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摘要到結論檢測_第1頁
從摘要到結論檢測_第2頁
從摘要到結論檢測_第3頁
從摘要到結論檢測_第4頁
從摘要到結論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PAGEII摘要目的:通過調查分析幽門螺旋桿菌感染(Hp,下同)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布情況,探討Hp陽性患者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為提高中醫(yī)藥防治Hp感染水平提供一些可以借鑒的依據。方法:收集487例在南大二附院臨床各科就診,需要做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的受檢者,將檢測結果分為兩組,其中Hp陽性組有285例,Hp陰性組有202例;然后對兩組受檢者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指導其回答并填寫《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中所列的問題,通過對調查表進行評分,計算原始分及轉換分等,根據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分別判定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濕熱質、痰濕質、氣郁質、瘀血質、特稟質等9種中醫(yī)體質類型;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l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Hp陽性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yè)、居住地等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的關系。結果:Hp陽性組患者中氣虛質、濕熱質和陽虛質與Hp陰性對照組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O.05),表明氣虛質、濕熱質和陽虛質所占比例高于陰性組,Hp陰性對照組中平和質與Hp陽性組患者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O.05),表明Hp陰性對照組中平和質所占比例遠高于Hp陽性組患者,其余體質類型在兩組比較中無顯著性差異(P>O.05)。Hp陽性組患者從性別相比較,濕熱質、痰濕質多見于男性;氣郁質、血瘀質多見于女性(P<O.05),Hp陰性對照組從性別相比較,結果與陽性組相似,兩組受檢者兩兩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O.05)。Hp陽性組患者從從年齡相比較,濕熱質多見于青年,陰虛質多見于中年,陽虛質多見于老年;Hp陰性組從年齡相比較,結果也與陽性組相似,兩組受檢者從年齡方面分別相比較,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P>O.05)。從居住地方面相比較,兩組受檢者分別相比較,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P>O.05)。從職業(yè)分布情況分別相比較,兩組受檢者分別相比較亦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P>O.05)。結論:研究結果表明Hp感染患者與中醫(yī)體質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以氣虛質、濕熱質和陽虛質為多見,這與中醫(yī)對Hp感染病機的認識基本一致,即正虛為脾胃虛弱,邪實多為濕熱蘊結;Hp感染與不同個體體質的易感性有密切的關系,中醫(yī)藥在防治Hp感染時,不能僅局限于“邪”、“毒”的狹隘范圍,而過度使用清熱解毒藥,可以從中醫(yī)體質學角度出發(fā),運用中醫(yī)體質學說的方法和理論,整體把握正邪兩者之間的關系,在辨病、辨證的基礎上,結合辯體的診斷方法,既看重Hp感染引起的臨床癥狀,也兼顧患者的中醫(yī)體質特征,對提高中醫(yī)藥防治Hp水平有重要的意義。關鍵詞:幽門螺旋桿菌;14C尿素呼氣試驗;中醫(yī)體質ABSTRACTPAGEIVABSTRACTObjective:Through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Hp,thesamebelow)patientsconstitutionsinChinesemedicinedistributiondiscussedHp-positivepatientswithTCMconstitutiontype,canlearnthebasisforimproving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ChinesemedicineHpinfectionlevels.Methods:Collected487casesof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NanchangUniversityclinicalsubjectsfortreatment,itisnecessarytodothe14C-ureabreathtestsubject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thetestresults,whichHppositivegroupof285cases,202casesofH.pylori-negativegroup;usingthesurveymethodandthenthetwogroupsofsubjects,toguideitsanswerandfillouttheissueslistedinthe《Chineseconstitutionclassificationdecisiontables》,scorethequestionnaire,thecalculationoforiginalandconvertedgrading,accordingto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nstitutionclassificationcriteriawerejudgedpeacefulqualitytypes,qideficiencytype,yindeficiencytypes,yangdeficiencytypeswet-heattype,phlegm-wetnesstype,qi-depressiontype,bloodstasistype,specialintrinsicqualitytypesofninekindsofChinesemedicineconstitutiontypes;establishedusingMicrosoftExceldatabasetouseSPSSl7.0statisticalsoftware,statisticaldata,analysisofH.pylori-positivepatientsage,sex,occupation,residenceandconstitutionsinChinesemedicine.Results:Hppositivepatients,qideficiencytype,damp-heattypeandyangdeficiencytypeHp-negativecontrolgroupcomparedtoasignificantdifference(P<O.05),thatishigherthantheproportionofqideficiencytype,damp-heattypeandyangdeficiencytypenegativegroup,theHpnegativecontrolgrouppeacefulqualitytypesHppositivepatientscomparedtoasignificantdifference(P<O.05),indicatingthattheHpnegativegrouppeacefulqualitytypeslevelsandproportionisfarhigherthaninpatientswithH.pylori-positivegroup,theremainingphysicaltypeinthetwogroup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O.05).Hp-positivepatientsfromagendercomparisonwet-heattype,phlegm-wetnesstypemorecommoninmen;qi-depressiontype,bloodstasistypesismorecommoninwomen(P<O.05),theHpnegativecontrolgroupfromagendercomparisonresultswithpositivegroupsimilartothetwogroupsofsubject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O.05).PatientswithHppositivegroupcomparedfromtheageofdamp-heatmorecommoninyoung,yindeficiencymorecommoninmiddle-aged,yangdeficiencyconstitutionismorecommonintheelderly;H.pylori-negativegroupcomparedtotheageoftheresultsarealsosimilartothepositivegroup,twogroupsofsubjectsfromtheagewerecompared,nosignificantstatisticaldifference(P>O.05).Facecomparisonfromtheplaceofresidence,thetwogroupsofsubjectswerecompared,nosignificantstatisticaldifference(P>O.05).Fromtheoccupationaldistribution,respectively,comparedtothetwogroupsofsubjectstherewasnosignificantstatisticaldifference(P>O.05).Conclusion:TheresearchresultsshowthattheHpinfectioninpatientswithTCMconstitutionthereisacorrelation,qideficiencytype,wet-heattypeandyangdeficiencytypeismorecommon,andthisisconsistentwiththeTCMHpinfectionandpathogenesis,thatisimaginaryasthespleenandstomach,evilimplementationofmulti-heatAccumulation.ThereforeHpinfectionandsusceptibilityofdifferentindividualphysiquecloselyrelatedtoChinesemedicinein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Hpinfection,notonlylimitedtothe"evil","poison"inthenarrowrange,andtheexcessiveuseofheatantidote,canlearnfromChinesemedicineconstitutionpointofview,theuseofthemethodsandtheoriesofTCMconstitutiondoctrineoverallgrasp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goodandevilbothinidentifyingdiseases,dialecticalcombinationdebatediagnosismethod,bothvaluedtheHpinfectioncausedclinicalsymptoms,butalsotakingintoaccountthepatientsTCMphysicalcharacteristicsofgreatsignificancetoimprove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ChinesemedicineHp.Keywords:helicobacterpylori;14cureabreathtest;TCMconstitution英文縮略圖PAGE20英文縮略詞縮略語英文全稱中文全稱HpHelicobacterpylori幽門螺旋桿菌14C-UBT14C-UreaBreathTest14C-尿素呼氣試驗HpAGHp—associatedgastritis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性胃炎CGchronicgastritis慢性胃炎CAGchronicatrophicgastritis慢性萎縮性胃炎CSG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慢性淺表性胃炎GCGastricCancer胃癌HpU-IgGHelicobacterpyloriU-IgG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免疫球蛋白GHBVhepatitisBvirus乙型肝炎病毒MALTGastricmucosa-associated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lymphoidtissueiymphomaHpSAHpstoolantigen幽門螺桿菌糞便抗原VacAVacuolatingcytotoxin空泡毒素ITP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purpuraPPIprotonpumpinhibitor質子泵抑制劑CagA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A細胞毒素相關蛋白AGCGastricCancer胃癌ATPdysplasia不典型增生RUTRapidUreaseTest快速尿素酶試驗第1章引言第1章引言自從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WarrenJ.R和MarshaiiB.首次從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crPylori,Hp)以來,Hp的研究已成為熱點。目前已經確認Hp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證明,Hp為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如在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活檢Hp陽性率約為60%,在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病人中分別可達70%和90%[1]。張萬星[2]等研究表明,膽囊Hp感染在膽囊結石的形成過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潘誠[3]通過對肝硬化患者進行Hp及血氨檢測,結果表明Hp感染率為72.6%,Hp陽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較陰性患者明顯增高。另外,近年來研究不斷發(fā)現Hp與消化系統(tǒng)以外的多種疾病有密切的關系。Gasbarrini[4]發(fā)現部分ITP患者的發(fā)病與Hp感染有一定的關系;有學者報道Hp感染與尋常型銀屑病[5]、缺鐵性貧血、微量元素缺乏、某些腫瘤、冠心病[6]等疾病的發(fā)生都存在一定的關系。因此,Hp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西醫(yī)對Hp的治療通常采用“三聯”或“四聯”療法,但是近年來,患者存在耐藥率不斷上升、副作用發(fā)生率較高、服藥依從性差及停藥后易復發(fā)等缺點。目前中醫(yī)藥在防治Hp感染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中包括單味中藥治療、專病復方治療、復方辨證分型治療及中西結合治療等,在臨床中均取得一定的療效,在某些方面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發(fā)揮了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許多不足,如缺乏整體全面的對Hp感染的認識,在治療Hp的過程中,局限于“邪”、“毒”的狹隘范疇,過度使用清熱解毒藥,結果反致苦寒敗胃,脾胃更加虛弱,無力祛除Hp,影響中醫(yī)治療Hp的臨床療效[7]。中醫(yī)體質學說的發(fā)展為中醫(yī)藥治療Hp感染提供了新思路?,F代中醫(yī)體質的定義以王琦教授的學說最具有代表性,王氏等[8]認為,中醫(yī)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tài)方面的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固有特質,是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中醫(yī)體質理論起源于《內經》,其中認為體質的形成與先天稟賦有關,正如“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體質一旦形成,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在后天因素的影響下,也具有一定的動態(tài)可變性,體質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動態(tài)可變性決定了體質的可調性[9],因此我們可以運用中醫(yī)體質學說的理論,開展中醫(yī)藥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本研究擬從中醫(yī)體質角度,探討Hp感染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的關系,深化中醫(yī)對Hp感染的認識,以期提高中醫(yī)藥對Hp的防治效果。從體質角度,研究中醫(yī)對Hp感染的認識,也有學者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和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觀點。中醫(yī)對Hp致病因素的認識,認為多屬“邪氣”的范疇,Hp侵襲人體是否致病,與機體正氣的盛衰有密切的關系,正如《內經》中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陸氏等研究[10]認為Hp感染機體致病的病理基礎是人體后天之本不足,即脾胃虛弱;而脾胃功能虛弱,運化失職,容易形成郁熱、濕阻、氣滯、血瘀等病理變化,這些病理狀態(tài)有利于Hp的附著、繁殖,最終使機體致病。