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互作對棉花生長、產(chǎn)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產(chǎn)力的影響_第1頁
水肥互作對棉花生長、產(chǎn)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產(chǎn)力的影響_第2頁
水肥互作對棉花生長、產(chǎn)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產(chǎn)力的影響_第3頁
水肥互作對棉花生長、產(chǎn)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產(chǎn)力的影響_第4頁
水肥互作對棉花生長、產(chǎn)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產(chǎn)力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肥互作對棉花生長、產(chǎn)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產(chǎn)力的影響

劉峰、張福昌、周漢奇等。不同施肥水平對北疆棉花的水分利用率和產(chǎn)量的影響[j]農(nóng)業(yè)工程報告,2014年:137-146。WuLifeng,ZhangFucang,ZhouHanmi,etal.EffectofdripirrigationandfertilizerapplicationonwateruseefficiencyandcottonyieldinNorthofXinjiang[J].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TransactionsoftheCSAE),2014,30(20):137-146.(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0灌溉與氮磷鉀配比對棉田產(chǎn)量的影響由于作物生長季有效降雨很少(不足100mm),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對灌溉水的需求非常大,水資源緊缺已成為新疆綠洲區(qū)制約作物產(chǎn)量和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技術早已服務于棉花、加工番茄等作物,不僅可實時、精量的水分控制,還能有效減少地表徑流、棵間蒸發(fā)和深層滲漏。棉花不僅是新疆播種面積最大的經(jīng)濟作物,更是一種對水肥要求較高的作物,近些年來,由于棉花膜下滴灌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國內較多的學者就滴灌條件下棉花水肥耦合效應進行了較多的研究:鄭重等研究了滴灌條件下棉花的水氮耦合效應,認為在北疆棉區(qū)花鈴期土壤水分應控制在田間相對持水率的60%~65%,以每次灌水375m3/hm2、間隔期6~8d較為合理,最佳的供水量3900m3/hm2、施氮量270kg/hm2;謝映周等認為,新疆滴灌棉田產(chǎn)量逐步提高與棉花種植密度的增加,水肥后移,增加花期以后鉀的施用量等栽培措施密切相關;侯振安等研究表明,氮肥隨水施用可顯著提高棉花單株鈴數(shù)、單鈴重和籽棉產(chǎn)量,促進棉花對氮、磷素的吸收,尤其在壤土棉田的效果較明顯,磷肥隨水滴施可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與基施相比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可提高4.85%~12.34%和36.75%~45.88%;鄧忠等研究了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對棉花地上部分干物質累積、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基施磷鉀肥加滴施氮肥可使棉株生長健壯、干物質累積提早進入關鍵期;李培嶺等研究了甘肅棉區(qū)不同滴灌方式棉花水氮耦合效應,提出了有利于棉花生長和水氮高效利用的分根交替滴灌和水氮耦合效應模式。