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元文人楊朝英考
楊朝英是《散曲》的作者和編輯。他首開元人選元曲之風,先后編刊了《陽春白雪》與《太平樂府》二書,現(xiàn)存全元散曲的半數(shù)賴之以傳,楊氏也作為保存元曲的第一功臣而著名于散曲學史。為了全面而確切地理解和把握楊氏的曲學理念及其成就,首先有必要對他的年里、活動以及編刊曲選的時地等有關背景情況略作考述。一、“黃”字為上、去三聲楊朝英號淡齋,青城人。元代縣名有二青城,一在山東,一在四川;此外宋代汴梁城外還有祭祀天地的南北二青城。故楊氏究竟是山東人還是四川人,抑或是河南人,目前曲學界已存在三說,但未見有人提出判斷的根據(jù)。這個問題關系到對楊氏曲學特點的確認,故須預為澄清。我們認為楊氏系南方人,為四川青城人的可能性比較大。列舉理由如下。其一,楊氏閉口韻與開口韻不分,所作【水仙子】“壽陽宮額得魁名”小令,韻腳用“名清印今英尋村”七字,被周德清譏為“開合同押,用了三韻,大可笑焉”。一般說,開口韻與閉口韻混淆是南方人的語音特點,北方人不大容易犯這類錯誤。無獨有偶,明代大詞曲家楊慎的曲作中也不乏這類開合同押的毛病。例如他的小令【北正宮·醉太平】《新愁廝禁》和【南商調(diào)·黃鶯兒】《秋夕憶別》皆用閉口的“侵尋”部韻字,中間卻雜入開口的“真文”韻“印”、“恨”、“燼”等字。王世貞《曲藻》曾批評說:“蓋楊本蜀人,故多川調(diào),不甚諧南北本腔也。”楊朝英在散曲用韻方面發(fā)生的毛病如果不是與楊慎偶然巧合,那他就該是蜀人。其二,以入聲作曲,不熟悉北曲“入派三聲”的語音規(guī)則。他有五首【殿前歡】小令,起句皆作“白云窩”,以求與此調(diào)首句“仄平平”的格律相合。這是由于他不懂“白”字在北曲中已經(jīng)入派平聲,不能再當仄聲字來用而發(fā)生的錯誤。因此也被周德清抓住,當作“句中用入聲,不能歌者”之例予以嘲諷?!叭肱扇暋钡膶嵸|(zhì)就是以中原音系為代表的北方語音消失了入聲一調(diào),原中古音入聲字分別轉(zhuǎn)化為平、上、去三聲。根據(jù)對元曲家尤其是北方籍曲家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其作品用韻都嚴守著入派三聲的規(guī)則,幾無例外。表明北方人制曲一般不會發(fā)生像楊朝英那樣把“白”字仍讀入聲,并計入仄聲類的錯誤。其三,為楊氏《太平樂府》作序的鄧子晉自署“巴西”,是為蜀人。鄧氏既非曲家又非名人,楊氏請他為自己的曲選作序,有可能是因了同鄉(xiāng)關系。此條單獨本不成其為理由,但有了以上兩條,則可作為一條參考證據(jù)。根據(jù)以上情況推斷,楊氏里籍應為四川之青城,而非山東之青城縣,更不可能是“中原音韻”的故鄉(xiāng)河南地區(qū)。近人孫楷第《元曲家考略》據(jù)周巽《怡情集》卷五《上歐陽玄》詩序,推測楊氏系“青城人而家于龍興(今南昌)者”;另據(jù)張之翰《楊英甫郎中淡齋》一詩,認為英甫當為楊氏之字??梢孕艔?。此外,從他的散曲作品和所編《陽春白雪》透露的信息看,如同鐘嗣成、貫云石等眾多元曲家一樣,他于1324年前后曾流寓江南,而那里恰恰是元代中后期曲家們的集散地和活動中心。這個問題可以結(jié)合下面對《陽春白雪》編刊時地的考辨再加說明?!蛾柎喊籽肥窃松⑶牡谝徊窟x集,開創(chuàng)了曲學編纂學的新學科,影響很大,流布特廣,歷有多種傳本。關于其編刊時地,這是互有關聯(lián)的兩個問題。確定楊選的編刊時間,貫云石序當然是一個重要標志。此序雖未署年月,但可推斷作期。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說“皇慶(1312-1313)中貫酸齋序之”;楊鐮等《貫云石作品輯佚》135頁說得更具體:“這篇序?qū)懹谠首诨蕬c二年(1313)。”這無疑是說貫序?qū)懹谧髡咴诖蠖既魏擦謱W士期間,楊選亦編刊于此時此地。