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福州三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福州三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福州三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福州三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福州三中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僅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對中國古代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比較分析表述最為恰當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統治者的中心地位,強化了最高統治者的權力B.都屬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長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緣宗族色彩,長官都由最高統治者任免 D,都適應了統治的需要,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2.上圖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農業(yè)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它們的使用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是 ()A.重農抑商 B.南稻北粟 C.精耕細作 D.男耕女織3.《荀子.富國》記載:“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則畝益數盆,一歲而再獲之.”荀子在這里強調的是 ()A.要重視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提高 B.要及時播種、除草、灌溉C.要多種植五谷,才能獲得豐收 D.要年年種植五谷,改良土壤4.漢武帝在位期間。中國封建“大一統"局面得到鞏固.以下措施屬于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局面而采取的是 () ①打擊富商大賈,推行鐵業(yè)官營制度 ②形成中朝和設置刺史,加強對地方的控制③罷黜百家,改革文化體制 ④建立太學和郡國學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對下列兩幅圖片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宋代雕版印刷廣告劉家功夫針鋪南宋雜劇《眼藥酸》宣傳絹畫①宋代商業(yè)活動已重視廣告效應②雕版印刷技術依然在使用③娛樂活動體現商業(yè)化色彩④繪畫描寫市井生活,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16世紀晚期,山東某地開始出現“地多煙草、木棉、轉賣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況,這說明當時該地 ()①農業(yè)經濟衰退②農業(yè)結構發(fā)生變化⑧商品經濟發(fā)展④農產品加工業(yè)興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7.雍正年間“……各省青藍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腳踹砑光。即有一種之人,名曰包頭,置備菱角樣式巨石、木滾、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墊發(fā)柴米銀錢,向各店領布發(fā)碾.每匹工價銀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這段話反映的是 ()A.官營手工業(yè)經濟狀況 B.以織助耕的小農經濟C.集中生產的雇傭勞動 D.近代企業(yè)已初具規(guī)模8.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韻唯一一個中國人是安徽人王茂蔭(清朝戶部侍郎),他因幣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馬克思貨幣理論傳入中國,引起幣制改革②鴉片大量進入,白銀外流③太平天國運動興起,軍費開支浩大④西方對華輸出資本猛增,清政府財政危機嚴重A①② B.②⑧ C.③④ D.①④9.對比《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英日從中國攫取最大利益的出發(fā)點是 ()A.為資本主義國家商品輸出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B.為資本主義國家資本輸出提供有利條件C.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D.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階段性要求10.下列表格中的言論客觀反映了當時不同政治派別的思想傾向,其共同訴求是 ()1865年李鴻章說:“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1894年鄭觀應說:“西人以商為戰(zhàn),欲制兩入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1903年章太炎說:“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啟超說:“共和政治,非國民繼續(xù)的覺悟努力,萬萬不會維持?!? A.推動中國近代化 B.實行民主政治 C.實現中國工業(yè)化 D.啟蒙與救亡并重11.1913年袁世凱在一次演說中提出《臨時約法》,“即其內容規(guī)定,束縛政府”,讓他“身受苦痛”。由此可見《臨時約法》 () A.擴大總統權利 B.維護民主共和C.縮小內閣權利 D.贊成獨裁專制12.歷史上,中國共產黨用“半封建半殖民地”來概括說明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并將它同黨要完成的革命使命聯系起來,最早發(fā)生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13.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第一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和候補委員24人中,有17人是共產黨員。