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總復習——文言文的比較閱讀考點透視文言文的比較閱讀是通過閱讀提供的兩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綜合閱讀能力和比較辨析能力。最近兩年在很多省市的中考題中都出現(xiàn)這種題型,比較閱讀也漸成規(guī)模。主要有課內(nèi)兩段的比較閱讀、課外兩段的比較閱讀、一課內(nèi)一課外的比較閱讀,其中尤以一課內(nèi)一課外的比較閱讀較為常見,所以,考生在熟練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的同時應重視課外文言文的閱讀??忌鷳⒁庖韵聨讉€方面:(1)能正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2)能正確地將文言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3)比較閱讀材料內(nèi)容、寫法、結(jié)構(gòu)及表達方式的異同;(4)領悟兩個閱讀材料中作者的觀點和情感的異同;(5)就比較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談自己的不同體驗或自己從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啟示。知識講解解讀命題,點撥解題思路文言文比較閱讀的選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現(xiàn),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愛國誠信、敬老愛幼、團結(jié)友善的文段為主,同時也有純說明或?qū)懢暗奈亩稳脒x。多為兩則,偶有三則。一般情況下,選取的文段之間一是必定存在著“聯(lián)系點”,課外文段往往是課內(nèi)文段的補充或延伸,在作者、文體、主題、題材、人物形象、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順序等要素中有一個或多個相同(相近)之處;二是存在“可比點”,或同中存異,或異中有同;三是難易度相當,均為淺易文言文。中考命制“求同辨異”類題目,借以考查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命題點主要有三個方面:一、異中求同要求考生通過比較閱讀,進行篩選和提煉,透過表象上的“異”尋求內(nèi)質(zhì)上的“同”,找到兩篇文章的相似點。解題時先明確“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點,然后從“異曲”中感悟“同工”之妙。解答“求同”類試題時,重在將兩者做縱橫雙向比較,弄清兩者為什么“同”,這是講清原因;“同”在哪些方面?這是理清范圍。例:【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疽摇苛x陽①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揚都。嗜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③,乃時吞紙以實腹④。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犬亦饑虛,起行盜食。呼之不至,哀聲動鄰⑤,猶⑥不廢業(yè),卒成學士。[注:]①益陽:地名。②后出揚都:后來到了揚都。③累日不爨(cuàn):連續(xù)幾天不能生火做飯。④實腹:填充肚子。⑤哀聲動鄰:哀痛的喊聲驚動了鄰里。⑥猶:仍然。題目:甲乙兩段文字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相同之處?答題思路:由題干可知,兩文在內(nèi)容上有“相同之處”,由我們熟知的《送東陽馬生序》,寫宋濂家境的貧寒和少時求學的艱辛這一內(nèi)容,可推知另一段文字的內(nèi)容。為確保準確,還可以從這則課外文言中的“吞紙以實腹,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等語句得到證實。答案:兩段文字都表現(xiàn)了他們家境的貧寒和求學的艱辛。二、同中求異要求考生從現(xiàn)象上的“同”探究內(nèi)質(zhì)上的“異”,或是在內(nèi)質(zhì)“大同”的前提下尋找個性上、表現(xiàn)形式上的“異”,這類題目更能反映考生的探究能力。解題時首先認準“同”的是哪個方面,然后同中求異,找出相應的內(nèi)容。解答“辨異”類試題時,重在對兩者進行辨別、分析,要通過深入分析、多方比較,以徹底弄清兩者因何而“異”,“異”在何處。例:【A段】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已而夕陽在山,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選文有改動)【B段】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下)題目:這兩個語段講的都是出游之樂?!続段】主要寫的是________;【B段】主要寫的是______。答題思路:命題取自課內(nèi)的兩則材料,先要調(diào)動課內(nèi)文章的相關積累,利用知識積累解決問題。其次要反復閱讀選文,在全面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緊扣題干,思考問題。解答時重在“辨異”,弄清在什么情況下才“樂”,力求從“樂”的形式上辨析出差別來。答案:【A段】游人樂,太守也樂其樂或者與民同樂【B段】莊子樂,則在莊子看來水中游魚也樂。三、既求同又辨異解答“求同辨異”之類題目的總體思路是,緊扣“求同”和“辨異”四個字做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探究。先要搞清楚題目的要求,是內(nèi)容方面的“求同”或“辨異”,還是寫法(表現(xiàn)形式、表達方式等)方面的“求同”或“辨異”。例:【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疽摇坑鄳浤晟贂r,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題目:甲乙兩文有何異同?試從內(nèi)容與寫法上加以分析。