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明清武術著述的兵學之道
中國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沒有關于古代武術的專著,但很少。明清兩朝是古代武術最為繁榮、并且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涌現(xiàn)出了眾多的武術流派,促成了不同風格特點的拳種和器械競相發(fā)展,更為重要的是,明清兩朝還是古代武術論著創(chuàng)編出版最為豐盛的時期。就其總體內容而論,明清武術論著所論述的槍、刀、拳術等各專項武術的技術方法與理論,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與理論體系,是非常珍貴的武術文化遺產(chǎn)。縱觀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對這些重要的武術論著,尚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為了深入挖掘中國武術在這一重要歷史時期的理論成果,古為今用,本文力圖以存真求實、客觀準確的史論觀點,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明清武術論著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并對它們的主要內容、主要成就、基本特點及社會歷史成因進行分析,以期為武術史學及相關研究提供可參考的資料,為武術挖掘整理工作填補空白,為武術理論、技術體系建設提供新的思路。1明清之際武術學術形勢的轉變古代武術論著,是記述或論評古代武術各專項技法及其理論,社會武術活動及發(fā)展狀況等成系統(tǒng)的武術知識的文字載體。它們或是內容完整的成冊書籍,或是專論某一內容的單篇論著。其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第1,關于拳械槍刀等十八般武藝的技術方法、理論闡釋、架勢演練圖形以及兵械制作圖形等,有創(chuàng)編論著,也有輯錄、轉錄或評述他人之作品;第2,關于武術流派的起源、形成及傳承關系,民間武術的開展及交流活動狀況,有意義的武術事件,有成就的武術人物等記述;第3,各方學者涉及武術的有見地的評述。中國武術史學研究中一般認為,武術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人類生產(chǎn)勞動。如今可見的最早關于武術的史料記載見于《詩經(jīng)》、《禮記》等,如《詩經(jīng)·小雅·巧言》云:“無拳無勇,職為亂階?!睆拇?武術論著或見于文化歷史卷宗中的只言片語,或見于民間傳說中的故事評說,或見于武術專著中的研析論述,歷時2000年之久,形成中國文化寶庫中一道獨特的風景。中國古代武術論著的發(fā)展過程經(jīng)歷了先秦、秦漢至宋元、明清三大階段。先秦時期的武術論著,我們多是通過諸如《莊子·雜篇·說劍》、《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女論劍》等文化論著中的零散論述略見其概貌。盡管《漢書·藝文志》記載有《手搏六篇》、《劍道三十八篇》為代表的武術專著,可惜如今均已佚失。不過這些論述畢竟開武術論著之先河,具有突破性的價值,而且從現(xiàn)存的關于武術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先秦時期的武術技理已經(jīng)具備了相當?shù)乃?形成了中國古代武術發(fā)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時期。如《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女論劍》論擊劍之道:“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zhàn)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其言精辟入理,深得擊劍之要。與先秦時期的發(fā)展高峰相比,秦漢至宋元期間漫長的1500余年,卻進入了一個武術論著發(fā)展的低谷。盡管武術作為古代軍事戰(zhàn)爭的主要手段仍然在不斷發(fā)展,還形成了諸如漢代“角抵戲”、唐代“劍舞”的新形態(tài),但在理論方面除了宋代的《角力記》等為數(shù)不多的幾部書之外,并沒有更多有價值的武術專著出現(xiàn)。