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主要試驗的試驗方法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1.gif)
![實驗室主要試驗的試驗方法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2.gif)
![實驗室主要試驗的試驗方法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3.gif)
![實驗室主要試驗的試驗方法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4.gif)
![實驗室主要試驗的試驗方法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13bb7d0333809d3bc36d41fa8ef0011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業(yè)指導書試驗方法編號:作業(yè)指導書試驗方法編號:WI03-2015序號:第三章版本:第五版第0次修訂第3頁共161頁1、試驗目的使用范圍:本試驗的目的是聯(lián)合測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劃分土類、計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數(shù),供公路工程設計和施工使用。1.2適用于粒徑不大于0.5mm、有機物質(zhì)含量不大于試樣總質(zhì)量5%的土。2、編制依據(jù):《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JTGE40—2007)《液限塑限聯(lián)合測定法》(T0118-2007)3、試驗儀器:3.1圓錐儀:錐質(zhì)量為100g或76g,錐角為30°,讀數(shù)顯示形式宜采用光電式、數(shù)碼式、游標式、百分表式。盛土杯:直徑50mm,深度40-50mm。3.3天平:稱量200g,感量0.01g3.4其它:篩(孔徑0.5mm)、調(diào)土刀、調(diào)土皿、稱量盒、研缽(附帶橡皮頭的研杵或橡皮板、木棒)、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4、試驗步驟:4.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風干土樣進行試驗。如土中含大于0.5mm的土?;螂s物時,應將風干土樣用帶橡皮頭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壓碎,過0.5mm的篩。取0.5mm篩下的代表性土樣200g,分開放入三個盛土皿中,加不同數(shù)量的蒸餾水,土樣的含水率分別控制在液限(a點)、略大于塑限(c點)和二者中間狀態(tài)(b點)。用調(diào)土刀調(diào)勻,蓋上濕布,放置18h以上。測定a點的錐入深度,對于100g錐應為20mm+0.2mm,對于76g錐應為17mm。測定c點的錐入深度,對于100g錐應控制在5mm以下,對于76g錐應控制在2mm以下。對于砂類土,用100g錐測定c點的錐入深度可大于5mm,用76g錐測定c點的錐入深度可大于2mm。2將制備的土樣充分攪拌均勻,分層裝入盛土杯,用力壓密,使空氣逸出。對于較干的土樣,應先充分搓揉,用調(diào)土刀反復壓實。試杯裝滿后,刮成與杯邊齊平。4.3當用游標式或百分表式液限塑限聯(lián)合測定儀試驗時,調(diào)平儀器,提起錐桿(此時游標或百分表讀數(shù)為零),錐頭涂少許凡士林。4.4將裝好的土樣的試杯放在聯(lián)合測定儀的升降座上,轉(zhuǎn)動升降旋鈕,待錐尖與土樣表面剛好接觸時停止升降,扭動錐下降旋鈕,同時開動稱表,經(jīng)5s時,松開旋鈕,錐體停止下落,此時游標讀數(shù)即為錐入深度%。4.5改變錐尖與土接觸位置(錐尖兩次錐入位置距離不小于1cm),重復4.3與4.4步驟,得錐入深度h,hh允許平行誤差為0.5mm,否則,應重做。取hh平均值作為該點的錐入深度h。21.21.24.6去掉錐尖入土處的凡士林,取10g以上的土樣兩個,分別裝入稱量盒內(nèi),稱質(zhì)量(準確至O.Olg),測定其含水量3]32(計算到0.1%)。計算含水率平均值3。4.7重復本規(guī)程4.2至4.6步驟,對其它兩個含水率土樣進行試驗,測其錐入深度和含水率。8用光電式或數(shù)碼式液限塑限聯(lián)合測定儀測定時,接通電源,調(diào)平機身,打開開關,提上錐體(此時刻度或數(shù)碼顯示應為零)。將裝好土樣的試杯放在升降座上,轉(zhuǎn)動升降旋鈕,試杯徐徐上升,土樣表面和錐尖剛好接觸,指示燈亮,停止轉(zhuǎn)動旋鈕,錐體立刻自行下沉,5s時,自動停止下落,讀數(shù)窗上或數(shù)碼管上顯示錐入深度,試驗完畢,按動復位按鈕,錐體復位,讀數(shù)顯示為零。5、結(jié)果整理:1在雙對數(shù)坐標上,以含水率3為橫坐標,錐入深度h為縱坐標,點繪a、b、c三點含水率的h-3圖。連此三點,應呈一條直線,如三點不在同一直線上,要通過a點與b、c兩點連成兩條直線,根據(jù)液限(a點含水率)在h-o圖上查得h以此h再在h-o圖上的ab及ac兩直線上求pLp,p出相應的兩個含水率。當兩個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時,以該兩點含水率的平均值與a點連成一條直線。當兩個含水率的差值大于2%時,應重做試驗。液限的確定方法5.2.1若采用76g錐做液限試驗,則在h—o圖上,查得縱坐標入土深度h=17mm所對應的橫坐標的含水率3,即為該土樣的液限3l。5.2.2若采用100g錐做液限試驗,則在h—o圖上,查得縱坐標入土0.2mm范圍內(nèi)時,應在ad線上查得入土深度為20mm處相對應的含水率,此為液限ol。塑限的確定方法5.3.1根據(jù)本試驗5.2.1求出的液限,通過76g錐入土深度h與含水率o的關系曲線,查得錐入土深度2mm所對應的含水率即為該土樣的塑限o。p5.3.2根據(jù)本試驗5.2.2求出的液限,通過液限3]與塑限時入土深度hp的關系曲線,查得hp,再由圖求出入土深度hp時所對應的含水率,即為該土的塑限。查hp—oL關系圖時,須先通過簡易鑒別法及篩分法(見土的工程分類及T0115--1993)把砂類土與細粒土區(qū)別開來,再按這兩種土分別采用相應的hp—oL關系曲線;對于細粒土,用雙曲線確定hp值;對于砂類土,則用多項式曲線確定hp值。若根據(jù)本試驗5.2.2求出的液限,當a點的錐入深度在20±0.2mm范圍內(nèi)時,應在ad線上查得入土深度20mm處相對應的含水率,此為液限oL再用此液限在“圖T0118-2hp—oL關系曲線”上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塑限入土深度hp,然后到h-o圖ad直線上查得hp相對應的含水率,此為塑限op。本試驗記錄格式如下表
液限塑限聯(lián)合試驗記錄
工程名稱試驗者土樣編號計算者取土深度校核者土樣設備試驗日期試驗次數(shù)試驗項目試驗次數(shù)試驗項目-....1入土深度hh21/2(h+h)含水率12盒號盒質(zhì)量(g)盒+濕土質(zhì)量(g)盒+干土質(zhì)量(g)水分質(zhì)量(g)干土質(zhì)量(g)含水率(%)235.5精密度和允許差。本試驗須進行兩次平行測定,取其算術平均值,以整數(shù)(%)表示。其允許差值為:高液限土小于或等于2%,低液限土小于或等于1%。6.報告土的鑒別分類和代號。土的液限3、塑限3和塑性指數(shù)I。LpP二、土的承載比(CBR)試驗一、目的和適用范圍本試驗方法只適用于在規(guī)定的試筒內(nèi)制件后,對各種土和路面基層、底基層材料進行承載比試驗。1.2試樣的最大粒徑宜控制在20mm以內(nèi),最大不得超過40mm且含量不超過5%。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JTGE40-2007)T0134-1993
