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二章基本組織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1.gif)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二章基本組織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2.gif)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二章基本組織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3.gif)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二章基本組織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4.gif)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二章基本組織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984e5f0c9ed40890396e09ea121a7335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什么是組織學(Histology)?組織學是研究人體正常細微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的科學。A.微觀結構:
1.光學顯微鏡(Lightmicroscope,LM):計量單位是微米(μm)。(1μm=0.001mm)。2.電子顯微鏡(Electronmicroscope,EM):計量單位是納米(nm)。(1nm=0.001μm)。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相關功能:微觀結構和其功能相適應,反之亦然。C.人體結構的4個層次:1.細胞(Cell):人體結構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2.組織(Tissue):由一群結構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細胞(及其細胞間質(zhì))構成。人體內(nèi)有4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3.器官(Organ):由組織有機地結合起來而構成。4.系統(tǒng)(System):由結構相似且功能相關的器官構成。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組織學的研究方法A.LM技術:分辨率(Resolution)是指能夠分辨相鄰兩點之間的最小距離。LM的分辨率約為200μm。1.切片法(Section):將組織切薄使光線可以透過。a.固定(Fixation):為保存新鮮組織的微觀結構,盡快將組織浸入到酒精,甲醛,苦味酸,Bouin’s液或Zenker’s液等固定劑中。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石蠟包埋(Paraffinembedding):*脫水(Dehydration):用濃度逐漸升高的酒精(70~100%)將組織中的水完全置換出來。*透明(Clearing):用二甲苯完全置換出酒精。*浸蠟(Infiltration):在60~62?C時,用液態(tài)石蠟完全置換出二甲苯。室溫時石蠟凝固成固態(tài),內(nèi)含待切組織。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c.切片:用切片機將組織切成1~20μm厚的蠟片,然后將其放到溫水上,待其完全展開后,裱到有粘附劑的載玻片上。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d.染色(Staining):染料可以將微觀結構顯示不同的顏色以便觀察鑒別。在染色前,需要脫蠟入水,因為染料是水溶性的。最常用的染料蘇木素(Hematoxylin,H)和伊紅(Eosin,E)。*蘇木素是堿性染料,藍紫色,可以使細胞核等著色。被蘇木素著色的結構本身為酸性,具有嗜堿性(Basophilic)。
*伊紅是酸性染料,粉紅色??梢詫⒋蠖鄶?shù)細胞的細胞質(zhì)染成紅色。被伊紅著色的結構本身為堿性,具有嗜酸性(Acidophilic)。*不易被蘇木素和伊紅著色的結構具有嗜中性(Neutrophilic)。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其他處理組織的方法:*鋪片(Wholemount):用于很薄的組織,如腸系膜。*磨片(Groundsection):用于很堅硬的組織,如骨和牙。*涂片(Smear):用于液態(tài)組織,如血液,精液和唾液。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EM技術:1.EM可分為透射電鏡(TEM)和掃描電鏡(SEM)2類。2.EM的原理和LM相似,但用電子束代替光線,磁場代替玻璃透鏡。分辨率約為0.2nm。
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TEM顯示胰腺腺泡細胞內(nèi)部結構。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C.組織化學(Histochemistry,
細胞化學)法:通過生物化學的方法在原位產(chǎn)生不溶解的有顏色的反應產(chǎn)物,來顯示微細結構的位置,然后用顯微鏡觀察。
