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實驗學校(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年級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學科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實驗學校(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年級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學科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實驗學校(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年級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學科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實驗學校(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年級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學科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實驗學校(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年級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學科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實驗學校(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年級下學期3月聯(lián)考語文學科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10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共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崇龍”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內容之一,滲透在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龍是多種動物的結合體,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種動物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經過不斷的藝術加工、提煉,演變到商朝最終定型,成為春秋戰(zhàn)國以及秦漢以后歷代龍的本體。中國的崇龍文化源遠流長,傳承至今。考古發(fā)現的史前崇龍遺跡和遺物,在燕北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遺存中分布最集中,數量最多,題材與造型也最為豐富。可以斷定,燕北西遼河流域是中國“崇龍”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紅山文化時期,尤其是晚期階段,燕北西遼河流域發(fā)現了大量龍形遺跡和遺物,主要是玉龍、石龍。其中,“豬首龍形器”——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龍”的實物之一,紅山文化玉龍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數量最多、形象最完備、構成最清晰、功能較明確的玉龍,在中國龍文化的發(fā)展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發(fā)現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fā)現的“C”形玉龍。該玉龍豬首蛇身,琢制精細,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龍。紅山文化各種形制的玉龍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經高度規(guī)范,無論是在總的形象特征還是細部的藝術處理等方面,都有著驚人的一致性,反映了龍的形狀、龍的觀念在人們心中初步定型,崇龍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紅山文化的崇龍習俗、崇龍文化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至龍山時代,源于紅山文化的崇龍習俗開始流行到黃河流域和江淮之間。至夏家店下層文化,三代及以后,中國的崇龍習俗凝結滲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并在后來的中國歷史中產生了長期重要的影響,有學者研究,中原地區(qū)代表龍山時代最高水平的陶寺遺址出土的彩陶龍紋,從整體造型到局部鱗紋表現,都與紅山文化的龍紋有聯(lián)系。(摘編自崔樹華、連吉林《紅山文化實證早期中華文化共同體形成》)材料二:一部中國古代神話史就是一部華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華夏民族的凝聚過程中,神話起到了精神滋養(yǎng)作用,其最為突出的表現是圖騰的統(tǒng)一、祖宗的認同、神話精神的滋養(yǎng)。圖騰是先民們的祖先認同與部族靈魂標識。上古時代,部族林立,圖騰各異。由于超自然力及其豐富的精神內涵,龍成為太昊伏羲部族的圖騰,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認可。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棄了自己的羊圖騰與牛圖騰,改信龍圖騰。黃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龍作為華夏民族的圖騰。炎黃后裔在龍圖騰引導下,經過不懈努力融合并接納了東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龍部族聯(lián)盟進一步擴大。至漢時,劉邦以龍子的身份降生,并斬白蛇起義建立漢朝。