三、儀器設備:圓孔篩:孔徑40mm、20m及5mm篩各一個。3.2試筒:內(nèi)徑152mm、高170mm的金屬圓筒;套環(huán),高50mm;筒內(nèi)墊塊,直徑151mm、高50mm;夯擊底板,同擊實儀。也可用擊實試驗的大擊實筒。3.3夯錘和導管:夯錘的底面直徑50mm,總質(zhì)量4.5kg。夯錘在導管內(nèi)的總行程為450mm,夯錘的形式和尺寸與重型擊實試驗法所用的相同。3.4貫入桿:端面直徑50mm、長約100mm的金屬柱。3.5路面材料強度儀或其它載荷裝置:能量不小于50KN,能調(diào)節(jié)續(xù)貫入速度至每分鐘貫入1mm,可采用測力計式。百分表:3個試件頂面上的多孔板(測試件吸水時的膨脹量)。多孔底板(試件放上后浸泡水中)。測膨脹量時支承百分表的架子,或采用壓力傳感器測試。3.10荷載板:直徑150mm,中心孔眼直徑52mm,每塊質(zhì)量1.25kg,共4塊,并沿直徑分為兩個半圓塊。3.11水槽:浸泡試件用,槽內(nèi)水面應高出試件頂面25mm。3.12其它:臺稱,感量為試件用量的0.1%;拌合盤、直尺、濾紙、脫模器等與擊實試驗相同四、試樣:將具有代表性的風干試料(必要是可在50°C烘箱內(nèi)烘干),用木碾搗碎,但應盡量注意不使土或粒料的單個顆粒破碎,土團均應搗碎到通過5mm的篩孔。采取有代表性的試料50kg用40mm篩篩除大于40mm的顆粒,并記錄超尺寸顆粒的百分數(shù),將已過篩的試料按四分法取出約25kg。再用四分法將取出的試料分成4份,每份質(zhì)量6kg,供擊實試驗和制試件之用。在預定做擊實試驗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試料測定其風干含水率。五、試驗步驟:5.1稱試筒本身質(zhì)量(mx)將試筒底板固定在底板上,將墊塊放入筒內(nèi),并在墊塊上放一張濾紙,安上套環(huán)。5.2將試料按表(T0134-2)中II-2規(guī)定的層數(shù)和每層擊數(shù)進行擊實,求試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將其余3份試料,按最佳含水量制備3個試件,將一份試料平鋪于金屬盤內(nèi),按事先計算得的該份試料應加的水量均勻地灑在試料上。m二一wm二一w1miO.Olw.iX0.01(w—w)i式中:m―-所需的加水量(g)Wm-―含水率w時土樣的質(zhì)量(g)iiw---土樣原有含水率(%)iw---要求達到的含水率(%)用小鏟將試料充分拌合到均勻狀態(tài),然后裝入密閉容器或塑料口袋內(nèi)浸潤備用。浸潤時間:重黏土不得少于24h,輕黏土可縮短到12h,砂土可縮短到lh,天然砂礫可縮短到2h左右。制每個試件時,都要取樣測定試料的含水率。注:需要時,可制備三種干密度試件,如每種干密度試件制3個,則共制9個試件,每層擊數(shù)分別為30、50和98次,使試件的干密度從低于95%到等于100%的最大干密度,這樣,9個試件共需試料約55kg。將試筒放在堅硬的地面上,取備好的試樣分3次倒入筒內(nèi)(視最大粒徑而定),每層需試樣1700g左右(其量應使擊實后的試樣高出1/3筒高1-2mm)。整平表面,并稍加壓緊,然后按規(guī)定的擊數(shù)進行第一層試樣的擊實,擊實時錘應自由垂直落下,錘跡必須均勻分布于試樣面上。第一層擊實完后,將試樣層面“拉毛”,然后再裝入套筒,重復上述方法進行其余每層試樣的擊實。大試筒擊實后,試樣不宜高出筒高10mm。卸下套環(huán),用直刮刀沿試筒頂修平擊實的試件,表面不平整處用細料修補。取出墊塊,稱試筒和試件的質(zhì)量(m2)泡水測膨脹量的步驟如下:在試件制成后,取下試件頂面的破殘濾紙,放一張好濾紙,并在上安裝附有調(diào)節(jié)桿的多孔板,在多孔板上加4塊荷載板。將試筒與多孔板一起放入槽內(nèi)(先不放水),并用拉桿將模拉緊,安裝百分表,并讀取初讀數(shù)。向水槽內(nèi)放水,使水自由進到試件的頂部和底部。在泡水期間,槽內(nèi)水面應保持在試件頂面以上大約25mm。通常試件要泡水4晝夜。泡水終了時,讀取試件上百分表的終讀數(shù),并用下式計算膨脹量:泡水后試件高度變化膨脹量=X100原試件高(=120mm)5.6.5從水槽中取出試件,倒出試件頂面的水,靜置15min讓其排水,然后卸去附加荷載和多孔板、底板和濾紙,度稱量(m3),以計算試件的濕度和密度變化。貫入試驗:將泡水試驗終了的試件放到路面材料強度試驗儀的升降臺上,調(diào)整偏球座,對準、整平并使貫入桿與試件頂面全面接觸,在貫入桿周圍放置4塊荷載板。5.7.2先在貫入桿上旗加45N荷載,然后將測力和測變形的百分表的指針都調(diào)整至整數(shù),并記讀其始讀數(shù)。5.7.3加荷使貫入桿以l-1.25mm/min的速度壓入試件,同時測記三個百分表的讀數(shù),記錄測力計內(nèi)百分表某些整讀數(shù)(如20、40、60)時的貫入量,并注意使貫入量為250X10-2mm時,能有5個以上的讀數(shù)。因此,測力計內(nèi)的第一個讀數(shù)應是貫入量30X10-2mm左右。六、結(jié)果整理:6.1以單位壓力(P)為橫坐標,貫入量(1)為縱坐標,繪制p—l關系曲線,如果曲線開始段是凹曲線,需要進行修正。修正時在變曲線點引一切線,與縱坐標交于0'點,0'即為修正后的原點。一般采用貫入量為2.5mm時的單位壓力與標準壓力之比作為材料的承載比(CBR)即:pCBR=X1007000式中:CBR——承載比(%),計算至0.1;P單位壓力(kpa)同時計算貫入量為5mm時的承載比:pCBR=X10010500如貫入量為5mm時的承載比大于2.5mm時的承載比,則試驗要重做,如結(jié)果仍如此,則采用5mm時的承載比。6.3試件的濕密度用下式計算:m-m21P=2177式中:P試件的濕密度(g/cm3)計算至0.1m2試筒和試件的合質(zhì)量(g)mi-―試筒的質(zhì)量(g)2177試筒的容積(cm3)試件的干密度用下式計算:PPd=1+0.013式中:P:試件的干密度(g/cm3),計算至0.01d3:試件的含水率。泡水后試件的吸水量按下式計算:3=m-ma32式中:3---泡水后試件的吸水量(g)am3-―泡水后試筒和試件的總質(zhì)量(g)m2試筒和試件的合質(zhì)量(g)精密度和允許差如根據(jù)3個平行試驗結(jié)果計算得的承載比變異系數(shù)Cv大于12%,則去掉一個偏離大的值,取其余2個結(jié)果的平均值。如Cv小于12%,且3個平行試驗結(jié)果計算的干密度偏差小于0.03g/cm3,則取3個結(jié)果的平均值。如3個試驗結(jié)果計算的干密度偏差超過0.03g/cm3,則去掉一個偏離大的值,取其結(jié)果的平均值。承載比小于100,相對偏差不大于5%;承載比大于100,相對偏差不大于10%。七、報告7.1材料的顆粒組成、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g/cm3)7.2材料的承載比(%)7.3材料的膨脹量(%)三、土的燒失量試驗一、目的和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各類土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JTGE40-2007)《燒失量試驗》(T0150-1993)三、試驗儀器:3.1高溫爐:自動控制溫達1300°C。