy(truenessandpre-cision)ofmeasurementmethodsandresults]ISO6926聲學用于聲功率級測定的標準聲源的性能與校準要求(Acoustics—RequirementsfortheperformanceandcalibrationofreferencesoundsourcesusedforthedeterminationofsoundISO/IECGuild98-3測量的不確定度第3部分:測量中不確定度的表述指南[Uncertaintyinmeasurement—Part3:Guidetotheexpressionofuncertaintyinmeasurement(GUM:1995)]IEC61183電聲學聲級計無規(guī)入射和擴散聲場校準(Electroacoustics—Random-incidenceanddiffuse-fieldcalibrationofsound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聲壓soundpressurep瞬時壓強與大氣壓的差值。注1:摘自ISO80000-8:2020[],8-2.2。聲壓p的平方與基準聲壓p。的平方之比,取以10為底的對數(shù)的10倍,單位為分貝(dB),見公式(1)?;鶞事晧簆?=2×10~*Pa。時間平均聲壓級time-averagedsoundpressurelevel在指定的持續(xù)時間段T(起始于t?,終止于tz)內(nèi),聲壓p平方的時間均值與基準聲壓po平方之比,取以10為底的對數(shù)的10倍,單位為分貝(dB),見公式(2)。3基準聲壓p。=2×10~5Pa。注3:摘自ISO/TR25417:2007[],2.3。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singleeventtime-integratedsoundpressurelevel孤立單一聲事件(猝發(fā)聲或瞬態(tài)聲)的聲壓p平方在一定的時間段T(起始于t?,終止于tz)內(nèi)的積分與基準值E?之比,取以10為底的對數(shù)的10倍,單位為分貝(dB),見公式(3)。T用來確定被測噪聲源時間平均聲壓級的部分或多個運行時段或運行周期。滿足本文件要求的測試室。測試室中,來自聲源的直達聲影響可忽略的那部分聲場。聲源停止聲發(fā)射后,封閉空間內(nèi)空間平均聲能密度降低10-01°(即ndB)所需要的時間。a在給定頻率和規(guī)定條件下,未被表面反射的聲功率與入射聲功率之比。4等效吸聲面積(吸聲量)equivalentA一般情況下頻率范圍為標稱中心頻率100Hz~10000Hz的1/3倍頻帶。P聲功率是測量面上一點的聲壓p與測量面該點質(zhì)點速度的法向分量u。的乘積在整個測量面上的聲源聲功率P與基準聲功率P?之比,取以10為底的對數(shù)的10倍,單位為分貝(dB),見公式(4)。 (4)5GB/T6881—2023/ISO3741:J聲功率P在一定持續(xù)時段T(起始于t?,終止于t?)的積分,見公式(5)。 (5)注1:聲能量的單位為焦耳(J)。L, (6)基準聲能量值J。=1×10-12J。4標準氣象條件混響室應足夠大并具有足夠低的聲吸收,以便為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所有頻帶提供合適的混響聲場。附錄A給出了適用于按本文件測定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混響室設計指南。混響室的旋轉(zhuǎn)擴散體設計指南由附錄B給出。表1給出了推薦的混響室最小體積。所有混響室宜按附錄C進行鑒定。對于混響室體積小于表1中與測量頻率范圍最低頻帶對應的值或大于300m3時,應用附錄C規(guī)定的方法來論證混響室是否滿足鑒定方法以取代對個別聲源的鑒定(用8.4.2或8.5.2)。附錄E給出了有助于100Hz以下頻率測試的6GB/T6881—2023/ISO表1與最低測試頻率對應的混響室最小體積推薦值混響室最小體積5.3混響室的吸聲混響室的吸聲主要影響被測聲源與傳聲器位置應保持的最小距離。它還影響聲源的聲輻射和測試空間的頻響特性。為此,混響室的吸聲不應太大亦不應太小(見附錄A)。在整個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距被測聲源一個波長內(nèi)的所有房間表面應設計為吸聲系數(shù)小于0.06的反射面。如果按附錄C和/或附錄D需要低頻板式吸聲體,則這些設施可安裝在距被測聲源一個波長(最低測試頻率)范圍內(nèi),但不能小于1.5m。聲源未放置時,其余表面的吸聲特性應使6.3kHz以下每個1/3倍頻帶的混響時間T。(單位為s,其測量見8.7)大于V和S之比,見公式(7)。V——混響室體積,單位為立方米(m3);S——混響室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如果混響時間不滿足公式(7)的要求,則混響室滿足寬帶測量的充分性應由附錄C規(guī)定的方法來建立。5.4背景噪聲要求5.4.1背景噪聲的相對要求在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在傳聲器位置或移動路徑上進行測量和平均(見9.1.3和9.2.3)得到的每個頻a)中心頻率200Hz及以下和6300Hz及以上的1/3倍頻帶為6dB;b)中心頻率250Hz~5000Hz的1/3倍頻帶為10dB。如果滿足以上條件,則背景噪聲符合本文件的要求。頻帶測量的背景噪聲相對要求即使混響室內(nèi)背景噪聲非常低而且得到很好的控制,也不一定在所有的頻帶都滿足的要求。因此,為了符合上述背景噪聲要求,如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被測噪聲源A計權(quán)頻帶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見附錄F,按9.1.1或9.2.2對背景噪聲進行修正后的)比最高A計權(quán)頻帶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低7如果要測量和報告A計權(quán)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則應遵從如下步驟來確定該量是否滿足本文件的a)按本文件的方法用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每個頻帶的數(shù)據(jù)計算A計權(quán)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b)去除中心頻率為200Hz及其以下和6300Hz及其以上△L,<6dB以及中心頻率為250Hz~5000Hz中△L,<10dB的那些1/3倍頻帶再進行計算。如果這兩種方法計算的A計權(quán)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之差小于0.5dB,則由所有頻帶數(shù)據(jù)測定的A如果能夠證明測量期間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所有頻帶的混響室背景噪聲級小于或等于表2中的值,即使不是所有頻帶都滿足6dB或10dB的要求,也可認為測量已滿足本文件的背景噪聲要求。