理論論述與實踐發(fā)展顯得極不平衡。究其原因,恐怕與學術風氣的轉變不無關系。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自由學術空氣為武術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經(jīng)過秦代的“焚書坑儒”、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世的學術趨于單一,武術逐漸成為末流之術,難登學術大雅之堂。兼之韓非子“俠以武亂禁”的思想排擠了武術的社會生存空間,使得武術論著的發(fā)展舉步維艱,難以形成學術上的氣候。至明清之際,社會形勢發(fā)生了根本的轉變,使得古代武術論著的發(fā)展進入一個巔峰時期,涌現(xiàn)出大量的極富價值的武術論著。首先,明清之際天下一統(tǒng),經(jīng)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發(fā)達的經(jīng)濟文化水平又帶來了出版藏書業(yè)的空前發(fā)展,為明清武術論著的大量涌現(xiàn)提供了的重要物質基礎。其次,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為武術理論的大發(fā)展提供了思想源泉。從先秦至明清的上千年歷史中,中華民族積累,造就了極為浩瀚廣博的文化底蘊。至明清時期,有識之士對歷代承襲并不斷豐富發(fā)展的學術思想開始有意識地進行總結,像康熙皇帝組織文人編纂了幾十種大型圖書,還編有特大型圖書《古今圖書集成》;乾隆皇帝也組織博學弘儒編纂了一些大型圖書,如《四庫全書》等。哲學、兵學、美學、醫(yī)學等各自形成了系統(tǒng)而完整的理論體系,為武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好的指導和借鑒,使得武術能夠同中國文化思想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發(fā)展局面。再次,武舉武學以及抗倭戰(zhàn)事成為促進武術論著撰寫與出版的動力。明代,雖大局尚屬穩(wěn)定,但戰(zhàn)爭并未止息,既有朱棣奪權及皇族內部之戰(zhàn),又有反復應付邊境諸少數(shù)民族之戰(zhàn),尤為重要的是抵御倭寇侵擾之戰(zhàn)。既有戰(zhàn)爭,自會大大增強人們對于“武學”的重視。而全局性文化與科技的繁榮、發(fā)展,又為武學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與滋養(yǎng)。據(jù)《明史·選舉志》記載:“武科,自吳元年定。洪武20年俞禮部請,立武學,用武舉?!笨婆e取士,既是選拔人才,也是仕途之道。皇家既如此倡導,文武有識之士,自紛紛風向而動,特別是武舉中對“兵法”、“策略”的高度重視,更是促使人們學習與研讀兵書的直接原因。最后,從技術上升到理論也是武術本身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前人的不斷摸索和實踐過程中,中國古代武術有了豐富的技術和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總結。如何從零亂瑣碎、紛繁復雜的實踐經(jīng)驗中總結出系統(tǒng)、科學的規(guī)律,成為武術家們悉心關注的問題,這也是武術自身發(fā)展到新一階段的必然要求。明清時期的武術家們紛紛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如,戚繼光用圖文并茂的方式提煉了民間32式優(yōu)秀拳勢;吳殳從各種槍法的比較中總結出槍法訓練的幾個步驟和技術體系;萇乃周從“中氣”的角度探索習練武術“形氣合煉”、“內外兼修”的方法等等。這些有益的嘗試提出了許多新鮮的理論和見解,并見之于文字,極大地豐富了武術的內涵,賦予了古代武術新的生命力,為武術在中國近現(xiàn)代的發(fā)展提供了持久的動力。本文作者通過對古代武術論著進行的大量的查閱、搜集、整理工作,既對先秦至宋元時期的武術論著進行了查證,又收集查證了明清36本(篇)武術論著,特別對有關明清武術論著的館藏狀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考察,基本掌握了其概貌。