3.2分析天平:稱量100g。瓷坩堝、干燥器、坩堝鉗等。四、試驗步驟:4.1先將空坩堝放入已升溫至950°C的高溫爐中灼燒0.5h,取出稍冷(0.5-lmin),放入干燥器中冷卻0.5h,稱量。4.2稱取通過1mm篩孔的烘干土(在100-105C烘干8小時)1-2g(稱準到O.OOOlg)放入已灼燒至恒量的坩堝中,把坩堝放入未升溫的高溫爐中內(nèi),斜蓋上坩堝蓋。徐徐升溫至950C,并保持恒溫0.5小時,取出稍冷,蓋上坩堝蓋。放入干燥器內(nèi),冷卻0.5小時后稱量。重復灼燒稱量,至前后兩次質(zhì)量相差小于0.5mg,即為恒量.至少做一次平行試驗。五、結(jié)果整理燒失量按下式計算:m-(m-m)21燒失量(%)=F0——m式中:m——烘干土樣質(zhì)量gmi——空坩堝質(zhì)量gm2――灼燒后土樣+坩堝質(zhì)量g四、瀝青針入度試驗一、試驗目的和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道路石油瀝青、改性瀝青針入度以及液體石油瀝青蒸餾或乳化瀝青蒸發(fā)后殘留物的針入度。用本試驗方法評定聚合物改性瀝青的改性效果時,僅適用于融混均勻的樣品。針入度指數(shù)用以描述瀝青的溫度敏感性,宜在15C、25C、30C3個溫度條件下測定,若30C時的針入度值過大,可采用5C代替。當量軟化點T800是相當于瀝青針入度為800時的溫度,用以評價瀝青的高溫穩(wěn)定性。當量脆點T1.2是相當于瀝青針入度為1.2時的溫度用以評價瀝青的低溫抗裂性能。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2011)《瀝青針入度試驗》(T0604-2011)三、試驗儀器:3.1針入度儀:凡能做保證針和針連桿在無明顯磨擦下垂直運動,并能指示針貫入濃度準確至0.1mm的儀器均可使用。針和針連桿組合件的總質(zhì)量為50±0.05g砝碼一只,試驗時總質(zhì)量為100±0.05g。當采用其它試驗條件時,應在試驗結(jié)果中注明。儀器設有放置平底玻璃保溫皿的平臺,并有調(diào)節(jié)水平的裝置,針連桿應與平臺相垂直。儀器設有針連桿制動按鈕,使針連桿可以自由下落。針連桿易于裝拆,以便檢查其質(zhì)量。儀器還設有可自由轉(zhuǎn)動與調(diào)節(jié)距離的懸臂,其端部有一面小鏡或聚光燈泡,借以觀察針尖與試樣表面接觸情況。當為自動裝置時的準確性經(jīng)常校驗。為提高測試精密度,不同溫度的針入度試驗宜采用自動針入度儀進行。3.2標準針:由硬化回火的不銹鋼制成,洛氏硬度HRC54-60,表面粗糙程度Ra0.2um―-0.3um,針及針桿總質(zhì)量2.5g±0.05g,針桿上應打印有號碼標志,針應設有固定用裝置盒(筒)以免碰撞針尖,每根針必須有計量部門的檢驗單,并定期進行檢驗。3.3盛樣皿:金屬制,圓柱平底,小盛樣皿的內(nèi)徑55mm,深35mm(適用于針入度小于200);大盛樣皿內(nèi)徑70mm,深45mm(適用于針入度200-350);對針入度大于350mm的試樣需使用特殊盛樣皿,其深度不小于60mm,試樣體積不少于125ml。3.4恒溫水槽:容量不少于10L,控溫的準確溫度為0.1°C。水槽中應設有一帶孔的擱架,位于水面下不得少于100mm,距水槽底不得少于50mm處。3.5平底玻璃皿:容量不小于1L,深度不少于80mm。內(nèi)設有一不銹鋼三腳支架,能使盛樣皿穩(wěn)定。溫度計:0C-50C,分度為0.1C秒表:分度為0.1s盛樣皿蓋:平板玻璃,直徑不小于盛樣皿開口尺寸。溶劑:三氯乙烯等。其它:電爐或砂浴、石棉網(wǎng)、金屬鍋或瓷把坩堝等。四、試驗流程:準備工作4.1.1按試驗要求將恒溫水槽調(diào)節(jié)到要求的試驗溫度25C,或15C、30C(5C)。保持穩(wěn)定。4.1.2將試樣注入盛樣皿中,試樣高度應超過預計針入度值10mm,并蓋上盛樣皿,以防落入灰塵。盛有試樣的盛樣皿在15C-30C室溫中冷卻不少于1.5h(小盛樣皿)、2h(大盛樣皿)、或3h(特殊盛樣皿)后移入保持規(guī)定試驗溫度土0.1C的恒溫水槽中,并應保溫不少于1.5h(小盛樣皿)、2h(大盛樣皿)、或2.5h(特殊盛樣皿)。調(diào)整針入度儀使之水平。檢查針連桿和導軌,以確認無水和其它外來物,無明顯磨擦。用三氯乙烯或其它溶劑清洗標準針,并拭干。將標準針插入針連桿,用螺絲固緊。按試驗條件加上附碼。試驗步驟:4.2.1取出達到恒溫的盛樣物皿,并移入水溫控制在土0.1C(可用恒溫水槽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腳支架上,試樣表面以上的水層深度不少于10mm。將盛有試樣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針入度儀的平臺上。慢慢放下針連桿,用適當?shù)奈恢梅垂忡R或燈光反射觀察,使針尖恰好與試件表面接觸。拉下刻度盤的拉桿,使與針連桿頂端輕輕接觸,調(diào)節(jié)刻度盤或深度指示器的指針指示為零。4.2.3開動秒表,在指針正指5s的瞬間,用手緊壓按鈕,使標準針自動下落貫入試樣,經(jīng)規(guī)定時間,停壓按鈕合針停止移動。注:當采用自動針入度儀時,計時與標準針落下貫入試樣同進開始,至5s時自動停止。拉下刻度盤拉桿與針連桿頂端接觸,讀取刻度盤指針或位移指示器的讀數(shù),準確至0.5(0.1mm)。4.2.5同一試樣平行試驗至少3次,各測試點之間及與盛樣皿邊緣的距離不應少于10mm,每次試驗后應將盛有盛樣皿的玻璃皿放入恒溫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溫保持試驗溫度。每次試驗應換一根干凈的標準針或?qū)藴梳樔∠掠谜河腥纫蚁┤軇┑拿藁ɑ虿疾羶?,再用棉花或布擦干。測定針入度大于200的瀝青試樣時,至少有3支標準針,每次試驗后將針留在試樣中,直至3次平行試驗完成后,才能將標準針取出。4.2.7測定針入度指數(shù)PI時,按同樣的方法在15°C、25°C、30°C(或5°C)3個溫度條件下分別測定瀝青的針入度。五、試驗數(shù)據(jù)有效性驗證:報告要求:標準一:同一試樣3次平行試驗結(jié)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下列允許偏差范圍內(nèi)時,計算3次試驗結(jié)果的平均值,取整數(shù)作為針入度試驗結(jié)果,以0.1mm為單位。(一次試驗記錄3個測定值計算平均值做為試驗結(jié)果時)針入度(0.1mm)允許差(0.1mm)TOC\o"1-5"\h\z0-49250-1494150-24912250-50020注:當試驗值不符合此項要求時,應重新進行.標準二:精密度或允許差要求:5.1.2.1當試驗結(jié)果小于50(0.1mm)時,重復試驗的允許差為2(0.1mm),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差為4(0.1mm)5.1.2.2當試驗結(jié)果大于或等于50(0.1mm)時,重復性試驗的允許差為平均值的4%,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差為平均值的8%.X本試驗暫按標準2判斷X針入度指數(shù)、當量軟化點及當量脆點的計算:1?對不同溫度條件下測試的針入度值取對數(shù),令y=logp,x=T按(1)式的針入度與溫度的直線關系,進行y=a+bx—元一次議程的直線回歸,求取我針入度溫度指數(shù)Alogpengp=K+AgpenXT