孫說的根據(jù)可能就是貫序中的“年來職使稍稍暇頓”一句,楊鐮等解此句為“今年我任職使官,公務不那么繁忙?;蕬c二年二月拜翰林學士”。其實此句還可解作近來退職之后,有了閑暇。那么就是貫氏于延元年(1314)“稱疾還江南”之后。這一點十分重要??梢杂伞蛾柎喊籽匪肇炇系脑S多隱逸曲子得到內(nèi)證。下面只列舉他的【雙調(diào)·清江引】三段,見于各刊本與抄本: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醉袍袖舞嫌天地窄。競功名有如下坡車,驚險誰參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殘禍。爭如我避風波走入安樂窩。避風波走入安樂窩,就里乾坤大。醒了醉還醒,臥了重還臥。似這般得清閑的誰似我。棄功名如敝履的“昨日玉堂臣”,明顯是作者辭卻翰林學士,稱疾還江南之后的夫子自道;“似這般得清閑的誰似我”正是序中“年來職使稍稍暇頓”的具體注腳。據(jù)此可認定貫序作于元仁宗元年(1314)貫氏退隱江南之后。另外,貫序中還有“北來徐子芳滑雅,楊西庵平熟”之句1,也流露出寫于南方的口氣,可以作為旁證。至于貫序?qū)懽鞯南孪?則容易確定,就是泰定元年(1324)五月,這是貫氏逝世的時間。據(jù)此可以推定《陽春白雪》的編定時間在元仁宗延元年(1314)到泰定元年(1324)五月之間,并且能夠進一步推斷其編刊地點是江南。選中描述蘇杭風景的曲作特多,這一內(nèi)容特征也與上述推斷吻合。我們還可再找證據(jù)進一步縮小時間范圍?!蛾柎喊籽肪啪沓竞褪砜局薪赃x收無名氏【雙調(diào)·新水令】《大明開放九重天》一套,中有“慶吾皇泰定年”之句,應為泰定改元朝臣頌圣之作。此套可能是選中作期最晚的,如果不是重編本后來增入,那就可以確指《陽春白雪》的編定必在泰定元年之初,貫云石序也作于此時,而不可能再晚。這不僅因為貫氏于本年五月逝世,而且周德清在同年九月已對刊刻流行的楊選作出了反映。從刊出到周氏看見,總需要一定時間。二、楊朝英在其作品內(nèi)進行的實踐分類一個優(yōu)秀的作品選集家,必是一個對創(chuàng)作本身有著全面研究和深刻認識的理論家。不過,他的學術(shù)成果不是呈現(xiàn)為理論形態(tài),而是落實到了實踐層面,體現(xiàn)于對作品的選擇去取和編排分類等具體工作之中。楊朝英就是這樣一位以曲選家身份、面目出現(xiàn)的曲學家。他雖然沒有專門的曲學論著,但是表現(xiàn)在楊氏二選中的曲學觀念比起那些古典曲學家的論述顯得更為嚴肅、切實而明智開放。這里先提出最突出的兩點予以論析。(一)“三分法”的提出—嶄新的樂府觀作為第一個散曲選集家,面對元人曲壇遺音與新聲交奏、劇曲與散曲雜陳的繁亂局面,選什么不選什么,怎樣在混沌中給定秩序,建立一個合理的分類編排體例,對于楊朝英來說是必須先行解決的問題。他的《陽春白雪》首先刊載了燕南芝庵《唱論》,表明他的散曲觀和分類體例確是受了《唱論》的啟發(fā)和影響。芝庵是曲學史上第一個對散曲進行分類的學者,不僅楊氏所采用的“樂府”、“小令”、“套數(shù)”等術(shù)語概念皆為芝庵所創(chuàng),即是稱詞樂為“大樂”,在《陽春白雪》中選錄蘇東坡等宋金人十首詞的做法也是承自《唱論》。然而,楊氏并不甘做芝庵的奴隸,亦步亦趨地被動消極接受前人的成說,而是積極大膽地予以修正、改造和提高,消除了芝庵樂府觀和分類法中存在的局限和矛盾,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套較為科學的散曲文體分類體系?!冻摗凡扇犯?、小令和套數(shù)的三分法,不僅未能提出一個與散曲相當?shù)木C合概念,且有分類標準不統(tǒng)一之嫌。他用是否“成文章”即有無文采作為樂府與小令的分界,同時又以篇章體制的長短來區(qū)別令與套,造成嚴重的邏輯層次混亂。