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成長散文:概念抑或向往_第1頁
何謂成長散文:概念抑或向往_第2頁
何謂成長散文:概念抑或向往_第3頁
何謂成長散文:概念抑或向往_第4頁
何謂成長散文:概念抑或向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何謂成長散文:概念抑或向往?在今年4月份于云南西雙版納舉行的全國散文創(chuàng)造會議上,我就散文批判疑問有個發(fā)言。我說,如果說當前的散文創(chuàng)造是不能令人滿意的,散文批判也同樣是或者更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一個杰出的疑問是散文理論沿襲舊制,因而不能產生新的批判話語,大多都是印象式的,概念乏味,視角平平,從而很難給人以教益和啟迪。比如,既然小說中有“生長小說”,那為什么不能提出“生長散文”這樣的概念呢,并且這不只僅是一個概念,它具有相當大的描述性和文本分析的可能。因為時刻倉促,我沒有把話題充沛打開,只是說了個概念。提出概念是容易的,關鍵是能闡明創(chuàng)造實踐中的疑問。因此我所說的“生長散文”,或許就像一株北方的冷杉樹苗,它本身也需要生長。我對“生長散文”的思考是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上的。近年讀了不少散文,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病隙碎筆》最早讓我想到,散文其實很適于表現(xiàn)生命個體的精力生長和精力升華的進程,比之小說,散文可以是更本真、更在場、更貼近生命體驗的心靈史。這也即是為什么,韓少功從《馬橋詞典》轉向了《山南水北》,大體相近的布局思路,都是鄉(xiāng)村生活的記憶考古學和風物志,但后者作為散文的書寫,生命體驗的真切感似乎更凸顯了年代價值和詩意。南帆談及他的獲獎散文《關于我父母的全部》的寫作進程,稱之為是“到前史著作收割過的田野上拾麥穗”,盡管書中“沒有太多的自信”,但作者對父母那種充滿內疚的思念和想象,實際上已從另一種視點闡明了他作為批判家的態(tài)度和信念確立的進程。實際上,精力生長進程在各類各家的散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因為這種文體由其內在特質所決議,總是包含著作者自我的介入,包含著人生經驗的記錄。即使學問咱們的散文,如季羨林先生的《留德十年》、《清華園日記》,雖前賢巍巍,卻童心可鑒,回望斑斑腳印,足證生命的恢弘氣象與格式——“我拋棄了所有的憂傷與疑慮,去追逐那無家的潮水,因為那永恒的異鄉(xiāng)人在呼喚我,他正沿著這條路走來”。泰戈爾的這幾句詩總讓我想起詩人郭小川的名篇《鄉(xiāng)村大路》:“鄉(xiāng)村大路,我生之初便在它上面匍匐/當我脫離了娘懷,也還不得不在上面學步/假如我不曾在上面匍匐學步,也許至今還是個侏儒/鄉(xiāng)村大路,所有的山珍土產都得從此上路/所有的英雄兒女,都得在這上面出出入入/但凡前來的都有遠大前程,不來的只有老死狹谷?!边@樣的詩句,我想可以概括許多散文作者的心路進程。舒婷的《真水無香》、《心煙》如是,劉亮程的《風中的院門》、《一個人的村莊》也如是。特別是在所謂的人生散文、親情散文和鄉(xiāng)土散文中,個人的生長道路幾乎是不可回避、自然天成的主題。有時候我也愛讀國外的散文,前蘇聯(lián)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的《金薔薇》是讓人百讀不厭的經典,它描述了那么多作家的生長,著作的生長,同時也照亮了千百萬讀者的精力生長之路。還有美國作家拉塞爾.貝克的散文代表作《生長》,以及《咱們那時候》等等,那樣的主題,那樣的文風和話語方法,不只展現(xiàn)了一代人或一群人的精力風貌,似乎也能從中看到時刻和國際的生長。正是貝克的書名,讓我想到了散文與生長主題之間非同尋常的關聯(lián)。際涉足文壇的散文家楊朔、秦牧、碧野、郭風等,這時也有重要收獲。楊朔主張散文“當詩一樣寫”,他1956年寫的《香山紅葉》,以及1959年寫的《海市》、《泰山極頂》等,就是他對散文詩化的追求與探索的成果。