PAS反應:用來顯示多糖的分布。先用過碘酸(Periodicacid)將多糖氧化,在多糖表面形成戊二醛結構,然后用無色亞硫酸品紅(Schiff試劑)還原戊二醛形成紫紅色沉淀。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肝臟的PAS染色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D.免疫細胞化學(Immunocytochemistry)染色法:a.待測結構或化學物質(zhì)被看作抗原(Antigen),通過非常敏感和專一的免疫反應使抗原和被標記的抗體(Antibody)結合,然后顯示標記物,在原位產(chǎn)生不溶、有色的反應產(chǎn)物,最后用顯微鏡觀察。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E.放射自顯影(Autoradiography):給細胞所要代謝的物質(zhì)分子上標記放射性物質(zhì)如I125等,間隔照相,從而追蹤該物質(zhì)代謝途徑。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細胞連接:(1)緊密連接:上皮細胞和閏盤(2)中間連接:上皮細胞和閏盤(3)橋粒:(4)縫隙連接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電鏡結構。(1)緊密連接(Tightjunction):a.帶狀。相鄰細胞的細胞膜內(nèi)蛋白質(zhì)“嵴”相貼。細胞膜融合。b.封閉10nm寬的胞間隙。c.常存在于體內(nèi)各種屏障內(nèi)。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中間連接(Intermediatejunction):a.帶狀。常分布于緊密連接下方。b.20nm寬的胞間隙兩側的胞膜內(nèi)有電子致密斑附著。c.由終末網(wǎng)內(nèi)發(fā)出的微絲插入致密斑。d.粘著相鄰細胞。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橋粒(Desmosome)
:a.盤狀,很牢固。b.30nm寬的胞間隙內(nèi)有電子致密的中間線。胞膜內(nèi)側有附著板。兩者由跨膜細絲相連。c.大量“U”形的張力絲穿入附著板。橋粒在表皮細胞間大量存在,構成細胞間橋。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4)縫隙連接(Gapjunction):a.有2~3nm胞間隙。常群居。b.相鄰胞膜上的直徑8nm的柱狀蛋白質(zhì)顆粒(Connexons,由6個亞基構成)相貼,中間留有1.5nm的親水性通道。c.信息交換:分子量小于1500Da的信息分子可以通過該通道。連接復合體(Junctionalcomplex):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連接排列在一起構成。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細胞游離面的特殊結構
上皮組織的特殊結構:屬胞膜相關結構。通常存在于上皮組織的細胞之間,也可存在于其他組織的細胞之間。(1)微絨毛(Microvillus):a.由胞膜和胞質(zhì)向外伸出的指狀突起,外覆細胞衣。長約1μm,直徑約80nm。b.內(nèi)含20~30根由終末網(wǎng)發(fā)出的縱行微絲。c.擴大細胞表面積。*紋(刷)狀緣(Striated(brush)border):密集排列的微絨毛在光鏡下的結構。分布于小腸內(nèi)表面(腎近曲小管)。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纖毛(Cilia)和鞭毛(Flagella):由細胞游離面的胞膜和胞質(zhì)向外伸出的細長突起,毛發(fā)樣結構,可運動。5-10μm長。直徑0.2μm。協(xié)調(diào)擺動時象風吹麥浪。鞭毛比纖毛長,但結構相似,分布于精子尾部。通常一個精子只有一條鞭毛4.基膜(Basementmembrane):a.位于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之間的一層薄膜狀細胞外基質(zhì)。b.光鏡下可見的嗜酸性嗜銀性結構。PAS(+)。c.由透明板(Laminalucida),致密板(Laminadensa)和網(wǎng)板(Laminafibroreticularis)構成。d.半透性(Semi-permeable)膜。能影響細胞的極性,調(diào)節(jié)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最厚的基膜位于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下方。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第二節(jié)上皮組織(EpitheliumTissue)1.概述:A.分類:根據(jù)功能分4類:被覆,腺,感覺,生殖上皮。B.被覆上皮的特性:(1)細胞排列緊密,間質(zhì)很少。(2)內(nèi)無血管,但神經(jīng)末梢豐富。(3)被覆上皮分布于體內(nèi)、外表面。有極性。極性:細胞的游離面和基底面的結構和功能不同。(4)功能:保護,分泌和吸收等。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被覆上皮的一般結構:A.分類依據(jù):細胞排列的層數(shù)和表層細胞的形態(tài)。B.被覆上皮的類型和結構:2.1單層上皮:由單層細胞構成。a.單層扁平上皮(Simplesquamousepithelium):由單層扁平狀細胞構成。