楊氏則首先把“樂府”提取出來,使之包含小令與套數(shù)兩類,升格為一個相當于今日所說散曲的綜合性概念,從而形成了他獨特的樂府之下再分小令與套數(shù)的散曲二分法。楊氏二選皆名之為“樂府”,說明這是一個總稱。在《陽春白雪》中,樂府之下除了小令與套數(shù),還包括一個“大樂”,即宋金人的十首詞。這是由于《唱論》對“樂府”的定義不嚴或語焉不詳而導致的誤會。楊氏后來覺察到這一失誤,所以到他的第二部曲選《太平樂府》中,就徹底把舊詞樂剔了出去。由此可見,楊氏樂府觀的形成,也有一個不斷提煉與完善的發(fā)展過程。在楊氏的新思路中,對“小令”和“套數(shù)”兩個術(shù)語的涵義和性質(zhì)也做了調(diào)整修正。芝庵又稱小令為“葉兒”,把它嚴格局限于“街市小令”或“時行小令”的市井俗曲范圍。楊氏則拿來指稱所有的散曲小令,在散曲二選中,凡非套數(shù)的單章、聯(lián)章和帶過曲均歸入小令類,無論其有無文采,也無論其是文人的還是市井的。這與我們今天的認識相一致。至于以諧俗為特征的套數(shù),芝庵雖然指出其形式標志是“有尾聲”,這一點大致不錯,但還是有兩個更為急迫的問題沒能說清說透。首先,雜劇劇套算不算套數(shù)?其次,他強調(diào)“樂府不可似套數(shù),套數(shù)當有樂府氣味”,如果套數(shù)有了樂府氣味是否就可以進入樂府的圣殿?這些問題是他的三分法未能或無法回答的。楊朝英在這里表現(xiàn)出十分清醒的頭腦。他首先排除了劇套,把套數(shù)嚴格規(guī)定在散套的范圍之內(nèi),然后又不問其文俚,一律歸于樂府之下,以與小令相對。這就從外延方面厘清了“套數(shù)”的邊界,從而避免了不同文體的混亂牽扯。楊氏二分法比芝庵三分法顯得明智通達,不僅消解了原來的文人貴族意識或保守成分,而且堅持以篇章體制為分類的惟一標準,嚴格遵守了邏輯劃分的正確規(guī)則,因此顯得明辨透辟,超越了其前其后常見的詞曲不辨、劇曲與散曲不分的思考習慣,代表著元人曲學的較高水準。后來的曲論家和曲選家大多接受了楊氏的樂府觀,如現(xiàn)存的另一部元人曲選《梨園按試樂府新聲》,其編排體例就全仿楊氏二選;鐘嗣成的《錄鬼簿》把散曲家單列,稱為“樂府”家,以與“傳奇”雜劇家相對,自然也是受了楊氏的啟迪。明清曲選和曲論多有稱“樂府”者,實則散曲與戲曲雜糅,那是把楊氏早已澄清了的問題又攪亂了,屬于學術(shù)的倒退現(xiàn)象。(二)楊氏的雙重身份,所代表的元曲如果僅僅從楊氏二選的書名和《陽春白雪》選張可久曲最多等表面現(xiàn)象著眼,容易使人想像兩書所收必為典雅藻麗和歌功頌德之作,并誤認為選集家一定是文采派曲家的代表,近代以來不少散曲論著正是以此為據(jù)將楊氏劃入喬、張文采派一流的。實際并非如此簡單。明曹安《讕言長語》記載:“予家有《陽春白雪》小本,元人如劉時中、關漢卿諸人之作尤多。”說明楊選還有多收關漢卿等本色派之作的另一種傳本。即使就楊選今本多收文采派作品的事實,也可理解為這一方面是為了反映散曲創(chuàng)作的全貌,另一方面也與文采派作家數(shù)量多,時代較近,其作品容易收集有關。當然,楊氏作為第三代散曲家,生活在文采派風氣彌漫曲壇的時代,要完全擺脫精神氛圍的影響,那也是不容易的?!蛾柎喊籽方癖具x曲數(shù)以張可久為第一,或者就是上述諸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經(jīng)過對楊氏二選的認真考察,我們認為他的選曲標準具有開放性,并不囿于一家一派。選中同時大量選入俚俗本色的曲作,尤其是那些不被人作為樂府來看的以諧俗為特征的套數(shù),就說明了問題。楊氏之選之所以命名為《陽春白雪》或《太平樂府》,主要是為了對抗鄙視新興散曲的世俗輿論,出于為其爭身價爭地位的考慮。如鄧子晉在《太平樂府序》中所說,只不過是為了“重其名”罷了。所謂“陽春白雪”,僅言其曲好。