結合所學,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共產黨控制了國民黨 B.共產黨的實力超過了國民黨 C.反映了孫中山與共產黨合作的誠意 D.國共合作以共產黨為主導14.雅虎知識堂評價某戰(zhàn)役“是國共合作、共創(chuàng)民族抗戰(zhàn)偉業(yè)在戰(zhàn)役上配合的典范”……整個戰(zhàn)役過程中無不閃爍著民族團結精神的光輝……同時也為新形勢下的國共合作積累了經驗?!痹搼?zhàn)役最有可能是 () A.平型關戰(zhàn)役 B.淞滬會戰(zhàn) C.臺兒莊戰(zhàn)役 D.百團大戰(zhàn)、15.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蔣介石發(fā)表《告國民書》,指出:“中國持久抗戰(zhàn),其最后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而且也不在其他各大城市,實寄于全國之鄉(xiāng)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它反映了 () A.國民黨決定與共產黨合作抗日 B.國民黨統治中心轉向農村 C.國民黨決定開辟敵后戰(zhàn)場 D.國民黨號召全國民眾奮起抗日16.1947年7月23日毛澤東電令:“下決心不要后方,以半個月的行程,直出大別山,占領以大別山為中心的數十縣,建立根據地.”此電令發(fā)出時,人民解放軍正在 ()A.開始戰(zhàn)略反攻 B.進行遼沈戰(zhàn)役C.進行淮海戰(zhàn)役 D.進行平津戰(zhàn)役17.1954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有以下部分條款:“三、協助國家機關,推動社會力量,實現國家關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建設計劃。四、密切聯系群眾,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群眾的意見和提出建議。"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協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B.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協成為各黨派的聯合執(zhí)政機構 D.政協的職能發(fā)生了轉變18.1971-1980年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多達69個,超過了1949-1970年,這種局面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A.中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B.“文化大革命”杰出的外交成就C.中美關系的改善 D.美蘇“冷戰(zhàn)”趨向緩和19.1995年美國《財富》雜志代表西方社會發(fā)表了《香港已死》的預言文章。12年后,《財富》的姊妹雜志《時代》以25頁的專輯否定了《財富》的預言。這從根本上說明 () A.西方社會反對“一國兩制” B.中美關系由對抗走向緩和 C.“一國兩制”適合香港發(fā)展 D.西方對華態(tài)度發(fā)生根本變化20.“這些城邦顯得具有某種個性,這種個性愈是高度發(fā)展,愈是強烈地被意識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犧牲它……每個城邦向它的鄰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權按照它自己的意愿處理它自己的事務。”據此可以看出希臘城邦的特點是 () A.小國寡民 B.輪番而治 C.人民主權D.獨立自治21.古羅馬《民法大全》規(guī)定“寧可漏網一千,不可枉屈一人”,這反映了羅馬法 ()A.調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維護統治 B.包含理性、證據、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C.塑造了西方的寬容精神 D.主張重罪輕罰22.一位美國歷史學家這樣總結道:在歐洲的海外擴張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而是那些擁有資本的企業(yè)家們。對這一點最恰當的解釋是 () A.否認了航海家們的貢獻 B.突顯了企業(yè)家的作用 C.企業(yè)家為航?;顒犹峁┝宋镔|支持 D.資本的發(fā)展和需求是海外擴張的根本原因23.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新措施就是,將印度的棉紡織品介紹到歐洲.1619~1625年,運回歐洲的棉布為22.15萬匹,到17世紀末,這項貿易直線上升,棉織品不僅比毛紡織品輕,而且便宣……這是一種銷售范圍很廣、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帶動一場工業(yè)革命。這一材料主要說明 () A.殖民掠奪引發(fā)工業(yè)革命 B.資本流動帶動工業(yè)革命 C.市場需求刺激技術革命 D.經濟發(fā)展要求工業(yè)革命24.美國總統威爾遜曾說過:“我們的憲法(1787),它是一塊奠基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廈;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边@里所說的“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內涵是 () ①共和制②聯邦制⑧三權分立④黑人奴隸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5.世界市場的形成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因素不包括 ()A.殖民活動的開展 B.國際貿易的擴展C.民族主義的興起D.交通運輸的發(fā)展26.《共產黨宣言》說:“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體系……看到了階級的對立,.以及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們看不到無產階級方面的任何歷史主動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運動。"這段話反映了 ()A.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必要性 B.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必要性C.資本主義從發(fā)展到滅亡的必然性 D.工人運動從自發(fā)到自覺的必然性27.