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明達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論語》選段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
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
也已?!保ā墩撜Z?雍也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
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①?!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
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保ā墩撜Z?顏淵篇》)
12、請選出以下錯誤的一項(3分)
A.孔子認為子貢對“仁”的要求脫離現(xiàn)實,這樣來理解“仁”對孔子宣傳仁道很不
利。
B.孔子認為“仁”是“禮”的思想基礎,“禮”是“仁”的具體表現(xiàn)。一個是內(nèi)在的
主體,一個是外在的功用,兩者緊密結(jié)合。
C.孔子認為一個人只要有了仁德,就能正確對待富貴貧賤以及其他一切遭遇。
D.孔子認為實行仁德既要靠自己,同時也靠別人來完成,應內(nèi)外相結(jié)合。
13、以上三則材料中,孔子從哪些角度來論述“仁”?(4分)
第2題:閱讀下文,完成第14?16題。
朱碧潭詩序
(明)王慎中
詩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從父薄游,往來荊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
間,沖簸波濤,以為壯也。登匡廬山,游赤壁,覽古名賢棲遁嘯詠之跡,有發(fā)其志,
遂學為詩,耽酒自放。當其酣嬉顛倒,笑呼歡適,以詩為娛,顧謂人莫知我。人亦皆
易之,無以為意者。其詩不行于時。屋壁戶牖,題墨皆滿,涂污淋漓,以詫家人婦子
而已。貧不自謀,家人謂之曰:“何物可憎,徒演墻戶,曾不可食,其為畫餅耶!”
取筆硯投擲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為。君不為怒,亦不變也。
一日,郡守出教,訪所謂朱詩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問市中,莫識謂誰,久乃知其為
君也。吏人至門,強君入謁。君衣褐衣,窄袖而長裾,闊步趨府。守下與為禮,君無
所不敢當,長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處田坳林麓之交,終日無人跡。守獨出訪之。
老亭數(shù)椽欹傾,植竹撐拄,坐守其下。突煙晝濕,旋拾儲葉,煨火燒筍,煮茗以飲
守。皂隸忍饑詬罵門外,君若不聞。于是朱詩人之名,嘩于郡中,其詩稍稍傳于人
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眾,訕疾蜂起。而守所以禮君如彼其降,又不為能詩
故。守父故與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講好而報舊德耳。君詩雖由此聞于人,人猶不知
重其詩,復用為謗。嗚呼,可謂窮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愜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樂,雖生死不
能易,而豈有所計于外。詩之不足賈于時,以售資而取寵,君誠知之矣。若為閉關(guān)吟
諷,凍餓衰沮而不厭,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詩,焉足以撓其氣,而變其所業(yè)
哉!
君嘗謁予,懷詩數(shù)十首為贄,色卑而詞款,大指自喜所長,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
予一言以為信也。豈其刻腸鏤肺,酷于所嗜,雖無所計于外,而猶不能忘志于區(qū)區(qū)之
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詩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
豈以予文為足重君之詩于身后哉!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亦皆易之,無以為意者易:
驚訝、覺得奇怪
B.君嘗謁予,懷詩數(shù)十首為贄,色卑而詞款款:誠懇、懇切
C.大指自喜所長,不病人之不知?。簱?/p>
心、憂慮
D.而猶不能忘志于區(qū)區(qū)之名耶區(qū)區(qū):
小、少
15.以下各組語句中,全都能表現(xiàn)朱碧潭對詩歌癡迷的一項是
①當其酣嬉顛倒,笑呼歡適,以詩為娛,顧謂人莫知我
②屋壁戶牖,題墨皆滿,涂污淋漓
③于是朱詩人之名,嘩于郡中,其詩稍稍傳于人口
④若為閉關(guān)吟諷,凍餓衰沮而不厭
⑤人之不知重其詩,焉足以撓其氣,而變其所業(yè)哉
⑥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愜于心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⑥D(zhuǎn).③④⑤
1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朱碧潭年輕時曾登臨匡廬山,游賞赤壁,觀覽古圣賢隱居逃世歌嘯詠唱的遺跡,志
氣有所啟發(fā),于是學習做詩。
B.朱碧潭在吏人帶領(lǐng)下前去見知府時,知府走下座位施禮迎接,朱碧潭雖然沒覺得有
什么不敢接受的,但是還是很有禮貌的行禮之后才坐到上賓之座。
C.朱碧潭以一介布衣同知府相交,導致大家的毀謗妒忌,雖然知府不是因為他的詩寫
得好而與他交往,但朱碧潭的詩因此逐漸被人們知曉看重也是事實。
D.朱碧潭刻苦專心地做詩,死后作者為其詩作序。作者說并不希望因此使朱君的詩歌
流傳后世,這是作者謙虛的說法。
17.(1)把第二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共6分)
①比如順風而呼,聲非加疾,其勢激也。(2分)
②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詩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4分)
第3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乞骸骨、指的是封建社會,官員乞求死后自己的尸骸能夠回歸故土.