至于“陽春白雪”的具體標準,則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貫云石序就只承認關漢卿等六人的曲作,對于其他人則拒絕批評,采取了答非所問的回避態(tài)度,實質(zhì)上是委婉地表達了否定的意見。“客笑,淡齋亦笑”一句頗有深味,說明楊氏作為散曲作家和美學家,是站在貫氏一邊的;而作為曲選家的他,又不能與貫氏完全認同,僅僅局限于本色一派,而是還必須兼顧其他。正是楊氏的雙重身份,造成楊氏之選的如下三個特點:其一,堅持開放性原則,盡量攬入作家作品,力圖從數(shù)量上反映元散曲創(chuàng)作的完貌。綜合楊氏二選現(xiàn)存各種版本進行統(tǒng)計,《陽春白雪》選曲達70余家,收錄小令533首,套數(shù)93篇;《太平樂府》選曲80余家,收小令1067首,套數(shù)131篇。二書合計之,汰其重復,共得作家115人,小令1600首,套數(shù)230余篇,占了現(xiàn)存全元散曲的二分之一。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楊氏二選在容量上具有一種全集式的氣勢與規(guī)模,幾乎涵蓋了楊氏當時和前代所有散曲家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相形之下,后來的曲選、曲錄著作都望塵莫及。鐘嗣成《錄鬼簿》著錄“有樂府傳于世”的專門散曲家僅有46人,再加上那些散曲與戲曲兼作者也不過60余人。今日傳存的《樂府群玉》和《樂府新聲》,是后出于楊書的另外兩部元人曲選,雖對楊書有所補充,但終屬有限。近人隋樹森編輯《全元散曲》,加上楊氏二選之后的元末作家,也僅收集到200余人;而所收散曲前三代作家的作品,除去張養(yǎng)浩、張可久等個別人的專集之外,其余十之八九不出《陽春白雪》,則來于《太平樂府》。我們今天能夠直接看到金元散曲繁榮興盛時期如此多的實物標本,就多虧了楊氏二選。楊氏作為元人選元曲的開創(chuàng)者,在當時收集信息資料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能夠網(wǎng)羅這樣多的作家作品,與堅持了一條全面開放的編纂原則肯定是分不開的。其二,基本上囊括了元人散曲的優(yōu)秀作品,尤其是那些名篇精品,從質(zhì)量上體現(xiàn)出元曲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水平。近人趙景深曾批評明末陳所聞編選的《南北宮詞紀》說:“北曲部分選得并不怎么好。像睢景臣的《高祖還鄉(xiāng)》、劉致中的《上高監(jiān)司》、馮惟敏的《骷髏訴冤》這些當時比較進步的作品就都不曾入選?!鳖?、劉二作是元散套中最著名的篇目,也是中國詩史上少有的奇作。選元曲者如果遺漏了這些作品,當然就可以斷定他“選得并不怎么好”。而這兩篇套曲恰為楊氏首先收錄,前者見于《太平樂府》,后者見于《陽春白雪》。這表明楊氏的審美眼光非同一般,具有時間的超越性。除了上舉二篇,還有杜仁杰的《莊家不識構(gòu)闌》、馬致遠的《借馬》、關漢卿的《杭州景》、《贈朱簾秀》、鐘嗣成的《自序丑齋》等名套以及白無咎的【鸚鵡曲】等小令絕唱,也都是在元人文獻中僅見于楊書者。我們雖然不能斷言楊書已將當時的優(yōu)秀曲作網(wǎng)羅殆盡,但可以肯定,遺漏的數(shù)量絕不會大于收錄的數(shù)量。楊氏遺漏名篇的例子是有的。如馬致遠的【雙調(diào)·夜行船】《秋思》和【越調(diào)·天凈沙】《秋思》,均載于《中原音韻》的“定格”40首,被周德清分別評為“萬中無一”和“秋思之祖”。【天凈沙】小令還見于元人筆記《庶齋老學叢談》,并有序云:“北方士友傳沙漠小詞三闋,頗能狀其景?!闭f明在當時文人圈子中流傳還是比較廣的,元末無名氏的《樂府新聲》也收錄了此曲。但是楊氏二選今傳本均無此一令一套。從時間上看,《庶齋老學叢談》與《中原音韻》都比《太平樂府》刊行在前,楊氏極可能是未看到這些材料。