可以認級的上限。在所測的一些被測聲源聲級小于或等于表2給出的聲級情況下,可將測量頻率范圍限制到噪聲源聲壓級超過表2中對應值的最低和最高兩個頻率的相鄰頻率范圍。在這種情況下,應報告適用1/3倍頻帶中心頻率頻帶最大聲壓級1/3倍頻帶中心頻率頻帶最大聲壓級假如5.4.1的相對要求和5.4.2的絕對要求均不滿足,則測試報告應明確說8在放置傳聲器的區(qū)域內(nèi),大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變化應在表3給出的限值范圍內(nèi)。大氣壓測量值表3混響室測量期間大氣溫度和相對濕度變化允許限值溫度范圍θ℃相對濕度范圍傳聲器和電纜在內(nèi)的儀器系統(tǒng)應滿足GB/T3785.1—2010中的1級要求,濾波器應滿足GB/T3241—2010中的1級要求。如果采用比較法(見8.1),標準聲源應滿足ISO6926給出的要求。傳聲器應按IEC61183規(guī)定的無規(guī)人射進行校準。每次系列測量的前后,應對每個傳聲器用滿足GB/T15173—2010要求的1級聲校準器在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的一個或多個頻率上對整個系統(tǒng)的校準進行核對。在沒有調(diào)整的情況下,每次系列測量前后相符性、標準聲源與ISO6926的相符性(如果用了標準聲源),應按一定的時間間隔在有關實驗室進行除非其他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聲校準器校準應1年一次,標準聲源校準應2年一次,儀器系統(tǒng)與規(guī)定測試時聲源的安裝和運行方式也很重要,因為這兩個因素可能對聲功率和聲能量的輻射有顯著影9如果做不到,則應注意盡量減少此類設備輻射到房間的任何聲音。被測噪聲源應包括所有重要的聲發(fā)被測噪聲源應按正常使用條件安裝在混響室內(nèi)相應邊界面的一個或多個位置。如果沒有另外指定特定位置,則聲源應放置在地面上,距離室內(nèi)任何墻面至少1.5m。如果根據(jù)或附錄D需要兩在很多情況下,聲源發(fā)射的聲功率或聲能量受支撐或安裝條件的影響。當被應采用被測噪聲源制造廠商規(guī)定或推薦的安裝條件,除非任何相關噪聲測試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如果性安裝,使其傳輸?shù)街Ъ艿恼駝雍头催^來傳到聲源的振動最小。在這種情況下,安裝底座應是剛性的(即具有足夠大的機械阻抗),以防止過多振動和聲輻射。但只有被測噪聲源在典型現(xiàn)場安裝中為彈性耦合條件(如驅(qū)動件和被驅(qū)動件之間)可能對被測噪聲源的聲輻射有相當大的影響。此時可使用柔手持式噪聲源在測試中應手持或懸掛。懸掛應避免不屬于被測噪聲源的任何附件傳遞結(jié)構(gòu)聲。如專門安裝在墻壁前固定基礎上的機械設備,應安裝在聲學硬壁面前方的代表常規(guī)使用中噪聲最大的運行條件下進行測試,應遵守噪聲測試規(guī)范中的規(guī)定(b)滿負載(如果與a)不同];c)無負載(空轉(zhuǎn));f)規(guī)定條件下模擬負載運行;g)規(guī)定條件下以特征工作周期運行。在開始測量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之前,聲源包括以穩(wěn)定溫度運行的電源和傳輸系統(tǒng),應在要求的工作條件下保持穩(wěn)定。測試期間負載、速度和運行條件應保持恒定,或以受控方式在規(guī)定的周期內(nèi)變化。如果聲功率或聲能量發(fā)射取決于次要的運行參數(shù),如被加工的材料類型或切削刀具的設計,如可能,應選擇那些引起變化最小和代表典型正常使用的參數(shù)。如果使用模擬負載條件,則應選擇代表正常使用時被測聲源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的條件。某些設備的噪聲發(fā)射級可能會受到混響室內(nèi)環(huán)境溫度的顯著影響,如帶有速度控制冷卻風扇的電子設備或帶有壓縮機的空調(diào)設備。對這樣的設備,如果沒有其他規(guī)定,如可用的測試規(guī)范中,混響室的環(huán)境溫度宜設定為其運行時的典型值,且保持在±2℃內(nèi),并在報告中說明。8混響室內(nèi)的測量8.1通則兩種可供選擇的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測定方法介紹如下:a)使用混響室等效吸聲面積的方法,稱之為直接法;b)使用聲功率級已知的標準聲源的方法,稱之為比較法。這兩種方法對范圍為100Hz~10000Hz的1/3倍頻帶均適用。但為了特殊目的,根據(jù)附錄E的指導原則,頻率范圍可向下擴展到中心頻率為50Hz的1/3倍頻帶(見3.12)。8.2被測噪聲源的初始位置對于直接法,被測噪聲源應放在混響室中根據(jù)7.3選擇的初始位置。8.3傳聲器位置對于直接法和比較法,每個測試頻段,被測噪聲源和最近的傳聲器位置之間的最小距離dmm(單位為m)不應低于公式(8)確定的值: (8)V——混響室體積,單位為立方米(m3);為了使近場偏差最小并確保測量點位于聲場的混響部分,推薦顏率低于5000Hz的D?值為0.16。當使用比較法時,被測噪聲源與最近的傳聲器位置之間的最小距離也可根據(jù)公式(9)計算,這種情況下,公式(8)或公式(9)均可用于確定最小距離。 (9)Lw;——已知的標準聲源聲功率級,單位為分貝(dB);L,——標準聲源在混響室內(nèi)運行時的時間平均聲壓級,單位為分貝(dB)。為使近場偏差最小并確保測量點位于聲場的混響部分,推薦頻率低于5000Hz的D?值為0.8。如果混響室和測試設備已按附錄D做了鑒定,則應使用與鑒定相同的傳聲器數(shù)量和傳聲器位置或傳聲器連續(xù)移動路徑來進行聲壓的測量。若混響室尚未按附錄D進行鑒定,則應選擇6個分散的傳聲器位置來估算聲壓級的標準偏差(見8.4.2)。6個傳聲器應距離房間內(nèi)的任何表面1.0m以上,并聲源的距離應大于d。傳聲器位置之間的最小距離應對應于測試范圍最低頻帶中心頻率的半波長。a)移動路徑上的任何一點與聲源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dm;b)移動路徑上的任何一點與混響室任一表面的距離不應小于1.0m;c)移動路徑上的任何一點在任何時候與擴散體的任何表面不應小于0.5m;路徑長度要求,只要各路徑間的最小距離大于1m或測試范圍最低頻帶中心頻率的半波長(以較小者在每個傳聲器移動路徑上,測量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某一適當時段被測噪聲源的每個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L'(sr)。如果混響室已按附錄D做了鑒定,則應使用與鑒定相同的傳聲器數(shù)量和傳聲器位置或傳聲器連續(xù)移動路徑來進行聲壓的測量。如果混響室還未按附錄D進行鑒定,則應按8.3所述選擇在測試報告中說明。對中心頻率為160Hz或160Hz以下的頻帶,測量時段至少應為30s。對于中心的整數(shù)倍或大于10倍。當使用移動傳聲器時,測量時段應至少包括兩個完整的移動路徑。