B.有司,官吏的通稱.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所以稱官吏為司.
C.古代描述官員職務時,“入”指調(diào)入京城為官,“出”是指官員離開京城做
官.《張衡傳》中“出為河間相”以及《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的“出”都是這個
意思.
D.敕,本來是通用于長官對下屬、長輩對晚輩的用語,南北朝以后作為皇帝發(fā)布詔令
的專稱.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第4題: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
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
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
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鷺奇其才,累召
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
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
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
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蛛,
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
丸,而蟾蛛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
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
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
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海怨材恐?。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
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
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
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永初中,謁者仆射劉珍、校書郎劉嬲滁等著作東觀,撰集《漢記》,因定漢家禮儀,上
言請衡參論其事,會并卒,而衡常嘆息,欲終成之。及為侍中,上疏請得專事東觀,
收撿遺文,畢力補綴。又條上司馬遷、班固所敘與典籍不合者十余事。又以為王莽本
傳但應載篡事而已,至于編年月,紀災祥,宜為元后本紀。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
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鋾r人
追恨之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時人追恨之
B.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鋾r/人追恨之
C.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時人追恨之
D.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時人追恨之
(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游于三輔”意為在三輔一帶游學。“游”與“觀太學”的“觀”意思一樣。漢朝
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這三個地區(qū)在今陜西西安附近。
B.“舉孝廉不行”意為張衡被舉為孝廉,他卻不去應薦。漢朝由各地學校向中央舉薦
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
C.“陽嘉元年”中的“陽嘉”,是漢順帝的年號,文中的“永和”“永初”是漢代
帝王的年號,用以紀年。年號紀年法是我國古代常見的紀年方法。
D.“上書乞骸骨”意思是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在封建社會,大臣年老了請求
辭職為“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xiāng)去。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衡為人謙虛,潔身自守,辭謝了多次征召,“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
強調(diào)了他的不慕利祿,無意仕途。
B.傳記從地動儀的質(zhì)地、尺寸、規(guī)模、形體、文飾以及制作過程的精細、測定時的效
驗,做了井然有序的說明介紹。
C.永和初年,張衡調(diào)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張衡狠狠打擊了河間王的惡勢力
后,他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極明智的決策。
D.最后一段是補敘的內(nèi)容,其中說到張衡分條上奏指出司馬遷、班固所寫的有十幾件
事與典籍不相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②上言請衡參論其事,會并卒,而衡常嘆息,欲終成之。
第5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題。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
沛公軍,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
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
B:“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鰥生說我曰:'距
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日:“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日:“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p>
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
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
“諾?!庇谑琼棽畯鸵谷?,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
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亡去不義亡:逃跑
B.足以當項王乎當:對等,比得上
C.自來謝項王謝:感謝
D.不如因善遇之因:趁著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秦王購之金千斤
B.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為擊破沛公軍
C.長于臣嘉為先言于秦王
D.人有大功而擊之伏尸而哭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活用形式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B.項伯殺人,臣活之