盡管有關棉花滴灌水氮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大多研究中,磷鉀肥以充分供應為主,磷鉀肥過多也可能造成化肥浪費和根區(qū)鹽分累積的問題。此外,由于北疆地區(qū)堿性土壤居多,堿性土壤環(huán)境容易造成磷肥與土壤鈣鎂離子結合,生成沉淀,降低磷肥利用效率。滴灌施肥通過施入酸性肥料不但可以將水肥直接施入作物根區(qū),還可以調節(jié)土壤pH值,有助于根系對氮磷鉀吸收。滴灌施肥不當比常規(guī)施肥更容易加劇鹽分流失或根區(qū)鹽分累積,合理的灌溉與氮磷鉀配比不僅有助保證作物產(chǎn)量又可以避免水和肥料浪費、減少多余肥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而這方面研究在該地區(qū)還未見報道。本文以水分和養(yǎng)分總體利用率的提高為目標,利用膜下滴灌施肥技術,研究北疆大田棉花不同灌水量和配比不同的肥料耦合對棉花生長、產(chǎn)量、水分和養(yǎng)分利用效率的影響,以揭示棉花生長對水肥響應特征及其內在聯(lián)系,對北疆膜下滴灌棉花實施有效的水肥一體化管理提供理論依據(jù)。1材料和方法1.1水文年型、正常年型試驗于2012和2013年4-10月在新疆農(nóng)墾科學院節(jié)水灌溉試驗站進行。該試驗站位于石河子市境內(44°18′52″N、85°58′50″E),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無霜期168d、日照時數(shù)2770h、>10℃積溫3649℃、棉花生長季(5-10月)年均降雨量121mm,其中2012和2013年降雨量分別為62和123mm,運用經(jīng)驗頻率法,2a水文年型分別為干旱年和正常年。地下水埋深在15m以下。試驗區(qū)耕作層(0~40cm)土壤為砂壤土,土壤容重為1.51g/cm3、田間持水率32%(體積含水率)、土壤有機質18g/kg、pH值7.8、全氮質量分數(shù)0.95%、堿解氮79.76mg/kg、速效磷31.54mg/kg、速效鉀154.22mg/kg、土壤電導率1.8dS/m(土水質量比1∶5),土壤屬于輕度鹽堿土。1.2實際灌草分析量測定試驗設滴灌灌水量和施肥2個因素,以施肥為主區(qū),灌水量為副區(qū)。2a處理方式相同。據(jù)當?shù)赝扑]施肥水平250-100-50kg/hm2(N-P2O5-K2O),設置60%、80%、100%、120%和140%施肥量處理,共5個N-P2O5-K2O配比不同的施肥水平:150-60-30(F0.6)、200-80-40(F0.8)、250-100-50(F1.0)、300-120-60(F1.2)和350-140-70(F1.4)kg/hm2。此外,根據(jù)作物蒸騰量(cropevapotranspiration,ETC),設3個灌水量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蒸發(fā)蒸騰量ETC計算如下:式中:EP為自由水面蒸發(fā)量,mm;在大田由直徑為20cm蒸發(fā)皿(ADM7型)實測獲得;KP為蒸發(fā)皿系數(shù);KC為作物系數(shù);KCP為棉花不同生育階段的蒸發(fā)皿-作物系數(shù),根據(jù)文獻,分別取0.15(苗期)、0.4(現(xiàn)蕾期)、0.7(開花期)、0.25(吐絮期),由于該地區(qū)棉花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為了控制苗期過快生長,在苗期末期才開始灌水,加上該地區(qū)為井灌區(qū),采取輪灌工作制度,灌水間隔為10d左右,苗期取0.15時,低灌水水平(W1)可能會使棉花產(chǎn)生嚴重的水鹽脅迫,影響到后期試驗處理,因此本研究中苗期KCP取0.2。降雨時用公式(3)對蒸發(fā)量進行修正:式中:ΔEP為允許蒸發(fā)量,mm;Pr為降雨量,mm。首先設定不考慮降雨時的允許蒸發(fā)量值,如果有降雨發(fā)生,則按公式(3)對設定的允許蒸發(fā)量值進行修正。研究共15個處理,進行完全區(qū)組設計,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各處理灌水日期相同,每年除灌活苗水(40mm)外,6月初開始灌水,8月下旬結束灌水,灌水間隔約為10d,遇到降雨灌水日期順延,灌水量為2次灌水間隔的水面蒸發(fā)量,經(jīng)公式(1)~(3)計算整理獲得,具體見表1。