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_第1頁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_第2頁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_第3頁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_第4頁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建筑的特性》教案【素養(yǎng)目的】1.理解梁思成及其科學研究。2.理清作者的思路,歸納文章的觀點。3.理解中國建筑中的文化內涵,體會中國建筑求同存異的特點。4.激發(fā)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提高對我國建筑藝術的審美能力。5.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深刻含意,分析語言特色。【教學重難點】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在闡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故意識地學習和借鑒?!窘虒W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學過程】激趣導入同窗們,我們在生活中常慣用哪些成語來形容看到的傳統(tǒng)建筑物呢?美輪美奐、金碧輝煌、鱗次櫛比、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鉤心斗角等等。那么,從這些詞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的中國建筑的特性有哪些呢?首先,從顏色上我們發(fā)現中國建筑以哪些顏色為主色調?(鮮艷的紅、綠、黃)確實如此,大紅、大綠、大黃是我們中國大型建筑的主色調,譬如故宮!再者,從裝飾來看,雕刻、繪畫、塑像融合其中。中國的建筑可謂博大精深,剛剛我們只是見識了冰山一角,下面讓我們跟著梁思成先生更進一步地走進中國建筑之中,感受中國建筑的特性。一、知人論世1.理解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我國出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廣東省新會縣人。梁思成專家194月20日生于日本,19至19就學于北京清華學校。1946年為清華大學開辦了建筑系,擔任專家兼系主任到1972年。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為中國代表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顧問。梁思成專家長久從事建筑教育事業(yè),對建筑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奉獻。他生前寫的許多有關中國古代建筑的專著和論文,含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梁思成專家還以巨大的政治熱情,對北京市的都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提出諸多重要的建議,并參加了北京市都市規(guī)劃工作,參加了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等建筑的設計工作,對建筑設計的民族形式進行了探索。梁思成專家,是我國最早用科學辦法調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頓建筑文獻的學者之一。他的學術著述,引發(fā)了中外學者的重視,他的著述是我國建筑界的一份貴重遺產。2.理解自然科學小論文自然科學小論文我們能夠從自然科學小論文的特點來理解這一文體。一是“小”。同正規(guī)學術論文相比,科學小論文的選題較小,內容較淺,因而篇幅也不長。二是科學性。科學小論文的材料,應當是真實可靠的,不允許夸張或虛構;觀點應當是在通過細致的思考與研究后實事求是地提出來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想或臆斷;語言應當精確、清晰、嚴密、合乎邏輯,不能模棱兩可、含糊費解、粗疏缺漏。三是發(fā)明性。與否含有一定的發(fā)明性,是衡量自然科學小論文質量的重要原則。在科學小論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觀察、調查或考察中獲得的新發(fā)現,在實驗或制作中運用的新辦法,在科技活動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進一步鉆研某種科學知識中積累的新見解,從而給人以一定的啟發(fā)。3.有關背景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為宗旨的中國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先生的邀請下,梁思成離開東北大學,回到北平,進入中國營造學社任職,踏上了他研究中國建筑發(fā)展史的漫漫長路。為了積累資料和謀求科學根據,梁思成開始了他艱辛的,同時也是頗具獨創(chuàng)性的建筑調查活動。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他跋山涉水,歷盡艱難,陸續(xù)實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東、河南、陜西以及西南地區(qū)的古建筑遺跡,進行了大量的拍照、測繪、資料整頓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寫成《中國建筑史》。二、初讀感悟(一)預習檢查1.明確字音。