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泰始五年籍田儀式考論_第1頁
晉武帝泰始五年籍田儀式考論_第2頁
晉武帝泰始五年籍田儀式考論_第3頁
晉武帝泰始五年籍田儀式考論_第4頁
晉武帝泰始五年籍田儀式考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晉武帝泰始五年籍田儀式考論

西晉泰始四年(268年),晉武帝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儀式?!端螘ざY志》記載了這一典禮的緣起,當時有司奏耕籍及祭祀先農(nóng),可令臣下行其事,皇帝不須親為。武帝為此下詔曰:夫民之大事,在祀與農(nóng)。是以古之圣王,躬耕帝藉,以供郊廟之粢盛,且以訓化天下。近代以來,耕藉止于數(shù)步中,空有慕古之名,曾無供祀訓農(nóng)之實,而有百官車徒之費。今修千畝之制,當與群公卿士,躬稼穡之艱難,以帥先天下。治理百姓之大事,在于祭祀及勸農(nóng)。古代圣王行親耕籍田之禮,一方面可供郊廟祭祀所需粢盛,另一方面則具有訓化天下的意義。然而漢魏以來的籍田禮漸流于“慕古”的形式,既不能供祭祀、訓農(nóng)桑,又靡費甚多。因此,晉武帝否定了有司的奏請,于泰始四年(268)正月丁亥舉行籍田之禮,率群臣躬耕?!段倪x》收錄潘岳《籍田賦》一篇,籍田禮本是周天子親耕之禮儀,相傳為周公所制。先秦至魏晉籍田禮的研究,前人成果已豐,一、籍田禮與西晉開政《晉書·食貨志》云:魏明帝不恭,淫于宮籞,百僚編于手役,天下失其躬稼。此后關東遇水,民亡產(chǎn)業(yè),而興師遼陽,坐甲江甸,皆以國乏經(jīng)用,胡可勝言。史家認為魏明帝時是曹魏國勢轉(zhuǎn)衰的時期,其大興宮室、奢侈無度、法令嚴苛,加劇了東漢以來諸如政治昏暗、民生凋敝、世風敗壞之弊。當時直臣如楊阜、高堂隆、張茂等皆提出勸諫,但明帝終不能聽。西晉建立之后,天下百廢待興。誠如呂思勉先生所論:“至于后漢以來,政治、風俗之積弊,百端待理者,實皆萃乎武帝之初。此其艱巨,較諸陰謀篡竊,殆百倍過之?!惫耪呦笮潭瞬环?垂衣裳而天下化。及醇樸既散,上失其道,雖制參夷辟,而奸宄不勝,何德刑得失相去之遠歟。承百王之弊,宜道之以德,使人興行。而繁刑密網(wǎng),以羅百姓之命,望庶類時和,品物得所,不亦難乎。先帝深愍黎元,哀矜庶獄,乃命群后,考正典刑。朕守遺業(yè),托于億兆之上,永惟保乂鴻基,在予一人。思與萬國,以無為為先。方今陽春養(yǎng)物,東作始興,親帥王公卿士,耕藉千畝,以勸農(nóng)功。又律令既班之天下,將以簡法務本,惠育四海,宜寬見罪,使得自新,大赦天下。上古時代設立象刑、刑寬政簡,而民不犯法、風化淳樸,后世法令愈繁、刑罰愈重而奸宄反多。漢魏以來刑法深刻,所謂“律文煩廣,事比眾多,離本依末”,這道詔書揭示了武帝舉行籍田禮的用意,集中地表達出其早年的治國理念。有學者注意到武帝初年“端拱無為”的政治姿態(tài)也蘊含著平衡各方勢力的意義,1.州知府為州試給予廣兵?!端鍟囄摹份d晉武帝隆重舉行籍田禮,親率朝廷公卿耕籍,勸導農(nóng)功,欲以此宣示惠育四海之旨。除了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儀式,武帝也推行了許多諸如蠲免徭役、重農(nóng)抑商、儉約節(jié)用的實際政策,以實現(xiàn)“務本”的目的。泰始二年(266)詔曰:“今者省徭務本,并力墾殖,欲令農(nóng)功益登,耕者益勸,而猶或騰踴,至于農(nóng)人并傷。今宜通糴,以充儉乏。主者平議,具為條制。”泰始八年(272)時,司徒石苞以為州郡農(nóng)桑無考課之制,奏請遣司徒掾?qū)傺残刑煜?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各地的農(nóng)桑進行黜陟賞罰。武帝采納石苞的建議,詔曰:農(nóng)殖者,為政之本,有國之大務也。雖欲安時興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無由。而至今四海多事,軍國用廣,加承征伐之后,屢有水旱之事,倉庫不充,百姓無積。古者稼穡樹蓻,司徒掌之……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將委事任成,垂拱仰辦。若宜有所循行者,其增置掾?qū)偈?聽取王官更練事業(yè)者。