為計量方便,實際灌水量與公式(1)~(3)計算結果略有差異。2012年和2013年3個滴灌水量水平分別為291、368、445和267、329、392mm。2013年第9次灌水W3處理灌水量僅為15mm,考慮到隨水施肥,將W1和W2同樣設定灌水量為15mm。1.3灌草護坡及施肥供試棉花為新陸早33號(Gossypiumhirsutumcv,Xinluzao33),參照該地區(qū)矮桿密植,干播濕出,播種覆膜滴灌帶鋪設一次完成的棉花種植模式,采用了1膜3帶6行滴灌模式,即1膜種植6行棉花,滴灌帶鋪設在窄行的2行棉花中間,行距依次為20、55、20、55和20cm,2膜間裸地寬度為60cm,棉花株距為10cm(共設置45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長度為15m、寬度為4.6m、面積為69m2。)采用內徑16mm的聚乙烯樹脂內鑲式薄壁迷宮滴灌帶,滴頭流量為1.8L/h、滴頭間距為30cm,每個小區(qū)前安置水表和球閥控制灌水量。棉花播種日期為2012年5月1日和2013年4月27日。每年播種后灌活苗水60mm。試驗區(qū)只放置1個蒸發(fā)皿,蒸發(fā)皿參照了文獻蒸發(fā)皿的A型布置方法,蒸發(fā)皿布置在W3F1.4處理棉花冠層上方,離地高度1m,于每日20:00用精度5g的電子天平稱質量,稱質量后將蒸發(fā)皿內水面高度補充至20mm左右,再次稱質量并記錄,每天蒸發(fā)量由前1d質量減去當日質量換算成mm水量(蒸發(fā)皿內每mm水質量為31.4g)。施肥所用肥料為尿素,磷酸二氫銨和氯化鉀,分8次進行,即除灌出苗水外,每次灌水均隨水滴施肥料,每次施肥量為各處理總施肥量的1/8,每次先滴1h左右清水,然后施肥球閥關至一半并隨水滴施肥料,2~3h可全部施完,之后再次滴入清水直至各處理達到當次灌水量,施肥采用容量壓差式施肥方式,儲存肥料容器為13L的小型施肥罐,每次灌水前1d將固態(tài)肥料溶解至水中,每個施肥罐控制3個處理,即同一施肥水平的3個處理用1個施肥罐控制。2012年棉花生育期為苗期(5月9日-6月19日)、現(xiàn)蕾期(6月20日-7月9日)、開花期(7月10日-9月16日)、吐絮期(9月17日-10月10日);2013年棉花生育期為苗期(5月7日-6月15日)、現(xiàn)蕾期(6月16日-7月6日)、開花期(7月7日-9月12日)、吐絮期(9月13日-10月5日)。2012和2013年,棉花生育期降雨分布情況見圖1。1.4測量設計和方法1.4.1葉面積指數(shù)在打頂3d后(2012年7月13日和2013年7月8日),每個小區(qū)隨機選取10株植株用卷尺測量棉花株高(cm)。在現(xiàn)蕾期、開花期和盛鈴期,每個小區(qū)隨機選取4株植株用卷尺測量棉花每片葉片長度和寬度,計算葉面積指數(shù)(leafareaindex,LAI):葉面積指數(shù)=葉片總面積/所占土地面積(4)式中:單株棉花所占土地面積為出苗率×膜長(2.3m)×株距(0.1m)/棉花行數(shù)(6行),出苗率在出苗后觀測。株高和LAI為各小區(qū)株高和LAI的植株的平均值。1.4.2干苜蓿質量的測定在不同生育階段,在每個小區(qū)隨機選取4株棉花,將所取植株樣棉花從莖基部與地下部分分離,去掉表面的塵土放入烘箱在105℃下殺青0.5h,75℃烘干至恒質量,之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卻,用電子天平稱質量。各小區(qū)干物質質量為4株棉花干物質質量的平均值,最后乘以種植密度換算成群體干物質質量(kg/hm2)。1.4.3棉鈴質量測定于收獲期在小區(qū)中間4行、長度5m區(qū)域內測定棉花籽棉產(chǎn)量,實收計產(chǎn)。于收獲期在每個小區(qū)內棉株下層、中層和上層分別摘取棉鈴30、40和30個,用電子天平稱質量,計算百鈴質量(g);在每個小區(qū)內隨機選取10株,測定有效鈴數(shù)。以所選棉花株數(shù)的平均值為各小區(qū)百鈴質量和有效鈴數(shù)。1.4.4收獲指數(shù)為收獲期籽棉產(chǎn)量與地上部干物質量的比值。1.4.5土壤水分變化量的測定作物耗水量計算公式為:式中:ET為作物耗水量,mm;U為地下水補給量,mm;I為灌水量,mm;R為徑流量,mm;D為深層滲漏量,mm;ΔW為試驗初期和末期土壤水分變化量,mm,由試驗獲得:在棉花播種前和收獲后,在每個小區(qū)內膜中、膜間和裸地3個位置分別用土鉆取土(0~140cm),每10cm取1次,采用烘干法,測定土壤水分,取其平均值作為該小區(qū)的土壤含水率(%)。