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研究_第1頁
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研究_第2頁
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研究_第3頁
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研究

又名紅景天和西南紅景天,屬于慈濟目、老鼠科和紅景天。這是中國特有的物種,也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物種。該鼠廣泛分布于中國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甘肅、陜西、湖北等省(自治區(qū)),在貴州主要分布于大方、黔西、威寧、赫章、畢節(jié)、獨山、貴定等地,為黔西北地區(qū)農田主要害鼠之一,該鼠在大方縣占總鼠數(shù)的56.75%~62.32%,為農田、旱地耕作區(qū)害鼠優(yōu)勢種。年齡鑒定作為一項基礎工作,在鼠類種群生態(tài)學研究方面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關于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的研究,趙候等以眼球晶體干重為指標劃分云南劍川地區(qū)高山姬鼠年齡組;黎道洪等和楊光榮等分別制定了黔西北地區(qū)和云南洱源縣高山姬鼠胴體重劃分標準;楊再學等制定了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體重劃分標準;王清等利用頭骨指標,應用逐步判別分析方法,建立了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結構的判別模型,可以根據(jù)顱全長來判斷其個體的年齡。胴體重作為鼠類年齡鑒定最常用的鑒定指標,因其方法簡便,易于操作,結果相對準確,可以避免遇孕鼠而帶來的體重誤差,已在國內18余種鼠類年齡鑒定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根據(jù)2008~2010年貴州省大方縣系統(tǒng)監(jiān)測資料,確定其年齡胴體重劃分標準,并探討不同年齡組形態(tài)特征、繁殖參數(shù)的變化及其種群年齡組成的季節(jié)變化。1學習方法1.1hm2研究時間調查地點設在貴州省大方縣小路村和石墻村,海拔1280m和1377m,面積133.3hm2,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馬鈴薯、豆類等,經(jīng)濟作物有烤煙、油菜、辣椒、茶葉等。調查時間為2008~2010年,每年調查12個月,共調查36個月。研究標本共285只(雌鼠138只,雄鼠147只),其中,2008年84只,2009年108只,2010年93只。1.2調查方法不作花生仁夾調查方法采用夾夜法,調查工具為7cm×17cm木板夾,田間直線或曲線排列,夾行距5m×50m,花生仁作誘餌,晚放晨收,每月上中旬(5~15日)在稻田、旱地生境類型地調查1次,各置夾200夾夜以上,置夾路線上下、左右移動。對捕獲的高山姬鼠標本分別進行編號,性別鑒定,逐一稱(測)量體重、胴體重、體長、尾長、后足長、耳長等有關數(shù)據(jù),同時解剖觀察其繁殖狀況。1.3數(shù)據(jù)分析和模型建立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均在電子表格(MicrosoftExcel)和“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軟件”中進行求和、平均、顯著性以及相應的統(tǒng)計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形態(tài)特征年齡差異采用t-測驗和單因子方差分析(one-wayANOVA)。文中平均數(shù)以平均值±標準差(Mean±SD)表示,P>0.05為差異不顯著,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2結果與分析2.1不同年齡組肉的布氏原螯蝦幼鼠牛肉骨干重分配對2008~2010年貴州省大方縣在稻田、旱地捕獲的285只高山姬鼠胴體重統(tǒng)計表明:最小胴體重為9.20g,最大胴體重為31.50g,平均胴體重為(16.29±3.41)g。