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mào)易歷史論文范文10篇_第1頁
貿(mào)易歷史論文范文10篇_第2頁
貿(mào)易歷史論文范文10篇_第3頁
貿(mào)易歷史論文范文10篇_第4頁
貿(mào)易歷史論文范文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貿(mào)易歷史論文范文10篇

貿(mào)易歷史論文范文第5篇“皇糧國稅”豈止2600年近2600年長壽稅種廢止中國步入后農(nóng)業(yè)稅時代中國戰(zhàn)車尋蹤(中)西行尋蹤記之六:前20年轉(zhuǎn)型如何啟示中國中國審美文化尋蹤2024年中國鹽改2600年來,食鹽專營廢除過多次泰國2600t“桐艾榴蓮”出口中國2024:中國藝術市場演繹“香港年”老檔案:中國戰(zhàn)車尋蹤(下)老檔案:中國戰(zhàn)車尋蹤(上)中國元素“中國鹽塑”試論曾國藩的票鹽制思想中藥鹽制的炮制機理論宋代浙鹽制鹵技術岳飛巧制姜鹽茶上海百年老虎灶尋蹤2024年手機導航用戶將達2600萬哈士倫中國蒙古探險錄音檔案尋蹤中國普洱,綠色演繹常見問題解答當前所在位置:中國歷史中國2600年鹽制演繹尋蹤中國2600年鹽制演繹尋蹤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平安又牢靠!document.write(":曾雙余")

申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僅用于學術溝通,如有侵害您的權益,請準時告知我們,本站將馬上刪除有關內(nèi)容。1917年-1919年,四川安縣,鹽市。圖/西德尼?甘博(SidneyGamble)/FOTOE

去年11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表示將加緊討論制定推動鹽業(yè)體制改革方案,鹽業(yè)體制改革總的方向是“政企分開,取消食鹽專營”。此消息一出,公眾與業(yè)界反響劇烈,皆認為在我國持續(xù)了2600多年的食鹽專營制度將要廢除了。一般說來,這種提法也沒有錯。但假如將討論視野定位于中國食鹽制度專業(yè)討論領域,這種說法就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我國的歷代政府對食鹽的專營制度的確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齊國管仲,但這并不等于說食鹽專營制度已經(jīng)持續(xù)了2600多年;再比如,我國政府對食鹽經(jīng)營的管理是始終沿襲官控官營,還是中間有所更替?這個問題之所以如此簡單,其緣由在于,我國自有建立國家統(tǒng)治機構以來的三千多年歷史里,既有夏商周秦等十幾個政局統(tǒng)一的朝代,也有過三國、南北朝、南唐、五代十國等分而治之的離散時期。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統(tǒng)治者所推行的鹽制可以說是令人眼花繚亂,難循其蹤。1953年,四川自貢,鹽場作業(yè)。

上世紀三十年月,自貢鹽場抽提鹵水的設備。

“開中制”

明代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第49回《請巡按屈體求榮遇梵僧現(xiàn)身施藥》曾有這樣一段情節(jié):蔡太師的侄子蔡一泉,當時已任兩淮巡鹽之職,巡察東平府。西門慶得知此事,百計打點,要見東平府御史宋喬年,遂托請蔡御史邀其至府一過。西門慶大擺排場,清蹕傳道,大吹大擂,恭迎蔡宋兩位巡按進東平府?!敖泻{}戲并雜耍承應”,這場酒席費了千兩金銀,排場驚人,“當時哄動了東平府,大鬧了清河縣”。席罷,西門慶令手下把兩張桌席連同金銀器皿,已都裝在食盒內(nèi),共有二十抬。特意將這些金銀酒器開了個清單:

宋御史的一張大桌席,兩壇酒,兩牽羊,兩封金絲花,兩匹紅段,一副金臺盤,兩把銀執(zhí)壺,十個銀酒杯,兩個銀折盂,一雙牙箸。

這一份大禮送上,兩位巡按大喜過望。蔡御史既得了實利,又得了盛名。西門慶晚上的款待,又自是不同,細吹細打,笙簫和鳴,更有嬌娘相伴。蔡御史不勝感謝,西門慶一看火候已到,便從容言道:“去歲因舍親在邊上納過些糧草,坐派了些鹽引,正派在貴治揚州支鹽。望乞到那里青目青目,早些支放,就是愛厚?!辈逃房戳?,上面寫著:“商人來保、崔本,舊派淮鹽三萬引,乞到日早掣?!辈逃房戳诵Φ溃骸斑@個甚么打緊?!业綋P州,你等徑來察院見我,我比別人早掣一個月。”西門慶道:“老先生下顧,早放十日就勾了?!?/p>

這段簡短的對話,勾畫出了明朝(小說中言為宋時之事,實寫明朝社會)食鹽制度的一些真實現(xiàn)象。納糧支邊,領取鹽引、至官府支鹽、官府掣鹽等,都是當時鹽制中常用的專出名詞。西門慶作為提刑官,涉及食鹽經(jīng)營,甚至不惜千金之巨,向負責兩淮鹽務的“蔡御史”懇求早派引鹽以求厚利,卻是明朝食鹽經(jīng)營實有之現(xiàn)象,這些細節(jié)都特別真實。

假如從鹽制演化歷史來解讀這段話,那么小說所描寫的現(xiàn)象與明中后期實行的食鹽管理制度――開中法極為吻合。所謂開中法,即由官府招募商人輸糧于邊疆,以支援邊餉,由官府給鹽引以償糧草之值。商人獲得鹽引之后,可向相關官府支領引鹽,并銷售于指定區(qū)域。此法亦稱“納米中鹽法”。這一制度的實行,使政府節(jié)約了大量糧食、食鹽轉(zhuǎn)運之費,同時也使邊疆糧餉得到了保障。同時,由于納糧換鹽,再銷售食鹽能帶來肯定利潤,調(diào)動了當時商人的樂觀性。有些商人為了避開長途運輸糧食,招募人夫,在邊疆開荒種糧,直接繳納,稱為“商屯”,與明初實行的軍屯互為補充,這也在肯定程度上促進了邊疆農(nóng)業(yè)的進展。

明朝實行開中法,亦只是指定商人納糧得鹽,但像西門慶這種官商一體的人,深悉經(jīng)營食鹽的厚利,所以用來保、崔本等人的名義,進入官控官營的食鹽買賣。并且,他深知早支引鹽在商業(yè)中的戰(zhàn)略性意義。這三萬引鹽早放一個月,每引可支鹽200斤。他這一次賺回來的銀錢,當遠遠超過了一千兩。按明朝相關法律,官員不得參加食鹽經(jīng)營,但西門慶看中了這其中的暴利,所以對蔡御史畢恭畢敬,蔡先后兩次前來打秋風,他都有求必應,而且優(yōu)厚款待,送上大筆金銀,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蔽鏖T慶可謂深諳此道。四川自貢齪>,清代井鹽生產(chǎn)圖說之下石圖。

四川自貢齪>,清代井鹽生產(chǎn)圖說之銼大圖。四川自貢齪>,清代井鹽生產(chǎn)圖說之下木柱。

四川自貢齪>,清代井鹽生產(chǎn)圖說之車汲圖。

發(fā)端

作為關系到民生日用的必備之物,食鹽始終是人類生活中的必需品,人若稍長時間斷鹽,會導致浮腫等疾病。尤其是當人類從原始時期的茹毛飲血方式過渡到以采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的農(nóng)耕生活之后,食鹽對人類的意義更為重要。由于此時人類對氯化鈉的攝取,更多通過直接食用食物中的鹽分,而非此前從動物血肉中獵取。人類的飲食越接近文明,對食鹽的需求就越迫切。

可以推想,在國家政府等機構尚未產(chǎn)生之前,食鹽的生產(chǎn)和經(jīng)營確定是自由的、自發(fā)的,自然也無從談及食鹽管理。當國家政府消失以后,食鹽就開頭被納入嚴格、嚴峻的管理體制之中了。

要說中國鹽制的發(fā)端,還得提到中國歷史上一位奇妙的人物――管子。在中國歷史上,很多重要事情都與他產(chǎn)生了關系。如鹽鐵的專賣,如官妓的第一次集中和抽稅,如“利出一孔”的規(guī)定等,都出自管仲的手筆。以至于孔子也不得不由衷地贊揚他:“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p>

戰(zhàn)國時期,當時擔當齊國相國的管仲認為,“海王之國,謹正鹽策”。他認為,要使國家收入穩(wěn)定提高而不驚擾百姓,與其提高稅收,不如從大家每天都離不開的食鹽上作文章。于是,他規(guī)定:“官山海?!奔匆?guī)定全部的山川草澤、鹽池之利,皆為國家官有,私人不得擅自從事相關生產(chǎn)和經(jīng)營。從他規(guī)定鹽業(yè)官營之日起,我國的食鹽官賣,斷斷續(xù)續(xù)到今日,已經(jīng)有2600多年的歷史。從春秋時期到現(xiàn)在,食鹽專賣的制度經(jīng)受了十幾個朝代,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其中最重要的關系沒有變,就是“鹽由官賣”。

演進

假如對我國2600年的食鹽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可知古代中國的鹽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四個時期:

/第一階段/自有人類以來至公元前120年,即從古至漢武帝元狩四年以前,在此期間,食鹽經(jīng)營民間自由貿(mào)易為主,官府專賣為輔。

/其次階段/自公元120年至公元761年,即從漢武帝元狩四年鹽鐵專賣至唐肅宗上元二年任命第五琦制定推行鹽法,此期間基本為官府壟斷食鹽專賣,也可以稱為官府直接專賣期。

/第三階段/從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劉晏主持鹽鐵專賣以來至清末,這一時期食鹽管理制度特點為官府掌握監(jiān)督下的商人分銷或包銷。這一階段又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從唐代宗寶應元年至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是官府掌握下的商民分銷時期。后期從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袁世振推行鹽運綱法至清末,是官府監(jiān)督下的商人包銷時期。

這些只是中國歷史上鹽制的也許輪廓,而實際鹽制實施狀況,要簡單得多。某一制度的消失到消逝,曾消失數(shù)次反復,或因人而異,或因事而析,不一而足。而且,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區(qū),也往往由于當?shù)卣牟町惗鴮嵤┎煌柠}制。

