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學期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全冊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1.gif)
![秋季學期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全冊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2.gif)
![秋季學期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全冊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3.gif)
![秋季學期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全冊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4.gif)
![秋季學期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全冊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203a25ff3fd9dc3f664859a26f9ffdd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0第1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與元謀人相關的基本知識2、掌握有關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過程與方法:1、觀察比較古猿、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或現(xiàn)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qū)別2、想象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3、思考比較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那些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值得熱愛。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應該珍惜它教學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教學難點年代距今久遠,需要科學推斷和合理想象這些較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教學方法導學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個性化設計一、導入新課結合“導入框”內容放映有關傳說的錄像,激發(fā)學生興趣。二、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一)我國最早的人類教師根據(jù)幻燈片簡介1965年在云南元謀盆地的發(fā)現(xiàn),強調指出:1、“距今約170萬年”這個數(shù)據(jù)經科學測定出來,是我國考古學界一致公認的研究成果。但是近來不斷有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其中有兩處可能比元謀人更早。一個是重慶巫山龍骨坡的“巫山人”,另一個是山西芮(ruì)城縣的西侯度文化。因此,究竟誰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學術界未有一致的定論。說不定在座的同學中,將來有人會探究出新的成果,為我國歷史科學的殿堂添磚加瓦,使它更加燦爛輝煌。2、遺存中的牙齒是人類的,而且有幾件打制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炭屑和燒骨則證明他們已知道用火了。(二)北京人教師簡介1929年以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發(fā)現(xiàn),強調1、裴文中發(fā)現(xiàn)北京人第一塊頭蓋骨。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以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40多個北京人個體。3、洞內還發(fā)現(xiàn)近10萬件石器。由此可見,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痕跡最豐富的遺址。結合教材內容放映有關“北京人”的錄像,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究。1、頭部特征:放映三幅人物頭像幻燈片以及相關表格,讓學生對比古猿、北京人、現(xiàn)代人的頭部區(qū)別,得出結論——北京人的頭部特征與古猿區(qū)別不大,與現(xiàn)代人區(qū)別卻很大。古猿低平粗壯高突前伸很不明顯北京人低平粗壯高突前伸很不明顯現(xiàn)代人高聳細柔低突后斂明顯2、打制石器:指導閱讀課本第5頁的“自由閱讀卡”,學生討論:“打制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什么不同?”接著指導閱讀同頁的“活動與探究”2,組織學生討論(題目如書)。3、用天然火:指導閱讀課本第3頁的“閱讀文字”(介紹北京人遺址的灰燼堆),學生討論:“北京人遺址里為什么會留下這么多的灰燼堆?”(他們只能使用天然火,需要保留火種。)4、群居生活:指導閱讀課本第2頁的“文獻資料欄:《韓非子》語句”,觀察彩色插圖1《北京人的生活》,學生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三)山頂洞人結合課文放映有關“山頂洞人”的錄像,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探究、比較、辯論。1、頭部特征:放映北京人、山頂洞人、現(xiàn)代人的頭部區(qū)別,得出結論:山頂洞人的模樣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2、生產生活水平:指導閱讀4—5頁有關山頂洞人的“正文”和“閱讀文字”,組織學生活動。A.問:“山頂洞人的遺址里還有沒有大量的灰燼堆?這是為什么?”(已能人工取火,不必刻意保存火種了。)B.放映《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幻燈片,學生“動腦筋”并辯論(見教材第5頁)。C.放映第5頁“活動與探究”1的幻燈片,學生先思考:“應從哪些方面比較?”接著放映《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表》幻燈片標題行,然后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各項答案。D.教師通俗地解釋“氏族公社”里血緣紐帶、財產公有、平等相處等情況。1、《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講到了三種代表。其中,元謀人被稱為“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痕跡最豐富的遺址,山頂洞人的模樣已經同現(xiàn)代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2、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距今年代分別是約170萬年、約70萬到20萬年、約18000萬年。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分組填《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表》)4、對各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醒預習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反思: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情況。過程與方法:以他們?yōu)槔f出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主要情況,認識到他們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中國不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起源地之一,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感情,增強民族意識。教學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教學難點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變化及其原因教學方法導學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個性化設計一、導入新課:學生閱讀課前導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他們是靠什么獲得食物的?(采集、打獵、捕魚)他們這種靠“采集”獲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節(jié)變化和天災的影響;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條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變這種這些,關鍵要解決什么問題?開始一種什么樣的新生活?我國原始的農耕是怎樣出現(xiàn)的?本節(jié)課將了解到這些內容。二、講授新課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的遺址圖》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體位置?!境鍪灸繕恕浚簩W生閱讀或教師提示。導學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時間的什么地點?生產工具怎樣?他們種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樣的房子?主要飼養(yǎng)何種家禽?手工業(yè)制造有哪些?學生閱讀第一目后回答。討論: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哪些進步?引導學生從生產工具、農作物種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飼養(yǎng)業(yè)和手工業(yè)等方面思考。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住干欄式的房子,過定居的生活,已會挖掘水井、飼養(yǎng)家禽、會制陶器,并能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的樂器。導學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況是這樣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況如何呢?請大家仿照第一目學習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學生閱讀第二子目后回答。比較: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干欄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卻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主要是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長江流域地勢低洼,潮濕溫熱;而黃河流域干旱、風沙大,氣候比較寒冷。所以,我們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想象:我國原始的農耕時代的居民有怎樣的分工?引導學生結合現(xiàn)實想象。婦女:耕作、防止;男子:打獵、制陶;老人:做家務。導學3、請大家自學第三目——大汶口原始居民。思考:大汶口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多少懸殊的現(xiàn)象?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xiàn)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現(xiàn)了貧富懸殊。
