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新高考歷史卷試題真題精校版(含答案詳解)_第1頁
2023年北京新高考歷史卷試題真題精校版(含答案詳解)_第2頁
2023年北京新高考歷史卷試題真題精校版(含答案詳解)_第3頁
2023年北京新高考歷史卷試題真題精校版(含答案詳解)_第4頁
2023年北京新高考歷史卷試題真題精校版(含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2023年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北京卷)歷史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中國傳統音樂以宮、商、角、徵、羽為五聲音階?!妒酚洝窌酚涊d:“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側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這一表述體現了中華文化(

)A.重視選賢任能 B.尊重個性自由 C.強調多元互鑒 D.注重仁義道德2.“郵”是漢代一種通信機構,官府的重要文書可以通過“郵”傳遞,稱為“以郵行”。1930年,新疆羅布泊北岸的遺址出土大量漢代簡牘,如圖為其中一件的照片。據研究推斷,此遺址是漢代設立的居盧訾(zǐ)糧倉。這一發(fā)現說明,漢朝(

①推動中外絲綢貿易的發(fā)展

②有較發(fā)達的信息傳遞體系③在西域地區(qū)推行了郡縣制

④發(fā)展交通有利于邊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是對唐代兩個重要時期的贊譽。一般認為,“貞觀之治”更強調政治開明、社會安定;“開元盛世”更強調經濟發(fā)達、文化繁榮。以下詩文能夠直接反映“貞觀之治”特點的是(

)①“君臣相得”“樂聞直諫”

②“小邑猶藏萬家室”“公私倉廩俱豐實”③“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

④“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铡盇.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如圖是明代經貿示意圖(局部)。對圖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①商幫都分布于南方稻作農業(yè)區(qū)

②長江中下游農業(yè)生產水平總體較高③海禁阻斷了明代海外貿易路線

④主要外貿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幫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清乾隆帝曾詔諭山東巡撫,稱其奏折所述事宜為日常公事,不合體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曉諭各省督撫,此類公事應當使用題本文書,經內閣等部門呈送;只有“案關重大,決不待時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斷(

)A.奏折最早出現在乾隆年間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權C.奏折具有機密高效的特點 D.奏折需要經內閣中轉呈送6.關于鴉片戰(zhàn)爭,有人認為,“自由貿易者背后的經濟能力極其強大,無法遏制或阻擋”“如果在鴉片之外還有其他好的選擇,比如說糖蜜或者大米,這場沖突就可能被稱為糖蜜戰(zhàn)爭或者大米戰(zhàn)爭”。對于上述觀點,認識正確的是(

)①濫用了自由貿易原則

②混淆了毒品與一般商品的區(qū)別③沒有揭示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侵略本質

④意在說明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1944年,太行區(qū)抗日根據地召開第一屆“殺敵英雄和勞動英雄大會”。評選出殺敵英雄31名,勞動英雄39名。鄧小平在大會上指出:“今年機關、部隊自己生產兩月或三月的食糧和全年的菜蔬,還要依靠自己生產來貼補油鹽,計算起來,減輕了人民十萬石公糧的負擔。如果把辦公雜支和節(jié)約統統計算起來,大約減輕了人民二十萬石公糧的負擔。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這一材料反映出(

)①大生產運動取得了明顯效果

②敵后抗日根據地規(guī)模不斷擴大③勞動英雄與殺敵英雄同樣受到尊重

④根據地為反“圍剿”做好了物資儲備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1954年,政務院發(fā)布通知,要求政府機關人員“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時間中各抽出十分鐘做工間操”。隨后,國家體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廣播體操和兒童廣播體操,很快成為中小學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課間操。這表明(

)A.政府意在減少勞動和學習時間 B.競技體育精神深入社會各行業(yè)C.民眾逐漸接受了休閑娛樂觀念 D.政府高度重視增強民眾的體質9.1998年,“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啟動。此后,“村村通”在公路、電力、飲用水、電話網、有線電視網、互聯網等領域陸續(xù)展開,成為一個系統工程。這一工程(