縱覽各個朝代實施的鹽制,可以概述如下: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管仲開創(chuàng)了中國食鹽專賣制度。管仲提出“海王之國,謹正鹽策”,他認為,食鹽是民眾日用必需品,實行官府專賣,國家可提高收入而不會影響民眾生活。而在其他方面加稅,則會影響國家安定。他所實行的措施是在農(nóng)閑時期,讓農(nóng)夫生產(chǎn)食鹽,由政府收購、存儲。到農(nóng)忙時期,農(nóng)夫轉(zhuǎn)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此時鹽產(chǎn)量降低,價格大漲,甚至達到產(chǎn)鹽時期的10倍。官府將所儲之鹽發(fā)賣各地,獲利甚厚。這一舉措使得齊國國力大增,為提高軍備,稱霸諸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漢初,由于連年戰(zhàn)亂,文帝、景帝等深感需要讓民眾緩口氣,實行出名的“療養(yǎng)生息”的政策,對食鹽經(jīng)營也聽任民間自行措置。時間不久,一些經(jīng)營鹽業(yè)的商人資產(chǎn)厚實,富比王侯。由于經(jīng)濟力氣的崛起,他們也不甘于商人地位,結(jié)交官府,在朝廷內(nèi)部扶植自己的力氣,從而影響一方政局,使得當時的統(tǒng)治者也感覺到了威逼。到漢武帝中期,由于連年戰(zhàn)斗,國庫空虛,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開頭任命御史大夫張湯等實行鹽鐵官營,對食鹽經(jīng)營進行嚴格管理,禁止富豪雇人擅有山澤之利。對私自煮鹽者,沒收煮鹽工具,還要處以“K左趾”的酷刑。所謂“K左趾”,是用鐐銬鎖住犯人左趾。

食鹽官營給漢朝政府帶來了巨額收入,但也影響了民眾生活,導致民間反對聲浪甚大。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漢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進行了中國經(jīng)濟史上聞名的“鹽鐵會議”,重點爭論了漢武帝時期的“鹽制”得失,并形成了重要文件――《鹽鐵論》。這次大辯論,御史大夫桑弘羊代表官府,與從各地推舉出來的賢良之間,雙方綻開了長時間的激烈爭論。最終,桑弘羊總結(jié)說,假如放松鹽鐵這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yè),會造成嚴峻的后果:“成奸偽之業(yè),遂朋黨之權。其輕為非亦大矣?!彼J為,實行全國統(tǒng)一的鹽鐵專營,不但能有力地遏制富甲一方的鹽商,也是減弱豪強和地方割據(jù)勢力的重要措施。

唐代初期,食鹽的生產(chǎn)與銷售比較自由。安史之亂后,在動亂中即位的唐肅宗深感國力空虛,于是任命第五琦為鹽鐵鑄錢使。第五琦上任后,制定了榷鹽法(榷指政府機構)。榷鹽法規(guī)定:凡是產(chǎn)鹽之處,均設置管理機構,食鹽生產(chǎn)者確定戶籍,稱亭戶,可免除徭役,但必需特地制鹽。所生產(chǎn)之鹽,全部由官府收購,不得私賣。官府將從亭戶收來之鹽,每斗加價100文出售,以此獲利。第五琦的榷鹽法,簡潔概括就是實行食鹽民制、官收、官運、官銷。

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天下財力大減,理財使劉宴受命改革鹽制,開創(chuàng)并推行就場征稅制度。在產(chǎn)鹽之處設置鹽官,負責收購鹽戶所煮之鹽,再轉(zhuǎn)賣于商人,商人將鹽運輸至各地銷售,這也是食鹽官府專賣制度。劉晏改革鹽制后,使鹽鐵與漕運有機結(jié)合,促進了包括食鹽在內(nèi)的百貨流通,國家獲得了重大收益,而天下物價得到了合理平衡,這次改革還是比較勝利的。這次改革之后,鹽稅收益達到全國賦稅總收入的一半,政府也富起來了,東南的經(jīng)濟也得到了進展,但轉(zhuǎn)嫁到民眾頭上的負擔也重了不少。

北宋時期,食鹽以官賣為主,只有局部地區(qū)實行“通商”政策。通商法包括入中法(折中法)、錢鹽法、鈔法、引法等內(nèi)容。而在宋太宗至真宗這段時間,主要實行禁榷法。禁榷法包括官賣、計口授鹽、計稅敷鹽、計產(chǎn)敷鹽和常平鹽等。在整個宋朝,官府對食鹽的掌握是比較嚴峻的,宋朝鹽課是國家主要財政收入之一。

元朝政府對食鹽的生產(chǎn)和運輸特別重視,也制訂了特別嚴格周密的管理制度,食鹽的生產(chǎn)、運輸和銷售都處于政府的監(jiān)控之下,政府也獲得了豐厚的收益。負責鹽務的機構主要為都轉(zhuǎn)鹽運使司,即鹽運司,下設鹽場、鹽團等基層機構,共同管理食鹽的生產(chǎn)、運輸和銷售。

明朝主要實行民產(chǎn)、官收,就場專賣的方法。專賣制主要有三種:開中法、計口授鹽法、商專賣法。

開中法即招募商人輸糧于邊,由官府給鹽的方法,也稱為納米中鹽法。國家節(jié)約了大量轉(zhuǎn)運之費,邊疆糧餉也得到了保障?!督鹌棵贰匪枋龅柠}引,即屬此類。

計口授鹽法,令庶民在河南開封等處輸糧米以供軍糧,官府給鹽以補償其值。每戶大口給鹽一斤,小口給半斤。

開中法和計口授鹽法相差不大,不過是納糧對象不同。商戶,實力雄厚,是納米和支鹽的主力,而平民則只是起補充作用。

商專賣法是鹽專商直接與灶戶交易,官府不再向灶戶收鹽,而令灶戶按引納銀,商人則直接向灶戶購鹽而不經(jīng)官。國家將收鹽、運銷之權全部交給商人,這是食鹽產(chǎn)、銷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到了清代,鹽制日益簡單,綜其也許,主要實行官督商辦、官運商銷、商運商銷、商運民銷、民運民銷、官督民銷、官督商銷等七種形式。

私鹽

食鹽專賣,其實質(zhì)在于官府壟斷,即排斥一切官府以外的競爭。然而,由于食鹽買賣所能帶來的暴利,引發(fā)了一些膽大民眾的覬覦。他們或者與官府結(jié)合,或者鋌而走險,自己販賣私鹽,成了富甲一方的豪門。如歷史上與陶朱公齊名的猗頓,經(jīng)營鹽業(yè)不過十數(shù)年,已經(jīng)富比王侯,勢類公卿。事實上,自有官府專賣以來,私鹽就始終存在,即便各個朝代對私鹽均處以重刑,也無法徹底遏制這種現(xiàn)象。如明代的《私鹽法》就明確確定:“凡犯私鹽者,杖一百,徒三年?!比绯周娖髫溗禁},罪加一等:“杖一百,流二千里。”假如再持械拒捕,“斬無赦”,其“鹽貨、車船頭疋,并入官”。當時規(guī)定,假如千戶、百戶“知情縱容及販賣者,則與私鹽法同”。處置應是相當嚴峻的,但在法制日漸松散的明末,身為千戶使兼提刑官的西門慶公開向負責兩淮鹽務的蔡御史懇求早派引鹽,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反諷。而在明朝歷史上,鹽稅監(jiān)等官員勾結(jié)太監(jiān)對鹽法的破壞力度更大,、欺行霸市等現(xiàn)象層出不窮。如萬歷年間的程守訓,原來只不過是一個市井無賴,后來巴結(jié)上了稅監(jiān)陳增,在淮揚、安徽一帶私設公堂,無惡不作,欺壓和善,甚至誣良為盜。當時南京鹽商王懋佶等人都被他逼得家破人亡,不得不遠走他鄉(xiāng)。

事實上,即便是特別嚴峻的刑法也并未能杜絕私鹽的存在,我國歷史上,私鹽始終與官鹽形影不離。只是在更多的時候,私鹽及其販賣者悄悄無聞,一旦到某個朝代末期,這些坐擁鹽業(yè)之富的私鹽販子便會伺機而動,成為政府安定的隱患。如唐末的黃巢、王仙芝等就曾販過私鹽,并以此聚集了大量財寶,成為后來起事的物質(zhì)基礎。宋明以后,私鹽非但沒有由于官府的打壓而銷聲匿跡,反而有日益擴張的勢頭。福建廣東一帶的私鹽販子,聚集起來,往往聲勢浩大,武器精良,連當?shù)毓俑猜勶L辟易。他們平常以販賣私鹽為主,遇到一些富商,則直接進行劫掠,是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力氣。《喻世明言》卷二十一《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中,描寫錢婆留,即后來的錢B發(fā)跡之前,與顧全等私鹽販一同販賣私鹽、劫殺商戶,正是這一社會現(xiàn)實的藝術反映。

由于食鹽的特別屬性,一旦有風吹草動,總是一般民眾屯積的首選,也是政府重點調(diào)控的對象。2024年3月,日本福島發(fā)生核泄漏大事,我國民眾便上演了搶購食鹽的小風潮,一時間,超市少鹽,人心惶惶。好在政府實行有力措施,快速從其他地區(qū)調(diào)撥大量食鹽以保證供應,快速抑止了這次“搶鹽”風波。