T:不同試驗溫度,相應溫度下的針入度PK回歸方程的常數(shù)項相當“a”Alogpen:回歸方程系數(shù),相當于“b”20-500Agpen瀝青針入度指數(shù)PI:PIlogpen=1+50Agpeng800-K2.9031-K瀝冃當量軟化點T800——AgpenAgpeng1.2-K0.0792-K瀝青當量脆點T1.2——AgpenAgpen瀝青塑性溫度范圍△T—T-T8001.22.8239Agpen由三個以上溫度的針入度值按式(1)的針入度與溫度對數(shù)關系求取針入度溫度指數(shù)Alogpen。式中Agpen為不同溫度的針入度回歸直線斜率,按式(1)的回歸直線相關系數(shù)必須在0.995以上。否則試驗無效。五、瀝青延度試驗一、目的和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道路石油瀝青、液體瀝青蒸餾殘留物和乳化瀝青蒸發(fā)殘留物等材料的延度。1.2瀝青延度的試驗溫度與拉伸速率可根據(jù)要求采用,通常采用試驗溫度為25°C、15°C、10°C或5°C,拉伸速度為5cm/min±0.25cm/min。當?shù)蜏夭捎?cm/min±0.05cm/min拉伸速度時,應在報告中注明。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2011)《瀝青延度試驗》T0605-2011三、試驗儀器:延度儀:將試件浸沒于水中,能保持規(guī)定的試驗溫度及按照規(guī)定拉伸速度拉伸試件且試驗時無明顯振動的延度儀均可使用。3.2試模:黃銅制,由兩面三刀個端模和兩面三刀個側(cè)模組成,試模內(nèi)側(cè)表面粗糙度Ra0.2um。3.3試模底板:玻璃板或磨光的銅板、不銹鋼板(表面粗糙度Ra0.2um)。3.4恒溫水槽:容量不少于10L,控制溫度的準確度為0.1°C,水槽中應設有帶孔擱架,擱架距水槽底不得少于50mm。試件浸入水中深度不小于100mm。溫度計:0C-50C,分度為0.1C。砂浴或其它加熱爐具。甘油滑石粉隔離劑(甘油與滑石粉的質(zhì)量比2:1)。四、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將隔離劑拌合均勻,涂于清潔干燥的試模底板和兩面三刀個側(cè)模的內(nèi)側(cè)表面,并將試模在試模底板上裝妥。4.2按T0602準備試樣,然后將試樣仔細自試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數(shù)次緩緩注入模中,最后略高出試模,灌模時應注意勿使氣泡混入。4.3試件在室溫中冷卻30-40min然后置于規(guī)定試驗溫度土0.1C的恒溫水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熱刮刀向兩端,且表面應刮得平滑,將試模再次浸入規(guī)定試驗溫度水槽中1.5小時。檢查延度儀是否速度符合規(guī)定要求,然后移動滑板使指針正對標尺的零點。將延度儀注水,并保溫達試驗溫度土0.5C。五、試驗流程:將保溫后的試件連同底板移入延度儀的水槽中,然后將盛有試樣的試模自玻璃板或不銹鋼板上取下,將試模兩面三刀端的孔分別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屬柱上,并取下側(cè)模。水面距試件表面應不小于25mm。開動延度儀,并注意觀察試樣的延伸情況。此時應注意,在試驗過程中,水溫應始終保持在試驗溫度規(guī)定范圍內(nèi),且儀器不得有振動,水面不得有晃動,當水槽采用循環(huán)水時,應暫停中斷循環(huán),停止水流。在試驗中,如發(fā)現(xiàn)瀝青細絲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時,則應在水中加入酒精或食鹽,調(diào)整水的密度至試樣相近后,重新試驗。試件拉斷時,讀取指針所指標尺上的讀數(shù),以厘米表示,在正常情況下,試件延伸時應成錐尖狀,拉斷時實際斷面接近于零。如不能得到這樣的結(jié)果,則應在報告中注明。六、試驗數(shù)據(jù)有效性驗證:6.1當試驗結(jié)果小于100cm時,重復性試驗的允許差為平均值的20%,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差為平均值的30%。6.2同一試樣,每次平行試驗不少于3個,如3個測定結(jié)果均大于100cm,試驗結(jié)果記作大于100cm。特殊需要也可分別記錄實測值,如3個測定結(jié)果中,有一個以上測定值小于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之差滿足重復性試驗精度要求,則取3個測定結(jié)果的平均值的整數(shù)作為延度試驗結(jié)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則記大于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與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復性試驗精度要求時,則試驗重作。六、瀝青軟化點試驗一、目的和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道路石油瀝青、煤瀝青的軟化點,也適用于測定液體石油瀝青經(jīng)蒸餾或乳化瀝青破乳蒸發(fā)后殘留物的軟化點。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2011)《瀝青軟化點試驗(環(huán)球法)》T0606-2011三、試驗儀器軟化點試驗儀:鋼球:直徑9.53mm,質(zhì)量3.5g±0.05g。試樣環(huán):黃銅或不銹鋼等制成。鋼球定位環(huán):黃銅或不銹鋼等制成。金屬支架:由兩個主桿和三層平行的金屬板組成。上層為一圓珠筆盤,直徑略大于燒杯直徑,中間有一圓孔,用以插放溫度計。中層板上有兩面三刀孔,各放置金屬環(huán),中間有一小孔可支持溫度計的測濁端部,一側(cè)立桿距環(huán)上面51mm處刻有水高標記。環(huán)下面距下層底板為25.4mm,而下底板距燒杯底不少于12.7mm,也不得大于19mm。三層金屬板和兩面三個主桿由兩螺母固定在一起。3.6耐熱玻璃燒杯:容量800ml-1000ml,直徑不小于86mm,高不小于120mm。溫度計:0°C-100°C,分度0.5°C。環(huán)夾由薄鋼條制成,用以夾持金屬環(huán),以便刮平表面。裝有溫度調(diào)節(jié)器的電爐或其它加熱爐具(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應采用帶有振蕩攪拌器的加熱電爐,振蕩子置于燒杯底部。3.10試樣底板:金屬板(表面粗糙度Ra0.8um)或玻璃板3.11恒溫水槽:控溫的準確度為0.5°C。平直刮刀。甘油滑石粉隔離劑(甘油與滑石粉的比例為質(zhì)量比2:1)新煮沸過的蒸餾水。其它:石棉網(wǎng)。四、試驗前準備工作:4.1將試樣環(huán)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離劑的試驗底板上,按T0602制備試樣并徐徐注入試樣環(huán)內(nèi)并略高于環(huán)面。4.2如估計試樣軟化點高于120C,則試樣環(huán)和試樣底板(不用玻璃板)均預熱至80C-100C。4.3試樣在室溫冷卻30min后,用環(huán)夾夾著試樣杯,并用熱刮刀刮除環(huán)面上的試樣,務使與環(huán)面齊平。