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3/27/wKhkGWYVgd2AY8d6AAI2ApQeRzw341.jpg)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3/27/wKhkGWYVgd2AY8d6AAI2ApQeRzw3412.jpg)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3/27/wKhkGWYVgd2AY8d6AAI2ApQeRzw3413.jpg)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3/27/wKhkGWYVgd2AY8d6AAI2ApQeRzw3414.jpg)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3/27/wKhkGWYVgd2AY8d6AAI2ApQeRzw34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
一、選擇題(共50分)
1.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對民主人士黃炎培說:它是由全國各黨派一起千斟萬酌制定的,就是為人民
服務的“劇本”。被周恩來稱為“劇本”,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2.“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標志著中國已從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蔽?/p>
中高度盛贊的事件是()
A.中國共產黨的建立B.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西藏獲得和平解放。這事件標志著()
A.祖國大陸實現統(tǒng)一B.土地改革已經完成
C.社會主義制度建立D.改革開放深入推進
4.下圖是長津湖戰(zhàn)役中“冰雕連”一位戰(zhàn)士寫下的絕命詩。由此可知,“冰雕連”的任務是()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者上戒發(fā)的泰螺y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者戰(zhàn)士
、哪庵良親焦;/冰雪啊,我決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凍死
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A.解放全中國B.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C.向工業(yè)化進軍D.建設現代化鋼鐵長城
5.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關聯正確的是()
A.新中國成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西藏和平解放——實現了祖國統(tǒng)一
C.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6.“精準扶貧”是當前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它體現了黨和政府始終重視“三農”的一貫原則。這一原
則在建國初期最典型的表現是()
A.和平解放西藏B.進行抗美援朝
C.實行土地改革D.開展第一個五年計劃
7.閱讀歷史書籍需要關注章節(jié)標題,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該書內容的主旨。根據下圖中的內容,
你認為最適當的標題是()
第一節(ji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第二節(jié)抗美援朝
第三節(jié)土地改革
A.中國人民站起來了B.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
C.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8.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的事件是()
A.抗美援朝戰(zhàn)爭B.西藏和平解放
C.“一五”計劃的完成D.公私合營
9.下列成就是在“一五”計劃中取得的是()
A.寶成、鷹廈鐵路B.大慶、勝利油田的建設
C.蘭新、蘭青、包蘭鐵路D.培育出釉型雜交水稻
10.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
均消費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衛(wèi)生、科學、藝術事業(yè)也同步發(fā)展。材料主要說明“一五”計
劃的完成()
A.改善了人民生活B.完善了工業(yè)布局
C.消滅了地主階級D.忽視了經濟規(guī)律
11.“第二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边@一憲法條文的首次出現表
明()
A.確立了我國根本政治制度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
C.國內主要矛盾轉變D.政治協商制度建立
12.以下解讀正確的是()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民主政治制度確立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A.西藏的和平解放B.國民經濟的恢復
C.“一五”計劃的實施D.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
13.1954年春,廣州郊區(qū)農村以22個常年互助組、5個臨時互助組為基礎,并吸收了一批單干農民,建
成了11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這反映了()
A.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B.企業(yè)公私合營的開展
C.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D.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14.下列四幅圖片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幾次調整。其中確立土地公有制的是
()
15.1953年,我國開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
大改造的實質是()
A.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
B.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
C.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D.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16.紀錄片《旗幟》從“開天辟地”、“浴血奮斗”、“建國創(chuàng)業(yè)”、“艱辛探索”、“歷史轉折”、“滾滾春潮”、
“揚帆滄?!?、“世紀跨越”、“發(fā)展新篇”和“闊步前行”10個方面,展示了九十多年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
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請你判斷,“艱辛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是()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
17.下圖是中國1957-1965年國家經濟走勢圖,導致這種巨大變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躍進”、國民經濟調整D.大躍進、“文化大革命”
18.歷史在曲折中前進“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給我們的主要教訓是()
A.一切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B.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
C.一切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D.要健全民主和法制
19.“嚴寒凍裂金屬、風暴卷走帳篷、泥濘陷住車輪……卻征服不了石油工人的革命意志?!彼麄冎械牡?/p>
型代表是()
A.雷鋒B.王進喜C.焦裕祿D.鄧稼先
20.打破了長期以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理論基礎的是
()
A.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B.鄧小平的南方談話
C.提出“兩個凡是”的方針D.粉碎“四人幫”
21.1992年,通過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會議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2.他多次成為美國影響最大,有世界“史庫”之稱的《時代》雜志封面人物……因為他”開啟了中國改革
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毛澤東B.鄧小平C.江澤民D.習近平
23.六集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反映了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下列選項是前
四集的片名,其中“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qū)”出現在()
A.《千年巨變》B.《崢噪歲月》
C.《中國新生》D.《偉大轉折》
24.20世紀80年代以來,漢語新增詞匯的數量約有兒千個,其顯著特點是外來字母的出現,如卡拉OK
(Karaoke)、WTO、NBA等,它們逐漸被認可并成為日常高頻用語。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
A.思想觀念的改變B.改革開放的實行
C.科技水平的提高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5.2020年,中國已發(fā)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一大外資流入國。20年來,中
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這一切都離不開2001年年底的那一聲槌響。“那一聲槌響”指
的是()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C.南方談話的發(fā)表D.設立經濟特區(qū)