廂(xiāng)廊墁地(màn)屋檁(lǐn)接榫(sǔn)額枋(fāng)水榭(xiè)穹(qióng)窿琉(liú)璃抱廈(shà)輝煌(huáng)三、文本研究【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重要內容及作用。1.劃分層次明確第一部分:(1至2)從地區(qū)分布和歷史跨度方面闡明中國建筑的影響。第二部分:(3至13)談中國建筑的九大特性。第三部分:(14至17)探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文法”)。第四部分:(18至20)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問題,倡導熟悉中國建筑的“文法”和“詞匯”,在當代社會把我們民族優(yōu)良的建筑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2.作者概括中國建筑的九大特性是按照什么次序展開的?作者著重闡明了中國建筑九大特性中的哪幾項?明確①是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由主(構造)到次(裝飾)的次序展開的。②作者總結出中國建筑的九大特性,并不是平均用筆的,而是根據重要程度或闡明的難易程度有所側重。重點闡明的特性有:平面布置,體現出中國院落文化的特色;構造辦法,體現了中國建筑構造體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國建筑中最明顯的特性之一”;屋頂,斜坡飛檐是中國建筑的典型形象。3.中國建筑的九大特性中的核心特性是什么?為什么?明確(1)核心特性:木材構造。(2)重要因素:①文章對第三個特性的介紹指出,對中國建筑起支撐作用的重要構件都是用木材做成的。如房身部分做立柱和橫梁的是木材,它們共同構成一副梁架;每兩副梁架之間是用枋、檁之類的橫木把它們互相牽搭起來。②文章對第四個特性的介紹告訴我們,作為中國建筑中最明顯特性之一的“斗拱”構件,也是用木材做成的。③文章介紹的第五個特性——舉折,舉架,它們也是木質的?!舅伎?】理解詞語含義1.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它的“拘束性”和“靈活性”體現在哪里?明確(1)這是一種比方的說法,借語言文字中“文法”的術語闡明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中國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國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并且為匠師們所恪守,為人民所承認,成為人們沿用的慣例,成為法式。(2)“拘束性”即建筑發(fā)展歷史上長久積淀下來的,為人們所恪守的基本思路和傳統(tǒng)模式?!办`活性”強調了設計與修建過程中建筑師們能夠發(fā)揮的主動性和發(fā)明性。2.什么是“可譯性”?提出該概念的根據是什么?提出的意義是什么?明確(1)可譯性,即“同一性質”,各民族為了相似的目的選用自己的建筑手法,建造多個多類的建筑物。(2)根據:猶如語言和文學同樣,為了同樣的需要,為理解決同樣的問題,乃至為了體現同樣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時代是能夠各自用自己的“詞匯”和“文法”來解決它們的。(3)意義:表明不同民族的建筑物事實上是不同民族歷史發(fā)展的自然選擇,是民族主義的一種體現形式,為文章主旨的提出張本?!舅伎?】鑒賞手法1.本文使用了哪些闡明辦法。明確①比較闡明,用“在其它體系建筑中,屋頂素來是不受重視的部分”突出中國建筑中屋頂的特性和重要性;②引用闡明,引用《詩經》中的語句闡明屋頂的建筑特性。③打比方的闡明辦法,把墻壁比作“帷幕”,形象地突出其不負重、只起隔斷作用的特點。④舉例闡明。例如“簡樸的如臺基、欄桿、臺階等等,所要解決的問題基本上是相似的,但許多民族發(fā)明了許多形式不同的臺基、欄桿和臺階”。2.為了便于讀者理解中國建筑的組織風格,作者是如何用“語言和文學”來比方建筑學的?這樣寫有什么效果?明確語言和文學建筑學效果詞匯建筑的單個構件和因素使闡明對象鮮明生動,使所講道理淺顯易懂。文法中國建筑的法式和慣例文章建筑或建筑群大文章宮殿、廟宇等小品山亭、水榭等可譯性:能夠互相翻譯,同一種意思能夠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來體現。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重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體現出來的形式有很大不同?!舅伎?】鑒賞語言1.試分析下列語句中的加點詞語體現了文章語言的什么特點。(1)考古學家所發(fā)掘的殷代遺跡證明,至遲在公元前15世紀,這個獨特的體系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性始終保存到了近代。明確“至遲”強調最晚截止時間,“已經”點明了這個體系形成的時間之久,“基本上”是大致上的意思。這幾個詞語精確、嚴密,很有分寸感,符合科學論文的語言特點。(2)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磚瓦,盡量運用各色油漆的裝飾潛力。明確“大量”“盡量”分別以其含糊性精確闡明了“使用有色琉璃磚瓦”“運用各色油漆的裝飾潛力”的廣泛性,語言精確嚴密。2.“在《詩經》里就有‘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句子來歌頌像翼舒展的屋頂和出檐?!弊髡咭谩对娊洝防锏木渥樱泻巫饔??明確作者引用《詩經》里的句子闡明在中國古代,智慧的匠師們很早就發(fā)揮了屋頂部分的巨大的裝飾性功用,屋頂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同時,引用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趣味,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思考5】深度探究1.