我國Hp的感染率較高,自然人群血清學檢測感染率為58.07%,總體水平較經濟發(fā)達國家高,Hp感染人體后并不一定發(fā)病,多數人可能終生無癥狀,部分人發(fā)病導致胃炎、潰瘍、萎縮、腸化,甚至異型增生及胃癌,有的還可能導致一些相關非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11]。Hp感染人體之后,不同個體可能出現不一樣的臨床結果,有研究認為,與宿主、環(huán)境及細菌的毒力因子等多種因素參與形成有密切的關系[12]。也有學者通過對HBV感染人體后出現不同的臨床結局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中醫(yī)體質因素和HLA-DOAl基因多態(tài)性均對HBV感染的臨床發(fā)展,轉歸有重要的影響[13]。因此,中醫(yī)體質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Hp感染人體之后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轉歸及預后。中醫(yī)理論認為正氣的盛衰與疾病的發(fā)生有密切的關系,而不同個體的體質差異直接決定著正氣的強弱;體質從其生理基礎和機能活動的角度來看,就是反映著機體正氣的盛衰狀況,是導致疾病的發(fā)生與否和發(fā)病后表現出不同的臨床差異的重要原因[14]。陸為民[15]通過研究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與中醫(yī)體質類型關系表明Hp相關性胃炎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出現的頻率以陽虛質和氣郁質居多。近年來中醫(yī)體質學說發(fā)展很快,逐步完善了中醫(yī)體質學理論,形成了規(guī)范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對從中醫(yī)體質角度研究臨床相關疾病,指導臨床治療也有多方面的報道,這為中醫(yī)藥防治Hp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徑。不同個體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差異,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子或疾病有不同的易感性,從而導致不同臨床疾病的發(fā)生;而不同個體的體質差異,也導致機體對病邪的反應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中醫(yī)證候,對疾病的發(fā)展、轉歸及預后都有重要影響。目前從中醫(yī)體質角度對Hp感染人群進行中醫(yī)體質特征的研究,相關的報道很少。本研究運用中醫(yī)體質學理論和方法,初步探討Hp感染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的關系,為中醫(yī)藥防治Hp提供可以借鑒的依據。第2章材料與方法第2章材料與方法2.1Hp感染的診斷標準由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主辦,江西省醫(yī)學會協辦的“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會”于2012年4月26-27日在江西井岡山召開。會議[16]提出Hp感染的診斷標準為:(1)胃黏膜組織RUT、組織切片染色或培養(yǎng)三項中任一項陽性;(2)13C或14CUBT陽性;(3)HpSA檢測(經過臨床驗證的單克隆抗體法)陽性,符合上述三項之一者可判斷為Hp現癥感染。血清Hp抗體檢測(經臨床驗證、準確性高的試劑)陽性提示曾經感染,從未治療者可視為現癥感染。

本研究采用14C-UBT陽性者,則診斷為Hp現癥感染2.2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2.2.114C-尿素呼氣試驗的原理Hp產生高活性的尿素酶。當病人服用14C標記尿素后,如存在Hp感染,胃中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為氨和14CO2,14CO2通過血液經呼氣排出,通過分析呼氣中14CO2的含量即可判斷是否感染Hp。2.2.214C-尿素呼氣試驗的優(yōu)點和缺點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是胃鏡下取材的RUT和14C-UBT。RUT對人體侵入性取材,具有創(chuàng)傷性的危險,而且容易出現交叉感染,其檢測準確率也只有70%~85%;而14C-UBT具有無痛、無創(chuàng)、快速簡便、無交叉感染的優(yōu)點,其準確率達95%以上,該方法能快速、精確的診斷Hp感染,在國內外已被廣泛推廣應用。但14C-UBT也有其不足之處,它不能反映Hp感染后所引起的胃粘膜病理變化,因此它不能完全代替胃鏡檢查;它也不能區(qū)分Hp的細胞毒株和非細胞毒株;其測定有賴于尿素酶存在,如近期應用抗菌藥物,鉍劑和質子泵抑制劑等可阻抑Hp釋放的尿素酶,使結果呈假陰性。2.2.314C-尿素呼氣試驗的專用檢測儀器本研究采用YH04卡式幽門螺桿菌檢測儀,該儀器由安徽養(yǎng)和醫(y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研制,是目前最先進的專用檢測儀器。YH04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儀的主要技術參數:(1)使用電源:220V,50Hz;(2)功耗:≤20VA;(3)本底計數率:≤40CPM;(4)采樣方式:干性卡式采樣;(5)測量時間:4分10秒;(6)14C-UBT診斷Hp感染的敏感度≥95%,特異度≥95%。(7)自帶微型針式打印機。(8)全自動測量并打印診斷結果。2.2.4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方法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采用安徽養(yǎng)和醫(y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YH04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儀及呼氣卡,上海欣科醫(yī)藥有限公司生產的14C-尿素膠囊(37KBq)。操作方法:患者需空腹于早晨受檢,先用水吞服14C-尿素膠囊l粒,然后靜坐15分鐘。取出呼氣卡,讓受檢者從呼氣口往卡內吹氣約2—5分鐘,當卡上指示片的顏色由藍色逐漸變成白色時完成采樣。揭去呼氣卡檢測窗口上的封簽,將卡插入檢測儀的進樣口內,約5分鐘檢測儀顯示并打印結果。2.2.514C-尿素呼氣試驗的臨床適應癥(1)消化不良初診患者:根據病史和體檢提示為上消化道疾病所致,雖然以往未作胃鏡檢查,若病史不長,年齡小于45歲,無報警征兆(明顯惡心、嘔吐、腹痛、厭食、出血、貧血、黃疸、腹塊、體重下降),可先作14C-UBT診斷是否Hp感染,陽性者予以根除Hp治療,無效時再考慮胃鏡或其他檢查。(2)消化不良復診者:若已經作過胃鏡檢查,并已確診,除非考慮胃癌,作14C-UBT即可,不應重復胃鏡檢查。(3)拒絕胃鏡檢查者。(4)不能耐受胃鏡檢查者:如心臟病、高血壓、病毒性肝炎、急性咽喉炎等患者。(5)療效跟蹤:由于目前尚無抗Hp的特效藥物,病人的個體差異大,首選的治療方案約有10~30%不能達到根除Hp的目的。因此可將14C-UBT用作病人服藥后的效果評價手段,給臨床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必要的參考。2.3中醫(yī)體質診斷標準2.3.1中醫(yī)體質分類標準2009年4月9日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發(fā)布了《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17],該標準是我國第一部指導和規(guī)范中醫(yī)體質研究及應用的文件,本研究采用其體質分類標準,其中9種中醫(yī)體質基本類型與特征(1)平和質總體特征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tài)適中、精力充沛、面色紅潤等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體形勻稱健壯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目光有神,頭發(fā)稠密有光澤,唇色紅潤,鼻色明潤,嗅覺通利,耐受寒熱,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胃納佳,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開朗隨和發(fā)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適應能力對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強(2)氣虛質總體特征元氣不足,以神疲、乏力、自汗、氣短等氣虛癥狀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常見表現精神不振,容易疲乏,氣短懶言,平素語音低弱,易出汗,舌淡紅,舌體偏大,伴有齒痕,脈細弱心理特征不喜歡冒險,性格偏內向發(fā)病傾向易患感冒、貧血、內臟下垂等病適應能力易感受風、寒、暑、濕等邪氣(3)陰虛質總體特征陰液虧少,以手足心熱、咽干、失眠多夢等虛熱癥狀