C.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
10.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良得知項伯密報后,第一時間來到劉邦面前,向他提出“誰為大王為此
計者”“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兩個問題,表現(xiàn)出作為謀臣把握分寸的能力和注
意技巧的意識。[B.劉邦本來是一個貪財好色之人,但是攻進咸陽之后,卻“財
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想收買人心而爭奪天下。
C.劉邦面對張良傳來的項伯密報,一連幾個“為之奈何”,一時間顯得手足無措,但
面對項伯時所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言行舉止又讓我們看到劉邦工于心計,善于隨機應變的
一面。
D.劉邦借項伯向項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將軍至”“不敢倍德”,可見劉邦對項羽由衷
地尊敬。來到鴻門后的一番道歉之辭更可以看出他對項羽非常恭順、虔誠。
11.閱讀下面文言短文,翻譯劃線句子。(共6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
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本文選自《諸葛亮集》
(1)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分)
(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3分)
第6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
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岫臚千里,旌旗蔽空,配酒臨江,
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蜥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
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
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
吾與子之所共食?!?/p>
(選自蘇軾《赤壁賦》)
21.對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危:高
B.舉匏尊以相屬勸酒
C.知不可乎驟得驟:突然,引
申為輕易
D.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停止
2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托遺響于悲風②游于是乎始
B.①其聲嗚嗚然②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
C.①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②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D.①固一世之雄也②下飲黃泉,用心
一也
23.下列各句中加點字不屬于古今異義用法的一句是()
A.哀吾生之須臾B.凌萬頃之茫然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D.引觴滿酌,頹然
就醉
2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引“月明星稀”句,是因為由眼前的明月自然引起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曹操當年建
功立業(yè)的雄心,又為后文寫曹操失敗伏筆,先揚后抑。
B.“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的景物描寫,采用鋪陳排比
手法,作者描寫的情景不在眼前,而是寫想象,寫古戰(zhàn)場情景。
C.客人關(guān)于英雄不再、生命短暫以及理想與現(xiàn)實的深刻矛盾的議論,表現(xiàn)了一
種虛無主義思想,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另一個方面。
D.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這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
觀和人生觀,因此,他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
狀態(tài)。
第7題:
第8題:《荊軻刺秦王》(13分)
遂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
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悾敂?/p>
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
命之?!?/p>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
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日:“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
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地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接
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
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
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
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
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p>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1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愿舉國為內(nèi)臣:(2)荊軻顧笑武陽:
(3)秦王還柱而走:(4)軻自知事不就:
12.下列全都直接表現(xiàn)了荊軻勇敢的一組是()(3分)
①秦武陽色變振恐②荊軻顧笑武
陽,前為謝
③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⑥倚柱而笑,箕踞
以罵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⑥D(zhuǎn).④⑤⑥
1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2)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
第9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7題。
李大亮,京兆涇陽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謹,外若不能言,而內(nèi)剛烈。隋末,署龐玉
行軍兵曹。李密寇東都,玉戰(zhàn)敗,大亮被禽。賊將張弼異之,就執(zhí)百余人皆死,獨釋
大亮,引與語。遂定交。
高祖入關(guān),走亮自歸,授土門令。方歲饑,境多盜賊。大亮招亡散,撫貧瘠,賣所乘