綜合明清兩代保存元散曲的各種曲選、曲論以及曲譜著作予以考察,我們有理由認為,楊氏二選遺漏名篇的例子乃屬個別或偶然,而不是大量的或普遍的現(xiàn)象。因此可以說它基本上保存了元散曲的精華。其三,綜賅百家,不避親仇。元人散曲大體上可以劃分為本色、清麗、騷雅及格律四派。本色派以關漢卿、王和卿為代表,清麗派以白樸、馬致遠為代表,都屬于散曲的主流、正體。騷雅派以張可久、喬吉為代表,追求典雅藻麗,以作詞法而制曲,是散曲的變體。格律派則以周德清為代表,講究格律聲韻,與騷雅派有一致之處。這是大致的區(qū)別,就主要傾向而言。具體到某一個別作家,尤其是大作家則并不如此單一純粹,而往往表現(xiàn)為多種風格并存一身的復雜情況。楊氏二選突破了一般選家全憑個人喜好抉擇去取的習慣,自覺堅持了一條兼容并包、綜賅百家的選曲原則,因而能夠使元散曲各家各派的各種風格之作都得到了反映和保存。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楊氏對那些輕視自己或反對自己的曲家,也同樣報以論曲不論人,平等相待的寬容態(tài)度。這里有兩個很典型的例子。鐘嗣成作《錄鬼簿》,未收楊朝英;周德清曾對《陽春白雪》公開點名批判。這兩件事都發(fā)生在楊氏初選行世之后,而且周、鐘、楊三人都同時活動于當時的元曲創(chuàng)作中心——蘇杭江南地區(qū),要說楊氏對周、鐘二人的意見、態(tài)度一無所知,似乎是不容易解釋的。但他在編輯第二部曲選時,不但把二人的名字列入《太平樂府姓氏》表,而且選錄鐘氏小令20首,套數(shù)一篇;收錄周氏小令25首,套數(shù)三篇。這充分顯示了楊氏的寬容大度和論曲不論人的學者風范。與此相反的例子是楊氏收錄自己和朋友作品的情況。楊氏在二選中計收個人作品27首,而且在《陽春白雪》受到周德清等格律派批評之后還在新編本中主動進行了刪除。楊氏雖非大曲家,但一生制作決非僅止此數(shù)。貫云石是他的好朋友,既是名曲家,又是社會名流,今存散曲98篇,實際創(chuàng)作肯定要超過此數(shù)。而楊書統(tǒng)共收貫曲70篇,與其他相比并不是最多的。這說明楊氏對己對人,無論親仇,基本上是一視同仁,并不因為關系親疏而改變根本的選曲原則。三、“也唱得”—周德清格律派對楊朝英的批評《陽春白雪》問世伊始,立即遭到以周德清為首的江西格律派的激烈抨擊。周氏公開點出楊書之名進行指摘,再加上蕭存存、羅宗信、瑣非復初等江西諸“同志”彼此呼應,一時造成對楊氏的群起圍攻之勢。這些材料散見于《中原音韻》及其諸序,所提問題達十數(shù)條之多。江西派的批評由于過多地充斥著門戶偏見和主觀意氣,因此即使抓住了一些事實,也往往帶有粗暴武斷與強加罪名之嫌。透過表面的意氣之爭,埋藏于深層的則是兩種曲學觀、審美觀的對立沖突,是音樂文學固有的內(nèi)在矛盾的反映,而這才是周、楊矛盾的實質(zhì)。正是從江西派的批評中,我們得以了解楊朝英關于散曲的一些基本論點,從而對他的曲學觀有了更深刻更明確的理解。周、楊的對立分歧首先從最基本的樂府觀上就發(fā)生了。兩人的樂府觀都來源于芝庵《唱論》,但楊氏表現(xiàn)出一種不拘成說,大膽革新的開放態(tài)度,把通俗的小令與套數(shù)都包容于樂府,從而突破了芝庵“成文章曰樂府”的藩籬。而周德清則死守芝庵命題,甚至不顧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發(fā)生的矛盾混亂,仍在一力維護舊說。他一會兒說“套數(shù)能摘為樂府者有幾”,一會兒又指著馬致遠的【雙調(diào)·夜行船】套說“此方是樂府”;他甚至為了找一條“六字三韻語”,竟不惜牽扯王實甫《西廂記》劇曲“忽聽一聲猛驚”為例。這就不僅違背了他所維護的樂府與套數(shù)、小令三分的舊標準,而且連散曲與劇曲的界限也弄混了。周氏從這樣一種保守的樂府觀出發(fā)來非難楊朝英及其《陽春白雪》,以其所見,楊氏開放革新的樂府觀自然就是“務取媚于市井之徒”,不足以識辨美丑“妍媸”。