教學反思:第3課遠古的傳說【課程標準】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qū)別?!窘虒W目標】識記與理解: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黃帝與農業(yè)起源關系的傳說的實質,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能力和方法:培養(yǎng)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印證歷史的基本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yǎng)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yōu)秀品行,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體驗禹治水的艱辛并了解其業(yè)績,體會人生的價值?!窘虒W重、難點】重點:農業(yè)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難點:部落、部落聯(lián)盟的構成和性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課前準備】課前收集有關黃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窘虒W步驟】一、導入新課1.學生讀引言。2.教師引入:歷史講究真實可靠,傳說難免夸張?zhí)摌?。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著極有價值的內容。上一課時,我們從考古發(fā)掘的物證來學習了原始農耕文化,本課時要通過傳說來認識農耕文化??纯茨切┝鱾骶眠h的傳說中,包含了有關遠古農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歷史信息?二、新課講授(一)二、炎帝和黃帝的傳說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么來的嗎?講解“炎”、“黃”之意及其傳說(或抽學生來講)整理出華夏族的來歷:黃帝黃帝炎帝蚩尤漢族其他黃炎部落聯(lián)盟華夏族炎帝子孫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農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談后世祭祀炎、黃(談兩碑上的字),黃帝、炎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二)禪讓的傳說1.簡要講:黃帝以后很久,堯禪舜、舜讓禹。要求學生概括其過程的共同點。然后得出結論,讓學生理解禪讓的含義。2.讓學生簡單發(fā)表一下關于如何看“禪讓制”的看法。(三)治水的傳說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必定是他的德才出眾、威望很高。何以見得?還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禹治水的傳說。2.要求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傳說。然后問,禹治水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然后小結:禹治水成功,樹立了崇高的威望。3.處理輔欄的讀讀、說說。(四)情感升華學習了本課內容,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什么?(生答,教師簡評),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將其發(fā)揚光大。(五)學習測評完成課后學習測評題教學反思:第4課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課題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執(zhí)教許婉瑩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從“禪讓制”到“世襲制”的演變,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相關知識,歸納三朝興亡的共同原因,了解西周分封制。能力目標課前準備,課堂討論質疑的方式學習本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情感價值認識到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實、分封制教學難點分封制教學方法談話法、講述法、圖示法: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具準備討論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步驟一、新課導入:多媒體展示能反映商朝末期武王伐紂故事的封神演義的圖片及影視主題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聯(lián)系史實,過渡到本課的學習。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情境直觀感受,導入對新課的學習。二、自主學習:1.多媒體展示——學習板塊一:夏朝的興衰教師展示問題:誰來說說夏朝是怎樣建立的?夏朝是怎樣統(tǒng)治人民的?世襲制和禪讓制有什么區(qū)別?夏朝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的發(fā)現(xiàn)反映了什么問題?學生小組討論并在班上交流。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答案。2.多媒體展示——學習板塊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教師展示問題:結合教材說說:商朝建立的時間?強大起來的背景?了解盤庚遷殷的原因,能說出商朝為了鞏固統(tǒng)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商紂王殘暴的表現(xiàn)有哪些?學生小組討論并在班上交流。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答案。3.多媒體展示——學習板塊三:西周的分封制教師展示問題:多媒體展示《西周初期形勢圖》和《夏商形勢圖》比較分析兩圖有什么變化?說說西周采取什么辦法來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說說這一辦法的具體措施及歷史作用?學生小組討論并在班上交流。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答案。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本課的重點內容設計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借助教師的點撥和啟發(fā)更好的理解“分封制”這一概念,從而很好地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三、合作探究:多媒體展示探究的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并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師做點撥和簡要點評。1、本課中你喜歡哪些歷史人物,不喜歡哪些歷史人物?說出你的理由。2、西周分封制有何作用?3、結合所學內容分析,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對我們有何啟示?設計意圖:這是三個能力題,問題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種,無論是哪一種,都要言之有據(jù)。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與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四、
知識拓展:
“三代”的故事傳說:各小組派代表講述商湯滅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紂、周公制禮作樂、烽火戲諸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教師做簡要點評。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既是對學生課前搜集資料任務的很好檢驗,同時也實現(xiàn)了歷史知識的拓展和遷移,并在講述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五、學習反思:想想本節(jié)課學習過程中的收獲與不足之處。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學習過程中收獲的經驗和方法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自己學習過程中不足之處進行反思,并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作業(yè)完成基礎訓練板書設計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商湯滅夏武王伐紂西周的分封制教學反思課題: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課程目標:了解青銅工藝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知識與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以司母戊鼎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通過了解漢字的演變,培養(yǎng)學生從點到線尋找歷史規(guī)律的能力;通過對司母戊鼎等青銅器的鑄造過程或用途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歷史想像力。過程與方法通過“甲骨文漢字,漢字--甲骨文”正反兩方面的推理論證活動,增強對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淵源關系的認識;積極開展收集青銅器相關圖片及有關資料的活動,通過展覽、講解、想象,加強對青銅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認識;通過對司母戊鼎鑄造過程的資料閱讀及想象,能分析總結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協(xié)同合作的精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能真實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悠久的,中華民族是高度智慧的”,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加強振興中華的社會責任感。批注:教學重點:甲骨文、金文的字體及漢字的演變;司母戊鼎教學難點:漢字的演變、司母戊鼎為什么是商王權力的象征。教學用具:PPT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學生在閱讀、觀察、討論中感知歷史,自主得出歷史結論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同學們,還記得商朝是誰建立的嗎?甲骨文和青銅器是商代文明中最具有典型意義的兩個代表,今天我們就走進甲骨文和青銅器,來了解它們?!拘抡n教學】一、甲骨文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本目課文,找出本目的主要知識點。經過學生發(fā)言,最后確定本目有關甲骨文的主要知識點如下:①殷墟出土。②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③和今天的漢字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④記錄了商王的活動,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經濟狀況。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多媒體打出《商朝時期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圖》,讓學生找出殷墟的位置。補充材料介紹甲骨文出土的情況。提問:王懿榮為什么能發(fā)現(xiàn)甲骨文呢?學生經過討論發(fā)言,教師可概括為:①王懿榮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這是他平??炭鄬W習、積累的結果。②王懿榮注意觀察和思考,因而能夠在很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做出重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多媒體打出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辭”的圖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問:同學們在這些圖片上看到了些什么?學生觀看后,分組討論,然后每組由一個代表發(fā)言。綜合后,得出如下結論:①形狀不同,有的像龜甲,有的像獸骨。②上面有文字,而且不是寫的,是刻在上面的。③上面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裂紋。④上面的文字有的多,有的少。教師根據(jù)前兩點得出“甲骨文”的概念,并強調文字是刻上去的。用多媒體在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辭”的圖片中選出幾個甲骨文字,放大后要求學生辨認;用多媒體打出它們相對應的今天的漢字后,請學生談談它們的造字方法。多媒體顯示一個刻有文字的甲骨,并打出其已被認出的文字,介紹甲骨文字的內容。