答題思路:甲文選自課文周敦頤的《愛蓮說》,乙文選自課外,寫的是作者少時臨湖賞荷之事,“蓮”即“荷”,寫的是同一物景:而且都對荷花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描寫,這是兩文的相同點。不同點在于,甲文前段寫蓮荷之形與神,后段用議論;乙文共一段,更為細致地寫出了荷花的形態(tài),喻荷花為“花中仙子”,引用了李白詩句贊荷花,沒有議論。答案:內(nèi)容上,甲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乙文通過具體描寫,寫出了荷花的形態(tài),表現(xiàn)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相同點:都對荷花進行了細致描寫。解讀題型,把握解題技巧文言文比較閱讀的題型主要有詞語解釋題、選擇題、句子翻譯題、問答題,和單篇文言文閱讀的題型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其考查內(nèi)容涉及到兩個文言文語段,尤其是填空、選擇題和簡答題,一般是對兩個文言文語段從語句、語言、內(nèi)容、人物、寫法、主題等方面進行比較。
一、解釋詞語題
要運用平時所積累的知識,準確寫出常見文言虛詞和重點實詞的含義。解釋實詞時要考慮詞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解釋虛詞時要辨析詞的讀音、詞性和語氣。一般可從兩方面切入,一是先了解整個句子的大意(必要時聯(lián)系整個段或篇),然后用換詞法揣摩加點字的意思;二是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辨析文言實(虛)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然后依照句意確定詞語含義。
二、翻譯題
翻譯題的題量為1~2個,有兩個譯句的題目,有的要求2個句子都翻譯,有的要求選擇其中一個進行翻譯。譯文要準確無誤,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譯文要通暢順達,富于表現(xiàn)力。文言文的翻譯應遵循“信”(忠于原文)“達”(文義通達流暢)“雅”(語言富有文采)三原則,運用“留”(保留)“刪”(刪除)“換”(替換)“調(diào)”(調(diào)整)等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
三、選擇題
先仔細讀題,認準所要選擇的項的具體要求,然后根據(jù)這一“要求”辨析所給的各項,找出最切合“要求”的項。
(3)技止此耳()(4)遂蛇行而入()2.選出下列加紅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A.虎因喜/罔不因勢象形 B.驢不勝怒,蹄之/聚柴以焚之C.盡其肉/其如土石何 D.以為神/其印為予群從所得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甲文中加紅的句子。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4.用原文詞句填空。甲文中,驢最初出現(xiàn)時,是一個“A”,最后被虎吃掉,是因為它“B”;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處境“C”,最后用“D”的做法戰(zhàn)勝了老虎。5.甲乙兩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點? 【解析】1.解釋文言詞語,主要是結(jié)合語境理解其在文中的意義。試題考核中基本以教材為主,即使出現(xiàn)課外內(nèi)容,重點詞語也大多是教材中出現(xiàn)過的,或是比較常用的。復習時還是應當以教材為基點,緊密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來辨析。(1)“近”原為形容詞,題中其后面帶了賓語,它就要活用為動詞,意為“靠近,接近”;(2)“習”的義項有“學習”“練習”“熟悉,習慣”“經(jīng)常,常?!钡?,這里解釋為“熟悉,習慣”;(3)“止”為動詞,在句中解釋不通,應考慮到通假,換為副詞“只”,再解釋;(4)“蛇”是一種動物。在本題中,結(jié)合語境,顯然要活用才能講得通。2.文言文中,一些重點虛詞用法較多,且在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我們可對其進行歸類梳理、概括比較,來加深理解、記憶。做題時一定要根據(jù)語境定義。B項中“之”均為代詞,指虎;A項中,前一個“因”意為“因而”,后一個“因”意為“順著,就著”;C項中,前一個“其”為代詞,意指驢,后一個“其”是表推測的語氣詞;D項中前一個“為”意為“當作”,后一個“為”意為“被”。3.中考對“文言語句的翻譯”的總體要求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準確規(guī)范。翻譯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語句要通順,表意明白,再次文字要優(yōu)美。翻譯這個句子時,要抓住重點詞語。落實“好”“船”“以”的意思,將大意翻譯正確即可。4.概括文章內(nèi)容填空,首先要對全文有一個直覺感知;其次要將全文內(nèi)容逐一分解,逐點概括;再次要對文章內(nèi)已概括了的各個意思進行匯集。A空處是寫驢的外形,應填“龐然大物”;B空處寫驢最終被吃掉的原因,應填“技止此耳”;C空處寫樵者處境,應填“窘迫”;D空處寫樵者戰(zhàn)勝虎的方法,應是“聚柴以焚之”。5.概括人物形象,首先,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其次,通過對人物描寫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再次,還要從把握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去分析人物形象;最后,通過分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寫來把握人物形象。甲文中老虎見到驢先“窺之”“近之”,后又“稍近益狎,蕩倚沖冒”,可見其機智;當老虎了解了驢的本質(zhì)后,它“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可見其勇敢。