龍成為漢興的重要力量與靈魂旗幟,也成為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華夏民族的圖騰,直到現在中華民族還被稱為龍的傳人。在龍圖騰旗幟的引領下,作為龍子的炎帝與黃帝,特別是黃帝成了華夏民族融合發(fā)展的文化核心與血緣紐帶。華夏民族的外并內聚是從“血緣”到“文化”的融合,是龍圖騰的統(tǒng)一,是炎黃始祖地位的認同,是中國神話的勝利。中國古代神話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它是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富滋養(yǎng)。龍圖騰的形成與統(tǒng)一、大神們的復合形象、華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話蘊含著偉大的團結精神。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引領著華夏民族創(chuàng)造出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跡,譜寫了戰(zhàn)天斗地的奮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獻之歌,彈奏出團結向心的動聽旋律。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鑄造了華夏民族團結奮斗、犧牲奉獻、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華夏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使華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摘編自閆德亮《古代神話定型與華夏民族形成》)材料三:最早提出龍圖騰說的是聞一多。聞先生在他的一篇專門談論龍鳳的文章中這樣說道:“就最早的意義說,龍與鳳代表著我們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兩個單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為在‘鯀死……化為黃龍,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鳥(即鳳),降而生商’兩個神話中,人們依稀看出,龍是原始夏人的圖騰,鳳是原始殷人的圖騰,因之把龍鳳當作我們民族發(fā)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說是再恰當沒有了。”那么,龍圖騰是如何形成的呢?聞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說:龍這種圖騰,“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龍圖騰說由20世紀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還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觀點。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些學者開始質疑龍圖騰說,并出現一些否定性觀點。如:“無論如何,圖騰物總是自然界中實有的物體。因為說到底,圖騰制體現的也正是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因此,如果依據通行的理論和被學界接受的材料,龍作為一種圖騰同時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難以令人接受的?!保ㄩ愒葡瑁捌駷橹梗脊艑W、歷史學均無可信資料證明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一個強大的以蛇為圖騰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與融合其他以馬、狗、魚、鳥、鹿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的說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睂W者們還指出,將中國古文物上出現的動物造型或紋飾視作圖騰的表現形式,也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考古學中的某一類型文化與社會學中某一氏族部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從時空范圍上講,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類型文化中的某種紋飾與某一氏族的圖騰劃等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還有的學者從圖騰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論,如:圖騰是氏族群體成員崇敬的對象,是不得損傷、殺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國的古代典籍和神話傳說中,不乏貶龍、辱龍、斗龍、斬龍以及食龍的載述。(節(jié)選自《中華文藝·龍文化》)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滲透在中華文化各個方面的“崇龍”是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紅山文化時期崇龍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B.以玉龍豬為典型器物的紅山文化有各種形制的玉龍,其高度規(guī)范的造型、制作表明龍的形狀和觀念在此時期已初步定型。C.龍圖騰以其超自然力及豐富的精神內涵在圖騰中突顯而出,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認可,對龍部族聯(lián)盟的擴大有重要作用。D.聞一多認為龍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一種虛擬生物,它是在蛇等圖騰的基礎上兼并、糅合而成的綜合體。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依據歷史發(fā)展脈絡,布置“龍形玉器圖片展”,應將“C”形玉龍的圖片作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排在第一位。B.