其中,雌鼠平均胴體重為(16.70±3.70)g,雄鼠平均胴體重為(15.86±3.01)g,雌、雄鼠之間胴體重差異未達顯著水平(t=2.11,p<0.05)。因此,雌、雄鼠仍可用同一標準劃分年齡組。以胴體重每1.0g為一個單位,將所有標本的胴體重分成若干組,進行頻次分配,找出集中區(qū),以確定不同年齡組的范圍。從分配結果看出,高山姬鼠的胴體重頻次分配可形成5個數(shù)量集中區(qū),依據(jù)其頻次分配特征,參照繁殖狀況,將高山姬鼠劃分為5個年齡組,各年齡組胴體重劃分標準為:幼年組(Ⅰ)(≤12.0g);亞成年組(Ⅱ)(12.1~16.0g);成年Ⅰ組(Ⅲ)(16.1~20.0g);成年Ⅱ組(Ⅳ)(20.1~24.0g);老年組(Ⅴ)(>24.0g)。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齡組胴體重之間具有極顯著差異(F=531.240>F0.01(4,280)=13.46,P<0.0001)。經(jīng)t-測驗,相鄰兩組間t值均大于t,差異極顯著(表1),且胴體重隨著種群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說明此標準鑒定高山姬鼠年齡是可行的。2.2各年齡組相鄰形態(tài)特征比較按胴體重劃分標準劃分的各年齡組的體重、體長、尾長統(tǒng)計結果(表2),方差分析表明,高山姬鼠不同年齡組體重、體長、尾長之間差異極顯著(F>F0.01,P<0.0001),且隨著種群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t-測驗,除體長在成年Ⅱ組和老年組之間差異不顯著,尾長在成Ⅰ年組和成年Ⅱ組之間、成年Ⅱ組和老年組之間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各形態(tài)指標各年齡組相鄰兩組之間差異均達顯著和極顯著水平。說明體長在成年Ⅱ組以后,尾長在成Ⅰ年組以后,其生長相對較慢,增長速度要滯后于胴體重的增加。2.3體重、體長、尾長和絨體重將胴體重(x)分別與體重(y1)、體長(y2)、尾長(y3)作相關性分析(表3)表明,高山姬鼠胴體重與體重、體長、尾長之間均具有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高山姬鼠體重、體長、尾長和胴體重是同步增長的。依據(jù)胴體重(x)與體重(y1)的回歸方程推算,高山姬鼠5個年齡組相應的體重劃分標準為:幼年組(Ⅰ)(≤18.0g);亞成年組(Ⅱ)(18.1~22.0g);成年Ⅰ組(Ⅲ)(22.1~27.0g);成年Ⅱ組(Ⅳ)(27.1~32.0g);老年組(Ⅴ)(>32.0g)。與2000年楊再學等報道當?shù)馗呱郊蠓N群年齡體重劃分標準結果完全一致,進一步證實該胴體重劃分標準鑒定其年齡是可行的。2.4不同年齡組大鼠睪丸下降率比較對不同年齡組高山姬鼠懷孕率、胎仔數(shù)、睪丸下降率、性比和繁殖指數(shù)統(tǒng)計(表4)表明,幼年組性未成熟,雌鼠無懷孕個體,雄鼠睪丸均未下降;亞成年組雌鼠有少量個體性成熟,懷孕率為3.80%,懷孕鼠最低胴體重為15.30g,胎仔數(shù)6只,雄鼠睪丸開始下降,睪丸下降率為53.41%,睪丸下降鼠最低胴體重為13.20g;成年Ⅰ組、成年Ⅱ組、老年組個體全部性成熟,懷孕率為30.00%~100.00%,為亞成年組的7.90~21.07倍,不同年齡組懷孕率差異極顯著(x2=43.73>x20.010.012,P<0.01),雄鼠睪丸下降率為96.77%~100.00%,為亞成年組的1.81~1.87倍,不同年齡組睪丸下降率差異極顯著(x2=36.19>x20.010.012,P<0.01)。不同年齡組雄鼠睪丸下降率同雌鼠繁殖參數(shù)的變化趨勢相一致。不同年齡組平均胎仔數(shù)不同,隨著種群年齡的增長不斷增加。由此可知,不同年齡組之間種群繁殖力存在明顯差異,隨著種群年齡的增長,種群繁殖力不斷增加,成年Ⅰ組、成年Ⅱ組、老年組是種群繁殖的主要群體,平均懷孕率為41.27%,明顯高于總體懷孕率19.73%,平均睪丸下降率為97.78%,高于總體睪丸下降率65.94%,平均繁殖指數(shù)為0.7656,高于總體繁殖指數(shù)0.5719。2.5年度種群年齡組成按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統(tǒng)計不同季節(jié)種群年齡組成(表5)表明,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組成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幼年組在夏季和冬季最高,亞成年組在秋季和冬季最高,成年Ⅰ組在春季和夏季最高,成年Ⅱ組、老年組均在春季和夏季最高。