2明清武術著作,著錄有廣泛、范圍的自然和有效的方式本文依據(jù)圖書館分類方法以及明清武術論著的內容特點將已考查到的明清36本(篇)武術論著劃分為7個學術類別,從中可以一窺整個明清武術論著的概貌:1.兵書類:即兵書中所包含的武術專篇。這一類內容中有明代三大名將戚繼光、俞大猷、唐順之的軍事著作中所論述的武術技理,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唐順之的《武編》等;也有輯錄、轉錄、評述和記述性的武術專篇,如茅元儀的《武備志》輯錄了《紀效新書·拳經(jīng)》和32式拳圖;輯錄《紀效新書·長兵》和槍勢圖;輯《少林棍法闡宗》;收錄“隱流刀法”和“辛酉刀法”及刀勢圖15式等。2.武術專著類:即系統(tǒng)的、獨立成冊的、純武術技理專著。如程宗猷的《耕余剩技》中《長槍法選》創(chuàng)槍法圖十八式;《少林棍法闡宗》創(chuàng)棍法圖55式;《單刀法選》創(chuàng)刀法圖34式。張孔昭述、曹煥斗注《拳經(jīng)拳法備要》記述少林寺拳法,通論長拳短打,有拳圖24式。王余佑《十三刀法》論刀13法:劈、扎、提、纏、抽、截等。關于這一類論著,需要另加說明的是:《耕余剩技》、《手臂錄》等書,雖是武術技理專著,但在全國統(tǒng)一編目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是列在“子部·兵家類”,作為兵書列目的。3.文集類:文集中所含創(chuàng)編或輯錄的武術論著專篇。唐順之《唐荊川文集》輯有“峨嵋道人拳歌”、“楊教師槍歌”、“游嵩山少林寺專文”、“日本刀歌”等;俞大猷的文集《正氣堂集》余集卷四中有他的精論棍法之杰作《劍經(jīng)》。4.類書類:各種類書中輯錄有關武術文獻的《續(xù)文獻通考》、《三才圖會》、《古今圖書集成》是明清時期的大型類書。書中輯錄了不少的武術內容,如《三才圖會》中輯錄了拳法圖三十二式、槍法圖二十四式、棍法圖十四式、藤牌圖八式、狼筅圖八式以及射法圖四式,以上內容均轉錄自《紀效新書》。5.武術史類:有關武術發(fā)展源流的內容。如清代學者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記錄了武術家王征南生平事跡,述內家拳源流;曹秉仁在《寧波府志·張松溪傳》中記述明嘉靖時人張松溪在浙東四明傳內家拳系及各代傳人。6.兵械記類:記錄兵械形制、特點。如李承勛《名劍記》記述古代多種名劍;王日卓《兵仗記》記述歷代槍刀等多種兵器。7.雜記藝文類:雜記小品文叢中有關武藝的記述。如朱國禎《涌憧小品》中有“武藝十八事”記載,并述及“白打即手搏之戲”?!端囍垭p楫·記兩棒師語》的作者為論述書法,借二友人論拳槍之理,稱武道深合書道,從而留存下拳、槍技法之精論。由于武術古籍留存稀少,幾乎任何一個大中型圖書館的武術古籍館藏都很有限,藏書不全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明清武術書籍目前在各類武術辭典中列出的達60余本之多,還不包括民間私傳的秘本。但是,全國幾大圖書館合起來都難以湊全,足見武術古籍之珍貴!所幸民國年間有過部分再版書籍。改革開放以來,部分武術古籍也有了再版書,如:《武編》、《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陣紀》、《耕余剩技》、《武備志》、《登壇必究》、《五雜俎》、《涌憧小品》、《手臂錄》、《拳經(jīng)拳法備要》、《萇氏武技書》、《太極拳譜》、《陳氏太極拳圖說》、《劍法真?zhèn)鳌返取?明清武俠作品的主要成就和特點3.1武術技法的資料與武術的傳衍自明清始,武術論著的大量出版問世,標志著中國武術的發(fā)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從拳學至刀、槍、劍、棍等兵械技術都有廣泛、全面而且系統(tǒng)地論述;從習練方法到技擊原理的論述豐富多彩、各成一體;從圖形到文字、口訣詳盡、生動。明清武術典籍標志著一座里程碑,在武術的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中國古代武術走向成熟的必然產(chǎn)物。以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為例,根據(jù)近代武術史學家唐豪著于1935年的《戚繼光拳經(jīng)的研究及其評價》論述:“自漢至明,凡千七八百年。何以在這樣長的一個時期中,絕無一部如戚繼光那樣有圖有說可供后人參考的拳法著述產(chǎn)出呢?