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局部解剖學(博士)名詞解釋1、縱隔:mediastinum位于胸腔內,是左右縱隔胸膜之間全部器官和組織的總稱。前界為胸骨和肋軟骨內面,后界為脊柱胸段,兩側為縱隔胸膜。上達胸廓上口,下為膈,成人縱隔位置略凸向左側。一側發(fā)生氣胸時,縱隔向對側移位。胸骨角至第4胸椎體下緣為界分為上下縱隔,下縱隔以心包前后壁為界分前中后縱隔。2、翼點pterion:是額骨、頂骨、顳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處所形成的“H”形骨縫,位于顳窩內,顴弓中點上方兩橫指(或3.5~4cm)處,此處骨質菲薄,內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此處受暴力打擊易骨折,骨折易損傷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腫。3、胸導管:thoracicdu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主要功能是收集淋巴液進入淋巴循環(huán)的重要器官。起于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向上穿主動脈裂孔進入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脊柱的左前方在胸主動脈與奇靜脈之間上行。至第5胸椎水平向左側偏斜,出胸廓上口達頸根部后,末端注入左靜脈角。
乳糜池(cisternachyli)為胸導管起始膨大處,常位于第1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腸干匯成4、鼻旁竇:parannasalsinuses又稱副鼻竇或鼻竇,為鼻腔周圍顱骨(額骨、蝶骨、上頜骨、篩骨)內的含氣空腔的總稱,均有竇口與鼻腔相通。對發(fā)音起共鳴作用。鼻竇左右成對,共四對,分別稱為額竇、上頜竇、蝶竇和篩竇。5、胃床stomachbed:胃后壁借網膜囊與膈的左側部、胰、左腎上腺、左腎、脾、橫結腸及其系膜相毗鄰,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胃管:gastriccanal:胃黏膜形成許多皺襞。其中胃小彎處有4-5條縱行皺襞,與胃小彎走行一致,因皺襞內有斜行平滑肌,胃充盈時皺襞并不消失。此處的胃腔是胃內容物的主要通道,是腐蝕性損傷常見部位,也是胃潰瘍,胃癌好發(fā)部位。6、膀胱三角trigoneofbladder在膀胱底的內面,位于兩側輸尿管口與尿道內口之間的三角形區(qū)域。此區(qū)粘膜與肌層緊密相連,無論膀胱處于空虛或充盈時,粘膜都保持平展狀態(tài),而不形成皺襞。此區(qū)是膀胱結核和腫瘤的好發(fā)部位。7、齒狀線dentate/mucocutaneousline:連接肛瓣的邊緣和肛柱下端的鋸齒狀線,胚胎期原始直腸的內胚葉與外胚葉交接的地方,上下組織構造不同,85%以上的肛門直腸疾病都可以發(fā)生在齒狀線附近,在臨床上有重要意義。8、肩袖:musculotendinouscuff由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的止腱連結而成的一層連續(xù)的腱板,止于肱骨大結節(jié)和小結節(jié),與肩關節(jié)囊愈著,加強關節(jié)囊。對肩關節(jié)的活動起重要穩(wěn)定作用。9、腹直肌鞘sheathofrectusabdominis,由腹前外側壁三對扁肌的腱膜分為前后兩層,包裹著腹直肌、錐狀肌等結構而成。前層由腹外斜肌腱膜與腹內斜肌腱膜的前層愈合而成,后層由腹內斜肌腱膜的后層與腹橫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臍下4-5cm處,鞘的后層轉向前加入鞘的前層,留下弓狀的游離下緣,稱弓狀線。構成鞘后層的腹內斜肌腱膜的后層和腹橫肌的腱膜,完全轉至腹直肌前面,參與構成鞘的前層,弓狀線以下的腹直肌后面直接與腹橫筋膜相貼。10、主動脈裂孔aortichiatus由左右膈腳在12胸椎體前方會合圍成,有主動脈、奇靜脈和胸導管通過。11、肺段:pulmonarysegment每一個肺段支氣管及其分支形成的肺組織共同構成一個支氣管肺段,簡稱肺段。肺段呈錐形,底朝向肺表面,尖朝向肺門。肺段內有肺段支氣管、肺段動脈、支氣管血管伴行。一般將左右肺各分為10個肺段。12、陰道穹vaginalfornix:陰道穹隆,陰道的上端包繞子宮頸陰道部,陰道壁與子宮頸之間形成的環(huán)形間隙稱陰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左右側部。其中,以陰道穹后部最深并與直腸子宮陷凹緊密相鄰。臨床上可經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內的積液。13、輸尿管間襞interuretericfold兩個輸尿管口之間的黏膜及其深面的平滑肌形成一橫行皺襞稱輸尿管間襞,活體膀胱鏡檢時該襞呈蒼白色,是尋找輸尿管口的標志14、肝胰壺腹括約?。耗懣偣茏咝兄潦改c降部后側壁,在壁內與胰管匯合成略膨大的肝胰壺腹,開口于十二指腸大乳頭,膽總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環(huán)形平滑肌與肝胰壺腹周圍的環(huán)形平滑肌一起合稱為Oddi括約肌,具有控制膽汁和胰液排放的作用。進食時,Oddi括約肌松弛,膽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腸;不進食時Oddi括約肌收縮,關閉其圍繞的管道。15、隔緣肉柱:septomarginaltrabecula:在右心室流入道(又稱竇部)內壁有許多交錯排列的肌性隆起,稱肉柱,其中一粗大肌束從右心室前壁的前乳頭肌連至室間隔下部,稱隔緣肉柱(節(jié)制索),有防止心室過度擴張的功能。房室束的右束支及供應前乳頭肌的血管可通過隔緣肉柱達前乳頭肌,在右心室手術時,要防止損傷隔緣肉柱,以免發(fā)生右束支傳導阻滯。16、頸動脈鞘:carotidsheath上起自顱底,下至頸根部續(xù)于縱隔。鞘內有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貫穿全長,頸內動脈位于鞘的上部,頸總動脈居其下部。在鞘的下部,頸總動脈位于后內側,頸內靜脈位于前外側,迷走神經位于二者之間的后方;在鞘的上部,頸總動脈居前內側,頸內靜脈居后外側,迷走神經居二者之間的后內方。