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余秋雨散文的悲劇意識_第1頁
淺論余秋雨散文的悲劇意識_第2頁
淺論余秋雨散文的悲劇意識_第3頁
淺論余秋雨散文的悲劇意識_第4頁
淺論余秋雨散文的悲劇意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論余秋雨散文的悲劇意識在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一直貫徹著一種鮮明的主題: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一種民族的歷史,是這個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是這個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原因和負面原因糾結而成的“沉淀物”。而歷史是走向未來的階梯,忘卻了歷史

,也就喪失了通往未來的立足點。但中國社會經(jīng)歷了近百年的恥辱史后,許多人已經(jīng)對延續(xù)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徹底失望。眼睛只有西洋的東西,恨不得把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徹底埋葬。在東西方文明劇烈的沖突中,如今的中國面臨著一種巨大的問題,那就是中國文化將往何處去?也正是基于這一點,余秋雨在其一系列散文對歷史進行一種全新的拷問,在拷問中尋找中國的明天之路。就是在這個被稱為“苦旅”的歷程中,在他筆下,反復出現(xiàn)了許多悲劇事件與悲劇人物。在悲劇人物當中,又以讀書人為其關注的重心。在中國老式的文學作品大團圓式的優(yōu)美構造泛濫中,余秋雨散文所流露出“悲天憫人”“哀民生之多艱”般對民生、對文化進行思索的悲劇意識,成為最具魅力、最感人的地方。向思想先行者致敬,也是本論文的寫作初衷。在散文集《文化苦旅》問世之前,余秋雨一直以其戲劇著作受到學術界的推崇。以戲劇理論家身份進入散文界的余秋雨,可謂是帶著“希圖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深入到大眾階層的強烈愿望”eq\o\ac(○,1),進行散文的創(chuàng)作。他的散文也受到來戲劇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我覺得應當是希臘悲劇。在戲劇史上,根據(jù)悲劇所波及生活范圍的不一樣,一般分為四種類型。其一由于人物自身性格原因?qū)е碌牟豢煞乐沟摹靶愿駴Q定命運”的性格悲?。黄涠橛捎跓o法挽回和無法變化的神定的原因或者主體的“小過錯導致大悲劇”的命運悲劇,其三是英雄悲劇,它往往體現(xiàn)政治斗爭、階級斗爭、民族斗爭中的重大題材。直接體現(xiàn)各派政治力量、不一樣階級之間的正面沖突。最終一種由于人自身的降生是無來由的和人的生存環(huán)境是人所無法選擇的所導致的生存悲劇。余秋雨充足借鑒了戲劇“以悲為美”的理念,在其作品中有一種自覺的悲劇意識。這種悲劇意識來自余秋雨的創(chuàng)作動機。他認為“我把想清晰了的問題交給了課堂,把可以想清晰的問題交給研究,把想不清晰的問題交給了散文”,“想不清晰就動筆為文并不是不負責任,而是肯定苦悶、彷徨、生澀、矛盾的精神地位和審美價值”。eq\o\ac(○,2)一種有著太多“想不通的苦悶”、“理性難于梳理的苦悶”eq\o\ac(○,3)的學者。這種悲劇色彩浸染著余秋雨筆下的山水與人物,超越了他個人的悲歡離合,具有了一種崇高感和美感,發(fā)人深省。一、散文的悲劇意識來源(一)對中國歷史坎坷命運的反省與思索要反思中國的歷史,首先要處理的問題的是中國的歷史在那里。嚴格意義上是,中國的歷史載體在那里?是在人聲喧鬧、高樓林立的都市,還是在廣闊的天地之間呢?余秋雨是這樣認為的,他寫到“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那些方位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鳥聲,心想,在我居留的大都市里有諸多貯存古籍的圖書館,講授古文化的大學,而中國文化的真實步履卻落在這山重水復、莽莽蒼蒼的大地上。