大概,過去重文輕武的風氣太濃厚,老粗們搏擊之術,為風雅所恥言,……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自然不會產(chǎn)生出像戚繼光那樣的著作來,而研究古拳法的材料,于是乎惟有戚氏的拳經(jīng)?!碧坪婪Q之為“拳經(jīng)”的是戚繼光《紀效新書》第14卷《拳經(jīng)捷要篇》,此篇專論拳術的技法與學理,是一篇系統(tǒng)整理、總結、提煉明代民間多種優(yōu)秀拳技的上乘之作。戚氏搜集民間多家拳技,擇優(yōu)編成32式拳法,逐一繪成圖勢,并配以注訣,提示各勢之技理,以利士卒訓練掌握。如此圖文并茂的編撰方式,在武術發(fā)展史上為首創(chuàng)之舉,既留存著生動可貴的武術技法史料,又對武術的傳衍發(fā)展發(fā)揮深遠影響。戚氏在《拳經(jīng)捷要篇》中稱:“古今拳家,宋太祖有32式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拳。名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之溫家72行拳,36合鎖,24棄探馬,8閃番,12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這是作者對民間拳法作過深入考察后的著錄,同時還表明,作為我國傳統(tǒng)徒手武技的四大類技擊方法——踢法、打法、拿法、跌法,早在明代就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并以其各自獨有的特點而成為享譽武壇之一絕,也標志著有著自己不同風格、特征與內容的武術流派開始在明代形成。又如明代鄭若曾在《江南經(jīng)略》中列舉當時民間流行的11家拳法,31家棍法,16家槍法,15家刀法,6家劍法等;何良臣的《陣紀》記載了17家拳法和諸家器械;而唐順之《武編》不僅首次將民間武術拳派作了記載,并敘述了溫家拳譜的拳勢名稱以及拳招使用的原則和具體用法。唐順之所記載的這個拳譜是我國迄今為止所見到的最早的一個拳譜。明清武術家不僅十分善于學習,而且能博采眾家之長。如張孔昭述、曹煥斗注《拳經(jīng)拳法備要》一書,統(tǒng)論長拳短打,宗少林而融百家,其書正文引言說道:“……張鳴鶚者,生平極好武藝,于是挾重資,游海內,遍訪名家?;蚰狡湎卤P之善而效其下焉;羨其上架之美而學其上焉。兼而習之,久而化之,遂獨成其一家,真所謂善之善者也。”除了對武術拳種的收集整理學習外,明清武術論著對武術技理的研究頗有深度,確立了以拳為源,以棍為本,刀、槍、劍為主要器械的總體范圍,而明清以前在武藝中幾乎占有主要地位的射技逐漸淡出武術。同時刀、槍、劍、棍各種技法也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如楊家槍法,形成了包括八母、六合之法、24招式的技術體系,含有扎、纏、攔、拿等8個基本槍法、6組組合練習和24個招式變化等內容;明末清初著名武術家吳殳一生好武,尤其對槍法十分精通,曾學習過明代成名的諸家槍法,如楊家槍法、沙家竿子、石家槍法、馬家槍法、峨嵋槍法、少林槍法等,他所撰寫的《手臂錄》對各家槍法從理論上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和總結,可以說是集明代槍法之大成。此外程宗猷在《少林棍法闡宗》中記載,明代少林棍有勢、有路、有譜,并用歌訣來說明棍勢的攻防變化,已經(jīng)具有比較完備的棍術體系。而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將軍俞大猷的《劍經(jīng)》則是明代棍法最具代表性者,俞大猷稱“用棍如讀四書,鉤、刀、槍、鈀,如各習一經(jīng)。四書既明,六經(jīng)之理亦明矣。若能棍,則各利器之法,從此得矣?!庇嵋怨鞣楦骼髦尽6鴮τ岽箝嗟摹秳?jīng)》,戚繼光則稱“短兵長用之法,千古奇秘”。何良臣說:“棍法之妙,亦盡于大猷。”縱觀明清武術論著,可以看出,明清武術已經(jīng)形成以技擊實戰(zhàn)為核心,基本技術為基礎,套路為輔助形式的技術體系。3.2武術“勢”與“虛實”的統(tǒng)一以兵法論武技是明代武術論著的重要特點??v觀明清武術論著,明代的論著多與兵書相通。館藏中收錄的明代20本(篇)論著有10本(篇)論著是軍事著作。