如果要從兒童抓起,鑄造華夏民族品格,可以通過講神話故事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傳播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C.“龍圖騰”的說法,從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出現了由被“認可”到被“質疑”的變化,最終被學術界否定。D.由龍圖騰在外型上對多種物象的糅合以及在部落融合過程中發(fā)揮的重要引領作用,可推知“和”是其內涵之一。3.下列選項,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中華民族崇龍文化”這一傳統(tǒng)的一項是()A.早在春秋時期,楚人就在朝堂上設置“九龍之鐘”。后代君主也以坐龍椅、穿龍袍示尊貴。B.古人以“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表示雖然是親兄弟,但彼此之間的品性、愛好仍大有不同。C.沈從文的《邊城》中端午節(jié)有兩大樂事,其一便是全城人都歡快地出城到河邊看龍舟競賽。D.甲辰龍年除夕之夜,各大社交平臺舉目可見,側耳可聞各種充滿喜悅祝福的“龍”字成語。4.請從以下兩個圖案中任選一個,結合材料談談龍形外觀的設計理念。5.據央視網新聞,“甲辰龍年到,很多網友曬出龍年活動照片,我們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龍”不再翻譯為dragon,而是loong?!闭埥Y合選文以及下面對“Dragon”的解釋,談談你對不再把“龍”翻譯為“Dragon”的理解。甲辰龍年,百度詞條對“Dragon”的解釋為“Dragon,中文譯名‘龍’,但是與中國‘龍’(英文譯為:loong)有本質的區(qū)別。Dragon是西方神話中一種強大的生物,第一眼看上去外形酷似一只長著類似蝙蝠肉翼的蜥蜴。Dragon有很多種,生活環(huán)境廣泛多樣,有沙漠、森林、甚至海洋,習性和顏色也隨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共通的特點是喜歡財寶,穴居,會噴火、噴毒,或者有毒血,擁有強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在基督教的《啟示錄》里,Dragon也被稱為魔鬼或撒旦?!薄敬鸢浮?.C2.C3.B4.示例一: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識①標志的外形以新石器時代的玉龍為基本原形,顯示出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文化底蘊。②龍是華夏民族創(chuàng)造的體現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搏擊四海、升騰向上,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示例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①標志的外形正如一條蜿蜒的游龍盤踞在山脊之上,顯示出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文化底蘊。②龍是華夏民族創(chuàng)造的體現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游龍外觀象征著力量,以及團結奮進、自強不息、昂揚向上的體育精神。5.①兩者形象特征不同:東方龍是多種物象的糅合體,外形友好和善;西方的龍是“酷似一只長著類似蝙蝠肉翼的蜥蜴”,外形怪異恐怖。②兩者寓意不同:東方的龍寓意團結、好運、吉祥、富貴;西方的龍是魔鬼、撒旦,預示爭斗、貪婪、兇惡。③人們對兩者的情感態(tài)度不同:東方的龍引發(fā)華夏兒女的自豪和驕傲;西方的龍則讓人心生畏懼?!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對龍部族聯(lián)盟的擴大有重要作用”錯,偷換概念。材料一是“炎黃后裔在龍圖騰引導下,經過不懈努力融合并接納了東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龍部族聯(lián)盟進一步擴大”,可見,“對龍部族聯(lián)盟的擴大有重要作用”的是炎黃后裔,而不是龍圖騰本身。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C.“從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出現了由被‘認可’到被‘質疑’的變化,最終被學術界否定”錯。對“龍圖騰”這一說法的質疑只是某些學者的觀點,并不具有絕對的權威性。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只是突出了事物之間不同的特點,并無崇拜的感情。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觀察圖文,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示例一: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識①觀察該標識的整體形象,像一個“C”字形,材料一中說紅山文化中中國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fā)現的‘C’形玉龍”,材料二介紹了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演變過程,由此可見,該標志的外形以新石器時代的玉龍為基本原形,顯示出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文化底蘊。②材料二揭示了“龍圖騰”對中華民族精神品格的作用,“龍圖騰的形成與統(tǒng)一、大神們的復合形象、華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話蘊含著偉大的團結精神。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引領著華夏民族創(chuàng)造出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跡,譜寫了戰(zhàn)天斗地的奮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獻之歌,彈奏出團結向心的動聽旋律。