)A.成為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的重大舉措 B.標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C.為開展三線建設做好了充分準備 D.為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基礎10.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各種類型的歷史資料數據庫相繼建立。有學者認為,“大數據使歷史資料利用產生革命性變革”,歷史研究進入“e-考據”時代。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大數據的應用改變了史料運用的原則②數字化史料豐富了史學家的研究手段③歷史資料數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④“e-考據”指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結合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羅馬共和國時期,元老貴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經商,往往由奴隸或奴釋民(奴隸獲得釋放后成為公民)代為經營。經商發(fā)財后的奴釋民也多購買土地,甚至不再經商。西塞羅說:“沒有什么比農業(yè)更好……更適合自由人的?!边@說明,在羅馬共和國(

)①貴族因無利可圖而不愿經商

②占有和買賣土地是公民的權利③奴隸經商致富可獲得公民權

④社會的重農輕商觀念比較濃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2.中世紀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業(yè)和手工業(yè)重鎮(zhèn),行會眾多。1413年,該城最高行政機構市政會議討論決定,永遠禁止制造和使用紡絲搓絲機,理由是它會讓該城許多絲織業(yè)從業(yè)者斷了生路。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該決議不需要封建領主批準

②工人通過罷工阻止新機器的引進③行會有效保護了成員的經濟利益

④該決議重創(chuàng)了機器大工業(yè)生產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3.美國《獨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話:“他(英王)侵犯了一個遙遠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權和自由權。他們被捕獲,販賣到另一個半球,乃至慘死途中?!边@句話最終被刪除,沒有出現在定稿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英國政府頒布法令,廢除了奴隸貿易B.《獨立宣言》否定了天賦人權的觀念C.北美革命者對奴隸貿易問題存在分歧D.北美黑人的公民權利得到了法律承認14.墨西哥在1821年獨立后,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將阿茲特克人視為祖先,將阿茲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視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這些做法意在(

)A.打擊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統治 B.深化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C.推動墨西哥的民族獨立運動 D.重建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15.196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522號決議,倡議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與投資應達到發(fā)達國家國民收入的1%。此舉符合聯合國(

)A.托管制度 B.“大國一致”的原則C.安理會投票程序 D.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宗旨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南學與北學南北朝時期,儒學有南學與北學之分?!澳媳彼?,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風,注重探尋玄學義理;北學嚴守漢儒傳統,注重名物訓詁。南、北儒士研習經書,偏重不同的注本(對儒家經典的注釋本)。以《左傳》為例,南朝流行“杜預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靈恩常引用“服虔注本”來詰難“杜預注本”,引領論辯之風。北魏有名儒“兼讀杜、服,隱括(修訂)兩家,異同悉舉”。這一時期,南北政權?;ヅ墒构?jié),他們也往往借機相互考校儒學。隋滅陳后,將大量士人遷至北方。隋煬帝大舉征召儒生,“使相與講論得失于東都(洛陽)之下”,勝出者多為南方儒士。其后他們大多在北方活動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負典籍,云會京師”。唐太宗下詔統一五經文本和注釋??追f達兼采南北,撰成《五經正義》,高宗時頒行全國,成為官方經學定本。(1)指出南北朝時期南學與北學分立的時代背景。(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儒學走向統一的過程及意義。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致敬!致遠艦!致遠艦是北洋海軍主力巡洋艦,1894年9月在甲午海戰(zhàn)中沉沒。戰(zhàn)爭結束后清廷頒布上諭,大力褒揚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賜謚“壯節(jié)”,從優(yōu)議恤。有挽聯云“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材料一

致遠藥彈盡,適與倭船吉野值。管帶鄧世昌……謂倭艦專恃吉野,茍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車,向吉野沖突。吉野即駛避,而致遠中其魚雷,機器鍋爐迸裂,船遂左傾,頃刻沉沒,世昌死之,船眾盡殉?!﹀a光《東方兵事紀略》(1897年)(此書多參考當時的公文、電報、私人信函等)材料二

