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與中成藥第四章_第1頁
方劑與中成藥第四章_第2頁
方劑與中成藥第四章_第3頁
方劑與中成藥第四章_第4頁
方劑與中成藥第四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方劑與中成藥第四章.第一頁,共73頁。上節(jié)回顧1、中成藥的處方來源及命名2、中成藥的劑型3、影響功效的因素,貯藏保存于外觀檢查4、中成藥的用法、用量、發(fā)展方向第二頁,共73頁。解表劑系指以解表藥為主組成,具有發(fā)汗、解肌、滲透作用,用以治療表證的方劑,屬“汗法”藥物--解表藥作用--發(fā)汗、解肌、透疹適應證--外感表證第三頁,共73頁。運用注意:1.解表劑多辛散輕揚之品,不宜久煎2.宜溫服加衣蓋被,以微汗出為佳3.表邪未見而見里證者,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雙解4.病邪全部入里者禁用第四頁,共73頁。分類:因六淫之邪有寒熱不同,患者體質(zhì)有虛實之別。1、辛溫解表劑2、辛涼解表劑3、扶正解表劑第五頁,共73頁。第一節(jié)辛溫解表辛溫解表劑有發(fā)散風寒作用,適用于外感風寒表證,外感風寒證病機發(fā)展主要方向:1、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溫熱外襲,傷及肺衛(wèi),衛(wèi)陽被遏,不得發(fā)越,溫煦失職,肺氣失于和調(diào)的病理變化。2、肺衛(wèi)受邪-------肺失宣降3、表寒郁閉-------入里化熱第六頁,共73頁。麻黃湯漢張仲景《傷寒論》組成與用法麻黃去節(jié),三兩(9g)

桂枝去皮,二兩(6g)杏仁去皮尖,七十個(6g)

炙甘草一兩(3g)

水煎服。第七頁,共73頁。主證病機分析:(太陽傷寒)衛(wèi)陽被遏惡寒↑發(fā)熱↓無汗脈浮營陰郁滯頭身疼痛,脈緊肺氣不宣咳喘外感風寒表實證第八頁,共73頁。麻黃湯方義分析:君臣佐使麻黃桂枝杏仁甘草(1)發(fā)散風寒(2)宣肺平喘(1)解肌發(fā)表(2)溫經(jīng)止痛降利肺氣調(diào)和諸藥,緩和峻烈第九頁,共73頁。本方基本配伍組合及特點:麻、桂相須:一發(fā)衛(wèi)分之郁,一透營分之邪,加強發(fā)汗散寒解表之力。麻、杏宣配:宣降肺氣,止咳平喘之效增。隨證加減:喘急痰多,表證較輕:去桂枝,加蘇子、半夏;鼻塞流涕重者,加蒼耳、辛荑;夾濕兼骨節(jié)痠痛,加蒼術、苡仁;兼里熱煩燥、口干,加石膏、黃芩。第十頁,共73頁。辨證要點:惡寒發(fā)熱,無汗,脈浮緊。使用注意:

1、表虛、血虛、陽虛者禁用。

2、中病即止,不可過服。第十一頁,共73頁。附方:1、大青龍湯功用:發(fā)汗解表,兼清里熱。主治:外感風寒,里有郁熱證。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煩燥,口渴,脈浮緊。組成:麻黃湯增麻黃為六兩(倍用),加石膏如雞子大(二~三兩)第十二頁,共73頁。2、三拗湯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風寒,肺氣不宣證。鼻塞聲重,語聲不出,咳嗽胸悶。組成:麻黃湯去桂枝第十三頁,共73頁。3、華蓋散組成:麻黃湯去桂枝,加蘇子、陳皮、桑白皮、赤茯苓。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素體痰多,肺感風寒證??人陨蠚?,呀呷有聲,語音不出,咳嗽胸悶。第十四頁,共73頁。桂枝湯漢張仲景《傷寒論》“仲景群方之冠”組成與用法桂枝,三兩(9g);芍藥,三兩(9g);生姜,三兩(9g);炙甘草,二兩(6g);大棗12枚。水煎服,溫覆取微汗。為外感風寒祛邪調(diào)正治法之典型代表,為調(diào)和營衛(wèi)、陰陽之基礎方。第十五頁,共73頁。主證病機分析:外感風寒表虛證(太陽中風)衛(wèi)陽浮強惡風、發(fā)熱、頭痛、脈浮營陰泄弱汗出,脈緩肺胃不和鼻鳴、干嘔第十六頁,共73頁。桂枝湯針對之病機,體現(xiàn)之治法:

病機:外感風寒,營衛(wèi)不和。功用: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第十七頁,共73頁。桂枝湯方義分析:君:桂枝