從江西派的批評中可以反推以曲為曲,以本色俚俗為美是楊氏曲學觀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要達到本色俚俗,就不能不用方言口語,就不能排除襯字,也不一定非要像詩詞的文言或書面語那樣,拘泥于“逢雙必對”的語言形式。這又與“成文章曰樂府”的命題不能相容,故此被周德清譏諷為“不遵而增襯字,名樂府者,自名之也”。由于楊、周樂府觀的對立,最終導致了雙方格律論的分歧。從江西派的批評中,得以知道楊朝英主張“也唱得”這樣一個基本觀點?!耙渤谩辈皇浅坏?也不同于唱得好,而是一種靈活、寬松的格律標準。就音樂文學中字調(diào)線條與旋律線條的配合規(guī)則而言,唱得好是高嚴標準,“也唱得”則屬于寬松標準,過此以下方為唱不得。楊氏主張的實質(zhì)是以文學為主,以格律為輔,兼而顧之,能唱就行的曲文本位論思想。與此不同,周德清堅持的則是一條唱得好的高嚴標準,所取為詞、樂配合形式中最佳的自然也是惟一的選擇。這一主張的本質(zhì)則是以格律為主,以文學為輔的曲樂本位論觀念。作為視角不同的兩種曲學理論,本來各有道理及其價值意義,并不存在此是彼非,互不相容的問題。因此,當周德清硬要否定楊氏標準的時候,就不能不采用粗暴武斷、強加橫扯的批評手段,終致把自己所掌握的那部分真理也推到了片面絕對的地步。他這樣責難楊氏“也唱得”之主張:不思前輩某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萍即髮W《商務數(shù)據(jù)分析項目實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通史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幼兒藝術(shù)心理治療方案
- 上海濟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項目管理與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海洋大學《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海事大學《電工與電子技術(shù)Ⅰ》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建筑??茖嵺`報告范文
- 上海工藝美術(shù)職業(yè)學院《小學教師書寫技能》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縫紉工(三級)試題庫(含答案)
- 變電站值班員-中級工模擬考試題(含參考答案)
- 防護材料生產(chǎn)企業(yè)現(xiàn)場審核表
- 超星爾雅學習通《舌尖上的植物學》章節(jié)測試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會計學概論》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復合材料細觀力學課件
- 某工廠總配變電所及配電系統(tǒng)設計論文
- 學前融合教育的理想與現(xiàn)實課件
-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藥理課件
- 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全套教學課件(中職)
- oppo其它-lpdt工作手冊
- 土傳病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和危害課件
- 中醫(yī)診所規(guī)章制度(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