(致遠艦)被1枚重炮彈……命中了水線??傊还茉鯓?,它開始嚴重傾斜,顯然是受到了重創(chuàng)。該艦的管帶……下定決心與敵人同歸于盡,于是向一艘敵人最大的軍艦沖鋒,準備實行撞擊。一陣重炮和機關炮彈的彈幕掃過他的軍艦,傾斜更加嚴重了,就在即將撞上敵艦之際,他的船傾覆了。軍艦從艦首開始下沉……所有艦員與艦同沉?!?zhèn)遠艦美籍雇員馬吉芬的回憶(《世紀雜志》,1895年)材料三

致遠艦水下考古……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匯集全國水下考古專業(yè)人員,在丹東市政府的支持下,聯合海洋勘測、潛水打撈等行業(yè)的技術力量,于2016年秋圓滿完成致遠艦考古調查任務。此次調查,也對致遠艦的破損情況有了較準確的掌握,整體保存一般,鋼板、鍋爐零件因爆炸而拋離原來位置,火燒情況嚴重??脊虐l(fā)現外殼板保存完好……近艏部處發(fā)現保存完好的魚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彈藥,均說明并未發(fā)生被魚雷直接擊沉或魚雷艙中炮發(fā)生殉爆。致遠艦……處于北洋艦隊左翼最外圍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為日軍集火攻擊的對象……中炮進水后……一直堅持在戰(zhàn)場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積的火燒痕跡)?!吨逻h艦水下考古調查報告》(2023年)辨析和考證上述材料,并描述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過程。18.延續(xù)與變遷材料一

西方傳統觀點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歐洲歷史的分水嶺,此時歐洲告別中世紀,進入現代。材料二

20世紀后期,有學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這一時段固然重要,但還不能稱之為歐洲歷史的分水嶺,因為此時歐洲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關系等領域并無本質變化。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18世紀中后期,此后歷史才真正步入現代,分水嶺才真正出現。歷史發(fā)展往往是一個延續(xù)與變遷交織的過程。從這一角度,結合15—18世紀歐洲歷史的重大史實,評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19.黃河——“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材料一

中國古人通過祭祀表達對黃河的敬畏。據甲骨卜辭記載,殷人每年多次舉行黃河祭祀,以求雨、求豐年等。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原地區(qū)的諸侯也常常祭祀黃河,以結盟、立誓或祈求戰(zhàn)爭勝利等。材料二

1903年鄒容在《革命軍》中寫道:“沿萬里長城,登昆侖,游揚子江上下,溯黃河,豎獨立之旗,撞自由之鐘?!?910年革命派《民聲》雜志發(fā)表組詩《愛之歌》,其中《黃河》篇寫道:“吾族受此河流賜,產出一部民族志。”1923年李大釗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中寫道:“揚子江、黃河可以代表我們的民族精神?!?937年國共兩黨代表在黃河邊同祭黃帝,毛澤東親撰祭文,“胄衍祀綿,岳峨河浩”“民族陣線,救國良方”。1938年《民族詩壇》發(fā)表詩歌《黃河》,詩中寫道:“黃河!你這中華國族的母親,現在你再也不能安睡,東方吹動了號角,殺聲震變了天地。”1939年《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的歌聲激起熱烈反響,迅速傳唱到各根據地和抗日前線。(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說明中國古代重視祭祀黃河的原因。(2)20世紀上半葉,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時代內涵不斷豐富。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予以說明。20.柑橘與《橘錄》材料一

中國是最早栽培柑橘類果樹的國家之一。宋代,柑橘的產銷擴大。南方出現了溫州、蘇州、荊州和福州等多個柑橘生產中心,有眾多專門販運柑橘的商人。開封的酒肆內有溫柑、金橘等多個品種,臨安有專門售賣柑橘的市場“柑子團”。士大夫喜愛歌詠“橙黃橘綠”,蘇軾自稱“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南宋韓彥直總結了柑橘栽培技術,撰成世界第一部柑橘專著《橘錄》。該書將柑橘類果樹分為3大類27種,分述植株、果實、食味和產地等,并介紹了栽培、去病、澆灌、采摘、收藏和入藥等各項環(huán)節(jié)。材料二