說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二、青銅工藝要求學生閱讀第二目“青銅工藝”。教師幫助學生落實青銅技術產生、發(fā)展和走向鼎盛的時間。多媒體從多角度展示司母戊鼎,同時選擇局部展示它的紋飾。觀看后,要求學生談談對它的感受。學生討論后發(fā)言,教師注意落實兩點:①造型雄偉。②紋飾古樸。多媒體展示四羊方尊、銅象尊、大盂鼎圖片,并適當補充材料,指導學生欣賞,說明青銅器的造型除了雄偉外,還有精美的一類。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歸納前面所見的鼎有司母戊鼎和大盂鼎,四羊方尊、象尊。在此,教師再次要求學生歸納青銅器的種類,從而說明青銅器種類繁多。教師提問:同學們在剛才看到的各種青銅器中,是不是見到了生產工具呀?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問:在商代青銅器為什么沒有廣泛地用于生產呢?學生討論后,教師強調:這主要是由于青銅在當時還是稀少的,它比較貴重。多媒體再次展示司母戊鼎,并提問:青銅如此貴重,為什么要拿這樣多的青銅鑄這么大的一個鼎呢?這說明了什么?教師從這個鼎是用于祭祀的,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認識到商周時期權力的繼承主要是通過宗法制度,以血緣關系來確定的。因而對祖宗的祭祀過程,也就是權力的認同過程。雄大的鼎也就是預示著權力的強大、穩(wěn)固。教師解釋“司母戊”三字的含義。多媒體再次展示司母戊鼎,要求學生歸納它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學生討論后,教師注意從三個方面進行提示:①在青銅工藝方面;②在社會政治方面: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器,是商王權力的象征。③在文字方面:它是甲骨文字的發(fā)展。教師總結:青銅工藝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標志,人們稱夏商周時期為青銅時代。三、金文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本課第三目“金文”,了解金文的概念和價值。教師利用多媒體就“夏”與“學”兩個字,結合課本的小字部分,來介紹甲骨文、金文與今天漢字的聯(lián)系?!颈菊n小結】本課我們學習了商代文明的兩項重要標志:甲骨文和青銅器,了解了我們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成熟的文字,而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充分體現(xiàn)了商代高度發(fā)達的手工業(yè)水平,反映了我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教學(后記)反思: 課題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春秋時期從經濟發(fā)展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化,政治局面上諸侯爭霸斗爭及其影響。認識春秋時期是生產力飛躍進步、社會制度大變革、政治局面大變動的時代,培養(yǎng)學生從歷史現(xiàn)象到歷史認知的思維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鐵器、牛耕出現(xiàn)的出土文物圖片和相關文獻記載的認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感性認識,培養(yǎng)證據(jù)意識;通過春秋時期與西周相關制度的對比,理解社會制度的變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養(yǎng)學生比較思維能力;對諸侯爭霸戰(zhàn)爭影響的討論,認識爭霸戰(zhàn)爭具有利于局部統(tǒng)一、促進民族交融的積極作用,培養(yǎng)學生開放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和用聯(lián)系、辯證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生產力發(fā)展引起社會轉型,認識生產力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樹立發(fā)展生產力的觀念。通過霸業(yè)興替的探究,認識到綜合國力和軟實力對國家生存和大國崛起的意義。教學重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諸侯爭霸教學難點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王室衰微教學方法討論、練習、啟發(fā)教學手段課件、觸控一體機課型新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師:講故事《一鳴驚人》與《楚王問鼎》。問:西周時期,諸侯對天子絕對服從,為什么春秋時期楚莊王可以對周天子如此無禮,周天子卻無能為力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一下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師:板書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二、講授新課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師: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并思考:春秋時期,經濟發(fā)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什么?師:春秋時期,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都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特別是鐵農具的使用的牛耕的出現(xiàn)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中國進入鐵器時代。生:農業(yè)方面;手工業(yè)及其他作業(yè)方面;商品的交換及金屬貨幣的使用。生:鐵農具的牛耕的使用。王室衰微師:指名讀《王室衰微》部分。思考:1、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時期發(fā)生了怎么的變化?說明了什么?2、周平王的勢力較西周時期有哪些變化?師:周王室的地位開展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爭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已經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生:分封制得不到延續(xù),并被逐漸瓦解。生:勢力大減,財政陷入困境。諸侯爭霸師:指導學生默讀本部分。并思考:諸侯爭霸的原因是什么?諸侯爭霸使用“尊王攘夷”的口號?春秋時期的主要霸主有哪些?齊桓公首霸諸侯的原因是什么?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生1:王室衰微;諸侯國經濟發(fā)展不平衡;諸侯國之間爭奪土地、人民、財產和政治上的對別國的支配權。生2:挾天子以令諸侯;贏得華夏諸國的認同。生3:齊、晉、楚、秦、吳、越。生4:地理位置;任用賢才管仲;“尊王攘夷”。生5:給人民帶來災難;破壞了僵化、落后的西周體制;實現(xiàn)了局部統(tǒng)一,減少了諸侯數(shù)量;促進了民族融合。課堂小結師:春秋時期,是一個動蕩的歷史時期,社會經濟因牛耕的出現(xiàn)和鐵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進而導致西周的各種制度遭到破壞、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最終引起諸侯爭霸與大規(guī)模的民族融合。鞏固練習師:按照西周的規(guī)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時,鄭莊公卻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諸侯隨之效仿。想一想,這種情況反映出了什么問題?生:小組討論后,回答。(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諸侯勢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宗法制、禮樂制度瓦解,這里主要反映西樂制度的破壞。)板書設計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1、農業(yè):鐵器牛耕的出現(xiàn)、精耕細作2、手工業(yè):青銅業(yè)、冶鐵業(yè)、紡織業(yè)、煮鹽業(yè)以及漆器制作的發(fā)展。3、商業(yè):出現(xiàn)了很多商業(yè)交換市場、金屬貨幣使用更多二、王室衰微1、分封制瓦解2、周王室勢力大減3、諸侯崛起,競相爭霸三、諸侯爭霸1、春秋爭霸戰(zhàn)爭2、爭霸戰(zhàn)爭的影響教學反思:第7課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內容標準:戰(zhàn)國時期的前并戰(zhàn)爭;商鞅變法;都江堰水利工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戰(zhàn)國七雄、商鞅變法、和中和連橫等基本史實,感知戰(zhàn)國時期我國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辯證地認識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煎餅戰(zhàn)爭;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過程與方法:識讀《戰(zhàn)國銅壺》《戰(zhàn)國形勢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通過材料研讀,學會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通過對商鞅變法的開放性討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展個性。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改革促進國家強大和社會進步,但改革需要膽識與策略,學習商鞅不畏強權、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了解這一工程,培養(yǎng)愛國情懷和國家認同感。教學重點:商鞅變法、都江堰教學難點: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評價、商鞅變法的意義教學過程:激趣導入利用都江堰的風景圖片,簡介都江堰在今天的重要地位,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新課學習戰(zhàn)國七雄出示春秋戰(zhàn)國形勢對比圖,引導學生通過對比了解戰(zhàn)國七雄的形成。出示戰(zhàn)國七雄形勢圖,引導學生了解戰(zhàn)國七雄的地理方位,便于理解記憶。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問題:與春秋時期政治局面相比較,戰(zhàn)國時期的有了哪些新變化?通過地圖引導學生了解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和長平之戰(zhàn),認識到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的興衰以及戰(zhàn)爭特點,為接下來解決分析戰(zhàn)爭特點,評價戰(zhàn)爭做準備。合作探究: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爭有什么特點?怎樣評價此時的戰(zhàn)爭?商鞅變法出示戰(zhàn)國時期的鐵制農具和牛尊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商鞅變法的背景。生本對話,了解商鞅變法的相關史實。引導學生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理解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的影響(意義)。合作探究,生生對話:商鞅變法為什么能取得成功?商鞅變法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出示都江堰現(xiàn)狀圖片,感受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上的無與倫比。生本對話,了解都江堰的建造、特點、結構、作用及影響。根據(jù)圖片直觀認識都江堰的結構、作用。出示材料,引導學生感受李冰父子及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聰明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和國家認同感。