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背景噪聲的每個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L,(B),測量時段應與被測噪聲源測量時Le——被測噪聲源運行時在第i個初始傳聲器位置測得的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單位GB/T6881—2023/ISO3741:L;mcm—被測噪聲源運行時在6個初始傳聲器位置測得的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的算術平如果對一個及以上的1/3倍頻帶,從公式(10)中得到的聲壓級標準偏差su超過1.5dB,則被測噪聲源發(fā)射的聲音含有明顯的離散頻率成分。在這種情況下,或者對混響室和試驗裝置進行調(diào)整,以便能夠按附錄D進行鑒定,或者應根據(jù)表4來確定按9.1.3測定平均聲壓級進而測定聲功率級所需要的傳聲器位置數(shù)Ny?;蛘?,當傳聲器移動時,移動路程的最小長度應為公式(11)中的較小值。l——傳聲器移動路徑的長度,單位為米(m);λ——所測量頻帶中心頻率聲波波長,單位為米(m);Nw——根據(jù)表4確定的傳聲器位置數(shù)。當需要大量傳聲器位置時,建議使用移動傳聲器路徑。在較小的房間,為確保測量點位于聲場的混響部分,極力推薦分為兩個(或更多的)路徑來達到移動路徑長度要求,只要各路徑間的最小距離大于1m或測試范圍最低頻帶中心頻率的半波長(以較小者表4聲壓級測量的最小傳聲器位置數(shù)1/3倍頻帶中心頻率6666對附加噪聲源位置需求的評估如果對一個或更多的1/3倍頻帶,中確定的聲壓級標準偏差sx超過1.5dB,則被測噪聲源發(fā)射的聲音含有明顯的離散頻率成分。在這種情況下,或者調(diào)整房間和試驗裝置,以便能夠按附錄D進行鑒定,或者應根據(jù)公式(12)和表5來確定聲源位置數(shù)Ns:Ks——根據(jù)表5中對應的頻帶獲得;GB/T6881—2023/ISOTo——混響室特定1/3倍頻帶的混響時間,單位為秒(s);V——混響室體積值,單位為立方米(m2);f——1/3倍頻帶中心頻率,單位為赫茲(Hz);Nm——用于測量聲壓級的傳聲器位置數(shù),從表4對應的頻帶得到。使用旋轉(zhuǎn)擴散體可減少對附加聲源位置的需要(見附錄B)。通過限制混響時間來增加模態(tài)重疊也可以減少額外的聲源位置。對于中心頻率低于1000Hz的1/3倍頻帶,混響時間To(單位為s)宜滿V——混響室體積,單位為立方米(m3);f——特定1/3倍頻帶的中心頻率,單位為赫茲(Hz)。表5用于聲壓級測量的最少聲源位置數(shù)和最小Ks值1/3倍頻帶中心頻率551根據(jù)公式(12)如果使用固定傳聲器位置,并且和的評估結(jié)果顯示不需要附加傳聲器位置或聲源位置,那么根據(jù)8.4.1用6個初始分散位置的測量可作為最終的測量。如果的評估顯示需要附加傳聲器位置或移動路徑,則應用確定的傳聲器位置或傳聲器移動路徑長度進行一組重復的測量。如果根據(jù)需要附加聲源位置,則對每個位置應使用相同數(shù)量的傳聲器位置或相同的移動長度,即無需對每個聲源位置重復的評估。8.5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的測量對于直接法和比較法,應在每個傳聲器位置i(i=1,2…,Ny)得到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每個1/3倍頻帶被測噪聲源的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L'(sr)。對于選擇的每種工況(見7.5),測量應包括一個單一聲事件(在這種情況下,該過程應重復N.次,其中N,至少為5),或幾個(N,)相繼的聲事件(N,至少為5)。如果混響室已按附錄D做了鑒定,則聲壓測量時所用的傳聲器數(shù)量和傳聲器位置應與鑒定時用的相同。如果混響室未按照附錄D做過鑒定,則6個傳聲器位置應按照8.3所述進行選擇,并且這些位置應視為進一步估算的初始位置,見8.5.2。移動傳聲器不應用于發(fā)射非重復脈沖噪聲源的測量。被測噪聲源的測量時段應足夠長,以包含聲事件的所有部分,包括對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有重要貢獻的衰變部分。此外,在測量被測噪聲源的聲壓級之前或之后,應分別及時測量每個傳聲器位置處具有代表性時段的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每個1/3倍頻帶的背景噪聲時間平均聲壓級L(m,應采用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替代時間平均聲壓級,按與8.4.2類似的方法估算附加傳聲器和如果的估算結(jié)果顯示不需要附加傳聲器位置或聲源位置,那么根據(jù)8.5.1使用6個初始傳標準聲源應放在混響室的地面上,距離房間墻面應大于1.5m。標準聲源測量期間被測噪聲源應少1.5m(見下一段)。當根據(jù)8.4.2或8.5.2需要多個被測噪聲源的位置時,標準聲源只需要一個位置。標準聲源的首選位置應為噪聲源使用的位置(或被測噪聲源多個位置中的一個)。應使用與8.4.1或8.5.1中被測噪聲源相同的分散傳聲器位置或移動路徑來測量標準聲源在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每個1/3倍頻帶的時間平均聲壓級。標準聲源的測量應以被測噪聲源測量所用的相同溫應根據(jù)ISO3382-2測量混響室的混響時間T。,除非應只用最初衰減10dB或15dB外推得到的量混響時間時,被測噪聲源應在混響室內(nèi)。中心頻率為6300Hz~10kHz的1/3倍頻帶的衰變測量次數(shù)應與中心頻率為5000Hz的1/3倍頻帶衰變測量次數(shù)相同。測試期間應測量噪聲源周圍的氣象條件(氣溫、大氣壓和相對濕度)。測量設備的準確度和精密度應滿足5.5的要求。第i個傳聲器位置或第i個傳聲器移動路徑處每個1/3倍頻帶的背景噪聲修正值K?;應按公式 (14)對于中心頻率為200Hz及以下和6300Hz及以上的1/3倍頻帶,如果6dB≤△L,<15dB,則應(dB)。Lg(sn=L'*(sn-KuLsp被測噪聲源運行時,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或第i個傳聲器移動路徑處經(jīng)過修正的1/3倍Nx——傳聲器位置或單個傳聲器移動路徑的數(shù)量?;祉懯覂?nèi)經(jīng)背景噪聲修正后的標準聲源(RSS)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平均值L,nss應按公L'(Rs9-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或第i個傳聲器移動路徑上測得(未經(jīng)修正)的標準聲源K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或第i個傳聲器移動路徑上標準聲源的背景噪聲修正值,單位為分貝(dB),該值用公式(14)計算時以L’s來替換L'(sn。Nx——傳聲器位置或單個傳聲器移動路徑的數(shù)量。被測噪聲源運行時,混響室內(nèi)未經(jīng)修正的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平均值L’sn由公式(18)給L'st)——被測噪聲源運行時,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或第i個傳聲器移動路徑處測得的(未經(jīng)修 Nw——傳聲器位置或單個傳聲器移動路徑的數(shù)量。 