武帝明確指出農(nóng)耕是“為政之本,有國之大務”。在此前后,齊王攸也曾上奏云“先王之教,莫不先正其本。務農(nóng)重本,國之大綱”。當時許多地方官為政也落實了這一方針。羊祜督荊州時,“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余頃,大獲其利。祜之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積”。與省徭務本互為表里的則是武帝的儉約節(jié)欲。晉朝建立第三日,即泰始元年(265)十二月戊辰,武帝即“下詔大弘儉約,出御府珠玉玩好之物,頒賜王公以下各有差”。武帝頻頻施行崇儉的舉措以及發(fā)布禁奢侈的詔令,盡管落實與收效可能不如預期,當時世間奢風仍熾,屢禁不止。2.《泰始律》的頒布與“德”“養(yǎng)”籍田禮自先秦以來,一直是一項勸導農(nóng)功、宣示皇帝重視民生的禮儀,至武帝時,其內(nèi)涵則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分析武帝《籍田大赦詔》,不難發(fā)現(xiàn)其大半篇幅所闡述的實際上是約法省刑的理念,在自古以來帝王籍田的詔書中實屬罕見,表明泰始四年(268)籍田禮與西晉的律法政刑之間存在著值得深究的聯(lián)系。詔書表達了對上古設象刑而民不犯、垂衣裳而治天下時代的向往。百世而下,淳樸澆散,乃有“繁刑密網(wǎng),以羅百姓之命”。武帝則借籍田禮“陽春養(yǎng)物”的契機,提出“簡法務本”,以求緩解曹魏法律嚴苛之弊。魏初承用漢舊律,并有諸儒十余家章句,各家數(shù)十萬言,凡斷罪所須用者共26000余條、770余萬言,“律文煩廣,事比眾多”,后雖經(jīng)數(shù)度刪省,仍未稱善。西晉《泰始律》與漢魏舊律相比,有所謂“蠲其苛穢,存其清約,事從中典,歸于益時”之稱,頒布之后,“海內(nèi)同軌,人甚安之。條綱雖設,稱為簡惠,仰昭天睠,下濟民心”。據(jù)《晉書·刑法志》,《泰始律》的制定始于魏末,泰始三年(267)制成奏進。另據(jù)《晉書·武帝紀》,泰始四年(268)正月丙戌,以律令成封爵賜帛;次日丁亥,武帝行籍田禮;再次日戊子,頒行新律于天下,下《籍田大赦詔》。這些記載表明,《泰始律》修成時并沒有立即頒布天下,武帝有意等到次年舉行籍田禮后方頒定新律。正如《籍田大赦詔》所陳,晉朝“承百王之弊,宜道之以德”。新律的頒布與籍田禮同時于“陽春養(yǎng)物”之際進行,正是武帝借助象征“德”與“養(yǎng)”的典禮,推行約法省刑的政策,以德善化解前朝刑法繁苛之弊,使新制定的《泰始律》具備“刑德相養(yǎng)”的色彩。在這一背景下,武帝繼位之后赦免了許多士人的罪愆,如王凌、王經(jīng)、鄧艾、許允等,起嵇康之子嵇紹為秘書丞,用許允之子許奇為太常丞、尚書祠部郎,唐太宗稱之“嵇紹、許奇,雖仇讎不棄”?!短┦悸伞分阅芤桓呐f律的繁雜,并不單純因為刪削了舊律條文。其原文今雖已不存,但從當時人的議論中仍然可以探究其制定特點。參與制律的杜預為《泰始律》作注解,并奏之曰:法者,蓋繩墨之斷例,非窮理盡性之書也。故文約而例直,聽省而禁簡。例直易見,禁簡難犯。易見則人知所避,難犯則幾于刑措。刑之本在于簡直,故必審名分。審名分者,必忍小理……今所注皆網(wǎng)羅法意,格之以名分。使用之者執(zhí)名例以審趣舍,伸繩墨之直,去析薪之理也。兩漢以來《春秋》決獄、事求曲當之風盛行,即在“原情定罪”這一前提下,司法者不依法典斷案,而依據(jù)所謂情理牽文就義、臨時議處,造成法出多門、獄訟滋煩等弊。杜預認為法律“非窮理盡性之書”,即明確反對此風,他認為良好的法律應做到“文約例直、聽省禁簡”,由此實現(xiàn)“幾于刑措”的目標?!懊帧眲t是其中的關鍵。如其自陳,名分、名例是法律的綱目,唯有確立綱目,制法方能做到寬簡而周備,《泰始律》二十篇以《刑名》《法例》為首,也正因此故;注律者“格以名分”,所以能網(wǎng)羅法意,無所遺漏;執(zhí)法者循名例而知悉取舍,既能“伸繩墨之直”,斷獄公正嚴明,亦能“去析薪之理”,避免牽文就義、因小失大之過。學者多從魏晉法律“儒家化”的命題探究《泰始律》,3.籍田禮上的樹立為無為的理念而進行的政治理念晉武帝在《籍田大赦詔》中,提出了“思與萬國以無為為先”的理念?!盁o為”當然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說天下至大、事務眾多,君主一人之力不足周全,故宜選賢任能,因任外物各有所長的才性而不加以干預,使之各得其所、盡為我用,人主自然無為而收其全功。