五、試驗流程:5.1試樣軟化點在80C以下者:5.1.1將裝有試樣的試樣環(huán)同樣底板置于5C±0.5C水的恒溫水槽中到少15min;同時將金屬支架、鋼球定位環(huán)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5.1.2燒杯內(nèi)注入新煮沸并冷卻至5C的蒸餾水,水面略低于立桿上的深度標記。從恒溫水槽中取出盛有試樣的試樣環(huán)放置在支架中層板的圓孔中,套上定位環(huán);然后將整個環(huán)架放入燒杯中,調(diào)整水面至深度標記,并保持水溫為5C±0.5C。環(huán)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氣泡。將0C-100C的溫度計由上層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測溫頭底部與試樣環(huán)下面齊平。將盛有水和環(huán)架的燒杯移至放有石棉網(wǎng)的加熱爐具上,然后將鋼球放在定位環(huán)中間的試樣中央,立即開動振蕩攪拌器,使水微微振蕩,并開始加熱,使杯中水溫在3min內(nèi)調(diào)節(jié)至維持每分鐘上升5C±0.5C。在加熱過程中,應記錄每分鐘上升的溫度值,如溫度上升速度超過此范圍時,則試驗應重作。5.1.5試樣受熱軟化逐漸下墜,至與下層底板表面接觸時,立即讀取溫度準確至0.5C。比重瓶水值的測定步驟:5.2.1將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溫水槽中,燒杯底浸沒水中的深度應不少于100mm,燒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夾具將其固牢。5.2.2待燒杯中水溫再次達至規(guī)定溫度后并保溫30min后,將瓶塞塞入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細孔擠出。注意,比重瓶內(nèi)不得有氣泡。將燒杯從水槽中取出,再從燒杯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凈布將瓶塞頂部擦拭一次,再迅速擦干比重瓶外面的水分,稱其質(zhì)量(m2),準確至1mg。注意瓶塞頂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由于膨脹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5.2.4以叮m2作為試驗溫度時比重瓶的水值。注:比重瓶的水值應經(jīng)常校正,一般每年至少進行一次。5.3試樣軟化點在80°C以上者:5.3.1將裝有試樣的試樣環(huán)連同試樣底板置于裝有32C±1C甘油的恒溫槽中至少15min;同時將金屬支架、鋼球、鋼球定位環(huán)等宜置于甘油中。5.3.2在燒杯內(nèi)注入預先加熱至32C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桿上的深度標記。5.3.3從恒溫水槽中取出裝有試樣的試樣環(huán),按上述4.1方法進行測定,準確至1C。六、試驗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驗證:報告要求:同一試樣平行試驗兩次,當兩次測定值差值符合重復性試驗精度要求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軟化點試驗結(jié)果,準確至0.5度。精確度或允許差:當試樣軟化點小于80度時,重復性試驗的允許差為1度,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差為4度。試樣的軟化等于或大于80度時,重復性試驗的允許差為2,復現(xiàn)性的允許差為8。七、瀝青的閃點與燃點試驗一、目的和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克利夫蘭開口杯(簡稱COC)測定粘稠石油瀝青、煤瀝青及閃點在79C以上的液體石油瀝青材料閃點和燃點,以評定施工安全性時使用。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2011)《瀝青閃點與燃點試驗》T0611-2011三、試驗儀器:克利夫蘭開口杯式閃點儀:它由克利蘭夫開口杯:有黃銅或銅合金制成,內(nèi)口直徑?63.5mm±0.5mm深33.6mm±0.5mm,在內(nèi)壁與杯口上的距離為9.4mm±0.4mm處刻有一道環(huán)狀標線,帶一個彎柄把手。3.3加熱板:黃銅或鑄鐵制,直徑145mm~160mm,厚6.5mm的金屬板,上有石棉墊板,中心有圓孔,以支承金屬試樣杯。在距中心58mm處有一個與標準試焰大小相當?shù)?4.0mm±0.2mm電鍍金屬小球,供火焰調(diào)節(jié)的對照使用。溫度計:0C-400C,分度為2C。3.5點火器:金屬管制,端部為產(chǎn)生火焰的尖嘴,端部外徑約1.6mm,內(nèi)徑0.7~0.8mm,與可燃氣體壓力容器(如液化丙烷氣或天然氣)連接,火焰大小可以調(diào)節(jié)。點火器可以150mm半徑水平旋轉(zhuǎn),且端部恰好通過坩堝中心上方2mm以內(nèi),也可采用電動旋轉(zhuǎn)點火用具,但火焰通過金屬試驗杯的時間應為1.0s左右。3.6防風屏:金屬薄板制,三面將儀器圍住擋風,內(nèi)壁涂成黑色,高約600mm。3.7鐵支架:高約500mm,附有溫度計夾及試樣杯支架,支腳為高度調(diào)節(jié)器,使加熱頂保持水平。3.8加熱源:附有調(diào)節(jié)器的1kw電爐或燃氣爐。根據(jù)需要,可以控制加熱試樣的升溫速度為14°C/minT7°C/min、5.5°C/min±0.5°C/min。四、試驗流程:準備工作:將試樣杯用溶劑洗干凈、烘干,裝置于支架上。加熱板放在可調(diào)電爐上,如用燃氣爐時,加熱反距爐口約50mm,接好可燃氣管道或電源。4.1.2安裝溫度垂直插入試樣杯中,溫度的水銀球距杯底約6.5mm,位置在與點火器相對一側(cè)距杯邊緣約16mm處。按本規(guī)程T0602瀝青試樣準備方法備樣后,注入試樣杯中至標線處,并使試樣杯其它部位不沾有瀝青。注:試樣加熱溫度不能超過閃點以下55C。全部裝置應置于室內(nèi)光線較暗且無顯著空氣流通的地方,并有防風屏三面圍護。4.1.5將點火器轉(zhuǎn)向一側(cè),試驗點火,調(diào)節(jié)火苗在成標準球的形狀或成直徑為4mm±0.8mm小球形試焰。試驗步驟:4.2.1開始加熱試樣,升溫速度迅速地達到14°C/min-17°C/min。待試樣溫度達到預期閃點前56C時,調(diào)節(jié)加熱器降低升溫速度,以便在預期閃點前28C時能使升溫速度控制在5.5°C/min土0.5C/min。4.2.2試樣溫度達到預期閃點前28C時開始,每隔2C將點火器的試焰沿試驗杯口中心以150mm半徑作弧水平掃過一次;從試驗杯口的一邊至另一邊所經(jīng)過的時間約1s。此時應確認點火器的試焰直徑4mm±0.8mm的火球,并位于坩堝口上方2~2.5mm處。注:試驗時不應對著試樣杯呼氣。當試樣液面上最初出現(xiàn)一瞬即滅的藍色火焰,立即從溫度計上讀記溫度,作為試樣的閃點,注意勿將試焰四周的藍白色火焰誤認為是閃點火焰。4.2.4繼續(xù)加熱,保持試樣升溫速度5.5°C/min±0.5°C/min,并能繼續(xù)不少于5s時,停止加熱,并讀記溫度計上的溫度,作為試樣的燃點。五、試驗數(shù)據(jù)有效性的驗證:報告要求:同一試驗至少平行進行兩次,兩次測定結(jié)果的差值不超過重復性試驗允許差8度時,取其平均值的整數(shù)作為試驗結(jié)果。