結合課文分析中國的建筑藝術在世界上占有獨特地位的因素。明確作者認為每種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構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這種沿襲下來的法式,結合各國的歷史文化特點,每個地區(qū)、每個國家都會有區(qū)別于別人的建筑式樣。從中國建筑來看,其“文法”是獨特的,采用了梁架構造法;其“詞匯”也是獨特的,采用了木構造而非磚石構造,同時發(fā)展了我國的新建筑。中國建筑的詞匯如梁、柱、枋等又是獨特的,它遵照中國建筑的框架、輪廓等“文法”,發(fā)明出幾千年留傳下來的中國建筑體系。2.有人說本文題目不好,過于籠統(tǒng);有人說邏輯嚴密,含有專業(yè)性。你怎么看?簡要談談你的觀點。明確(觀點一)本文題目起得好。標題“中國建筑的特性”是偏正短語,定語邏輯嚴密。中心詞“特性”,指事物作為標志的明顯特色;“建筑”一詞,界定了作者研究的專業(yè)學術領域;“中國”一詞,視野宏觀,體現了作者作為中國建筑學一代宗師開闊的視角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觀點二)本文題目過大?!爸袊ㄖ奶匦浴币活},沒有時間的限制,就應縱貫古今,而文章內容明顯不涉及當代建筑的特性。因此,在“建筑”前加“古代”一詞更合理。(觀點三)有文不對題之嫌。文中所談的建筑特性并非全部建筑的特性,例如橋梁、道路、城防也屬建筑領域,而文中并未涉及這些方面的建筑特點,因此應在“建筑”一詞前加適宜的定語。縮小題目的外延,才干更切合文章的內容。3.梁思成之因此能獲得巨大的成就,除了跟他有眼光,有理論基礎,有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有關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明確愛國的赤子之心:愛自己的事業(yè),愛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傳統(tǒng)。如果一種人不含有民族情感,單憑學術造詣,即使有可能成為出名的建筑學家,但絕不可能成為偉大的建筑學家。4.梁思成介紹中國建筑的特性的最后目的是什么?明確文章介紹中國建筑的九大特性及中國建筑的風格和手法,并不是僅僅要人們理解其特性風格和手法,而是要告訴人們中國建筑風格獨特,是世界建筑藝術的瑰寶之一,啟迪我們從古為今用的立場出發(fā),倡導熟悉中國建筑的“文法”和“詞匯”,在當代社會把我們民族優(yōu)良的建筑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舅伎?】閱讀與思考中國建筑制訂了自己特有的“文法”梁思成一種民族的建筑,猶如語言同樣,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構造規(guī)則或組合方式,即“文法”。中國建筑就含有特殊的“文法”。我們的祖先在選擇了木料之后逐步理解木料的特長,創(chuàng)始了骨架構造初步辦法——中國系統(tǒng)的“梁架”。在這后來,他們發(fā)現了木料性能上的弱點,那就是當水平的梁枋將重量轉移到垂直的立柱時,在交接的地方會發(fā)生極強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斷。于是他們用許多斗形的木塊“斗”和臂形的短木“拱”,將上面梁枋托住,使它們重量一層層遞減地集中到柱頭上來。這個梁柱間過渡部分的構造減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斷的危機。這就是一種“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檁、楹柱、欞窗等,就是重要的“語匯”了。斗和拱組合而成的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遲在春秋時代,斗拱已很普遍地應用。它不惟能夠承托梁枋,并且能夠承托出檐,能夠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寬度?!睹献印防锞陀小伴令}數尺”之句,意思說檐頭出去之遠。這種構造同時也成為梁間檐下極美的裝飾??赡茉谔埔郧埃饭氨旧砀鞑恳延性瓌t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們才確實懂得斗拱構造多個原則的規(guī)定。全座建筑物沖無數構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種拱的寬度作度量單位,以它的倍數或分數來計算。宋時且把每一構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線,榫卯如何銜接等都規(guī)格化了,形成了類似“文法”的規(guī)矩。中國建筑的“文法”還涉及有關磚石、墻壁、門窗、油飾、屋瓦等方面,稱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畫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屋頂屬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國建筑中最明顯、最重要、莊重無比、美麗無比的一部分。但瓦坡的曲面,翼狀翹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飛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予以中國建筑以特殊風格和無可比擬的杰出姿態(tài)的,都是內中木構所使然。由于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線;都是由于構造中的“舉架法”的逐步壘進升高而成。蓋頂的瓦,每一種都有它的任務,有某些是構造上必需部分而略加解決,便同時成為優(yōu)美的瓦飾,如瓦脊、脊吻、垂脊、脊獸等。油飾本是為保護木材而用的。在這方面中國工匠充足地體現出發(fā)明性。他們勇于使用多個顏色在梁材上作妍麗繁復的彩繪,但重要的卻用屬于青綠系統(tǒng)的“冷色”而以金為點綴,即所謂“青綠點金”。