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赤壁賦》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赤壁賦》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赤壁賦》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赤壁賦》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赤壁賦--授課教師:語文小妖--學習目標1.掌握、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知識。2.理解文章內(nèi)容、情感。3.感受蘇軾的情感變化過程,學習他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感受他強大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蘇軾,(1037-1101)

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極高造詣。一、作者簡介

散文:縱橫恣肆,著述宏富,與歐陽修并稱“歐蘇”;

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傳說中的斜杠青年蔞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惠州一絕》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初到黃州》美食家蘇軾積極入世集儒、佛、道一體的蘇軾儒佛苦中作樂

儒家的積極入世態(tài)度與佛、道的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統(tǒng)一在蘇軾身上。當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時,蘇軾卻能峰回路轉(zhuǎn),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歸宿。道超然灑脫“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中產(chǎn)生了他的混合人生觀。”——林語堂二、文體知識

“賦”是我國古代一種文體,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zhì)。

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始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魏,唐宋衰微,元、明、清趨于消亡。其發(fā)展經(jīng)歷了短賦、騷賦、駢賦、律賦、文賦等不同時期。

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庾信的《哀江南賦》等。三、創(chuàng)作背景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調(diào)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照例給皇帝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因其反對“新政”,其中一些話被“新黨”的御史借題發(fā)揮,說他是中傷朝廷,對皇帝不忠。他們還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內(nèi)一片倒蘇之聲。才上任三個月的蘇軾,就被御史臺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shù)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

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shù)臀ⅲo實權,蘇軾到任后,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四、預習檢測

聽朗誦,給生字詞注音。壬戌

屬客

窈窕

少焉

斗牛

馮虛

船舷

予懷唱和

裊裊

溝壑

潛蛟

rén

xūzhǔyǎotiǎoshǎodǒupíngxiányúhèniǎohèqiánjiāo嫠婦

愀然

舳艫

釃酒

橫槊

匏樽

蜉蝣

須臾

驟得

無盡藏

更酌

枕藉líshīfúyóuzàngqiǎozhúlúshuògēng

jièpáozhòuyú樂甚——愀然——喜而笑蘇軾與客夜游赤壁時心情是如何變化的?試從文中找出關鍵詞。第一段

作者與友人夜游赤壁,他們沐清風白露,賞月色天光,生動地展現(xiàn)出一種詩情畫意的境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十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補充知識(一)文學常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既望:過了望日之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一)文學常識朔:農(nóng)歷每月初一?;蓿恨r(nóng)歷每月末尾(最后一天)。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既望:“望”后的一天。補充知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既望:過了望日之后。徐:緩緩。

興:興起,產(chǎn)生。屬:勸酒。少焉:一會兒。斗牛:斗宿和牛宿。白露:白茫茫的水汽??v:放任。

如:往。凌:越過。萬頃:廣闊的江面。茫然:曠遠的樣子。乎:形容詞詞尾,……的樣子。馮虛:馮,“憑”,乘。虛,太空。1、詩人元好問曾說“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請你找出文中的良辰、美景。七月既望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3.白露橫江,水光接天4.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良辰

美景2、這些美景有何特點?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3.白露橫江,水光接天4.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美景

特點清幽朦朧自由樂在何處?一、良辰:二、美景: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3.白露橫江,水光接天4.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三、豪情: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七月既望4、本段展示了一個怎樣的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舒暢飄逸、超然物外的境界。作者與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迎風賞月。

實際上蘇軾在黃州過的是一種貶謫生活,處境相當困難。居然有如此雅興,夜游赤壁。表現(xiàn)了他聽任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反映了他超然物外、灑脫不羈的道家思想。第二段作者與友人飲酒縱歌,然后從友人吹起的簫聲中聽出氣氛為之一變。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于是:在這時之:音節(jié)助詞,不譯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動清澈的江水溯:逆流而上渺渺:悠遠的樣子予:我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倚:循,依。而:表修飾。和之:用簫隨著歌聲伴奏。舞、泣:使動用法詞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詞表達主人怎樣的情懷?

【補充知識】——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離騷》香草美人:1、高潔的品質(zhì)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詞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詞表達主人怎樣的情懷?