背景噪聲(B)的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平均值L,(由公式(19)給出,單位為分貝(dB)。 (19)Lwm—第i個傳聲器位置或第i個傳聲器移動路徑上背景噪聲的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Nm——傳聲器位置或單個傳聲器移動路徑的數(shù)量。在標準氣象條件下,每個1/3倍頻帶的被測噪聲源聲功率級Lw應用公式(20)計算,單位為分貝 Lsn GB/T6881—2023/ISO3741:A——混響室的等效吸收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其中,To——測量頻帶中心頻率的混響室混響時間,單位為秒(s)。A。=1平方米(m2)。S——混響室總表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c——測試期間混響室內(nèi)空氣溫度為θ℃時的聲速,單位為米每秒(m/s)。V——混響室體積,單位為立方米(m3)。f——測量頻帶中心頻率,單位為赫茲(Hz)。C?——由于計算聲壓級和聲功率級所用的基準值不同而引起的修正值,單位為分貝(dB),它是測量時間和地點氣象條件下空氣特性阻抗的函數(shù)。C,將測試期間和地點氣象條件下的實際聲功率換算為標準氣象條件下的聲功率的輻射阻抗修正值,單位為分貝(dB)。該值應從相應的噪聲測試規(guī)范中獲得。但在沒有噪聲測試規(guī)范的情況下,下列公式對單極子聲源有效,是其他聲源的平均值(見參考文獻[24]ps——測試期間混響室內(nèi)的大氣壓,單位為帕(Pa);pso——標準大氣壓,等于1.01325×10~3Pa;0測試期間混響室內(nèi)的空氣攝氏溫度,單位為開爾文(K);9.1.5使用標準聲源計算聲功率級(比較法)在標準氣象條件下,被測噪聲源每個1/3倍頻帶的聲功率級Lw應按公式(21)計算: (21)Lwass——按ISO6926測定并對測試期間氣象條件進行了修正的標準聲源1/3倍頻帶聲功率級, 單位為分貝(dB);Lsn——混響室內(nèi)經(jīng)修正的被測噪聲源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平均值,單位為分貝(dB);L,gss——混響室內(nèi)經(jīng)背景噪聲修正的標準聲源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平均值,單位為分貝單位為分貝(dB)。如果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對第j個聲源位置每次測量一個,共測量了N.個單一事件的時間積分聲Lg(sn——被測噪聲源在第j個聲源位置運行時,第i個傳聲器位置測得(未經(jīng)修正)的第q(q=1,2,…,N.)個事件的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單位為分貝(dB);N.——單一聲發(fā)射事件的測量次數(shù)。如果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對第j個聲源位置進行的一次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測量包含有N。個聲發(fā)射事件,則該位置測得的每個事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的平均值[L'(sn],應按公式(23)[L.N(sn],——被測噪聲源在第j個聲源位置運行時,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對N.個連續(xù)聲發(fā)射事件進行一次測量得到的(未經(jīng)修正)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單位N.——一次測量所包含的單一聲發(fā)射事件個數(shù)。個位置對j個噪聲源位置測得、并進行平均的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每個1/3倍頻帶的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 (24)[L'(sn],——被測噪聲源在第j個聲源位置運行時,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測得的(未經(jīng)修正)1/3各固定傳聲器位置的每個1/3倍頻帶背景噪聲修正值K?;計算方法,應與9.1.2的計算方法相似,為分貝(dB)。K=-10lg(1-10~laLE)L'g(sr)——被測噪聲源運行時,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測得的(未經(jīng)修正)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L,xam——在第i個傳聲器位置測得的背景噪聲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單位為分貝(dB)。對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L(sr)和背景噪聲級L噪聲源運行時,第i個傳聲器位置測得的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的平均值,應按公式(26)對存在的背景噪聲進行修正,單位為分貝(dB)。式中:L'B(sr)——被測噪聲源運行時,第i個傳聲器位置測得的(未經(jīng)修正)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的平均值,單位為分貝(dB);K??——背景噪聲修正值,單位為分貝(dB)。9.2.3混響室內(nèi)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平均值的計算混響室內(nèi)被測噪聲源運行時,經(jīng)修正的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的平均值Lg(sn應按公式中:Lgisn——被測噪聲源運行時,第i個傳聲器位置經(jīng)修正的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Ny——傳聲器位置數(shù)。為了確定是否滿足5.4的背景噪聲要求,還需要用到公式(28)和(29)給出的量。被測噪聲源運行時,混響室內(nèi)未經(jīng)修正的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平均聲壓級平均值Lrcsn由式中:L'(rs)——被測噪聲源運行時,第i個傳聲器位置測得(未經(jīng)修正)的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平均值,單位為分貝(dB);式中:Lμcm——第i個傳聲器位置測得的背景噪聲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單位為分貝(dB);Nw——傳聲器位置數(shù)。