從全年種群年齡組成來看,均以亞成年組、成年Ⅰ組個體占絕對優(yōu)勢,分別占總鼠數(shù)的58.60%、25.96%,合計占總鼠數(shù)的84.56%,其次是成年Ⅱ組,占總鼠數(shù)的7.72%,幼年組、老年組個體數(shù)量較少,合計僅占總鼠數(shù)的7.71%,由于高山姬鼠自然種群中老年個體死亡高,導致捕獲的標本中老年個體數(shù)量較少。由此可見,高山姬鼠全年種群年齡結構的金字塔圖形呈鐘形,這是穩(wěn)定型的年齡結構,是一個數(shù)量趨于穩(wěn)定的種群。3討論3.1檢測能力分析高山姬鼠年齡組的劃分,國內學者一般將其年齡組劃分為4個年齡組和5個年齡組。高山姬鼠屬中型鼠類,胴體重變化幅度較大,最大胴體重與最小胴體重相差22g以上,本研究認為,高山姬鼠年齡組以劃分為5個年齡組較為適宜。有關高山姬鼠種群年齡鑒定方法,國內學者先后提出了眼球晶體干重法、胴體重法、體重法、頭骨形態(tài)法。由于眼球晶體干重法、頭骨形態(tài)法精度要求高,在基層鼠情監(jiān)測點鑒定年齡工作中不易掌握和推廣;從實用、簡便角度考慮,采用體重法、胴體重法鑒定高山姬鼠的年齡是比較可行的,尤其對于在繁殖季節(jié)懷孕雌鼠的年齡鑒定,因體重受胎兒大小和重量的影響,采用胴體重指標鑒定年齡更為準確。貴州省在應用胴體重指標鑒定鼠類年齡的研究中,已先后制定了錫金小家鼠(Muspahari)、高山姬鼠、黑線姬鼠(Apodemusagrarius)、小家鼠(Musmusculus)、黑腹絨鼠(Eothenomysmelanogaster)、黃胸鼠(Rattustanezumi)、褐家鼠(Rattusnoruegicus)胴體重劃分標準,在農區(qū)鼠害測報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選用胴體重這一生長指標,根據(jù)胴體重的頻次分配特征,參照其繁殖狀況,制定了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劃分為5個年齡組的胴體重劃分標準:幼年組(Ⅰ)(≤12.0g);亞成年組(Ⅱ)(12.1~16.0g);成年Ⅰ組(Ⅲ)(16.1~20.0g);成年Ⅱ組(Ⅳ)(20.1~24.0g);老年組(Ⅴ)(>24.0g)。各年齡組胴體重之間差異極顯著,且隨著種群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說明此劃分標準鑒定高山姬鼠年齡是可行的,方法簡便合理,易于掌握,適用于基層鼠情監(jiān)測點鑒定高山姬鼠的年齡。本年齡劃分標準的制定,全面完成了貴州省農區(qū)主要害鼠種群年齡鑒定劃分標準體系的建設內容,貴州省曾先后制定了6種主要害鼠年齡鑒定的體重和胴體重劃分標準(見表6),這些劃分標準不僅適用于貴州省鼠類年齡鑒定,而且在我國同類地區(qū)鑒定鼠類年齡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參考價值,同時為豐富和完善我國鼠類種群年齡鑒定科學奠定了基礎。3.2年齡差異的劃分同一種鼠類,在不同地區(qū),采用同一種鑒定指標,其劃分標準也可能不同。由于鼠類體重受環(huán)境和食物的影響較大,導致不同地區(qū)鼠類胴體重存在明顯差異,這一現(xiàn)象已在褐家鼠、黃胸鼠、黑線姬鼠胴體重研究中得到了證實。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平均胴體重為16.29g,明顯低于黎道洪等1990~1993年在黔西北地區(qū)調查的高山姬鼠平均胴體重20.43g,更顯著低于云南洱源縣高山姬鼠平均胴體重24.98g,說明不同地區(qū)之間高山姬鼠胴體重不同,如果采用同一標準劃分其年齡誤差較大。因此,制定適合當?shù)厥箢惸挲g鑒定的劃分標準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將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胴體重小于或等于12.0g個體劃分為幼年組,24.0g以上個體劃分為老年組;黎道洪等將黔西北地區(qū)高山姬鼠雌鼠小于10.0g,雄鼠小于11.0g個體劃分為幼年組,29.0g以上個體劃分為老年組;楊光榮等將云南高山姬鼠胴體重小于或等于16.0g個體劃分為幼年組,34.0g以上個體劃分為老年組,可見各地制定的高山姬鼠年齡鑒定胴體重劃分標準明顯不同,這些劃分標準各地可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參考應用。3.3根據(jù)繁殖特點可選用的種群特征高山姬鼠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