秦牧幾乎是建國以后唯一堅持知識性小品散文的寫作,并且取得了顯著成績的作家。他提出克服對散文功能理解上的片面性,以及由此導致的題材、品種、形式的狹窄和單調,并身體力行,創(chuàng)作了《貝殼集》、《星下集》,以談天說地、辨析名物的方式,抒發(fā)議論,寄寓褒貶,力求思想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這些作品,夾敘夾議,基本上屬雜文體制;但其中個別篇章,如《社稷壇抒情》,抒情與想象的成分顯著加重。碧野曾到新疆深入生活,他的散文集《在哈薩克牧場》、《天山南北好地方》、《遙遠的問候》、《邊疆風貌》等,反映了邊疆的風土人情和發(fā)展變化。這以后又長期深入鄂西山區(qū),出版了描寫山區(qū)生活的散文集《情滿青山》和《月亮湖》。他的散文,常將寫人、敘事、述景結合一起,構思頗類短篇小說??滤{、郭風,也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出版了各自的散文詩集《早霞短笛》和《葉笛集》,在一幅幅精致的畫面里,含蓄著美好的情思。這時出現(xiàn)的寫作抒情散文的新人中,以何為、林遐、楊石較為引人注目。何為的《第二次考試》一文,以其情節(jié)的曲折、描寫的生動頗受好評;林遐說他的散文,開始只是“感情上的一點抒發(fā)”,后來又學會了“一點描繪”,“一點刻畫”。楊石的散文,主要收入《嶺南春》,托物言志,緬懷革命的艱苦歲月,頗具真情。在50年代中后期散文獲得良好發(fā)展的基出上,贏得了60年代初期抒情散文的空前繁榮。許多散文家的風格臻于成熟,大量抒情“美文”紛紛產生。楊朔繼散文集《海市》之后,又有《東風第一枝》、《生命泉》兩個集子問世,其中篇什大多寫得清新、雋美,深得古典詩詞意境和語言之妙。秦牧的散文在60年代初也有新的開拓,既有析理透辟、妙趣橫生的知識小品;又有感情激越、境界開闊的抒情散文。這些作品分別收入《花城》、《潮汐和船》兩集中。以寫作“戰(zhàn)地報告”、“英雄特寫”見長的劉白羽,這時也轉向抒情散文的創(chuàng)作,寫了《長江三日》、《平明小札》等,表現(xiàn)出一位戰(zhàn)士對人生的思索和勇往直前的豪情。吳伯簫在《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歌聲》、《窯洞風景》等文中,緬懷延安生活,頌贊革命傳統(tǒng),激勵人們艱苦奮斗的意志,寫得情真意切,文字精美。巴金的《富士山和櫻花》、《從鐮倉帶回的照片》,冰心的《櫻花贊》、《一只木屐》等,寫作者在日本訪問或旅居生活的見聞、回憶,前者編入《傾吐不盡的感情》,后者編入《櫻花贊》。這一時期,翻譯家曹靖華,也將對昔日艱苦斗爭、同志深情的憶念,以及對新生活的贊頌,付諸精練優(yōu)美的文筆。這些抒情散文結集為《花》。其他如袁鷹的《青山翠竹》、《天山路》,方紀的《揮手之間》、《桂林山水》,翦伯贊的《內蒙訪古》,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也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抒情散文,在題材、品種和風格的多樣化方面,呈現(xiàn)了建國后前所未有的盛況。與報告文學、抒情散文等相比,以“論時事”、“砭痼疾”犀利透辟見長的雜文創(chuàng)作,顯得比較沉寂。50年代中期,雖然出現(xiàn)了象巴人的《況鐘的筆》、葉圣陶的《老爺說的沒錯》、鐘惦棐的《電影的鑼鼓》那樣的好作品,以及徐懋庸、曾彥修等人頗有鋒芒的篇什,但不久即因反右斗爭的擴大化而從散文園地里消失了雜文這枝花朵。這一情況,直到60年代前期,才因鄧拓的《燕山夜話》,以及鄧拓、吳晗、廖沫沙的《三家村札記》的出現(xiàn)而有所改變?!度嗣袢請蟆芬苍O立過《長短錄》專欄,以推動雜文的寫作。夏衍、唐弢等曾在這個專欄內發(fā)表過一些引人注目的雜文。馬鐵丁在《文藝報》和《人民日報》上的雜文,也給讀者留下較深的印象。報告文學,1962年以后隨著國民經濟的復蘇,以及學習雷鋒和加強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的需要,又開始活躍起來。