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風險管理課件_第1頁
人身風險管理課件_第2頁
人身風險管理課件_第3頁
人身風險管理課件_第4頁
人身風險管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身風險管理PersonalRiskManagement第一章風險或危險(Risks)第二章人身風險管理意義、步驟及目標第三章生命迴圈(LifeCycle)第四章人身風險之辨認第五章人身風險之衡量第六章人身風險之控制(RiskControl)策略第七章人身風險之理財(RiskFinancing)策略第八章風險管理策略之較佳組合及準則第九章人身保險制度第十章個人及家庭之人身保險商品第十一章企業(yè)之人身保險商品2第一章風險或危險(Risks)(一)、風險之定義所謂風險(Risk)系指損失之不確定性(UncertaintyConcerningLoss),而損失是指人或財產經濟價值之非故意(Unintentional)減少或滅失。不確定性則包括下列三種情形之一者:

(1)事故發(fā)生與否(Whether)不確定。

(2)事故發(fā)生何時(When)不確定。

(3)事故發(fā)生原因及結果(How)不確定。3(二)、風險之要素風險具有下列三項要素(1)風險標的物暴露在風險之下之有形或無形標的物。如房屋裝修、汽車、機器設備、人之生命、身體等。(2)風險事故造成風險標的物經濟結果之原因或力量。如火災、地震、死亡、疾病等。(3)風險發(fā)生之經濟結果直接及間接之損失。4(三)、風險之分類(1)依危險發(fā)生之經濟結果分為(1930AlbertH.Mowbray)

風險種類純粹危險(PureRisk)投機性危險(SpeculativeRisk)定義僅有損失或沒有損失之可能;無獲利之機會除了損失與沒有損失之機會外,尚有獲利機會性質為靜態(tài)危險

為動態(tài)危險

影響範圍個人與社會均遭受損失;為個體之危險個人遭受損失(利得)可能使他人獲利(損失),對社會可能沒有影響;為群體之危險是否具規(guī)則性

具有規(guī)則性,可運用大數(shù)法則來衡量

不具有規(guī)則性,無法運用大數(shù)法則來衡量

是否具有可保性

具可保性

不具可保性

5(2)依危險事故之性質分為(1901AlanH.Willett)

風險種類靜態(tài)危險(StaticRisk)

動態(tài)危險(DynamicRisk)

定義系指不可預料或不可抗力之事件,或人為上之錯誤、惡意行為所致

系指由於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或人類欲望等因素變動所致

性質為純粹危險為純粹危險及投機性危險影響範圍可能造成損失僅及於少數(shù)人非個人能力所能掌控,會影響多數(shù)人

是否具規(guī)則性

具規(guī)則性

不具規(guī)則性

可否運用大數(shù)法則

可運用大數(shù)法則

不可運用大數(shù)法則

6(3)依危險是否普遍存在分為(GreeneM.R.)

風險種類客觀危險(ObjectiveRisk)主觀危險(SubjectiveRisk)定義預期損失與實際損失之變異(Variation)程度

基於個人心理狀態(tài)所衍生之主觀認識

性質可運用統(tǒng)計數(shù)量方法予以衡量,並依據(jù)大數(shù)法則來測定損失之機率;為可保危險由心理測驗予以測定,但須注意其可信度;為不可保危險是否具可保性

具可保性

不具可保性

7(4)依危險標的物之性質分為

風險種類人身危險PersonalRisk財產危險PropertyRisk

責任危險LiabilityRisk

定義系指與個人或企業(yè)員工之生命或健康有關之一切危險。包括個人之生、老、病、死、失能及企業(yè)員工之病、老、死、失能等。

系指個人或企業(yè)財產發(fā)生各種直接或間接損失之風險

系指對於他人所遭受之財產損失或身體傷害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之危險。又可分為法律責任危險及契約責任危險。

8(5)依危險發(fā)生是否影響個體或群體分為(C.A.Kulp;

JohnW.Hall)

風險種類特定危險ParticularRisk基本危險FundamentalRisk

定義系指與特定個人行為有關之危險

系指危險所發(fā)生的損失並不是由個人行為所致,又稱為群體危險

性質為純粹危險;較易控制

包括純粹危險及投機性危險;常與經濟景氣變化、社會政治不安定及天災等風險有關

影響範圍影響範圍較小,僅造成少數(shù)人的損失

影響範圍較大,常及於團體且造成多數(shù)人的損失

9(四)、風險之本質(或稱危險之三要素)(1)危險因素(Hazards):系指引起或增加事故發(fā)生機會或擴大損失程度之因素,又稱為災源。其可分為下列三種:

1.實質危險因素(PhysicalHazard):系指實際存在而可能造成或增加損失機會的情況,例如易燃建材為建築物發(fā)生火災之實質危險因素,而年齡、性別、職業(yè)、過去病歷、家庭病史、生活嗜好等皆為人身實質危險因素。2道德危險因素.(MoralHazard):系指個人意圖不當?shù)美e極作為,例如投?;痣U後意圖詐領保險金而縱火,投保人身保險意圖詐領保險金而自殺或自殘。3.怠忽危險因素(MoraleHazard):系指個人意圖不當?shù)美麡O作為,在損失可以預防或控制時故意不為,因而導致?lián)p失發(fā)生或擴大,例如有保險而管理鬆散等。

10(2)風險或危險事故(Perils)造成損失發(fā)生之直接原因,又稱為災因,例如火災、地震、竊盜、死亡、疾病、失能等。其可分為下列三種:

1.自然危險事故(NaturalPerils):如地震、洪水、腐蝕、折舊等。

2.人為危險事故(HumanPerils):火災,環(huán)境污染、疾病、死亡等。

3.經濟危險事故(EconomicPerils):景氣衰退、通貨膨脹、科技之進步及消費者嗜好之改變等。

(3)損失(Loss)系指危險事故所致財產價值或個人所得之減低或喪失,此種財產或所得之損失,必須以「非故意」(Unintentional)所致者為限。

11(4)危險因素、危險事故及損失之關係由於危險因素之存在,將會引起或增加事故發(fā)生機會(損失頻率)或擴大損失程度(損失之額度),並進而導致?lián)p失。因此為避免損失發(fā)生,必須先將危險因素排除。