乙文的老虎追樵者進入穴中,在“漸不容虎”的情況下,仍“努力強入”,最終喪命,可見它魯莽、急躁,沒有計謀,用作者話說就是“當止不止”?!敬鸢浮?.(1)靠近,接近(2)熟悉,習慣(3)同“只”,僅(4)像蛇一樣2.B3.黔地沒有驢,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載運(驢)進入黔地。4.A龐然大物B技止此耳C窘迫D(力運數(shù)石,窒虎退路,兩穴并)聚柴以焚之5.甲文的老虎:機智勇敢,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乙文的老虎:愚蠢魯莽,有勇無謀,急躁冒進,當止不止。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炯住眶~,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如果)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愿意)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爭論)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選自《墨子·貴義》)1.請指出甲文中的一個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_____通_____意義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斷子之手足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A.B.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錢幣乞之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誨女知之乎C.D.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投諸渤海之尾3.翻譯兩文中加紅的句子。(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2)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4.甲乙兩文都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四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大單元教學名師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2024)
- 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 2.2 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教學設計
- 第5單元 習作:生活萬花筒(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四年級語文上冊同步教學(統(tǒng)編版)
- 第九單元 中華人民基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
- 10《老人與海(節(jié)選)》(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2019)
- Unit 5 Working the Land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高二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Module5 Unit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but the phone rings(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六年級下冊
- 13寒號鳥(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二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Unit1 Playtime(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二年級下冊
- Unit 2 Exploring the topic-Reading Strategies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仁愛科普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靜脈輸液法操作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
- 牙外傷的遠期并發(fā)癥監(jiān)測
- 2024年中國成人心肌炎臨床診斷與治療指南解讀課件
- 全國川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節(jié)《制作創(chuàng)意掛件》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 DL-T-1846-2018變電站機器人巡檢系統(tǒng)驗收規(guī)范
- 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與相關事故案例培訓課件(建筑)
- 《我的寒假生活》
- 陜2018TJ 040建筑節(jié)能與結(jié)構(gòu)一體化 復合免拆保溫模板構(gòu)造圖集
- DZ/T 0430-2023 固體礦產(chǎn)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寫規(guī)范(正式版)
- (高清版)WST 442-2024 臨床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
- 歷史時間軸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