大地默默無言,只要來一二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長遠的文化內(nèi)涵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瀉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眅q\o\ac(○,4)也只有在這些僅存的人文山水中,在它們身上留下了華夏幾千年文明的印記。然而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感引起出人生滄桑感。人生滄桑感輕易引起人們感傷情懷,而這種悲情更是來自于對數(shù)千年歷史文化的清理與總結,來自于對中國歷史坎坷命運的反省與思索從而帶有了一種悲劇的味道。當這種感傷悲劇的氣息不停地升騰與散發(fā)時便帶給了讀者極大的美感與閱讀效果。(二)對老式文化的保護讀過《文化苦旅》的人一定不會忘掉這篇文章《道士塔》。文章一開始就這樣寫道“莫高窟大門外,有一條河,過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下低建著幾座僧人圓寂塔。塔呈圓形狀近葫蘆,外敷白色從幾座坍弛的來看,塔心豎一木樁四面以黃泥塑成,基座壘以青磚。夕陽西下,朔風凜冽,這個破落的塔群更顯得悲涼?!彼凤L凜冽下的莫高窟,孤單,悲涼,沉寂地矗立在一片大漠之中,這不是一般的風物描寫,而是帶著一份哀傷來觀看。莫高窟,一種民族文明的坐標,帶出一段讓國人不堪回首的往事。很快作者便引出了王圓箓。“歷史已經(jīng)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然而王圓箓只是一種舊時代卑微的小人物,他出賣敦煌文物的歷史悲劇主線原因是什么呢?這個原是農(nóng)民后來做了敦煌莫高窟道士的王道士,“從外國冒險家手里接過很少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記數(shù)的敦煌文物一箱一箱地運走”,在外國人不遠千里來到中國的時候,我們的人在那里呢?“中國官員的客廳里卻正是茶香縷縷。他們不是沒有學問,不是不懂得這些敦煌文物的價值,但他們就是缺乏那副赤腸,那份決心,把祖國的遺產(chǎn)好好地保護一下?!碑斠幌溆忠幌洌卉囉忠卉嚨奈奈锉慌\嚴?,緩緩地離開了中國這片熱土,任何一種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痛哭失聲,難怪余秋雨說:“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jīng)文!比之于被官員們大量糟踐的情景,我有時候甚至想狠心說一句:“寧肯寄存在倫敦博物館里!”雖是氣話,卻反應了余秋雨內(nèi)心的憤怒。而讀到這樣的文字,我們的心也在滴血。對于歷史的罪人王道士,作者無心去過度追究,由于他太卑微,太渺小,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又豈是他這樣一種無知的小人物所能完畢的呢?其實,任何一種人都是無法擔當?shù)闷疬@筆文化的重債的。“我好恨!”一句話,道出了壓抑在國人身上最痛楚最無奈的情緒。在這個悲劇的歷史中,我們并不是旁觀者,更多的時候是無奈。其實我們也都是歷史的罪人。從“道士塔”到“柳侯祠”,從“都江堰”到“白發(fā)蘇州”,“從一種王朝的背影”到“蘇東坡突圍”,縱觀余氏散文,幾乎所有的篇章都負載著沉重的文化使命。由于主題的深化和作者所觀照的文化景觀的悲愴,使得余秋雨的作品便不自覺地帶上悲劇色彩。二、圍繞歷史宿命進行思索(一)《一種王朝的背影》中清朝興衰的歷史宿命假如說人文山水蘊涵著歷史的魂的話,那么那一種又一種崛起而又迅速衰落的王朝算是中國歷史的標識。夏、商、西周……一種又一種的王朝像鮮活的生命個體,沉積著無數(shù)的故事。他們從哪里來的?怎樣開疆拓土,而最終又是怎樣走向了滅亡?在王朝的生命線中,其生命的終點都是走向滅亡。而這一切成為了古老文明難以掙脫的歷史宿命。在余秋雨散文中,最具代表性莫過于《一種王朝的背影》。清朝一段讓所有中國人刻骨銘心然而又是很不樂意提起的歷史,在這里仿佛留個我們的只有無盡的殺戮、無數(shù)的屈辱。