12第二章人身風險管理(PersonalRiskManagement)意義、步驟及目標(一)、風險管理之定義傳統(tǒng)之危險管理(或風險管理)僅限定在管理純粹危險或靜態(tài)危險。但現(xiàn)今之危險管理的領域已逐漸延伸至投機性危險。因此可定義為狹義之危險管理(或風險管理)為管理純粹危險或靜態(tài)危險。而廣義之危險管理(或風險管理)除了管理純粹危險或靜態(tài)危險外,尚管理投機性危險或動態(tài)危險。因此狹義之風險管理可定義為「各經濟單位經由對純粹危險或靜態(tài)危險之辨識與衡量,以及危險控制及危險理財?shù)裙ぞ咧x擇與適當執(zhí)行,以最小之危險成本,使損失之發(fā)生及其所致之財務衝擊降至最低?!?/p>

13

(二)風險管理範疇之改變傳統(tǒng)之RiskManagement針對純粹風險purelossexposures,自1990年代RiskManagement開始擴展到speculativefinancialrisks投機性之財務風險。近年來RM更進一步發(fā)展包括企業(yè)所面對之所有風險AllRisks。14(三)、風險管理之步驟:(1)辨認危險(RiskIdentification):認識危險標的、危險因素、危險事故。(2)衡量危險(RiskMeasurement):衡量其損失頻率(FrequencyofLoss)與損失額度(SeverityofLoss)。(3)選擇危險管理策略:選擇適當之危險控制策略(如損預防、損失抑制)或危險理財策略(如移轉、自留)。(4)執(zhí)行:有效且確實執(zhí)行選擇之策略。(5)評估與改善:所選擇之策略並非一成不變,隨著環(huán)境之變遷須定期檢討與評估,以選擇最佳之危險管理策略。15(四)TypesofPureRisk純粹風險之型態(tài)(1)PersonalRisks人身風險1.Riskofprematuredeath早死:家庭經濟來源者未完成之財務義務。2.Riskofinsufficientincomeduringretirement退休後收入不足3.Riskofpoorhealth健康不良4.Riskofunemployment失業(yè)(2)PropertyRisks財產風險1.DirectLoss直接損失2.IndirectLoss間接損失(3)LiabilityRisks責任風險:導致他人體傷財損之法律責任。16(五)、風險管理之目標(Objective)

個人與家庭

企業(yè)與政府機關

風險管理目標(1)保全人身1.避免早年死亡2.避免或降低失能損失3.避免或降低醫(yī)療費用4.避免或降低財產與責任損失5.避免失業(yè)(2)累積資金

1.儲蓄

2.投資

3.信託(3)維持或提高生活品質(4)退休規(guī)劃(5)稅務規(guī)劃

1.所得稅

2.贈與稅

3.遺產稅(1)損失前之目標1.營運之經濟性2.減少憂慮3.履行外在強制性之義務(如法律規(guī)範)4.履行社會責任(2)損失後之目標1.生存2.繼續(xù)營運3.盈餘穩(wěn)定4.維持成長5.履行社會責任17遺產稅(95.1.1)一、遺產稅何時申報?向何單位申報?1.被繼承人死亡遺有財產者(包括動產、不動產及一切有財產價值之權利),納稅義務人應於被繼承人死亡日起六個月內,向被繼承人死亡時戶籍所在地之國稅局或所屬分局、稽征所申報。2.被繼承人為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外之中華民國國民,或非中華民國國民死亡時,在中華民國境內遺有財產者,應向臺北市國稅局申報。

二、誰是遺產稅納稅義務人?遺產稅之納稅義務人如下:1.有遺囑執(zhí)行人者,為遺囑執(zhí)行人。2.無遺囑執(zhí)行人者,為繼承人及受遺贈人。

3.無遺囑執(zhí)行人及繼承人者,為依法選定之遺產管理人。

三、如何計算應納遺產稅?1.遺產總額:被繼承人死亡時,全部遺產加上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及第一千一百四十條規(guī)定之各項順序繼承人配偶之財產,扣除不計入遺產總額後之金額。

2.課稅遺產淨額=遺產總額-免稅額-扣除額3.應納遺產稅額=課稅遺產淨額×稅率-累進差額-扣抵稅額及利息18四、遺產稅速算公式表

遺產淨額(萬元)稅率(%)累進差額(元)遺產淨額萬元)稅率(%)累進差額(元)67以下2%0668~111320%657,00067~1674%12,0001113~167026%1,257,000167~3347%57,0001670~445333%2,307,000334~50111%177,0004453~1113241%5,507,000501~66815%357,00011132以上50%14,507,00019五、不計入遺產總額之財產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左列各款不計入遺產總額:1、遺贈人、受遺贈人或繼承人捐贈各級政府及公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之財產。2、遺贈人、受遺贈人或繼承人捐贈公有事業(yè)機構或全部公股之公營事業(yè)之財產。3、遺贈人、受遺贈人或繼承人捐贈於被繼承人死亡時,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guī)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yè)之財產。4、遺產中有關文化、歷史、美術之圖書、物品,經繼承人向主管稽征機關聲明登記者。但繼承人將此項圖書、物品轉讓時,仍須自動申報補稅。5、被繼承人自己創(chuàng)作之著作權、發(fā)明專利權及藝術品。6、被繼承人日常生活必須之器具及用品,其總價值在80萬元以下部分。7、被繼承人職業(yè)上之工具,其總價值在45萬元以下部分。8、依法禁止或限制採伐之森林,但解禁後仍需自動申報補稅。9、約訂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10、被繼承人死亡前五年內,繼承之財產已納遺產稅者。11、被繼承人配偶及子女之原有或特有財產,經辦理登記或確有證明者。12、被繼承人遺產中經政府辟為公眾通行道路之土地或其他無償供公眾通行之道路土地,經主管機關證明者。但其屬建造房屋應保留之法定空地部分,仍應計入遺產總額。2013、被繼承人之債權及其他請求權不能收取或行使確有證明者。五、遺產稅免稅額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被繼承人如為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之中華民國國民,自遺產總額中減除免稅額779萬元,其為軍警公教人員因執(zhí)行職務死亡者,加倍計算。被繼承人如為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外之中華民國國民,或非中華民國國民,其減除免稅額比照前項規(guī)定辦理?!沽?、扣除額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十七條第一項規(guī)定:「左列各款,應自遺產總額中扣除,免征遺產稅:1、被繼承人遺有配偶者,自遺產總額中扣除445萬元。2、繼承人為直系血親卑親屬者,每人得自遺產總額中扣除45萬元,其有未滿二十歲者,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二十歲之年數(shù),每年加扣45萬元,但親等近者拋棄繼承由次親等卑親屬繼承者,扣除之數(shù)額以拋棄繼承前原得扣除之數(shù)額為限。3、被繼承人遺有父母者,每人得自遺產總額中扣除111萬元。214、第一款至第三款所定之人如為殘障福利法第三條規(guī)定之重度以上殘障者,或精神衛(wèi)生法第五條第二項規(guī)定之病人,每人得再加扣殘障特別扣除額557萬元。5、被繼承人遺有受其扶養(yǎng)之兄弟姊妹、祖父母者,每人得自遺產總額中扣除45萬元,其兄弟姊妹中有未滿二十歲者、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二十歲之年數(shù),每年加扣45萬元。6、遺產中之農業(yè)用地及其地上農作物,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繼續(xù)經營農業(yè)生產者,扣除其土地及地上農作物價值之全數(shù),但該土地如繼續(xù)供農業(yè)使用不滿五年者,應追繳應納稅賦。7、被繼承人死亡前六至九年內,繼承之財產已納遺產稅者,按年遞減扣除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四十及百分之二十。8、被繼承人死亡前,應法應納之各項稅捐、罰鍰及罰金。9、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之債務,具有確實證明者。10、被繼承人之喪葬費用,以111萬元計算。11、執(zhí)行遺囑及管理遺產之直接必要費用。22贈與稅(95.1.1)一、贈與稅何時申報?向何單位申報?1.除不計入贈與總額之財產贈與外,贈與人在一年內贈與他人之財產總值超過贈與稅免稅額時,應於超過免稅額之贈與行為發(fā)生後三十日內辦理贈與稅申報。2.贈與人為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之中華民國國民者,向戶籍所在地國稅局或所屬分局、稽征所申報;其為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外之中華民國國民或非中華民國國民,就其在中華民國境內之財產為贈與者,向臺北市國稅局申報。二、誰是贈與稅納稅義務人?贈與稅之納稅義務人為贈與人,但贈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以受贈人為納稅義務人:1.行蹤不明者。2.逾遺產及贈與稅法規(guī)定繳納期限尚未繳納,且在中華民國境內無財產可供執(zhí)行者。三、如何計算應納贈與稅?1.贈與總額:贈與人每年贈與之財產全部扣除不計入贈與總額之財產2.課稅贈與淨額=贈與總額-免稅額-扣除額3.應納贈與稅額=課稅贈與淨額×稅率-累進差額-扣抵稅額及利息