17、脊髓:spinalcord是由胚胎時神經管的尾端發(fā)育而成,為中樞神經系統中分化最低的部分,位于椎管內,上端在枕骨大孔處與延髓相連,下端的位置隨個體發(fā)育而有所不同,脊髓的內部有一個H形(蝴蝶型)灰質區(qū),主要由神經細胞構成;在灰質區(qū)周圍為白質區(qū),主要由有髓神經纖維組成。脊髓是許多簡單反射的中樞。18、椎間孔:Intervertebralforamen是由相鄰上位椎骨椎弓根的下切跡和下位椎骨椎弓根的上切跡構成。前方有椎間盤和相鄰椎骨椎體的后面,后方為下關節(jié)突、上關節(jié)突、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關節(jié)囊和黃韌帶的外側緣。椎間孔是骨纖維性通道,有脊神經穿過,任何骨性或纖維性病變都可造成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19、盆膈pelvicdiaphragm:由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上下筋膜所構成。盆膈呈漏斗形封閉骨盆下口,構成盆腔底。其前方有一狹窄裂隙,稱盆膈裂孔或尿生殖裂孔,男性有尿道通過,女性有尿道和陰道通過。盆膈后部有肛管通過。20、腎蒂kidney(renal)pedicle為出入腎門的腎血管、淋巴管、神經、腎盂和結締組織的總稱,其主要結構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為:腎靜脈、腎動脈和腎盂,從上向下則依次為腎動脈、腎靜脈和腎盂。。21、十二指腸懸韌帶:Treitz韌帶,suspensoryligamentofduodenum位于第2腰椎左側的十二指腸懸?。ㄆ鹱杂译跄_,止于十二指腸空腸曲上部后面)和其表面的腹膜皺襞共同構成。是空腸起點的重要標志。22、股管femoralcanal:股鞘內側份一個潛在性間隙,長約1.5厘米。內有疏松結締組織、脂肪和幾個腹股溝深淋巴結。其上口為股環(huán),下口為盲端,正對隱靜脈裂孔。腹腔內容物若頂著腹膜通過股環(huán)進入股管則形成股疝。23、股三角femoraltriangle:位于股前內側上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向下與收肌管相續(xù)。上界為腹股溝韌帶,內側界為長收肌內側緣,外側界為縫匠肌。前壁為闊筋膜,后壁為髂腰肌、恥骨肌和長收肌及其筋膜構成的向下凹陷的肌槽。從外向內有股神經、股動脈、股靜脈、股管、腔隙韌帶。24、股鞘
femoralsheath為包繞于股動、靜脈上段的筋膜鞘,前壁由腹橫筋膜延伸而來,后壁為髂腰筋膜所構成,呈漏斗形,長約3-4CM。股鞘內有兩條縱行的纖維隔,將鞘腔分為三部分:外側部容納股動脈,中間部分窩納股靜脈,內側形成股管25、股環(huán)
femoralring股管上口稱股環(huán),其內側界為腔隙韌帶,后界為恥骨梳韌帶,前界為腹股溝韌帶,外側界為股靜脈的纖維隔。股環(huán)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被薄層疏松結締組織覆蓋。26、乳房懸韌帶:乳腺腺葉間有與皮膚垂直的纖維束,上連淺筋膜淺層,下連淺筋膜深層,對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稱為乳房懸韌帶suspensoryligamentofbreast,或Cooper韌帶。乳腺癌時,乳房懸韌帶相對緊張縮短,牽引皮膚向內使乳房表面出現許多點狀凹陷呈現“酒窩狀”改變。27、腎竇renalsinus腎門向腎內延伸擴大為不規(guī)則腔隙,稱為腎竇,容納腎盂、腎盞、血管、神經、淋巴管和脂肪組織。28、calot(cystic)Triangle膽囊管、肝總管及肝的臟面三者構成的三角形區(qū)域稱為膽囊三角。膽囊動脈、肝右動脈、副肝管等通過。該三角內常有膽囊動脈(70%至80%)發(fā)自肝右動脈,膽囊切除時要在該三角內尋找膽囊動脈給予結扎切斷,注意辨認清楚,小心傷及肝右動脈。29、prevertebralspace椎前間隙,位于椎前筋膜與頸、胸椎之間,上達顱底,下至第三胸椎,該間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圍外,還可向兩側蔓延至頸外側區(qū)。30、costodiaphragmaticrecess肋膈隱窩:是在肋胸膜與膈胸膜相互轉折處的胸膜隱窩,自劍突向后下至脊柱兩側,呈半環(huán)狀,后部較深,是最大的胸膜隱窩。肋膈隱窩左右各一,是直立時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積液首先聚積于此。32、喙肩弓coracoacromialarch由喙突、肩峰與喙肩韌帶(連于喙突與肩峰之間的三角形韌帶)構成,可以從上方保護肩關節(jié)。能防止肱骨頭向上內方脫位。33、卵巢懸韌帶:suspensoryligamentofovary、infundibulopelvicligament又稱骨盆漏斗韌帶。是腹膜包繞卵巢動靜脈等形成的隆起皺襞,起自骨盆上口上方髂外動脈前面,向下達卵巢上端續(xù)于子宮闊韌帶。為手術時尋找卵巢血管的標志。34、尿生殖膈:
urogenitaldiaphragm又稱會陰深隙,質地堅韌,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間的會陰深橫肌、尿道括約肌組成,三者橫張于兩側恥骨下支及坐骨支之間,從下方封閉了盆膈前方的裂孔,有加強盆底的作用。35、Sinusofvenacava腔靜脈竇位于右心房的后部,內面較光滑,無肌性隆起,有上下腔靜脈和冠狀竇的開口。36、頸動脈竇:carotidsinus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動脈起始處的膨大部分,位于平甲狀軟骨上緣處。竇壁中膜較薄,外膜較厚,其中含豐富的舌咽神經頸動脈竇支末梢和壓力感受器,與血壓調節(jié)功能有關。37、肺根Rootoflung出入肺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繞連于縱隔稱肺根。肺根外包有胸膜,其下部分形成肺韌帶。內結構自前向后為上肺靜脈、肺動脈、主支氣管、下肺靜脈。自上而下,左肺根內依次為肺動脈、主支氣管和上下肺靜脈,右肺根為上葉支氣管、肺動脈、中下葉支氣管和上下肺靜脈。左右上肺靜脈位于肺根最下方,鄰近肺韌帶。38、肋縱隔隱窩:costomediastinalrecess位于胸骨左側第4、5肋間隙后方,心包前方,肺的心切跡內側。在縱膈胸膜前緣與肋胸膜轉折處下部,因左肺前緣有心切跡,故左側肋縱隔隱窩較明顯。屬于胸膜隱窩的一種。39:胸膜隱窩:pleuralrecesses有些部位壁胸膜相互移行轉折之處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氣時,肺緣也達不到其內,胸膜腔的這一部分稱胸膜隱窩。主要包括肋縱隔隱窩和肋膈隱窩。40、面部危險三角區(qū):Trianglefacedanger指兩側口角和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qū)域。面靜脈通過內眥靜脈經眼上靜脈與顱內海綿竇交通。面靜脈一般無靜脈瓣,血液可逆流。面部有細菌感染時,有可能由面靜脈通過眼靜脈或翼叢擴散到海綿竇,導致栓塞性海綿竇炎或化膿性腦膜炎。41、膀胱直腸陷凹:Rectovesicalpouch位于直腸與膀胱之間的腹膜轉折處,是男性腹膜腔最低的部位。距肛門約7cm。腹膜腔積液多集存于此。故臨床上可經直腸前壁處作穿刺或切開引流。意義相同于女性的直腸子宮陷凹。42、直腸子宮陷凹:rectouterine