一種自認為是、自滿得意的民族在這里找不到任何的尊嚴,找不到自我之路。在《一種王朝的背影》文中,從承德避暑山莊的建設、鼎盛到衰落,見證了清王朝興起、強大到滅亡。余秋雨成功地重新闡釋了歷史,并且樹立了康熙皇帝這個輝煌的形象。他這樣寫到“他畢生的艱難都是自找的。他的父輩本來已經(jīng)給他打下了一種很完整的華夏江山,他八歲即位,十四歲親政,年輕輕一種孩子,坐享其成就是了,能在如此廣闊的疆土、如此昌盛的運勢前做些什么呢?他稚氣未脫的眼睛,居然疑惑地盯上了兩個龐然大物,一種是朝廷中最有權勢的輔政大臣鰲拜,一種自恃當時做漢奸領清兵入關有功、擁兵自重于南方的吳三桂。十六歲上干脆利落地除了鰲拜集團,二十歲開始向吳三桂開戰(zhàn),花八年時間的征戰(zhàn)獲得徹底勝利。他等于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使自己從一種繼承者變成了創(chuàng)業(yè)者。他成熟了,眼前幾乎已經(jīng)找不到什么對手,但他還是常常騎著馬,在中國北方山林草澤間徘徊,這是他祖輩崛起的所在,他在尋找著自己的生命和事業(yè)的依托點?!雹荨坝捎趶娊。€樂意勤奮地學習,成果不僅武功一流,‘內(nèi)秀’也十分了得,成為中國歷代皇帝中尤其有學問、也尤其重視學問的一位,這一點一直很使我震動,并且我可以肯定,當時也把一大群冷眼旁觀的漢族知識分子震動了。”在余秋雨的筆下,康熙已經(jīng)不再是此前人們印象的封建帝王,而是一名有血有肉、英明卓越的君主。雖然他同樣也有讓人發(fā)指的文字獄,但總體上還是個好皇帝,甚至比起許多的所謂正統(tǒng)皇帝好諸多。但無論多偉大的英雄,連同他開創(chuàng)的豐功偉業(yè),全都倒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下??滴跛篮螅膬鹤?、孫輩們繼承了他的事業(yè),可清朝滅亡的征兆在乾隆年代就開始了。到最終到了晚清時代,八國聯(lián)軍入侵。最終政權落到了慈禧的手上,“康熙連同他的園林一起失敗了,敗在一種沒有讀過什么書,沒有建立過什么功業(yè)的女人手里。熱河的雄風早已吹散,清朝從此陰氣重重、劣跡斑斑。”最終作者傷感地寫到“我輕輕地嘆息一聲,一種風云數(shù)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終一種句點的,卻常常是某些文質(zhì)彬彬的凄怨靈魂。”(二)《風雨天一閣》中反應文化興衰的歷史宿命同樣的歷史宿命,古老文明也逃脫不了。其中在《風雨天一閣》中,余秋雨借天一閣的風雨,寫出了民族精神史的滄桑。天一閣是一種藏書樓,卻是極端艱難又極端悲愴的文化奇跡,當余秋雨到天一閣時,是剝除了斯文,剝除了休閑,以最虔誠的目光仰望著它,感慨著它。但清苦的讀書人究竟能藏多少書,而這些書又何以保證歷幾代而不流散呢?花費幾輩人心血的天一閣藏書,卻在一夜之間被偷兒光顧?!熬又疂桑迨蓝鴶亍?,功名資財良田巍樓尚且如此,更何況區(qū)區(qū)幾箱書-在對書籍文明的歸攏中,“它為我們民族斷殘零落的精神史,提供了一種小小的棲腳處。”它在今天的重要意義已不是以書籍的實際內(nèi)容給社會以知識,而是作為一種古典文化事業(yè)的象征存在著,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文化保留和流傳的艱苦的歷程,聯(lián)想到一種古老民族對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愴和神圣。飄搖在風雨中的天一閣已經(jīng)讓他痛徹心菲,而岳麓書院這個千年庭院,更讓他嗅到一股透骨的涼氣。這個可以被稱作世界上最老的高等學府的千年庭院有回蕩書聲上千年的清溪茂林,三下兩下,瑯瑯的書聲沉寂了,代之以官場寒喧、市井嘈雜、小人哄鬧,千年庭院怎樣能逃出歷史宿命的悲劇。山水文化、古老文明的命運如此,那么作為中華大地上的人民,尤其是知識分子,他們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三、與命運抗爭悲劇(一)西方文人的悲劇故事我們懂得在古希臘悲劇一般體現(xiàn)出一種抗爭,如普羅米修斯對神旨的違逆、俄狄浦斯對命運的抗爭、美狄亞對丈夫的報復等。