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體形瘦弱常見表現口燥咽干,手足心熱,喜冷飲,鼻微干,便干而結,舌紅少苔,脈細數心理特征性格活潑,外向好動,性情急躁發(fā)病傾向易患不寐、虛勞、失精等疾病;感邪易從熱化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易感受暑、熱、燥邪(4)陽虛質總體特征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肢體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常見表現平素肢冷畏寒,喜食熱飲,精神萎靡,舌質淡,舌體胖嫩,脈沉遲心理特征性格內向、多安靜發(fā)病傾向易患腫脹、痰飲、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不耐受風、寒、濕等邪氣(5)濕熱質總體特征濕熱內蘊的狀態(tài),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癥狀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形體中等或偏瘦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身重困倦,口苦口干,眼紅目赤,大便燥結,或黏滯不暢,小便短赤,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紅苔黃膩,脈象多滑數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發(fā)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火熱等病證適應能力不耐受濕重或氣溫偏高環(huán)境,尤其在夏末秋初時,濕熱交蒸氣候。(6)痰濕質總體特征痰濕凝聚,以腹部肥滿、形體肥胖、口黏苔膩等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體形肥胖,腹部松軟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痰多,胸悶,多汗且黏,口黏膩,喜肥甘甜膩飲食,舌苔膩,脈滑心理特征性格較溫和,多善于忍耐,處事穩(wěn)重發(fā)病傾向易患胸痹、中風等疾病適應能力對濕重環(huán)境及多雨季節(jié)適應能力較差(7)氣郁質總體特征氣機郁滯不暢,以神情抑郁、敏感多疑、憂慮脆弱等癥狀為特征形體特征形體瘦者多見常見表現精神抑郁,煩悶不樂,胸脅脹滿,善太息,感情脆弱,女性乳房脹痛,睡眠不實,易早醒,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心理特征性格內向,情緒不穩(wěn)定,敏感多慮發(fā)病傾向易患郁證、不寐、臟躁、百合病、梅核氣等病適應能力易受外界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喜歡陰雨天氣(8)血瘀質總體特征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胖瘦均可見常見表現面色晦黯,皮膚色素沉著,易見瘀點、瘀斑,舌質黯或有瘀點,舌下靜脈紫黯或曲張,脈象細澀心理特征易心情煩悶,好忘事發(fā)病傾向易患血證、痛證、癥瘕等病癥適應能力易感受風邪、寒邪(9)特稟質總體特征先天失常,以過敏反應、生理缺陷等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生理缺陷,或有畸形常見表現常見風團、鼻塞、噴嚏、哮喘、咽癢等病癥;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及家族性等特征;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fā)育及患相關疾病等特征心理特征因稟質差異,情況各不相同發(fā)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蕁麻疹、藥物過敏、哮喘、花粉癥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傳性疾病如五遲(齒遲、立遲、發(fā)遲、行遲及語遲)、五軟(頭軟、項軟、口軟、手足軟及肌肉軟)、解顱、胎弱、胎熱,胎肥、胎驚、胎赤等適應能力如過敏體質者在過敏季節(jié)時不耐受,容易引發(fā)宿疾.2.1判定方法患者首先回答并填寫《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中的所有問題(見附錄),表中總共有9個量表,每個量表含有7-10個條目,每個問題按5級評分,最低分為1分,最高分為5分,大部分以1-5分正向計分,部分條目以5-1分逆向計分,然后對每一量表計算原始分,原始分為各個條目的分值相加,再通過轉換公式計算成轉化分數,最后根據中醫(yī)體質類型判定標準判定患者的中醫(yī)體質類型。(1)原始分=各個條目的分值相加。(2)轉化分數=[(原始分-條目數)/(條目數×4)]×100在9種中醫(yī)體質類型中以平和質為正常體質,其余8種體質類型均為偏頗體質。體質類型判定標準見下表[17]。中醫(yī)體質類型判定標準表體質類型條件判定結果平和質轉化分≧60分是其他8種體質轉化分均﹤30分轉化分≧60分基本是其他8種體質轉化分均﹤40分不滿足上述條件者否偏頗體質轉化分≧40分是轉化分30~39分傾向是轉化分﹤30分否舉例說明(1)某患者經計算其各體質類型轉化分數為:平和質72分,濕熱質37分,氣虛質21分,痰濕質26分,陽虛質26分,陰虛質19分,氣郁質18分,血瘀質12分,特稟質10分。按照體質類型判定標準,平和質轉化分≧60分,其余體質轉花分都<40分,因此可以判定基本是平和質,并且濕熱質轉化分在30-39之間,故可判定為濕熱質傾向,因此此患者體質類型判定結果為基本是平和質,有濕熱質傾向。(2)某患者通過填寫并對其計算轉換分,其各體質類型轉化分如下:平和質69分,氣虛質26分,陰虛質24分,陽虛質55分,痰濕質13分,血瘀質21分,濕熱質16分,氣郁質20分,特稟質9分。根據上表中判定標準,雖然平和質轉化分≧60分,而其余8種體質轉化分并沒有都﹤40分,因此此患者不能判定為平和質;陽虛質轉化分≧40分,應判定為是陽虛質。注意事項(1)在患者填寫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的過程中,因患者自身醫(yī)學素養(yǎng)的差異性,可能導致對表中一些問題理解上的偏差,從而影響問題回答的準確性。因此研究人員要對表中的一些問題給患者做正確的解釋,指導患者根據真實情況及自身的感覺填寫表中的每一個問題,保證填寫資料的準確性及可信度。(2)對一些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雖然填寫了判定表,也作出了明確的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判定,也應予以剔除。(3)在整理計算判定表時,如結果明顯傾向某一體質類型,遵照判定標準,容易得出患者的體質類型,如果診斷出基本是平和質,有某一體質傾向,應納入平和質統(tǒng)計范圍,如果判定結果及符合平和質,同時也符合其他某一體質類型,則應予以剔除,或者問卷填寫資料計算結果不符合任何一種體質類型,也應作為剔除病例。2.4納入觀察對象標準(1)觀察組為符合Hp現癥感染診斷標準的受檢者。(2)對照組為在二附院中醫(yī)科做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的受檢者。(3)知情同意,并根據真實情況完成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填寫,并能判定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受檢者。2.5排除觀察對象標準(1)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填寫不完整,或者不能準確判斷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受檢者。(2)妊娠、哺乳期婦女。(3)精神病患者。(4)法律規(guī)定的殘疾患者(盲,聾,啞,智力障礙,肢體殘疾)。2.6研究對象與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門診及住院病人,符合本研究納入標準者,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指導患者根據真實的感覺填寫《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中9個量表的每所有問題,每個量表有有7-10個條目,每一個條目按5級評分,大部分以1-5正向計分,少數以5-1逆向計分,然后計算原始分及轉換分,依判定標準分別判定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濕熱質、痰濕質、氣郁質、瘀血質、特稟質等9種中醫(yī)體質類型,分析Hp陽性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yè)、居住地等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的關系。