15世紀以后,中國的甜橙傳入歐洲,哥倫布將其帶到美洲。在甜橙基礎上培育出的臍橙成為美洲重要品種。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奧斯貝克在廣州記錄了當地柑橘品種,并把標本帶回國。19世紀初,英國從廣州引進寬皮柑橘。中國良種的引進,使歐美柑橘從藥用、裝飾轉向食用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費。西班牙在18世紀末就出現了商業(yè)化柑橘種植園。20世紀初,美國植物學家施永格在中國發(fā)現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種,將其引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種?!堕黉洝吩跉W、美、日均有流傳。1923年,《橘錄》英文版在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漢學雜志《通報》上發(fā)表,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為其撰寫引言。世界柑橘業(yè)權威著作《柑橘產業(yè)》也多次引用《橘錄》。(1)概述宋代柑橘產銷擴大的歷史條件。(2)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簡述中國柑橘品種和《橘錄》在世界傳播的影響。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1.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根據材料“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徽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笨芍袊鴤鹘y音樂的五聲音階,其中“惻隱而愛人”體現的是“仁”,“方正而好義”體現的是“義”,“樂善而好施”體現的是“德”,“溫舒而廣大”體現的是“道”,“整齊而好禮”體現的是“禮”,綜上可知,材料中的表述體現了中華文化注重仁義道德,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政治主張,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中華文化體現的做人原則,沒有描述個性自由,排除B項;多元互鑒指文化間的交流與借鑒,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2.B【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漢朝(中國)。②根據材料“官府的重要文書可以通過‘郵’傳遞……新疆羅布泊北岸的遺址出土大量漢代簡牘……此遺址是漢代設立的居盧訾糧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郵”是漢代一種通信機構,官府的重要文書可以通過“郵”傳遞,說明漢朝時期有較發(fā)達的信息傳遞體系,符合題意;④新疆羅布泊北岸的遺址是漢代設立的居盧訾糧倉,說明漢代時期加強了對邊疆的治理,符合題意;①根據材料信息,材料描述的是絲綢之路的繁榮,但無法判定是否為絲綢貿易,不符合題意;③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定在西域地區(qū)是否設置了郡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3.C【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貞觀之治’更強調政治開明、社會安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時期,君臣關系融洽,虛心納諫,①符合題意;“小邑猶藏萬家室”描述的是開元盛世的場景,②不符合題意;“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意思是五尺高的學童以不說詩詞文賦的為恥,是唐朝中期杜佑對當時社會場景的描述,③不符合題意;“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铡笔恰敦懹^政要》中對唐太宗統治時期的描述,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B項和D項。故選C項。4.B【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明代經貿示意圖(局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幫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南方居多,①與題意不符;長江中下游農業(yè)生產力(畝產斤數)較其他地區(qū)高,說明此地農業(yè)生產水平總體較高,②符合題意;根據材料信息,此時的海外貿易線路較多,說明明代海外貿易沒有阻斷,③不符合題意;根據示意圖信息,廣州、泉州、福州、寧波等外貿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幫,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C項和D項。故選B項。5.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只有‘案關重大,決不待時者’才可用奏折?!笨芍?,乾隆時期,規(guī)范了對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別重要、特別緊急的事務,才可通過奏折進行上奏,說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機密高效的特點,便于皇帝對地方的控制,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奏折最早出現在康熙時期,排除A項;材料中描述的是對奏折制度的規(guī)范和要求,沒有體現制衡皇權信息,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常規(guī)文書經內閣中轉呈送,而奏折單獨呈送皇帝,不經中轉,收發(fā)環(huán)節(jié),排除D項。