潘岳《籍田賦》謂籍田禮畢,百姓“靡誰督而常勤,莫之課而自厲。躬先勞以說使兮,豈嚴刑而猛制之哉”,“無為為先”可以說是西晉初最為重要的政治原則,武帝早年常展現(xiàn)出清靜省事、因循無為的姿態(tài)。其任羊祜為尚書仆射詔云:夫總齊機衡,允厘六職,朝政之本也。祜執(zhí)德清劭,忠亮純茂,經(jīng)緯文武,謇謇正直,雖處腹心之任,而不總樞機之重,非垂拱無為委任責成之意也。羊祜在晉初政局中舉足輕重,早在司馬昭相國府中時已與荀勖“共掌機密”,又擔任“悉統(tǒng)宿衛(wèi)”的中領軍,“執(zhí)兵之要,事兼內(nèi)外”,成為禪代之際司馬氏集團的核心人物。考察同時期的記載,不難發(fā)現(xiàn)武帝類似的表述并不鮮見。例如武帝就地方行政發(fā)布詔令,敦促各郡國守相勸課農(nóng)桑、進賢黜愚、宣風喻教、修禮理獄,作為皇帝的代表貫徹朝廷的政治思想,有詔“揚清激濁,舉善彈違,此朕所以垂拱總綱,責成于良二千石也”。這些標榜“垂拱無為”的言論,并不只是為了制衡或?qū)捒v各方勢力,當時朝廷群僚的政論可以印證此點。杜預受詔為黜陟考課之法,他認為曹魏的考課雖條文繁密,但勞而少功,主張建立簡單易行的考課制度,稱“臣聞上古之政,因循自然,虛己委誠,而信順之道應,神感心通,而天下之理得”;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晉武帝通過籍田禮及《籍田大赦詔》所表達的無為為政的理念并非故作姿態(tài),而是源自當時人對政治與歷史的共識?;诖?武帝及群臣在經(jīng)濟、法制、政治等方面推行了許多具有實際意義的政策。這也表明,晉武帝鄭重經(jīng)營籍田禮的本意并非恢復籍田的宗周舊制,亦非建立垂范后世的籍田制度,而是欲通過這一儀式,宣揚其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主張,并頒布新制定的《泰始律》,推行寬刑簡政的政治理念,進而使新王朝的政治秩序、經(jīng)濟狀況、社會風氣等從漢魏政俗諸弊中得以恢復。這種種追求清省的政治現(xiàn)象之間表面上看似沒有太多直接關聯(lián),但背后卻有著一以貫之的思想內(nèi)涵,這種思想內(nèi)涵與傳統(tǒng)儒學的觀念明顯不同,而更傾向于黃老道家。二、漢初黃老的功晉武帝《籍田大赦詔》開篇有所謂“垂衣裳而天下化”,即指黃帝垂衣而治。這也揭示出西晉初年武帝的種種舉措及其思想特質(zhì),無疑與黃老之學一脈相承。讀史者不難發(fā)現(xiàn),晉武帝之舉行籍田禮,以及借由籍田禮所表達的務本、省刑、清靜無為等主張與相關政策,同西漢文帝的黃老政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事實上,晉武帝正有效法漢文帝之意?!稌x書·劉毅傳》云:帝嘗南郊,禮畢,喟然問毅曰:“卿以朕方漢何帝也?”對曰:“可方桓靈。”帝曰:“吾雖德不及古人,猶克己為政。又平吳會,混一天下。方之桓靈,其已甚乎!”對曰:“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钡鄞笮υ?“桓靈之世,不聞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鄙ⅡT常侍鄒湛進曰:“世談以陛下比漢文帝,人心猶不多同。昔馮唐答文帝,云不能用頗牧而文帝怒,今劉毅言犯順而陛下歡。然以此相校,圣德乃過之矣?!蔽涞弁砟曜哉J為有克己為政之德,又有一統(tǒng)海內(nèi)之功,揣摩“卿以朕方漢何帝”一語,其心中已顯有明確答案。劉毅卻借機直言批評武帝賣官鬻爵,失政可方漢末桓、靈二帝,甚至以為不如,如此直諫令武帝始料未及。鄒湛為尷尬的局面打了圓場,雖以“世談”為說,但其比武帝為漢文,又稱“圣德乃過之”,正中武帝下懷,迎合了武帝內(nèi)心自比漢文帝的想法。劉頌為淮南相時,在郡上書論事,同樣假托“世之私議”,將武帝與漢文帝相比。認為武帝有開創(chuàng)晉朝之勛,既能厲行孝儉,又能做到法度得宜,兼已建統(tǒng)一天下之功,堪比漢文之賢,若能采納建議建立諸侯分封、考課等制度,使政治得以進一步完善,則可超越漢文,“實與湯武比隆”。眾所周知,漢文帝以黃老清靜為治,其在位23年,“海內(nèi)殷富,興于禮義,斷獄數(shù)百,幾致刑措”。