2.7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第3章結果第3章結果3.1487例受檢者的一般資料分析3.1.1兩組受檢者來源類別構成比較表3.1兩組受檢者來源類別構成比較[例(%)]組別例數類別消化科血液科內分泌科皮膚科其他Hp陽性285185(64.91)43(15.09)23(8.07)18(6.32)16(5.61)Hp陰性202142(70.29)25(12.37)14(6.93)11(5.45)10(4.95)與Hp陰性組比較,P>0.053.1.2兩組受檢者性別構成比較表3.2兩組受檢者性別構成比較[例(%)]組別例數性別男女Hp陽性285121(42.46)164(57.54)Hp陰性20298(48.51)104(51.49)與Hp陰性組比較,P>0.053.1.3兩組受檢者年齡構成比較表3.3兩組受檢者年齡構成比較[例(%)]組別例數年齡平均年齡18-44歲45-59歲60-89歲Hp陽性285131(45.97)109(38.25)45(15.79)45.93±12.42Hp陰性20298(48.51)68(33.66)36(17.83)44.93±12.32與Hp陰性組比較,P>0.053.1.4兩組受檢者居住地的構成比較表3.4兩組受檢者居住地的構成比較[例(%)]組別例數居住地城鎮(zhèn)農村Hp陽性285201(70.53)84(29.48)Hp陰性202121(59.90)81(40.10)與Hp陰性組比較,P<0.05本研究結果Hp陽性患者城鎮(zhèn)占70.53%,較農村比例大,經卡方檢驗P<0.05,與陰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3.1.5兩受檢者職業(yè)的構成比較表3.5兩組受檢者職業(yè)的構成比較[例(%)]組別例數職業(yè)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其他Hp陽性285145(50.88)75(26.31)65(22.81)Hp陰性202119(58.91)38(18.81)45(22.28)與Hp陰性組比較,P>0.053.1.6兩組受檢者生活習慣構成比較表3.6兩組受檢者生活習慣構成比較[例(%)]組別例數生活習慣有煙酒嗜好無煙酒嗜好HP陽性285116(40.70)169(59.30)HP陰性20263(31.19)139(68.81)本研究結果表明有煙酒嗜好生活習慣的患者116例,占比例40.70%,經卡方檢驗P<0.05,與陰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3.2487例受檢者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布3.2.1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中醫(yī)體質分布表3.7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中醫(yī)體質分布情況[例(%)]體質類型陽性組陰性組總計平和質27(9.47)48(23.76)75(15.40)氣虛質56(19.65)28(13.86)84(17.25)陽虛質53(18.60)25(12.38)78(16.01)陰虛質15(5.26)12(5.94)27(5.54)痰濕質21(7.37)16(7.92)37(7.60)濕熱質56(19.65)28(13.86)84(17.25)血瘀質21(7.37)17(8.42)38(7.80)氣郁質34(11.93)27(13.37)61(12.53)特稟質2(0.70)1(0.50)3(0.62)合計285202487兩組受檢者經卡方檢驗,P<O.05,說明Hp陽性組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布與陰性組有顯著性差異;其中氣虛質、濕熱質和陽虛質與Hp陰性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O.05),表明氣虛質、濕熱質和陽虛質所占比例高于陰性組,Hp陰性對照組中平和質與Hp陽性組患者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O.05),表明Hp陰性對照組中平和質所占比例遠高于Hp陽性組患者,其余體質類型在兩組比較中無顯著性差異(P>O.05)。見表3.8。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不同性別中醫(yī)體質分布表3.8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不同性別中醫(yī)體質分布情況[例(%)]體質類型陽性組陰性組總計男性女性男性女性平和質11(9.09)16(9.76)21(24.4)27(23.28)75(15.40)氣虛質18(14.88)38(23.17)9(10.47)19(16.38)84(17.25)陽虛質18(14.88)35(21.34)9(10.47)16(13.79)78(16.01)陰虛質5(4.13)10(6.10)4(4.65)8(6.90)27(5.54)痰濕質16(13.22)5(3.05)12(13.40)4(3.45)37(7.60)濕熱質41(33.89)15(9.15)21(2.44)7(6.03)84(17.25)血瘀質4(3.31)17(10.37)3(3.49)14(12.07)38(7.80)氣郁質7(5.79)27(16.45)6(6.98)21(18.10)61(12.53)特稟質1(0.08)1(0.61)1(1.16)0(0)3(0.62)合計12116486116487研究結果表明Hp陽性組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在不同性別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濕熱質、痰濕質、氣郁質、血瘀質在兩組之間比較,經卡方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濕熱質、痰濕質多見于男性;氣郁質、血瘀質多見于女性。Hp陰性對照組從性別相比較,結果與陽性組相似,兩組受檢者從性別兩兩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O.05).3.2.3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不同年齡中醫(yī)體質分布表3.9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不同年齡中醫(yī)體質分布情況[例(%)]體質類型陽性組陰性組總計18-44歲45-59歲60-89歲18-44歲45-59歲60-89歲平和質12(9.45)11(10.28)4(7.84)22(23.91)18(25.35)8(20.51)75(15.40)氣虛質22(17.32)21(19.63)13(25.49)12(13.04)10(14.08)6(15.38)84(17.25)陽虛質15(11.81)20(18.69)18(35.29)7(7.61)6(8.45)12(30.77)78(16.01)陰虛質4(3.15)9(8.41)2(3.92)3(3.26)7(9.86)2(5.13)27(5.54)痰濕質10(7.87)8(7.48)3(5.88)8(8.70)6(8.45)2(5.13)37(7.60)濕熱質38(29.92)14(13.08)4(7.84)19(20.65)7(9.86)2(5.13)84(17.25)血瘀質9(7.09)9(8.41)3(5.88)7(7.61)7(9.86)3(7.69)38(7.80)氣郁質16(12.60)14(13.08)4(7.84)13(14.13)10(14.08)4(10.26)61(12.53)特稟質1(0.79)1(0.93)0(0)1(1.09)0(0)0(0)3(0.62)合計12710751927139487注明:不同年齡組根據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年齡分段:18至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89歲為老年人,研究結果表明Hp陽性組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在不同年齡組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濕熱質、陰虛質、陽虛質在不同年齡之間經卡方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其他類型兩兩相比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濕熱質多見于青年,陰虛質多見于中年,陽虛質多見于老年。兩組受檢者從年齡分別相比較,經卡方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3.2.4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不同居住地中醫(yī)體質分布表3.10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不同居住地中醫(yī)體質分布情況[例(%)]體質類型陽性組陰性組總計城鎮(zhèn)農村城鎮(zhèn)農村平和質20(9.95)7(8.33)21(23.08)27(24.32)75(15.40)氣虛質39(19.40)17(20.24)13(14.29)15(13.51)84(17.25)陽虛質37(18.41)16(19.05)11(12.09)14(12.61)78(16.01)陰虛質11(5.47)4(4.76)5(5.50)7(6.31)27(5.54)痰濕質15(7.46)6(7.14)7(7.70)9(8.11)37(7.60)濕熱質40(19.90)16(19.05)13(14.29)15(13.51)84(17.25)血瘀質14(6.97)7(8.33)8(8.79)9(8.11)38(7.80)氣郁質24(11.94)10(11.91)12(13.19)15(13.51)61(12.53)特稟質1(0.50)1(1.19)1(1.10)0(0)3(0.62)合計2018491111487兩組受檢者在不同居住地中兩兩相比較,經卡方檢驗,P>O.05,表明Hp陽性組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布在不同居住地中與陰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3.11。