pouch又稱Douglas腔。位于直腸與子宮之間腹膜轉折處,凹底與陰道后穹僅隔陰道壁。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部位,。腹膜腔的積液常積于此,可經陰道穹后部穿刺或引流。43、Hepaticsegments肝段:依Glisson系統的分支及分布和肝靜脈的走行將肝分為若干區(qū)域,各區(qū)域內均有獨立的Glisson系統的一、二、三級及逐漸變細的分(屬)支和引流相應區(qū)域膽汁的管道,并有相應的肝靜脈屬支引流相鄰區(qū)域的靜脈血,這些區(qū)域是肝的功能單位稱肝段。44、肝裸區(qū):bareareaofliver肝表面覆以腹膜,但在冠狀韌帶前、后層附著處之間,肝膈面無腹膜覆蓋,此處稱肝裸區(qū)。45、第一二三肝門:肝臟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條溝,其中橫溝位于肝臟面正中,連接左右縱溝,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動脈左、右支,肝門靜脈左、右支,神經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稱為(第一)肝門portahepatis。在腔靜脈溝的上部,有肝左中右三條靜脈注入下腔靜脈,此處稱第二,溝的下部有數條肝尾葉靜脈等小靜脈注入下腔靜脈,此處為第三46、肝蒂hepatic
pedicle是進出肝門的結構的總稱,被肝十二指腸韌帶的腹膜包被,其主要結構包含門靜脈、肝固有動脈、肝總管。47、Piriformrecess梨狀隱窩在喉咽,喉口兩側各有一深凹(喉的兩側介于會厭上緣和環(huán)狀軟骨下緣平面之間,粘膜下陷形成的隱窩),稱梨狀隱窩,為異物易嵌頓滯留的部位。48、室上嵴:supraventricularcrest右心室腔內有弓形的肌性隆起,其作用是在心室收縮時幫助縮窄右房室口。右心室由室上嵴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兩部。49、食管后隱窩:retroesophagealrecess食管胸部右側面,除平肺根的一段未被覆胸膜外,其余部分都與右縱膈胸膜相貼,尤其在肺根下,右縱膈胸膜有時可突向食管胸部后面,形成食管后隱窩。故經胸做食管下段手術時可能破入右側胸膜腔,導致氣胸。50、鼻煙窩:pharyngealrecess在鼻咽,位于咽鼓管圓枕后上方與咽后壁之間有一凹陷區(qū)域,稱為咽隱窩。為鼻咽癌的好發(fā)部位。51、髂恥束:iliopubictract
位于腹股溝韌帶后上方,為腹橫筋膜增厚而形成的白色致密結締組織帶,呈凹緣向上的弓形,其下份纖維與腹股溝韌帶后緣以疏松結締組織相連,向下與股鞘前層相續(xù),向外和髂恥隆起融合,向內與腹股溝鐮融合共同止于恥骨結節(jié)。Shouldice手術中的腹橫筋膜上片應固定于髂恥束。52、髂脛束:iliotibialtract闊筋膜在大腿外側明顯增厚成的一扁帶狀結構。起自髂嵴前份,其上分兩層,包裹闊筋膜張肌,下端附于脛骨外側髁。臨床上常用髂脛束作為體壁缺損、薄弱部或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損傷等修補重建的材料。53、膈下間隙:或肝周間隙,結腸上區(qū)器官間的潛在腹膜間隙,被肝分成肝上、下間隙,肝上間隙位于膈肌與肝膈面之間,借鐮狀韌帶分為左、右肝上間隙,左肝上間隙再被左三角韌帶分隔為左肝上前間隙和左肝上后間隙,肝下間隙位于肝下面與橫結腸及其系膜之間,以肝圓韌帶分為右肝下間隙和左肝下間隙,后者又被小網膜和胃分成左肝下前后間隙。54、suboccipitaltriangle枕下三角:位于枕下、項區(qū)上部深層,是由枕下肌圍成的三角。其內上界為頭后大直肌,外上界為頭上斜肌,外下界為頭下斜肌。三角的底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淺面借致密結締組織與夾肌和半棘肌相貼,枕大神經行于其間。三角內有枕下神經和椎動脈經過。椎動脈穿寰椎橫突孔后轉向內,行于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動脈溝內,繼穿寰枕后膜入椎管,再經枕骨大孔入顱。頭部過分旋轉或枕下肌痙攣可壓迫椎動脈,使顱內供血不足。枕下神經為第1頸神經后支,在椎動脈與寰椎后弓間穿出,行經枕下三角,支配枕下肌。55、錐體交叉Decussationofpyramid:延髓腹側正中有前正中裂,其兩側的縱行隆起稱錐體,由大腦皮質發(fā)出的錐體束(主要為皮質脊髓束)纖維構成。在錐體的下端,大部分纖維左右交叉,形成錐體交叉。56、腹下叢hypogastricplexus:可分為上腹下叢和下腹下叢。上腹下叢
位于第5腰椎體前面,兩髂總動脈之間,是腹主動脈叢向下的延續(xù)部分,從兩側接受下位二腰交感神經節(jié)發(fā)出的腰內臟神經。下腹下叢即盆叢位于直腸兩側,接受骶交感干的節(jié)后纖維和第2~4骶副交感核的節(jié)前纖維。
此叢伴隨髂內動脈的分支組成直腸叢、膀胱叢、前列腺叢、子宮陰道叢等,并隨動脈分支分布于盆腔各臟器57、sibson膜:胸內筋膜(endothoracicfascia)是一層致密的結締組織膜,襯于肋和肋間隙內面。胸內筋膜與壁胸膜間有疏松結締組織,手術時將手或器械伸入此層可使壁胸膜和胸壁分離,此膜在脊柱兩旁較厚,臨床上可經背部入路剝離此處壁胸膜實施后縱隔手術。胸內筋膜向下覆于膈的上面,稱膈胸膜筋膜或膈上筋膜,胸內筋膜向上覆于胸膜頂上部并增厚,稱胸膜上膜suprapleuralmembrane,即Sibson膜,對胸膜頂有固定和保護作用。58、陰部管:pudendalcanal/Alcock管位于坐骨直腸窩外側壁,坐骨結節(jié)上方3~4cm處,為閉孔筋膜與會陰淺筋膜共同圍成的管狀裂隙。其中有陰部內血管和陰部神經通過
。臨床上常在該處進行陰部神經阻滯麻醉。59、靜脈角:venousangle