如《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的悲劇是令人同情和憐憫的,但由于他的斗爭是朝向一種正義的目的,顯示了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不可戰(zhàn)勝還要義無反顧的英雄氣概,這就成了悲劇人物最終必然走向悲壯命運的悲劇美的來源。這種精神上的勝利和戰(zhàn)斗的過程遠遠超越了成果,是永恒的人類精神的映射。正是在與這種類似主宰著整個人類的力量的斗爭中,人的主體性的力量才被發(fā)揮到了極致,人們才在悲劇人物的身上發(fā)現(xiàn)了自己所蘊藏的所有能量。因此在欣賞悲劇性文學作品的時候,人們在產(chǎn)生恐驚、悲傷等強烈的痛感的同步,更會感到憐憫和同情,復雜情緒強烈地刺激著欣賞者的感官,使讀者悲傷之后得到更強的頓悟和重獲新生的愉悅之感。正如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所指出的:“希臘悲劇不著意于悲,而更在嚴厲事件。它通過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憐憫與恐驚的情感,導致道德的凈化。”(二)中國古代文人的悲劇命運同樣,熟悉中國歷史的都忘掉不了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就是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在余秋雨的筆下,閃現(xiàn)出一大批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他們都是才華橫溢而又命運多蹇的人,蘇東坡、范仲淹、柳宗元等。他們都具有“高貴又苦悶的靈魂”,他們因富有才華和個性而不容于朝廷,受到小人的詆毀。他們被冷落、被流放、被貶謫。他們的生命力受到擠壓和摧殘。不過,無論他們處在怎樣的險惡條件之下,均有不變的文化良知。惡劣的環(huán)境沒有折服他們,相反,反而磨練了他們的意志,激發(fā)他們更大的智慧,綻發(fā)出更燦爛的文明之花?!短K東坡突圍》中蘇轍指出:“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作者描寫了偉大詩人蘇東坡一次次地被小人詆毀,一次次被貶謫到愈加偏遠的地方。不過,他一直沒有放棄對文化的探索,相反,官場的失意使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事實證明,他的大多數(shù)優(yōu)秀作品是在被貶謫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作者通過對老式文人的悲劇性命運的展示,使人更深刻地理解到,中國的文明史是一部苦難深重的文明史,文明的發(fā)展史是一部和專制制度及愚昧野蠻不停進行抗爭的搏斗史。余秋雨把身在仕途的老式文人劃分為兩類,一類是遭遇仕途坎坷而在不幸中逐漸成熟并顯現(xiàn)其文人的社會價值與生命意義的人;一類是漠視社會甘于平庸而一直保持那分自認為是文人的清高孤傲的人。在中國獨特的貶官文化引導下,邊塞荒野便成了被貶文人修成文名的最佳去處。在南邊有嶺南海南,在北邊就要算陽關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端人”!多少文人西出陽關,怎就沒了故人呢?《陽關雪》向讀者展示了一種孤單的群體,他們一心只想著京城,陪伺君王左右,又何來故人?余秋雨說:“知識分子總是不尋常,他們總要在政治軍事折騰之后體現(xiàn)出長期的文化韌性,文化變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來擁有文化了,別無他途”⑥在《流放者土地》中,他以沉痛的筆調(diào)描述了一群被流放的知識分子。在“寧古塔”這里,極度非人的極度條件下,他們頑強的生活著。他們吟詩、交朋友,講學,搞研究,給人類文明留下獨特的一頁。而正是這部分文人身上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的高貴精神,“最讓人動心的是苦難中的高貴,最讓人看出高貴之因此高貴的,也是這種高貴。憑著這種高貴,人們可以在生死存亡線的邊緣上吟詩作賦,可以用自己的一點溫暖去化開他人心頭的冰雪,繼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點燃文明的火種。”