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第十一章社會影響_第1頁
社會心理學第十一章社會影響_第2頁
社會心理學第十一章社會影響_第3頁
社會心理學第十一章社會影響_第4頁
社會心理學第十一章社會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可編輯1社會影響: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個體的思想、情緒和行為的變化。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第十一章社會影響可編輯2本章內容提要:第一節(jié)他人在場第二節(jié)從眾(相符)與服從第三節(jié)模仿與暗示第四節(jié)社會影響的宏觀表現可編輯3重點提示:社會促進、社會抑制社會惰化從眾、服從模仿、暗示(定義、種類)流言的傳播過程及傳播條件去個性化可編輯4第一節(jié)他人在場他人在場對個體的行動既可以產生促進作用,也可以產生抑制作用。一、社會促進(socialfacilitation)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于他人在場而提高了績效的現象。也稱社會助長。社會促進有兩種效應:

1.結伴效應

2.觀眾效應二、社會抑制(socialinterference)與社會促進相反,個體與他人一起活動時,其效率比單獨活動時更為低下的現象,稱社會抑制,即由于他人在場而使績效降低。也稱社會干擾??删庉?查榮克(R.B.Zajonc)的解釋:優(yōu)勢反應強化說他人在場動機水平↑優(yōu)勢行為非優(yōu)勢行為行為倉庫行為表現優(yōu)勢行為:簡單的、熟練的行為非優(yōu)勢行為:復雜的、生疏的行為社會促進社會抑制行為表現可編輯6三、社會惰化(socialloafing)也稱社會逍遙,指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任務是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的偏少的現象。日常生活中:“磨洋工”,“上工如拉纖,下工如射箭”與社會抑制的區(qū)別:社會抑制的主體本身是想干好,動機很高;而社會惰化的當事人是不想好好干,動機很低。

可編輯7第二節(jié)從眾與服從一、從眾

(conformity)(一)定義

從眾(又稱為遵從、相符):指個人由于群體壓力,放棄自己的意見,自愿采取與多數人相一致的行為。(二)經典實驗研究謝里夫(M.Sherif)的誘動錯覺實驗阿西(S.Asch)的從眾實驗

abc

sAsch1234657假被試真正的被試實驗材料示例實驗過程SocialPsychology8可編輯9實驗結果:

1.共有123人(真被試)參加了實驗,出現從眾行為的人次大約為1/3。2.被試在實驗中的表現有很大不同。大約1/4至1/3的被試始終保持了獨立性,沒有出現一次從眾行為;約有15%的被試差不多每判斷四次,就有3次是錯的(從眾)。該實驗的意義:

該實驗使得社會群體對個人的從眾壓力第一次得到清晰的顯示,它提供了一個研究從眾的實驗研究的有用范式,為后來的相關研究工作打下基礎??删庉?0從眾的種類:1表里一致的從眾。真從眾。對自己的判斷沒有信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2表里不一致的從眾。假從眾。行為上保持與群體的一致,內心卻相信大多數人是錯誤的,自己是正確的。不過迫于壓力,不愿意特立獨行,在行為上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做法。3表里一致的不從眾。真不從眾。這樣的人或是表現出高度的自信,或是頑固僵化。那些高度自信的人也必須承擔不從眾的后果??诓环牟环?表里不一致的不從眾。假不從眾。表面上不服氣,心里卻和群體傾向是一致的。有人礙于面子、地位、自尊心等,在內心已經不再堅持,表面上還是不肯放棄自己的意見。心服口不服??删庉?1(三)從眾的原因1.知覺壓力2.規(guī)范壓力可編輯12(四)影響從眾行為的因素

1.

個人因素

2.群體因素

3.刺激的性質個

人刺

激群體可編輯131.個人因素

a.獲得正確信息的愿望b.不愿被視為越軌者的期望c.性別差異

d.人格2.群體因素a.群體的一致性

b.群體的規(guī)模(見圖)

c.群體成員的身份

d.群體接納個體的程度可編輯143.刺激的性質

①如果刺激模棱兩可,人們越可能表現出從眾;(見圖)②如果刺激對觀察者來說是無關緊要和不涉及原則問題的,人們越可能表現出從眾??删庉?5二、服從(obedience)(一)定義服從(obedience):由于受到外界的壓力,個體不得不

改變自己的觀點和行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現象叫作服從。服從與從眾的區(qū)別:從眾(又稱為遵從、相符):指個人由于群體壓力,放棄自己的意見,自愿采取與多數人相一致的行為。