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內(nèi)皮(Endothelium):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內(nèi)表面。*間皮(Mesothelium):襯于體腔內(nèi)表面。*其他類型:分布于腎小體、和肺等處。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單層立方上皮(Simplecuboidalepithelium):由單層立方細胞構成。分布于腎近曲小管和甲狀腺等處。c.單層柱狀上皮(Simplecolumnarepithelium):由單層柱狀細胞構成。分布于小腸和腎集合小管等處。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d.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Ciliatedpseudostratifiedcolumnarepithelium):分布于氣管內(nèi)表面。由柱狀,梭形和錐體細胞構成,常夾有杯狀細胞。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杯狀細胞(Gobletcell)
:杯狀、胞質(zhì)頂部被大量分泌顆粒占據(jù),顆粒內(nèi)含粘液。胞核位于基部,小,染色深。分泌粘液,潤滑表面。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細胞核高低不同;所有的細胞均位于基膜上,但只有柱狀和杯狀細胞可以達到游離面。只有柱狀細胞頂部有纖毛。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e.變移上皮(Transitionalepithelium):襯于膀胱內(nèi)表面。細胞層數(shù)可變。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2復層(由復層細胞構成):a.復層扁平上皮(Stratifiedsquamousepithelium):由3種細胞構成。表層細胞扁平形;中層細胞多邊形,基底層細胞立方或柱狀,排列凹凸不平,且增殖能力強。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未角化(Nonkeratinized)的復層扁平上皮:分布于食道。所有的細胞均是活細胞。角化的(Keratinized)復層扁平上皮:分布于表皮。角化層內(nèi)的細胞已死亡。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復層柱狀上皮
3.腺上皮和腺體
腺上皮是由腺細胞組成并以分泌機能為主的上皮。
腺體(Glands):以腺上皮為主要成分組成的器官。
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1分類:兩類。a.內(nèi)分泌腺(Endocrineglands):無導管,分泌物由血管和淋巴管運送。胰腺中的胰島。b.外分泌腺(Exocrinegland):有導管,胰腺。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2人體內(nèi)的外分泌腺的分泌方式有3種:*全漿分泌(Holocrine):細胞破裂,死亡,分泌物排出胞外。*頂漿分泌(Apocrine):分泌顆粒連同細胞頂部少量細胞質(zhì)被排出胞外。乳腺。*局漿分泌(Merocrine):分泌顆粒內(nèi)的分泌物通過胞吐方式排出胞外。最普遍的方式。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3外分泌腺的分類和結構
1)以腺細胞數(shù)量分類
a.單細胞腺
b.多細胞腺:
分泌部:管狀、泡狀和管泡狀
導管部:
2)根據(jù)導管和分泌部的形狀分類
(5類)p16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第三節(jié)結締組織(ConnectiveTissue)
1.概述:A.由松散排列的細胞和大量的細胞間質(zhì)構成。間質(zhì)包括纖維,基質(zhì)和組織液。B.來源于間充質(zhì),分布廣泛,血管豐富。C.功能:支持,運輸,修復,防御。D.分類:(1)固有結締組織;(2)軟骨組織;
(3)骨組織;(4)血液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疏松結締組織(Looseconnectivetissue):A.細胞:1)
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s):a.數(shù)量最多。通常不分裂。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星形多突起。HE染色時細胞輪廓不清。c.細胞質(zhì)弱嗜堿。細胞核圓,大,染色淡,1~2個核仁明顯。d.含豐富的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RER),高爾基復合體(G)。
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e.
合成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網(wǎng)狀纖維,以及基質(zhì)中的糖胺多糖和糖蛋白等。f.可與纖維細胞(Fibrocyte)相互轉變。纖維細胞不活躍,梭形,突起少。細胞核梭形,染色深,細胞質(zhì)嗜酸性。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巨噬細胞(Macrophage):a.