清代前期京師是都城,也是全國的金融中心。順治元年,兩個中心直屬的鑄幣局設在京師,“置寶泉局屬于戶部,寶源局屬于工部?!薄皩毴謿q鑄錢解交戶部庫,配銀發(fā)給兵餉?!薄皩氃淳謿q鑄錢解交工部節(jié)慎庫,以備給發(fā)各工之用。”這是終清一代,始終沿續(xù)的格局。1當時,在京城的金融機構也特別多。從康熙年間至道光十年,“掛幌錢鋪共五百一十一家。此外,金店、參店及煙、布等各鋪,帶換銀錢,未掛幌者不在此數(shù)?!?乾隆時,“京城內(nèi)外,官民大小當鋪共六、七百座,錢文出入最多?!?早在康熙初年,蘇州一帶縉紳與旅京蘇州商人之間,撥兌銀錢,就以會票形式?!敖袢思叶嘤幸浦刭D至京師者,以道路不便,委錢于京師富商之家,取票至京師取值,謂之會票,此即飛錢之遺意?!?1982年,在北京發(fā)覺了康熙二十二年到二十五年,前門外打磨廠日成祥布店遺留下來的23張會票實物。5這說明康熙年間,北京與外地商人之間,辦理匯兌,完成異地款項清算,是一種常常現(xiàn)象。乾隆時期,這里盛行錢票。6道光初年,有山西商人創(chuàng)辦專業(yè)匯兌機構的票號,同樣的機構,大約在相同時期也消失在北京,它起著城市之間調(diào)撥款項的作用。7中心政府調(diào)控貨幣的部分措施,主要通過設在京師的兩個鑄幣局,以及眾多的錢莊、銀號、當鋪來完成,因此,透過京師貨幣供需的變化,也可以看到政府貨幣政策推行的全過程。

清政府沿襲前代遺留下來的貨幣制度,即白銀和銅錢(亦稱制錢)兩種貨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具有同等合法性。“銀與錢相為表里,以錢輔銀,亦以銀權錢,二者不容畸重?!?這兩種貨幣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圍,一般狀況下,國家財政收入、官員俸祿、兵餉、商人大筆交易多使用白銀,而民間零星交易則使用銅錢。由于中國銀礦藏量很少,政府無法鑄造統(tǒng)一的銀幣,所以白銀只能作為稱量貨幣流通。其成色、重量,各地都不一樣,政府基本上沒有統(tǒng)一標準進行管理,完全由商人自由把握。白銀數(shù)量的變化、流向,直接受到國際和國內(nèi)市場的影響,政府缺乏調(diào)控白銀貨幣的力量。而對于銅錢來說,政府則有較強的掌握力,可以不斷發(fā)掘銅礦,從外國購買銅材,壟斷鑄幣權力,隨時調(diào)整制錢的數(shù)量,以及使用范圍,使之發(fā)揮實際作用。

白銀和銅錢不僅表示兩種貨幣,而且又是兩種金屬商品。銀和銅自身的商品價格,打算貨幣的價值。由于兩種金屬商品的價格,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波動,使得兩種貨幣的價值也不能穩(wěn)定不變。假如其中“一種比過去有了更大的需求,那么數(shù)量的增加或削減就會很快轉(zhuǎn)變它們之間的比價?!?因此,白銀和銅錢的貨幣價值,也就與銀和銅本身的價格同時不斷升降,這就形成了白銀和銅錢的市場價格,同時也產(chǎn)生了兩種貨幣的市場比價。為了壟斷貨幣權,掌握貨幣價值,清政府繼承前代政府規(guī)定銀錢固定比價的方法,順治四年規(guī)定錢值,“每十文,準銀一分,永著為令?!?0即規(guī)定銅錢與白銀的比價為1000:1。一般來說,政府努力維持官定比價的操作,體現(xiàn)在對市場上流通貨幣數(shù)量的調(diào)控,同時也是政府推行貨幣政策的過程。

政府熟悉到,“民間錢多則價賤,錢少則價增”,11這個貨幣理論的基本道理。其貨幣政策就是通過對貨幣的生產(chǎn)、流通、管理三個方面來實現(xiàn)的。在生產(chǎn)方面,政府依據(jù)市場上銀錢比價的波動,不斷增加或削減鑄幣數(shù)量,從而掌握流通中總的貨幣量。對于京城二個鑄錢局,政府規(guī)定每年生產(chǎn)制錢的數(shù)額,實行增減鑄幣數(shù)量,和增減鑄爐數(shù)量的方法,進行掌握。據(jù)統(tǒng)計,從順治至嘉慶年間,京局大約增減鑄幣數(shù)量十四次,以后因庫存銅材不足,每月漸漸少鑄。12

收購私錢13和官方減重的小制錢,回爐鑄造標準制錢。順治三年,“禁用舊錢,送部者,每斤給價八分?!?4十八年,在京師等地方,“收買私錢及舊錢、廢錢,使民間無法攙和使用?!?5康熙十年,收購舊錢、廢錢,“每斤照銅價給值六分五厘,解局銷毀改鑄。”16二十八年,下令“民間私錢,在京城限六月交送戶部,照銅價每斤給銀一錢收買改鑄?!?7乾隆二十二年,還分別規(guī)定了收換廢錢的條例。18

在流通方面,清代前期多數(shù)時間里,市場的銀錢比價低。政府運用行政手段,轉(zhuǎn)變原來在稅收和安排中,完全使用白銀的狀況,征收或配給肯定數(shù)量的銅錢,來調(diào)整流通中的銅錢數(shù)量,起到平衡銀錢比價的作用。政府規(guī)定在稅收中,“銀錢兼收,以銀七錢三為準?!钡趯嶋H納稅時,多“隨民便”。19在發(fā)放八旗兵餉和官員俸祿時,搭放制錢。20政府用平糶米糧的銅錢,減價兌換白銀,調(diào)整市場上的銀錢比價。八旗、內(nèi)務府,在京城共設米局27處,政府一方面發(fā)給各局銀兩作為資本,使其收買米谷,另一方面也發(fā)給各局米谷,讓其平糶,收買糶賣所得銅錢,在市場上減價兌換白銀。乾隆二十七年統(tǒng)計,戶部庫存平糶錢八萬五千余串,五城各廠存錢一萬三千余串?!熬┏莾?nèi)外有此十萬余串錢文,以資流通,而每日平糶錢文,又可源源轉(zhuǎn)運,歲底錢價自可不至加增?!?1政府還設立官錢局,并利用錢鋪、當鋪等金融機構,以低于市場比價,易換銀兩,調(diào)整市場中的制錢數(shù)量,使銀錢比價接近官方的標準。

政府發(fā)放生息銀兩,增加了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順治年間,“為了解決官商周轉(zhuǎn)資金的困難”,政府向“商人放貸帑銀并收取本息,”形成一種生息銀兩制度??滴鯐r,繼承這種制度,創(chuàng)設了“恩賞制”、“公庫制”和“廣善庫制”?!岸髻p制是把庫帑管理經(jīng)營所取得的利息賞賜給有關人員,受賞者沒有償還帑銀本息的義務。公庫制和廣善庫制則是將帑本直接貸借給有關人員,”借款者要償還本息。22雍正七年,政府“為京城八旗兵丁人等生計,”“家中紅白之事,經(jīng)費不敷,”特殊撥發(fā)“內(nèi)庫之銀,交付王大臣轉(zhuǎn)用滋息,以備兵丁不時之需?!?3“到乾隆初年更有所進展,公項開支在利息銀中占的比重愈來愈大。遂使生息銀兩收入蛻變成為公項開支的一種固定的財政來源?!?4從貨幣流通的角度看,發(fā)放生息銀兩就是把放置在國庫中的貨幣,投放到市場中?!白钍r期,戶部庫銀總額有5000萬兩,而八旗公庫生息本銀的撥款前后幾達1500萬兩?!?5政府把占庫存的30%白銀,投放到市場,無論是用于旗丁生活消費,地方政府的經(jīng)費,還是投資或供應其他需求,無疑都增加了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作為中心政府發(fā)放生息銀兩的制度,也許在乾隆時期就結(jié)束了。26但是,用公款生息的方法,至道光年間仍舊使用,而且已經(jīng)成為各地方政府、書院、學校、救濟等項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梢?,生息銀兩也是政府調(diào)控貨幣的一項很有成效的措施。

在管理方面,政府通過增減每文銅錢的重量,也就是增減每文錢的含銅量,使銅錢增值或貶值,以達到防止私銷和私鑄的目的。政府利用牙行在市場上平衡銀錢比價,康熙六十一年,“于大、宛兩縣設立官牙,將錢價議平買賣?!?7防止寶泉、寶源局爐頭、工匠私自鑄造錢幣。對錢商、錢鋪、當鋪加強管理,防止他們販賣、囤積制錢。乾隆九年,政府令京城各當鋪,將所積制錢,“酌錢數(shù)送局”,由官錢局在市場上易白銀給還。28當市場上錢票盛行時,政府企圖把錢票掌握在京城范圍內(nèi)流通。但是對私鑄、私銷、囤積、販賣等各種政府認為的非法經(jīng)營活動,官方的嚴禁則是有限的,經(jīng)常是禁而不止。但是也不能由于禁而不止,就否定政府對貨幣的管理。

以上三方面的措施,起到了肯定的作用?!吧隙恋茸h得數(shù)條,試行于京師。數(shù)月以來,錢價漸減,似有微效,民間稱便?!?9“前因京師及各省錢價日賤,由于小錢充斥,節(jié)經(jīng)降旨飭禁,并立限收繳,乃自查禁以來,已逾年余,而京城錢價,近又減落”。30臺灣學者鄭永昌討論指出:京師對私錢流通“管理與掌握較完善”,31有肯定道理。

如前所述,政府之所以制訂和實行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緣由。“今各省開爐太多,鑄造不精,以致奸民乘機盜鑄。錢愈多而愈賤,私錢公行,官錢壅滯,官民兩受其病?!彼浴案魇¤T爐一概停止,獨令京局鼓鑄?!?2“如遇京城錢價昂揚,發(fā)八旗米局,照市價平減,零星易換,則錢可通流,與民有益?!?3“以京城錢價昂貴,復設官錢局?!?4以后又因京城“錢價漸減,奸民每以在京賤買之官錢,運至近京錢貴之地,興販射利,議將官局停止?!?5嘉慶四年,由于“自增卯以來,錢價仍未甚平,全部戶、工二局,俱著全復舊卯?!?6市場上錢少,則增加鑄錢量,錢多則削減鑄錢量,政府依據(jù)流通中貨幣的需求量,下達定額。在兵餉、官俸中搭放制錢,是由于“京城錢價昂貴”,“俟錢價稍平,停止。”37“近日京師錢價頗昂,兼值雨水連綿,食物甚貴?!?8“此項錢文,兵丁零星使用,自然散布流通,錢價可期漸減?!?9“將賣米所收制錢,令五城照市價易銀交庫,俟錢價稍平,即行停止?!?0照這種方法,“將搭放兵餉之錢文,令八旗于五城各設一局,兌換與民,照鋪戶之數(shù),多換數(shù)十文,以銀一兩,換錢一千文為率,如此則錢價不待禁約,自然平減,于民用似有裨益。”41設立官錢局,無非也是“京師錢文昂貴,朕不得已,設立官局,以平市價”。42由此可見,市場中流通的銅錢過多,或者銅錢貨幣過少,就會引起物價變化,為了穩(wěn)定物價,就必需調(diào)整錢價,這就是政府增減鑄幣數(shù)量的緣由。那么,市場上銅錢數(shù)量的多少,又是什么緣由打算的呢?