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指出:“不要議會制共和國,而要從下到上由全國的工入、雇農和農民代表蘇維埃組成的共和國?!边@表明列寧主張 ()A.建立農民階級革命政權 B.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C.徹底廢除沙皇專制制度 D.建立各階級政治協商制度28.右圖為1947年法國共產黨人針對馬歇爾計劃的一張宣傳畫,其所表明的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會使歐洲分裂”。其所說的歐洲分裂應是 () A.由于援助數額的差別,會造成受援助國之間的矛盾 B.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國操縱控制歐洲 C.扶植和控制西歐,使之與蘇聯及東歐民主國家對抗 D.通過援助一些國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國家分裂29.1968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公開批評越南戰(zhàn)爭是“一個偉大國家蹂躪一個小國”的“可憎"的戰(zhàn)爭,能夠和這一情景聯系起來的是 ()A.美國霸權地位逐漸確立 B.歐洲共同體的實力發(fā)展C.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強 D.多極化格局的最終形成30.法國歷史學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學》中稱:“歷史不僅是政治史、軍事史和外交史,而且還是經濟史、人口史、技術史和習俗史;不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歷史,而且還是所有人的歷史。”對此正確的理解是 () A.應讓史學與各學科聯姻 B.歷史學是各學科的開始和終結 C.學史者在精通百家業(yè) D.歷史學已經缺乏學科的獨立性二、非選擇題3l.(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一1907年,梁啟超在日本組織立憲團體政聞社,創(chuàng)辦《政論》雜志,發(fā)表了政聞社宣言書,其中提出,“無國會之國,則責任政府終古不成立;,責任政府不成立,則政體終古不脫于專制”.鑒于目前的政治狀況,“君主代政府負貴任之結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諉卸,而政治未從改良;一方面使君主叢怨于人民,而國本將生搖動”.一一摘編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材料二各省諮議員多數北上,集議如何進行立憲之法……其第三次請愿書中,措詞則甚激昂……系謂政府如再不允所請,則吾輩將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諭,勒令代表等出京還里.各代表聞此亂命,亦極憤怒,即夕約集報館中,秘議“同人各返本省,向諮議局報告清廷政治絕望,吾輩公決秘謀革命,并即以各諮議局中之同志為革命之干部人員。若日后遏有可以發(fā)難之問題,則各省同志即竭力響應援助起義獨立”。一一摘自丁文江編《粱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20世紀初立憲派的政治主張及其產生的歷史背景。(8分)(2)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指出立憲派在推翻清朝統治中的作用。(7分)32.(14分)閱讀和運用材料解決問題,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他(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參贊喬治·凱南)在1946年初就寫道:“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在我們的德國部分建立一種獨立的形式,讓它具備足夠的滿足、足夠的安全和足夠的優(yōu)勢,不受制于來自東方的威脅…寧肯要一個分裂的德國,至少讓其西部成為對付極權主義勢力的緩沖器,也不要一個勢力范圍直達北海的統一的德國." 材料二斯大林創(chuàng)立了“兩大陣營理論”:一方面是自由的社會主義國家,另一方面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朝著一個公平社會的和平發(fā)展和壯大,旨在制止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一口氣讀完世界歷史》 (1)材料一的觀點對戰(zhàn)后美國哪一外交政策推行產生影響?據材料二,指出蘇聯采取與美國對峙政策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材料四締約雙方將根據現行的協定采取措施,加強邊境地區(qū)軍事領域的信任和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締約雙方將擴大和加深軍事領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強各自的安全,鞏固地區(qū)及國際穩(wěn)定?!喖s雙方將本著武器和武裝力量合理足夠的原則,努力確保本國的、安全。……締約雙方根據有關協定進行的軍事和軍技合作不針對第三國。-—2001年《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據材料三、四,指出中國在處理與蘇聯、俄羅新關系問題上的不同。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4分)(3)如果撰寫一篇關于20世紀70年代國際關系的論文,要確定論文的題目,下列哪一個選項最準確?——(填寫序號)并說明理由.(6分)A.論歐洲崛起與美國霸主地位的動搖B.由亞洲到歐洲——“冷戰(zhàn)”重心的轉移C.“一超多強"——世界格局的新局面D.論國際關系的多極化趨勢 理由:33.(11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物質生產、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觀,這得益于生產工具的改進和技術的進步?!镏圃獾絿乐氐钠茐?。公元前685年齊國“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魯國“初稅畝”?!瓏@著“爭霸”戰(zhàn)爭的需要,春秋以至戰(zhàn)國的整個歷史階段內,諸侯國們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改革。經過改革,公室宗族逐漸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勢力增強,這些都為文化的理性主義和人本思潮的興起奠定了社會物質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