23四、贈與稅速算公式表

贈與淨額(萬元)稅率(%)累進差額(元)贈與淨額萬元)稅率(%)累進差額(元)67以下4%0557~80221%553,00067~1896%12,000802~155827%985,000189~3129%63,0001558~322834%1,965,000312~43412%147,0003228~500942%4,285,000434~55716%303,0005009以上50%7,885,00024五、不計入贈與總額遺產及贈與稅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左列各款不計入贈與總額1、捐贈各級政府及公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之財產。2、捐贈公有事業(yè)機構或全部公股之公營事業(yè)之財產。3、捐贈依法登記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guī)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yè)之財產4、扶養(yǎng)義務人為受扶養(yǎng)人支付之生活費、教育費及醫(yī)藥費。5、贈與民法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所定繼承人之農業(yè)用地。但該土地如繼續(xù)供農業(yè)使用不滿五年者,應追繳應納稅賦。6、配偶相互贈與之財產。7、父母於子女婚嫁時所贈與之財物,總金額不超過一百萬元。遺產及贈與稅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贈與稅納稅義務人,每年得自贈與總額中減除免稅額111萬元?!惯z產及贈與稅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贈與附有負擔者,由受贈人負擔部分應自贈與額中扣除。25最低稅負制一般所得稅額=應納稅額-投資抵減稅額基本稅額=(基本所得額-600萬元)×20%一般所得稅額>=基本稅額→不補稅一般所得稅額<基本稅額→補稅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個人之基本所得額,指依所得稅法規(guī)定計算之綜合所得淨額,加計下列各款金額後之合計數(shù):

一、本條例公佈後所訂立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受益人受領之保險給付。但死亡給付在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部分,免予計入。

二、下列有價證券之交易所得:

(一)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未在證券商營業(yè)處所買賣之公司所發(fā)行或私募之股票、新股權利證書、股款繳納憑證及表明其權利之證書。

(二)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未在證券商營業(yè)處所買賣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受益憑證。

26三、依所得稅法或其他法令規(guī)定於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減除之非現(xiàn)金捐贈金額。

四、公司員工依促進產業(yè)升級條例第十九條之一規(guī)定取得之新發(fā)行記名股票,可處分日次日之時價超過股票面額之差額部分。五、依各法律規(guī)定新增,且性質與前四款規(guī)定類似,經財政部公告之專案及金額。

前項第四款規(guī)定之所得,應於可處分日次日之年度,計入基本所得額。

第一項第二款規(guī)定之所得,準用所得稅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七類第一款及第二款規(guī)定計算之;其交易有損失者,得自當年度交易所得中扣除;當年度無交易所得可資扣除,或扣除不足者,得於發(fā)生年度之次年度起三年內,自其交易所得中扣除。

依第一項第五款規(guī)定加計之專案及金額,其發(fā)生之損失,得經財政部公告,準用前項規(guī)定。

27(六)、風險之成本(CostsofRisk)

即為管理純粹危險或靜態(tài)危險之成本,其可定義為危險之經濟成本與危險之憂慮成本之和。(1)經濟成本(EconomicCost)1.保險費(premium):如購買各種人身保險商品之成本。2.自己承擔損失:對於未投保之危險所造成損失(包括自負額之損失),及自行承擔風險所造成之損失。3.危險控制之成本:如身體健康檢查、各種安全訓練等費用。

4.行政管理費用:管理人身危險有關之行政費用,如公司之風險管理單位或部門之經常性支出。(2)憂慮成本(WorryCost)1.提存緊急準備金之損失:個人、家庭、企業(yè)為了因應一些緊急事故發(fā)生,而提存之準備金,此準備金必須保持高度之流動性以因應緊急之需。

2.阻礙資金形成及減少生產能量之損失:由於危險之普遍存在,使得個人、家庭、企業(yè)採取較保守及穩(wěn)健之作法,因而阻礙資金形成及減少生產能量之損失。

28第三章生命迴圈(LifeCycle)29(一)孕育期(1).意義:

指從出生至接受及完成基本教育及技能教育?即出生至約24歲,孕育期結束時間視個人情況及生涯規(guī)劃而定.生涯規(guī)劃與理財活動學業(yè)事業(yè)升學或就業(yè)家庭型態(tài)以父母家庭為生活重心理財活動提升專業(yè)知識、提高收入主要風險疾病、死亡、意外傷害及殘障、失業(yè)30(二)建立期(1).意義:完成基本教育後,進入社會,就業(yè)、結婚、生育小孩之階段,即約25歲至34歲。生涯規(guī)劃與理財活動學業(yè)事業(yè)加強在職進修家庭型態(tài)擇偶結婚、學前子女理財活動量入為出、購屋買車準備主要風險疾病、死亡、意外傷害及殘障、失業(yè)31(三)穩(wěn)定期(1).意義:對於未來之生涯發(fā)展應有明確方向,即約35歲至44歲。生涯規(guī)劃與理財活動學業(yè)事業(yè)初階管理者、評估自行創(chuàng)業(yè)家庭型態(tài)子女上小學或中學理財活動償還房貸、籌教育基金主要風險疾病、死亡、意外傷害及殘障、失業(yè)、汽車或房屋之毀損滅失、法律責任、投資虧損32(四)維持期(1).意義:最具投資理財能力之年齡層,即約45歲至54歲。生涯規(guī)劃與理財活動學業(yè)事業(yè)中階管理者、建立專業(yè)聲譽家庭型態(tài)子女上大學或研究所理財活動收入增加、籌退休金主要風險疾病、死亡、意外傷害及殘障、失業(yè)、汽車或房屋之毀損滅失、法律責任、投資虧損33(五)空巢期(1).意義:退休前之準備期,即約55歲至64歲。生涯規(guī)劃與理財活動學業(yè)事業(yè)高階管理者、指導組織方向家庭型態(tài)兒女已就業(yè),自住或同住理財活動負擔減輕、準備退休主要風險疾病、死亡、意外傷害及殘障、失業(yè)、汽車或房屋之毀損滅失、法律責任、投資虧損34(六)養(yǎng)老期(1).意義:退休後享受生活,即約65歲以後。生涯規(guī)劃與理財活動學業(yè)事業(yè)名譽顧問、經驗傳承家庭型態(tài)兒女成家,含飴弄孫理財活動享受生活、規(guī)劃遺產主要風險疾病、死亡、意外傷害及殘障、汽車或房屋之毀損滅失、法律責任、退休金不足、投資虧損、稅負規(guī)劃不當35圖一Friedman之生活水準與每年收入關係

金收入錢

生活水準或消費支出0203065年齡36第四章人身風險之辨認(Identification)(一)、人身風險標的之辨認:一個人之生命、身體對個人、家庭、企業(yè)及政府機關均有相當之經濟價值,當危險事故發(fā)生時,可能導致人身經濟價值之損失。因此人之生命、身體對於個人、家庭、企業(yè)及政府機關是一種資本,也是一種可能遭受損失之標的。(1)人身危險標的---以個人、家庭來分

1.本人

2.家庭主要收入者

3.家庭中所有成員(2)人身危險標的---以企業(yè)來分

1.一般員工

2.重要員工

3.業(yè)主或雇主37(二)、人身風險事故之辨認(1)死亡(Death):死亡為每個人之生命週期中確定會發(fā)生的危險事故,只是其發(fā)生之原因及時間為不確定。(2)意外傷害及殘障(AccidentalBodilyInjury&Dismemberment):會導致喪失或減少工作能力及人身經濟價值,其為由於意外事故之發(fā)生而導致身體上之任何傷害及殘障。其又可分為下列幾種:1.永久性傷殘或暫時性傷殘。2.完全或部分之傷殘。(3)疾病(SicknessorPoorHealth):亦會導致喪失或減少工作能力及人身經濟價值,其為身體之全部或部份正常狀態(tài)或功能,受到損害而言。而傷殘及疾病發(fā)生之頻率遠大於死亡率,且罹病率因其發(fā)生之頻率及額度變異較大,因此甚難估計。

38(4)老年(OldAge)

老年與死亡一樣是確定會發(fā)生。其為人體生理上之過程,隨著年齡之增長,其體力卻逐漸衰弱,以致無法正常工作的狀態(tài)。根據(jù)聯(lián)合國對於老年(Old-Age)之定義為65歲以上之人即稱為老人。我國一般將退休年齡訂為60(勞基法)或65歲(公教)。老年雖然確定會發(fā)生,但仍有下列之不確定性:

1.退休後之生命長短

2.退休後生活費用之變化

3.退休後身體健康狀況

39*老年人口OldAgePopulation凡年齡在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94年2月216萬)*依賴人口DependentAgePopulation年齡結構區(qū)分所列之○歲至十四歲及六十五歲以上之人口。依賴人口=0~14歲人口+65歲以上人口*扶養(yǎng)比DependencyRatio為依賴人口對工作年齡人口扶養(yǎng)負擔的一種簡略測度。扶養(yǎng)比=0~14歲人口+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x100

(2003年為41)

40*幼年人口依賴比YoungAgePopulationDependencyRatio系指幼年人口對工作年齡人口之比再乘以100。幼年人口依賴比=0~14歲人口/15~64歲人口x100*老年人口依賴比OldAgePopulationDependencyRatio

系指老年人口對工作年齡人口之比再乘以100。老年人口依賴比=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x100*老化指數(shù)AgingIndex為衡量一地區(qū)人口老化程度之指標。

老化指數(shù)=65歲以上人口/0~14歲人口x100

(2003年臺灣46.6日本135.8美國59)41臺灣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數(shù)一數(shù)二老人占人口9.5﹪,增加到20﹪需要多少年?42臺灣生育率已成為最低國之一43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第四層:倫理性家庭供養(yǎng)制度(家庭養(yǎng)老)第三層:自願性商業(yè)保險儲蓄制(個人年金保險)第二層:強制性(任意性)員工退休金制度(私人年金)第一層:強制性社會保險制度(公共年金)第零層:非納費性社會救助制度(提供最低生活)世界銀行2005年5月44(5)失業(yè)(Unemployment):失業(yè)系指非死亡、意外傷殘、疾病、老年所引起之喪失工作而言。其為社會及經濟環(huán)境等因素所造成之自願性(辭職)及非自願性之失業(yè)。失業(yè)可分為下列幾種:1.迴圈性失業(yè)(Cyclical):此種失業(yè)是由經濟體系中景氣波動所導致,當經濟不景氣時,有效需求減少,生產減少,即產生普遍性失業(yè)。2.結構性失業(yè)(Structural):當經濟體系內產業(yè)結構發(fā)生轉變時,新興工業(yè)部門科技進步快速,部份勞工因技能缺乏,不敷新產業(yè)所需,短期間無法轉業(yè),而產生失業(yè)的現(xiàn)象。3.摩擦性失業(yè)(Frictional):指勞動者在辭去原有的工作,而尚未找到新工作之前,新舊工作替換之間之失業(yè)狀態(tài),又稱為短暫性失業(yè)。4.季節(jié)性失業(yè)(Seasonal):有些工作期間是有季節(jié)性的,當工作季節(jié)過後,勞工便有失業(yè)現(xiàn)象。5.個人失業(yè):因工作地點或工作性質等不合適之理由而失業(yè),其會影響個人及家庭。