9.2.4使用房間等效吸聲面積的聲能量級計算(直接法)被測噪聲源在標準氣象條件下的每個1/3倍頻帶聲能量級L,應按公式(30)(見9.1.4)來計算(參考文獻[26][27]),單位為分貝(dB)。式中:Lg(sn——被測噪聲源運行時混響室內(nèi)經(jīng)修正的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的平均值,單位為分貝(dB)。所有其他變量的解釋與公式(20)的相同。被測噪聲源在標準氣象條件下的每個1/3倍頻帶聲能量級L,應按公式(31)來計算,單位為分貝L,=Lwaas+(Lgsn-Lyas)+C; Lwgssg——與測試期間相同的氣象條件下,根據(jù)ISO6926測定的標準聲源1/3倍頻帶聲功率級,Lgtsn)——混響室內(nèi)來自被測噪聲源的、經(jīng)過修正的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的平均 L,gss——混響室內(nèi)來自標準聲源的、經(jīng)過背景噪聲修正的1/3倍頻帶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C?——將與測量時間和地點的氣象條件對應的實際聲功率改變?yōu)闃藴蕷庀髼l件下的聲功率獻[24][32]):根據(jù)本文件測定的聲功率級的不確定度u(L。)[單位為分貝(dB)]和聲能量級不確定度u(L,)[單 (32)此總標準偏差用ISO/IECGuild98-3中所述的建模方法獲得。這需要建立一個數(shù)學模型。在缺在這種情況下,該標準偏差是用方法復現(xiàn)性的標準偏差ao[單位為分貝(dB)]和描述由運行不穩(wěn)定性和被測聲源安裝條件引起的不確定度的重復性標準偏差σomx[單位為分貝(dB)]來表示,見dx=√Oko+oim由σ導出的擴展測量不確定度U[單位為分貝(dB)]應按公式(34)計算。U=kdg (34)[或(L,-U)至(L,+U)]范圍內(nèi)的置信水平為95%,對應的包含因子k=2。如果測定聲功率級的目的是將結(jié)果與某個限值進行比較,則采用單邊正態(tài)分布的包含因子更為合適。此時對應于95%置信水平的包含因子k=1.6。在確定測量不確定度時,應考慮描述與特定被測聲源運行不穩(wěn)定性和安裝條件相關的不確定度的標準偏差σ[見公式(G.1)]。該值可根據(jù)對相同位置的相同聲源,由相同的人員用相同的測量儀器、在相同的測量位置進行重復測量來測定。為了確定σ,或是在聲壓級L'(sr)最高的傳聲器位置處進結(jié)果進行背景噪聲的修正。每次重復測量時,應重新調(diào)整機器的安裝和運行條件。單個被測聲源的a用a表示,噪聲測試規(guī)范可能會提供一個代表6中給出的σgo值反映了當前的認知水平。它們是考慮到本文件所涵蓋的各種機器和設備的典型上限值。特定機器的值可通過循環(huán)對比測試(見10.3.2)或使用數(shù)學建模方法(見10.3.3)得出。這些值宜在專為機器系列規(guī)定的噪聲測試規(guī)范中給出(見10.2和附錄G)。應按照ISO5725(所有部分)進行循環(huán)對比測試來確定σRo,其中被測聲源的功率級是在復現(xiàn)性條件下確定的,即通過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測量儀器在不同的測試位置進行測量。這樣的測試給出了用于循環(huán)對比測試的單個聲源的總標準偏差σ。參與循環(huán)對比測試的實驗室宜涵蓋所有可能的實際循環(huán)對比測試獲得的所有結(jié)果的總標準偏差σ[單位為分貝(dB)]包含了標準偏差σm,并由此可如果由同屬一個系列的許多不同批次機器得到的σ變化范圍很小,則其平均值可當作本文件對正值K?很小的場所,或已在同一地點對機器的噪聲發(fā)射做過復核。受到如此限定的測試結(jié)果宜用通常σRo[單位為分貝(dB)]取決于不同測量參數(shù)(如儀器的不確定度、環(huán)境修正和傳聲器位置等)的不確定度分量c,μ?。如果假定這些分量互不相關,og?可以用ISO/IECGuild98-3中提出的建模方法按公式(36)描述。 公式(36)中,不包括由于聲源的聲發(fā)射不穩(wěn)定產(chǎn)生的不確定度分量。這些分量包含在σ中。附錄G根據(jù)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討論了不確定度σgo的每個分量。相比之下,基于循環(huán)對比測試的σgo估算不需要假設公式(36)中的每個分量之間可能的相關性。與采用建模方法時需要確定公式(36)中各分量之間的相關性及確定它們同所有其他影響參數(shù)之間的依賴關系相比,循環(huán)對比測試通常更加實用。但是,循環(huán)對比測試并不總是可行,并且經(jīng)常被前期的測量經(jīng)驗所替代。表6給出了1級準確度的標準偏差σgo典型上限值,該準確度可以覆蓋本文件的大多數(shù)應用情況(見參考文獻[28][29])。在特殊情況下,或如果某一機器系列不滿足本文件的某些要求,或如果預料到一給定機器系列的σm實際值比表6中給定的值要小,則推薦用循環(huán)對比測試去得到該機器特有的表6根據(jù)本文件確定的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方法復現(xiàn)性標準偏差σm的典型上限值1/3倍頻帶中心頻率1/3倍頻帶·對低于100Hz的頻率參考附錄E。適用于在100Hz~10000Hz范圍內(nèi)發(fā)射的聲音具有相對平坦頻譜的噪聲源。10.5總標準偏差σm和擴展不確定度U總標準偏差和擴展測量不確定度應分別按公式(33)和公式(34)來確定。U=2×√0.52+2=4.1計算σm值的附加示例在G.3中給出。b)測試中用到的任何輔助設備的處理說明;c)用于測試的工況和相應的測量時段;e)噪聲源在混響室中的位置;b)測試期間室內(nèi)的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和大氣壓(kPa)。a)用于測定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的方法(直接法或比較法);b)用于測量的傳聲器位置或移動路徑(必要時附一張草圖)以及對傳聲器如何移動的描述;d)混響室內(nèi)被測噪聲源的時間平均或單一事件時間積分聲壓級的平均值及背景噪聲平均聲e)每個傳聲器位置或傳聲器移動路徑的每個1/3倍頻帶背景噪聲修正值[單位為分貝(dB)];f)修約到0.1dB的1/3倍頻帶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和A計權(quán)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若適用)[單g)結(jié)果的擴展不確定度[單位為分貝(dB)]及相關的包含因子和包含概率;僅需將測量要求記錄的數(shù)據(jù)(見第11章)寫入測試報告。報告同時應包含本文件正文中某些章節(jié)要求的陳述。如果報告中得到的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完全符合本文件的要求述。