故選C項。6.A【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將鴉片戰(zhàn)爭完全歸因于于自由貿易,是不科學的,濫用了自由貿易原則,①正確;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將鴉片貿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與一般商品的區(qū)別,②正確;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的本質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而對中國進行的侵略,而該學者沒有看到英國侵略中國的本質,完全歸因于自由貿易,③正確;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自由貿易背后的經濟能力極其強大,就算不是鴉片,英國還會以別的理由打開中國的市場,因此該學者認為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時間,排除④。綜上,A項正確,排除BCD項。7.A【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減輕了人民十萬石公糧的負擔”“減輕了人民二十萬石公糧的負擔”可知,大生產運動減輕了人民負擔,效果明顯,①正確;材料強調太行區(qū)抗日根據地的機關、部隊自己生產減輕人民負擔,不涉及根據地規(guī)模的擴大,排除②;根據材料可知,殺敵和勞動都被評為英雄,都為抗戰(zhàn)作出了貢獻,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確;材料時間為1944年,處于國共合作抗戰(zhàn)時期,而反“圍剿”是國共十年內戰(zhàn)時期,排除④,綜上,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8.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政務院要求政府機關人員在工作時間做工間操;國家體委也推行中小學生廣播體操和兒童廣播體操,無論工間操和廣播體操都有利于加強鍛煉,增強民眾體質,D項正確;在工作和學習之余加強鍛煉,目的是更好的工作和學習,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減少勞動和學習時間,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政府機關和學校,“社會各行業(yè)”的說法絕對,且材料中的工間操和廣播體操不屬于競技體育,排除B項;材料只是強調政務院和國家體委對鍛煉的重視,沒有體現民眾的態(tài)度,排除C項。故選D項。9.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材料強調的是“村村通”工程,即在農村發(fā)展公路、電力、飲用水、電話網、有線電視網、互聯網,這有利于加強農村和農村以及農村和城市之間的聯系,有力的推動了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A項正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是1978年到1983年,材料不涉及經濟體制改革問題,排除B項;三線建設的時間是20世紀60~70年代,目的是加強國防為中心的戰(zhàn)略大后方建設,材料和三線建設無關,排除C項;社會主義改造早在1956年底就已經完成,排除D項。故選A項。10.D【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間是當代。根據材料可知,大數據可以使歷史資料共享,提高了利用率,但并不是變革史料運用的原則,史料運用仍然要堅持孤證不立、無征不信、實事求是等原則,排除①;根據材料“各種類型的歷史資料數據庫相繼建立”“大數據使歷史資料利用產生革命性變革”可知,數字化史料可以通過大數據將史料分類,數字化文獻檢索可以使史料的搜集極其快捷而且相對完備,可以快速檢索到大量資料,由此可見,歷史資料數字化豐富了史學家的研究手段,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②③正確;“e-考據”指的是充分利用電子資源進行考據的方法,是信息技術和歷史考據的結合,并非是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結合,排除④。綜上,D項正確,排除ABC項。11.B【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羅馬共和國時期。根據材料“……(奴隸獲得釋放后成為公民)代為經營。經商發(fā)財后的奴釋民也多購買土地,甚至不再經商”可知奴隸釋放后才能成為公民,才能購買土地,因此,占有和買賣土地是公民的權利,②正確;根據材料“沒有什么比農業(yè)更好……更適合自由人的”可以看出重農輕商觀念濃厚,④正確;材料強調元老貴族占有大量土地,一般不直接經商,并沒有強調是因為無利可圖而不愿經商,從“經商發(fā)財后的奴釋民也多購買土地”可以看出經商是有利可圖的,①錯誤;根據材料可知奴隸獲得釋放后成為公民,并非經商致富后獲得公民權,③錯誤。故本題選B項。12.A【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中世紀的德意志。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世紀的自治城市獲得了一定的特權,而且從材料看出該決議是該城最高行政機構市政會議討論決定,所以不需要封建領主的批準,①正確;根據材料“永遠禁止制造和使用紡絲搓絲機,理由是它會讓該城許多絲織業(yè)從業(yè)者斷了生路”可以看出行會有利于保護成員的經濟利益,③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以行會決議的形式阻止制造和使用新機器,沒涉及工人罷工,②錯誤;機器大工業(yè)生產出現于工業(yè)革命之后,④錯誤。