在市場上,人們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如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其實際價值超過了名義價值,也就是當制錢含銅量高,市場銀錢兌換率低(比價低),私人銷毀制錢能牟取更多的利益,就會有人大量熔化銅錢取得銅,到市場上售賣,或者制成銅器出賣。但當制錢含銅量低,市場銀錢兌換率高(比價高),鑄幣費低廉,民間私鑄銅錢比較簡單的時候,人們?yōu)榱双C取更多的貨幣,就私鑄大量銅錢出賣。乾隆時,“銅價每斤直銀一錢四、五分,計銀一兩,僅買銅七斤有余。而毀錢一千,得銅八斤十二兩。即以今日極貴之錢,用銀一兩,換錢八、九百文,毀之為銅,可得七斤七、八兩,尚浮于買銅之所得,何況錢價賤時,用銀一兩,所換之錢,可毀銅至十余斤者乎!”43可見,私銷、私鑄的消失與銅錢本身的輕重有直接關系。而政府原本為防止私銷,削減制錢含銅量的措施,則給私鑄造成機會;為防止私鑄,增加制錢重量的政策,又造成私銷的猖獗。政策、法律之所以無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關鍵因素就是市場在其中起作用。

市場調(diào)整的作用反映在私銷私鑄,制錢販賣、囤積等民間的貨幣經(jīng)營活動中。順治年間銅錢數(shù)量少,不能適應流通中的需要。所以,“奸民開鋪市錢,多以前朝廢錢插入,又每千短少六文,作為繩底,以致街市使錢,每銀一錢至一百四十文以外?!?4特殊在“都城輦轂之下,天威呎尺之地,公然市井之徒,將民間廢錢作銅收買,插和制錢之內(nèi),以一廢錢當一制錢,是以廢錢日見其多,錢數(shù)日見其增,錢本日見其虧”。45這種狀況到雍正時,仍舊如故?!熬熷X局,每歲鼓鑄,則制錢應日加增。今雖不致缺乏,而各省未得流布,民用不敷。是必有銷毀官錢,以為私鑄者?!?6雍正四年,京城步軍統(tǒng)領在“崇文門外,拿獲銷毀制錢之人?!?7以后,因“于京城內(nèi),屢次拿獲銷毀制錢之奸民”,所以,京城“錢價已覺稍平?!?8私鑄、私銷行為不僅在民間有,而且官局也有,爐頭、工匠偷漏減重,假公濟私,非法私鑄。順治十年,“一直官爐夾帶私鑄,尤為病國?!?9乾隆時,寶泉、寶源二局,“所鑄錢文尚不能無輕減分兩等情弊?!薄安恍す賳T,將官錢私行削減,額外多鑄小錢,希圖盈余肥橐。該管上司曾不顧問,或且從中分潤”。50通常,私錢流通都是在貨幣相對不足的狀況下發(fā)生。而京師沒有發(fā)覺大量私鑄、私銷現(xiàn)象,可能是貨幣數(shù)量比較充分,減重制錢的收購,銅材的管理都比較嚴格的緣由。與私錢流通同樣違法的是制錢的販運和囤積。雍正九年,有人發(fā)覺:“京城內(nèi)有奸民勾通經(jīng)紀,預發(fā)本銀于大小鋪戶,收買制錢,多藏積累,俟錢貴始行發(fā)賣,名為長短錢。”51雍正十三年規(guī)定,“儻有不法奸商,專販私錢,運載至數(shù)十百串出京貨賣,及在京鋪戶人等,將錢囤積在家,俟價昂始行出售者,查拿究治。”52但到乾隆年間,販運、囤積之事仍不斷?!熬┏嵌紩?,各省經(jīng)營貿(mào)易,絡繹往來,奸商將錢裝載出京,于價貴處,興販射利。再閩廣商船,由海洋直達天津,回空時,概用錢文壓載,運至本地買貨。又各省漕糧回空,亦多載錢文,興販獲利?!?3同時,“近京直隸所屬各村莊、集鎮(zhèn),每多富戶,將糧草貨物賣錢去串,積累一室,以防盜竊。此等鄉(xiāng)愚,只圖一己蓄積,遂致錢文不能流通?!?4

從以上私錢流通和私販囤積的現(xiàn)象中可以看出,銀和銅兩種商品的市場價格對私錢流通、制錢販運、囤積起到打算作用。換句話說,是市場的價值規(guī)律起到調(diào)整作用。私錢流通是“制錢不足導致市場自我調(diào)適之現(xiàn)象?!?5一些學者確定了私錢流通的樂觀作用,“盡管私鑄規(guī)模很大,私鑄形質(zhì)低劣,但并未嚴峻影響銀錢比價,形成惡性通貨膨脹,反而在肯定程度上彌補了因官錢不足給商民日常貿(mào)易帶來的不便。應當說,它對當時的經(jīng)濟活動有肯定的促進作用?!?6

市場不僅調(diào)整了私錢的流通,而且也打算了錢票的流行。錢票是一種私人信用工具?!坝捎阢y銅本位貨幣無法適應經(jīng)濟進展之需要,導致私經(jīng)濟部門采納私人信用工具以利交易。在私人信用工具中,錢莊、當鋪以及有實力的商號紛紛發(fā)行錢票、私票和私帖,在地方上通行,這在清代是很普遍的事。”57“錢票的發(fā)行自將增加銅錢的供應”,起到補充銅錢供應短缺的作用。58這說明錢票的產(chǎn)生,完全是市場需要信用工具的結(jié)果。在錢票流行的過程中,看不到政府的作用,說明市場在其中起主導作用。59

政府貨幣政策的目的,是政治性的,為其統(tǒng)治服務。各代銅錢都標有不同的年號,在這里貨幣是一種政治權力的象征,當順治年間,有人看到明代貨幣攙和在清代貨幣中流通,“禁之不止,誅之不勝誅”時,提出“凡市上行使,每廢錢二文,當制錢一文”,由國家收購前代廢錢的方法。戶部大臣反對稱:“明季廢錢,豈可并行?”60不同意用此方法,好像使用明錢,有損清國。

其次是為了財政收入,保證軍事活動的正常進行。政府鑄錢有時可以獲得比較多的鑄息。順治年間,清朝還沒有統(tǒng)一國家,戰(zhàn)斗需要大批經(jīng)費。瑞士學者傅漢思指出:“政府從鑄錢活動中獲利是比較大的。對于有代表性的那些北京錢局而言,其結(jié)果是非常令人驚異的:直到1695年,那些錢局場是獲利的,利潤占鑄錢成本的4—4.2%。然而,1700年以后,那些錢局都沒有利潤,反而受到嚴峻虧損,那時北京錢局的虧損達到鑄錢成本的16—63%。只是采辦比較廉價的云南銅以后,北京錢局的形勢又有了改善。但是其利潤卻是微不足道的,還不到錢局成本的5%。隨著國家對云南銅礦補貼的增長,鑄錢成本再次上升,最終再消失鑄錢總經(jīng)費高于鑄錢收益的狀況。”61

再次是為了社會穩(wěn)定。根據(jù)貨幣經(jīng)濟理論,物價與貨幣有著重要關系。物價凹凸取決于流通中的貨幣量,當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時,則物價下跌;反之,貨幣量削減,則物價上漲。假如官方兌換率和市場兌換率的差別過大,就會使物價變動,給百姓生活帶來困難,也可能導致社會沖突,甚至。因此,為了經(jīng)濟和社會的穩(wěn)定,政府維持官方銀錢的固定比價,穩(wěn)定銅錢通貨,就顯得非常重要。

清代前期的政府是專制體制下執(zhí)行權力的機構,其主要職責是鞏固統(tǒng)治,維護社會秩序與安定,很難說政府是為推動商品流通的進展,而制訂貨幣政策的。但是為了達到政治、軍事目的,政府提出的貨幣政策,也離不開經(jīng)濟。換句話說,政府的各種職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經(jīng)濟作用離不開政治、社會和軍事作用,而貨幣政策落實的結(jié)果,則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方面。當然,也并非是一種現(xiàn)代意義上的貨幣政策,只是為了論述便利,這里根據(jù)現(xiàn)代貨幣理論,把政府對貨幣的有關措施與管理歸納起來,以期從歷史事實中,客觀評價政府的政策。

政府貨幣政策的特點之一,是因時制宜,隨著市場變化而不斷轉(zhuǎn)變的。例如:對市場作用產(chǎn)生的私錢流通,政府一方面在法律上嚴令禁止,另一方面又實行了相對敏捷的政策?!扒〕跗?,由于制錢供應不足導致錢荒的壓力下,政府對私錢流通實行的基本方針是一種放任或弛禁的態(tài)度。至乾隆中葉以后,當制錢的供應漸漸穩(wěn)定,各省呈報市場錢價日益平減的時候,處理私錢的政策才正式綻開。采納的方式是多面性,但其中與歷代政府的‘嚴刑峻法’政策迥然不同之處,是采納一種較溫柔的收買政策。”62又由于政府是依據(jù)市場中流通貨幣數(shù)量的變化,而推行貨幣政策的,所以,這些管理措施也是審時度勢打算的。有人說,清朝貨幣規(guī)章多變,正反映了政府這種隨時應變的力量。