如果得到的聲功率級或聲能量級不完全符合本文件要求,報告不應明示或果在報告中的聲級與本文件的要求之間存在一個或少量可以識別的差例如,如果被測聲源的體積超過2%的混響室體積(見1.2),則測試報告應明確說明不滿足該要求。GB/T6881—2023/ISO(資料性)c)在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具有較小的吸聲系數(shù);d)足夠低的背景噪聲級。如表1所示,若測量范圍內(nèi)的最低頻帶為125Hz倍頻帶(或100Hz的1/3倍頻帶),則混響室的體混響室經(jīng)常使用的長、寬、高比例為1:21/3:4/3。表A.1給出了已找到對體積表A.1長方體混響室推薦的尺度比注:lx,ly,lz代表混響室的尺度。由下式給出的頻率f以下的吸聲系數(shù)宜足夠大,以使房間簡正方式對聲源產(chǎn)生的聲功率影響V——以立方米(m3)為單位的房間體積數(shù)值。對于低于f的頻率,混響室所有表面的平均吸聲系數(shù)a不宜超過0.16,對于高于f或等于f的頻b)擴散體將來自聲源的聲功率流分配到整個房間,這使聲源的聲功率對與高速旋轉(zhuǎn)的大而重的擴散葉片相關的實際設計問題。直徑5m的雙錐形擴散體的運行轉(zhuǎn)速已能達(規(guī)范性)C.1通則如果混響室體積小于5.2的規(guī)定或混響室吸聲大于5.3的規(guī)定,則應使用本附錄所述方法來確定對寬帶聲是否能做符合表2所規(guī)定精密度的測量。它提供了聲源和混響聲場之間耦合的不確定性和時空平均方法的不確定性的測量方法。每個1/3倍頻帶的寬帶聲測量的復現(xiàn)性用測量的標準偏差來表示。儀器和傳聲器移動路徑或陣列應與實際噪聲源測試時所用的相同。本附儀器應符合第6章的要求。傳聲器移動路徑或陣列應符合8.3中規(guī)定的要求。C.3測試方法在下列條件下,應對混響室內(nèi)1/3倍頻帶的時間平均聲壓級進行6次或更多次a)標準聲源位置應選在地面區(qū)域,距離墻面不小于1.5m,同時與傳聲器的距離不小于8.3中規(guī)定的允許值。任何兩個聲源位置之間的距離應大于λ/4,其中λ為鑒定合格的混響室最低頻帶中心頻率的波長,任何標準聲源的位置不應在房間的中心線上。標準聲源的位置應在被評b)在上述每個標準聲源位置,1/3倍頻帶或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的測量記錄至少修約 對每個頻帶,如果計算的標準偏差不超過表C.1中給出的限值,則混響室對寬帶聲的測量是合1/3倍頻帶中心頻率最大允許標準偏差ss當被測設備的聲音包含明顯的離散頻率成分時,測量會因為離散頻率聲的聲場空間變化和聲源與混響室模態(tài)耦合的空間與頻率域變化比寬帶聲大得多而出現(xiàn)問題。8.4.2規(guī)定了必要時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對這些方法的一種替代方案是優(yōu)化房間和測試裝置的初始設計,使任一頻帶和涵蓋全部頻帶的值均滿足第10章的測量復現(xiàn)性目標。由于如此優(yōu)化設計的許多設計特點的聲學性能不可能定量預在低頻,主要問題是在任何給定頻率能夠激發(fā)的房間簡正方式數(shù)量較少。這式寬度)(見A.4)來改進。然而,在低頻有可能只用一個附錄B描述的大型旋轉(zhuǎn)擴散體就可滿足鑒定標在高頻,限制因素是所用的傳聲器數(shù)量。若使用有效的旋轉(zhuǎn)擴散體,則可用分散的傳聲器位置陣1/3倍頻程中心頻率最大允許標準偏差sD.2概述本附錄描述的方法提供了在給定的混響室中,用一特定的聲源位置或一組聲源位置和給定傳聲器陣列或移動路徑來測量離散頻率聲的不確定度的估計值上限。如果在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標準偏差不超過譜中包含顯著離散頻率成分的任何噪聲源的測試。這樣就不需要為任何要測的特殊設備做(如8.4.2)鑒定方法利用純音信號代表最壞情況的事實,使本方法得到的標準偏差等于或大于在測試實際噪除了第6章中規(guī)定的儀器和設備外,混響室的鑒定測試還需要下列項為了找到滿足D.4要求的具有足夠平滑頻率響應的揚聲器,可能需要試驗幾種型號的揚聲器。信號發(fā)生器、頻率合成器或振蕩器應能夠產(chǎn)生表D.2給出的頻率和容差的一個或多個正弦信號,并且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穩(wěn)定度在±0.1Hz范圍內(nèi),總諧波失真小于0.1%。頻率計數(shù)器或頻率分析儀在所考慮頻率范圍內(nèi)應精確到±0.05Hz。用于驅(qū)動揚聲器的功率放大器應具有與揚聲器電阻抗匹配的輸出阻抗,并且有足夠的功率容量電壓表應有足夠的精密度,以便能夠在表D.2所示的所有測量頻率內(nèi)監(jiān)測揚聲器兩端的電壓在±1.0%范圍內(nèi)。D.4揚聲器測試揚聲器錐面朝上放在半消聲室硬的反射地面上或滿足ISO3744要求的戶外適當安靜地方的反射面上容易到達的任何位置。將一個用于混響室設施中相同廠家相同型號的傳聲器,膜片水平同軸地置于揚聲器邊緣平面的上方距離10mm~20mm處,使用與聲功率測定(見6.1)相同的指示器件和頻率分析儀在表D2所示測試頻率測量并記錄聲壓級至最接近的0.5dB。宜注意揚聲器測試是用近場測量來得到揚聲器的頻率響應。這是基于小型單極子聲源的近場聲壓級與聲功率級的關系基本上與頻率無關,因為被視為這種聲源的聲導納的實部基本上與頻率無關。只有相鄰頻率的聲壓級的差異不超過1dB的揚聲器是適用的。D.5房間測試在與被鑒定聲源安放處對應的位置和高度放置揚聲器,其錐面背向最近的房間表面(包括地面)。測量至少應選擇6個滿足8.3位置要求的分散傳聲器位置或長度至少為l≥3λ的傳聲器移動路徑,其中λ為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最低頻帶中心頻率聲音的波長。如果使用旋轉(zhuǎn)或震蕩式聲擴散體,則聲擴散體應在運行狀態(tài)。測定表D.2所列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的空間與時間平均聲壓級。揚聲器的輸入電壓應與揚聲器測試時相同(見D.4)。每組測量期間頻率變化不應超過±0.1Hz。在D.5得到的房間聲級基礎上,在每個頻率上減去從D.4得到的揚聲器聲級來消除揚聲器近場特性的影響,從而得到修正的聲壓級L。對每個1/3倍頻帶,計算修正過的房間聲壓級的算術平均值L,,并計算修正過的房間聲級與平均聲級之差的標準偏差s,,單位為分貝(dB),見公式(D.1)。L揚聲器在第k個測量頻率激發(fā)時混響室產(chǎn)生的平均聲壓級(對揚聲器響應作過修正),單位為分貝(dB);l?m——在給定的1/3倍頻帶內(nèi)對所有N,個測量頻率的L。的算術平均值,單位為分貝(dB);N,-在給定的1/3倍頻帶內(nèi)測量頻率的個數(shù)。對每個特定的1/3倍頻帶,如果計算出的標準偏差不超過表D.1給出的限值,則測試設備(房間、聲GB/T6881—2023/IS率級和聲能量級的測量鑒定合格。如果房間不符合傳聲器位置數(shù)量或傳聲器移動路徑長度的初始選如果采用長度為1的連續(xù)傳聲器移動路徑,則鑒定僅需要在f;或fz兩者較大的一個頻率以下到的每個頻帶的平均聲壓級代替公式(D.1)中的L。。如果鑒定使用多個揚聲器位置,被測聲源位置應與其一致。