圓或不規(guī)則形,形態(tài)變化大。核圓。細胞膜表面不規(guī)則。b.細胞質(zhì)強嗜酸性。c.吞噬,消化,并呈遞抗原。d.分泌免疫相關物質(zhì)。來源于單核細胞。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趨化反應(Chemotaxis):巨噬細胞能沿某些化學物質(zhì),如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ECF-A)的濃度梯度移動。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漿細胞(Plasmacell):a.
疏松結締組織內(nèi)較少,在接近被覆上皮和感染處較多。b.細胞圓形,細胞質(zhì)嗜堿性強。細胞核偏在,染色質(zhì)車輪狀排列。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c.
含豐富的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和發(fā)達的G。中心體在核旁淡染區(qū)內(nèi)分布。d.
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e.分裂能力差,來源于B淋巴細胞。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4)肥大細胞(Mastcell):a.
圓形,多分布于小血管和小淋巴管附近。b.細胞質(zhì)內(nèi)有大量粗大的嗜堿性的顆粒。顆粒內(nèi)含糖胺多糖而呈現(xiàn)異染性。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纖維(Fiber):1)膠原纖維(Collagenfiber):最多。a.獨行或成束狀分布,分支交織成網(wǎng)。嗜酸性,新鮮時白色。
b.由大量更細的膠原原纖維(Collagenfibrils)平行排列構成,后者在電鏡下有64nm的周期性橫紋。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d.彈性小,韌性大。e.由成纖維細胞等合成。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彈性纖維(Elasticfiber):a.新鮮時黃色。弱嗜酸性。細,直行,有分支。HE染色時不易識別。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中央為彈性蛋白,周邊為微原纖維(Microfibril)。c.
彈性很強。分支交織成網(wǎng)。(醛復紅)3)網(wǎng)狀纖維(Reticularfiber,嗜銀纖維):嗜銀性,PAS(+)。a.具有微細的支持作用。b.電鏡下有64nm的周期性橫紋。c.由成纖維細胞和網(wǎng)狀細胞等合成。d.HE染色時不著色。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C.基質(zhì)(Groundsubstances):pH7.35。1)無色透明的均質(zhì)膠質(zhì),其基本結構為糖胺多糖和結構性糖蛋白。2)透明質(zhì)酸、硫酸軟骨素A、C,硫酸角質(zhì)素,硫酸乙酰肝素和硫酸皮膚素等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與核心蛋白共價地結合形成蛋白多糖(Proteoglycan)。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蛋白多糖通過連接蛋白與很長的透明質(zhì)酸(Hyaluronicacid)分子結合形成分子篩(Molecularsieve)。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4.基質(zhì)中包含組織液。組織液來自于毛細血管動脈端,流回毛細血管靜脈端和毛細淋巴管。*水腫(Edema):結締組織中組織液過多。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致密結締組織(Denseconnectivetissue,DCT):由少量細胞和大量緊密排列的膠原纖維組成。1)規(guī)則的DCT:
膠原纖維束平行排列,細胞夾雜在中間。分布于肌腱等處。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不規(guī)則的致密結締組織:
膠原纖維束隨機排列,雜以彈性纖維。分布于真皮、鞏膜等處。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彈性組織(Elastictissue):含大量平行排列的彈性纖維。分布于大動脈和黃韌帶等處。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4.脂肪組織(Adiposetissue):
含大量脂肪細胞的結締組織。血管豐富。對激素和神經(jīng)刺激敏感。a.占體重的10%左右:b.可緩沖震蕩,絕緣并儲存能量。c.填充于器官之間。塑造體型。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5.網(wǎng)狀組織(Reticulartissue):由網(wǎng)狀細胞,網(wǎng)狀纖維和基質(zhì)構成。主要存在于骨髓和淋巴器官內(nèi)。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6.軟骨組織:
軟骨細胞、纖維和基質(zhì)構成
分類(依纖維的種類和數(shù)量):