臣:白芍佐1:生姜

佐2:大棗使:甘草1、散風邪2、助衛(wèi)陽1、益營陰2、斂汗出助君藥散邪兼和胃止嘔益氣補中滋脾生津1、助桂枝、生姜以辛甘化陽以實衛(wèi)助白芍、大棗以酸甘化陰以和營2、調(diào)和諸藥﹜營衛(wèi)同治第十八頁,共73頁。本方基本配伍組合及特點:配伍特點:發(fā)中有補,散中有收,邪正兼顧,陰陽并調(diào)。桂、芍配伍的意義:桂枝得芍藥,散中有收,汗出有源。芍藥得桂枝,滋而能化,補不斂邪。本方用量特點:桂、芍等量,為調(diào)和營衛(wèi)、陰陽之基本結(jié)構(gòu)。第十九頁,共73頁。本證中已有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湯發(fā)汗?如何區(qū)別“病汗”和“藥汗”?第二十頁,共73頁。風寒表虛證之汗出,汗愈出愈傷營衛(wèi),衛(wèi)傷不能固守營陰則汗愈出;桂枝湯解肌發(fā)汗,調(diào)和營衛(wèi),益氣斂陰,寓有解肌發(fā)汗,祛邪與斂營止汗扶正的雙重作用,發(fā)的是邪汗,止的是陰津。故又稱風寒表虛證之汗出為病汗,服用桂枝湯之汗出為藥汗。曹穎甫在《經(jīng)方實驗錄》中說:“病汗常帶涼意,藥汗則帶熱意,病汗雖久,不足以去??;藥汗瞬時,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钡诙豁?,共73頁。桂枝湯,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wèi);內(nèi)證得之,化氣調(diào)陰陽。第二十二頁,共73頁。麻黃湯與桂枝湯比較:相同點都是治療風寒感冒的方劑。不同點是:麻黃湯重在解表散寒,發(fā)汗為主。以無汗為特點。而桂枝湯重在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表散寒。以有汗或多汗為特征。第二十三頁,共73頁。隨證加減:風寒較甚者,加防風、荊芥、淡豆豉;體質(zhì)素虛者,加黃芪;兼見咳喘者,加杏仁、蘇子、桔梗。辨證要點:惡風發(fā)熱,汗出,脈浮緩。使用注意:

1、表實無汗禁用。

2、忌食生冷、粘膩、酒肉、臭惡等物。

3、密切觀察,適度而止。第二十四頁,共73頁。附方:1、桂枝加葛根湯組成:桂枝湯加葛根功用:解肌發(fā)表,升津舒筋。主治:風寒客于太陽經(jīng)輸,營衛(wèi)不和證。桂枝湯證兼項背強而不舒者。第二十五頁,共73頁。2、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組成:桂枝湯加厚樸、杏仁。功用:解肌發(fā)表,降氣平喘。主治:素有喘病,又感風寒而見桂枝湯證者?;蝻L寒表證誤用下劑后,表證未解而微喘者。第二十六頁,共73頁。九味羌活湯

張元素方,錄自《此事難知》組成與用法羌活,三兩(9g);防風,三兩(9g);蒼術,三兩(9g);細辛,一兩(3g);白芷,二兩(6g);川芎,二兩(6g);生地黃,二兩(6g);黃芩,二兩(6g);甘草,二兩(6g)水煎溫服第二十七頁,共73頁。主證病機分析:外感風寒濕邪,內(nèi)有蘊熱證。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項強。風寒夾濕證肢體酸楚疼痛。里有蘊熱口苦微渴舌脈:脈浮,苔白或微黃。第二十八頁,共73頁。病機:外感風寒濕邪,內(nèi)有蘊熱。功用: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第二十九頁,共73頁。九味羌活湯方義分析:羌活:發(fā)散風寒濕邪,止痛防風:風中潤劑,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蒼術:發(fā)汗祛濕,善祛太陰寒濕。細辛白芷

祛風散寒,宣痹止痛川芎生地黃芩清泄里熱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甘草

調(diào)和諸藥君臣佐1佐2使第三十頁,共73頁。九味羌活湯的劑型----丸、顆粒劑九味羌活湯的配伍特點一、升散藥和清熱藥的結(jié)合運用。二、體現(xiàn)了“分經(jīng)論治”的思想:

“視其經(jīng)絡前后左右之不同,從其多少大小輕重之不一,增損用之。”第三十一頁,共73頁。太陽經(jīng):羌活陽明經(jīng):白芷少陽經(jīng):黃芩太陰經(jīng):蒼術少陰經(jīng):細辛厥陰經(jīng):川芎

防風為風藥之卒徒,走十二經(jīng)。第三十二頁,共73頁。運用:辨證要點: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使用注意:風熱表證及陰虛內(nèi)熱者不宜使用。第三十三頁,共73頁。隨證加減:兼濕較輕,肢酸不甚,去蒼術、細辛;痹痛甚劇,加獨活、靈仙、姜黃;濕重胸滿,去生地,加枳殼、厚樸;內(nèi)熱不著,生地、黃芩減量;里熱甚者,加石膏、知母。第三十四頁,共73頁。小青龍湯