學生談收獲,師生對話共總結課堂檢測板書設計第7課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戰(zhàn)國七雄形成、特點、評價商鞅變法背景、內容、意義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建造特點、結構、作用、影響課題:第8課百家爭鳴課程目標: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知識與能力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區(qū)分各派的政治主張,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唯物辯證觀點分析歷史人物的能力。過程與方法收集諸子百家各派學說的資料,感知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大變革;以辯論法展開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在辯駁中抓住問題的關鍵,清楚表達觀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孔子和戰(zhàn)國諸子百家對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增進民族自豪感;學習孔子和諸子百家在當時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敢于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的勇氣,培養(yǎng)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批注:教學重點:孔子及其歷史貢獻教學難點:通過探究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和教師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授,使學生初步認識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百家爭鳴的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張。教學用具:PPT教學方法: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體展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故事法、討論法、列表法等,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一、課前引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在科技文藝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現(xiàn)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些對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二、新課教學(一)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采用故事法,讓學生講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問:這個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學生回答:反對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教師進而提問:“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學生從人際關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師指導學生看課后的暢想天地中的漫畫,引導學生將孔子的“仁”的外延擴展到政治領域。同時引導學生展開開放性討論,聯(lián)系當前我們所提倡的“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暢談對“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養(yǎng)學生從歷史的角度關注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提問: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領域的貢獻之外,還在哪些領域有重大成就?學生回答后,教師依照重點分析整理書本內容。最后采用討論法討論課中思考題:“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w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認為這句話對嗎?”學生分析討論之后,教師視討論情況作啟發(fā)性的小結,以此結束這一小目的學習。(二)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教師首先要向學生明確: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人物,百家爭鳴的局面是在戰(zhàn)國時形成的。然后提問:什么是百家爭鳴?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指戰(zhàn)國時期儒、墨、道、法、兵、陰陽、縱橫等諸子百家對激烈的社會變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紛紛著書立說,在政治、學術上展開各種爭論,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提問:百家爭鳴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看書,可以得出是社會發(fā)生急劇變化的結果。教師進而幫助學生回顧社會大變革的具體表現(xiàn):在經濟上,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使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變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確立。思想文化領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經濟大變革的反映,使學生初步了解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初步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哲學觀點。2、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張教師指導學生填寫下表:學生填寫此表后,教師應指出:①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老子“無為”的思想和他的辯證法。②可補充介紹春秋時期的杰出軍事家孫武和《孫子兵法》。③引導學生比較各派思想主張的相似和不同之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三、思考題點撥與活動提示1、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彼w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認為這句話對嗎?提示:體現(xiàn)了孔子“仁”的思想。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①這句話是對的。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不要強加給別人,因為強加于人的行為是侵犯他人的人權。②孔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出這一主張,有反對統(tǒng)治者向百姓施暴的一面,因此有進步性。③在階級社會,要求統(tǒng)治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無法實現(xiàn)的。④如果用絕對化的觀點看待這句話,它也有不對的一面。例如,一個人喜歡自強,不喜歡別人資助他,但他經常資助一些有困難的人,你能說他不對嗎?2、你能談談本課所舉各家主張的對立之處嗎?提示:從立言之旨來看,儒法兩家是站在統(tǒng)治者的角度,而道墨兩家則傾向于被統(tǒng)治者。從治國的手段來看,儒家反對苛政,主張實行“仁政”,法家主張嚴刑峻法、“法治”,儒法兩家是對立的;道墨兩家雖都傾向被統(tǒng)治者,但就“治”的方法來看,也有消極和積極的區(qū)別。四教學反思:第9課秦統(tǒng)一中國【課標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統(tǒng)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tǒng)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緦W習目標】1.了解秦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和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建立和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及作用。2.歸納、試評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等問題,具備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利用動態(tài)歷史地圖,初步具備觀察、想象能力。3.通過對秦朝統(tǒng)一歷史作用的分析,認識到: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的統(tǒng)一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和進步作用?!緦W習重點】秦的統(tǒng)一及其作用。【學習難點】理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學習過程】本課內容設計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建國偉業(yè),霸氣彰顯”。第二部分為“中央集權,傳承千秋”。第三部分為“治國方略,澤被后世”。一、建國偉業(yè),霸氣彰顯1.閱讀課本,明確秦統(tǒng)一六國的背景、時間、都城、人物(掌握一個王朝的四要素)以及秦朝的地位。二、中央集權,傳承千秋1.閱讀課本,找出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具體措施。(1)最高統(tǒng)治者:(2)在中央:(3)在地方:三、治國方略,澤被后世1.閱讀課本,找出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具體措施。課題第10課秦末農民起義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現(xiàn),陳勝、吳廣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通過對秦末農民起義原因的分析,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楚漢之爭具體史實的講述,分析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對相關史實的研究學習,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本課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成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秦的暴政是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和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讓學生了解這一點,理解得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認識到人民才是歷史的真正主宰;陳勝、吳文的首創(chuàng)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記不磨滅的光輝,為后來的農民反抗殘暴的統(tǒng)治樹立了榜樣。教學重點陳勝、吳廣起義教學難點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教學方法討論、練習、啟發(fā)教學手段課件、觸控一體機課型新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師:復習導入新課。(復習內容見課件)師: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認為他開創(chuàng)的帝業(yè)能夠代代相繼,傳之萬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滅亡了。聲名顯赫的秦朝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樣被推翻的呢?板書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二、講授新課秦的暴政師:課件出示。秦的暴政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應用課件對秦的暴政進行細致講解。