馬,稍稍資業(yè)之,勸墾田,歲大熟。間出擊盜,所至輒平。貞觀初,出涼州都督。時
突厥亡,帝進欲懷四夷,諸部降者,人賜袍一領(lǐng)、帛五匹,首領(lǐng)拜將軍、中郎將,列
五品者贏百員。又置降胡河南。詔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使以綏大度設、拓設、泥
熟特勒及七姓種落之未附者,峙糧債口賑其饑。大亮上言:“臣聞欲綏遠者必自近。
中國,天下本根,四夷猶枝葉也。殘本根,厚枝葉,而日求安,未之有也。臣以為諸
藩請附者,宜羈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懷德,永為簿臣。河西積困夷狄,州縣蕭
條,加因隋亂,殘耗已甚。臣愚愿停招慰,省勞役,使邊人得就農(nóng)晦,此中國利
也?!钡奂{其計。八年,為劍南道巡省大使。會討吐谷渾,為河東道行軍總管,與李
靖俱出北道,與虜遇蜀渾山,大戰(zhàn),破之,俘其名王,獲雜畜數(shù)萬。拜右衛(wèi)大將軍。
晉王為皇太子,帝詔大亮兼右衛(wèi)率,又兼工部尚書,身三職,宿衛(wèi)兩宮。每番直,常
假寐。帝勞日:“公在,我得酣臥?!眹L以張弼脫其死,及貴,念有以報之。時弼為
將作丞,匿不見,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識諸涂,持弼泣,悉推家財與之,弼拒不
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張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钡蹫檫w弼中郎將、
代州都督。世皆賢大亮能報,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年,卒,年五十九。將斂,家無
珠玉為含。惟貯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為慟,謚曰懿,陪葬昭陵。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二十四》)
注:古代喪葬之禮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謂之“含飯”。天子、貴族可含珠玉
等。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臣愚愿停招慰,省勞役?。簒ing,探視,問候
B.臣聞欲綏遠者必自近綏:安撫
C.勸墾田,歲大熟勸:鼓勵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
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現(xiàn)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組是()(3分)
①為劍南道巡省大使②臣聞欲綏遠者必自近③間出擊盜,所至輒平
④每番直,常假寐⑤與虜遇蜀渾山,大戰(zhàn),破之⑥家無珠玉為含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亮知恩圖報。顯貴時,總想著如何報答曾免他一死的張弼,甚至想把自
己的官職爵位全讓給張弼,受到皇上的稱贊。
B.大亮忠心奉主。每次輪到他值班,只是坐著打噸,太宗慰勞他時說:“有
你在,我能睡個安穩(wěn)覺?!?/p>
C.大亮有文武才略。他曾上書皇上停下安撫未歸附的部族的工作,使邊地的
百姓能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議。
D.大亮為官清廉。去世后,為他穿衣入棺時,家里拿不出珠玉給他含在嘴
里,只能在棺中放普通之物了。
7.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賊將張弼異之,就執(zhí)百余人皆死,獨釋大亮,引與語。(5分)
(2)中國,天下本根,四夷猶枝葉也。殘本根,厚枝葉,而曰求安,未之有也。(5分)
第10?:
第1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8—12題。(8—H題每題3分,12題5分,
共17分)
自余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至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
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筏,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其高下之勢,呀然洼然,若堆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
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博為類。悠悠乎與潁氣俱,而
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
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8、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外與天際際:邊界B.到則披草而坐披:披露
C.攢蹙累積攢:聚集D.引觴滿酌引:
引進
9、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悠悠乎與歌氣俱相與枕藉乎舟中
B.徘徊于斗牛之間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
上
C.凌萬頃之茫然句讀之不知
D.施施而行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10、下列與例句加點詞的活用類型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順流而東也
A、吾從而師之B、東望武昌
C、方其破荊州,下江陵D、小學而大遺
11、下列句子所屬的文言句式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師不必賢于弟子
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D.何為其然也?
12、翻譯下列句子:
①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分)
②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第12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19分)
方國珍,黃巖人。長身黑面,體白如瓠,力逐奔馬。世以販鹽浮海為業(yè)。元至
正八年,國珍殺怨家,遂與兄國璋、弟國瑛、國琨亡入海,聚眾數(shù)千人,劫運艘,梗
海道。
太祖已取婺州,使主簿蔡元剛使慶元。國珍謀于其下曰:“江左號令嚴明,恐
不能與抗。況為我敵者,西有吳,南有閩。莫若姑示順從,藉為聲援以觀變?!北娨?/p>
為然。于是遣使奉書進黃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綺百匹。太祖復遣鎮(zhèn)撫孫養(yǎng)浩報
之。國珍請以溫、臺、慶元三郡獻,且遣次子關(guān)為質(zhì)。太祖卻其質(zhì),厚賜而遣之;復
使博士夏煜往,拜國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國瑛參知政事,國班樞密分院僉事。國珍
名獻三郡,實陰持兩端。煜既至,乃詐稱疾,自言老不任職,惟受平章印誥而不。
太祖察其情,以書諭口:“吾始以汝豪杰識時務,故命汝專制一方。汝顧中懷
叵測,欲覘我虛實則遣侍子,欲卻我官爵則稱老病。夫智者轉(zhuǎn)敗為功,賢者因禍成
福,汝審圖之?!笔菚r國珍歲歲治海舟,為元漕張士誠粟十余萬石于京師,元累進國
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國公,分省慶元。國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謝太祖,絕無內(nèi)