黃老之學的核心是天道環(huán)周的思想,它以循環(huán)不息的天道推演自然和人事的規(guī)律,主張君主通過把握天道循環(huán)的法度與規(guī)律去治理天下。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事如直木,多如倉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陳,則無所逃其神。故曰:“度量已具,則治而制之矣?!薄饰▓?zhí)〔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半,富密察于萬物之所終始,而弗為主。故能至素至精,悎(浩)彌無(刑)形,然后可以為天下正?!兜婪ā芬徽率屈S老帛書《經(jīng)法》的總綱,系統(tǒng)地闡述了黃老刑名之學的基本觀點。帛書中“權衡”“斗石”皆是法度規(guī)范的譬喻,《禮記·深衣》中有“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guī)、矩、繩、權、衡”。魏啟鵬考證認為,此即黃帝垂衣裳以化天下之象,規(guī)、矩、繩、權、衡五法正是黃老帛書中用以喻代禮法數(shù)度的“五正”?!耙蜓笔屈S老學派最重要的政治主張,從天道到自然,再到人事,因循則其事易治,反之則易亂,是以作為執(zhí)道者的君主不應事必躬親、乾綱獨斷,而應因循守靜、拱默無為。此點古今學者多已闡發(fā),毋庸贅言。黃老學以天道推演人事的思想方法可以應用于現(xiàn)實中的各方各面。如刑法方面,黃老帛書《十六經(jīng)·成法》司馬氏雖稱“傳禮來久”的諸生家,但其行事言論則與兩漢純?nèi)逑嗳ド踹h,乃注重實際利益、兼用經(jīng)術文法。當時成為司馬氏腹心肱股的許多士人,也具有相似的特點。如羊祜,伐吳前出督荊州,吳國石城守每為邊害,羊祜乃“以詭計令吳罷守”,但當其需要增修德信、懷柔降者時,則“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前后看似相反的策略其實并不矛盾,正是羊祜善度時勢的表現(xiàn)。觀其屢陳伐吳之策而不見納的感嘆“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固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于后時哉”,其實深具黃老天道觀的特點。要而言之,晉武帝舉行籍田禮,正是借鑒了漢文帝的做法,并從漢初政治汲取經(jīng)驗。盡管并未明確地顯示出學宗黃老,但事實上繼承了父祖因勢利導的政治方略。仔細考察武帝模仿漢文帝所推行的諸多清靜無為、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及當時人的相關政論,不難發(fā)現(xiàn)黃老思想正是西晉政治至為重要的內(nèi)在推動力。三、黃老政治與西晉南北朝時期黃老思想晉武帝建晉稱帝,主要是繼承了父祖的基業(yè),伐吳之前,尚無值得稱道的功績。與父祖相比甚至與其弟齊王攸相比,武帝在威望和統(tǒng)治能力方面,并未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西晉建立后,既面臨著漢魏時期所遺留的政俗諸弊,也負擔著統(tǒng)一天下的使命,應對這種復雜的局面需要相當高明的政治手腕。黃老之學作為一種“君人南面之術”,正能以其“因循無為”的治術為君主提供治國理政的實際方案。武帝用晉初十余年的時間,以黃老之術在現(xiàn)實政治中建立起一套簡易可行的行政體系,消弭政治上的矛盾沖突,使西晉的政治進程趨于平穩(wěn),同時休養(yǎng)生息、恢復生產(chǎn),使經(jīng)濟得以充實,并且改革律法,使之寬緩易行而不失于嚴明周備。這些舉措達到使新王朝恢復元氣的目的,也為伐吳之役打下基礎。應當說明,本文著重分析晉初政治中的黃老傾向,并不意味著將黃老視為西晉的意識形態(tài)或最高政治準則,當時的黃老政治更應視作一種隨時制宜的治術,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發(fā)揮其作用。太康(280-289)伐吳前夕,武帝所下《伐吳詔》中有云:自古及今,咸皆勤戎遠戍,先勞后逸,未有得修無為于有事之時也。自宣皇帝以來,每以吳蜀為憂,邊事為念。今孫皓犯境,夷虜擾邊,此乃祖考之遺慮,朕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