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與體質關系的思考_第1頁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與體質關系的思考_第2頁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與體質關系的思考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與體質關系的思考

“同時病、不同的治療、不同的疾病”是中醫(yī)學的一項重要治療原則。它體現著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和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精神?!巴‘愔?、異病同治”這一治則與體質有密切關系,即體質是“同病異證”、“異病同證”的物質基礎,也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本質所在,同時某些病邪會改變體質從而影響“證”的形成。若能正確把握“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與體質的關系,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意義。1“同時疾病和不同的疾病”理論的發(fā)展和臨床應用1.1同病異治,異病治本“同病異治”是由《黃帝內經》最早明確提出,如《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在《黃帝內經》之后的歷代醫(yī)家的著作都均未明確提出“異病同治”之說。但有學者認為,漢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是最早在臨床應用上體現了“異病同治”精神的醫(yī)學典籍,尤其在《金匱要略》中體現得更為充分,可以說“異病同治”發(fā)揚于《傷寒雜病論》。例如“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和”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奔礊槔C。清代醫(yī)家程文囿在《醫(yī)述·方論》中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才作了明確的解釋:“臨床疾病變化多端,病機復雜,證候多樣,病勢的輕重緩急各不相同,故治法須變化萬千,人有強弱之異,病有新舊之分,時有四季之差,地有五方之別,有時同病須異治,有時異病須同治,而同一病的各個階段治法又不同。因此,只有隨證立方,隨病用藥,惟變所適應,才能縱橫自如?!睍r至今日,《簡明中醫(yī)辭典》解釋為:“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病證,可因人、因時、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發(fā)展,病型的各異,病機的變化,以及用藥過程中正邪消長等差異,治療時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治法?!薄爱惒⊥?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發(fā)病的病機相同,可用同一種方法治療?!逼渲姓f到治療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和發(fā)病病機,這些都可以用“證”一字來概括,“證”即證候,是疾病在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性概括,它包含著病因、病位、疾病性質及邪正雙方力量對比等各方面的情況。1.2瀉熱除滿,消滯三則最早體現了“同病異治”臨床應用源于《素問·病能論》?!坝胁☆i癰者,或石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夫癰氣之患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瀉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薄督饏T要略》則最早記載了大量運用“異病同治”治則的范例。如《痙濕暍病脈證》“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齒介齒,可與大承氣湯?!薄陡?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薄秼D人產后病脈證治》“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fā)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逼浜?亦有大量文獻記載。如《石室秘錄·異治法》曰:“異治者,一病而也。如人病中濕也,或用開鬼門之法,或用潔凈府之法是也。雖同是水癥,何以各施治法而皆效?蓋開鬼門者,開人毫毛之孔竅也;潔凈府者,潔大小之二便也。治法雖殊,而理歸一致。其一致何也?蓋水腫之癥,原是土氣之郁,土郁則水壅滯而不流。開鬼門者,如開支流也,潔凈府者,如開??谝?故異治之而皆效也?!庇纱丝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核心是“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2體質與“異病同治”的關系和臨床意義2.1中醫(yī)證候,易導致病邪“從化”中醫(yī)學認為,“體質是指人類個體在生命過程中,由遺傳性和獲得性因素所決定的表現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方面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固有特性。”而體質會對疾病發(fā)展的過程與證候類型演變產生重要影響。因為病邪侵入人體后,由于體質的特殊性,會導致病邪的“從化”。所謂“從化”,即病情隨體質的差異而發(fā)生變化,所以當某一種疾病在某一階段為體質個性所左右時,就會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表現為不同的證候。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治法,謂之“同病異治”。而當不同的疾病在某一階段為體質共性所影響時,就會產生相同的病理變化,表現為相同的證,或者不同的病因或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因患者體質等影響,可出現相同的病機變化和證候時,在治療上則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治療,謂之“異病同治”。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同一疾病發(fā)展的某一階段,還是在不同疾病發(fā)展的某一階段,都因為相同的體質而產生相同的證,由于“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治則的核心,那么在臨床上運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這一治則的關鍵還是要辨別病人體質的異同。2.2同病異治,疏肝理氣不同的體質對于不同的“病”、“證”的形成有直接關系,故在臨床應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素問·痹論》曰:“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薄夺t(y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曰:“六氣之邪,感人雖同,人受之而生病各異者,何也?蓋以人之形有厚薄,氣有盛衰,臟有寒熱,所受之邪,每從其人之臟氣而化,故生病各異也,是以或從虛化,或從實化,或從寒化,或從熱化,譬諸水火,水盛則火滅,火盛則水耗。物盛從化,理固然也?!庇秩?同為感受風寒外邪而發(fā)病,體質強者發(fā)熱無汗,體質弱者發(fā)熱多汗。素體陽盛者濕邪侵入機體后可以從陽化熱表現為濕熱之證,而素體陰盛者濕邪入里從陰寒化而形成寒濕證。此皆說明,同一病邪侵入人體可隨體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變化。病情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只能通過對證候的觀察得知,證候是“從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而病情隨體質變化則是證候形成的本質。故當同一病邪侵襲人體因體質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證候,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即同病異治。又如,《中醫(yī)內科學》論述胸痹的氣滯心胸證、胃痛的肝氣犯胃證及脅痛的肝郁氣滯證,皆有因情志變化而加重,而出現胸悶腹脹,噯氣頻作,得噯氣而稍舒等癥狀,治療均予以疏肝理氣之柴胡疏肝散。雖三病不同,卻用同方治療,是因為患者機體皆屬于氣郁質,相同的體質會產生相同的病機和癥狀。不同的疾病產生相同的證候,皆因患病之人具有相同的體質,相同的證應采取相同的治法,即為異病同治。3同病異治、異病性臨床上辨別疾病的本質,是通過對癥狀的分析、歸納而分辨出證候。癥狀是證候組成的依據,而證候是有內在聯系的癥候群。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惡化或向愈整個過程都是人體正氣與病邪做斗爭的過程。在大多情況下體質主導了疾病的轉化,但邪氣對機體的體質也同樣存在影響。如果感受病邪過強或正邪斗爭日久反復,勢必損傷人體正氣,而造成體質的轉化。邪氣過強的情況多見于外感癘氣,如《溫疫論》說:“瓜瓤瘟、疙瘩瘟,緩者朝發(fā)夕死,重者頃刻而亡?!闭岸窢幦站脛t多見于慢性病,如肺癆初期表現多為肺陰虧損證,陰虛程度較輕,中期可見虛火灼肺,陰虛程度較重,并有火象,后期為病損及五臟可見陰陽俱損。所以固然說體質是產生“證”的重要基礎之一,而且也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本質所在,但有些病邪感人之后,并不會出現“從化”,反而會通過損傷人體的正氣而改變人體的體質?!巴‘愔?、異病同治”核心在“證”是否相同,對于“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與辨體質論治的思考,不僅要考慮機體的體質類型,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