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鑄造了華夏民族團結奮斗、犧牲奉獻、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可見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識以“龍”為整體形狀,是因為龍是華夏民族創(chuàng)造的體現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探月”是向太空探索,該標識整體形象搏擊四海、升騰向上,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示例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①觀察該標志可知,標志的外形正如一條蜿蜒的游龍盤踞在山脊之上,也是以“龍”的形狀來設計,因為我們的圖騰就是“龍”,顯示出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文化底蘊。②材料二揭示了“龍圖騰”對中華民族精神品格的作用,“龍圖騰……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鑄造了華夏民族團結奮斗、犧牲奉獻、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龍是華夏民族創(chuàng)造的體現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游龍外觀象征著力量,以及團結奮進、自強不息、昂揚向上的體育精神?!?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兩者形象特征不同:材料一“龍是多種動物的結合體,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種動物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經過不斷的藝術加工、提煉,演變到商朝最終定型,成為春秋戰(zhàn)國以及秦漢以后歷代龍的本體”,可見東方的龍是多種物象的糅合體,外形友好和善;題干中“Dragon是西方神話中一種強大的生物,第一眼看上去外形酷似一只長著類似蝙蝠肉翼的蜥蜴”,可見西方的龍是“酷似一只長著類似蝙蝠肉翼的蜥蜴”,外形怪異恐怖。②兩者寓意不同:“龍圖騰……蘊含著偉大的團結精神”,并且中華文化中有龍鳳呈祥的說法,東方的龍寓意團結、好運、吉祥、富貴;題干中“會噴火、噴毒,或者有毒血,擁有強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在基督教的《啟示錄》里,Dragon也被稱為魔鬼或撒旦”,西方的龍是魔鬼、撒旦,預示爭斗、貪婪、兇惡。③人們對兩者情感態(tài)度不同:材料二“龍圖騰……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引領著華夏民族創(chuàng)造出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跡,譜寫了戰(zhàn)天斗地的奮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獻之歌,彈奏出團結向心的動聽旋律……使華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東方的龍引發(fā)華夏兒女的自豪和驕傲;“外形酷似一只長著類似蝙蝠肉翼的蜥蜴”“會噴火、噴毒,或者有毒血”“Dragon也被稱為魔鬼或撒旦”,西方的龍則讓人心生畏懼。(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4小題,共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文本一:天空的點綴蕭紅①用了我有點蒼白的手,卷起紗窗來,在那灰色的云的后面,我看不到我所要看的東西(這東西是常常見的,但它們真的載著炮彈飛起來的時候,這在我還是生疏的事情,也還是理想著的事情)。正在我躊躇的時候,我看見了,那飛機的翅子好像不是和平常的飛機的翅子一樣——它們有大的也有小的——好像還帶著輪子,飛得很慢,只在云彩的縫際出現了一下,云彩又趕上來把它遮沒了。不,那不是一只,那是兩只,以后又來了幾只。它們都是銀白色的,并且又都叫著嗚嗚的聲音,它們每個都在叫著嗎?這個,我分不清楚。或者它們每個在叫著的,節(jié)拍像唱歌的,是有一定的調子,也或者那在云幕當中撒下來的聲音就是一片。好像在夜里聽著海濤的聲音似的,那就是一片了。②過去了!過去了!心也有點平靜下來。午飯時用過的家具,我要去洗一洗。剛一經過走廊,又被我看見了,又是兩只。這次是在南邊,前面一個,后面一個,銀白色的,遠看有點發(fā)黑,于是我聽到了我的鄰家在說:③“這是去轟炸虹橋飛機場?!雹芪抑恢肋@是下午兩點鐘,從昨夜就開始的這戰(zhàn)爭。至于飛機我就不能夠分別了,日本的呢?還是中國的呢?大概是日本的吧!因為是從北邊來的,到南邊去的,戰(zhàn)地是在北邊中國虹橋飛機場是真的,于是我又起了很多想頭:是日本打勝了吧!所以安閑地去炸中國的后方,是……一定是,那么這是很壞的事情,他們沒止境的屠殺,一定要像大風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沒有止境……⑤很快我批駁了我自己的這念頭,很快我就被我這沒有把握的不正確的熱望壓倒了,中國,一定是中國占著一點勝利,日本遭了些挫傷。假若是日本占著優(yōu)勢,他一定要沖過了中國的陣地而追上去,哪里有工夫用飛機來這邊擴大戰(zhàn)線呢?⑥風很大,在游廊上,我拿在手里的家具,感到了點沉重而動搖,一個小白鋁鍋的蓋子,啪啦啪啦地掉下來了,并且在游廊上啪啦啪啦地跑著,我追住了它,就帶著它到廚房去。⑦至于飛機上的炸彈,落了還是沒落呢?我看不見,而且我也聽不見,因為東北方面和西北方面炮彈都在開裂著。甚至于那炮彈真正從哪方面出發(fā),因著回音的關系,我也說不定了。⑧但那飛機的奇怪的翅子,我是看見了的,我是含著眼淚而看著它們,不,我若真的含著眼淚而看著它們,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導魔鬼那般沒有道理。⑨但在我的窗外,飛著,飛著,飛去又飛來了的,飛得那么高,好像有一分鐘那飛機也沒離開我的窗口。因為灰色的云層的掠過,真切了,朦朧了,消失了,又出現了,一個來了,一個又來了。看著這些東西,實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⑩一個鐘頭看著這樣我從來沒有看過的天空,看得疲乏了,于是,我看著桌上的臺燈,臺燈的綠色的傘罩上還畫著菊花,又看到了箱子上散亂的衣裳,平日彈著的六條弦的大琴,依舊是站在墻角上。一樣,什么都是和平常一樣,只有窗外的云,和平日有點不一樣,還有桌上的短刀和平日有點不一樣,紫檀色的刀柄上鑲著兩塊黃銅,而且不裝在紅牛皮色的套子里。