二、材料分析題(共5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它(朝鮮戰(zhàn)爭)的發(fā)生,并不是完全沒有精神準備,因為世界范圍內的冷戰(zhàn)對峙局面已經形成
并日趨緊張,因為美國政府當時實行著敵視新中國的政策。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材料二:在異常殘酷的戰(zhàn)爭中,志愿軍涌現出30多萬英雄模范和功臣,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匯
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蘇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感到必須重新估計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分
量。通過這場戰(zhàn)爭,人民軍隊建設向國防現代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1)據材料一,指出美國發(fā)動朝鮮戰(zhàn)爭的原因。
(2)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的偉大意義。
(3)“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列舉兩位抗美援朝戰(zhàn)斗英雄的代表。志愿軍戰(zhàn)士被譽為“最
可愛的人",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7.中國共產黨非常關注“三農”問題,不斷調整農業(yè)政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全國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的條件下,全國新解放區(qū)有計劃、有秩序、分期分批進行了土地
改革。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公布,總的原則是“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
立富農,有步驟有區(qū)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
億農民獲得了7億畝土地。
——摘編自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
材料二:
181162國3安根省鳳陽縣械金產貴變化
材料三: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當前,我國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xiāng)村
最為突出,主要表現在: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業(yè)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農民適應生
產力發(fā)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新型農民隊伍建設亟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農
村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問題比較突出,鄉(xiāng)村發(fā)展整體水平亟待提高……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
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意見》
(1)根據材料一指出全國新解放區(qū)進行土地改革的條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此次改革使農村土地所
有制發(fā)生的變化。
(2)材料二中圖1反映的歷史事件使農民走上了什么道路?圖2所示現象體現了哪一運動?
(3)據材料二圖3可知,1980-1982年鳳陽縣糧食產量呈現什么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其變
化的主要原因。
(4)根據材料三,請你為鄉(xiāng)村振興提兩條合理化的建議。
28.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政策的不斷調整和完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中國現代史上,1978年是一個十分微妙和關鍵的年代……中國的發(fā)展主軸己經向經濟成長
轉移。
——摘編自吳曉波《激蕩三十年》
材料二:
對外開放格局
時間開放的城市或地區(qū)
1980年深圳、珠海、廈門等經濟特區(qū)
1984年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廣州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
1985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qū)等經濟開放區(qū)
1992年重慶、武漢、滿洲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陸市縣
改編自部編版八年級下冊《中國歷史》
材料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guī)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
從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10年間,中國貨物貿易額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哪次會議開啟了“中國的發(fā)展主軸己經向經濟成長轉移”?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
(3)根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
(4)綜合上述材料,總結改革取得成功的經驗。
29.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在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78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僅有3500多億元,以當年的9.6億國人計算,平均到
每人每天還不到一塊錢。布票、糧票、油票、自行車票……各種生活必需品的票證是當時短缺經濟的生
動寫實。街面上整齊劃一的藍白灰著裝,更反映出人們物質生活的匱乏。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等編寫《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
材料二:那時候,從國際范圍來看,也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提供了有利機會:許多西方國家隨著新一
輪科技革命的興起,產業(yè)結構正處于大調整的過程中,許多生產設備和資金閑置,市場萎縮,需要尋求
出路,愿意同新中國打交道;東(南)亞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利用發(fā)達國家產業(yè)調整的機會,引進
國外資金和技術,加快經濟發(fā)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稱為亞洲的“四小龍
金沖及《二?世紀中國史綱》(第四卷)
中
■國
美
■國
日
■本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份
20112018年中美日三國國內生產總值柱狀圖
-《中外歷史綱要(上))(注: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位。)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經濟落后的主要表現。
(2)根據材料二歸納改革開放的有利條件。
(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趨勢及主要成就。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用識,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重大意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共同綱領"
【解析】【分析】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討論通過了新中國的根
本大法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簡稱《共同綱領》)。《共同綱領》確定了即將誕生的中華
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性質和政權制度,規(guī)定了國內各種經濟成分的性質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規(guī)定了新中國
的外交政策、民族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和人民的民主權利等基本政策。至195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憲法之前,《共同綱領》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綜上所述,B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點評】本題考查“共同綱領”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題干中的“新中國成立初期“、"起臨時憲法作
用”等關鍵詞是重要的答題提示。
2.【答案】C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
百多年來被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成為國家的主
人;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C
項正確;
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排除A
項;
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但是它并沒有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排除B項;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基本上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