附意。及得所諭書,竟不省。
吳元年克杭州。國珍據(jù)境自如,遣間諜假貢獻名覘勝負,又數(shù)通好于擴廓帖木
兒及陳友定,圖為掩角。太祖聞之怒,貽書數(shù)其十二罪,復責軍糧二十萬石。國珍集
眾議,郎中張本仁、左丞劉庸等皆言不可從。有丘楠者,獨爭曰:“彼所言均非公福
也。惟智可以決事,惟信可以守國,惟直可以用兵。公經(jīng)營浙東十余年矣,遷延猶
豫,計不早定,不可謂智。既許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謂信。”國珍不聽,惟日夜運
珍寶,治舟楫,為航海計。
九月,太祖已破平江,國珍乃遣子關(guān)奉表乞降。太祖覽而憐之,賜書曰:“今者窮蹙
無聊,情詞哀懇,吾當以汝此誠為誠,不以前過為過,汝勿自疑。”遂促國珍入朝面
讓之曰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數(shù)歲卒于京師。
選自《明史?列傳十一》有刪節(jié)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藉以觀變藉:憑借B.貽書數(shù)其十二
罪數(shù):數(shù)次
C.拜國珍福建行省平章事拜:授予D.既許之降,抑又倍焉倍:背
叛
11、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遂促國珍入朝面/讓之曰/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
數(shù)歲卒于京師
B.遂促國珍入/朝面讓之/曰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
數(shù)歲卒于京師
C.遂促國珍入朝/面讓之曰/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
數(shù)歲/卒于京師
D.遂促國珍入朝/面讓之口/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數(shù)
歲卒于京師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方國珍殺死仇家獲罪,他與兄弟方國璋、方國瑛、方國瑯一起逃亡到海上,
聚集數(shù)千部屬,開始搶劫過往船只。
B.方國珍能洞悉周邊形勢,江左難以對抗,吳、閩又構(gòu)成威脅,所以只能表面
順從,以此為契機來觀察形勢。
C.朱元璋不但沒有接受方國珍的人質(zhì),而且還給予厚賜送還人質(zhì),另授予方國
珍兄弟數(shù)人官職,想借此探聽他的虛實。
D.方國珍屢屢食言,朱元璋對其有怨恨,但還是赦免了他的罪過,并封賞他食
祿而不赴任的虛職,顯示出君王的器量。
13、把文中劃線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煜既至,乃詐稱疾,自言老不任職,惟受平章印誥而己。(3分)
(2)汝顧中懷叵測,欲覘我虛實則遣侍子,欲卻我官爵則稱老病。(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智;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4分)
第13題:
第1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9分)
赤壁之戰(zhàn)
司馬光
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日:“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彼炫c
魯肅俱詣孫權(quán)。亮見權(quán)于柴桑,說權(quán)曰:“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
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
甲,北面而事之!“權(quán)目: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
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
長坂,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guān)羽水軍精甲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敝,聞追豫州,輕騎一百一
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縮’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
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zhàn);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
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與豫州協(xié)規(guī)同力,破操軍必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權(quán)大
悅,與其群下謀之。
是時曹操遺權(quán)書曰:“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睓?quán)以示群下,莫不
響震失色。長史張昭等日:“愚謂大計不如迎之?!濒斆C獨不言。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
宇下。權(quán)知其意,執(zhí)肅手曰:“卿欲何言?”肅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
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
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
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quán)嘆息日:“諸人持
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p>
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quán)召瑜還。瑜至,謂權(quán)曰:“請為將軍籌之。將軍禽操,宜
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shù)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quán)曰:“老賊欲廢漢自立
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shù)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
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目:“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
與此案同!”乃罷會。
遂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進,與操遇于赤壁。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選自《語文讀本1》,有刪改)
6.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詣:拜訪
B.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機:關(guān)鍵
C.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從:跟隨