45(三)、人身風險損失之辨認:人身風險損失一般可分為可以金錢衡量之直接性及間接性經濟損失,以及不能用金錢衡量之非經濟損失。(1)直接性經濟損失1.個人及家庭A.死亡:喪葬費用、醫(yī)療費用、所得收入中斷等B.意外傷殘:醫(yī)療費用、所得收入減少或中斷等C.疾?。横t(yī)療費用、所得收入減少或中斷等D.老年:健康保險保障不足(醫(yī)療費用增加)、所得收入減少或中斷、退休金不足(長壽、通貨膨脹)等E.失業(yè):所得收入減少或中斷。2.企業(yè)A.公司收益減少B.為順利替代業(yè)主或員工所增加之費用

46(2)間接性經濟損失:系指個人、家庭、企業(yè)及政府機關為了處理危險事故發(fā)生後遭受直接損失之各項間接性損失。如員工生病須就醫(yī),將產生請假及工資收入之損失。(3)非經濟損失:系指社會成本及精神損失而言。社會成本系指直接損失及間接損失發(fā)生後,轉移給社會之無形成本,而這些無形成本通常與社會保險及社會福利政策有關,通常並無一客觀之標準。而精神損失之規(guī)定可依民法第18條「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前項情形,以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第194條「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埂km有法律規(guī)定可要求賠償金錢損失,但無一客觀標準。

47(四)、人身風險事故對損失之影響

人身風險事故人身風險損失死亡所得收入中斷、喪葬費用(FuneralExpenses)、死前之醫(yī)療費用、遺產稅、企業(yè)價值損失(LossofBusinessValue)

意外傷害及殘障

所得收入中斷減少、本人、直系血親尊親屬及配偶之生活費用、子女經濟獨立前之生活費用、醫(yī)療費用(門診、手術、住院)及其他費用

疾病所得收入中斷或減少、醫(yī)療費用(門診、手術、住院)、長期看護費用(LongTermCareExpense)

老年所得收入中斷或減少、醫(yī)療看護費用、生活費用

失業(yè)所得收入中斷或減少

48第五章人身風險之衡量(Measurement)(一)、死亡率(MortalityRate)

死亡率為某一年齡之人,在未來一年內死亡之機率,一般而言年齡愈大死亡率愈高。死亡率之估計一般是根據(jù)政府所編之國民生命表或壽險業(yè)所編之經驗生命表。茲以臺灣壽險業(yè)第三回經驗生命表(1989TaiwanStandardOrdinaryExperienceMortalityTable

;簡稱1989TSO)及第四回經驗生命表(2002TSO)為例,1989TSO其以71年至75年被保險人之資料,分別編制男性及女性之生命表,2002TSO其以84年至88年被保險人之資料,分別編制男性及女性之生命表。

495-1臺灣壽險業(yè)第四回經驗生命表(男性)年齡生存數(shù)死亡數(shù)死亡率平均餘命010,000,00057,3000.00573072.9119,942,7009,6250.00096872.3259,915,1263,8870.00039268.52109,898,2422,9300.00029663.63159,880,5177,4300.00075258.74209,825,10212,9000.00131354.06259,760,93512,6700.00129849.40309,696,89713,5080.00139344.71409,515,99926,2740.00276135.45509,139,55855,3490.00605626.68608,345,184118,1510.01415818.69706,686,620232,0120.03469811.94803,846,530326,5280.0848896.8490953,317191,6690.2010553.5010027,77212,0560.4341191.651058785220.5949671.12110331.0000000.50505-2臺閩地區(qū)簡易生命表93年(男性)年齡生存數(shù)死亡數(shù)死亡率平均餘命0100,0006230.0062373.471-4993771600.0016172.935-999217800.0008169.0510-1499137950.0009664.1015-19990423690.0037259.1620-24986734510.0045754.3725-29982225930.0060449.6130-34976298600.0088144.9040-449552717340.0181635.7645-499379223770.0253431.3750-549141631850.0348427.1260-648377164460.0769519.0965-697732593140.1204515.4670-7468012129420.1902912.2175-7955070163780.297409.4780-8438692173780.449137.3985+21314213141.000006.40515-3臺灣壽險業(yè)第四回經驗生命表(女性)年齡生存數(shù)死亡數(shù)死亡率平均餘命010,000,00052,4000.00524079.6119,947,6008,9930.00090479.0359,924,7792,7790.00028075.21109,913,3501,9030.00019270.29159,902,0153,4060.00034465.37209,880,6175,2370.00053060.50259,854,5694,9960.00050755.66309,828,9355,8290.00059350.80409,745,82312,0850.00124041.18509,565,03428,8580.00301731.85609,143,40366,6830.00729323.06708,118,281157,7460.01943115.25805,874,445310,9460.0529328.95902,382,283336,7620.1413614.57100188,52565,7520.3487712.0610513,1806,7420.5115011.351101521521.0000000.50525-4臺閩地區(qū)簡易生命表93年(女性)年齡生存數(shù)死亡數(shù)死亡率平均餘命0100,0005160.0051679.701-4994801540.0015579.115-999330770.0007875.2410-1499252830.0008470.2915-19991691510.0015265.3520-24990181970.0019960.4425-29988222310.0023455.5630-34985913160.0032150.6840-44978286810.0045441.0445-49971479720.0069636.3050-549617514440.0150131.6460-649261234730.0375022.6465-698913958480.0656018.4270-748329297830.1174514.5275-7973509153890.2093511.1080-8458120209400.360288.3385+37180371801.000006.57535-5第三回與第四回經驗生命表之比較

專案第三回(1989TSO)第四回(2002TSO)男性(死亡率)1歲------0.002350

5歲------0.000590

20歲----0.002164

30歲-----0.001813

50歲-----0.007711

70歲-----0.042400

0.0009680.0003920.0013130.0013930.0060560.034698女性(死亡率)1歲-------0.001980

5歲-------0.000360

20歲-----0.000838

30歲-----0.001259

50歲-----0.005474

70歲-----0.028041

0.0009040.0002800.0005300.0005930.0030170.01943154(二)、損失頻率(LossFrequency):系指在某一特定時間內(通常為一年),預期會發(fā)生危險事故之次數(shù),其公式如下:→損失頻率