對幾個傳聲器位置和聲源位置進行平表D.2測量發(fā)射顯著離散頻率成分的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混響室鑒定替代方法的測試頻率1/3倍頻帶中心頻率測試頻率一一一 一1/3倍頻帶中心頻率測試頻率一一一一/1112233568/土1.5土5土5士5數(shù)(資料性)依據(jù)本附錄,測量頻率范圍可向下拓展到中心頻率為50Hz,63Hz及80Hz的1/3倍頻帶。本文件的使用者可使用符合本附件的附加要求和指南的直接法(見9.1.4和9.2.4)或者比較法(見9.1.5和E.2對表6的補充1/3倍頻帶中心頻率復現(xiàn)性標準偏差oRsE.4對表4(測量聲壓級時傳聲器位置最小數(shù)量)和表5(測量聲壓級時聲源位置最小數(shù)量)的補充與125Hz的值相同。1/3倍頻帶中心頻率最大允許標準偏差ss表E.3采樣的最大允許標準偏差s1/3倍頻帶中心頻率最大允許標準偏差s;表E.4測量發(fā)射顯著離散頻率成分的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混響室鑒定替代方法的測試頻率1/3倍頻帶中心頻率測試頻率/Hz增量/Hz增量容差/Hz測量頻率數(shù)N;GB/T6881—2023/ISO3741:(規(guī)范性)用1/3倍頻帶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計算倍頻帶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及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F.1聲功率級F.1.1倍頻帶聲功率級第i個倍頻帶的聲功率級Lw可由公式(F.1)計算得到,單位為分貝(dB),其中1≤i≤8,為標示中心頻率在63Hz~8000Hz范圍內(nèi)的倍頻帶的整數(shù)。式中:Lw——第k個1/3倍頻帶聲功率級,單位為分貝(dB);k——3i-2~3i內(nèi)的整數(shù),用以標示構(gòu)成第i個倍頻帶的3個1/3倍頻帶(見表F.1)。F.1.2A計權(quán)聲功率級A計權(quán)聲功率級LwA可由公式(F.2)計算得到,單位為分貝(dBA)。式中:L——第k個1/3倍頻帶聲功率級,單位為分貝(dB);kmin,ku與測量的最低和最高1/3倍頻帶分別對應的k值。F.1.3未計權(quán)的總聲功率級整個測量頻率范圍內(nèi)未計權(quán)的總聲功率級Lw由公式(F.3)計算得到,單位為分貝(dB)。Lw——第k個1/3倍頻帶聲功率級,單位為分貝(dB);kmn,kgut—與測量的最低和最高1/3倍頻帶分別對應的k值。F.2聲能量級F.2.1倍頻帶聲能量級第i個倍頻帶的聲能量級L,?由公式(F,4)計算得到,單位為分貝(dB),其中1≤i≤8,為標示中心頻率在63Hz~8000Hz范圍內(nèi)的倍頻帶的整數(shù)。Ln——第k個1/3倍頻帶聲能量級,單位為分貝(dB);k3i-2~3i內(nèi)的整數(shù),用以標示構(gòu)成第i個倍頻帶的3個1/3倍頻帶(見表F.1)。F.2.2A計權(quán)聲能量級A計權(quán)聲能量級LjA由公式(F.5)計算得到,單位為分貝(dBA)。Lm——第k個1/3km,k.——與測量的最低和最高1/3倍頻帶分別對應的k值。Ln——第k個1/3倍頻帶聲能量級,單位為分貝(dB);kn,k.——與測量的最低和最高1/3倍頻帶分別對應的k值。F.3用于計算的k值和C,值表F.1中給出了用1/3倍頻帶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的k值和C,值。表F.1各1/3倍頻帶中心頻率對應的k值和C,值k1/3倍頻帶中心頻率123456789一4.8一1.9表F.1各1/3倍頻帶中心頻率對應的k值和C,值(續(xù))k1/3倍頻帶中心頻率一1.1·表中給出的這3個頻率的C,值僅在附錄EGB/T6881—2023/ISO(資料性)ISO/IECGuide98-3中給出了通常與測量方法相關的不確定度公認的表達式。該表達式包含了所有已被確認的不確定度分量的估算,這些分量來自不同的來源,并由它們得到合成的總測量不確定度。b)由于機器聲發(fā)射不穩(wěn)定引起的不確定度。本附錄是對第10章的補充。G.2關于總標準偏差σwdmi是在ISO/IECGuide98-3中定義的u(Lw)的相應近似具體機器的標準偏差σ無法計算,應按G.3描述的重復測量來確定。標準偏差σRo的資料在G.4除了聲源運行特性及本文件規(guī)定的測試方法中理論模型(直接法)的可能偏差和標準聲源校準(間接法)的誤差外,最大的不穩(wěn)定性來源與聲場采樣不夠和從聲源到聲場的聲耦合變化(對不同的混響室和同一混響室的不同測試位置)有關。在任何實驗室中,可通過以下一種或多種方法來降低測量不確a)使用多個聲源位置;b)增加傳聲器位置數(shù)量或傳聲器移動路徑長度來改進空間采樣;使用小混響室會減小高頻部分的不穩(wěn)定性,但可能會增加低頻部分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如需提高精密G.3關于標準偏差σ 這些測量在聲壓級最大的傳聲器位置處進行。當對所有測量位置的測量進行平均時,分別用L長時間運行(如多日運行)條件變化的不確定度,以及重新調(diào)整安裝和運行條件后馬上進行重復測量時專門安裝在柔軟彈簧上或厚重混凝土基礎上的機器一般都不會因為安裝方式對測量產(chǎn)生影響,但在厚重混凝土基礎和現(xiàn)場一般地面上的測量之間可能有很大差異。對于帶有附屬裝帶來的不確定度可能是最大的。手持設備也可能會有問題。如果由于機器的件下的聲壓級標準偏差來估算。如果有任何已知的安裝影響,則宜在相關的噪聲就總標準偏差σm而言,對σomc的研究優(yōu)如果σomg>ogo,采用更高準確度的測量方法(即降低σR)沒有意義,因為它不能使總不確定度表G.1給出了3種不同情況下總標準偏差計算的示例。表G.13種不同情況下總標準偏差σ計算的示例不穩(wěn)定非常不穩(wěn)定24(1級準確度)(2級準確度)3(3級準確度)無法保證達到1級準確度。此外,在σ>ago時,可能會對真正密切相關的總標準偏差σw產(chǎn)生嚴重誤解,因為本文件的不同準確度等級只由ago值來界定。G.4關于標準偏差σp表6給出了ago的上限值。此外,為了得到更真實的值,在10.3中給出了與單個機器或機器系列相應的σ值確定方法的建議。這些值應在ISO5725(所有部分)中定義的可復現(xiàn)條件下進行測量,或在公式(36)基礎上使用建模方法計算得到(這需要更詳如果某些不確定度分量對特定應用來說不相關或難于研究,則σR的確切定義宜由循環(huán)對比測試量參數(shù)和環(huán)境條件或者大量實際經(jīng)驗的考察來評估這些不確定度分量。截止到-K?+C?+C?-6+δm+δn8表示由于測量方法帶來的所有不確定度8表示由于運行和安裝條件帶來的所有不確定度的輸人量,該量不包含在σgo的計算中L*被測噪聲源的1/3倍頻帶時間平均聲壓級平均值,單位為分貝(dB);A——混響室的等效吸聲面積(見3.10),單位為平方米(m2);C測試時混響室內(nèi)空氣溫度為θ(單位為攝氏度,℃)的聲音傳播速度,單位為米每秒C?——為考慮計算聲壓級分貝數(shù)和聲功率級分貝數(shù)時所采用的不同基準量而引入的基準量的C,聲輻射阻抗修正值,單位為功率轉(zhuǎn)化為標準氣象條件下的聲功率;該值應從相應的噪聲測量規(guī)范中得到,如果沒有,下式適用于單極子聲源;這對于其他聲源僅僅是一個平均值(見參考文獻[24]0?