對于它我看了又看,我相信我自己絕不是拿著這短刀而赴前線。文本二:半棵樹牛漢真的,我看見過半棵樹在一個荒涼的山丘上像一個人為了避開迎面的風暴側著身子挺立著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電從樹尖到樹根齊楂楂劈掉了半邊春天來到的時候半棵樹仍然直直的挺立著長滿了青青的樹葉半棵樹還是一整棵樹那樣高還是一整棵樹那樣偉岸人們說雷電還要來劈它因為它還是那么直那么高雷電從遠遠的天邊盯住了它1972年于咸寧6.下列有關文章內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天空的點綴”指攜帶炮彈的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斗機,“點綴”有苦澀與輕蔑的意味,題目就是文章的線索。B.文本一第④段,天上的飛機使“我”對戰(zhàn)事有了揣測,并且直接又痛快地表達了對祖國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態(tài)度。C.文本一第⑥段,“我”感到手里的家具沉重而動搖,是凝望天空思考很久的表現,由內心世界的描寫回到了現實。D.文本二把半棵樹作為核心意象來塑造,直接將半棵樹的形象推到讀者的視野,表現出半棵樹鋼鐵般不屈的力量。7.下列有關文章內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中“蒼白”“灰色”等詞語奠定了文章灰暗的基調,劃線句用了擬人的手法。B.文本一中④—⑧段由戰(zhàn)機產生種種聯(lián)想和思考,類似內心獨白,具有意識流的特點。C.文本一中“啪啦啪啦”擬聲詞富有生活氣息,在生活化的敘事中調整著散文的節(jié)奏。D.文本二以“半棵樹”為題目,在視覺上造成一種殘缺感,設置了懸念,引發(fā)了思考。8.作者在面對“天空中的點綴”的時候,內心有哪些變化?9.作為同樣注重抒情的文本,兩文在運用的抒情方法及呈現的情感特點上有何不同?【答案】6.B7.A8.①看到敵機,流露出面對戰(zhàn)爭無所適從又略帶迷茫的心境。

②心情平靜后,表達了對戰(zhàn)事的反感與憎惡。

③對祖國形勢的擔憂與自我安慰,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與痛恨。

④反復看短刀,表明想要上前線保衛(wèi)祖國的意識的覺醒。9.(1)方法:①文本一綜合運用借意象、場景描寫抒情及直抒胸臆等多種方法來表達情感。②文本二主要通過意象來抒情。

(2)情感特點:文本一表達的情感和緩、有變化;文本二表達的情感集中而濃烈。【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手法的分析的能力。B.“并且直接又痛快地表達了對祖國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態(tài)度”錯誤,文段有很多“我”的揣測,沒有把對祖國的態(tài)度直接表現出來。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手法的分析的能力。A.“劃線句用了擬人的手法”錯誤。并未運用擬人手法,“撒下來的聲音就是一片”是通感,以形寫聲。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者心理變化的能力。“正在我躊躇的時候,我看見了,那飛機的翅子好像不是和平常的飛機的翅子一樣——它們有大的也有小的——好像還帶著輪子”,我看見的飛機和平常的飛機不一樣,看到的是敵機,“或者它們每個在叫著的,……也或者那在云幕當中撒下來的聲音就是一片。好像在夜里聽著海濤的聲音似的”,我分不清楚它們是不是都在叫著,好像在夜里聽著海濤的聲音似的,流露出面對戰(zhàn)爭無所適從又略帶迷茫的心境。“過去了!過去了!心也有點平靜下來”,心情平靜后,“一定是,那么這是很壞的事情,他們沒止境的屠殺,一定要像大風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沒有止境……”,認為日本打勝了,去炸中國的后方,他們沒止境的屠殺,這是很壞的事情,表達了對戰(zhàn)事的反感與憎惡?!凹偃羰侨毡菊贾鴥?yōu)勢,他一定要沖過了中國的陣地而追上去,哪里有工夫用飛機來這邊擴大戰(zhàn)線呢?”“至于飛機上的炸彈,落了還是沒落呢?我看不見,而且我也聽不見,因為東北方面和西北方面炮彈都在開裂著”,我揣測戰(zhàn)爭是誰勝利了,擔心飛機上的炸彈落沒落,對祖國形勢的擔憂,并安慰自己“中國,一定是中國占著一點勝利,日本遭了些挫傷”?!拔胰粽娴暮蹨I而看著它們,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導魔鬼那般沒有道理”,把日本說成是“魔鬼”,是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與痛恨?!坝凶郎系亩痰逗推饺沼悬c不一樣,紫檀色的刀柄上鑲著兩塊黃銅,而且不裝在紅牛皮色的套子里。對于它我看了又看,我相信我自己絕不是拿著這短刀而赴前線”,反復看短刀,并認為自己絕不是拿著這短刀而赴前線,想扛起槍上前線,表明想要上前線保衛(wèi)祖國的意識的覺醒?!?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表達技巧和情感表達的能力。方法:文本一,借意象、場景描寫抒情,描寫了攜帶炮彈的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斗機,它們在天空來回飛的場面,“看著這些東西,實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直抒胸臆,抒發(fā)了對祖國形勢的擔憂與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和痛恨。文本二把半棵樹作為核心意象來塑造,直接將半棵樹的形象推到讀者的視野,表現出半棵樹鋼鐵般不屈的力量。情感特點:文本一,當我看到敵機時,流露出面對戰(zhàn)爭無所適從又略帶迷茫的心境;心情平靜后,表達了對戰(zhàn)事的反感與憎惡,接著是對祖國形勢的擔憂與自我安慰,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與痛恨,表達的情感和緩、有變化。文本二先塑造半棵樹倔強挺立的形象,再敘述半棵樹的命運遭際,交代了被摧殘的原因及結果,反襯出樹的不屈力量。詩語句看似平靜,實則沉郁頓挫,如急湍沖撞澗石,似猛浪怒拍礁巖,又像懸瀑飛擊峭崖,氣勢雄渾,激蕩人心,表達的情感集中而濃烈。二、古詩文閱讀(本大題8小題,共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5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上謂房玄齡、蕭瑀曰:“隋文何等主?”