=發(fā)生危險事故次數(shù)/危險標的單位數(shù)(1)個人或家庭之人身危險:假設1,000人在過去一年中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為5次則其損失頻率為

5/1000=0.005。(2)企業(yè)員工人身危險:在職業(yè)災害之危險事故中,其殘障傷害頻率如下:→殘障傷害頻率

=(殘障傷害次數(shù)x1,000,000)/總工時

此系指每百萬工時中,可能造成殘障傷害之次數(shù)。此殘障傷害包括永久性全部殘障、永久性部份殘障、暫時性全部殘障、暫時性部份殘障。三、損失額(幅)度(LossSeverity):系指為危險事故發(fā)生後,預期之平均損失金額,其公式如下:→損失額度

=損失總額/發(fā)生危險事故次數(shù)(1)個人或家庭之人身危險:假設1,000人在過去一年中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為5次其總損失金額為$200,000,則其損失額度為$200,000/5=$40,000

55(2)企業(yè)員工人身危險:在職業(yè)災害之危險事故中,其殘障傷害額度如下:

→殘障傷害額度

=(殘障傷害日數(shù)x1,000,000)/總工時四、總共損失金額:系指危險事故發(fā)生後,總共損失金額大小,其公式如下:→總共損失金額=人身危險標的之總數(shù)x每一單位損失成本其中每一單位損失成本=損失頻率x損失額度以上例數(shù)字代入→每一單位損失成本=0.005x$40,000=$200.→總共損失金額=1000x$200=$200,000.五、損失預估之可信度系指預估損失頻率、損失額度及總共損失金額之結果,其可信度(Credibility)之大小。一般依大數(shù)法則原理人身危險標的愈多,其可信度較高。56第六章人身風險之控制(RiskControl)策略

人身危險管理中,危險控制最主要目的為對人之生命身體之保護。危險控制措施在於改變危險,使其損失頻率及損失額度能降至最低,並減少人身危險之成本。(一)、避免(Avoidance):為危險控制策略中最簡單之方法,放棄或拒絕各種活動,以避免危險之發(fā)生。但並非所有之危險都能避免,因此其不是一種實際之危險控制策略。例如人身之死亡危險是一定會發(fā)生的,只是其時間不確定而已。為了避免某種危險事故之發(fā)生,相對代價往往是失去賺取收入或無法提升休閒品質之機會。(二)、損失控制(LossControl):有些危險事故是無法避免的,必須用損失控制策略來預防損失之發(fā)生或減輕損失之額度。損失之控制策略可分為損失之預防(LossPrevention)及損失之抑減(LossReduction)兩種。57(1)損失之預防(LossPrevention):其為損失發(fā)生前(Pre-Loss)之策略,以降低損失頻率為目的。例如定期身體檢查、人身安全教育訓練、小心駕車、裝設火警警報器、瓦斯偵漏器、煙霧偵測器等。應注意事項如下:1.安全門不可上鎖2.鐵窗不可封死3.室內不堆放易燃物品4.電線線路定期檢查5.外出及就寢時檢查瓦斯是否關閉6.使用電器時,一個插座勿同時使用太多之插頭587.熱水器勿安置浴室或不通風處8.勿在床上抽煙9.出入口及走廊勿堆放物品以免阻礙逃生

(2)損失之抑減(LossReduction):其為損失發(fā)生後(Post-Loss)之策略,以降低損失額度為目的。例如裝設自動灑水設備、會使用消防栓、滅火器及逃生設備。殘障複健是損失抑減方法之一,複健目的為使生理或心理有殘障之人,能夠重新恢復到發(fā)生事故前之角色,如職業(yè)複健就是讓因職業(yè)災害導致殘障之人,回到原來或新的工作,再扮演生產者之角色。59(三)、非保險移轉(Non-insuranceTransfer)

系指將無可避免之危險,或不願自行承擔之危險,藉由非保險契約而移轉給他人來承擔,以降低損失頻率或損失額度。如買賣契約(SalesContract)、租賃契約(LeaseContract)、轉包契約(Subcontract)等皆為非保險移轉策略。例如工程合約中之免責條款(Hold-Harmless),約定承包商必須負擔施工期間中,所有建築工人或第三人因意外事故所致之傷亡責任。(四)、其他策略如隔離(Segregation)或合併(CombinationorPooling)等。隔離系將危險分散到很多完全隔離之地點,而使危險事故發(fā)生時,不會影響全部之危險標的。例如:全家或公司員工旅遊不搭乘同一班次飛機。所謂合併是集合較多之人身危險標的,以便減低損失頻率,增加損失之預測能力。例如企業(yè)合併可以集合公司重要員工,避免重要員工死亡或喪失工作能力時,而對公司產生不良影響。

60(五)、危險控制之理論(1)骨牌理論(DominoTheory):創(chuàng)始者為H.W.Heinrich,其從工作場所之觀察中發(fā)展而成。所有之意外事故之發(fā)生都是由一連串互為因果事故所引起連鎖反應之結果,其認為預防意外傷害之最佳方式為排除不安全之環(huán)境及動作。其骨牌理論意外傷害或財損發(fā)生之程式如下:◎社會環(huán)境

→人為過失→人員不安全動作(88%)或機械(10%)→意外事故之發(fā)生

→意外傷害或財損人為過失為導致人員不安全動作或機械上危險之主力近因,例如:1.粗心2.頑固(不遵守安全規(guī)則)3.行為不檢(不服從、飲酒後從事駕駛、操縱危險機器)4.不在乎(不顧警告號志)5.不知(新進人員訓練不足即上線)6.分派工作不當(不能勝任工作)7.反應遲鈍61(2)能源釋放理論(EnergyReleaseTheory):Dr.WilliamHaddon,Jr.於1970年所提出。該理論認為當加諸於人體或物體等結構的能量,超過正常狀況之人體或物體所能負荷下,而造成損害之數(shù)量時,則人體或物體便會造成意外事故。如可控制能源釋放之數(shù)量,以及改善人體或物體之情況,則便可以避免或減少意外事故之發(fā)生。1.阻止能源導發(fā)(不開車)2.減少已導發(fā)能量之溢釋數(shù)量(降低行車之速度)3.阻止能量之溢釋(阻止X光、核子之外溢)等4.調節(jié)能量釋放之速度(降低道路坡度、限制行車速度)5.在時間或空間上隔絕能量之溢釋(行人走人行道)6.結構物本身之強化(汽車之耐擊能力)7.迅速偵查已發(fā)生或發(fā)生中之損失(火警警報系統(tǒng)、自動滅火設備)8.緊急救護與善後復原策略(瑕疵產品回收)62(3)兩種理論之比較骨牌理論強調人為之過失,管理上之不當與缺失,不適當之安全執(zhí)行標準,或未能符合安全標準等,為發(fā)生意外事故之主力近因,如能移除人為過失為損失防止之最有效之方法。能源釋放理論,為說明產生能源釋放之情況及條件,並提出策略,以控制能源之溢釋及改進結構物負荷能量之能力。其主要重點在分析及判斷人員不安全之動作或機械上與物質上實質風險之特性。此兩理論在有效損失防阻之活動中是相輔相成。