明代對武舉武學的重視無疑極大地促使了軍事著作的寫作與出版,抗倭戰(zhàn)爭的需要加強了人們對武技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如唐順之依兵法原理為拳學立勢法之論,使武術各專項皆可依勢而論技法;程沖斗在《棍法闡宗·總論》中,精論兵學與武術技理的相通關系,表明了作者拳兵同源一理的觀點;俞氏《劍經(jīng)》和戚氏《拳經(jīng)篇》、《長兵篇》,緊密結合武術各專項技術特點而妙引兵學釋技理,形成武術技擊中的技戰(zhàn)術原則與思想。從以下幾部代表作,可以清晰地看出通過借鑒兵法,武術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技戰(zhàn)術思想和原則,從而為武術形成學科建立起基本框架。其一,唐順之的《武編》中,站在兵學思想的高度,運用兵法“勢”與“虛實”之理,緊密結合武術技法特點,為拳學作“拳勢”之論,明“虛實”之法,“拳有勢者,所以為變化也。橫邪側面,起立走伏,皆有墻戶,可以守,可以攻,故謂之勢。拳有定勢,而用時則無定勢。然當其用也,變無定勢,而實不失勢,故謂之把勢。“作勢之時,有虛有實,所謂驚法者虛,所謂取法者實也。似驚而實取,似取而實驚,虛實之用,妙存乎人?!逼渌鲶@虛與實取的變化正是手搏實戰(zhàn)中最重要的技法,從而確立起以勢法論拳藝的武術學理要則,揭示出了中國武術技理之根本特點。其二,俞大猷作為一位著名的抗倭名將,同時還是一名造詣很深的武術家,他在《劍經(jīng)》中運用兵學原理闡釋棍法的戰(zhàn)術原則主要有3條:一為“后人發(fā),先人至”,二為“致人而不致于人”,三為“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并把棍法要領總結為“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斗”和“陰陽要轉,兩手要直,前腳要曲,后腳要直,一打一揭,遍身著力,步步進前,天下無敵”。精妙的實戰(zhàn)棍法加上兵家制勝的戰(zhàn)術思想,《劍經(jīng)》不僅受到軍事武術家的推崇,民間武術家程宗猷也稱之為“千古不發(fā)之秘”。其三,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有許多妙引兵學以釋槍、拳技理之精論。如《長兵篇》中,作者在論述楊家槍槍法技理精要時,文謂:“其用惟楊家之法,有虛實,有奇正,有虛虛實實,有奇奇正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jié)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在《拳經(jīng)捷要篇》中,戚繼光首先強調要“拳打不知”,要求出拳瞬間,勿使對方覺察,即出手貴在神速之意;其次強調交手必須干脆利索,做到“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另有技法之妙論:上驚下取、低驚高取、閃驚巧取等,與兵法之“聲東擊西”等思想一脈相承。其四,《少林棍法闡宗》作者程宗猷特別推崇兵法對棍法的指導作用,故運用兵法之理作《總論》一篇冠于全書之首,縱論兵學與棍法的相通關系。其文曰:“蓋聞兵法有正有奇,有虛有實,度眾寡強弱之勢,決高下勞逸之機,識前后左右之局,審彼己主客之形,有長而匿短,有短而見長,有呼而動九天,有吸而靜九地,能陰能陽,能柔能剛,可攻可守,可縱可橫。今少林棍法,包羅變化,大類似焉?!贝送?書后之“跋”文亦云:“古人論兵,因敵用奇,是為上算?!辈⒎Q少林棍法中的“陰陽虛實之妙,實古兵法遺意也。”充分表明了作者拳兵同源一理的思想。由此可見,幾位抗倭名將和武術學者在其所作武術專著中,以兵法論武技,注重技戰(zhàn)術運用,極大地豐富了武術的哲理和辯證思想,使武術初步具備了較為完整和系統(tǒng)的技術戰(zhàn)術理論。3.3武術技術特色清代武術論著與明代最大的區(qū)別是軍事武藝的內容明顯不再占有主導地位,而受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清代武術論著逐漸涉及諸如周易哲理、中醫(yī)學、佛學道經(jīng)以及古天文、歷史、心理、美學等領域,并與其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出了“內外兼修”、“形氣合煉”等思想,逐漸勾勒出武術與文化相融的新面貌,使武術最終在內涵與外延、思維方式與形式表達乃至行為哲學上都具備了完整而獨特的新形態(tài),為中國武術大文化形態(tài)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例如,中國武術對周易哲理思想的借鑒,構成了武術哲理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深刻影響了武術從認識到實踐的發(fā)展,并直接影響到一些重要技術形式的形成。