對曰:“克己復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之論事。宿衛(wèi)之人傳餐而食雖非性體仁明亦勵精之主也?!鄙显唬骸肮闷湟唬粗涠?。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于物。自以欺孤寡得之,謂群下不可信任,事皆自決,雖勞神苦形,未能盡合于理。朝臣既知上意,亦復不敢直言,宰相已下,承受而已。朕意不然。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一人之慮?朕方選天下之才,為天下之務,委任責成,各盡其用,庶幾于理也。”因令有司:“詔敕不便于時,即宜執(zhí)奏,不得順旨施行。”(節(jié)選自《舊唐書》)材料二:貞觀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杜正倫、秘書少監(jiān)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稱旨,召而謂曰:“朕歷觀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盡誠規(guī)諫,至如龍逢、比干,不免孥戮。為君不易,為臣極難。朕又聞龍可擾而馴,然喉下有逆鱗。卿等遂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常能如此,朕豈慮宗社之傾??!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暫忘,故設宴為樂?!比再n絹有差。太常卿韋挺嘗上疏陳得失,太宗賜書曰:“所上意見,極是讜言,辭理可觀,甚以為慰。昔齊境之難,夷吾有射鉤之罪,蒲城之役,勃鞮為斬袂之仇。而小白不以為疑,重耳待之若舊。豈非各吠非主,志在無二。卿之深誠,見于斯矣。若克全此節(jié),則永保令名。如其怠之,可不惜也。勉勵終始,垂范將來,當使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古,不亦美乎?朕比不聞其過,未睹其闕,賴竭忠懇,數進嘉言,用沃朕懷?!保ü?jié)選自《貞觀政要》)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宿衛(wèi)之A人B傳餐C而食D雖非性體E仁明F亦勵G精之主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察,文中指明辨、明察,與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不蒙見察”的“察”意思不同。B.已,文中通“以”,與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一文中“已為墻”的“已”意思不同。C.暫,文中指一時,表示時間短,與王羲之《蘭亭集序》“暫得于己”的“暫”意思相同。D.闕,文中指侵損、削減,與《左傳》中《燭之武退秦師》的“若不闕秦”的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重視諫諍的作用,希望群臣能夠廣開言路,敢于進諫,反對其盲目順旨。B.房玄齡認為隋文帝勤勞、克己復禮、尊重官員、愛護衛(wèi)兵,是勵精圖治的皇帝。C.唐太宗盛贊韋挺、杜正倫等人不像有些臣子,那些人雖然溫順,但有逆鱗。D.唐太宗寫了一道詔書來贊揚太常卿韋挺,說他所呈上的意見是正直的言論。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若值明主,便宜盡誠規(guī)諫,至如龍逄、比干,不免孥戮。(2)卿之深誠,見于斯矣。若克全此節(jié),則永保令名。14.唐太宗鼓勵群臣進諫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文本概括?!敬鸢浮?0.BDF11.D12.C13.(1)(臣子)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自然就應該竭盡誠心規(guī)諫,至于像龍逢、比干那樣的處境,就不免沒為奴婢或加刑戮。(2)你的忠誠,從這里(奏章中)就可以看出來。如果你能保全這種節(jié)操,那么你的好名聲就可以永遠保全了。14.①天下如此之大,不能皇帝一人定奪。②臣子忠心進諫,可助宗廟社稷無憂。③臣子可以保全好名聲,做后人的表率?!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由晚上守夜的衛(wèi)兵把食物送進來吃。雖然他本性不很仁義明智,但也是勵精圖治的皇帝。“宿衛(wèi)之人”是句子主語,可在B處斷句;“傳餐而食”是“宿衛(wèi)之人”的謂語,不能斷開;“雖”一般放在句首,其前D處斷開;“性體仁明”是主謂結構,不能斷開;“亦勵精之主也”是判斷句,“亦”前F處斷開。故選BD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明辨、明察;理解。句意:這個人性格過于明察,但內心并不能明辨(臣子)。/最終也必定不被您所諒解。B.正確。通“以”;不久。句意:丞相以下的官吏。/不久又變成墻。C.正確。句意:一刻也不能忘懷。/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D.錯誤。過失;侵損、削減。句意:也沒看見我所做過的一切事中存在哪些過失。/如果不侵損秦國。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那些人雖然溫順,但有逆鱗”錯,原文“龍”指皇帝自己,“逆鱗”喻指皇帝的尊嚴,意在贊揚臣子敢于犯顏直諫。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補充主語“臣子”;“值”,遇到;“孥戮”,沒為奴婢或加刑戮。(2)“見于斯”,狀語后置,“于斯見”;“克”,能;“令”,美好?!?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一人之慮?”可知,天下如此之大,不能皇帝一人定奪。②由“朕又聞龍可擾而馴,然喉下有逆鱗。卿等遂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常能如此,朕豈慮宗社之傾??!”可知,臣子忠心進諫,可助宗廟社稷無憂。③由“若克全此節(jié),則永保令名。如其怠之,可不惜也。勉勵終始,垂范將來”可知,臣子可以保全好名聲,做后人表率。參考譯文:材料一:皇上(唐太宗)對房玄齡、蕭瑀說:“隋文帝是什么樣的皇帝?”房玄齡回答說:“隋文帝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禮,勤勤勞勞思慮政事,每天坐朝聽政,有時會持續(xù)到太陽西斜。