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不同職業(yè)中醫(yī)體質分布表3.11487例受檢者Hp陽性組和陰性組不同職業(yè)中醫(yī)體質分布情況[例(%)]體質類型陽性組陰性組總計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其他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其他平和質14(9.66)7(9.33)6(9.23)24(23.76)12(23.08)12(24.50)75(15.40)氣虛質29(20.00)15(20.00)12(18.45)14(13.86)6(11.54)8(16.33)84(17.25)陽虛質27(18.62)14(18.67)12(18.46)12(11.88)7(13.46)6(12.25)78(16.01)陰虛質7(4.83)4(5.33)4(6.15)6(5.94)3(5.77)3(6.12)27(5.54)痰濕質11(7.59)6(8.00)4(6.15)8(7.92)5(9.62)3(6.12)37(7.60)濕熱質28(19.31)15(20.00)13(20.00)14(13.86)7(13.46)7(14.29)84(17.25)血瘀質10(6.90)6(8.00)5(7.69)8(7.92)5(9.62)4(8.16)38(7.80)氣郁質18(12.41)8(10.67)8(12.31)14(13.86)7(13.46)6(12.25)61(12.53)特稟質1(0.69)0(0)1(1.54)1(0.99)0(0)0(0)3(0.62)合計14575651015249487經卡方檢驗,P>O.05,表明兩組受檢者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布在不同職業(yè)中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12第4章討論第4章討論4.1西醫(yī)對Hp的研究4.1.1Hp的流行病學研究Hp是胃腸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在發(fā)達國家達成年人Hp感染率為30%-50%,我國自然人群Hp感染率為58.07%,感染水平與發(fā)展中國家相當,較發(fā)達國家高,而且感染的年齡也較發(fā)達國家早[18]。有調查發(fā)現[19]對新生兒進行血清HpU-IgG檢測,其陽性率為56.51%,如母親Hp抗體陽性,其新生兒HpU-IgG陽性率幾乎100%,表明Hp陽性母親可通過胎盤將HpU-IgG抗體傳遞給新生兒。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群Hp的感染率呈現上升趨勢。在我國農村地區(qū)人群Hp感染率較城市地區(qū)高。Hp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為人一人傳播:Hp容易在家庭中傳播。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感染Hp的比率明顯增加,而且兒童如果感染了Hp,其家庭成員中Hp感染率也明顯增加[20]。近年來我國兒童期感染率增長趨勢明顯,目前兒童Hp感染率呈現較高水平,兒童和成人之間的相互感染,使得Hp感染在家庭中表現為明顯的聚集性。其二為口-口傳播,Hp感染人體之后可以通過唾液和糞便等途徑排出體外,有研究人員從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胃液、尿液及糞便中檢測出了Hp,并且Hp排出體外之后,其球形體仍有有一定的活力,在一定條件下能夠重新回復典型形態(tài),在環(huán)境中成為新的傳染源[21]。其三為醫(yī)源性傳播:在醫(yī)療過程中像胃鏡、洗胃機及其他醫(yī)療器械容易污染Hp。通過對胃鏡檢查前Hp陰性者隨訪發(fā)現,Hp的感染率隨做胃鏡檢查的次數增加而升高。有研究對大中型醫(yī)院醫(yī)務人員感染Hp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fā)現醫(yī)務人員的Hp感染率很高,特別是從事消化內鏡的工作人員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率最高,并且在醫(yī)院工作的年份越長,Hp感染的比率呈上升的趨勢[22]。胃鏡檢測所致感染及醫(yī)務人員的高感染率現狀表明醫(yī)源性傳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通過對Hp的傳染源進行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均發(fā)現人類本身仍然是Hp的主要傳染來源,因為Hp感染分布廣泛,人類普遍對Hp有易感性,人群中傳染源廣泛存在。我國存在兒童期的高感染率現象,以及在家庭中有明顯的聚集性特征,這提示Hp感染的主要途徑可能是家庭內傳播。4.1.2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相關疾病的研究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腸疾病的關系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慢性胃炎患者Hp的感染率可達60%,在胃竇部更是高達90.5%,而且隨年齡增長其感染率也增加。通過對Hp進行根除治療后,慢性胃炎治愈率明顯提高,而且也降低了復發(fā)率。有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3]:在Hp感染率高的地區(qū),其胃癌發(fā)病率也高,并且感染的年齡也較早。王吉耀等[24]對Hp相關性胃炎與胃癌的關系研究表明,感染Hp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增殖程度和凋亡均較非感染Hp患者增加,而且胃癌的上皮細胞過度增殖和凋亡這一病理變化主要發(fā)生在胃黏膜病變的早期階段。在胃黏膜的萎縮,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的出現之后,兩者胃黏膜上皮的增殖及細胞凋亡程度沒有發(fā)現明顯的差異性,因此認為Hp感染主要在早期階段影響著胃癌發(fā)病。MiehlkeS.等[25]研究認為胃癌的發(fā)生與Hp中的vacAsl/ml亞型存在密切的關系,提示可以通過檢測Hp的亞型鑒別胃癌高危人群。Hp引起的慢性胃炎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一個重要的病理基礎,有研究結果顯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Hp感染檢出率高達80%~100%,通過對Hp進行根除治療后,潰瘍的愈合率明顯提高,而復發(fā)率也明顯降低[26]。有學者也做過實驗研究,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體內Hp分離出來,經試驗研究發(fā)現其多為產毒菌株,能使胃黏膜形成特異的空泡變性及壞死等病理改變,因此認為VacA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fā)生的重要因素[27]。在人體正常胃黏膜中是沒有淋巴組織的,感染Hp之后,首先在胃黏膜組織中形成淋巴濾泡,進一步MALT型淋巴樣組織逐漸聚積在胃胃黏膜組織內,因此稱為“獲得性MALT”。如果淋巴瘤早期對Hp進行根除治療后,MALT淋巴瘤將會縮小或消失。歐陽欽等[28]研究結果表明,MALT淋巴瘤Hp感染率可達84%,應用抗生素將Hp根除治療后,發(fā)現淋巴濾泡出現消退,而且胃原發(fā)性B細胞MALT淋巴瘤也出現消退現象,這為對探討胃MALT淋巴瘤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關于Hp感染與胃腸道疾病關系的研究非常深入,對Hp感染與許多胃腸疾病之間的作用機制已更加明白,為指導臨床治療提供了更有價值的理論依據。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腸外疾病的關系流行病學資料表明,Hp感染與多種胃腸外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目前報道與Hp感染有關的疾病種類很多,比較多的主要見于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皮膚病等。Shmuely等[29]通過對188名主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血清hp-IgG及CagA進行檢查,結果發(fā)現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率Hp毒力菌株感染者為63%,CagA陰性株感染者為46.7%,而未感染者為29%,提示Hp與動脈粥樣硬化有密切關系。研究表明Hp感染是腦梗死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之一[30,31]。有研究發(fā)現,通過檢測腦梗死患者中血清Hp–IgG,結果顯示其陽性率較正常人明顯偏高[32],提示Hp感染可能是導致腦梗死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之一。