g故①③正確,②④錯誤,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13.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獨立戰(zhàn)爭時期(美國)。據材料“‘他們被捕獲,販賣到另一個半球,乃至慘死途中’這句話最終被刪除,沒有出現在定稿中”,可知在初稿中對英國在北美地區(qū)的奴隸貿易,進行了批判和抨擊,但是最終沒有出現在定稿中,說明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革命者對奴隸貿易問題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存在分歧,C項正確;1807年,英國宣布廢止奴隸貿易,而美國《獨立宣言》的時間是1776年,時間不符,排除A項;《獨立宣言》并沒有否定天賦人權觀念,而是宣揚天賦人權,排除B項;1866年憲法修正案中,美國第一次承認黑人享有公民權,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時空是1821年后(墨西哥)。據材料得出主要結論:獨立后的墨西哥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奉阿茲特克人為祖先,視末代皇帝為民族英雄,以此來強化民眾的民族認同,增強民眾的國家觀念,B項正確;墨西哥獨立打擊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與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統治關系不大,排除A項;墨西哥獨立后的做法有利于鞏固民族獨立成果,而不是推動民族獨立運動,排除C項;墨西哥獨立后,意在用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來增強國家民族意識,并不是重建文明,排除D項。故選B項。15.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1960年(聯合國)。據材料“倡議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與投資應達到發(fā)達國家國民收入的1%”,可知聯合國倡議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進行援助和投資,以促進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進而促進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符合其維護世界,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宗旨,D項正確;托管制度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托管領土居民的進展以及托管領土朝自治或獨立方向的逐漸發(fā)展,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大國一致”的原則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表決程序原則,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安理會的投票程序體現了大國一致的原則,其主要的意義是想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6.(1)政治上:南北分裂對峙;經濟上:北方經濟恢復與發(fā)展,江南經濟開發(fā);民族關系上:各民族之間大交融;文化上:佛教盛行;學術傳統上:南方儒士受玄學影響,北方儒士嚴守漢儒傳統。(2)過程:南北朝時期互派使節(jié),借機相互考校儒學;隋朝時,大量士人遷至北方,南學與北學匯集洛陽;唐朝時逐漸走向統一。意義:有利于學術文化上的統一,推動儒學的發(fā)展,鞏固儒學正統地位;推動知識分子思想上的統一;有利于維護政治上的統一?!驹斀狻浚?)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所學可知,南北朝時期,政治上,南北分裂對峙;經濟上,北方經濟恢復與發(fā)展,江南經濟開發(fā);民族關系上,各民族之間大交融;文化上,佛教盛行。根據材料“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風,注重探尋玄學義理;北學嚴守漢儒傳統,注重名物訓詁?!笨芍?,學術傳統上,南方儒士受玄學影響,北方儒士嚴守漢儒傳統。(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南北朝到隋唐時期(中國)。第一小問過程,根據材料“南北政權常互派使節(jié),他們也往往借機相互考校儒學”得出,南北朝時期互派使節(jié),借機相互考校儒學;根據“隋滅陳后,將大量士人遷至北方。隋煬帝大舉征召儒生,‘使相與講論得失于東都(洛陽)之下’,勝出者多為南方儒士”得出,隋朝時,大量士人遷至北方,南學與北學匯集洛陽;根據“唐太宗下詔統一五經文本和注釋??追f達兼采南北,撰成《五經正義》,高宗時頒行全國,成為官方經學定本。”得出,唐朝時逐漸走向統一。第二小問意義,根據材料“唐太宗下詔統一五經文本和注釋??追f達兼采南北,撰成《五經正義》,高宗時頒行全國,成為官方經學定本”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有利于學術文化的統一,推動儒學的發(fā)展,鞏固儒學正統地位;推動知識分子思想上的統一;有利于維護政治上的統一等角度進行回答。17.