5.1.2當試驗時大氣壓在95.3Kpa(715mmhg)以下時,應對閃點或燃點的試驗結(jié)果進行修正,若大氣壓為95.3Kpa-84.5Kpa(715mmhg-634mmhg)時,修正值為增加2.8度;當大氣壓為84.5Kpa-73.3Kpa(634mmhg-559mmhg)時,修正值為增加5.5度。精密度或允許差重復性試驗的允許差為:閃點為8°C,燃點為8°C。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差為:閃點16C,燃點14C。八、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表干法)一、目的和適用范圍:表干法適用于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種瀝青混合料試件,包括I型或較密實的II型瀝青混凝土、抗滑表層混合料、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試件毛體積相對密度或毛體積密度。標準溫度25C+0.5C。1.2本方法測定的毛體積密度適用于計算瀝青混凝土合料試件的空隙率、礦料間隙等各項體積指標。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2011)《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T0705-2011三、試驗儀器:3.1浸水天平或電子稱:當最大稱量在3kg以下時,感量不大于0.1g;當最大稱量在3kg以上時,感量不大于0.5g;應有測量水中重的掛鉤。網(wǎng)籃溢流水箱:使用潔凈水,有水應溢流裝置,保持試件和網(wǎng)籃浸入水中后的水位一定。試件懸吊裝置:天平下方懸吊網(wǎng)籃及試件的裝置,吊線應采用不吸水的細尼龍線繩,并有足夠的長度。對輪碾成型機成型的板塊狀試件可用鐵絲懸掛。秒表。毛巾。電風扇或烘箱。四、試驗流程試驗步驟:選擇適宜的浸水天平或電子秤,最大稱量應不少于試件質(zhì)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試件質(zhì)量的5倍。除去試件表面的浮粒,稱取干燥試件的空中質(zhì)量(m)根據(jù)選擇的天平的感量讀數(shù),a準確至0.1g或0.5g。掛上網(wǎng)籃,浸入溢流水箱中,調(diào)節(jié)水位,將天平調(diào)平或復零,把試件置于網(wǎng)籃中(注意不要晃動水)浸水中約3min~5min,稱取水中質(zhì)量(m)。若天平讀數(shù)持續(xù)變化,不能很快達到穩(wěn)w定,說明試件吸水嚴重,不適用于此法測定,應改用本規(guī)程T0707的蠟封法測定。從水中取出試件,用潔凈柔軟的擰干毛巾輕輕擦去試件表面的水,(不得吸走空隙內(nèi)的水),稱取試件的表干質(zhì)量(mf)。從試件拿出水面到擦拭結(jié)束不宜超過5s,稱量過程中流出的水不得在擦拭。4.1.5對從路上鉆取的非干燥試件可先稱取水中質(zhì)量(m),然后用電風扇將試件吹干至恒重w(一般不少于12h,當不需進行其它試驗時,也可用60°C±5°C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稱取空中質(zhì)量(m)。a計算:計算試件的吸水率,取1位小數(shù)。試件的吸水率即試件吸水體積占瀝青混合料毛體積的百分率,按(1)式計算。s=(m-m)/(m-m)X100(1)afaaw式中:s:試件的吸水率%amf:試件的表干質(zhì)量,gm:干燥試件的空中質(zhì)量,gam:試件的水中質(zhì)量,gW計算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度和毛體積密度,取3位小數(shù)當試件的吸水率符合sV2%要求時,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度和毛體積密度按式(2)及式(3)a計算,當吸水率s>2%要求時,應改用蠟封法測定。aY=m/(m-m)(2)fafwP=m/(m-m)Xp(3)fafww式中:Y/用表干法測定的試件毛體積相對密度無量綱P/用表干法測定的試件毛體積密度,g/cm3P:25C時水的密度,取0.9971g/cm3。w試件的空隙率按式(4)計算,取1位小數(shù)。Vv=(1-Y/Y)X100(4)ft式中:Vv:試件的空隙率,%Yt:按本規(guī)程T0711或T0712測定的瀝青混合料理論最大值相對密度,當實測理論最大值相對密度有困難時,也可采用按式(5)或(6)計算的理論最大相對密度;Y/試件毛體積相對密度,無量綱,用表干法測定,當試件吸水率Sa大于2%時,宜采用封蠟法測定;當按規(guī)定容許采用水中重法測定時,也可用表觀相對密度Y代替。A計算試件的理論最大相對密度或理論最大密度,取3位小數(shù)。當已知試件的油石比時,試件的理論最大相對密度可按式(5)計算。=(100+p)/(p/Y+p/Y++p/Y+p/Y)(5)ta1122nnaa式中:Yt:理論最大相對密度,無量綱;p:油石比,%aY:瀝青的相對密度(25°C/25°C);ap……p各種礦料占礦料總質(zhì)量的百分率,%1nY……Y各種礦料對水的相對密度。對粗集料,宜采用與瀝青混合料同一種相對密度,1n即混合料采用表干法、蠟封法或體積法測定的毛體積相對密度時,粗集料也采用毛體積相對密度。當混合料采用水中重法測定的表觀相對密度代替時,粗集料也采用表觀相對密度;對細集料(砂、石屑)和礦粉均采用表觀相對密度。礦料的相對密度按《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JTJ058)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測定。當已知試件的瀝青含量時,試件的理論最大相對密度按式(6)計算:=100/(p,/Y+p,/Y++p,/Y+p/Y)(6)t1122nnba式中:p,p,各種礦料占礦料總質(zhì)量的百分率,%1npb:瀝青含量,%b試件的理論最大密度按式(7)計算:P=YXp(7)ttw式中:Pt:理論最大密度,g/cm3舊路面鉆取芯樣的混合料缺乏材料密度、配合比及油石比時,瀝青混凝土合料理論最大相對密度可以采用真空法求得。試件中瀝青的體積百分率可按式(8)或(9)計算,取1位小數(shù)。V=p,XY/Y(8)AbtaV=100XpXY/(100+p)XY(9)Aafaa式中:V:瀝青混合料試件的瀝青體積百分率,%A試件中的礦料間隙率,可按(10)式或(11)式計算,式(10)適用于空隙率按實測的理論最大相對密度計算的情況;式(11)適用于按實測的理論最大相對密度計算的情況,取1位小數(shù)。VMA=VA+VV(10)VMA=(1-Y/YXp)X100(11)fsbs式中:VMA:瀝青混合料中各種礦料占瀝青法紀合料總質(zhì)量的百分率之和,即Ep,I,%;:全部礦料對不的平均相對密度按式(12)計算。sbY=100/(p/Y+p/Y++p/Y)(12)sb1122nn試件的瀝青飽和度按式(13)計算,取1位小數(shù)。VFA=VA/(VA+VV)X100式中:VFA:瀝青混合料試件的瀝青飽和度,%試件中的粗集料骨架間隙率可按式(14)計算,取1位小數(shù)。VCAmix=(1-Y/YXp)X100fcaca式中:VCAmix:瀝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之外的體積(通常指小于4.75mm的粗集細料、礦粉、瀝青及空隙)占總體積的比例,%p:瀝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比例(由Y=PsXPA4.75計算,PA4.75為礦料級配中4.75mmcaca篩余量,即100減去4.75mm通過率之差),%:礦料中所有粗集料顆粒部分對水的全盛毛體積相對密度,按式(15)計算。