D.因拔刀斫前秦案斫:砍
7.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數(shù)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B.今數(shù)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C.今數(shù)雄己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D.今數(shù)雄己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葛亮明察形式,說話講究藝術(shù)。他先用激將法激孫權(quán),而后指出孫劉方面
有實力,曹操方面有諸多不利因素,勸孫權(quán)堅定抗曹的決心。
B.孫權(quán)手下的人物對曹操八十萬大軍的態(tài)度不同,他們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張
昭為代表的主降派,一派是以魯肅、周瑜為代表的主戰(zhàn)派。
C.魯肅面對眾人之議卻默然不語,是因為其早為自己做好了戰(zhàn)后的打算一一跟
隨曹操,一樣能夠享受高官厚祿,可見其高瞻遠矚,老謀深算。
D.周瑜主張抗擊曹操,態(tài)度堅決。他勸說孫權(quán)堅定戰(zhàn)勝曹操的決心,自己則有
必勝的信心,果然在赤壁和曹操剛一交鋒,就占據(jù)了上風。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分)
(2)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3分)
(3)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分)
第15題: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段,回答8—11題。(12分)
甲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
物也。……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勸學》)
乙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
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主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
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
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
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
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
之。
(《師說》)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從師學習,求師
君子不齒不屑一提
B.蚓無爪牙之利動物的尖爪和牙齒
作《師說》以貽之贈送
C.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清楚
用心一也用的心思
D.而絕江河橫
渡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嘗踐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
B善假于物也不拘于時
C其皆出于此乎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或師焉,或不焉
10.下列文言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A.而恥學于師B.蚓無爪牙之利
C.句讀之不知D.學于余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2分)
譯:
(2)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2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題:
第17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9分)
武昌九曲亭記①
(宋)蘇轍
子瞻遷于齊安②,廬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③,陂拖蔓延,澗谷深
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日西山,東曰寒豁。依山臨壑,隱蔽松楊,蕭然絕俗,車馬之
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
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
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于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
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云變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廢亭焉,其
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shù)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
至其下,輒睥睨終日。一日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jù),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
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耶?”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于是最
樂。
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為之
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
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
不灑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
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①武昌九曲亭:據(jù)《清一統(tǒng)志》載,九曲亭在武昌縣西九曲嶺,為孫吳遺
跡,宋蘇軾重建,蘇轍有記。②齊安:古郡名,即黃州,今湖北黃岡。③武昌諸山:
指樊山,又名袁山。④灑然:驚異貌。
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絕:隔絕
B.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易:輕視
C.然將適西山,行于松柏之間適:到
D.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席:坐
10.下面全都表現(xiàn)蘇軾“適意而樂”的一項是()
①窮山之深,力極而息②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③子瞻每至其下,輒
睥睨終日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⑤擷林卉,拾澗