表面指如美人般的月亮,實際上卻意有所指:①美人,喻君王,它表現(xiàn)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朝廷政事關切的情懷。②美人,喻政治理想追求,人生抱負。蘇軾被貶黃州,形同囚禁,無法在京城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從“美人”可窺探出一個怎樣的主題?賢臣求不得明君第二段作者的感情從樂到悲,悲從何來?(1)面對浩渺而寧靜的湖面想起了“美人”(2)來自客人幽怨悲涼催人淚下的洞簫聲。作者是怎樣描寫蕭聲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張,想象,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把洞簫那種凄婉低回的簫聲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聞其聲,凄然下淚。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第三段作者問友人為何簫聲如此凄涼,友人吐露心中之悲憤郁悶。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正:形→使動,使……整齊。危:正,端正。

何為:為什么。南、西、東:名→狀語??姡骸翱潯?,盤繞,圍繞。乎: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困:受困。方:當。下:名→動,攻占。東:名→動,向東進軍。舳艫:首尾相接的船只。釃酒:斟酒。槊:長矛。固:本來。安:哪里。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慕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睗O樵:名→動,打漁砍柴。渚:水中的小塊陸地。侶、友:名→意動,以……為朋友。而:連詞,表并列。匏樽:用葫蘆制成的酒器。屬:勸請。蜉蝣:比喻微小的生命。粟:米。須臾:極短的時間;片刻。驟:一下子,很輕易地。遺響:余聲。第三段中客人的悲憤郁悶從何而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慕長江之無窮。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物是人非之悲人生渺小之悲人生短暫之悲尋仙不得之悲蘇軾的悲從何而來?從歌聲中來從簫聲中來從歷史人物中來從個人境遇中來(政治失意)(簫聲幽怨)(人生無常)(生命短暫)第四段作者以身邊的“水”“月”作比,從哲學層面勸慰友人。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彼梗褐甘敬~。這;這個。未嘗:不曾。盈虛:盈,滿。虛,缺。彼:指示代詞。那;那個。卒:終究。莫:表示否定。不,沒有。蓋:表示推測性判斷。大概。曾:竟然。茍:如果,假使。乎:語氣詞,表示疑問。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更酌:重新倒酒肴核:菜肴和果品既:已經(jīng)狼籍:凌亂相與:相互,一起枕藉:互相枕著墊著乎:介詞,在白:形→動,明亮第四段中作者如何勸慰客人?

人變化逝者如斯盈虛如彼生老病死未嘗往也卒莫消長代代相承不變?nèi)f物各有其主,非我所有不能強求;大自然中擁有無盡寶藏,你我皆能享用。通過主客問答,他們所表現(xiàn)的人生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1、主——樂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2、客——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關于主客的不同態(tài)度,有何啟示?積極進取,直面人生聽任天命,隨遇而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并不相同。開篇時,作者的喜悅是由身邊的自然美景所引發(fā)的,在月明風清的夜晚,作者與友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茫茫江面,彼此之間誦詩唱和,這實為人生快樂;

而結(jié)束時,作者的喜悅則是由于通過主客問答消除了心中的苦惱困惑,對人生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其內(nèi)心此時也像眼前的江水一樣開闊。文章開篇和結(jié)束時作者的喜悅是相同嗎?

《赤壁賦》以蘇軾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將寫景、抒情、說理融為一體。在情感由樂轉(zhuǎn)悲,再由悲轉(zhuǎn)喜的變化過程中,展現(xiàn)出他曠達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從他內(nèi)心的這種變化也可以看出,蘇軾也并不是一個天生就有樂觀精神的人,他是在與自我的辯論中戰(zhàn)勝了自己消極的一面,完成了自己的精神突圍,具有了詩意的超脫,哲學的思辨。這種精神,穿越了近千年的時光塵埃,遙相呼應了愛爾蘭詩人葉芝筆下的“與他人爭辯是修辭,與自己爭辯是詩歌?!比目偨Y(jié)通假字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同“憑”,乘)山川相繆(同“繚”,盤繞、圍繞)古今異義白露橫江(古,指白茫茫的水汽;今,指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凌萬頃之茫然(古,曠遠的樣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樣子,失意的樣子)于是飲酒樂甚(古,在這時;今,連詞,表示后一件事接著前一件事)望美人兮天一方(古,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女子)一詞多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文言基礎知識一詞多義舉酒屬客(動詞,勸請)屬予作文以記之(動詞,同“囑”,囑托)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詞,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助詞,表反問語氣)相與枕藉乎舟中(介詞,在)一詞多義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zhuǎn)折)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吾與子之所共適(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惟江上之清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