余秋雨不厭其煩地一再講述一種個失落文人的故事,無非試圖以此來喚起世人對文化的重新認識,反省并最終重塑出積極的民族文化人格。(三)一般的生命個體對命運的抗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歷史變遷中,受苦受難的莫過于中國最一般的老百姓。而中國古代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是怎樣的呢?小人物命運怎樣呢?《西湖夢》里作者所贊賞的名妓蘇小小,妖女白娘子就更讓人感動了。蘇小小作為身份最為低下的妓女,卻大膽地寫下了《同心歌》歌頌自己的愛情。她不守“貞潔”只守“美”,大膽地“把美色顯于街市,蔑視著精美的高墻”。她不把自己的命運維系于任何一種男人,只憑借美“慰貼著自己的本體生命”。這就是余秋雨所要高揚的生命意識,生命的美。白娘子也同樣,盡管她做妖做仙都很輕易,卻偏就要想成為“一般的、自然的、只具有人的意義而不加外飾的人”。余秋雨是要讓每一種目前仍作為有生命價值的人從白娘子和蘇小小的身上看到做人的意義,擁有生命的意義。生命是美好的,而我們的文化盡管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演變也終是尚有戕害美好生命的習性,我們的人民就在這樣的文化里被慢慢地醞釀成溫順的群體,雖然懂得是錯誤的也還想著那是老式,不敢變化。余秋雨發(fā)現(xiàn)了江南小鎮(zhèn)上的純樸民情,發(fā)現(xiàn)了山村蔽野里善良的女教師和追求進步的何英姑娘,發(fā)現(xiàn)了古廟里打坐念佛的僧人。然而他們都不曾變化文化現(xiàn)實狀況,只是在不屈中屈服著,盡管他們是那么地熱愛生命,熱愛文化,渴望新生。好在尚有白娘子,尚有蘇小小,一種是仙,一種是妓,卻承載著文化反思的力量。四、文化散文的獨特魅力余秋雨就是這樣,憑著對中國文化的熱衷,在自然山水與人文山水之間踽踽獨行的同步反思中國文人的文化人格和生命意識的。因而在他的散文里,到處閃爍和跳動著“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光彩,不停地通過現(xiàn)實與歷史的比照,探尋中國文化人人格的構成及其歸宿,向歷史索要救治中國現(xiàn)時文化界“貧血癥”的藥方。自從《文化苦旅》、《千年一嘆》等文集出版一來,在整個華人文化圈引起了轟動。余秋雨的書籍印了再印,他書中所論述的許多觀點、歷史事件在全球范圍內(nèi)引起很大的爭議。我個人覺得他的散文之所有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不僅僅是由于他開創(chuàng)了“文化散文”這全新的流派。而重要原因是那悲劇意識的滲透到他散文的每一種角落。他所關注的事情,反思的歷史,都是所有中國人正在苦苦思索的。由他散文作品展現(xiàn)出的獨特的由痛到快,先痛后快的悲劇式巨大吸引力,使得人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不再囿于特定文學視角,而更多的滲透了美學理論,從而到達對詳細的歷史文化深層解讀。散文的悲劇化,正是他的巨大魅力所在,是最能吸引人,打感人們的地方。誠然,余秋雨也是個引起很大爭議的人,我們要理性看待。我們要看到他散文作品上的某些局限性。當然我所說的重要針對的是他作品自身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而不是余杰等人所窮追猛打的所謂的“他本人的歷史問題”。我這個人覺得它重要存在如下幾種方面的問題:一、感傷、悲劇意識滲透的同步,有點顯得感情過度,有點矯情做作。二、對某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牽強附會。為此尚有人專門指出他作品中歷史知識的錯誤。我覺得在這個問題,很大程度是主觀原因?qū)е碌摹K呀?jīng)把歷史事件完全戲劇化了。歷史事件、人物只是他舞臺的要素,而他這個劇作家為了戲劇的好看、熱鬧以及迎合自己的觀點,不惜篡改歷史。三、我覺得他還是掙脫不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