caY=(P+P++P)/(p/y+p/Y++p/Y)(15)ca1c2cnc1c1c2c2cncnc式中:PP:各種粗集料在礦料配合比中的比例,%1cncp……Y:相應的各種粗集料對水的毛體積相對密度。1cnc九、壓實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水中重法)一、目的和適用范圍:水中重法適用于測定吸水率小于0.5%的密實瀝青混合料試件的表現(xiàn)相對密度或表觀密度。標準溫度為25°C±0.5°C。當試件很密實,幾乎不存在與外界連通的開口孔隙時,可采用本方法測定的表觀相對密度代替按T0705表干法測定的毛體積相對密度,并據(jù)此計算瀝青混合料試件的空隙率、礦料間隙等各項體積指標。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2011)《壓實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T0706-2011三、試驗儀器:3.1浸水天平或電子秤:當最大稱量在3kg以下時,感受量不大于0.1g;當最大稱量在3kg以上時,感受量不大于0.5g;應有測量水中重的掛鉤。網(wǎng)籃。溢流水箱:使用潔凈水,有水位溢流裝置,保持試件和網(wǎng)籃浸入水中后的水位一定,調(diào)整水溫并保持在25°C±0.5°C內(nèi)。試件懸吊裝置:天平下方懸吊網(wǎng)籃及試件的裝置,吊線應采用不吸水細尼龍線繩,并有足夠的長度。對輪碾成型機的板塊狀試件可用鐵絲懸掛。秒表電風扇或烘箱。四、試驗流程:選擇適宜的浸水天平或電子稱,最大稱量應滿足試件質(zhì)量的要求。4.2除去試件表面的浮粒,稱取干燥的試件空中質(zhì)量(m),根據(jù)選擇的天平的感量讀數(shù),準a確至O.lg、0.5g。掛上網(wǎng)籃,浸入溢流水箱的水中,調(diào)節(jié)水位,將天平調(diào)節(jié)或復零,把試件置于網(wǎng)籃中(注意不要使水晃動)待天平穩(wěn)定后立即讀數(shù),稱取水中質(zhì)量(m)。若天平讀數(shù)持續(xù)變化,不能在數(shù)秒w內(nèi)達到穩(wěn)定,說明試件有吸水情況,不適用于此法測定,應改用本規(guī)程T0705或T0707的方法測定。4.4對從路上鉆取的非干燥的試件,可先稱取水中質(zhì)量血)然后用電風扇將試件吹干至恒重W(一般不少于12小時,當不需要進行其它試驗時,也可用60C±5C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稱取空中質(zhì)量(m)。a五、試驗數(shù)據(jù)有效性驗證瀝青混合料的表觀相對密度及表觀密度的計算方法:Y=m/(m-m)aaawP=m/(m-m)paaaww式中:Y在25C溫度條件下試件的表觀相對密度,無量綱;a——P在25C溫度條件下試件的表觀密度(g/cm3);a——m干燥試件的空中質(zhì)量(g);a——m試件的水中質(zhì)量(g);w——P在25C溫度條件下水的密度,取0.9971g/cm3w——5.2當試件吸水率小于0.5%時,以表觀相對密度代替毛體積相對密度,按本規(guī)程T0705的方法計算試件的理論最大相對密度及空隙率、瀝青的體積百分率、礦料間隙率、粗集料骨架間隙率、瀝青飽和度等各項體積指標。報告要求: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瀝青混合料類型及測定密度方法十、實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體積法)一、目的和適用范圍:本方法采用體積法測定瀝青混合料的毛體積相對密度或毛體積密度。本方法僅適用于不能用表干法、蠟封法測定的空隙率圈較大的瀝青碎石混合料及大空隙透水性開級配瀝青混合料(OGFC)等。本方法測定的毛體積相對密度適用于計算瀝青混合料試件的空隙率、礦料間隙率等各項體積指標。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2011)《壓實瀝青混合料密度試驗(體積法)》T0708-2011三、試驗儀器:3.1天平或電子稱:當最大稱量在3kg以下時,感量不大于O.lg;當最大稱量在3kg以上時,感量不大于0.5g??ǔ?。四、試驗流程:試驗步驟:4.1.1選擇適宜的天平或電子稱,最大稱量應滿足試件質(zhì)量的要求。4.1.2清理試件表面,刮去突出試件表面的殘留混合料,稱取干燥試件的空中質(zhì)量m》根據(jù)天a平的感量讀取,準確至O.lg、0.5g,當為鉆芯取得的非干燥試件時,應用電風扇吹干12h以上至恒重作為空中質(zhì)量,但不得用烘干法。4.1.3及卡尺測定試件的各種尺寸,準確至0.01cm,圓柱體試件的直徑取上下2個斷面測定結(jié)果的平均值,高度取十字對稱四次測定的平均值棱柱體試件和長度取上下2個位置的平均值,高度或?qū)挾热啥思爸虚g3個斷面測定的平均值。計算方法:圓柱體試件毛體積按式(1)計算V=nXd2/4Xh(1)式中:V:試件的毛體積,cm3。d:圓柱體試件的直徑,cmh:試件的高度,cm4.2.2棱柱體試件的毛體積按式(2)計算。]V=lXbXh(2)式中:1:試件的長度,cmb:試件的寬度,cmh:試件的高度,cm4.2.3試件的毛體積密度按式(3)計算。取三位小數(shù)。P=m/V(3)sa式中:P:用體積法測定的試件的毛體積密度(g/cm3)sm:干燥試件的空中質(zhì)量(g)a十一、瀝青混合料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一、目的和使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和浸水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以進行瀝青混合料的配比設計或瀝青路面施工質(zhì)量檢驗。浸水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根據(jù)需要,也可進行真空飽水馬歇爾試驗)供檢驗瀝青混合料受水損害時抵抗剝落的能力時使用,通過測試其水穩(wěn)定性檢驗配合比設計的可行性。1.2本方法適用于按本規(guī)程T0702成型的標準馬歇爾試件圓柱體和大型馬歇爾試件圓柱體。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2011)《瀝青混合料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T0709-2011三、試驗儀器3.1瀝青混合料馬歇實驗儀:符合國家標準〈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儀〉GB/T11823)技術要求的產(chǎn)品,對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瀝青混合料宜采用自動馬歇爾實驗儀,用計算機或X-Y記錄儀記錄本荷載~位移曲線,并具有自動測定荷載與試件垂直變形的傳感器、位移計,能自動顯示或打印試驗結(jié)果。當集料公稱最大粒徑小于或等于26.5mm時,宜采用?101.6mmX63.5mm的標準馬歇爾試件,試驗儀最大荷載不小于25KN,讀數(shù)準確度100N加載速率應能保持50mm/min±5mm/min。鋼球直徑16mm±0.05mm,上下壓頭曲率半徑為50.8mm±0.08mm。當集料公稱最大粒徑大于26.5mm時,宜采用?152.4mmX95.3mm的大型馬歇爾試件,實驗儀最大荷載不得小于50KN,讀數(shù)準確度100N.