沉重賦稅徭役繁重刑罰殘酷二世殘暴師:秦始皇為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還下令“焚書坑儒”。秦朝的一系列暴政必須引起人民的反抗。生:默讀第一部分。小組討論,并匯報結果。陳勝、吳廣起義1、出示課件,學生默讀“陳勝、吳廣起義”。并回答:陳勝、吳廣為何起義?2、指導學生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深層原因——秦的暴政。3、陳勝、吳廣起義有何歷史意義?4、是誰推翻了秦朝政權?著名的戰(zhàn)役是哪個?5、為學生講破釜沉舟的故事。1、生:默讀“陳勝、吳廣起義”,完成教師安排的思考內容。2、生:小組討論陳勝、吳廣起義歷史意義。楚漢戰(zhàn)爭楚漢之爭為何劉邦能取勝?2、師:簡述項羽失敗經過。生:分組討論。生:匯報討論結果。課堂練習師:課件出示四道選擇題。生:獨立完成,舉手回答。課堂小結師:威名顯赫的秦王朝,由于統(tǒng)治殘暴,僅僅存在了15年就被劉邦、項羽的起義軍給推翻了。這充分證明了那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鞏固練習師:組織學生完成課后活動第2題。第1題,課下完成。板書設計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一、秦的暴政沉重賦稅徭役繁重刑罰殘酷二世殘暴二、陳勝、吳廣起義1、時間:公元前209年;地點:大澤鄉(xiāng);領導人:陳勝、吳廣2、起義的經過3、起義的影響三、楚漢之爭教學反思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為什么要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措施的實施與文景之治局面出現(xiàn)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漢初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認識到西漢社會經濟之所以得到恢復發(fā)展,是在秦末農民戰(zhàn)爭的推動下,由于漢初統(tǒng)治者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教學重、難點重點: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難點:“文景之治”教學過程復習導入: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短命王朝,它迅速滅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什么戰(zhàn)爭?結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農民戰(zhàn)爭和楚漢之爭的廢墟上,建立了西漢王朝,漢朝究竟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復習導入:教師提問:楚漢戰(zhàn)爭的結果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劉邦最終打敗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長安,建立漢朝。)一.西漢建立劉邦勝利后,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劉邦即漢高祖。西漢建立后,面臨什么樣的形勢?漢朝是如何實現(xiàn)鞏固統(tǒng)一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講授新課)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提要,了解本課的內容和漢朝興衰的歷史框架。二.文景之治西漢初年,面臨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形勢呢?布置學生閱讀課本76頁小字內容,回答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分地方和中央兩個層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減少,土地荒蕪,糧價飛漲,百姓賣兒賣女或者自賣為奴;中央:國庫虧空,皇帝要配齊四匹一樣的馬拉車都辦不到,丞相和將軍只好坐牛車。)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種局面是怎樣造成的呢?(除戰(zhàn)爭因素外,還要引導學生回憶秦的暴政及其表現(xiàn)內容,從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師生共同探討課本的“議一議”:面對這樣的局面,為了安定和鞏固政權,統(tǒng)治者的黨務之急是什么?投影課本“讀一讀”: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重始?!妒酚洝方處熃忉屍浯笠猓阂虬傩胀春耷爻淖龇?,丞相蕭何順應民情,全部廢除,重新開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分類歸納文帝、景帝的措施。(板書)1.文景之治的措施1.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2.發(fā)展農業(yè)生產3.推行輕刑慎罰的政策4.提倡節(jié)儉以身作則(板書)2.文景之治的成就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77頁第一段內容,學生歸納文景之治措施實施后,漢朝社會狀況的轉變。教師投影課本“讀一讀”:文、景之際,建元之始,民樸而歸來,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尔}鐵論》教師先請學生討論嘗試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然后,教師補充:文帝、景帝年間,漢武帝剛即位的時候,百姓純樸,全力務農,官吏廉潔,清慎自愛。國庫充實,人口眾多,家家富裕。小結:讓學生歸納西漢吸取秦朝滅亡的哪些教訓,制作秦漢措施比較表,如賦稅、徭役、刑罰等方面。特別著重對比文帝修建陵墓和秦始皇建驪山陵,更好的體會為何“秦亡漢興”。文景之治為漢朝的大一統(tǒng),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3.課堂小結引導學生認識到,所有的政策的實施,離不開良好的經濟基礎,正是有了漢初的修養(yǎng)生息政策,是漢朝經濟的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才有了后來漢武帝大一統(tǒng)的實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12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教學過程和內容導入新課: 師:我們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陳勝吳廣誅暴秦》,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當時由于秦的暴政,導致了秦末爆發(fā)農民起義,秦末的農民起義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xiāng)起義,結果被秦軍鎮(zhèn)壓,后期是劉邦和項羽起義,結果使得秦朝在公元前207年滅亡。秦滅亡后,項羽和劉邦展開長達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最后劉邦勝利了,在公元202年建立了西漢,定都在長安。今天,我們學習有關西漢時期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是如何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呢?好,我們一起進入《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學習。大家看一下這則材料,它反映了當時漢初的社會經濟狀況是如何?生:經濟蕭條,國家貧困師:大家再看這一則材料,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后,西漢的社會經濟狀況又是如何?生: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師:經過漢高祖劉邦以來的歷代皇帝的努力,特別是在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重視農業(yè)生產,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為漢武帝鞏固國家大一統(tǒng)奠定了物質基礎。那么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國家就是不是沒有出現(xiàn)什么問題呢?漢武帝就沒有什么煩惱呢?我們一起看一則情景劇,找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漢武帝(以下簡稱“帝”)為掩人耳目,密詔主父偃后花園議事。主父偃(以下簡稱“偃”):陛下十萬火急召臣來,有何要事?帝:愛卿可知晁錯為何而死?偃:為先帝削藩而死。帝:先帝為何要冒險削藩。偃:古代諸侯的土地不超過百里,國君對他們是很容易控制的。但自高祖以來,有的諸侯竟然擁有接連不斷的幾十座城池,土地方圓上千里。天下形勢平穩(wěn)時,他們就容易奢侈驕慢,做出淫亂的事來,形勢急迫時,則依仗他們的強大,聯(lián)合起來反叛朝廷。帝:依愛卿之見,先帝削藩乃英明之舉,但為何失???偃:如果用法律來強行削減他們的土地,那么他們反叛的事就很容易產生。晁錯正是實行的強行削藩政策,其結果使得吳、楚七國叛亂,不僅削藩未成,還險些釀成政權傾覆的大禍。帝:削藩未成,朕寢食難安哪!……偃:陛下,今臣倒有一計。帝:(做急不可待狀)愛卿快講!偃:如今,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幾人了,但只有嫡長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繼承,其余的雖然也是諸侯王的親骨肉,卻沒有尺寸之地的封國,那么皇上的仁愛孝親之道就得不到顯示,陛下何不命令諸侯推廣恩德,把他們的土地分割給子弟,封他們?yōu)楹??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興,感念皇恩浩蕩,擁護皇上的措施。正所謂: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帝:(喜不自禁)此計甚妙,即日詔告天下,實施“推恩令”!
(劇終)師:看完這側情景小聚師:看完這側情景小劇,我們可以看到漢武帝有什么煩惱呢?生:諸侯的實力增強,王國問題。師:漢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決王國問題?生:推恩令師:什么叫推恩令?我們知道,在實行推恩令前,諸侯國的國土只由嫡長子繼承,推恩令實行后,諸侯王的國土除了分封給嫡長子外,還分封其他庶子。就這樣王國越分越小,力量越來越弱,再也無力與中央抗衡。在政治上除了實行推恩令后,還采取什么措施加強監(jiān)察制度?生:設立刺史和司隸校尉師:兩者的職責分別是什么?又有什么區(qū)別?生:刺史是監(jiān)督地方官員和豪強,司隸校尉監(jiān)督中央和都城地區(qū)的官員。師:漢武大帝為了加強皇權,采取怎樣的措施?生:削弱相權,破格選用一些身份低微的人才做他的侍從。師:在政治上采取了以上的措施,那么在思想上漢武帝又是采取了什么措施?生:采取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思是什么呢?生:排斥其他各家學說,以儒家學說為治國的指導思想。師:漢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議后,儒家學說成了中國專制王權的正統(tǒng)思想,并且在我國延續(xù)了2000多年。為了發(fā)展儒學教育,漢武帝又是怎么做的呢?生:在中央設立太學,在地方郡國設立官學,以儒家的經典教育學生。師:漢武帝結局了解決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問題后,他還面臨什么問題?生:匈奴的威脅師:漢初是采取怎樣的措施解決匈奴的威脅?生:和親政策師:為什么采取和親政策?生:西漢初年,漢王朝國力不振師:漢初所采取的和親政策有沒有徹底解決匈奴問題?生:沒有師: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他又是采取什么措施解決匈奴威脅?還是繼續(xù)采取和親政策嗎?生:從公元127年開始先后發(fā)動三次對匈奴的戰(zhàn)爭。師:在第一、二次戰(zhàn)爭中分別奪回了河套地區(qū)和河西走廊,在最后一次把匈奴趕到蒙古大沙漠以北。此后,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匈奴再也沒有能力與西漢抗衡?!境鍪緷h武帝與匈奴三次戰(zhàn)爭的示意圖】。到了漢代末年,匈奴分裂成五部,其中一部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要求與漢朝和親,漢元帝把宮女昭君嫁給了他。因此昭君出塞成立歷史一段佳話。漢朝的先進技術和文化傳給匈奴,匈奴的牛馬牲畜和物品也傳到內地,加強了漢匈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第13課東漢的興亡【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了解東漢興亡的基本脈絡,掌握“光武中興”的基本史實。2.