由于試驗區(qū)地下水埋藏較深,地勢平坦且降雨量較少,根據(jù)實測,生育期內1m深土壤水分變化不大,且滴灌濕潤深度較淺,U、R和D均忽略不計,上式簡化為:1.4.6水處理we式中:Y為籽棉產(chǎn)量,kg/hm2。1.4.7材料生產(chǎn)力pfp式中:FT為投入的N、P2O5和K2O總量,kg/hm2。1.5dunpan多重比較試驗數(shù)據(jù)用SPSS19分析,對不同處理指標先取小區(qū)內平均值,然后用3個重復的值進行方差分析,如果差異顯著(P<0.05),則進行Duncan多重比較。2結果與分析2.1對有機溶劑使用的重不同灌水和施肥處理對株高、LAI、有效鈴數(shù)和百鈴質量的影響見表2。由表2可知,灌水對株高和LAI影響極顯著(P<0.01),施肥只在2013年對株高和LAI達到顯著水平(P<0.05),水肥交互作用對株高影響顯著。在低灌水水平下(W1),2012年F1.2和F1.4處理株高顯著高于常規(guī)施肥(F1.0)處理(P<0.05),2013年F1.0和F1.2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在中等灌水水平下(W2),2012年各施肥處理間株高無顯著差異(P>0.05),2013年與常規(guī)施肥(F1.0)處理相比,F0.6和F1.4處理株高有顯著降低(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在常規(guī)灌水水平下(W3),2012年各處理差異不顯著(P>0.05),2013年常規(guī)施肥(F1.0)處理株高與其他各處理差異不顯著,但F0.6處理株高顯著高于F1.2和F1.4處理(P<0.05)。2012年,施肥和灌水對有效鈴數(shù)的影響有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但2013年,只有灌水處理對有效鈴數(shù)有顯著的影響(P<0.05)。2012年,在W1水平下,與F1.0處理相比,F0.6和F1.2處理有效鈴數(shù)分別有顯著下降和升高(P<0.05),但其他處理與之差異不顯著(P>0.05);在W2水平下,F1.0處理與F0.8處理差異顯著(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P>0.05);在W3水平下,F1.0處理與F1.2和F1.4處理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2012年,施肥和灌水對百鈴質量的影響有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但2013年,只有施肥處理對百鈴質量有顯著的影響(P<0.01)。2012年,在W1水平下,F1.0處理百鈴質量顯著高于其他施肥處理(P<0.05);在W2水平下,F1.4與F0.6無顯著差異,但與其他處理有顯著差異(P<0.05);在W3水平下,F1.0處理顯著低于F1.4處理且顯著高于F0.6處理(P<0.05),但與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P>0.05)??傮w看來,2a的W1灌水水平下各施肥處理株高均低于60cm且LAI小于3.2,除2013年W2F0.6處理外,W2和W3灌水水平下各施肥處理株高介于60~71cm且LAI介于3.4~4.2。W1處理株高和LAI指數(shù)小于W2和W3可能會造成棉鈴位置低,降低人工采摘效率,影響棉花干物質積累進而影響籽棉產(chǎn)量。W3F1.0,W3F1.2和W3F1.4處理2a有效鈴數(shù)均高于6.8個/株。2a各處理與最高有效鈴數(shù)處理(W3F1.2)相比,最大降幅達59%和61%,而各處理與最高百鈴質量處理(W1F1.0)相比降幅僅為12%和10%,表明棉花有效鈴數(shù)比百鈴質量對水肥更加敏感。2.2對自身指標的影響2012年(圖2a、b),在同一灌水水平下各施肥處理的干物質質量從播后80d左右開始表現(xiàn)出差異,之后差異逐漸變大,以W1和W3為例(圖2)。2013年(圖2c、d),在同一灌水水平下各施肥處理的干物質質量差異小于2012年(圖2a、b),但3個灌水水平下,都差異不大。同一施肥水平下,從曲線斜率可以看出,W3下各處理的增速明顯高于W1處理。2a試驗表明,W1處理的曲線更加平緩,在播后80d以后增速就開始放緩,而W3下各處理在播后100d以前都呈現(xiàn)快速增長趨勢。