(1)透明軟骨:
少量膠原纖維,軟骨陷窩內(nèi)有軟骨細胞,軟骨囊。新鮮時呈半透明的淡籃色。分布于氣管、喉、肋軟骨及關節(jié)面等處。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彈性軟骨(Elasticcartilage):
含大量彈性纖維,互相交織成網(wǎng)。分布于耳廓,會厭等處。(3)纖維軟骨(Fibrocartilage):
含大量膠原纖維束細胞較少,成行排列在纖維之間,結構介于致密結締組織和透明軟骨之間。分布于椎間盤等處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第四節(jié)肌組織(Musculartissue)1.概述:A.由含有收縮性蛋白質(zhì)的肌細胞構成。B.特殊概念:細胞→纖維(Fiber);細胞膜→肌膜(Sarcolemma);細胞質(zhì)→肌漿(Sarcoplasm)。C.分3類: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骨骼肌纖維(Skeletalmusclefiber):收縮迅速,有力,隨意。A.光鏡結構:1)長圓柱狀,直徑10~100μm,長可達40mm。含有大量縱向排列的肌原纖維(Myofibrils)和肌管系統(tǒng)。2)多核,位于纖維周邊,肌膜下方。3)在其縱斷面上,可見明暗相間的橫紋(Crossstriations)。橫紋由明帶(IBand)和暗帶(ABand)構成。M線(MLine):A帶的中線。Z線(ZLine):I帶的中線。4)肌節(jié)(Sarcomere):1/2I+A+1/2I,是肌原纖維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肌節(jié)是相鄰Z線之間的一段肌原纖維。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電鏡結構:1)肌原纖維:無數(shù),與肌纖維長軸平行排列。是肌纖維收縮的物質(zhì)基礎。每條肌原纖維由上千條粗肌絲和細肌絲構成。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a.粗肌絲(Thickfilament)位于A帶,固定在M線上。粗肌絲由肌球蛋白(Myosin)構成,肌球蛋白由桿和頭2部分構成。頭部稱橫橋(Cross-bridge),有ATP酶活性。桿部與其他的肌球蛋白桿部平行排列,集合成束形成粗肌絲。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細肌絲(Thinfilament)固定于Z線,由肌動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和肌鈣蛋白(Troponin)構成。H帶:位于M線兩側,是A帶中不含細肌絲的部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橫小管(Transversetubules):a.來源于肌膜于AI帶交界處的向內(nèi)凹陷。b.橫小管在肌漿內(nèi)分支吻合,在每個肌節(jié)的AI帶交界處包繞每條肌原纖維。c.橫小管能將肌纖維表面的神經(jīng)沖動迅速傳遞到肌纖維內(nèi)部。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縱小管(肌漿網(wǎng)):a.由分支吻合的SER構成。肌漿網(wǎng)縱向包繞每條肌原纖維,但被橫小管分隔。b.縱小管在遇到橫小管時膨大,形成終池(Terminalcisternae)。橫小管和兩側的終池構成三聯(lián)體(Triad)。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c.縱小管上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zhì),稱Ca2+泵(Pump),能調(diào)節(jié)肌漿內(nèi)Ca2+的濃度。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心肌纖維(Cardiacmusclefiber):收縮有力,有節(jié)奏,不隨意。A.光鏡結構:1)心肌纖維位于心臟。直徑15μm,長85~100μm。纖維為短圓柱狀有分支并相連成網(wǎng)。1~2個細胞核位于細胞中央。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橫紋和肌原纖維可見但不明顯。纖維外有大量的毛細血管。3.纖維之間有閏盤(Intercalateddisc)連接。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電鏡結構:
與骨骼肌纖維相比,心肌纖維具有以下特點:1)橫小管粗短,位于Z線。不能完全纏繞每條肌原纖維。2)肌漿網(wǎng)稀疏,只能形成二聯(lián)體(Diads)。3)糖原和MT豐富。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4)閏盤:相鄰心肌纖維之間的連接,呈階梯狀。a.橫面上有橋粒和中間連接。b.縱面上有縫隙連接。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4.平滑肌纖維(Smoothmusclefiber):收縮緩慢,不隨意。A.通常成群、分層存在于血管壁或其他有腔器官的壁內(nèi)。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纖維紡綞形,核細長,位于纖維中央。橫紋不可見。C.平滑肌纖維外周有網(wǎng)狀纖維和基膜包繞,纖維之間有縫隙連接。