:沿第一肋上面,經鎖骨與前斜角肌之間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匯合而成頭臂靜脈,兩者之間向上外開放的角稱靜脈角。胸導管和右淋巴管分別注入左右靜脈角。60、邊緣動脈:colicmarginalatery靠近結腸邊緣的動脈弓,由腸系膜上、下動脈的結腸支相互吻合形成,從回盲部開始,沿結腸各部直至乙狀結腸,形似“門”字。邊緣動脈發(fā)出直動脈呈直角分布于結腸,后者又分為長短支穿入腸壁。61、動脈導管三角DuctusarteriosusTriangle:位于主動脈弓的左前方,前界為左膈神經,后界為左迷走神經,下界為左肺動脈。三角內有動脈韌帶、左喉返神經和心淺叢。該三角是手術尋找動脈導管的標志。62、Axillarysheath腋鞘:包裹腋動脈、腋靜脈和臂叢周圍的致密結締組織鞘,由椎前筋膜延續(xù)而來。臨床上作臂叢鎖骨下部麻醉時,可將藥液注入腋鞘內。63、踝管:
malleolarcanal小腿與足底之間的通道,位于踝關節(jié)內側,由內踝、跟骨、屈肌支持帶構成,屈肌支持帶向跟骨發(fā)出纖維隔,形成四個骨纖維管,其內走行(由前至后)脛骨后肌腱及腱鞘、趾長屈肌腱及腱鞘、脛后動靜脈和脛神經、長屈肌腱及腱鞘。踝管是小腿后區(qū)通向足底的重要路徑,小腿和足底的感染,可經踝管相互蔓延。距小腿關節(jié)內后方的外傷出血也可壓迫踝管內容物,引起踝管綜合征。64、內囊:
internalcapsule位于豆狀核、尾狀核、背側丘腦之間的白質板。在大腦半球的水平切面上,呈開口向外的“V”字形,區(qū)分為內囊前肢、內囊膝、內囊后肢。通往大腦皮層的運動神經纖維和感覺神經纖維,均經內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狀分布。65、卵圓窩:fossaovalis右心房的后內側壁主要由房間隔構成,其后下部有一卵圓形淺凹,稱卵圓窩,是胎兒時期連通左右心房的卵圓孔閉合后的遺跡,房間隔缺損常發(fā)生在該處。也是從右心房進入左心房心導管穿刺的理想部位。66、咽峽:isthmus
faucium由腭垂、腭帆游離緣、兩側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圍成的狹窄處稱咽峽,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處。67、門靜脈:portal
vein包括肝門靜脈和垂體門靜脈。肝門靜脈由脾靜脈(腸系膜下靜脈注入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匯合而成、回收來自腹腔臟器的血液。是肝臟血液的主要來源(約占70%)。門靜脈入肝后再反復分支最后匯入肝血竇,因此是介于兩端毛細血管間的靜脈系。門靜脈內沒有瓣膜,因此當門靜脈高壓時,血液則可經屬支逆流。68、心包橫竇transversepericardialsinus是位于主動脈升部、肺動脈干與上腔靜脈、左心房之間的心包腔部分。竇的前壁為主動脈、肺動脈,后壁為上腔靜脈和左心房。竇的左側入口位于左心耳與肺動脈之間,竇的右側入口位于上腔靜脈、右心耳與主動脈之間。臨床心血管手術時,常經過此處夾閉主動脈和肺動脈以暫時阻斷由心射出的血流69、腹股溝韌帶inguinalligament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緣增厚卷曲,連于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jié)之間。腹股溝韌帶內側端部分纖維增厚形成陷窩韌帶。70、收肌管:adductorhiatus。為位于大腿中1/3內側份的一個肌間隙,呈三棱形,長15㎝。前壁為縫匠肌和股內側肌同長收肌及大收肌間的一層腱膜,外側壁為股內側肌,后壁為長收肌和大收肌。上口與股三角相通,下口為收肌腱裂孔,通腘窩。股三角或腘窩的炎癥可借此蔓延。收肌管內的結構,由前向后為隱神經,股動脈,股靜脈。71、封套筋膜(頸筋膜淺層):investingfascia。圍繞整個頸部,在頸前正中線上左右相互延續(xù),向后附于項韌帶和第七頸椎棘突,向上附著于頸上界的骨面,向下附著于頸胸交界處的骨面,分兩層包繞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并構成其肌鞘。72、內側丘系:mediallemniscus薄束核、楔束核發(fā)出的纖維呈弓形繞過中央灰質走向中央管腹側,越過中線交叉到對側稱為內側丘系交叉,因交叉后的纖維在中線兩側、錐體束的后方上行成為內側丘系。73、胸膜腔:pleuralcavity臟胸膜與壁胸膜之間圍成的潛在腔隙,左右彼此獨立,腔內沒有氣體,僅有少量漿液,可減少呼吸時的摩擦,腔內為負壓。74、肺門:hilumoflung肺內側面(又稱縱隔面)貼近縱隔和脊柱,其中央凹陷處稱為肺門,有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動靜脈、淋巴管和神經等出入。75、心包斜竇:opbiquepericardialsinus/haller竇,位于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靜脈,下腔靜脈與心包后壁之間的間隙。其形狀似開口向下的盲囊,上端閉鎖,下端開口稍偏左且連于心包腔本部。人仰臥時心包腔積液常集聚于此而不易引流。76、三邊孔,triangularforamen指位于腋窩后壁,外科頸水平四邊孔內側1cm的三角形間隙,其上界為小圓肌和肩胛下肌,下界為大圓肌和背闊肌,外側界為肱三頭肌長頭,內有旋肩胛血管通過。77、四邊孔(quadrilateralforamen):指位于肩胛區(qū)肩胛骨外緣后外側的四邊形間隙。上界:小圓肌,肩胛骨外緣,肩胛下肌,肩關節(jié)囊。下界:大圓肌和背闊肌。內側界:肱三頭肌長頭外側緣。外側界:為肱骨外科頸。穿行結構:腋神經,旋肱后動脈和靜脈。78、Hesselbach三角:又稱腹股溝三角,位于腹股溝區(qū)前下部,是由腹直肌外側緣、腹股溝韌帶和腹壁下動脈圍成的三角區(qū)。后面正對腹股溝內側窩,前面正對腹股溝管淺環(huán)。該三角區(qū)內無腹肌,腹橫筋膜又較薄弱,加之腹股溝淺環(huán)也位于此區(qū),因此是腹前壁的一個薄弱區(qū),腹腔內容物若經此三角突出達皮下稱直疝。二、問答題1、大腦動脈環(huán)的位置、組成、分支、及其意義。Cerebralarterialcircle/willis環(huán):位于腦底下方、蝶鞍上方,環(huán)繞視交叉、灰結節(jié)、乳頭體周圍,由前交通動脈、兩側大腦前動脈始段、兩側頸內動脈末段、兩側后交通動脈和兩側大腦后動脈始段吻合而成。分支:頸內動脈分支成大腦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大腦中動脈分布于大腦外側。