辨析考證:《東方兵事紀略》屬傳世文獻,作者姚錫光親歷甲午戰(zhàn)爭,著書時參考了當時的公文、電報、私人信函等,其記載可信度較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世紀雜志》也屬傳世文獻,是鎮(zhèn)遠艦美籍雇員馬吉芬的回憶錄,作者親歷了黃海大戰(zhàn),其記載可信度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報告》是通過考古發(fā)掘、實物分析考證而得出的報告,屬于實物史料的范疇,對研究致遠艦具有重要價值?!稏|方兵事紀略》和《世紀雜志》都記載了致遠艦的沉沒,反映了時人有關致遠艦的歷史記憶,為研究黃海大戰(zhàn)及致遠艦提供了雙重文獻證據;致遠艦水下考古中的發(fā)現,證明當時致遠艦未被魚雷擊中,但中炮進水而沉沒的情況。所以,傳世文獻與考古史料相互印證,還原了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始末。描述過程:致遠艦中炮,船體進水,大面積著火,鄧世昌攜全艦官兵一起,英勇無畏,沖撞敵艦,壯烈殉國?!驹斀狻勘绢}是認識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第一小問辨析考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方兵事紀略》屬傳世文獻,作者姚錫光親歷甲午戰(zhàn)爭,著書時參考了當時的公文、電報、私人信函等,其記載可信度較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世紀雜志》也屬傳世文獻,是鎮(zhèn)遠艦美籍雇員馬吉芬的回憶錄,作者親歷了黃海大戰(zhàn),其記載可信度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報告》是通過考古發(fā)掘、實物分析考證而得出的報告,屬于實物史料的范疇,對研究致遠艦具有重要價值?!稏|方兵事紀略》和《世紀雜志》都記載了致遠艦的沉沒,反映了時人有關致遠艦的歷史記憶,為研究黃海大戰(zhàn)及致遠艦提供了雙重文獻證據;致遠艦水下考古中的發(fā)現,證明當時致遠艦未被魚雷擊中,但中炮進水而沉沒的情況。所以,傳世文獻與考古史料相互印證,還原了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始末。第二小問過程:通過綜合三則史料可得出致遠艦官兵英勇殉國的大致過程是,致遠艦中炮,船體進水,大面積著火,鄧世昌攜全艦官兵一起,英勇無畏,沖撞敵艦,壯烈殉國。18.材料一觀點:公元1500年前后是歐洲歷史的分水嶺,歐洲進入現代。評析:公元1500年前后,新航路開辟,密切了歐洲與其他地區(qū)的聯系,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雛形出現,食物物種交流增多,引起了歐洲商業(yè)革命、價格革命,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西歐開始早期殖民擴張,促進了早期資本原始積累,為工業(yè)革命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引發(fā)了思想的變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推動了人文主義的發(fā)展,解放了思想;經濟與思想的變化,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變革。材料二觀點:公元1500年前后歐洲無本質變化,18世紀中后期歐洲才真正步入現代化。評析:公元1500年前后,歐洲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關系等領域并無本質變化。到18世紀中后期,蒸汽機改良并得到推廣使用,促進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工業(yè)革命產生了巨大生產力,促進了歐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加速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與此同時,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促使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從一國向多國擴展,影響蔓延至其他國家,最終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因此18世紀中后期歐洲社會發(fā)生了巨變,真正步入了現代化?!驹斀狻勘绢}是論述題之選擇觀點說明題,時空是1500年-18世紀中后期的歐洲。這一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由于沒有較多基礎知識做依托,要求學生結合15-18世紀歐洲歷史的重大史實,評析兩則材料給出的不同觀點,能夠在敘述歷史時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各種聯系。首先,對兩則材料中觀點進行概括,可知材料一觀點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歐洲歷史的分水嶺,歐洲進入現代”,材料二觀點為“公元1500年前后歐洲無本質變化,18世紀中后期歐洲才真正步入現代化”。其次,結合所學15-18世紀歐洲歷史重大史實,分別對材料中的兩個觀點進行評析,材料一觀點要列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史實進行論證;材料二觀點要列舉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法國大革命等史實進行論證。19.(1)黃河孕育了古代農業(yè),是古代農業(yè)的重要水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為適應諸侯國之間征伐戰(zhàn)爭的需要;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悠久而燦爛的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