2013年施肥和灌水對干物質質量的影響有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但2012年灌水對干物質質量有極顯著影響(P<0.01),施肥對干物質質量有顯著影響(P<0.05)(表3)。2013年,在低灌水水平下(W1),常規(guī)施肥(F1.0)處理干物質質量與F0.8和F1.2處理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F0.6和F1.4處理(P<0.05);在中等灌水水平下(W2),各處理無顯著差異;在常規(guī)灌水水平下(W3),F1.0處理與F1.2處理干物質質量差異不顯著,但二者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2a施肥和灌水對籽棉產(chǎn)量的影響有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表3)。在低灌水水平下(W1),2012年F1.0處理籽棉產(chǎn)量與F1.2和F1.4處理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2013年F1.0處理顯著高于F0.6處理(P<0.05),但與其他處理無顯著差異;在中等灌水水平下(W2),2012年F1.0處理籽棉產(chǎn)量與F1.4處理相似,但顯著低于F1.2處理且顯著高于F0.6和F0.8處理(P<0.05);2013年,F1.0處理顯著高于F0.6處理(P<0.05),但與其他處理無顯著差異;在常規(guī)灌水水平下(W3),2012年F1.0處理籽棉產(chǎn)量與F1.2和F1.4處理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2013年常規(guī)施肥(F1.0)處理籽棉產(chǎn)量與F1.4處理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2012年施肥和灌水對收獲指數(shù)的影響有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但2013年僅灌水對收獲指數(shù)有顯著影響(P<0.05)(表3)。2012年,在低灌水水平下(W1),F1.0處理與F0.8處理收獲指數(shù)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在中等灌水水平下(W2),F1.0處理與F0.6處理收獲指數(shù)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在常規(guī)灌水水平下(W3),F1.0處理與其他處理收獲指數(shù)無顯著差異,但F0.6處理顯著高于F1.2和F1.4處理(P<0.05)??傮w看,與其他灌水水平相比,2a的W1灌水水平下各處理與干物質質量和籽棉產(chǎn)量與最高值均有顯著下降(P<0.05),說明株高和LAI偏小影響到了棉花干物質積累和籽棉產(chǎn)量,低灌水水平(W1)的各施肥處理不適宜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W3F1.0、W3F1.2和W3F1.4處理產(chǎn)量差異不顯著,但是W3F1.0處理施肥量最小,可以看作是2a產(chǎn)量最高的處理。2.3施肥和下了pfp對土壤理化指標的影響表4表明,灌水處理是造成耗水量(ET)差異的主要原因,灌水量與ET正相關。由于2012年降雨量少于2013年,造成2012年ET普遍低于2013年。2012和2013年,灌水對耗水量(ET)有極顯著影響(P<0.01),2013年,灌水和施肥對ET有顯著交互作用(P<0.05)。在低灌水水平(W1)和中灌水水平(W2)下,各處理ET差異不顯著,在常規(guī)灌水水平下(W3),2012年常規(guī)施肥(F1.0)處理顯著低于F0.8和F1.4處理(P<0.05),2013年常規(guī)施肥(F1.0)處理顯著低于F0.6和F0.8處理(P<0.05)。2013年,施肥和灌水對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響有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但2012年,只有施肥處理對WUE有極顯著的影響(P<0.01)(表4)。