通過思考與探究“光武中興”局面形成原因,培養(yǎng)學生初步應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3.認識“光武中興”是東漢光武帝統(tǒng)治時期社會最安定,也是東漢最穩(wěn)定時期。【學習重點】“光武中興”【學習難點】東漢衰亡的原因導入激情,引發(fā)興趣解決學習目標。情景導入生成問題你想知道為什么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嗎?你想知道為什么是“光武中興”嗎?你想了解光武帝劉秀其人其事嗎?你想知道“跋扈將軍”的故事背景嗎?讓我們帶著這些提問一起學習,來探尋答案吧。自學互研生成新知知識模塊一光武中興自主閱讀課本P58~59內容,完成第1題。1.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后,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tǒng)治?形成了什么局面?如何理解這一局面?(1)措施:①釋放奴婢;②減負減刑;③合并郡縣,裁減冗官;④監(jiān)察制度建立;⑤北方民族內遷;(2)光武中興;(3)為了使社會安定下來,光武帝多次下令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懲處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tǒng)治為“光武中興”。知識模塊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自主閱讀課本P59內容,完成第2~3題。2.外戚宦官交替專職出現(xiàn)的原因,對東漢王朝的影響。(1)東漢中期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臨朝;(2)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惡性循環(huán),動搖了東漢統(tǒng)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3.讀“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流程圖”及“跋扈將軍”故事,思考東漢政治制度的情形。eq\b\lc\\rc\}(\a\vs4\al\co1(外戚專權——宦官得寵,君權旁落——奪回君權))eq\a\vs4\al(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謀殺異己→東漢,衰亡的根本原因)知識模塊三黃巾起義自主閱讀課本P60~61內容,完成第4題。4.黃巾起義的背景、口號、規(guī)模,對東漢統(tǒng)治的影響。(1)東漢后期朝政腐敗,時局動蕩,民不聊生,自然災害頻發(fā);(2)“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3)人數(shù)多,地域廣,時間長;(4)沉重打擊了東漢統(tǒng)治,是東漢衰亡的直接原因。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預展】1.組內交流:(1)由組長或檢查自學成果;(2)相互質疑不明白的問題并進行交流,然后記錄在導學案上,在展示完畢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問。2.組內預展:根據(jù)老師分配的任務,各小組明確展示的內容。小組內先預展,由組長分配任務給組員,確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員,在組內預展;合作分工時具體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菊故咎嵘?.簡述“光武中興”的具體內容,理解。2.東漢衰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當堂演練達成目標1.東漢政權建立的時間是(D)A.公元前207年B.公元前202年C.公元9年D.公元25年2.下列對“光武中興”含義的理解,不確切的一項是(D)A.社會比較安定B.經濟狀況明顯好轉C.人口增加D.農民擺脫了壓迫和剝削3.漢光武帝與漢景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A)①三十稅一②取消苛捐雜稅③整頓史治④提倡節(jié)儉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東漢中期以后,政治統(tǒng)治的突出特點是(D)A.皇帝專權B.外戚專權C.宦官專權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5.黃巾起義爆發(fā)的主要原因是(A)A.外戚、宦官專政B.統(tǒng)治者改制失敗C.社會經濟被破壞D.民族矛盾的尖銳6.與秦末農民戰(zhàn)爭相比較,黃巾起義表現(xiàn)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A.創(chuàng)立宗教組織B.反對暴政C.沉重打擊了封建王朝D.提出了口號7.下列有關東漢中后期統(tǒng)治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出現(xiàn)官僚貴族把持政權的現(xiàn)象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莊,擁有私人武裝C.出現(xiàn)“光武中興”D.地方割據(jù)勢力產生8.材料分析題?!吧n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遍喿x材料回答:(1)這段引文出自哪一支起義軍預言?東漢黃巾軍預言。(2)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甲子指公元184年。(3)“蒼天”和“黃天”各代表什么?“蒼天”暗指東漢政權?!包S天”指太平道的天下。(4)這次起義的領導人是誰?張角。課后反思查漏補缺1.本節(jié)課的收獲:東漢建立→光武中興→eq\b\lc\{\rc\}(\a\vs4\al\co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黃巾起義))eq\a\vs4\al(東漢,衰亡)2.本節(jié)課還存在的疑惑: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目標】1.識記張騫通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等基本史實。2.通過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養(yǎng)學生全面地認識和思考的能力。3.認識到少數(shù)民族和邊疆地區(qū)在我國經濟文化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通過學習張騫、班超為報效祖國,勇于冒險的精神,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意識。【學習重點】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學習難點】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情景導入你知道古代羅馬人稱中國為“絲國”嗎?他們非常喜愛中國的絲織品。在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zhí)政官愷撒,穿著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后來,穿著中國錦衣繡服,成為當時羅馬男女貴族的時尚。許多羅馬的商人,紛紛販運中國的絲綢。1世紀左右,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qū),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市場。當時中國的絲綢,是怎樣運往歐洲的?絲綢之路又是怎樣形成的?是誰打通了這樣一條連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當時為什么要到西域去?為什么只需一年半載的路程他卻用了二十多年?中國與歐洲遠隔重洋,在沒有飛機、火車、汽車等工具,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中國和歐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交往的?帶著這許多問題讓我們來學習本課吧!提醒學生用表格的方法梳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知識(從任務、出發(fā)時間、結果、成效等方面歸納),讓學生學會制表,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知識模塊一張騫通西域1.西域的概念,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任務和結果、意義是什么?西域:人們把現(xiàn)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任務聯(lián)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發(fā)展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出發(fā)時間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結果未完成聯(lián)絡大月氏的任務溝通了西漢與西域的聯(lián)系,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開始了意義了解了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想與漢朝交往的愿望互通有無,促進交流2.聯(lián)系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兩次被匈奴扣押等;我們應學習他不畏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最終完成使命的堅強意志等。知識模塊二絲綢之路3.依照課本地圖和相關知識,寫出陸上絲綢之路的簡單圖示。這條要道對當時和后來產生了什么影響?長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區(qū)→西亞→歐洲的大秦。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有力促進了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當時漢朝的興盛也產生積極作用。知識模塊三對西域的管理4.西域都護設置的時間,管理權限,意義。(1)公元前60年;(2)西漢王朝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3)今新疆地區(qū)自古以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張騫通西域二、絲綢之路三、對西域的管理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1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課文,了解西漢時期的科學技術醫(yī)學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張仲景和華佗,司馬遷和《史記》,佛教和道教。2.通過引導學會閱讀歷史校本教材、觀察漢代造紙示意圖,了解造紙的工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3.通過學習西漢時期的科技文化,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當時我們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緦W習重點】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緦W習難點】歷史巨著《史記》的地位及影響。情景導入生成問題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本、所用的練習本、閱讀的各種報刊、雜志等都離不開“紙”。“紙”廣泛應用于我們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紙是怎樣發(fā)明的嗎?自學互研生成新知知識模塊一造紙術的發(fā)明自主閱讀課本P67~68內容,完成第1~2題。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是什么時期的什么紙?誰在什么時候改進了造紙術?這種紙有什么特點?造紙術改進的意義是什么?西漢早期的麻紙。東漢,蔡倫,特點: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意義: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2.紙發(fā)明之前,中國人寫字曾經用過哪些書寫材料?和紙相比這些書寫材料有哪些不足之處?書寫材料:龜甲或獸骨、青銅器、竹木簡、帛等。成本高、貴重不方便攜帶、不易推廣等缺點;紙不僅攜帶方便,而且造價低廉,紙的出現(xiàn)大大便利了人們的書寫,有利于人類文化的傳播。知識模塊二張仲景與華佗自主閱讀課本P69內容,完成第3題。3.華佗和張仲景有哪些主要的醫(yī)學成就?華佗:擅長外科手術,制成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編創(chuàng)“五禽戲”。