實,酌水而飲之⑥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④⑤⑥D(zhuǎn).①②
④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敘述了蘇軾重建武昌九曲亭的事情,闡發(fā)了蘇軾“適意為悅”
的思想情趣,表現(xiàn)出蘇軾于游樂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懷和灑脫風度的氣概。
B.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蘇軾好游武昌諸山,并于此建亭,然后指出蘇
軾在黃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說明蘇軾在失意中善于自得其樂。
C.文章第二段具體說明重建九曲亭的經(jīng)過,含蓄地贊美蘇軾此舉興廢利
眾,符合天意,而蘇軾本人也從中獲得了極大樂趣。
D.本文語言明凈,條理清晰,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為一爐,情景
相融,渾然一體。文章最后議論蘇軾所追求“適意為悅”,不計較個人的功利
得失,處世為人''無愧于中.無責于外”,委婉地說出了蘇軾建亭的目的。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3分)
⑵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3分)
(3)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3分)
13.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給畫線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吳人有養(yǎng)猴于籠十年,憐而放之,信宿(沒過兩夜)而輒歸日未遠乎異而舍
諸大谷猿久籠而忘其習遂無所得食鳴而死。
(劉基《郁離子》)
第18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題。(12分,每題2分)
錢若水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數(shù)以胸臆決事不當,若水固爭不能得,輒曰:“當
陪奉贖銅耳?!币讯麨槌⒓吧纤舅g,州官皆以贖論。知州愧謝,已而復然,前
后如此,數(shù)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訟于州,命錄事參軍鞠(審訊)之。錄事嘗貸
錢于富民,不獲,乃劾富民父子數(shù)人共殺女奴,棄尸水中,遂失其尸,或為元謀,或
從而加功,罪皆應死。富民不勝榜楚,自誣服。具上,州官審復無反異,皆以為得實
矣,若水獨疑之,留其獄數(shù)日不決,錄事詣若水廳事詬之:”若受富民錢,欲出其死
罪耶?”若水笑謝曰:“今數(shù)人當死,豈可不少留,孰觀其獄詞耶?”留之且旬
日,知州屢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日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獄
者,密使人訪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驚曰:“安在?”若水困密送女奴于知州。
乃垂簾引女奴父母問曰:“汝今見汝女識之乎?"對日:“安有不識也?”因從簾
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蹦艘幻窀缸樱て菩悼v之,其人號泣不肯去,
曰:“微使君之賜,則某滅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賜也,非我也?!逼淙巳ぴ勅?/p>
水廳事,若水閉門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與焉?”
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數(shù)人,欲為之奏論其功,若水因辭曰:“若水但求獄事正,人不
冤死耳,論功非本心也?!敝輫@服。錄事詣若水叩頭愧謝,于是遠近翕然稱之。
11.對下列四句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乃劾富民父子數(shù)人共殺女奴劾:揭發(fā)罪狀
B.留其獄數(shù)日不決獄:牢房
C.錄事詣若水叩頭愧謝詣:到……(拜見)
D.孰觀其獄詞耶孰:仔細
1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說明,錯誤的一項是()
A.知州性褊急褊急:指氣量狹小,性情急躁
B.當陪奉贖銅耳贖銅:指用錢贖罪
C.或為元謀元謀:原謀者。元通“原”
D.富民不勝榜楚榜楚:指刑杖拷打的痛苦
13.“留之且旬日,知州屢趣之不得”一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A.把案件壓下了將近十天,知州屢次派人追去都不聽
B.把他們留下來將近十天,知州屢次派人追去都不聽
C.把他們留下來將近十天,知州一再催促都沒用
D.把案件壓下了將近十天,知州一再催促都沒用
14.“微使君之賜”、“或從而加功”在原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A.如果不是你的恩賜/有人跟著當了幫兇
B.如果不是你的恩賜/或者從中得到好處
C.要不是您暗中恩典/或者從中得到好處
D.要不是您暗中恩典/有人跟著當了幫兇
15.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錢若水在審理富民一案中不懼上司威逼、
同事責難的一組是()
①若水固爭不能得。②留其獄數(shù)日不決。③錄事詣若水廳事詬之。④今數(shù)人當死,豈
可不少留,孰觀其獄詞耶?⑤留之且旬日,知州屢趣之不得,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健身俱樂部就業(yè)合同標準文本
- 低層房產(chǎn)轉(zhuǎn)讓合同范例
- 企業(yè)要用人合同標準文本
- 公司會計正式合同樣本
- 動遷協(xié)議合同樣本
- 2025年羊毛絨化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金屬制管形鉚釘及開口鉚釘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zhì)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飲食業(yè)專用設備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高性能醫(yī)療器械軸承行業(yè)直播電商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釤鐵氮磁體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施工現(xiàn)場質(zhì)量、安全生產(chǎn)管理體系
- 2025年河北省衡水市九年級中考模擬預測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5保安證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
- 腹部腫瘤患者的護理
- 2025年醫(yī)院感染知識題庫及答案
- (高清版)DB11∕T2326-2024油氣管道高后果區(qū)識別與管理規(guī)范
- 《證券投資學》形考題庫考試題及標準答案
- 高血壓科普健康宣教課件
- 上海市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勘察設計質(zhì)量疑難問題匯編(2024 版)
- 2025年寧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國土業(yè)務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