發(fā)放生息銀兩是政府貨幣政策的又一大特色??滴跚捌?,全國經(jīng)濟不景氣,有效需求不足。63但到后期,經(jīng)濟復蘇,物價也開頭回升。日本學者岸本美緒說:這是由于“康熙二十二年降服了鄭氏,占據(jù)了臺灣,再開海外貿(mào)易,從而自然地豐富了貨幣?!?4理查德(RichardVonGlahn)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65他認為,“康熙朝的蕭條與銀的流向好像并無簡潔的關系,中國國內(nèi)物價的降低早于日本禁銀出口,而物價回升也未受白銀流入的刺激?!薄般~錢價值下降并不能明確的與白銀流入量的變化相關?!?6筆者同意理查德的意見。從解除海禁的康熙二十二年到康熙后半期,也許有十年的時間,白銀流入量是否能在這樣短的時期內(nèi)起到豐富貨幣,影響物價上升的作用,值得懷疑。筆者認為,起到豐富貨幣作用的,主要不是國際白銀流入,而是國內(nèi)流通中貨幣數(shù)量的增加。這就是康熙時期開頭的為使官兵擺脫生活困苦,而發(fā)放生息銀兩的政策。雍正七年,上諭稱:“為京城八旗兵丁人等生計,朕悉心揆度,若逢家中紅白之事,經(jīng)費不敷,著實困迫堪憫。特著用內(nèi)庫之銀,交付王大臣轉(zhuǎn)用滋息,以備兵丁不時之需。茲念外省駐防之滿洲、漢軍兵丁亦應一體賞賜?!薄捌渌魇《健?、提督標下兵丁,亦循此例。”67從京城八旗到各地駐防之滿洲、蒙古、漢軍等官兵,都有生息銀兩之利息,作為生活補貼。當然,清代前期的政府不會想到,用這種政策可以擺脫經(jīng)濟停滯現(xiàn)象,但在客觀上生息銀兩的確使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增加,擴大了需求,促進了消費,使康熙后期的經(jīng)濟開頭復蘇。到乾隆時,發(fā)放的生息銀兩本金,已經(jīng)基本歸還。68可見,貨幣滋息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對拉動內(nèi)需的確很有成效。

關于在貨幣流通中,政府起主導作用,還是市場起主導作用的問題,理查德認為,“明代主導貨幣事務的是市場而非政府。主控貨幣的是市場,而非國家?!?9美國霍普金斯高校羅威廉(WilliamT.Rowe)好像不同意他的結(jié)論?!拔谊P于十八世紀貨幣政策的討論,使我對他的結(jié)論持謹慎態(tài)度。雖然象理查德表明的那樣,當時的國家對它管理通貨的力量失去了信念,但不管怎樣,清中期官員們使用了廣泛的間接方式――調(diào)整銅幣的大小和含量,通過大量的技術手段,在不同的貨幣地區(qū),掌握銀錢的相對供應量,高度選擇性的反利用――作為一個市場的參加者來保證貨幣穩(wěn)定,刺激了與人口同量擴張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力的進展?!?0理查德的討論止步于康熙時期,羅威廉的討論重點在雍乾時期,雖然他們對于整個清代前期政府的貨幣政策、管理、執(zhí)行狀況,都沒有全面討論,但是他們的結(jié)論都是有依據(jù)的。

一般來說,清代前期是政府與市場共同掌握流通中的貨幣量。政府的貨幣政策的確起到肯定作用,特殊是在某些時期里,甚至起到主要作用,如前述發(fā)放生息銀兩,增加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就是市場在短時間里不行能解決的問題。但是,政府的貨幣政策是調(diào)控流通中的貨幣量。當市場上銅錢數(shù)量削減時,政府可以增加銅錢的數(shù)量,反之,政府也可以削減銅錢的數(shù)量。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又受到銅材的影響,當市場上銅材短缺時,政府可以增加銅材生產(chǎn),或向外國購買。由于銅錢貨幣流通量是隨著市場上銅材價格的波動而變化的,所以,貨幣流通量以市場調(diào)整為主,政府調(diào)控為輔。官方根據(jù)市場銀錢比價的變化來調(diào)整貨幣數(shù)量,政府的貨幣政策總是跟在市場調(diào)整的后面起作用。日本學者黑田明伸的討論指出,“私錢跨省性的流通則呈顯傳統(tǒng)中國貨幣流通的另一面貌?!薄帮@示出‘私’的經(jīng)濟相對于‘公’的經(jīng)濟對穿越政治疆界的活力?!?1假如把“私”看成市場調(diào)整,把“公”看成政府調(diào)控,那么,從長時期看,正是“私”錢流通沖破城市之間、省際之間的地域,起到左右整個貨幣流通的主導作用。

從整個清代前期來看,政府貨幣政策的干預力量呈下降趨勢,乾隆時期錢票的盛行,就證明政府并沒有力量打算錢票的流通,完全聽憑市場調(diào)整。特殊是道光時期,“新舊朝錢幣一起流通及洋錢可用以繳稅,表示當朝所鑄的錢幣不是那么成為王權的象征?!?2低色洋銀內(nèi)流,國內(nèi)白銀外流,在一些地區(qū)洋錢與制錢同樣使用。這時,政府提出了禁止中外貿(mào)易使用白銀的反市場規(guī)律的政策,難于施行,就更表明貨幣流通越來越被國內(nèi)和國際兩個市場的價值規(guī)律所操縱。

解釋

1《清朝文獻通考》卷十三,錢幣一,考4965。

2咸豐九年九月十六日工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府尹事務張祥河等奏折,見清代鈔擋,錢法,道光朝。藏中國社會科學院經(jīng)濟所圖書館。

3《清高宗實錄》卷二三二,乾隆十年正月辛巳。

4陸世儀《論錢幣》,見《清朝經(jīng)世文編》卷五十二,錢幣上。

5汪宗義、劉宣輯錄《清初京師商號會票》,載《文獻》1985年第2期。

6“錢票是一種信用票據(jù),由錢莊、銀號等信用機構簽發(fā)。它在肯定范圍內(nèi)流通,起著代替貨幣職能的作用?!睆垏x《清代前期的錢莊和票號》,載《中國經(jīng)濟史討論》1987年第4期。“錢票的起源,也無法考據(jù)。當時可能也是一種期票,臨時填寫,其和銀票不同的地方,也許只在于銀與錢的分別?;蛟S銀票的面額大一點,錢票的面額小一點,因此錢票的流通性要更加大一點?!迸硇磐骸吨袊泿攀贰飞虾H嗣癯霭嫔?958年,第557頁。

7張國輝《清代前期的錢莊和票號》,載《中國經(jīng)濟史討論》1987年第4期。

8《清朝文獻通考》卷十六,錢幣四,考5002。

9約翰·洛克《論降低利息和提高貨幣價值的后果-1691年致一位議員的一封信》商務印書館1962年中譯本,第101頁。

10《清朝文獻通考》卷十三,錢幣一,考4966。先定為七文準銀一分,后改為此比價。

11《清朝文獻通考》卷三十二,市糴一,考5146。

12參閱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戶部,錢法;《清朝文獻通考》錢幣。

13私錢包括私人非法鑄造的貨幣;官局中爐頭工匠偷工減料,鑄的低于法定重量或成色的錢;前代的貨幣。參閱鄭永昌《清代乾隆年間的私錢流通與官方因應政策之分析――以私錢收買政策為中心》,載《國立臺灣師范高校歷史學報》1997年第25期。

14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二零,戶部,錢法,錢價。

15《清朝文獻通考》卷十三,錢幣一,考4970。

16《清朝文獻通考》卷十四,錢幣二,考4972。

17《清朝文獻通考》卷十四,錢幣二,考4975。

18《清朝文獻通考》卷十七,錢幣五,考5012。

19《清朝文獻通考》卷十三,錢幣一,考4968。

20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百十四,戶部,錢法,搭放京餉。

21《清朝文獻通考》卷三十二,市糴一,考5150。

22張建輝《關于康熙對生息銀兩制的初步推廣及其在八旗軍隊中的運用》,載《清史討論》1998年第3期。

23《雍正朝鑲紅旗檔》宿字三十九號,轉(zhuǎn)引自韋慶遠《雍正時期對“生息銀兩”制度的整頓和政策演化--對清代“生息銀兩”制度興衰討論之二》,載《明清史辨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24韋慶遠《清代乾隆時期“生息銀兩”制度的衰敗和“收撤”-清代“生息銀兩”制度興衰過程討論之三》,見《明清史辨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89年。

25張建輝《關于康熙對生息銀兩制的初步推廣及其在八旗軍隊中的運用》,載《清史討論》1998年第3期。

26韋慶遠《清代乾隆時期“生息銀兩”制度的衰敗和“收撤”-清代“生息銀兩”制度興衰過程討論之三》,見《明清史辨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89年。

27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二零,戶部,錢法,錢價。

28《清高宗實錄》卷二二六,乾隆九年十月壬子。

29《清高宗實錄》卷二三二,乾隆十年正月辛巳。

30《清朝續(xù)文獻通考》卷十九,錢幣一,考7686。

31鄭永昌《清代乾隆年間的私錢流通與官方因應政策之分析――以私錢收買政策為中心》,載《國立臺灣師范高校歷史學報》1997年第25期。

32《清朝文獻通考》卷十三,錢幣一,考4968。

33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百十四,戶部,錢法。

34《清朝文獻通考》卷十六,錢幣四,考5000-5001。

35《清朝文獻通考》卷十六,錢幣四,考5000-5001。

36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一四,戶部,錢法。

37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一四,戶部,錢法,搭放京餉。

38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一四,戶部,錢法,搭放京餉。

39《清仁宗實錄》卷一六一,嘉慶十一年五月甲子。

40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二零,戶部,錢法,錢價。

41《清朝文獻通考》卷三十二,市糴一,考5146。

42《清高宗實錄》卷,乾隆三年三月丁巳。

43陳廷敬《杜制錢銷毀之弊疏》,見《清朝經(jīng)世文編》卷五十三,戶政二十八。

44順治八年正月戶部尚書巴哈納題本,見《清代檔案史料叢編》中華書局1981年,第7輯,第169頁。

45順治九年十月戶部尚書車克題本,見《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7輯,第178-179頁。