五品官員以上,指派(賜予)座位討論事情,由晚上守夜的衛(wèi)兵把食物送進來吃。雖然他本性不很仁義明智,但也是勵精圖治的皇帝。”太宗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個人性格過于明察,但內心并不能明辨(臣子)。心里糊涂就不能通達徹見,性格過于明察就對事情容易多疑。他本來是靠欺騙前朝皇帝的遺孤寡婦,奪取江山登上皇位的,所以總是害怕群臣不服,因此,他不肯相信手下的每個官員,每一件事他都自己判斷決定,勞神費力,事情也不是都處理得合情合理。朝中的大臣已經知道這點,卻不敢指出來。丞相以下的官吏,處理政務都只是遵旨應對。我認為不對,天下如此之大,我怎能一人定奪?我正選拔天下的賢良人才,委任以相應的職務和要求,使每個人都能得到相應的用武之地,這幾乎就是合乎道理了?!碧铺谟谑墙o相關部門下令:“凡是詔策有不便利于時的地方,官吏必須上奏指出,不能只按照圣旨上的意思辦事。”材料二:貞觀六年,唐太宗因為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杜正倫、秘書少監(jiān)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人所奏的事很合心意,召見時對他們說:“我曾把從古以來臣子盡忠的事跡一一看過,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自然應該竭盡誠心規(guī)諫,至于像龍逢、比干那樣的處境,就不免沒為奴婢或加刑戮。做君主不容易,做臣子也極難。我又聽說龍可以馴養(yǎng)得聽話,但喉下有逆鱗。你們就敢于犯逆鱗,各自進上奏書。常能這樣,我難道還怕宗廟社稷會傾覆!每想到你們一片忠心,一刻也不能忘懷,所以設宴共享歡樂?!边€給每人賞賜了數量不等的絹。太常卿韋挺曾經上書唐太宗,指出他治理國家的功勞與過失。太宗寫了一道詔書送給他說:“你所呈上的意見是正直之言,里面的言辭和道理都值得看。我對此感到十分欣慰。春秋時齊國發(fā)生內亂,管仲的箭曾射中齊桓公,晉國蒲城的爭斗,勃鞮曾用劍斬斷晉文公的衣袖。但齊桓公重用管仲,沒有猜疑,晉文公對待勃鞮仍一視同仁,沒有什么差別。這是臣子各為其主,心誠不移。你的忠誠,從這份奏章就可以看出來。如果你能保全這種節(jié)操,那么你的好名聲就可以永遠保全了。如果你在這方面懈怠了,那將是多么可惜呀。我希望你能自始至終地努力,做后人的表率。這可以使后來的人看今天所發(fā)生的事,就像今天的人看古代所發(fā)生的事一樣,這難道不是很好嗎?我近來沒有聽說過我所犯下了哪些過錯,也沒看見我所做過的一切事中存在哪些過失,這些功績都是依靠你們這些忠信、誠實的人的結果。你們不斷地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議,用來豐富我治國的思想?!保ǘ┕糯姼栝喿x(本題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的元曲和唐詩,完成各題。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元好問【注】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咀ⅰ磕贻p時元好問因戰(zhàn)亂逃離家鄉(xiāng)。二十年后,國破家亡、歷盡磨難的元好問又回到故鄉(xiāng)隱居,過遺民生活,此時他已五十歲。終南別業(yè)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化用謝朓的詩句“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點出此地荒涼蕭瑟的特點。B.“醒來明月,醉后清風”中“醒”與“醉”并列,重點在“醉”;“醒”不過是“醉”與“醉”之間的過渡,醉才是常態(tài)。C.“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兩句詩點明詩人隱居奉佛的人生歸宿和思想皈依。一個“頗”字,點明其崇佛的虔誠心態(tài)。D.“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二句,對偶工穩(wěn),一貫而下,儼然是一幅山水畫,可謂“詩中有畫”,且富含哲理。16.面對隱居生活,兩首詩的思想情感有何異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答案】15.A16.(1)同:隱居時悠閑自得的心境。①第一首,寫出這里村落隔絕喧囂,景色優(yōu)美怡人,表現悠然自得之情。②第二首寫自己隨性而游,吃齋奉佛,更顯現出心中的悠閑自在。(2)異:①第一首,抒發(fā)國家滅亡后閑居無所作為的無奈之情?!拔┯星屣L明月”不過表象,實則滿腹憂憤愁苦,面對戰(zhàn)亂,無能為力,只能借酒消愁,麻痹自己。②第二首表達詩人淡泊閑適、隨遇而安、超然物外的意致。行到水窮,坐看云起;與“林叟”盡情談笑。以上表現出詩人淡泊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A.“點出此地荒涼蕭瑟的特點”錯。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謝朓的詩句可知,上闋后三句點出這是隱居佳境。故選A?!?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同:隱居時悠閑自得的心境。①第一首,“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這就是作者認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作者心中向往的優(yōu)美的幽居佳境。重疊的山岡能把他所不愿意再看到的那個世界完全隔絕開來;“窗中遠岫”和“舍后長松”,景色清幽美好。寫出這里村落隔絕喧囂,景色優(yōu)美怡人,表現悠然自得之情。②第二首,“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山林的生活自在無比,興致來臨之際,每每獨往山中信步閑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詩人自己能心領神會?!爸袣q頗好道”,作者強調自己中年以后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一個“頗”字,點明其崇佛的虔誠心態(tài)。寫自己隨性而游,吃齋奉佛,更顯現出心中的悠閑自在。(2)異:①第一首,“醒來明月,醉后清風”,“醒”“醉”并列,而重點在“醉”。醒只不過是醉與醉之間的過渡?!白砗蟆币蝗巍扒屣L”吹拂,“醒來”只見“明月”相照。清風明月醒復醉,看似悠閑,而一腔酸楚,滿腹憂郁,都從這里曲曲傳出。抒發(fā)國家滅亡后閑居無所作為的無奈之情?!