2013年,在低灌水水平下(W1),F1.0處理WUE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在中灌水水平下(W2),F1.0處理與F1.2處理WUE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在常規(guī)灌水水平下(W3),F1.0處理WUE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WUE最高的處理為W2F1.0,2a分別為1.65和1.52kg/m3。2a產(chǎn)量最高的W3F1.0處理WUE分別為1.47和1.44kg/m3,W2F1.0處理與其相比產(chǎn)量平均下降約5%,但灌水量分別減少77和63mm,(約為該地區(qū)年降水量的一半),WUE分別提高12%和6%。肥料偏生產(chǎn)力(PFP)是反映當?shù)赝寥阑A養(yǎng)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綜合效應的指標。施肥和灌水對PFP的影響有極顯著的交互作用(P<0.01)(表4),與F1.0相比,在低灌水水平下(W1),2a的F0.6、F0.8處理分別平均下降35%、16%,F1.2和F1.4處理上升21%和45%;在中灌水水平下(W2),2a的F0.6、F0.8處理分別平均下降33%、18%,F1.2和F1.4處理上升19%和42%;在常規(guī)灌水水平下(W3),2a的F0.6、F0.8處理分別平均下降35%、18%,F1.2和F1.4處理上升18%和39%。3文床對籽棉產(chǎn)量的影響前人主要通過化學調控的方法,確定北疆高產(chǎn)棉花適宜株高為60~65cm,LAI為3.5~4.1。本研究通過水肥調控得到與之相似的結果,80%ETC和100%ETC灌水量下,施N-P2O5-K2O量200-80-40~350-140-70kg/hm2時,各施肥處理株高和LAI為60~71cm和3.4~4.2,60%ETC灌水量下各施肥處理株高均低于56cm且LAI在3.2以下,此外,棉花株高過低,會造成棉鈴位置過低增加勞動負擔,降低人工采摘效率,LAI過低會影響作物光合能力進而影響產(chǎn)量。鄧忠等在南疆進行的水氮耦合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灌溉水量下,施氮量300kg/hm2處理棉花有效鈴數(shù)和單鈴質量較高,促進了產(chǎn)量的提高。李俊等研究表明,黃淮海地區(qū)提高中部果枝棉鈴質量對棉花生產(chǎn)意義很大。本研究與之不同,在水肥耦合條件下,施肥和灌水對籽棉產(chǎn)量的影響有極顯著的交互作用,2012年還對有效鈴數(shù)和百鈴質量有極顯著交互作用。有效鈴數(shù)最高處理為W3F1.2,而百鈴質量最高處理為W1F1.0,W3F1.0處理有效鈴數(shù)和百鈴質量均不是最高,但籽棉產(chǎn)量與最高處理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鄧忠等研究在南疆進行,棉花生育期更長,可達200d以上,棉花有充分光熱資源使棉花既保證了有效鈴數(shù)又使棉鈴質量達到最大化。而本研究中,該地區(qū)無霜期僅為168d,9月以后氣溫下降,W3F1.2處理鈴數(shù)雖多,但鈴質量增加緩慢,從收獲指數(shù)偏低(0.37)可以看出,無效鈴也較多,影響了籽棉產(chǎn)量。2a各處理與最高有效鈴數(shù)處理(W3F1.2)相比,最大降幅達59%和61%,而各處理與最高百鈴質量處理(W1F1.0)相比降幅僅為12%和10%,表明棉花有效鈴數(shù)比百鈴質量對水肥更加敏感。考慮到棉花品種本身的遺傳特性,通過水肥調控百鈴質量的增產(chǎn)潛力有限,北疆地區(qū)棉花生產(chǎn)中在百鈴質量下降幅度有限的情況下,盡量提高有效鈴數(shù)是高產(chǎn)的有效途徑。增加產(chǎn)量、適宜灌水量和適宜的施氮量均可以增加棉花WUE。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在不同灌水水平下F1.0處理均最高,W2F1.0處理WUE最高,且2a都與W2F1.2處理差異不顯著,說明適宜的灌水和施肥量能增加WUE。蔡煥杰等試驗表明,為了取得高產(chǎn)和較高的水分利用率,棉花全生育期的滴水量應在345~380mm。劉梅先等認為,雖然滴灌水量少于300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