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第五節(jié)神經(jīng)組織組成:數(shù)量:功能:A.神經(jīng)元(Neuron):B.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Neuroglia):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神經(jīng)元:胞體和突起(樹突與軸突)組成1.1神經(jīng)元的結構(1)胞體:a.細胞膜:接受刺激,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b.細胞質(zhì):除正常的細胞器以外,還具有:尼氏體(Nisslbody):由大量的RER和RS積聚而成。嗜堿性強。合成蛋白質(zhì)。神經(jīng)原纖維(Neurofibril):嗜銀性。主要由微管和神經(jīng)絲(Neurofilament)構成。有支撐和協(xié)助細胞內(nèi)大分子運輸?shù)淖饔?。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7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c.細胞核:大而圓,位于中央,著色淺。(2)樹突(Dendrite):
一個或多個。較短有且分支多。無G。表面有小突起,稱樹突棘(Dendriticspines),是接受沖動的重要結構。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軸突(Axon):一般只有一個。細長。起始部位稱軸丘(Axonhillock)。軸突和軸丘內(nèi)無尼氏體。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軸突很少分支。其末梢分支很多并形成終扣(Terminalbuttons)。傳出沖動。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1.2分類:1)依據(jù)突起的數(shù)量:假單極(Pseudounipolar),雙極(Bipolar),多極神經(jīng)元(Multipolar)。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依據(jù)功能:感覺(Sensory,傳入),運動(Motor,傳出),中間(Interneurons)神經(jīng)元。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依據(jù)神經(jīng)遞質(zhì):膽堿能(Cholinergic),多巴胺能(Dopaminergic),腎上腺素能(Adrenergic),肽能(peptidergic)等。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突觸(Synapse):
神經(jīng)元之間或神經(jīng)元與非神經(jīng)元之間形成的傳遞信息的特化連接結構。分2類:電突觸和化學突觸。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最常見的有:軸—樹突觸:一個神經(jīng)元的軸突終未與另一神經(jīng)元的樹突接觸。軸—體突觸:一個神經(jīng)元的軸突終未與另一神經(jīng)元的胞體接觸。軸—軸突觸:一個神經(jīng)元的軸突終未與另一神經(jīng)元的軸突接觸。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A.電突觸(Electricalsynapse):縫隙連接,占體內(nèi)突觸的1%左右。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8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化學突觸(Chemicalsynapse):占體內(nèi)突觸的99%左右。1)突觸前成分(Presynapticelement):軸突末梢。富含MT和與微管相連的突觸小泡(Synapticvesicle)。突觸小泡內(nèi)含突觸遞質(zhì)(Neurotransmitter)。突觸小泡外覆的突觸素(Synapsin)連接微管。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突觸間隙(Synapticcleft):15-30nm狹窄間隙,含鈣離子和遞質(zhì)酶。突觸傳遞結束后,間隙內(nèi)多余的遞質(zhì)被前成分重吸收,或被遞質(zhì)酶水解。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突觸后成分(Postsynapticelement):樹突末梢。增厚的突觸后膜有特殊的受體(Receptors,化控離子通道),可將化學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4)信息在突觸內(nèi)的傳遞過程:a.軸突信息→突觸前膜→電控鈣通道開放→突觸間隙內(nèi)的鈣離子進入突觸前成分。b.在鈣離子的刺激下,突觸前成分內(nèi)的微管收縮,突觸小泡向突觸前膜移動并融合,神經(jīng)遞質(zhì)釋放到突觸間隙。c.神經(jīng)遞質(zhì)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突觸后膜上電控鈣通道打開,膜內(nèi)外離子交換,產(chǎn)生電流。