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y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知識模塊三歷史巨著《史記》自主閱讀課本P70內容,完成第4~5題。4.簡述《史記》的作者、內容、地位。作者:司馬遷。內容: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地位: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學和史學著作。5.司馬遷為什么能寫出《史記》一書?對照司馬遷忍辱寫《史記》的事例,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原因:(1)漢武帝時文化得到發(fā)展,為司馬遷編寫《史記》提供了有利條件;(2)司馬遷的父親曾任太史令,司馬遷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3)司馬遷個人因素,他閱讀了大量史書,也到過很多地方進行游歷,且刻苦寫作,忍辱負重。態(tài)度:我們應該勇敢面對,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逃避。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為社會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知識模塊四道教和佛教自主閱讀課本P71內容,完成第6題。6.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統(tǒng)治者的提倡?它們分別對我國古代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什么影響(文學、藝術方面)?佛教宣揚忍苦受難、寄希望于來世,客觀上有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統(tǒng)治階級把它作為愚民的一種手段。對建筑的影響:佛教寺院、佛塔很常見。對雕塑的影響:開鑿石窟,如龍門石窟、云岡石窟等內雕刻有佛像等。此外還帶來文字詞語的變化,如借花獻佛、當頭棒喝、涅槃、無常等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預展】1.組內交流:(1)由組長或檢查自學成果;(2)相互質疑不明白的問題并進行交流,然后記錄在導學案上,在展示完畢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問。2.組內預展:根據(jù)老師分配的任務,各小組明確展示的內容。小組內先預展,由組長分配任務給組員,確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員,在組內預展;合作分工時具體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菊故咎嵘?.西漢時期的科技成就(造紙術和醫(yī)學)。2.我國西漢時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我們應該學習科學家們怎樣的精神?當堂演練達成目標1.圖中是我國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紙,它出現(xiàn)于(B)A.秦朝B.西漢前期C.西漢后期D.東漢2.“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V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發(fā)明、創(chuàng)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蔽闹杏涊d的是下列哪一人物改進的(C)A.杜詩B.華佗C.蔡倫D.張仲景3.秦漢時期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科技成就是(A)A.造紙術B.地動儀C.《九章算術》D.《傷寒雜病論》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中,若要給患者做手術,一般在手術前會對患者實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世界上最早在外科手術中使用全身麻醉的人是(D)A.黃帝B.炎帝C.張仲景D.華佗5.我國科學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你知道我國東漢末年為防治傳染病而寫成《傷寒雜病論》的醫(yī)學家是(C)A.扁鵲B.華佗C.張仲景D.蔡倫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獜堉倬?1)材料一反映了哪位醫(yī)學家的什么成就?除此之外,該醫(yī)學家還有哪些醫(yī)學成就?華佗編成的“五禽戲”;創(chuàng)始了麻醉藥劑“麻沸散”。(2)材料二這句話是張仲景哪本著作的宗旨?該書在中國醫(yī)學史上有何地位?《傷寒雜病論》;這部書對中醫(yī)學的發(fā)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理論、經驗、醫(yī)方等至今對治療傳染病、內科雜病有指導意義。(3)兩位醫(yī)學家都生活于哪一時代?兩人分別獲得了什么稱謂?東漢時期;華佗被后世尊為外科鼻祖,張仲景被尊稱為“醫(yī)圣”。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司馬遷參酌古今,發(fā)凡起例,創(chuàng)為全史,本紀以敘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歷代史作者不能出其范圍,信史家至極則也?!辈牧隙熬刻烊酥H,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薄抉R遷材料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1)材料一中司馬遷所創(chuàng)的“全史”的名稱是什么?這部書采用了什么寫作體例?《史記》;紀傳體。(2)材料二中“通古今之變”中的“古”“今”分別指何時?“古”指遠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今”指漢武帝時期。(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這句話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與《離騷》在文學上地位相同等。課后反思查漏補缺1.本節(jié)課的收獲:兩漢科技文化eq\b\lc\{(\a\vs4\al\co1(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醫(yī)學\b\lc\{(\a\vs4\al\co1(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華佗—麻沸散—五禽戲)),文化\b\lc\{(\a\vs4\al\co1(歷史巨著《史記》,道教與佛教))))2.本節(jié)課還存在的疑惑:第16課三國鼎立【課標要求】知道赤壁之戰(zhàn)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學習目標】1.掌握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及其歷史作用。2.分析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勝負的原因。3.掌握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具體過程?!緦W習重點】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和三國鼎立的形成?!緦W習難點】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緦W習過程】本課的內容設計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為“官渡之戰(zhàn)與赤壁之戰(zhàn)”;第二部分為“三國鼎立的形成”。一、官渡之戰(zhàn)與赤壁之戰(zhàn)1.閱讀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找出官渡之戰(zhàn)與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的時間、交戰(zhàn)雙方、影響及戰(zhàn)爭特點是什么?)戰(zhàn)役名稱發(fā)生時間交戰(zhàn)雙方影響特點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fā)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材料二曹操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層的人,它也注意提拔。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材料三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糧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將領幾乎餓死。嚴酷的現(xiàn)實使他深深體會到軍糧的重要性。他決定推行屯田制。(1)曹操為何能在官渡之戰(zhàn)中以少勝多?(2)分析討論赤壁之戰(zhàn)中軍事上占據(jù)優(yōu)勢的曹操為何會失???(3)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試比較它們的相同點。(4)請繪制一個三國鼎立的示意圖。3.以下材料是名人們對曹操的評價,閱讀回答。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薄珴蓶|材料二“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lián)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鋵嵅懿偈且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薄斞覆牧先翱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晉·陳壽(史學家)材料四“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薄荑つ銓Σ懿俚脑u價是什么?二、三國鼎立的形成1.閱讀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政權建立時間都城建立者魏蜀吳2.閱讀材料,思考問題。材料一魏國修建許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產明顯恢復和發(fā)展起來,“家家豐足,倉庫盈溢”。材料二蜀國的絲織業(yè)興旺,蜀錦行銷三國。材料三吳國造船業(yè)發(fā)達,促進了海上交通的發(fā)展。230年,吳國大將衛(wèi)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島),加強了臺灣地區(qū)和內地的聯(lián)系。你是如何評價三國鼎立這一政治格局的?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課標要求】知道兩晉的更替?!緦W習目標】1.了解這一時期簡單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十六國的由來。2.通過本課的學習,正確認識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問題和歸納史實的能力。3.通過學習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等史實,初步認識民族平等、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性?!緦W習重點】西晉的興亡、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緦W習難點】各族內遷與西晉滅亡?!緦W習過程】本課的內容設計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西晉的興亡”。第二部分為“北方各族的內遷”。一、西晉的興亡1.閱讀教材,簡述西晉的建立、統(tǒng)一、滅亡的歷史史實。2.閱讀課文,思考為什么在西晉初年就爆發(fā)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的性質及危害是什么?二、北方各族的內遷1.閱讀教材,寫出東漢、魏晉時期內遷的少數(shù)民族有哪些?結合課本73頁《西晉內遷各族分布圖》,找出這些少數(shù)民族內遷后的地理位置。2、閱讀教材,討論回答:為什么西晉是個短命的王朝?【自主建構】一、1.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tǒng)一全國。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2.“八王之亂”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西晉統(tǒng)治者昏庸腐敗。性質:西晉統(tǒng)治者內部為了爭奪中央政權而進行的一場混戰(zhàn)。危害:給社會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導致西晉衰落下去。二、1、東漢末年;匈奴、鮮卑、羯、氐、羌。地理位置:略。2.西晉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統(tǒng)治階級的內部爭斗,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的國力;內遷少數(shù)民族的起義【直擊中考】1.標志著西晉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的歷史事件是A.滅蜀B.西晉定都洛陽C.滅吳D.西晉遷都長安2.標志著西晉走向衰落的歷史事件是A.晉武帝封王B.“八王之亂”