3.【答案】A
【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西藏獲得和平解放。這事件標志
著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故A符合題意;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故B不符
合題意;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故C不符合題意;1978年,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國大陸實
現了統(tǒng)一。從此,祖國大陸各族人民走上了團結、進步、發(fā)展的光明大道。這是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
題的偉大成果。
4.【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軍戰(zhàn)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津湖戰(zhàn)役發(fā)生在抗美援朝
戰(zhàn)爭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zhàn),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故B符合題意;解放全中國是解放戰(zhàn)爭期
間,人民解放軍肩負的神圣使命,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向工業(yè)化進軍與新中國后的
“一五”計劃有關,通過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國開始擺脫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
故C不符合題意;建設現代化鋼鐵長城是國防建設的使命,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
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zhàn)協
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5.【答案】C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A項;
西藏的和平解放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tǒng)一,排除B項;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C項符合題意;
三大改造中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使我國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中國成立、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土地改革的意義的相關史實。
6.【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四個選項中,只有土地改革與“三農”問題有直接關系。C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識別,對基礎知識的識記。易錯點是對題干提供的信息不理解,對基礎
知識記憶不準確,造成回答錯誤。解題技巧是抓住關鍵語句“三農”“建國初期”,依據課本知識回答。
7.【答案】B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據圖示中的文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最適當的標題是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中華人民
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
人從此站起來了??姑涝?、土地改革鞏固了新政權。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姑涝?、土地改革和
解放和平西藏都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8.【答案】C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53年我國進行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
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一五計劃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
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
9.【答案】A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53年我國實行一五計劃,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一五計劃期間
交通建設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故A符合題意;BCD成就是一五計劃之后取
得的成就,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一五計劃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
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10.【答案】A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
30%;人民平均消費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反映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使工人工資、農民收入,人
均消費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民生得到改善。A符合題意;
選線BCD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一五計劃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亞化邁進。
11.【答案】A
【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通過
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
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第一屆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上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以立法的形式保證中
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fā)展,為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制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礎。它是一部真正反映人
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憲法,是中國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的綱領。
12.【答案】D
【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
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
度,所以都是屬于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故D符合題意;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與題干主旨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
題干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確立,未涉及經濟領域,故B不符合題意;
“一五計劃”的實施,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與題干主旨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確立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民
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3.【答案】A
【知識點】三大改造;農業(yè)、手工業(yè)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據“1954年春,廣州郊區(qū)農村以22個常年互助組、5個臨時互助組為基礎,并吸收了
一批單干農民,建成了11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互助組的推行主要是為了進行
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需要,A項正確;
公私合營針對的是工商業(yè)的改造,排除B項;
雜交水稻1973年才出現,排除C項;
對外開放是在1978年后開始的,排除D項。
故答案為:Ao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相關知識。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
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作答。
14.【答案】B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民申請加入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反映的是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到
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
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故B符合題意;
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
為土地的主人,確立了農民土地所有制,故A不符合題意;
人民公社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不是確立土地公有制,故CD不符合題