d.突觸間隙內(nèi)多余的突觸遞質(zhì)被酶解或被重新吸收回突觸前成分。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數(shù)量是神經(jīng)元的5~10倍。A.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膠質(zhì)細胞有短突起。HE染色時只有細胞核可見。1)星形膠質(zhì)細胞(Astrocyte):最多。有膠質(zhì)原纖維酸性蛋白(GFAP)。突起末端形成的腳板(Endfeet)附著在毛細血管表面,并于內(nèi)皮之間有連接復合體。該細胞通過血腦屏障為神經(jīng)元提供營養(yǎng),并可通過調(diào)節(jié)細胞外微環(huán)境影響神經(jīng)元的功能。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少突膠質(zhì)細胞(Oligodendrocyte):細胞核較小,染色較深。形成髓鞘。有保護和絕緣作用。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小膠質(zhì)細胞(Microglia):最小,核小,染色深。來源于單核細胞,組織損傷時轉變成巨噬細胞。有防御作用。小膠質(zhì)細胞(紅)和星形膠質(zhì)細胞(綠)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4)室管膜細胞(Ependymalcell):低柱狀有微絨毛或纖毛。分布于脊髓中央管和腦室的內(nèi)表面。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1)雪旺細胞(Schwanncell):形成髓鞘,有2種。對神經(jīng)受損后再生有重要作用。2)衛(wèi)星細胞(Satellitecell):圍繞神經(jīng)節(jié)內(nèi)的神經(jīng)元胞體。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9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4.神經(jīng)纖維和神經(jīng):P494.1神經(jīng)纖維:有髓和無髓。A.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有髓神經(jīng)纖維:1.基本結構:軸突+髓鞘+神經(jīng)膜。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形成過程:葉片狀的雪旺細胞細胞核和絕大部分細胞質(zhì)位于細胞外側邊緣,中間部分由緊密相貼的兩側細胞膜構成。雪旺細胞將軸突不斷包繞。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1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3.神經(jīng)膜(Neurolemma):有雪旺細胞外側的部分(包括細胞核和絕大部分細胞質(zhì))和外包的基膜構成。4.髓鞘(Myelinsheath):由多層不斷圍繞軸突的雪旺細胞的細胞膜構成。髓鞘富含脂類物質(zhì),在常規(guī)石蠟切片中被溶解。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2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5.郎飛結(Ranviernode):通常一條軸突周圍有一系列的雪旺細胞包繞。雪旺細胞之間軸突裸露的部位稱郎飛結。相鄰郎飛結之間的一段神經(jīng)纖維稱結間體(Internode)。郎飛結的功能:電沖動跳躍式傳導,可加快傳導速度。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3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B.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有髓神經(jīng)纖維:由少突膠質(zhì)細胞的葉片狀突起末端纏繞軸突形成。無神經(jīng)膜。一個少突膠質(zhì)細胞的突起末端可以纏繞多個軸突。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4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C.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無髓神經(jīng)纖維:軸突凹陷入圓柱狀雪旺細胞的凹痕內(nèi)。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5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D.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無髓神經(jīng)纖維:裸露的軸突。4.2神經(jīng):其組織結構似骨骼肌,也有結締組織構成的神經(jīng)外膜(Epineurium),神經(jīng)束膜(Perineurium)和神經(jīng)內(nèi)膜(Endoneurium)。大多數(shù)神經(jīng)內(nèi)有有髓和無髓神經(jīng)纖維。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6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5.神經(jīng)末梢