清代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開篇寫道“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贝苏摬粌H深受《易經(jīng)》之影響,而且也融合了道家“有生于無”的思想?!盁o過不及,隨曲就伸”之論亦成為太極拳、太極推手的練功要則,文中還論及“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把武術的練功與練氣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增強了其養(yǎng)生健身價值。康熙雍正年間的《六合拳譜》中指出“六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是謂六合?!碧岢鲆孕男惺?以意領氣,以氣摧力,注重內外兼修,形神合一。把心、意、氣、力四者之間的關系用一個“合”字作了精辟的慨括。清乾隆年間河南汜水人萇乃周以易理、醫(yī)理闡論拳理,創(chuàng)立了萇氏拳系,在他的武術著作《萇氏武技書》中以自己深厚的武術修為以及易學、中醫(yī)學、道教內丹修煉學為基礎,寫下了《中氣論》、《過氣論》、《行氣論》、《點氣論》、《養(yǎng)氣論》等論氣專篇,首重“中氣”之研煉,具體論述了拳技與“中氣”內外兼修、形氣合煉之學理與方法,并對有關“中氣”之學理及鍛煉之方法,緊密結合武術技藝特點,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論述,《萇氏武技書》內容之豐富,論理之獨特,具有很高的拳學成就,是最早、最系統(tǒng)地論述拳法為何要進行內外兼修,“形氣合煉”的拳學文獻,開創(chuàng)了內功拳學之先河,堪稱精品之作。因而促進了古代武術尤其是拳學,在拳功特點與學理深度上,都得到了新的發(fā)展。諸如此類,從許多清代的武術典籍中都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在無數(shù)武術家身上烙下的印記,武術在吸收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種種文化營養(yǎng)之后,迅速地成熟起來,展現(xiàn)了其博大精深、意蘊深邃的一面,被賦予了許多鮮明的文化特色,具備了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呈現(xiàn)出武術的多功能、多作用、多價值,開創(chuàng)了武術發(fā)展史上光輝的一頁。4值得研究的主題4.1武術學術發(fā)展的現(xiàn)狀明清武術論著是古代武術著述之精髓,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從近代至現(xiàn)代,不少武術家對古代武術論著十分重視,或視為秘籍精心收藏,或傾其心血進行探究闡釋,如近代武術史上的名家徐哲東整理出版的《萇氏武技書》、唐豪校訂印行的《陰符槍譜》、《六合拳譜》等。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體委組織過兩次大型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民體育出版社組織編寫了大型武術叢書“中華武術文庫”,其中包括馬明達教授點校的《紀效新書》、沈壽先生點??坚尩摹短珮O拳譜》等,這些成果又形成了新的武術論著,在武術發(fā)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國文化越來越多的借鑒和吸取外來經(jīng)驗的今天,許多寶貴的武術文化遺產(chǎn)正在悄然流失。許多經(jīng)典專著至今少人問津,有的甚至已看不到原著,這不僅影響了我們對武術經(jīng)典專著的全面研究和系統(tǒng)總結,而且中國武術作為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逐漸淡化了其精神核心,熱鬧的市場運作模式和體育競賽方式等掩蓋了現(xiàn)代武術微弱的技理特色和文化內涵?,F(xiàn)代武術的構建與發(fā)展應在不斷借鑒外來經(jīng)驗和現(xiàn)代模式的同時,保持和加強對傳統(tǒng)武術的研究,特別是武術史學領域中經(jīng)典專著的研究。