其又分出前支、皮質支、中央支、頂支、顳支。其中前支與頂支的分叉處是大腦動脈瘤的好發(fā)之處。此環(huán)使兩側頸內動脈系與椎-基底動脈系相交通。在正常情況下,大腦動脈環(huán)兩側的血液不相混合,而是作為一種潛在的代償裝置。當構成此環(huán)的某一動脈發(fā)育不良或被阻斷時,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環(huán)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償,以維持腦的血液供應。當腦底動脈環(huán)出現供血障礙時除全身表現外,也可引起眼部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及眼球運動障礙。因此若突然視力下降、復視、眼檢查不出明顯變化時,應及時查視野,想到顱內病變的問題。2、脊柱的骨性構成,連接方式,正常彎曲及其功能。由形態(tài)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由5塊骶椎合成)和1塊尾脊骨(由4塊尾椎合成)。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椎管,內有脊髓。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借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在正常情況下,脊柱有4個彎曲,從側面看呈S形,即頸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使脊柱如同一個彈簧,能增加緩沖震蕩的能力,加強姿勢的穩(wěn)定性,椎間盤也可吸收震蕩,在劇烈運動或跳躍時,可防止顱骨、大腦受損傷,脊柱與肋、胸骨和髖骨分別組成胸廓和骨盆,對保護胸腔和盆腔臟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脊柱具有很大的運動功能。3、胸膜的位置,分布,隱窩及其生理臨床意義。胸膜(pleura):為漿膜,分為臟胸膜和壁胸膜。臟胸膜被覆在肺表面,與肺緊密結合,并伸入葉間裂內。壁胸膜貼附于胸內筋膜內面,膈上面和縱膈側面,并向上突至頸根部。根據其附著部位的不同分為4部:肋胸膜、膈胸膜、縱膈胸膜和胸膜頂。胸膜頂高出鎖骨內側1/3段上方2-3cm,其上面的胸內筋膜對胸膜頂起固定作用。壁胸膜與臟胸膜之間形成的潛在性間隙,稱胸膜腔。胸膜腔左右各一,內為負壓,含少量漿液。當氣胸、胸膜腔或者胸膜粘連時,會影響呼吸功能。有些部位,壁胸膜相互反折形成的胸膜腔隱窩稱胸膜隱窩(peluralrecesses),即使在深呼吸時,肺邊緣也不能深入其間。肋膈隱窩(costodiaphragmaticrecess):位于肋胸膜與膈胸膜反折形成的,呈半環(huán)形,在平靜呼吸時的深度為5cm,是胸膜腔最低部位,胸膜腔積液首先積聚于此處。胸膜腔穿刺抽液時,常選擇肩胛線和腋后線第8、9肋之間將針刺入此隱窩內。因肋膈隱窩后部較深,引流和抽液比較徹底。肋縱隔隱窩(costomediastinalrecess):肋胸膜與縱膈胸膜轉折形成,由于左肺前緣有心切跡,左側較明顯。4、子宮的位置,形態(tài),分部,動、靜脈來源、淋巴回流,固定裝置。子宮全切除術,需切斷哪些韌帶及其位置、組成、作用,結扎什么動脈,易損傷什么結構。位置:子宮位于膀胱和直腸之間。下端接陰道,兩側有輸卵管和卵巢,其位置隨直腸和膀胱的充盈狀態(tài)和體位的不同而變化。正常子宮位置為前傾前屈位。形態(tài):子宮(uterus)是中空的肌性器官,形似倒置的梨形,有前面、后面及兩側緣。子宮分為底、體、峽、頸4部。未妊娠時,子宮底位于骨盆上口平面以下,朝向前上方。子宮頸的下端在坐骨棘平面稍上方。當膀胱空虛時,成人子宮呈輕度的前傾前屈位,人體直立時,子宮體位于膀胱上面。前傾指整個子宮向前傾斜,子宮的長軸與陰道的長軸形成一個向前開放的鈍角,稍大于90度。前屈指子宮體與子宮頸之間形成的一個向前開放的鈍角,約為170度。毗鄰:子宮位于膀胱與直腸之間,其前面隔膀胱子宮陷凹與膀胱上面相鄰,子宮頸陰道上部的前方借膀胱陰道隔與膀胱底部相鄰,子宮后面直腸子宮陷凹及直腸陰道隔與直腸相鄰。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結構包括子宮借韌帶、尿生殖膈和盆底肌。其中韌帶有:1、子宮闊韌帶:位于子宮兩側,為冠狀位的雙層腹膜皺襞,上緣游離,下緣和外側緣分別與盆底和盆側壁的腹膜移行。子宮闊韌帶包裹卵巢、輸卵管和子宮圓韌帶,子宮闊韌帶可限制子宮向兩側移動。2、子宮主韌帶:又稱子宮頸橫韌帶,位于子宮闊韌帶基底部,由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纖維構成。呈扇形連于子宮頸與盆側壁之間。有固定子宮頸,維持子宮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作用,損傷或牽拉造成該韌帶松弛后,容易引起子宮脫垂。3、子宮圓韌帶:呈圓索狀,長約12-14cm。起自子宮角,輸卵管附著部的前下方,在子宮闊韌帶內彎向盆側壁,到腹壁下動脈外側,經深環(huán)入腹股溝管,出淺環(huán)附著于陰阜及大陰唇皮下,是維持子宮前傾的主要結構。4、宮骶韌帶:起自子宮頸后面,向后呈弓形繞過直腸外側,附著于骶骨前面。其表面的腹膜為直腸子宮襞。該韌帶向后上方牽引子宮頸,防止子宮前移,維持子宮前屈。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經:子宮動脈起自髂內動脈的前干,沿盆側壁向前內下方走行,進入子宮闊韌帶基底部,在距子宮頸外側約2cm處,橫向越過輸尿管盆部的前上方,至于宮頸側緣后,沿子宮兩側緣迂曲上行。主干子宮角處即分為輸卵管支和卵巢支,分布于陰道上部。行子宮全切時,外科醫(yī)生必須記住子宮動脈在子宮闊韌帶基部與輸尿管的毗鄰關系,結扎沒有分離干凈的子宮動脈容易損傷輸尿管。子宮靜脈叢位于子宮兩側,該叢匯集成子宮靜脈匯入髂內靜脈。子宮靜脈叢與膀胱靜脈叢、直腸靜脈叢和陰道靜脈叢相互延續(xù)。子宮底和子宮體上部的多數淋巴管沿卵巢血管上行,注入髂總淋巴結和腰淋巴結。子宮底兩側的一部分淋巴管沿子宮圓韌帶注入腹股溝淋巴結。子宮體下部及子宮頸的淋巴管沿子宮血管注入髂內淋巴結或髂外淋巴結,一部分淋巴管向后沿骶子宮韌帶注入骶淋巴結。盆內臟器的淋巴管之間均有直接或間接的吻合,因此,子宮癌患者常有盆腔內廣泛轉移。子宮的神經來自盆叢分出的子宮陰道叢,隨血管分布于子宮和陰道上部。5、咽的形態(tài)、位置,分部和各部通連。咽(pharynx)是上寬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上起顱底,下達第六頸椎下緣水平續(xù)于食管。