短短一兩年中,就涌現(xiàn)出不少佳作。魏鋼焰的《紅桃是怎么開的》,寫出了優(yōu)秀工人趙夢桃對黨的事業(yè)和階級姐妹的一片熱誠;穆青、馮健、周原合寫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再現(xiàn)了一位鞠躬盡瘁的人民公仆的崇高形象;黃宗英的《小丫扛大旗》,反映了新一代知識青年獻身農村建設的時代風貌;黃鋼的《朝鮮──晨曦清亮的國家》,描繪出戰(zhàn)后朝鮮生活、建設的壯麗圖畫。其他象佟希文的《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雷鋒》、巴金等的《手》等,都曾給予讀者以激勵和鼓舞。1964年以后,散文園地日趨蕭索。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幾乎一片空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散文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新的局面。報告文學以嶄新的姿態(tài),開拓題材領域,揭示生活矛盾,反映時代變革,在表現(xiàn)藝術上,也有不少創(chuàng)新和突破。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黃鋼的《亞洲大陸的新崛起》、柯巖的《奇異的書簡》,率先涉足科學領域,寫出了獻身祖國科學事業(yè)的知識分子形象。在這些作品的帶動下,描寫知識分子的報告文學紛至沓來,已不限于表現(xiàn)科學領域的風光和科學家的獻身精神,而是著眼于歷史的反思和現(xiàn)實矛盾的揭示。如黃宗英的《大雁情》,寫的是科學工作者秦官屬的事跡,同時,也使人看到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阻力;金河的《歷史之章》,通過工程師王燦文一生的遭遇,反映出歷史的曲折。此外,象寫張志新烈士的《正氣歌》,寫知識青年曹南薇的《戴著鎖鏈登攀的人》,或謳歌烈士為捍衛(wèi)真理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或贊頌青年為發(fā)展科學而奮斗的頑強風格,行文之間,常常總結出發(fā)人深省的歷史教訓。隨著國家撥亂反正和改革的步伐,廣大城鄉(xiāng)人民生活中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較早反映這一變化的作品,有描寫富拉爾基第一重型機器廠新任廠長宮本言知難而進、厲行改革的《勵精圖治》,以及描寫河南農村改革新氣象的《熱流》,描寫老革命家的崇高品質的《一封終于發(fā)出的信》、《彭大將軍回故鄉(xiāng)》,描寫擊劍手欒菊杰為祖國榮譽而頑強搏擊的《揚眉劍出鞘》,表現(xiàn)中越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斗中英雄浴血奮戰(zhàn)和崇高心靈的《從懸崖到坦途》、《愛情的凱歌》,以及再現(xiàn)人民群眾同江青反革命集團斗爭的歷史畫面的長篇報告文學《命運》等等,都從不同側面和角度,真實地反映了處于變革著的時代面貌。這一時期的抒情散文,也經過復興,走向繁榮。回憶與思索,同樣是這一時期抒情散文的主要內容?!栋徒鸾鳌?,收入他“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散文,其中的《懷念蕭珊》,回憶與亡妻蕭珊生前患難與共的生活片斷,于日常瑣事之間,寄托無限深情。菡子的《素花集》,以文喻花,獻給在“文化大革命”中故去的老革命家以及戰(zhàn)友,其中的《梅嶺詩意》,追憶陳毅當年戰(zhàn)斗梅嶺的艱苦歲月,頗堪吟味。劉白羽的《芳草集》格調由熱烈、絢爛趨向含蘊、清澈。孫犁自1977年起,也不斷有散文新作問世,作品取材多屬回憶,詠物俱有寄托,抒情常含哲理,談吐時透機鋒,清新優(yōu)美的“荷花淀”風格為之一變,主要作品有《晚華集》、《秀露集》等。秦牧相繼有《長街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