后、o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
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
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5.【答案】D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3-1956年,我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農
業(yè)和手工業(yè)的改造采用的是建立生產合作社的方式進行的,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采用的是公私合
營的方式。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
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而三大改造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為社會
主義公有制。D符合題意;
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是一五計劃,排除A;
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的八字方針是在1961年開始實施的,排除B;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內容、形式以及
意義。
16.【答案】B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
【解析】【分析】建國后,共產黨領導人民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確
分析了當前國內的主要矛盾及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作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是建設社會主義
道路的良好開端,故B符合題意;
中共七大1945年召開,新中國當時還沒有成立,故A不符合題意;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是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后召開的,故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召
開,大會分析了當前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當前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
現國家工業(yè)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許多方針和
設想富有創(chuàng)造性,是對我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一次成功探索。
17.【答案】C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
【解析】【分析】據題干《中國1957年-1965年國家經濟增長走勢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8-1965
年間,由于“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左傾錯誤的發(fā)展,使我國的經濟出現迅速下滑的局面。1961
年,黨和政府開始對經濟進行了全面的調整,“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推行,并取得了顯著
的成效,國民經濟開始恢復與發(fā)展。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按筌S進”和人民公
社化運動是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嚴重失誤,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18.【答案】B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
【解析】【分析】A.一切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符合史實;
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由于違背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給國家和
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它留給我們的主要教訓是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實事求是,故選項B符合題意;
C.一切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不符合題意;
D.要健全民主和法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來回答,這類題目,要注意理解,不
要死記硬背。
19.【答案】B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
【解析】【分析】根據“嚴寒凍裂金屬、風暴卷走帳篷、泥濘陷住車輪……卻征服不了石油工人的革命意
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石油工人戰(zhàn)天斗地的革命意志,與鐵人王進喜相關。大慶石油工人
王進喜,被稱為“鐵人”,故B符合題意;
雷鋒助人為樂,被稱為解放軍好戰(zhàn)士,與“石油工人”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
焦裕祿被稱為“黨的好干部”,與“石油工人”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鄧稼先被稱為“兩彈元勛”,與“石油工人”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王進喜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石油工人王進喜是新中國工業(yè)戰(zhàn)
線的先進典型,被譽為“鐵人”,體現了艱苦奮斗的"鐵人’'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石油工人。
20.【答案】A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
想路線。這打破了長期以來束縛中國人民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
動,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關于真理標準
問題的討論,既是粉碎“四人幫”以后的一個重大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又是黨的建設史上一次空前規(guī)
模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自我教育運動,為實現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奠定了思想理論基
礎。
21.【答案】C
【知識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體制。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公
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條件下運行的。
22.【答案】B
【知識點】中共H^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可知,材料中的他是指鄧小
平。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
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
進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說他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故B符合題意;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與“開啟了中國改革偉
大江澤歷民史是進第程三“代不領符導,集故體A的不核符心合,題胡意錦;濤是第四代領導集體的核心,與“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
進程”不符,故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鄧小平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
鄧小平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從此,中國歷史進
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23.【答案】D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外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qū)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qū)”是指十一
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建立經濟特區(qū),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十一屆三中全會被
稱為偉大的轉折,D項正確;
千年巨變是指鴉片戰(zhàn)爭,排除A;
崢蝶歲月是近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斗爭生涯,排除B;
中國新生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相關知識,考查了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調動、運用知識解
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理解題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進行作答。
24.【答案】B
【知識點】對外開放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后,社會不斷發(fā)展,國家之
間的交集越來越多,不可避免地要進行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文化建設成效顯著,科技、教育、文化、