可編輯16(二)米爾格拉姆(S.Milgram)的服從實驗實驗過程:征集被試(共40人,身份各異)假實驗目的假被試假儀器(見圖)StanlyMilgram服從權威

obedience的研究

可編輯17(三)影響服從的因素1.命令者的權威性2.被試的道德水平3.誘騙入門的策略4.權威的靠近程度5.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見圖)可編輯18第三節(jié)模仿與暗示一、模仿

(一)模仿的概念

模仿:是沒有外在壓力條件下,個體受他人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與之相同或相似的現象。

(二)模仿的意義1.模仿是學習的基礎2.適應作用3.促進群體形成

可編輯19(三)模仿的發(fā)展模仿隨個體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四)塔爾德的《模仿律》

法國社會學者塔爾德最早對模仿進行研究,1900年出版《模仿律》一書,認為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象”??删庉?0二、暗示(一)定義

暗示:在非對抗的條件下,通過語言、表情及體語以及符號對他人的心理與行為發(fā)生影響,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見和觀點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動。暗示有三個環(huán)節(jié),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二)暗示的分類依據孫本文的觀點,暗示可以分為以下四類:A.直接暗示B.間接暗示C.自我暗示D.反暗示重點自我暗示可編輯21注意區(qū)分:從眾(又稱為遵從、相符):指個人由于群體壓力,放棄自己的意見,自愿采取與多數人相一致的行為。服從(obedience):由于受到外界的壓力,個體不得不

改變自己的觀點和行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現象叫作服從。模仿:是沒有外在壓力條件下,個體受他人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與之相同或相似的現象。暗示:在非對抗的條件下,通過語言、表情及體語以及符號對他人的心理與行為發(fā)生影響,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見和觀點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動??删庉?2一、時尚和流言二、集群行為和去個性化第四節(jié)社會影響的宏觀表現可編輯23一、時尚和流言1.時尚定義

指一定時期內,在社會上或某個群體中普遍流行的生活方式。

特點:a.短暫b.新奇c.較寬的波及面可編輯24

分類:

a.時髦

b.熱

c.時狂時尚的產生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也受社會風氣和公眾人物的影響。時尚與民俗(時尚是民俗的變異;民俗是時尚的固定化)可編輯252.流言

定義:流言是廣泛傳播的有關顯示社會問題的不確切消息。從流言的起源看,既可以是無意訛傳的,又可以是故意捏造的;從它的影響看,既可能惡果嚴重,又可能只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從它傳播的內容看,既有生活上的,又有政治和經濟方面的。

區(qū)分:流言與謠言:后者是惡意的攻擊。前者總是發(fā)生在和人們生活有重大關系的問題上。重點很重要可編輯26流言產生的兩個基本條件:

a.人們普遍關心b.大家都沒有確切消息

流言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失真的原因(流言訛傳的機制):

a.銳化:即斷章取義b.調平:重新編排,簡明易講c.同化:加墨潤色重點可編輯27二、集群行為和去個性化1.集群行為定義:人們自發(fā)產生的、不受正常社會規(guī)范約束的狂熱行為。種類:a.侵略性的集群行為b.逃避性的集群行為c.獲取性的集群行為d.表現性的集群行為特征:a.情緒支配性b.迅速接受性c.容易越軌性可編輯282.去個性化定義:指個人在群體中對群體的認同淹沒了個人身份,使個體失去了通常的個性感。去個性化的效果常常使人們擺脫正常的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而表現出極端的行為。特征:a.責任分散b.匿名性

重點可編輯291.“望梅止渴”是體現暗示的絕好例子,這種類型的暗示是()A.直接暗示B.反暗示C.間接暗示D.自我暗示2.下列對“流言”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流言是廣泛傳播的有關現實社會問題的不確切消息B.從流言傳播的內容看,既有生活上的,又有政治和經濟方面的C.從流言的起源看,都是由人故意制造的D.從流言的影響看,既可能惡果嚴重,又可能只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可編輯303.以下實驗中,是針對相符現象進行的研究有()

A.謝里夫的誘動錯覺實驗B.斯里格曼等人的習得無助實驗C.阿希的線條長短判斷實驗D.霍桑實驗E.M.道奇和R.M.克勞斯1960年的“運輸競賽”實驗4.下列對暗示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A.暗示者、被暗示者以及環(huán)境的特點都可能影響暗示的效果B.暗示者的地位越高,暗示的效果往往越明顯C.受暗示者獨立性越強,就越不易受暗示D.在緊張危險的環(huán)境中,人們較容易接受暗示E.個體年齡越大,就越容易受暗示可編輯315.依據孫本文的觀點,暗示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A.直接暗示B.間接暗示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