Hp感染與缺鐵性貧血有一定的關系,兒童可能更為相關。有研究通過對688名阿拉斯加的學齡兒童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有35%的兒童缺鐵,其中7.8%出現缺鐵性貧血,86%的兒童感染了Hp,其中91%合并缺鐵,與未感染者明比較明顯偏高[33]。Veneri等[34]通過對43名ITP伴hp感染的患者進行hp抗生素根除治療后,結果發(fā)現有41名患者經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另有20人獲得長期緩解。提示Hp感染與ITP有密切關系。Hp感染與糖尿病也有一定的關系,有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染率Hp,因為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神經系統(tǒng)病變,引起胃動力不足,甚至胃輕癱,促進Hp在胃部進行大量定植。另外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停留在胃內的時間延長,刺激胃酸和胃泌素的分泌,更使胃腸蠕動減慢,為Hp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35]。Federman[36]通過對hp感染和慢性蕁麻疹關系的多項研究進行總結,如對191例慢性蕁麻疹并感染Hp的患者進行Hp根除治療后,59例病情獲得緩解(30.9%),對于83例慢性蕁麻疹Hp未根除的患者只有18例獲得緩解率(21.7%),而對于74例未感染Hp的患者,有10例獲得自發(fā)緩解(13.5%),表明對于慢性蕁麻疹伴有Hp感染的患者進行根除性治療,對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治療有重要的意義。張萬星等[37]研究認為Hp感染膽囊可能會促使膽囊結石的發(fā)生,實驗發(fā)現Hp感染膽囊能使膽囊壁中CCK-A受體基因表達下降,使膽囊排空出現障礙,導致結石的形成。對于Hp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將來會有更多的有關Hp感染與胃腸外疾病的研究報道。4.1.314C-尿素呼氣試驗的重要臨床價值Hp是消化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而且與其它許多相關疾病也有密切關系,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第一類致癌因子[38]。人類對Hp普遍易感,Hp傳播的主要方式有人-人之間的糞-口或口-口途徑,內窺鏡檢查、口腔科、兒科嬰兒室也存在醫(yī)源性傳播,人體一旦受Hp感染,則可能成為該菌的終身宿主,目前全世界約有50%的人群感染了Hp。Hp最常見的可引起多種胃病,包括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非潰瘍性消化不良、胃癌等。對Hp進行根除性治療,可以使胃炎癥狀逐漸緩解,胃粘膜損傷也逐步轉變?yōu)檎顟B(tài),直至最終消失;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通過進行有效的抗菌治療后,可以縮短十二指腸潰瘍的自然病程,加速潰瘍愈合;對Hp進行根除治療也可有效的防止?jié)儚桶l(fā),可使?jié)兊哪陱桶l(fā)率降至約2%。在治療消化道疾病時,對Hp根除治療已經成為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目前由于我國抗生素濫用現象嚴重,Hp對許多抗生素耐藥普遍存在,因此合理選擇有效的藥物,規(guī)范藥物的劑型、劑量、服用方法、配伍和療程等,對提高Hp的根除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人群中Hp感染率較高,Hp根除治療也有重要意義,因此Hp的診斷也顯得非常重要,臨床上迫切需要一種敏感性高、特異性強,而且操作簡單、快速,對人體安全,容易接受的Hp診斷方法。目前,臨床上最常用Hp診斷方法有兩種,分別是胃鏡下取材的快速尿素酶試驗和14C-尿素呼氣試驗。快速尿素酶試驗是對人體侵入性取材,具有創(chuàng)傷性的危險,而且容易出現交叉感染,其檢測準確率也只有70%~85%;而14C-尿素呼氣試驗具有無痛、無創(chuàng)、快速簡便、無交叉感染的優(yōu)點,其準確率達95%以上,被國內外專家一致推薦為診斷Hp的金標準,該方法能快速、精確的診斷Hp感染,在國內外已被廣泛推廣應用。4.1.4Hp的西醫(yī)治療

三聯療法:標準三聯療法包括兩個方案,方案(1)是指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方案(2)是指PPI+克拉霉素+甲硝唑,由于兩個方案中均有克拉霉素,近年來,Hp對許多抗生素耐藥率不斷上升,我國對克拉霉素的耐藥率很高,導致傳統(tǒng)的三聯療法對Hp的根除率已低于或遠低于80%。即使將標準三聯療法的療程從7d延長至10d或14d,其根除率也僅能提高約5%。因此,在我國多數地區(qū)使用受限制,正逐步淘汰。

國際上新推薦的根除方案:(1)序貫療法:經典方案有兩個5天組成,療程總共為10天,前5天選用PPI+阿莫西林兩種藥物,后5天選用PPI+克拉霉素+甲硝唑三種藥物,我國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顯示,序貫療法與標準三聯療法療效相當,序貫療法并未顯示優(yōu)勢。(2)伴同療法:將PPI與序貫療法中的三種抗生素同時服用,不分先后,即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種藥物,我國較少使用伴同療法,因此缺乏相關的研究資料,而國際上報道的伴同療法療效與序貫療法和鉍劑四聯療法相當,但是由于前者需同時服用三種抗生素,可能會使藥物不良反應增多,或者增加Hp的耐藥率,導致在Hp根除失敗后,選擇使用抗菌藥物的余地更少。(3)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用左氧氟沙星代替耐藥率較高的克拉霉素,即PPI+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療程7天。以上藥物均使用標準劑量。在我國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中,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7天初次治療的根除率與標準三聯療法相當,并未顯示優(yōu)勢,并且在我國氟喹諾酮類藥物耐藥率很高,基本接近克拉霉素,故一般不采用。

四聯療法

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會會議[16]提出,把四聯療法作為Hp根除的推薦方案。方案包括鉍劑+PPI+2種抗菌藥物組成的四聯療法(劑量及用法見表2)。方案(1)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此方案優(yōu)點是不良反應率較低,但費用較高,取決于選擇的克拉霉素;方案(2)為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此方案藥物不良反應率和費用取決于對左氧氟沙星的選擇;方案(3)為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方案(4)為四環(huán)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方案(3)和(4)療效穩(wěn)定,費用較低,但不良反應率可能較高。這4種方案的根除率均相對較高,其中一種方案根除失敗后,無需做藥敏試驗,可直接選擇另外一種方案治療。表2推薦的四聯方案中抗拒藥物的劑量和用法方案抗菌藥物1抗菌藥物21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2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左氧氟沙星500mg/次,1次/d或200mg/次,2次/d3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mg/次,2次/d4a四環(huán)素75mg/次,2次/d甲硝唑200mg/次,2次/d3次/d4b四環(huán)素75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mg/次,2次/d注:推薦的四聯方案為:標準劑量PPI+標準劑量鉍劑(均為2次/d,餐前半小時)+2種抗菌藥物(餐后即服);標準劑量PPI:埃索美拉唑20mg、雷貝拉唑10mg、蘭索拉唑30mg、奧美拉唑20mg和泮托拉唑40mg,2次/d;標準劑量鉍劑:枸椽酸鉍鉀220mg/次,2次/d抗菌藥物的選擇:在根除Hp治療中,抗菌藥物的選擇通常有6種,克拉霉素、甲硝唑和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高,一般情況在再次治療時不可重復使用,因為在根除失敗后往往已產生耐藥現象;而目前在我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環(huán)素3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仍較低,在根除治療失敗后,可以重復使用,一般不容易產生耐藥。推薦的四聯療法中鉍劑、PPI通過與兩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可以使Hp對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藥率明顯降低,但是還不清楚是否可以使氟喹諾酮類藥物耐藥率降低。