C.“五胡”內遷D.匈奴起兵攻晉3.導致西晉是一個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A.封王各自為政,社會上層非常腐敗B.封王爭權奪利,連年混戰(zhàn)C.統(tǒng)治者不重視發(fā)展生產,經濟衰退D.匈奴入侵,攻滅西晉4.西晉末年,進攻西晉,并于316年滅亡西晉的少數(shù)民族是A.鮮卑族B.匈奴族C.氏族D.羌族5.通過本節(jié)課所學,我們知道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愷與石崇斗富”、“八王之亂”、“五胡亂中原”等歷史典故;也學習了《敕勒歌》等北朝民歌,有探索興趣的同學,課下利用電腦等學習工具,進一步了解西晉與十六國的相關歷史?!菊n后反思】第18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1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了解東晉南朝歷史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狀況。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較長時間段內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發(fā)展線索的能力。3.知道不同地區(qū)之間的交流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fā)展作出的重大貢獻?!緦W習重點】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相關情況?!緦W習難點】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情景導入生成問題三國歷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國中哪一國地處今天的江南地區(qū)?它與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有關系嗎?今天的江南地區(qū),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漢朝時江南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又是如何的呢?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描寫的,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峰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漢朝以后,江南經濟狀況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自學互研生成新知知識模塊一東晉的興亡自主閱讀課本P82~83內容,完成第1題。1.東晉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東晉為何不能恢復中原?淝水之戰(zhàn)后,東晉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呈現(xiàn)出什么局面?(1)317年,司馬睿,建康;(2)朝廷對北伐將領心存疑慮,多方牽制,使北伐缺乏后援;(3)“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知識模塊二南朝的政治自主閱讀課本P83~84內容,完成第2題。2.東晉滅亡后170年里,中國南方政權是怎樣頻繁更替的?繼宋朝之后,中國南方與北方實力對比中為何處于劣勢?(1)東晉——宋、齊、梁、陳(統(tǒng)稱南朝)(2)①皇帝勢力萎縮,鎮(zhèn)守地方的貴族和將領勢力強大;②皇帝對官員的放縱,導致政治日益敗壞;③大規(guī)模叛亂,導致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知識模塊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自主閱讀課本P84~85內容,完成第3題。3.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的表現(xiàn)有哪些?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的原因有哪些?(1)表現(xiàn):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變成良田;②江南種植水稻,稻田使用綠肥;③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2)原因:①自然條件適宜,具有發(fā)展農業(yè)的優(yōu)越條件;②南遷的北方人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區(qū)的戰(zhàn)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預展】1.組內交流:(1)由組長或檢查自學成果;(2)相互質疑不明白的問題并進行交流,然后記錄在導學案上,在展示完畢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問。2.組內預展:根據(jù)老師分配的任務,各小組明確展示的內容。小組內先預展,由組長分配任務給組員,確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員,在組內預展;合作分工時具體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展示提升】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表現(xiàn)、原因。當堂演練達成目標1.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的主要原因是(B)A.南方氣候宜人,環(huán)境優(yōu)美B.北方長期戰(zhàn)亂,南方相對安定C.南方生產技術先進D.北方人口多,無地耕種2.下圖中歷史現(xiàn)象導致的直接后果是(A)魏晉時期民族流動示意圖A.江南經濟發(fā)展B.北方文化繁榮C.專制統(tǒng)治加強D.國家統(tǒng)一完成3.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以開發(fā)的最主要原因是(B)A.南方的自然條件優(yōu)越B.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C.江南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會較為穩(wěn)定4.有人說,江南是一位待字閨中的妙齡女郎,從古至今令千萬文人為之低吟淺唱。自4世紀初起,許許多多的北方人遠離家鄉(xiāng)來到江南,主要是因為(C)A.北方自然條件惡劣B.南方經濟發(fā)達C.北方戰(zhàn)亂頻繁D.南方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5.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得以開發(fā)的主要原因是(C)A.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B.社會比較穩(wěn)定C.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工具和技術D.自然條件優(yōu)越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yè)……飲食還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稘h書》材料二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端螘?1)《宋書》里描述的江南與《漢書》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漢書》記載的內容反映了江南地區(qū)當時開發(fā)不充分,生產力水平低下;而《宋書》里則反映出江南地區(qū)已得到充分開發(fā),經濟迅速發(fā)展,成為全國繁華的地區(qū)。(2)為什么這個時期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江南地區(qū)有發(fā)展經濟的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大量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江南地區(qū)戰(zhàn)亂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課后反思查漏補缺1.本節(jié)課的收獲:江南開發(fā)eq\b\lc\{(\a\vs4\al\co1(原因,表現(xiàn),意義))2.本節(jié)課還存在的疑惑: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層層設問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突破重難點。3.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從而初步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的價值觀?!緦W習重點】北魏考文帝的改革措施。【學習難點】正確認識民族大融合的含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導入新課。解讀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劃記其中的關鍵詞,明確學習目標。方法指導一:老師可以讓學生模擬北魏孝文帝召開大臣會議,討論議題:要不要遷都。參考課本中的正文及小字部分,對學生會有很大的幫助。方法指導二:評價歷史人物,應該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會的進步。方法指導三:可采取情景劇或者百家講壇的形式進行展示。情景導入生成問題可以播放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可以提問:這56個民族中有沒有歷史上曾經出現(xiàn)的匈奴、鮮卑、羯、氐、羌?(可引導學生查閱“中國民族分布圖”)如果沒有的話,那么他們去哪呢?今天我們就穿越時空隧道,看看那時民族融合的情況!自學互研生成新知知識模塊一淝水之戰(zhàn)自主閱讀課本P86~87內容,完成第1~2題。1.請寫出這次戰(zhàn)役的時間、交戰(zhàn)雙方、結果和影響。383年;前秦和東晉;晉軍大敗前秦。影響:A.前秦統(tǒng)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據(jù)狀態(tài)。B.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wěn)定,為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分析前秦失敗的原因,你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苻堅驕傲輕敵;秦軍不得人心,軍隊戰(zhàn)斗力不強;前秦軍隊指揮不當,戰(zhàn)線過長也是失敗的原因。我覺得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是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知識模塊二北魏孝文帝改革自主閱讀課本P87~88內容,完成第3~4題。3.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齡球館簡易裝修合同模板
- 預制性塑膠跑道施工方案
- 印染行業(yè)氨水配送協(xié)議
- 咖啡館設計合同樣本
- 旅游景區(qū)裝修安全合同范本
- 汽車維修中心裝修合同樣本
- 保健食品道路運輸合同樣本
- 專業(yè)錄音棚裝修合同模板
- 旅游業(yè)務居間合作協(xié)議模板
- 順義重防腐地坪施工方案
- 《證券法培訓》課件
- 2024年鐵嶺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大班美術活動:傳統(tǒng)的節(jié)日
- 鞋類代理合作協(xié)議
- 2025理論學習計劃2025年理論中心組學習計劃
- 2025年醫(yī)美醫(yī)院公司組織架構和業(yè)務流程
- 防滑防摔倒安全教育
- 乳腺癌課件教學課件
- 連續(xù)性腎替代治療抗菌藥物劑量調整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
- 山西省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含答案)
- 春節(jié)節(jié)后收心安全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