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所以咽幾乎無前壁,分別經鼻后孔、咽峽和喉口與鼻腔、口腔、喉腔相通,是食物和空氣的共同通道。咽的后壁緊貼上6個頸椎椎體和椎前肌。兩側有頸部的大血管。咽腔依向前的通路可分為鼻部、口部、和喉部。在鼻腔的后方,顱底至軟腭游離緣水平面以上的咽部稱鼻咽,鼻咽前方與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緣相連??谘蕿檐涬裼坞x緣平面至會厭上緣部分,后壁相當于第三頸椎的前面,前方借咽峽與口腔相通,向下連通喉咽部。喉咽起自會厭軟骨上緣以下部分,下止于環(huán)狀軟骨下緣平面,連通食管,當吞咽時梨狀窩呈漏斗形張開,食物經環(huán)后隙入食管。6、心的傳導系統組成,各部的位置及機能意義。心臟壁內特殊分化的心肌細胞構成。到心臟各部,起搏和傳導沖動,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的節(jié)律收縮。這個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纖維。竇房結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內膜下層,由結締組織把它們和心肌膜隔開。組成這個系統的心肌纖維聚集成結和束,受交感、副交感和肽能神經纖維支配,并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組成心臟傳導系統的心肌纖維類型有以下三型細胞。1.起搏細胞簡稱P細胞。這種細胞組成竇房結和房室結,這些細胞是心肌興奮的起搏點。2.移行細胞主要存在于竇房結和房室結的周邊及房室束,起傳導沖動的作用。位于竇房結的移行細胞,有的與心房的心肌纖維相連,將沖動傳到心房。但竇房結的沖動如何傳到房室結,尚不清楚。3.束細胞。它們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此種細胞能快速傳導沖動。房室束分支末端的細胞與心室肌纖維相連。將沖動傳到心室各處。7、闡述腹股溝管。腹股溝管(inguinalcanal)是位于腹股溝韌帶內側上方,由外上斜向內下的肌肉筋膜裂隙,男性長約4-5cm,具有前、后、上、下四壁及內、外兩口,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圓韌帶通過。此外尚有髂腹股溝神經和生殖股神經通過。腹股溝管的四壁: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構成;外側1/3份腱膜深面尚有腹內斜肌起始部;后壁由腹橫筋膜構成;內側1/3尚有聯合腱;上壁為腹內斜肌與腹橫肌的弓狀緣;下壁為腹股溝韌帶構成的凹槽。腹股溝管內口為腹股溝管深環(huán),位于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一橫指處、腹壁下動脈的外側,是腹橫筋膜與精索內筋膜相互延續(xù)處的一個橢圓形孔;外口為腹股溝管淺環(huán),位于恥骨結節(jié)的外上方,由腹外斜肌腱膜構成。保護機制:由于腹股溝管是一斜行的肌筋膜裂隙,所以,在腹壓增加時,管的前、后壁會靠攏,腹股溝管這一肌筋膜裂隙雖是腹前壁的一個薄弱區(qū),但當腹壁扁平肌收縮時,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緣與腹股溝韌帶會相互接近,使弓狀緣下方的半月形缺口近于消失;又因腹橫肌的收縮,腹股溝管深環(huán)也會移向外上方,使環(huán)口縮??;且此區(qū)的腹橫筋膜特別明顯的增厚,因此仍具有一定的生理性保護作用,而不至發(fā)生腹股溝疝。8、闡述甲狀腺位置,毗鄰及其血供。甲狀腺(thyroidgland)腺體呈“H”形,分為左右側葉及中間的甲狀腺峽。位置:甲狀腺的兩側葉位于喉下部和氣管上部的前外側,其尖向上外達甲狀軟骨中點,底至第6氣管軟骨環(huán)。甲狀腺峽部位于第2-4氣管軟骨前方。毗鄰:甲狀腺的前面由淺入深依次為皮膚、淺筋膜、頸筋膜淺層、舌骨下肌群和氣管前筋膜。左右兩側葉的后內側與喉和氣管、咽、食管以及喉返神經等相鄰;側葉的后外側與頸動脈鞘及鞘內的頸總動脈、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及頸交感干相鄰。當甲狀腺腫大時,如向后壓迫喉和氣管,科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如壓迫喉返神經,可出現聲音嘶啞;如向后外方壓迫交感干時,可出現Horner綜合征,即患側面部潮紅、無汗、瞳孔縮小、眼裂變窄、上瞼下垂及眼球內陷。血供:動脈:主要來源于甲狀腺上動脈(頸外動脈的分支)和甲狀腺下動脈(鎖骨下動脈的分支)。甲狀腺上、下動脈均有分支,這些分支構成豐富的血管網。因此在甲狀腺大部切除后,雖然結扎了兩側的甲狀腺上、下動脈,但并不會造成殘留甲狀腺的血液供應障礙。另外還有甲狀腺最下動脈,起自頭臂干或主動脈弓。靜脈:甲狀腺有3條主要靜脈:即甲狀腺上、中、下靜脈。甲狀腺上、中靜脈血液流入頸內靜脈,甲狀腺下靜脈血液直接流入無名靜脈。手術經過注意:1、甲狀腺上動脈與喉上神經外支伴行向前下方,在距甲狀腺上極0.5-1.0cm處,離開動脈彎向內側,發(fā)出肌支支配環(huán)甲肌和咽下縮肌,故甲狀腺次全切手術結扎甲狀腺上動脈時,應緊貼甲狀腺上極進行,以免損傷后喉上神經外支而影響發(fā)音。2、由于喉返神經與甲狀腺下動脈的關系在側葉下極附近比較復雜,故術中加扎甲狀腺下動脈時,因遠離甲狀腺下端,以免損傷喉返神經而導致聲音嘶啞。3、甲狀腺最下動脈沿氣管頸部前方上行,至甲狀腺峽參與甲狀腺動脈之間吻合,當低位氣管切口和甲狀腺手術應多注意。9、髖關節(jié)組成,結構特點。髖關節(jié)(HipJoint)由股骨頭與髖臼組成。結構特點:髖臼邊緣有髖臼唇加深了關節(jié)窩,使股骨頭深嵌于窩內;關節(jié)囊堅厚,一端附于髖臼周緣,另一端達股骨頸,在前壁包繞股骨頸的全長,而后壁僅包繞股骨頸內側2/3(故股骨頸骨折有囊內和囊外之分)。髖關節(jié)有堅強的髂股韌帶(髂前下棘→轉子間線),限制髖關節(jié)過伸。恥股韌帶(恥骨上支和閉孔膜-關節(jié)囊和髂股韌帶內側部),限制大腿外展外旋,坐骨韌帶(髖臼后下方-大轉子根部),限制大腿旋內,在關節(jié)囊內有股骨頭韌帶(髖臼橫韌帶→股骨頭凹),以及輪匝帶防止股骨頭向外脫出。運動方式:三軸性運動。簡述結腸上區(qū)器官配布特點結腸上區(qū)器官間的間隙又稱膈下間隙(subphrenicspace),此間隙又被分為肝上、下間隙。肝上間隙借鐮狀韌帶和左三角韌帶分為右肝上間隙和左肝上間隙;肝下間隙以肝圓韌帶區(qū)分為右肝下間隙和左肝下間隙,后者又被小網膜和胃分成左肝下前間隙和左肝下后間隙(網膜囊)。