柱和門窗則只用純色的朱紅或黑色的漆料,這樣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陰影中彩繪斑斕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襯的作用,加強了檐下的藝術效果。至于建筑物同建筑物間的組合,即對于空間的解決,我們的祖先更是體現了無比的智慧。院落組織是中國建筑在平面上的特性,住宅、官署、寺院、宮廷、商店、作坊等,都是由若干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廳舍,加以附屬建筑物,如廂耳、廊廡、院門、圍墻等周繞聯系而成一院,或若干相連的院落。這種庭院,事實上是將一部分戶外空間組織到建筑范疇以內,這樣便適應了居住者對于陽光、空氣、花木的自然規(guī)定,供應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潑和功效。數千年來,無論貧富,在村鎮(zhèn)或都市的房屋沒有不是構成院落的。同樣,在一種都市布署方面,我們祖國的空間解決同歐洲系統(tǒng)的不同,重要也是在這種庭院的應用上。(有刪改)四、拓展閱讀大匠吳良鏞:讓中國人詩意地棲居2月14日,兩院院士、中國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學家吳良鏞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吳良鏞一生中獲得的最重要的榮譽。19,吳良鏞出生于南京城南謝家祠。他名字中的“鏞”,乃古樂器——奏樂時用來打節(jié)拍的一種大鐘。父親但愿他能奏出生命強音。吳良鏞從小愛好廣泛,喜歡吟詩作畫。讀完《紅樓夢》后,他突發(fā)宏愿,但愿將來也建造一座像大觀園那樣秀美的園林建筑。1940年,吳良鏞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入重慶中央大學建筑系。大學里,吳良鏞的才華很快顯露,他發(fā)表在??系奈恼卤怀雒ㄖW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覺得他是個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讓他當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賞識,吳良鏞欣喜不已,這也讓他能有機會看到梁思成從國外帶回的最新的建筑領域前沿資料,開闊了眼界。從此,梁先生成了吳良鏞學術與人生的引路者。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薦下,吳良鏞赴美留學深造。在美國求學期間,吳良鏞深受沙里寧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沙里寧對弟子吳良鏞不吝溢美之詞:“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種稱之為中國當代性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來自普通的人類文化發(fā)展,并且來自中國實際生活的發(fā)展,一種新與舊的結合,基于中國本身的堅定不移的精神……”1950年,正當吳良鏞想繼續(xù)深造時,忽然收到恩師梁思成的信函——“中國急需建筑人才,見信速歸!”吳良鏞趕快收拾行囊,回到祖國。歸國后的吳良鏞在清華大學建筑系執(zhí)教。與恩師梁思成同樣,他的刻苦勤奮也是出了名的。吳良鏞學術思想前衛(wèi),講學時妙語連珠;為人隨和幽默,也很正派,亦師亦友,能跟學生打成一片,平時生活也很樸素。20世紀50年代初,針對建筑人才匱乏的問題,吳良鏞呼吁重視建筑教育,建議建筑專業(yè)要與建筑教育相結合,從而更有效更多地培養(yǎng)基本建設生力軍。在吳良鏞的努力下,清華建筑系人才輩出,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筑教學中心之一。改革開放后,高瞻遠矚的吳良鏞提出了許多系統(tǒng)的構想與建議,始終致力于開辟含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學之路。進入20世紀80年代,在北京進行舊城改造中,吳良鏞也碰到了與恩師同樣的困境,為保護北京歷史遺跡到處奔波呼吁。為此,他對北京舊城區(qū)進行調研,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提出了“有機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類四合院”的住房體系構想,這樣既能滿足民眾當代生活的需求,又能較好地保護和傳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韻。他的“有機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并在菊兒胡同改造中得以應用。在他看來,都市和人體同樣,永遠處在新陳代謝之中,應當保存相對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爛的沒有文物價值的,但是新的建設要自覺地順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舊。吳良鏞認為,北京的舊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務是要發(fā)明一種社會型住宅,因地制宜,不僅要滿足當代生活美觀舒適的規(guī)定,還要與原有的歷史風貌相吻合,做到兩者相得益彰。按照吳良鏞的“有機更新”的理論改造完畢的菊兒胡同白墻黛瓦,柳綠花紅,一派祥和寧靜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彌漫著當代生活氣息,體現了吳良鏞“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成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