神經(jīng)末梢是周圍神經(jīng)纖維外圍突的終未部分。神經(jīng)元通過神經(jīng)末梢與器官和組織發(fā)生聯(lián)系,把動物體內(nèi)外的刺激傳遞給神經(jīng)元,或者把神經(jīng)元上的沖動傳到其它組織。5.1感覺神經(jīng)末梢(1)游離神經(jīng)末梢
(2)觸覺小體
(3)環(huán)層小體
(4)肌梭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7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5.2運動神經(jīng)末梢
(1)軀體運動神經(jīng)末梢
是分布到骨骼肌的運動神經(jīng)末梢。神經(jīng)元的胞體位于脊髓灰質(zhì)前角或腦干,軸突離開中樞神經(jīng)后成為傳出神經(jīng)纖維,有髓運動神經(jīng)纖維接近肌纖維時失去髓鞘,其軸突反復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狀終未與一條骨骼肌纖維建立突觸連接,此連接區(qū)域是卵圓形板狀隆起,所以稱運動終板或神經(jīng)肌肉連接.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8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2)內(nèi)臟運動神經(jīng)末梢
是分布到內(nèi)臟平滑肌、心肌和腺上皮細胞等處的運動神經(jīng)末梢。內(nèi)臟運動神經(jīng)屬植物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節(jié)前神經(jīng)元胞體位于脊髓灰質(zhì)側角或腦干,節(jié)后神經(jīng)元胞體位于植物性神經(jīng)節(jié)或神經(jīng)叢,后者發(fā)出節(jié)后纖維分布到內(nèi)臟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體,其軸突終未分支常呈串珠樣的膨體與效應細胞建立突觸聯(lián)系。內(nèi)臟運動神經(jīng)末梢可將中樞發(fā)出的指令傳遞給內(nèi)臟平滑肌、心肌或腺上皮細胞,引起平滑肌、心肌的收縮和腺細胞的分泌。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09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I.基本構成:A.細胞外間質(zhì):血漿(Plasma),占血液總體積55~56%左右。1.基質(zhì):血清(Serum),
血凝塊中滲出的淡黃色液體。2.纖維: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在凝血時轉變?yōu)椴蝗艿睦w維蛋白。B.細胞:1.紅細胞:占血液總體積的43%左右。2.白細胞和血小板:占血液總體積的1%左右。第六節(jié)血液(Blood)本文檔共124頁;當前第110頁;編輯于星期一\23點29分II.細胞:(瑞氏染色)A.紅細胞(Erythrocyte,redbloodcell):1.最多,男性體內(nèi)為5.5X1012/L,女性體內(nèi)為5.0X1012/L。壽命120天。2.雙凹圓盤狀。直徑7.5μm,周邊厚2.6μm,中央厚0.8μm。利于增加細胞的表面積。3.可塑性強。蛋白質(zhì)占細胞膜化學成分的50%以上,有細胞骨架的功能。本文檔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臥式化工離心泵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抗氧劑油脂添加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借條欠條收條標準文本與執(zhí)行程序合同
- 2025年度新型企業(yè)間互相擔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車銷售合同由汽車制造商提供
- 2025年度罐車運輸項目招投標合同書
- 服務合同與人事合同
- 2025年度房地產(chǎn)按揭貸款展期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度廣西事業(yè)單位教師聘用合同(含職稱評定)
- 2025年度水利工程清包合同范本(生態(tài)環(huán)保)
- 各行業(yè)智能客服占比分析報告
- 年產(chǎn)30萬噸高鈦渣生產(chǎn)線技改擴建項目環(huán)評報告公示
- 民謠酒吧項目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2023年珠海市招考合同制職員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心電監(jiān)護考核標準
- 特種行業(yè)許可證申請表
- 古典芭蕾:基本技巧和術語
- 內(nèi)地居民前往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申請表
- DB43-T 2612-2023林下竹蓀栽培技術規(guī)程
- 三下《動物的一生》教材解讀
- 神木市孫家岔鎮(zhèn)神能乾安煤礦礦山地質(zhì)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