上下壓頭曲率內(nèi)徑為152.4mm±0.2mm。上下壓頭間距19.05mm±0.1mm。3.2恒溫水槽:控溫準確度為1°C,深度不小于150mm.真空飽水容器:包括真空泵及真空干燥器.烘箱3.5天平:感量不大于0.1g。3.6溫度計:分度為1C.卡尺其它:棉紗,黃油.四、試驗流程:將試件置于已達規(guī)定溫度的恒溫水槽中保溫,保溫時間對標準馬歇爾儀試件需30min-40min,對大型馬歇爾試件需45min-60min。試件之間應有間隔,底下應墊起,離容器底部不小于5cm。將馬歇爾試驗儀的上下壓頭放入水槽或烘箱中達到同樣溫度。將上下壓頭從水槽或烘箱中取出擦拭干凈內(nèi)面。為使上下壓頭滑動自如,可在下壓頭的導棒上涂少許黃油。再將試件取出置于下壓頭上,蓋上上壓頭,然后裝在加載設備上。在上壓頭的球座上放妥鋼球,并對準荷載測定裝置的壓頭。當采用自動馬歇爾試驗儀時,將自動馬歇爾試驗儀的壓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與計算機X-Y記錄儀正確連接,調(diào)整好適宜的放大比例,壓力和位移傳感器調(diào)零。當采用壓力環(huán)和留值計時,將留值計安裝在導棒上,使導向管輕輕的壓住上壓頭,同時將流值計讀數(shù)調(diào)零,調(diào)整壓力環(huán)中百分表,對零。4.6啟動加載設備,使試件承受荷載,加載速度為50±5mm/min,計算機或X-Y記錄儀自動記錄傳感器壓力和試件變形曲線并將數(shù)據(jù)自動存入計算機。當試驗荷載達到最大值的瞬間,取下流值計,同時讀取壓力環(huán)中百分表讀數(shù)及流值計的流值讀數(shù)。4.8從恒溫水槽中取出試件至測出最大荷載值的時間,不得超過30s。浸水馬歇爾試驗法:浸水馬歇爾試驗法與標準馬歇爾試驗法的不同之處在于,試件在已達規(guī)定溫度恒溫水槽中的保溫時間為48h,其余與標準馬歇爾試驗方法相同。真空飽水馬歇爾試驗方法:試件先放入真空干燥器中,關閉進水膠管,開動真空泵,使干燥器的真空度達到97.3kpaa(730mmHg)以上,維持15min,然后打開進水膠管,靠負壓進入冷水流使試件全部浸入水中,浸水15min后恢復常壓,取出試件再放入已達規(guī)定溫度的恒溫水槽中保溫48h,其余均與標準馬歇爾試驗方法相同。五、試驗數(shù)據(jù)有效性驗證:報告要求:對結(jié)果的有效性作如下規(guī)定:當一組測定值中某個測定值和平均值之差大于標準差的K倍時,該值舍棄,以其余測定值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jié)果。標準差或均方差:先求出標準差,然后按上述規(guī)則進行有效數(shù)據(jù)的篩選,T0709中的,只給了試件個數(shù)為3,4,5,6四種情況下的K值,這里對結(jié)果的最后校正,對試件個數(shù)為3,4,5,6以外的情況暫不進行最后結(jié)果的篩選。不必對整個試驗的有效性進行判斷。K取以下值:3:1.154:4.165:1.676:1.82十二、瀝青混合料瀝青含量(離心法)試驗一、目的和使用范圍:本方法采用離心法測定粘稠石油瀝青混合料中瀝青含量(或油石比)本方法適用于熱拌熱鋪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時的瀝青用量檢測,以評定拌和廠產(chǎn)品質(zhì)量。此法也適用于舊路調(diào)查時檢測瀝青混合料瀝青用量,用此法抽提的瀝青溶液也用于回收瀝青,以評定瀝青的老化性質(zhì)。二、編制依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2011)《瀝青混合料瀝青含量(離心法)試驗》T0722-1993三、試驗儀器:3.1離心抽提儀:由試樣容器及轉(zhuǎn)速不小于3000r/min的離心器組成,分離器具有濾液出口,容器蓋與容器之間用耐油的圓環(huán)形濾紙密封。濾液通過濾紙排出后從出口流出收入回收瓶中,儀器必須安放穩(wěn)固并有排風裝置。圓環(huán)形濾紙3.3回收瓶:容量1700ml以上。壓力過濾裝置3.5天平:感量不大于0.01g、lmg的天平各一臺.3.6量筒:最小分度1ml.電烘箱:裝有溫度自動調(diào)節(jié)器.三氯乙烯:工業(yè)用.碳酸銨飽和溶液:供燃燒法測定濾紙中的礦粉含量用.3.10其他:小鏟、金屬盤、大燒杯等.四、試驗流程:4.1向裝有試樣的燒杯中注入三氯乙烯溶劑,將其浸沒,浸泡30min骼玻璃棒適當攪動混合料,使瀝青充分溶解.注:也可直接在離心分離器中浸泡.將混合料及溶液倒入離心分離器,及少量溶劑將燒杯及玻璃棒上的粘附物全部洗入分離容器中.4.1.2稱取潔凈的圓形濾紙質(zhì)量,準確至O.Olg.注意,濾紙不宜多次反復使用,有破損者不能使用,有石粉粘附時應用毛刷清除干凈.將濾紙墊在分離器邊緣上,加蓋緊固,在分離器出口處放上回收瓶,上口應注意密封,防止流出液成霧狀散失.4.1.4開動離心機,轉(zhuǎn)速逐漸增至3000r/min,瀝青溶液通過排出口注入回收瓶中,待流出后停機.4.1.5從蓋上的孔中加入新的溶劑,數(shù)量大體相同,稍停3~5min后,重復上述操作,如此數(shù)次直至流出的抽提液成清澈的淡黃色為止.4.1.6卸下上蓋,取下圓環(huán)形濾紙,在通風櫥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科技助力白水泥行業(yè)財務風險管理
- 衛(wèi)浴潔具國慶節(jié)活動方案
- 環(huán)境藝術設計與室內(nèi)設計的審美互動
- 生產(chǎn)工藝流程中的質(zhì)量控制與安全管理
- 現(xiàn)代服務業(yè)在商業(yè)地產(chǎn)中的價值挖掘
- 物流技術與管理教育的新模式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Lesson 6(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7《可愛的動物》(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
- Unit 2 Whats your name (Story time)(說課稿)-2024-2025學年譯林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001
- Unit 4 A glimpse of the future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英語外研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三冊001
- 腹腔引流管的護理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處理規(guī)范
- 工地試驗室質(zhì)量手冊
- 信息資源管理(馬費成-第三版)復習重點
- 郵輪外部市場營銷類型
- GB/T 42460-2023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去標識化效果評估指南
- 05G359-3 懸掛運輸設備軌道(適用于一般混凝土梁)
- 工程與倫理課程
- CKDMBD慢性腎臟病礦物質(zhì)及骨代謝異常
- 潮汕英歌舞課件
- 田字格模版內(nèi)容
- 第一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框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