只有在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基礎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這樣才能讓武術煥發(fā)新的生命力。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4.2武術系統(tǒng)理論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學術觀指導實踐的科學研究明清武術論著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發(fā),就是形成和發(fā)展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不僅可以對以往的經(jīng)驗進行反思和總結,而且可以通過理性思考,從零碎、紛雜的具體實踐現(xiàn)象中有意識地摸索抽象的規(guī)律,再更好地用于指導實踐;還能夠同其它相關學科相結合,促進新的武術理論形態(tài)的形成,實現(xiàn)武術在新時代條件下的飛躍性發(fā)展。當然,武術系統(tǒng)理論的形成,必須有大量的實踐經(jīng)驗作基礎,是在實踐經(jīng)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應運而生的,是整個時代武術學術思想和水平的反映。現(xiàn)階段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向這個方向努力,以武術理論、武術教學、訓練、競賽等技理內容為核心,以相關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為輔,涵蓋運動生理、運動心理、醫(yī)學、養(yǎng)生學、史學、哲學、美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內容,緊緊圍繞當今武術發(fā)展,為共同構建一個重點突出、多學科交叉的武術理論體系而努力。4.3明清文獻資料匱乏網(wǎng)絡的廣泛運用和發(fā)展是現(xiàn)代信息社會的重要特征,各種文化都將以網(wǎng)絡為其重要的依存和傳播手段,這是大勢所趨。對于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明清武術論著而言,并不一定缺乏那些愿意投身其中挖掘整理的有志之士,但是資料匱乏則會嚴重地制約這項工作的開展。以筆者參與的此次明清文獻查閱工作為例,前后歷時幾年,跑遍北京、南京、西安、四川及湖北等地幾十家圖書館,才有今天的這些資料。盡管如此,我們的資料還是有很多缺漏和不足。能不能利用網(wǎng)絡這種方便、迅捷、高效的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武術論著研究成果的共享呢?一旦建立起全國武術網(wǎng)絡資料庫和研究信息通道,就能把武術文獻資料及其研究成果從國內乃至國外的研究機構、研究者手中搜集和集中起來,再讓遠隔千山萬水的人們方便迅捷地共享這些成果,并且相互間展開討論和交流,還提供面向世界發(fā)表研究成果的窗口,這應該是推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關于開學典禮演講稿匯編10篇
- 不一樣的春節(jié)演講稿10篇
- 肯德基寒假實習報告4篇
- 酒店服務員辭職報告集錦(15篇)
- 西游記讀后感(匯編15篇)
- 春節(jié)小學作文集錦15篇
- 全球視角看珠寶產(chǎn)業(yè)
- 漢字的古詩4句
- 光伏租賃合同(2篇)
- 樓面傾斜處理方案
- 新SAT閱讀電子講義
- 《基業(yè)長青》讀書心得總結
- 團體建筑施工人員意外傷害保險條款(2012版)
- 合規(guī)性評價報告(2022年)
- 大連市小升初手冊
- 《自然辯證法》課后習題答案自然辯證法課后題答案
- 燃氣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通用版)
- E車E拍行車記錄儀說明書 - 圖文-
- 人才梯隊-繼任計劃-建設方案(珍貴)
- 《健身氣功》(選修)教學大綱
- 王家?guī)r隧道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