46《清世宗實錄》卷三二,雍正三年五月癸丑。

47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二零,戶部,錢法,錢價禁令。

48《清世宗實錄》卷六一,雍正五年九月乙卯。

49《清朝文獻通考》卷十三,錢幣一,考4968。

50《乾隆朝上諭檔》第十七冊,乾隆五十九年六月十二日,頁958、976。轉(zhuǎn)引鄭永昌《清代乾隆年間的私錢流通與官方因應政策之分析――以私錢收買政策為中心》,載《國立臺灣師范高校歷史學報》1997年第25期。

51《清朝文獻通考》卷三十二,市糴一,考5146-5147。

52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二零,戶部,錢法,錢價禁令。

53《清高宗實錄》卷二三二,乾隆十年正月辛巳。

54《清高宗實錄》卷二三二,乾隆十年正月辛巳。

55鄭永昌:《清代乾隆年間的私錢流通與官方因應政策之分析――以私錢收買政策為中心》,載《國立臺灣師范高校歷史學報》1997年第25期。

56王光越《試析乾隆時期的私鑄》,載《歷史檔案》1988年第1期。

57潘敏德《中國近代典當業(yè)之討論(1644—1973)》國立臺灣師范高校歷史討論所???3)1985年,第292頁。

58林滿紅《嘉道錢賤現(xiàn)象產(chǎn)生緣由‘錢多錢劣論’之商榷-海上進展深化影響近代中國之一事例》,載《中國海洋進展史論文集》第五輯,中心討論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討論所,1993年,臺北·南港。

59“道光年間,清廷也曾設立政府的信用機關,由內(nèi)務府在北京設立官錢鋪五家,發(fā)行錢票?!迸硇磐吨袊泿攀贰飞虾H嗣癯霭嫔?958年,第649頁。政府發(fā)行官錢票,比民間使用錢票晚得多,而且在前期是否起了作用,待進一步討論。

60順治九年十月戶部尚書車克題本,見《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7輯,第178-179頁。

61(瑞士)傅漢思《清代前期的貨幣政策和物價波動》,載《中國錢幣》1995年第3期。

62鄭永昌:《清代乾隆年間的私錢流通與官方因應政策之分析――以私錢收買政策為中心》,載《國立臺灣師范高校歷史學報》1997年第25期。

63(日本)岸本美緒認為,康熙前期禁海和政府的緊縮政策,使流通中的白銀削減,造成全國性的經(jīng)濟不景氣,有效需求不足,消失康熙前期“全面物價下跌及與之相伴的滯銷、收入下降等不景氣的”狀況。岸本美緒《康熙年間的谷賤問題-清初經(jīng)濟思想的一個側(cè)面》,載劉俊文主編《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滴跚捌诮?jīng)濟不景氣,有效需求不足是事實,但形成的緣由不肯定是政府緊縮政策。據(jù)日本學者百瀨弘的討論,“至康熙三十六年皇室開支尚不及明朝一個內(nèi)廷官署的經(jīng)費。乾隆朝在清朝財政盛世的時代中,也只不是60萬兩?!卑贋|弘《清朝の異民族統(tǒng)治に於おける財政經(jīng)濟政策》,《東亞討論所報》,第20號,1943年。轉(zhuǎn)引鄭永昌譯文《清朝的財政經(jīng)濟政策》,載《財政與近代歷史論文集》中心討論院近代史討論所1999年。可見另有緣由。

64岸本美緒《康熙年間的谷賤問題-清初經(jīng)濟思想的一個側(cè)面》,載劉俊文主編《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5FountainofFortune:MoneyandMonetaryPolicyinchina,1000-1700.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6.338pp.臺北南天書局翻印本1997年。

66轉(zhuǎn)引劉翠溶書評,載《新史學》一九九八年九卷三期。

67《雍正朝鑲紅旗檔》宿字三十九號,轉(zhuǎn)引韋慶遠《雍正時期對“生息銀兩”制度的整頓和政策演化--對清代“生息銀兩”制度興衰討論之二》,載《明清史辨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68參閱韋慶遠《清代乾隆時期“生息銀兩”制度的衰敗和“收撤”-清代“生息銀兩”制度興衰過程討論之三》,見《明清史辨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89年。

69轉(zhuǎn)引劉翠溶書評,載《新史學》一九九八年九卷三期。

70“TheJournalofInterdisciplinaryHistory”Vol.28,No.2(Autumn,1997)。以上英文論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jīng)濟所徐建青同志供應譯文,在此表示感謝!

海南人;近代;出洋緣由

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簽訂的《北京條約》中有條款規(guī)定中國人原意出洋,政府不得阻攔,拉開了出洋熱的序幕,這種出洋熱在海南基本上持續(xù)到民國時期。依據(jù)蘇云峰統(tǒng)計,“從1882年至1928年,由??诔溯喆鲅笳撸s在100萬以上”。依據(jù)海南區(qū)善后公署專員黃強調(diào)查,這些人多數(shù)前往了南洋地區(qū),“至今已經(jīng)達到39萬人,其中泰國為15萬人,馬來亞為10.2萬人,印度支那為3.8萬人。這一數(shù)字約占海南島全部人口的18%?!倍喾矫姣B加的因素促使了這么多海南人拋下親人、離別故土,本文重點探討這一問題。

一、海南人有冒險進取精神,敢于出洋

“瓊民多由他省移殖而來,富于冒險及進取精神,稍受經(jīng)濟之壓迫,則飄然遠引,赤手空拳,自食其力。雖遇困難之環(huán)境,不因終日勞苦而稍戢其求生奮斗之志?!焙D弦泼穸嘤筛=?、廣東移居海南,他們精通航海技術,在艱苦的環(huán)境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明清時期的海南漁民長期以來就前往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捕魚,對于這些具有豐富航海閱歷的漁民前往東南亞不是難事。今人陳澤憲“曾見到一張同治乙丑年(1865年)海南潭門港鄧有吉、曾圣姐等四十二人出海去西沙捕撈海螺,在叻埠(新加坡)過冬的公憑?!薄逗D蠉u志》記載了:“瓊山、文昌、澄邁、瓊東、定安、樂會、萬寧、陵水等縣,以地偏島之東北,接近大陸交通,風氣開通較早,其民富冒險,務進取,南洋各島多其腳印?????”的事實。

海南人在大海中拼搏的傳統(tǒng),使得他們“身上都流淌著敢于冒險、不輕易服輸?shù)臒嵫保偌由纤麄冇钟惺来鄠鞯暮胶<夹g與閱歷;當他們在受到壓迫或為了追求更多的財寶時,敢于出洋求生存謀進展。

二、海南地方政局動蕩

清末,海南爆發(fā)漢族與黎族人民起義多次,尤其以光緒四年、七年、十一年爆發(fā)的漢、黎族人民起義均演化成大規(guī)模的暴動。如光緒七年的暴動,客家人“勾結(jié)黎匪,剽劫鄉(xiāng)村,…疊次滋擾崖州、萬縣,戕官搶殺”;光緒十一年的暴動,起義的客民“所到村莊,恣意焚殺,勒索資財”,崖州“抱寨、抱丑、打蕩等村黎匪四出,焚殺甚慘”。這些暴動使海南的社會變得動蕩擔心,給老百姓帶來了危害,使得一部分海南人出洋謀求生存進展。

進入民國,海南先后有龍濟光、李根源、鄧本殷等軍閥統(tǒng)治;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海南又受到因廣東陳濟棠、陳銘樞、陳策之間權力斗爭的影響;這些使得海南的社會極為動蕩黑暗。海南割據(jù)軍閥為了爭奪海南的掌握權往往將正常的捐稅用于軍費開支。如1924年,鄧本殷為了籌集軍費,“令各縣依歲額加倍征收,時稱為雙糧”。同時,為了維持島內(nèi)各類政府職能機構的運行,不得不允許這些機構向島內(nèi)各類人群開征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如《海南島志》云:“各縣市署及城鄉(xiāng)警團學各機關團體,皆得自由征收雜捐。稅目繁苛,幾于無物至稅,輕重由己,方法錯雜,重重抽剝,有一物數(shù)稅或十余稅者。”海南政局動蕩之際,盜匪橫行肆虐?!懊駠迥辏髂细魇∽o國軍討袁,四方民軍蜂起響應??h知事黃炳煊先逃。四月二十四日,陽江匪首馮蘭波乘機冒民軍名目率匪黨數(shù)十人蜂擁入城,假張布告,人不及防,被擄商民數(shù)人落船,勒贖錢八百千文,并劫港內(nèi)商船一只,貨物甚多?!?/p>

由上述材料可知軍閥、職能機構與盜匪的共同剝削、掠奪與搶劫下,海南各類不同的“無辜民眾慘遭禍害,財產(chǎn)蕩然”,這才會消失“壯丁散之四方…亦有以地方不靖,前赴南洋經(jīng)商”的潮流。

三、海南東北部地區(qū)人口較密,生計困難

海南島可供耕作的農(nóng)田少,尤其東北部地區(qū)。小葉田淳云:“海南的農(nóng)村,每一戶的耕田面積原來很少?!薄逗D蠉u新志》列出文昌縣昌錦村每戶平均耕地8.32畝,下鐸村每戶平均耕地2.58畝;樂會縣石頭村每戶平均耕地4.80畝,孟居園村每戶平均耕地3.95畝;瓊東縣春田村每戶平均耕地2.85畝。通過這些調(diào)查,可得出海南東北部沿??h農(nóng)戶“由于平均耕地面積過少之結(jié)果,農(nóng)夫生計實難維持”的結(jié)論。而此時,“廣東省全體戶平均為12華畝,全國戶平均為20華畝”,海南農(nóng)戶平均擁有的耕地低于廣東農(nóng)戶,更低于全國農(nóng)戶。再加上海南東北部地區(qū)人口較密,使得這些縣的老百姓難以維持生計被迫出洋謀生。

