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1頁
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2頁
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3頁
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4頁
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特殊句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特殊句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和常見的固定句式。

(一)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

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介賓后置

翻譯時必須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代漢語的語序必須熟練掌握現(xiàn)代漢語句子的成分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fā)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

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定語)〔狀語〕〔狀語〕〈補語〉〈補語〉謂前為狀謂后補動謂特點要清楚1、主謂倒裝為了強(qiáng)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現(xiàn)代漢語: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2、定語后置(1)中心詞+定語+者。例如: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2)中心詞+“之”+定語。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yuǎn))。(3)中心詞+之+定語+者。(結(jié)合上兩種)例如: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一石。(4)中心詞+而+定語+者。例如: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3、賓語前置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里,有時賓語提到動詞或介詞前面去,這就叫賓語前置。(1)否定句的賓語前置。主語+否定詞“不、弗、未、非、否、毋”等+賓語(一般為代詞)+謂語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忌不自信。(2)疑問句的賓語前置。主語+賓語(疑問代詞如“何、誰、安、焉、胡、奚、曷”等)+謂語例如: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求,無乃爾是過與?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

(4)介詞賓語前置,如:王問:“何以知之”?(疑問句中)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句中)余是以記之。4、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于……”、“以……”在文言文中常放在謂語后作補語,這類補語按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是放在謂語動詞前作狀語,所以翻譯的時候,就把它作了狀語,因此稱它為“狀語后置”,或“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例如: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封之以膏腴之地。(二)被動句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有標(biāo)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biāo)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一、有標(biāo)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1、動詞后用介詞“于”“受......于......。”表被動。如: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段迦四贡洝肺岵荒芘e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顿Y治通鑒》2、用“見”、“見......于......?!北肀粍印H纾呵爻强植豢傻?,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于而負(fù)趙。3、用“為”……”“……為所……”“為......所.....?!北肀粍?。如: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4、用介詞“被”引進(jìn)主動者,這種被動形式與現(xiàn)代漢語一樣,但不常見。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二、無任何標(biāo)志的被動句,翻譯時要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如:廉頗伐齊,大破之,拜為上卿。被拜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被兵勢所逼

(三)判斷句

現(xiàn)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示判斷的。但在古漢語里,“是”多作代詞用,很少把它當(dāng)作判斷動詞用。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借助語氣詞表示判斷。

翻譯時必須譯為:“……是(就是)……”的形式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1、“……者……也”。變化形式為“……者,……”“……,……也”“……者也”1)“……者,……也”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

2)“……者,……”式。如:柳敬亭者,揚州之泰州人,本姓曹。3)“……,……也”式。如: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4)“......者也。”式。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qiáng)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

2、無標(biāo)志判斷句?!啊?,……”式。如:劉備,天下梟雄?!冻啾谥畱?zhàn)》

這種判斷句式“者”“也”都不用,即所謂意念上的判斷句。

3、用“為”表示判斷。如: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段迦四贡洝?/p>

4、用“乃、即、則、皆、必、亦、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梁父即楚將項燕。予購三百盆,皆病者……5、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6、用“是”作判斷動詞,在先秦典籍中,“是”多為指示代詞,作判斷動詞,出現(xiàn)在魏晉以后的典籍中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二)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xiàn)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或整個語境去推斷。翻譯時必須補充出來,使句意完整。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1、省略主語。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把省略成分補出來。主語的省略,可分為“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等形式。(1)承前省,例如:

廉頗為趙將,(廉頗)伐齊,大破之。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2)蒙后省,例如:

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爾)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3)對話省,例如:

(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王)曰:“不若與人?!?/p>

樊噲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甚急?!?、省略謂語。謂語是句子最重要的成分,但在文言文中,省略謂語也不是非常個別的現(xiàn)象。(1)承上文謂語而省略,例如: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蒙下文謂語而省略,例如: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父追之。(3)共喻省略,即根據(jù)上下文一看便會明白省略的是什么。例如: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俟)獄門外。后公改(任)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

3、省略賓語。文言文中省略動詞和介詞后的賓語是比較普遍的,且所省多為“之”。(1)省略動詞后的賓語,例如: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詞后的賓語,例如:成視之,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秦王不懌,為(之)一擊缶。對曰:“將以(之)釁鐘?!?、省略兼語,“使、令、派、叫”這類動詞的賓語常兼作后邊一個主謂短語的主語,這個詞就稱作兼語。文言文中的兼語有時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詞“之”。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5、省略介詞

文言文中常省略介詞“于”、“以”等,這些介詞與后面的賓語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當(dāng)這個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時,這個介詞常常被省略。(1)省介詞“于”,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2)省略介詞“以”,例如: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

補充完整后常為“狀語后置句”(五)文言文中的常見固定句式1、無以、無從,譯為“沒有用來……的辦法”。如: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2、有以,譯為“有用來……的辦法”。如: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3、如何、奈何、若何,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如: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4、如……何,譯為“對……怎么辦?”如:如太行、王屋何?5、奈……何,譯為“把……怎么辦?”如:三老不來還,奈之何?6、是故、是以,譯為“因此,所以”。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7、所以,譯為“用來……的憑借(方法、手段等)”,“……的原因”如:此世所以不傳也。吾知所以拒子矣。8、不亦……乎?譯為“不是……嗎?”如:以此為政,不亦惑乎?

9、何……為?譯為“還要……干什么?”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10、庸……乎?譯為“難道……嗎?”如: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1、得無……乎?(耶)?譯為“恐怕(莫非)……吧”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