——取314K,(見9.1.4);θ?——取296K;表G.2和G.4.3給出了直接法計算總不確定度所需要的信息的說明。與間接法相關的信息表G.2用直接法測定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σ的不確定度報告,也適用于頻譜相對平坦的聲源的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測量標準不確定度*u;靈敏系數(shù)*c;0正態(tài)1時間平均聲壓級正態(tài)正態(tài)V/S測試室體積與內(nèi)0正態(tài)0正態(tài)0正態(tài)GB/T6881—2023/ISO平坦的聲源的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測量(續(xù))標準不確定度*u;靈敏系數(shù)*c;00010G.4.3直接法G.4.3.1概述G.4.3.2~G.4.3.12給出了表G.2中不確定度參數(shù)的解釋和數(shù)值示例。計算不確定度的公式與說G.4.3.2測量方法δ測量方法產(chǎn)生的不確定度umhod,包含結(jié)果推導過程及與之相關的不確定度。假設考慮已知的偏逐漸趨近于0。然而,如果由于知識的缺乏,或者很難甚至不可能建立相應的不確定度分量的模型時,這個不確定度分量很可能變?yōu)闇y量復現(xiàn)性σgo的唯一決定因素,缺乏經(jīng)驗的用戶執(zhí)行標準就屬于這種對于100Hz以上的頻率,經(jīng)驗表明因所用的測量方法引起的不確定度近似值為umd=0.3dB。低于100Hz時增加為umcha=3dB。因聲壓級測量重復性帶來的不確定度urscsn是表示在相同條件下連續(xù)多次測量結(jié)果之間的一致性 該公式可進一步簡化為crsan=1+ck?。用下面對cx?所給的相同的極端情況,可得到ctsan=1.1。如果8.4.2中關于聲源和傳聲器位置數(shù)量的要求得到滿足,最不利情況下單個頻帶的不確定度貢獻量宜為1dB或者更低。對于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多個頻帶不確定度貢獻量總和更典型的值趨近于0.2dB??赏ㄟ^增加混響時間,使用擴散體來降低測試室中測量的不穩(wěn)定,或增加聲源和傳聲器位置數(shù)量,來降低不確定度貢獻量。測量的重復性也可能受平均時間(測量持續(xù)時間)的強烈影響。如果平均時間未覆蓋足夠數(shù)量的機器運行周期,則對精密級標準而言,總不確定度會大到無法接受。對于噪聲極低的聲源,減小背景噪聲能夠降低靈敏系數(shù),從而總不確定度可降低一半。在這個示例中,總不確定度的貢獻量假定為0.2dB。G.4.3.4背景噪聲修正值K?由背景噪聲修正值K?帶來的不確定度ux?,可通過單個傳聲器位置背景噪聲重復測量的標準偏差背景噪聲Lx的靈敏系數(shù)c??是由Lw對Lm求導得出。使用公式(14)和公式(15),Lpxsn可由式如果△L,≤10dB,這個公式可進一步簡化為在極端情況下,低聲級噪聲源的背景噪聲標準偏差被假設為3dB。在最不利的情況下,工,-L;xm取10dB(9.1.2中給出的中頻最低允許值)。此時得到靈敏系數(shù)為cx?=0.11,對不確定度的總貢獻量為0.3dB。假設背景噪聲得到較好的控制,典型的不確定度的貢獻量為0.03dB。降低背景噪聲的起伏可減小此不確定度分量。通過系統(tǒng)性地尋找、阻隔和(或)吸收來自不必要聲源的背景噪聲(如使用恰當?shù)慕拥胤绞?、鉛包裝、隔振、增加質(zhì)量、增加吸聲材料等各種合適的方式),可大幅降低靈敏系數(shù)。另外,平均時間每增加4倍不確定度uk:減小一半。G.4.3.5混響室體積與表面積之比V/S與混響室體積和表面積之比的估算相關的不確定度uvs是一個比值。由于計算混響室體積和表面積用的是相同的長寬高尺寸,因此測得的這兩個量是相關的。對于長方體混響室而言,每個混響室邊長l?、l,、l.測量的不確定度△l通常宜小于邊長尺寸的1%。因此,混響室體積和表面積之比V/S的不(大約是V/S值的0.4%)。靈敏系數(shù)cv/s通過對Lw計算公式(G.2)中的V/S求導獲得:該靈敏系數(shù)在低頻時最大。假設某小混響室的V/S≈0.66,T=1s,則在200Hz時靈敏系數(shù)為-0.9,V/S的不確定度為0.4%,對應的總不確定度貢獻量為一0.003dB;而8kHz時靈敏系數(shù)增加到0.7。由于每個頻率上的不確定度與頻率相關,因此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不確定度也與頻譜形狀相關。典型的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總不確定度貢獻量為0.002dB。G.4.3.6混響室體積與混響室體積的估計相關的不確定度為uv。對于長方體混響室而言,每個房間尺寸l,、1,、1。測量的不確定度△l宜小于按矩形分布的該尺寸的1%,相應的標準偏差為△l/√3。此時,混響室體積的標(大約是房間體積的1%)。靈敏系數(shù)cv通過在忽略所有V/S項的情況下對Lw計算公式(G.2)中的V求導獲得:假設房間體積不確定度為1%,則合成不確定度為0.04dB。對于非立方體混響室,為了保證這么混響室混響時間的不確定度u,通過混響時間衰減測量數(shù)據(jù)To的標準偏差獲得,其計算公式基本Naay——混響時間衰減測量次數(shù)(典型的Na為120);混響時間的靈敏系數(shù)c?通過對Lw計算公式[見公式(20)]中的混響時間求導得到。對于其中包含一個最不利情況的示例是假設聲源發(fā)出的聲音主要在500Hz附近。假定混響時間最小值為1s,并假設500Hz處的標準偏差sr=0.2s,靈敏系數(shù)為一5dB/s,則得出最不利的情況下的不確定度貢獻量為uyCr=1dB。更典型的情況是,由于典型混響時間然后將多個頻帶的數(shù)據(jù)疊加得到對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的不確定度貢獻量。不確定度貢獻量可以通過增加T,減小混響時間衰G.4.3.8溫度θ溫度的靈敏系數(shù)c,是Lw[公式(20)]對溫度求導的粗略近似值。C?和C?項需先對溫度微分。對其中包含混響室等效吸聲面積A的項,求導時需將A按公式A=aS替換后對a求導。其中用到的a對θ的偏導數(shù)3a/30可按ISO9613-1)估算。各個反射面的聲壓吸收幅值a可由房間吸收量a、空f——對A計權(quán)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影響顯著的最高頻率。表3中的約束將10kHz時這一不確定度貢獻量ugc,限制在1.0dB以下。假設聲源產(chǎn)生的大部分聲音都在1kHz以下,最不利的情況下,使用表3中的相對濕度范圍,將得到0.5dB的不確定度貢獻G,4.3.9大氣壓ps大氣壓的靈敏系數(shù)c,,是由Lw[公式(20)]對大氣壓ps求導而來。C?和C?項需先對大氣壓微分。的不確定度輸入量uom測量儀器的不確定度記為um。對于1級儀器,u=0.3dB(參考文獻[30])。這一數(shù)值與各國家本示例中由相對濕度的改變而引起的不確定度為u相對濕度的靈敏系數(shù)cn是用類似于求解c,的方法,將Lw[公式(20)]對相對濕度求導并粗略近似,當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