此外,還有左右膈下腹膜外間隙,分別居膈與肝裸區(qū)和膈與胃裸區(qū)之間。1左肝上間隙:被左三角韌帶有效地分成前后兩個間隙。左肝上前間隙的右界為鐮狀韌帶,后方為左三角韌帶前層;左肝上后間隙前方為左三角韌帶后層,上方為膈,下方是肝左葉上面,二間隙在左三角韌帶游離緣相交通。2右肝下間隙:左側為肝圓韌帶,上方為肝右葉上面,下界為橫結腸及其系膜。肝腎隱窩為其后上部,向上可達肝右葉后面與膈之間,向下通右結腸旁溝。3左肝下間隙:上為肝左葉臟面,下為橫結腸及其系膜,右為肝圓韌帶,后為胃和小網膜。左肝下后間隙:即網膜囊,位于小網膜和胃后方。網膜囊的前壁由上而下依次為小網膜、胃后壁腹膜和大網膜前兩層;下壁為大網膜前兩層與后兩層返折處;后壁由下向上依次為大網膜后兩層、橫結腸及其系膜以及覆蓋胰、左腎、左腎上腺等處的腹膜;上壁為襯覆于膈下面的腹膜,在此處肝尾狀葉自右側套入網膜囊內;左界為胃脾韌帶、脾和脾腎韌帶;右界是網膜孔(Winslow孔)。網膜孔是網膜囊的唯一孔道,其前方為肝十二指腸韌帶,后方為覆蓋下腔靜脈的腹膜,上界為肝尾狀葉,下界為十二指腸上部,一般可通過1-2橫指。網膜囊可分為幾個部分,網膜孔所對應的部分為前庭;胃胰襞以上的部分為隱窩,位于小網膜與膈之間,內有尾狀葉套入;沿胰體伸向左后上方達脾門的部分為脾隱窩;下隱窩居胃胰襞以下,在胃與胰及橫結腸系膜之間,于兒童尚深入大網膜前后兩層之間。4右肝上間隙:較寬而深,自肝的前緣開始,至冠狀韌帶前層為止。5膈下腹膜外間隙:左膈下腹膜外間隙位于胃裸區(qū)與膈之間,右膈下腹膜外間隙居肝裸區(qū)與膈之間。11、腎結石隨尿外排,常在哪些部位滯留容易發(fā)生滯留(也就是梗阻)的部位一般是:1、輸尿管上段(也就是輸尿管的入口處),2、輸尿管下段(也就是膀胱壁內段),3、膀胱的出口(前列腺部),4、尿道外口(陰莖外口),這些部位在泌尿系統里邊都是狹窄的部位,所以也是結石比較容易發(fā)生梗阻的部位。12、試述肝門、腎門、肺門內各器官的局部關系1、肝門(partahepatis):肝的臟面有凹陷,有左縱溝(由靜脈韌帶裂和肝圓韌帶裂組成)、右縱溝(由腔靜脈溝和膽囊窩組成)和界于兩者之間的橫溝,三條溝呈“H”形,橫溝亦稱肝門或第一肝門,有肝左、右管、肝門靜脈左、右支和肝固有動脈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經等出入。這些出入于肝門的結構總稱肝蒂(hepaticpedicle),走行于肝十二指腸韌帶內。在肝門處,一般左右、肝管在前,肝固有動脈左、右支居中,肝門靜脈左、右支在后。此外肝左、右管的匯合點最高,緊貼橫溝;肝門靜脈的分叉點稍低,距橫溝稍遠;而肝固有動脈的分叉點最低,一般相當于膽囊管與肝總管匯合部的水平。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膽總管位于肝門靜脈右前方、肝固有動脈的右側。在膈面腔靜脈溝的上部,肝左、中、右靜脈出肝處稱第二肝門,被冠狀韌帶的上層所遮蓋,它的標志是沿鐮狀韌帶向后上方的延長線,此線正對著肝左靜脈或肝左中靜脈合干后匯入下腔靜脈處。因此,手術暴露第二肝門時,可按此標志尋找。在腔靜脈溝下部,肝右后下靜脈和尾狀葉靜脈出肝處稱第三肝門。2、腎門(renalhilum):為腎內側緣中部的凹陷處,有腎血管、腎盂、神經和淋巴管等出入。腎門的邊緣為腎唇,有前唇和后唇,具有一定的彈性,手術需分離腎門時,牽開前唇或后唇可擴大腎門,顯露腎竇。肺門(hilumoflung):為肺縱膈面中部的凹陷,有主支氣管,肺動靜脈,支氣管動靜脈、淋巴管和肺叢等出入,又稱第一肺門。各肺葉的葉支氣管和肺血管的分支或屬支等結構出入肺葉的部位,稱第二肺門。13、乳腺膿腫需進行切開排膿手術,請問女性乳房結構上有哪些特點應如何選擇手術切口、為什么位于胸肌筋膜前面,胸骨旁線與腋中線之間,平第2-6肋高度。乳房與胸肌筋膜之間的間隙成乳房后間隙,內有疏松結締組織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輕度移動。乳腺癌時,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形態(tài)結構:乳房由皮膚、纖維組織、脂肪組織和乳腺等構成。乳房表面中央有乳頭。乳頭周圍色澤較深的環(huán)行區(qū)稱乳暈。乳腺被結締組織分隔成15-20個乳腺葉,每個乳腺葉又分為若干個乳腺小葉。每一個乳腺葉有一個輸乳管,末端開口于乳頭。乳腺葉和輸乳管以乳頭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故乳房膿腫切開引流應做放射狀切口,以免損傷輸乳管。乳房結締組織中有許多纖維束,兩端分別附著于皮膚和胸肌筋膜,稱乳房懸韌帶或cooper韌帶。韌帶兩端固定,無伸展性。乳腺癌時,淋巴回流受阻時引起乳房水腫,同時乳腺癌局部的纖維組織增生,乳房懸韌帶相對變短,使皮膚形成許多小凹陷,臨床上稱“橘皮樣變”。血供:乳房的動脈主要由胸廓內動脈(30%)的肋間前支、腋動脈的分支(胸外側動脈(68%)、肩峰動脈、胸背動脈)等和上4條肋間后動脈的前穿支供血。乳房的靜脈有淺、深靜脈,深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匯入胸廓內靜脈、肋間后靜脈和腋靜脈。胸廓內靜脈是乳房靜脈回流的主要靜脈,也是乳腺癌肺轉移的重要途徑之一。淋巴回流:乳房的淋巴主要引流至腋淋巴結,部分回流至胸骨旁淋巴結、胸肌間淋巴結和膈淋巴結等。(1)乳房外側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主要注入腋淋巴結和胸肌淋巴結,這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徑。(2)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結和尖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3)乳房內側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結。(4)乳房內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管前組,并通過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與肝的淋巴管交通,從而間接地與肝上面的淋巴管相聯系。(5)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經乳房后間隙注入胸肌間淋巴結。胸肌間淋巴結又稱Rotter結,位于胸大、小肌之間,乳腺癌時易受累。(6)內側部的淺淋巴管與對側乳房淋巴管交通。乳腺癌發(fā)生淋巴轉移時,可侵犯腋淋巴結和胸骨旁淋巴結。