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易

其一,雨量安排不均導致生產(chǎn)不易。海南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雨量充足,但降雨“以中部山岳地帶為較多,平原丘陵地帶則較少。…又從地域言之,則東部之瓊東、萬寧、陵水一帶,雨量較多;西及南部之儋縣、昌江、感恩、崖縣一帶,雨量較少。北部之儋縣,年僅500公厘。臨高、澄邁、瓊山、文昌諸縣,則介東及西南各縣之間。從月份言之,則全島平均,自十一、十二至四月為干季,九所、崖縣、三亞一帶一、二月間尤難見雨;四、五至十、十一月為雨季,八、九月雨量尤多”。雨量不均致使農(nóng)作物生長只能看老天爺了,必定導致“耕地之休閑廢棄者,誠不行以數(shù)計也”局面。

其二,水利設施缺乏導致生產(chǎn)不易。依據(jù)廣東省海南區(qū)亞熱帶資源開發(fā)委員會調(diào)查:解放前,海南水利設施缺乏,修建的農(nóng)田水利只有65宗,并且是日本占據(jù)海南期間修建的,其中已修建好的有50宗,未建成的有15宗。這些工程修建草率,再加上管理不重視,現(xiàn)大部殘缺不已,失去效用。因此,直至1949年,“全島耕地面積僅有430萬畝,農(nóng)田澆灌面積占耕地面積的4.3%,絕大部分都是‘望天田’。糧食單產(chǎn)66.5公斤,總產(chǎn)28.59萬噸。”

其三,耕作方法落后導致生產(chǎn)不易。陳元柱通過調(diào)查歸納了瓊崖農(nóng)夫落后的耕種方法有:稻田所插秧距離太近;同一塊田中多品種混雜在一起;很少施肥料,即使施肥也是將山草或牛骨焚灰撒入田中,不用化學肥料;耕種器具落后陳舊。日本人后藤元宏也描述:海南農(nóng)夫施肥“僅有少量的牛糞及花生殼,地力消耗殆盡,農(nóng)夫就自然地放棄此地的使用”。所以陳植稱海南島“除都市外,尚滯留于原始農(nóng)業(yè)時代?!?/p>

這些因素造成了“全島人民陷于衣料無著、食糧不敷之逆境”,驅(qū)使海南人不得不出洋求生存。

五、洋貨涌入海南,農(nóng)夫、手工業(yè)者紛紛破產(chǎn)

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把瓊州辟為通商口岸,自此瓊州門戶大開,洋貨蜂擁進入海上交通便利的瓊州。

《海南島志》列舉民國瓊海關洋貨進口價值:民國十一年,洋貨進口3897213兩;十二年,洋貨進口3898445兩;十三年,洋貨進口4568973兩;十四年,洋貨進口6562763兩;十五年,洋貨進口3689839兩;十六年,洋貨進口6527528兩;十七年,洋貨進口5120870兩。眾多洋貨中,洋紗進口數(shù)量多。《瓊崖志略》有民國棉紗進口稅:民國十七年,185994兩;十八年,369540兩;十九年,491650兩。從上述不斷增長的棉紗進口稅可知,洋紗大量涌入海南?!把蠹喭ㄐ小睂е赂卸骺h原來“恒紡織吉貝為土布,以供自用”的婦女“自紡均廢”。甚至連“南豐、三亞、藤橋、嶺門、興隆、陵水縣城四周的黎族人民,很久以來就沒有自種棉花了,男女穿的衣服,或購洋紗織布縫制,或買制成品?!?/p>

當然這不僅是棉紡業(yè)如此,其他多種產(chǎn)業(yè)無不受洋貨的沖擊,導致海南大量小手工業(yè)者破產(chǎn),表明海南“正是走上經(jīng)濟破產(chǎn)的過程”。洋貨的輸入“極大地沖擊了海南的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大量農(nóng)夫、手工業(yè)工人失業(yè),“勞動力資源相對過剩,很多居民不得不遷移海外?!?/p>

六、西方殖民者開發(fā)東南亞需大量勞動力,誘使海南人出洋

19世紀中葉,英、荷、法先后占據(jù)了東南亞地區(qū),他們在這里大力進展錫礦業(yè)和橡膠業(yè),迫切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從事墾荒、筑路、開礦、掘河、建城市等工作。而此時,“非洲奴隸貿(mào)易停止,世界范圍內(nèi)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非常尖銳。于是,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便把凝視的目光投向緊鄰東南亞的中國華南沿海”。因此這些殖民者聯(lián)合國內(nèi)紳商棍徒誘騙華工前往?!段牟h志》記載:“去南洋者不愁無工做、無業(yè)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批貧苦的文昌人到南洋謀生?!薄逗D蠉u新志》依據(jù)瓊海關統(tǒng)計列出海口港出國華僑數(shù):前往海峽殖民地,民國二十四年,16861人;二十五年,23410人;二十六年,35633人;二十七年,20891人。前往暹羅,民國二十四年,5017人;二十五年,9873人;二十六年,8605人;二十七年,8193人。上述內(nèi)容進一步證明了成千上萬的海南人前往東南亞謀生求進展的狀況。

此外,“華僑出國往往是宗親相引,即以族授族,以戚引戚,以鄉(xiāng)引鄉(xiāng)。”據(jù)韓銑豐先生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在北婆羅洲沙巴的海南華僑中,80%是由于親屬關系而出洋的?!?/p>

簡而言之,近代多數(shù)出洋的海南人是“由于貧困,窮得沒有方法,不能在家等死”,才“外出找條活路”。近代的瓊屬華僑身上發(fā)生的出洋血淚史,并沒有沖淡他們對家鄉(xiāng)的感情,他們在海南危機之時,總是準時挺身而出地出錢出力。歷史證明:他們的確是海南有力的資源,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今日也是如此。

《北京條約》第五款規(guī)定:“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法)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將與英(法)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法)船只,毫無禁阻?!眳⒁娀I辦夷務始末(卷17).北京:中華書局,1979.

蘇云峰.東南亞瓊僑移民史.海南歷史論文集.??冢汉D铣霭嫔?,2024.205.

日本東亞調(diào)查所《海南島の民族と衛(wèi)生の概況》,轉(zhuǎn)引自王翔.近代南洋瓊僑的社團與生活.海南高校學報(社科版),2024(3)28.

(民國)許崇灝編著.瓊崖志略.鄭行順點校.海口:海南出版社,2024.196.191.163.159.

陳澤憲.十九世紀盛行的契約華工制.華僑史討論論集(一).上海:華東師范高校出版社,1984.55.

(民國)陳銘樞總纂,曾蹇主編.海南島志.鄭行順校訂.??冢汉D铣霭嫔?,2024.125.80.

唐若玲.海南華僑在近代中國社會進展中的貢獻.湖北社會科學,2024(8)104.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委會辦公室編.清實錄廣東史料.廣州:廣東地圖出版社,1995.49.

趙德馨.張之洞全集(一).武漢:武漢出版社,2024.434.537.

王家槐.海南近志.1993.72.

(民國)周文海重修,盧宗棠,唐之瑩纂修.感恩縣志?海防志.杜惠珍,蔡昌其點校.??冢汉D铣霭嫔?,2024.264.42.

(民國)陳植編著.海南島新志.??冢汉D铣霭嫔?,2024.84.90.33.33.145.146.83.

海南荒地多,但因降雨安排不均、水利設施落后等緣由導致便于農(nóng)夫耕種的高產(chǎn)田數(shù)量少.

小葉田淳.海南島史.臺灣:學海出版社,1979.195.

據(jù)廣東省政府的調(diào)查報告.后藤元宏《海南島全貌》.轉(zhuǎn)引自張興吉.民國時期的海南.??冢汉D铣霭嫔?南方出版社,2024.126.136.

參見廣東省海南區(qū)亞熱帶資源開發(fā)委員會.廣東省海南島亞熱帶資源勘察資料匯合(農(nóng)業(yè)、林業(yè)).1956.335.

高海燕.海南社會進展史討論(近現(xiàn)代卷).北京:光明出版社,2024.74.64.

陳元柱.瓊崖實業(yè)問題.參見張朔人,于蘇光.華僑與海南社會進展.??冢耗戏匠霭嫔?海南出版社,2024.199.

《中英天津條約》第十一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已有《江寧條約》準通商處,即在牛莊、登州、臺灣、瓊州等府城口,嗣后皆準英商亦可任意與無論何人買賣,船貨隨時往來。至于聽便貨房買屋、租地、起造禮拜堂、醫(yī)院、墳塋等事,并另有取益防損諸節(jié),悉照已通商五口無異”.

黎族簡史編寫組.黎族簡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24.114.

參見文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文昌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491.491.

王翔.近代南洋瓊僑的社團與生活.海南高校學報(社科版),2024(3)27.

寒冬.海南華僑華人史.海口: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24.104.