拔┯星屣L明月”不過表象,實則滿腹憂憤愁苦,面對戰(zhàn)亂,無能為力,只能借酒消愁,麻痹自己。②第二首表達詩人淡泊閑適、隨遇而安、超然物外的意致?!靶械剿F處,坐看云起時”,在山間信步閑走,不知不覺中,已到了溪水盡頭,似乎再無路可走,但詩人卻感到眼前一片開闊,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風起云涌。一切是那樣地自然,山間流水、白云,無不引發(fā)作者無盡的興致,足見其悠閑自在。結句寫作者在山間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無拘無束地跟其盡情談笑,以致忘了時間,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躍然紙上,與前面獨賞山水時的灑脫自在渾然一體,使得全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一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晚中,一曲《上春山》引發(fā)了人們對山水美景的熱愛,就像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借“______,______”兩句表達對晚秋時節(jié)江流及峰巒壯美之景的喜愛之情。(2)高三百日,小明想用歐陽修《伶官傳序》中所說的“______,______”兩句提醒同學們要注意細節(jié),防微杜漸。(3)小李在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時,看到徐庶的一句評價“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他立刻想到“______,______”兩句詩來評價此人的功績?!敬鸢浮竣?千里澄江似練②.翠峰如簇③.夫禍患常積于忽微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⑤.出師一表真名世⑥.千載誰堪伯仲間(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練”“簇”“溺”“頻煩”等。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①我心里感到無量的喜悅,仿佛吸了醍醐,飲了仙露,大有A之感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起鶻落。我B,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②死文字仿佛活了起來,我也仿佛又溢滿了青春活力。③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C。我想飛往雨過的天際,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里,每一個葉片都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④我的心又收了回來,收回到了燕園,收回到了我樓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門前的荷塘內。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下列句子中的“什么”與文中加點的“什么”,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甭說什么客氣話了,有事兒就說吧。B.什么曬一天,曬三天也曬不干。C.只要認真學,什么都能學會。D.你什么時候去,我也什么時候去。20.“此時有聲勝無聲”這句話出現的位置,最恰當的是()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答案】18.A飄飄欲仙B浮想聯(lián)翩C心馳神往19.A20.A【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前面有“吸了醍醐,飲了仙露”,表明有成仙的美好感受,可填:飄飄欲仙:身體輕飄飄的,像要飛升成仙一樣。形容人的感覺非常輕松爽快。B.此處是說自己聽著雨聲不斷激發(fā)靈感,產生聯(lián)想,可填“浮想聯(lián)翩”。浮想聯(lián)翩:形容一個又一個想法不斷地涌現出來。C.由“飛往”可知,此處是說自己的心神飛向遠方,可填“心馳神往”。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不同語境中詞語含義的能力。A項和原文“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中的“什么”都是用在否定句中,處在名詞前,可以刪除,且意思不變,語氣略顯直率。B.表示不同意對方說的話。C.任指,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說的范圍之內沒有例外。D.任指,兩個“什么”前后照應,表示由前者決定后者。故選A?!?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按藭r有聲勝無聲”,默默無聲卻比有聲更感人。①處前面說“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靜靜地”“雨滴聲”語境對應“有聲”“無聲”。應放在①處。故選A。(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所謂“吃瓜”,說接地氣點①。多巴胺是給我們帶來愉悅的原因,也是“吃瓜”上頭的最強助力?!俺怨稀敝耘c多巴胺相關聯(lián),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咱們祖先遺傳下來的收集本能?;谏娴男枰?,我們祖先的大腦發(fā)展出了以多巴胺為核心的預警系統(tǒng)和獎賞系統(tǒng)。大腦會分泌多巴胺,驅動我們去“探知周邊信息”。如果探知到的是“重要信息”,②,“獎勵”我們去獲取更多信息。這種“重要信息”也包括八卦。著名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指出:“知情就是力量?!碑斈硞€重要信息是“我知而你不知”的時候,我們就獲得了對事物、對他人的支配力。當然,僅僅“我知道”,沒有告知對象,支配力量也發(fā)揮不出來。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起吃“瓜”才最甜。我們的祖先早就看清現實,那就是單打獨斗的存活率要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