63第七章人身風險之理財(RiskFinancing)策略系指個人、家庭、企業(yè)及政府機關以較低之代價來安排或籌措資金,作為損失發(fā)生後,能盡速恢復原來之財務狀況。(一)、非保險移轉(Non-insuranceTransfer)

系將某一特定危險事故所造成之財務損失,移轉給他方。其只是將財務損失結果移轉給他方,其危險仍然存在。控制型之非保險移轉與理財型之非保險移轉之差異,為前者不僅將危險所造成之財務損失移轉給他方,而且還將法律責任移轉給他方,但後者只是把財務損失移轉給他方而已,移轉人仍必須自行承擔所有法律責任(LegalLiability),例如保證(SuretyBond)等。64(二)、傳統(tǒng)保險(TraditionalInsurance)

傳統(tǒng)之保險是一種共同分攤損失(SharingofLoss)之經濟制度。個人、家庭、企業(yè)及政府機關,將人身可能遭遇到之經濟上或財務上損失之風險,移轉給保險公司。(三)、非傳統(tǒng)保險(Non-traditionalInsurance)

由於消費者投資理財之管道增加,金融業(yè)間之競爭激烈,保險業(yè)為了消費者之需求,因此必須修改傳統(tǒng)保險之內容,而推出一些非傳統(tǒng)保險,例如投資型保險商品(變額壽險、變額年金、變額萬能壽險)。非傳統(tǒng)保險是一種自己承擔投資危險之制度,透過損失理財方式,來籌集基金,其並未將經濟上或財務上投資危險移轉給保險人。65(四)、自留(Retention)

指當某項危險不可避免,或自甘冒險來自行承擔危險所致之損失。可分為有計畫之自留(PlannedRetention)或無計畫之自留(NoplannedRetention)兩種。無計畫之自留為經濟單位對於某種危險缺乏認知或雖有認知但因疏忽或低估其重要性而未採取任何因應策略,而有計畫之自留為經濟單位在分析某種危險後,因無適當之策略而決定自留,或以自己保險方式來處理(企業(yè)採用)。有計畫之自留一般可分為下列兩種:(1)自己保險(SelfInsurance):指企業(yè)運用保險原理與經營技術透過足夠數(shù)量之同類危險單位,憑本身經驗預估其損失頻率及損失額(幅)度,設立基金以備補償損失之需,使能以較低成本獲得充分之安全保障。個人及家庭之人身自己保險系指自己定期提存基金,由累積之基金完成承擔其危險所可能導致之經濟上或財務上之損失。自己保險應具備下列各項要件:66

1.大量性質類同之危險單位。

2.專撥之自保基金。

3.確實之損失資料。

4.健全之財務狀況。

5.良好之管理制度。自保優(yōu)點:

1.節(jié)省保費負擔。

2.迅速獲得補償。

3.處理非可保危險。

4.自?;鹬\用。自保缺點:

1.危險單位可能不足。

2.管理人才缺乏。

3.自?;鸾①M時67(2)專屬保險(CaptiveInsurance):乃指若干非保險業(yè)之大規(guī)模企業(yè),為節(jié)省費用及增加承保彈性,由一家公司或性質相似之公司所成立之保險公司,自己來承擔自己之危險所導致之損失。優(yōu)點:

1.增加承保彈性。

2.節(jié)省保險成本。

3.減輕租稅負擔。

4.加強損失控制。缺點:

1.業(yè)務能量有限。

2.危險品質較差。

3.組織規(guī)模簡陋、人才缺乏。68第八章風險管理策略之較佳組合及準則一、較佳之組合危險管理之重心,主要在於選擇最有效、最適當、成本最低、保障最大之危險管理之策略,任何一種方法之單獨運用較難發(fā)揮功效,因此應結合多種危險管理之策略來綜合運用,原則上可依損失頻率及損失額度之高低來綜合運用各種危險管理策略。698-1風險管理策略比較表損失頻率→損失額度↓高(High)低(Low)低(Low)1.損失預防或抑減(成本合理)2.自留或承擔(若控制或移轉之成本較高)

1.自留或承擔2.損失預防或抑減(成本合理)高(High)1.避免2.損失預防或抑減(若可能)

1.保險2.非保險移轉3.損失預防或抑減

70(二)、自負額(Deductible)與保險之結合自負額為被保險人對於每一次損失應自行負擔之損失金額,保險人只賠償超過自負額之損失。自負額為損失之自留,自負額愈高,保費可以降低,但被保險人須考量自身之承擔能力,以決定自負額之高低。(三)、選擇危險管理策略之準則(1)避免承擔超過財務能力之危險(FinancialConsider)。(2)勿冒因小失大之危險(CostConsider)。(3)權衡輕重與考慮周詳(RiskConsider)。71第九章人身保險制度(一)、人身保險之意義:人身保險是一種契約,由當事人約定,一方交付保費於他方,他方對於約定之事故發(fā)生時,負擔給付保險金之行為。(二)、可保之人身危險:保險公司所承保之危險僅限於純粹危險或靜態(tài)危險。一般可保危險要件如下:(1)足夠數(shù)量與類同品質之危險單位。(2)損失出於偶然而非故意之危險。(3)損失明確之危險。(4)損失非巨災之危險。(5)損失頻率較低之危險。(6)損失額度較高之危險。(7)保費負擔合理72(三)、保險之節(jié)稅功能(1)保險費用可抵稅1.綜合所得稅:所得稅法第17條第3款規(guī)定「納稅義務本人,配偶及直系親屬之人身保險費,得從個人所得總額中扣除;但每人每年扣除額以不超過新臺幣24,000為限?!?.營利事業(yè)所得稅營利事業(yè)所得稅查核準則83條第5款規(guī)定:「營利事業(yè)為員工投保之團體壽險,其由營利事業(yè)負擔之保險費,以營利事業(yè)或被保險員工及其家屬為受益者,準予認定。每人每月保險費在新臺幣二千元以內部分,免視為被保險員工之薪資所得,超過部分視為對員工之補助費,應轉列各該被保險員工之薪資所得?!埂?3(2)理賠給付之課稅1.綜合所得稅所得稅法第4條有關各種所得免納所得稅之第7款規(guī)定「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及軍、公、教保險之保險給付?!?.人壽保險金免課遺產稅保險法第112條規(guī)定:「保險金額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時給付於其所指定之受益人者,其金額不得作為被保險人之遺產?!埂?/p>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9款規(guī)定:「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時給付指定受益人所領取之保險金額,公教人員或勞工的保險金額及互助金,不列入遺產稅計算?!埂?/p>