如果淋巴回流受阻,腫瘤細胞可轉移至對側乳房或肝。14、闌尾炎需作闌尾切除術,請問若是經麥氏點切口,經哪些層次到腹腔,闌尾位于何處,常見位置有哪幾種,如何才能迅速準確地找到闌尾,闌尾動脈來自何動脈,如何尋找辨認闌尾動脈闌尾vermiformappendix是一蚓狀盲管,一般長約5-7cm,直徑0.5-0.6cm,闌尾腔開口與盲腸內面回盲瓣2-3cm處,其一般位于右髂窩內,位置多變。闌尾根部附著于盲腸后內側壁,三條結腸帶的會和點。其體表投影在臍至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有時也以左、右骼前上棘連線的中、右1/3交點(Lanz點)表示。闌尾炎時常有明顯壓痛。解剖層次:解剖層次:皮膚——淺筋膜——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腹腔。闌尾的常見位置有:回腸前位28%,盆位:26%,盲腸后位24%,盲腸下位6%,回腸后位8%。另外還有盲腸外位,盲腸內位,高位,腹膜后位等位置。闌尾的血運來自闌尾動脈,起自回結腸動脈或其分支盲腸前后動脈,多數為1支,少數為2支,在回腸末段后方入闌尾系膜中,沿其游離緣行走,分支分布于闌尾。因此,一旦發(fā)生血液循環(huán)障礙,易使闌尾發(fā)生壞死。闌尾靜脈與動脈伴行,經回結腸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匯入肝門靜脈。因此,當闌尾發(fā)生化膿性感染時,細菌栓子可隨靜脈血流入肝,引起門靜脈炎和肝膿腫。闌尾的神經由交感神經纖維經腹腔叢和內臟小神經傳入,因其傳入的脊髓節(jié)段在第10、11胸節(jié),所以急性闌尾炎發(fā)病開始時,常有第10脊神經所分布的臍周圍牽涉痛。闌尾位置變化較多,手術中有時尋找困難,由于3條結腸帶均在闌尾根部集中,故沿結腸帶向下追蹤,是尋找闌尾的可靠方法。15、男、女直腸前面各有何重要結構,肛門指診男、女各能觸及哪些結構?前面的毗鄰:在男性,直腸上部隔直腸膀胱陷凹與膀胱底上部、精囊上端相鄰,下部借直腸膀胱隔與膀胱底下部、前列腺、精囊、輸精管壺腹、輸尿管盆部相鄰;在女性,直腸上部隔直腸子宮陷凹與子宮頸、陰道穹后部相鄰,下部借直腸陰道隔與陰道后壁相鄰。與直腸下部毗鄰的器官均可以通過直腸指檢隔直腸壁而觸及。在男性向前可觸及膀胱底、前列腺、精囊、輸精管壺腹。此外,輸尿管盆部的病理性增生、坐骨肛門窩膿腫、直腸膀胱陷凹積液等病理變化也可通過直腸指檢觸及。在女性向前可觸及膀胱底、子宮頸,兩側可觸及輸卵管、卵巢。此外,輸尿管盆部的病理性增生、坐骨肛門窩膿腫、直腸子宮陷凹積液等病理變化也可通過直腸指檢觸及。分娩期間,胎頭抵達子宮口時,通過直腸指檢可測定子宮口開口大小的程度。16、試述膝關節(jié)的組成、結構特點和運動。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jié)。髕骨與股骨的髕面相接,股骨的內、外側髁分別與脛骨的內、外側髁相對。膝關節(jié)的關節(jié)囊薄而松弛,附著于各關節(jié)面的周緣,周圍有韌帶加固,以增加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主要韌帶有:(1)髕韌帶patellarligament為股四頭肌腱的中央部纖維索,自髕骨向下止于脛骨粗隆。髕韌帶扁平而強韌,其淺層纖維越過髕骨連于股四頭肌腱。(2)腓側副韌帶fibularcollateralligament為條索狀堅韌的纖維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頭。韌帶表面大部分被股二頭肌腱所遮蓋,與外側半月板不直接相連(3)脛側副韌帶tibialcollateralligament呈寬扁束狀,位于膝關節(jié)內側后份。起自股骨內上髁,向下附著于脛骨內側髁及相鄰骨體,與關節(jié)囊和內側半月板緊密結合。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在伸膝時緊張,屈膝時松弛,半屈膝時最松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許膝關節(jié)作少許旋內和旋外運動。(4)腘斜韌帶obliguepoplitealligament由半膜肌腱延伸而來,起自脛骨內側髁,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上髁,部分纖維與關節(jié)囊融合,可防止膝關節(jié)過伸。(5)膝交叉韌帶cruciateligaments位于膝關節(jié)中央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粉煤灰運輸環(huán)保風險評估與治理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服務合同違約金支付與損害賠償3篇
- 二零二五版地下室房屋租賃合同附條件續(xù)約協議3篇
- 二零二五版旅游景點停車場車位租賃及旅游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硅酮膠產品市場調研與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白酒瓶裝生產線租賃與回購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養(yǎng)老社區(qū)場地租賃與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消防安全評估與應急預案合同3篇
- 2025年度綠色建筑節(jié)能改造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房產抵押合同變更及合同終止協議3篇
- 2024年世界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市政管線(道)數字化施工組”賽項考試題庫
- 介紹蝴蝶蘭課件
- 大學計算機基礎(第2版) 課件 第1章 計算機概述
- 數字化年終述職報告
- 《阻燃材料與技術》課件 第5講 阻燃塑料材料
- 2025年蛇年年度營銷日歷營銷建議【2025營銷日歷】
- 2024年職工普法教育宣講培訓課件
- 安保服務評分標準
- T-SDLPA 0001-2024 研究型病房建設和配置標準
- (人教PEP2024版)英語一年級上冊Unit 1 教學課件(新教材)
-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市政管線(道)數字化施工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