對于Hp耐藥率仍較低的地區(qū)或者對服用鉍劑有禁忌者,也可以選擇標準三聯療法、序貫療法或伴同療法等非鉍劑方案。中醫(yī)對Hp的研究4.2.1中醫(yī)對Hp的理論研究對Hp的認識,中醫(yī)古典醫(yī)籍中并沒有明確的闡述,Hp感染相關疾病的病名也沒有記載,但綜合臨床患者相關癥狀來看,Hp感染引起的相關疾病多屬于“胃脘痛”,“痞滿”,“嘈雜”等中醫(yī)病癥的范疇。目前普遍認為,Hp感染屬于中醫(yī)“邪氣”的范疇。中醫(yī)學中的邪氣包含有西醫(yī)中的病原微生物,而Hp致病有漸進性,激惹性,反復性等方面的特點,這與中醫(yī)濕熱之邪引起的臨床表現是相符合的。中醫(yī)認為正氣在人體發(fā)病中起主導作用,同時邪氣在發(fā)病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中醫(yī)理論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儒門事親》所說:“夫病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內而生,皆邪氣也。”因此Hp的感染侵襲人體是正氣與邪氣相互交爭的結果。陸為民等研究[10]結果認為Hp感染的病理基礎是脾胃虛弱,而脾胃虛弱容易導致氣滯、郁熱、血瘀、濕阻等病理變化,這些病理變化為Hp的附著、繁殖及致病提供了有利的感染條件。Hp致病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正虛邪實,虛實夾雜為Hp致病的基本病機。如《脾胃論》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平則萬物安,病則萬化?!保鞍俨〗杂善⑽杆ザ?。”張仲景則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病機中正虛為脾胃虛弱,邪實多為濕熱蘊結。脾胃功能虛弱,運化水谷不利,易水濕內停,最終釀成濕熱。而Hp感染人體后,可加重脾胃虛弱的程度,使機體無力祛邪,Hp持續(xù)滯留人體。因此,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機體得以后天之本脾胃源源不斷的滋養(yǎng),Hp才不易侵入機體,即使感染人體之后,也可能不導致發(fā)病,或者發(fā)病很輕微,機體容易祛除。馬錫金等[39]認為Hp作為“外邪”侵襲人體的主要途徑是飲食不節(jié),而Hp“外邪”乘虛而入的病理基礎是稟賦不足或情志內傷,Hp侵襲人體后導致發(fā)病的病理根本是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病情日久,漸致氣滯血瘀、脈絡不通。王勝英等[40]認為Hp相關性胃炎發(fā)病的主要病因是外邪持續(xù)反復的侵襲人體,并提出了發(fā)病后的病機過程是“外邪犯胃一脾胃氣虛一內邪叢生”的觀點。一些學者也進行了Hp感染的實驗研究,如歷蘭娜等[41]用Hp混懸液分別對正常大鼠和造模出現典型的脾虛證型的大鼠進行空腹灌胃,采用涂片鏡檢及Hp培養(yǎng)等方法對兩組大鼠進行Hp檢測,結果提示脾虛組檢出率高達66%~100%,對照組檢出率明顯偏低,這從實用角度進一步證實了Hp感染與正虛有密切的關系。涂福音等[42]通過對患者進行胃粘膜病理活檢,對診斷為慢性胃炎伴Hp感染者進行中醫(yī)辨證,結果多為脾胃濕熱,因此認為Hp屬于中醫(yī)病因中的濕熱外邪。沈鷹等[43]研究肝氣犯胃型和脾虛型患者感染Hp后胃粘膜出現的防御反應,通過病理組織學觀察,結果顯示脾虛型患者胃粘膜漿細胞和淋巴細胞呈中度以上浸潤,并發(fā)現中性粒細胞浸潤固有膜,表明脾虛患者感染Hp后,胃粘膜反應較低下,對脾虛證患者通過中藥治療,改善脾虛證后,也明顯減輕了Hp的感染程度。4.2.2Hp的中醫(yī)治療單味中藥的治療對于單味中藥治療Hp,主要有兩方面的藥物,一方面是以清熱解毒為主,另一方面是主張扶正祛邪。有研究通過選用臨床常用的53味中藥,分別做抗Hp抑菌藥理試驗,結果顯示Hp對黃連、桂枝、大黃三味藥呈高度敏感;延胡索、烏梅兩味藥呈中度敏感;三七、黨參、厚樸三味藥表現為敏感,表明這八味中藥有較強抗Hp的作用[44]。張越林[45]在臨床中使用青木香單味中藥治療30例Hp感染相關性胃炎,同時對30例此患者采用西醫(yī)標準三聯療法治療作為對照觀察,結果顯示青木香組臨床有效率和Hp的根除率與三聯療法相當,且對照組出現程度不一的不良反應,而青木香組無明顯不良反應,表明青木香有良好的抗Hp的作用。劉小英等[46]通過對單味中藥魚腥草從體外實驗和臨床對照研究Hp的抗菌作用,結果顯示魚腥草在體外抑菌試驗中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Hp的功效,與標準三聯療法做臨床對照觀察發(fā)現,魚腥草水煎劑治療Hp感染的療效與三聯療法相當,也證實了魚腥草的抗Hp的作用。許藝等[47]通過對136味常用中藥進行體外Hp的抑菌試驗,結果顯示具有抗Hp作用的藥物以清熱解毒的最多,在136味中藥中,黃連被證實抑菌作用最強,其次黃芩、大青葉、大黃也有較好的抑菌效果。胡偉等[48]通過實驗培養(yǎng)Hp甲硝唑敏感株和耐藥株兩種菌群,用單味中藥蒲公英進行體外抑菌實驗,結果發(fā)現蒲公英有較好的Hp抑菌作用,而且對Hp甲硝唑敏感株和耐藥株的抑菌作用相當,因此認為Hp治療甲硝唑耐藥后,可用蒲公英作為補救治療措施。關于單味中藥的Hp研究還有很多,像黃柏、桂枝、地丁、玫瑰花、高良姜、烏梅、厚樸、白芍、香附、青天葵、連翹、茵陳、苦參等在不同的研究中都有報道。中藥復方的治療中藥復方是臨床最常用的治療Hp的方法,因復方是通過中醫(yī)辨證及組方對患者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用藥,而不拘于單味中藥的作用。大量研究證實復方治療對Hp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對Hp有直接抑制的作用,而且也能削弱Hp的毒性,另外復方治療對患者進行整體調理,能夠提高患者的遠期療效,減少Hp的復發(fā)。如徐藝等[47]對左金丸、香連丸及清幽養(yǎng)胃方三個脾胃常用方劑做抑菌試驗,結果顯示左金丸呈高度敏感,香連丸和清幽養(yǎng)胃方呈中度敏感,提示中藥固定的方劑有較好的抗Hp的功效。陳磐華等[49]用中藥復方辨證治療215例Hp感染患者,用西藥三聯療法治療204例Hp感染患者作為對照組。中藥組基本處方:黃連6g、白芷6g,大黃(后下)9g、黃芩9g、黨參30g、牡丹皮10g、黃芪30g、白花蛇舌草30g、煅瓦楞30g、烏賊骨12g。根據癥狀在基本處方上做適當加減處理。治療結果顯示中藥組與西藥組Hp的根除率相差不大,但在不良反應方面,中藥組僅有2例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不影響繼續(xù)治療;而西藥組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癥狀包括惡心、納呆、乏力、頭暈、皮疹、嗜睡等,其中有12例因不耐受不良反應而中止治療,表明中藥復方辨證治療有一定的優(yōu)勢。白光等[50]通過觀察中藥復方清幽湯加味治療Hp感染患者60例,對照組30例采用鉍劑三聯療法。中藥復方基本方組成:蒲公英20g,黃連6g,黃芪15g,白術、白芍、陳皮、茯苓、甘草各10g,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周。對照組予膠體次枸掾酸鉍240mg,Bid,甲硝唑0.4g,Bid;阿莫西林1.0g,Bid,連服2周。療程結束后2周,通過復查Hp,證實清幽湯加味方藥具有抑殺Hp的確切療效。關于中藥復方治療Hp的研究還有很多報道,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各家報道湯劑處方不一,對抗Hp的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總結。4.3中醫(yī)體質與感染性疾病關系的研究4.3.1中醫(yī)體質與疾病的發(fā)生中醫(yī)體質是由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作用形成的,其中包括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所謂先天因素是指受父母影響與生俱來的所有體質因素,如父母平素的體質狀態(tài)、父母之間的血緣關系和生育時的年齡,以及母親妊娠時的營養(yǎng)狀況等因素,這些又稱稟賦因素。后天因素是指人出生以后的飲食、勞逸、情志等因素的影響,也與年齡、性別、社會因素及所患疾病有關。中醫(yī)體質學認為正氣的盛衰變化決定著疾病的是否發(fā)生,而個體的體質狀況對正氣的強弱有重要的影響[51]。王琦[17]等將人體體質分為九種中醫(yī)體質類型,人群中每個人體質類型各不相同,這種體質的差異性決定著個體對某種病邪的易感性,也影響著人體在受到病邪侵襲后的發(fā)病與否及發(fā)病的傾向性。如《靈樞·百病始生》[52]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庇秩纭端貑枴ぴu熱病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刺法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些闡述都反映了疾病的發(fā)生與個體體質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某些人群在受到相同的致病因素作用下,其發(fā)病情況卻各不相同,如有的人不發(fā)病或發(fā)病輕,也有人發(fā)病較重,以及發(fā)病后,還有易治愈不易治愈等不同臨床結局。如近年來,H1N1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