74(四)保額適當性的評估雖說生命無價,但在評估保戶投保金額是否能符合其所需,須從經濟學角度來評估其生命價值(LifeValue),而不是以道德倫理的立場來探討。一個人之生命週期包括孕育期

(出生至20或25歲)、建設期(約25至35歲)、成熟期(約35至60歲)、空巢期(約65歲以後),因此核保時理應依被保險人之生命週期來評估其保額之適當性。一般決定最適保額方法有人類生命價值法(HumanLifevalueApproach)、需求法(NeedsApproach)及資本保留法(Capitalretentionapproach)三種(1).人類生命價值法

1942年美國保險學者休勃納(SolomonS.Huebner)首創(chuàng),認為人類生命與財產價值同樣可為評價之客體,所謂人類生命價值者,即由吾人體內所具各種經濟性力量(EarningCapacity)之價值,如品行、健康、教育、訓練、經驗、人格、勤勉、創(chuàng)造力及進取心等,測定家庭成員死亡對財務之影響。其以收益觀點來考量人身價值之大小,及以賺錢能力來衡量,當賺錢能力增加時,可以視為人身投資之收益。人身價值是一個人依其未來之淨收益能力而定。

752.生命價值之計算實例

*假設男性45歲,預定65歲退休,年收入約100萬並以每年5%增加,生活維持費用約15萬並以每年3%增加,投資報酬率定為3%。年數(shù)(1)

年齡(2)

年收入(3)

生活維持費用(4)

差額(5)

折現(xiàn)因數(shù)(6)

淨年收入現(xiàn)值(7)=(6)x(5

1451000000150000850000185000034711025001591359433650.9426889216549121550616882610466800.88859299751054155132819571613556120.766410389411559197993222688817530430.661111589372165265329827091723823810.55371319124生命價值合計22,476,241763.優(yōu)點:提供一粗略評估人身之經濟價值。4.缺點A.未考慮其他收入來源。B.假設工作收入及費用不變。C.離婚、出生、死亡等因素將快速影響生命價值。D.採用之discountrate折現(xiàn)率不變。

77(2)Needsapproach需求法此法假設個人發(fā)生死亡或殘廢等事故後,逐步分析個人或家庭在維持原有經濟生活之各種不同之財務需求,決定了各項財務需求後,下一步即為如何滿足這些財務需求。如現(xiàn)有之資金已足以滿足這些財務需求,則對保險保障就無迫切之需求,反之,必須以購買保險來滿足各項財務需求。基本上需求法所計算出來的保險需求大小,便等於個人或家庭的財務需求減去現(xiàn)有之財富或資產。而這些財務需求包括下列各項:1.遺留之家庭需求專案A.遺產之處理費用:包括喪葬費、未付之醫(yī)療費用、遺產稅、及其他未付之債務。B.重新調整期間之所得:家庭之經濟主要來源死亡後,須一段期間來調整家庭之生活標準。C.家屬依賴期間之所得:未成年子女依賴期間之生活費。D.尚存活配偶之生活費。E.特別需求:抵押貸款、教育基金、緊急基金。

782.甲家庭保險需求之計算一、財務需求

(1)生活調整收入

10,000,0001.個人生活費用(每月)10,0002.家庭生活費用(每月)40,0003.總共生活費用(1+2)50,0004.假設利率

3%5.生活調整費用(3x12/4)20,000,000(2)子女教育基金

6,000,0001.每人教育基金

3,000,0002.子女人數(shù)

23.總共子女教育基金(1x2)6,000,000

79(3)貸款

1.房屋貸款

2,500,0002.汽車貸款

03.信用貸款

04.其他貸款

05.總共貸款(1+2+3+4)2,500,000(4)殘廢或疾病醫(yī)療費用

1,000,000(5)資產處理費用

200,000(6)喪葬費用

1,000,000(7)其他

0(8)總計

30,700,000

80二、現(xiàn)在擁有的財富或資產

(1)現(xiàn)有資產3,000,0001.流動性資產1,000,0002.證券性資產1,000,0003.個人資產1,000,000(2)現(xiàn)有負債600,0001.短期負債200,0002.長期投資負債300,0003.個人投資負債100,000(3)淨值(1–2)2,400,000(4)現(xiàn)有保險

1.社會保險1,500,0002.團體保險1,000,0003.其他人身保險2,000,0004.總共(1+2+3)3,500,000(5)總計(1-2+4)5,900,000

81三、個人或家庭保險金額需求

(1)財務需求【一】

30,700,000(2)現(xiàn)已擁有的財富或資產【二】

5,900,000(3)保險需求【(1)–(2)】

23,800,000四、個人及家庭現(xiàn)況

(1)個人每月收入

60,000(2)配偶每月收入

25,000(3)其他家屬每月收入

0(4)個人及家庭總收入【(1)+(2)+(3)】

85,000(5)每月能儲存金錢

15,000

822.優(yōu)點:合理精確方法3.缺點A.隨著各種假設之變更,將需要使用電腦來因應動態(tài)模型(DynamicModel)之規(guī)劃。B.家庭需求須定期評估,以決定是否適當。C.忽略通貨膨脹(Inflation)之影響。D.忽略遺產問題。83(3)Capitalretentionapproach資本保留法

又稱為資本需求分析(capitalneedsanalysis),由下列三個步驟來決定:1.準備個人之資產負債表(personalbalancesheet)

資產Assets

房子House4,000,000

汽車Automobile400,000

傢俱衣李Personalandhouseholdproperty500,000

有價證券及投資Securitiesandinvestments300,000

84儲蓄存款Savingaccounts200,000

個人及團體壽險Individualandgrouplifeinsurance2,500,000

退休金及死亡給付Privatepensiondeathbenefit1,200,000

合計

8,900,000負債Liabilities

抵押貸款

Mortgage1,500,000

汽車貸款

AutomobileLoa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