衛(wèi)生和體育事業(yè)全面進步。外來字母的出現如卡拉OK(Karaoke),WTO、NBA等,它們逐漸被認可并
成為日常高頻用語,故B項正確;
思想觀念的改變,與外來字母的出現內容不符,故A不符合題意;
科技水平,與漢語新增詞匯內容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
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0,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
開拓了新空間,與漢語新增詞匯的數量的內容不符,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改革開放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
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25.【答案】B
【知識點】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分析】據題干“2020年以來的20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薄?001
年''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那一聲槌響”指的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
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
開拓了新空間,故B符合題意;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1978年,故A不符合題意;
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發(fā)表是在1992年,故C不符合題意;
1980年,我國設立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qū),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2001年我國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開拓了新空間。
26.【答案】(1)原因:①美蘇冷戰(zhàn)對峙局面形成;②美國實行敵視新中國的政策。
(2)意義:①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②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③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④推動了國防現代化建設。
(3)代表:黃繼光、邱少云。(其他抗美援朝英雄亦可)理解:志愿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揚高度的愛國主
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不怕犧牲,頑強拼搏,保衛(wèi)了國家主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
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1)由材料一“它(朝鮮戰(zhàn)爭)的發(fā)生,并不是完全沒有精神準備,因為世界范圍內的
冷戰(zhàn)對峙局面已經形成并日趨緊張,因為美國政府當時實行著敵視新中國的政策”可知,美國發(fā)動朝鮮戰(zhàn)
爭的原因是:①美蘇冷戰(zhàn)對峙局面形成;②美國實行敵視新中國的政策。
(2)由材料二“在異常殘酷的戰(zhàn)爭中,志愿軍涌現出30多萬英雄模范和功臣,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匯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蘇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感到必須重新估計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分
量。通過這場戰(zhàn)爭,人民軍隊建設向國防現代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可知,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打擊了美國
的霸權主義政策,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推動了國防現代化建設。
(3)根據所學知識,抗美援朝戰(zhàn)斗英雄有黃繼光、邱少云。志愿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揚高度的愛國主義、
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不怕犧牲,頑強拼搏,保衛(wèi)了國家主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被譽
為“最可愛的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戰(zhàn)爭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姑涝瘧?zhàn)爭的勝利,在
國際上,它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
望;在國內,它鞏固了人民民主政權,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為經濟建設贏得了一
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
27.【答案】(1)條件:全國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權。變化: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
民的土地所有制。
(2)道路: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3)趨勢:糧食產量呈現增長的趨勢。原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鄉(xiāng)村振興”要結合實際;實事求是;要以民為本,尊重人民意愿。
【知識點】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在全國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的條件下,全國新解放區(qū)有計劃、有秩
序、分期分批進行了土地改革”可知,全國新解放區(qū)進行土地改革的條件是全國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權。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guī)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
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1中的“老孫歸社”講述了1953年孫家莊農民孫志剛加入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建國初期,國家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3年,我國在農村開始實行農業(yè)合作化。1953年國家對農
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根據“吃面
不花錢、努力搞生產”可知,圖2所示現象是1958年開始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脫離農村生產力水
平,挫傷了農民生產得積極性,是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出現的一次嚴重的失誤。
(3)根據材料二圖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1980年到1982年,安徽鳳陽縣的糧食產量呈現增長的趨
勢;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擴大了農民生
產的自主權,激發(fā)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yè)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因此產生這一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4)本題為開放性問題,學生圍繞“鄉(xiāng)村振興”要結合實際;實事求是;要以民為本,尊重人民意愿歸納
即可。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運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相關的知識,考查
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racemic-6-7-Dihydroxy-cannabichromene-生命科學試劑-MCE-9913
- 2-Isopropyl-5-methylanisole-生命科學試劑-MCE-4177
- 2025年度解除租賃合同簡易協議書(體育場館)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商業(yè)圈門市房租賃與商業(yè)資源整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電子租房合同附租客租賃滿意度調查
- 2025年度員工離職補償及保密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社區(qū)車位使用權共有管理協議書
- 施工現場施工防火制度
- 教育機構電力供應的未來趨勢-分布式變電站
- 音樂學院師資隊伍的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
-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中)24第六編 遼西夏金元文學 緒論
- 2022版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含2022年修訂部分)
-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課件
- 最新交管12123學法減分題庫含答案(通用版)
- 安全事故案例圖片(76張)課件
- 預應力錨索施工方案
- 豇豆生產技術規(guī)程
- 奢侈品管理概論完整版教學課件全書電子講義(最新)
- 文藝美學課件
- 中藥炮制學教材
- 常見腫瘤AJCC分期手冊第八版(中文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