富國強兵民安康《鹽鐵論》的難題:經(jīng)濟自由與富國強兵淺論《管子》富國強兵主導思想下凸顯出的訓練理念政治局探求富國強兵戰(zhàn)略民富國強的神秘富國強軍的歷史提升“中國夢”彰顯“民富國強”執(zhí)政理念富國強軍是國家的最佳戰(zhàn)略選擇農(nóng)夫富有才是真正的民富國強德國民富國強的規(guī)律探析實現(xiàn)“民富國強”的路徑選擇軍民融合是富國強軍的必由之路從“國強民富”到“民富國強”的華麗轉(zhuǎn)身赤膽忠心的吶喊,富國強民的箴言中國崛起的新規(guī)律:富國強軍的統(tǒng)一從“國富民強”到“民富國強”的思辨民富國強是國家的終極目標略論我國富國強軍戰(zhàn)略思想的理論淵源讓學問產(chǎn)權成為富國強民的有效手段學習十精神實現(xiàn)民富國強的幾點建議常見問題解答當前所在位置:中國歷史薛煥家族的富國強兵夢薛煥家族的富國強兵夢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平安又牢靠!document.write(":薛元敬")

申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僅用于學術溝通,如有侵害您的權益,請準時告知我們,本站將馬上刪除有關內(nèi)容。薛煥六世外孫美國芳邦高校美術系終身教授維克托?王依據(jù)英國1859年版《額爾金伯爵出訪中國和日本之行記事》一書中的薛煥像繪制。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鴉片戰(zhàn)斗,打破了大清帝國的“天朝上國夢”。為擺脫內(nèi)憂外患,清廷上下不少有識之士開頭樂觀探究富國強兵之道,曾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薛煥的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薛煥:負天下之重

明嘉靖八年(1529年)的進士薛元鼎,由宦入川任敘南衛(wèi)兵備簽事,其一支后人世居四川敘州府興文縣富安鄉(xiāng),多從事訓練,可謂世代書香。為生活便利,后遷居宜賓縣黎湯鄉(xiāng)古木灣(今宜賓市翠屏區(qū)趙場街道橋坎社),薛煥即在這里誕生。

薛煥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舉、二十九年選授江蘇金山知縣,后入向榮幕襄贊江南大營軍事。歷任松江知府、蘇州知府、蘇松糧儲道、蘇松太道、江蘇按察使、江寧布政使、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禮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等。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時,薛煥在力保中國澳門的上作出巨大貢獻。同治五年薛煥致仕回籍,光緒六年卒于原籍,誥封光祿大夫頭品頂戴工部右侍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一、觸怒“龍顏”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薛煥任江蘇金山知縣。由于他不愿加重因連年天災人禍苦難重重的百姓負擔,不到一年,就因田賦未按期收齊、漕船兌開拖延、對饑民“疏防盜案”而在官場三起三落。

在這過程中,他發(fā)覺要轉(zhuǎn)變中國羸弱面貌,僅靠傳統(tǒng)農(nóng)耕根本不行。為此,他頂住清廷閉關自守國策的壓力,樂觀探究西方先進理念,以辦理洋務為核心,拓展國內(nèi)外貿(mào)易以富國強兵。因政績顯著,僅幾年時間就升為上海道。

咸豐八年(1858年),英法聯(lián)軍攻陷大沽炮臺直抵天津城下,被“刀子抵在喉嚨上”的清廷作為退兵之計,被迫與英法等國簽訂了《天津條約》。

咸豐帝雖然被迫“依議”,但對條約中“使節(jié)駐京”一條深惡痛絕,認為“自古無此體制,萬不行行”。在聯(lián)軍撤離天津后,他派出高校士桂良、吏部尚書花紗納等四大欽差會同兩江總督何桂清,借與英方上海稅則談判機會,準備以“全免夷稅”換取修改“使節(jié)駐京”等四款。但是“英夷”也“所重者惟此一款”,這就使上海稅則談判極其困難。

時薛煥為江蘇按察使署上海道,對咸豐帝用“全免夷稅”來換取洋人修改“使節(jié)駐京”等四款持異議。由于外國使節(jié)駐京對中國來說只要處理得好并不肯定是壞事,至于其他戰(zhàn)后賠款也超不過兩年的洋稅收入,犯不著犧牲巨大的國家利益來換取。但他當時的身份卑微,沒有直接向清廷奏本的話語權,只能趁欽差們讓“開導夷人”的苦差事都由他出面的機會,向欽差們講說“夷性”,分析全免課稅之不行,并貿(mào)然提出修改已經(jīng)簽字用印的條約。

由于薛煥精通“夷務”,欽差們對他的意見幾乎言聽計從。加之當時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北大營,對江蘇壓力驟增,兩江總督何桂清守土有責,談判方面幾乎完全依靠薛煥。英方談判成員俄理范在回憶錄中曾寫到:“全部欽差大臣都把信念寄予在省級司法官薛煥的身上……當時,他的意見在欽差大臣中是舉足輕重的?!?/p>

但咸豐帝對薛煥并不相信,諭令兩江總督何桂清:“遵照內(nèi)定方法,未可擅出己見……假如該員(指薛煥)熟識夷情,辦理妥當,即飭令仔細經(jīng)理,以專責成。倘其方法未合,或不甚得力……毋庸令該員與聞”,并密旨四大欽差查訪薛煥是否牢靠。

桂良等密報了查訪薛煥的結(jié)果:“辦理夷務,可期得力”。但咸豐帝在桂良等奏折中看到薛煥竟敢建議暫緩向英法宣布全免洋稅,甚怒,立即責令欽差們:“斷不行于初定方法之外,另籌省事之法”。

桂良等在回奏中報告了薛煥的意見:“夷情詭譎,未可輕議條約,即將稅課全免,不過夷商感恩,欲其罷棄全約,勢必不行。且夷性多疑,我若執(zhí)之過堅,恐致決裂?!毕特S帝見欽差們忤逆圣意皆來自薛煥那兒,不由大怒,在奏折旁朱批道:“未見該夷,何以知其必不行,薛煥真賊之行徑也!”

僅此御批,足以定薛煥死罪。但還嫌不夠,咸豐帝又密旨痛罵桂良等不遵內(nèi)定方法“自問當?shù)煤巫铩保喂鹎濉柏M可專聽屬吏(薛煥)之言,自貽罪戾”。咸豐帝甚至指責薛煥反對“全免夷稅”是“慮及免稅后,無可沾潤,因而設詞淆惑”。

一道道密旨弄得桂良等“惶悚特別”。但欽差們都明白薛煥沒有錯,不但沒處理他,竟一齊橫下心來與咸豐帝軟磨硬泡,指責咸豐帝“全免夷稅”的內(nèi)定方案是“太阿倒持,授人以柄,其弊不行勝言”。這話足以讓咸豐帝滅其九族,但他不得不忍下這口氣。由于咸豐帝也明白薛煥的意見若不是非常有理且形勢嚴峻的話,對他一直逆來順受的欽差們是絕不敢這么犯上的。且看事態(tài)進展吧,到時候若談判結(jié)果不如意,不但薛煥該殺,四大欽差一個也跑不脫!

稅則談判自九月初六起,連議三天。薛煥趁雙方閑談“用言語旁敲側(cè)擊,將駐京等事,模糊其詞,仍向該夷商探。”但英方堅持“條約既定之說,萬不能動!”此事既已挑明,欽差們只好向英方正式提出修改使節(jié)駐京問題,卻不被理睬。

十月初三稅則談判結(jié)束,中英簽定了“不但尊崇國體,且可堵其弊,防其流”(何桂清語)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這次稅則談判,薛煥在欽差到達上海前,勝利地“羈縻”列強艦隊近三月,使其未能“遽然北上”,為次年大沽口之勝贏得了備戰(zhàn)時間;阻擋了“全免夷稅”,保住了海關與國家重要稅源;在通商章程中對涉及食鹽、軍火,特殊是關系到數(shù)千上萬蘇浙閩粵從事海運和漕運船民生計的大豆和豆餅貿(mào)易“釜底抽薪”,禁止外商插手,避開了洋貨無節(jié)制地傾銷。

二、組織洋槍隊

就在上海稅則談判次年(1859年)三月,英法美聯(lián)合艦隊以《天津條約》批準書在京互換之期將到為由,預備武裝闖過天津進京換約。正值清廷和、戰(zhàn)不定時,主戰(zhàn)的御史蔣志章疏保薛煥:“煥有膽略,任上海道時,洋人畏服。請?zhí)卣賮砭?,交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相時委用”。僧格林沁經(jīng)天津大沽炮臺一役,擊沉英艦四艘,擊傷英艦多艘,重傷英軍司令何伯,迫使英國艦隊不得不豎起白旗狼狽撤走,制造了中國自第一次鴉片戰(zhàn)斗以來與列強作戰(zhàn)的最大成功。但這一役中國軍隊因裝備落后死傷太大,讓薛煥熟悉到創(chuàng)建一支使用先進武器軍隊的必要性。

咸豐十年(1860年),已遷升為江寧布政使的薛煥因熟識洋務被清廷“賞加巡撫銜,幫辦??谕ㄉ淌乱恕?,恰遇兩江總督何桂清兵敗被革職,薛煥被清廷臨危受命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在強敵壓境卻“兵無可集,將無可選,唯張空名號召征集乘城拒賊”的前提下,薛煥派上海道吳煦、鹽運使楊坊招募美國人華爾,創(chuàng)建了晚清第一支使用先進武器的軍隊――洋槍隊。

這華爾乃美國人,十六歲入美國文理軍事學院學習,在墨西哥和克里米亞打過仗,長期在海上及中美洲從事冒險活動。華爾后來流浪到中國,在清軍水師炮船“孔夫子”號當大副,極富戰(zhàn)斗閱歷。

但成立洋槍隊卻大費周折。此時咸豐帝被英法聯(lián)軍逼逃熱河,知薛煥在上海募用洋人搞洋槍隊,自是特別生氣。而朝中大員也多為“天朝獨尊、四夷賓服”觀念所囿,只記得當年金戈鐵馬殺進關來的威嚴,對“西夷淫技”極是鄙視。

但成立洋槍隊的最大壓力卻來自英國。英國認為洋槍隊破壞了西方在清廷與太平軍間“中立”的形象,擔憂華爾會代表美國利益。英駐華艦隊司令何伯擔憂中國軍隊由此進展壯大,竟以華爾招募英艦逃兵和違反西人中立為由逮捕了他,欲將他驅(qū)除回美國。

為讓洋槍隊成為裝備精良的中國軍隊,薛煥煞費苦心做了三件事:一是奏請清廷同意讓華爾加入中國籍,以中國公民的身份當洋槍隊隊長。由于華爾堅稱已加入中國籍且入贅為楊坊女婿,何伯才不得不釋放華爾。二是趁洋槍隊在上海五戰(zhàn)五捷之時機,奏請清廷賜華爾四品頂戴,將洋槍隊更名常勝軍。這樣,華爾正式成為清廷命官,而洋槍隊也嬗變?yōu)榍遘姟H侵鸩綔p弱洋人在軍中的勢力。除士兵多用中國人外,以上海道吳煦為常勝軍督帶、鹽運使楊坊為會代、參將李恒嵩為協(xié)帶會同華爾管理。

在清軍裝備還是落后的刀、戟、劍、矛以及少數(shù)火繩槍時,由于薛煥在上海開創(chuàng)了改組清軍裝備與建制的先河,且洋槍炮威力驚人,上海戰(zhàn)役后僅四天(1862年11月17日),清廷就諭令各地選派軍官到上海學習西洋兵法與槍炮制造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