《傷寒論》主證病機分析:傷寒表不解外邪引動內(nèi)飲心下有水氣內(nèi)飲招致外邪(內(nèi)有寒飲)(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脈浮緊喘咳、痰多清稀、胸痞、干嘔苔白滑內(nèi)外相飲,飲動不居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第三十五頁,共73頁。小青龍湯方義分析:病機:外寒里飲證。功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外寒里飲君:麻黃發(fā)汗散寒

桂枝宣肺平喘化臣:干姜溫肺化飲

細辛助君藥散寒佐:白芍和營養(yǎng)血制藥麻桂,以防發(fā)汗太過佐五味子斂肺,防肺氣耗散佐半夏和胃止嘔,止咳化痰佐使:甘草

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第三十六頁,共73頁。小青龍湯配伍特點:散中有收,開中有合。溫化寒飲的常用組合:干姜細辛五味子(溫化)(溫散)(收斂)運用:辨證要點:惡寒發(fā)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脈浮。使用注意:陰虛干咳無痰或痰熱證者,不宜使用。第三十七頁,共73頁。隨證加減:外寒輕證,去桂枝,麻黃改為炙麻黃;兼熱象者,加石膏、黃芩;喉中痰鳴,加杏仁、射干、冬花;鼻塞涕多,加辛荑、蒼耳子;兼水腫者,加茯苓、豬苓。第三十八頁,共73頁。附方: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主治:痰飲郁結(jié),氣逆喘咳證??榷蠚?,喉中有水雞聲者。功用:宣肺祛痰,下氣止咳。組成:小青龍湯去桂枝、芍藥、甘草、干姜,加射干、紫菀、冬花、生姜、大棗。第三十九頁,共73頁。第二節(jié)辛涼解表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適用于外感風熱或風溫初起。溫熱病邪侵襲人體的特點:

1、發(fā)病急,傳變快。

2、易搏結(jié)氣血,蘊結(jié)成毒。

3、邪可從皮毛、口鼻而入。

4、易傷津耗氣。

5、多夾穢濁之氣。第四十頁,共73頁。銀翹散(《溫病條辨》清吳鞠通)主治證候分析:外感風熱,邪郁肺衛(wèi)。外感風熱溫邪犯衛(wèi)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或有汗,脈浮數(shù)熱蘊成毒咽痛邪犯肺系咳嗽邪熱傷津口渴表熱趨里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第四十一頁,共73頁。銀連薄牛荊淡桔蘆竹甘蒡芥豆花翹荷子穗豉梗根葉草

君臣1

臣2佐1佐2佐3

佐使功用: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方解:芳香辟穢。清熱解毒,輕清宣透,清熱利咽。助君散邪,助君散邪。去性取用,宣肺止咳、利咽。清熱生津。清心利水。調(diào)和諸藥。合桔梗解毒利咽。第四十二頁,共73頁。運用:辨證要點:發(fā)熱,微惡寒,咽痛口渴,脈浮數(shù)。使用注意:

1、外感風寒及濕溫病初起禁用。

2、不宜久煎?!稖夭l辨》銀翹散煎服法要求:“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肺藥取輕清,過煮則味厚入中焦矣?!钡谒氖?,共73頁。銀翹散配伍特點:

1、辛涼方中配伍少量辛而微溫之品,是為去性取用之法。

2、辛涼透表與清熱解毒相配,是為清疏兼顧,以疏為主。第四十四頁,共73頁。隨證加減:傷津較甚,加天花粉;熱毒較重,加馬勃、玄參;熱傷血絡,去荊、豉,加白茅根、側(cè)柏、梔子;肺氣上逆,加杏仁;兼挾穢濁,加藿香、郁金。第四十五頁,共73頁。桑菊飲(《溫病條辨》)I類主證病機分析:風熱犯肺輕證。邪傷肺絡表熱輕證風熱輕淺身熱不甚,脈浮數(shù)邪傷肺絡咳嗽邪熱傷津口微渴第四十六頁,共73頁。方解

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連翹蘆根生甘草疏散風熱清宣肺熱清利頭目宣肅肺氣清熱解毒清熱生津調(diào)和諸藥君

臣佐使第四十七頁,共73頁。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桑菊飲配伍特點:1、以輕清宣散之品,疏散風熱以清頭目。2、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氣肅肺以止咳嗽。第四十八頁,共73頁。銀翹散與桑菊飲比較:

兩方同為辛涼解表方劑,組成中桔梗、連翹、薄荷、蘆根、甘草五藥相同。其不同之處是:銀翹散解表清熱之力強,為“辛涼平劑”;桑菊飲肅肺止咳之力大,為“辛涼輕劑”。第四十九頁,共73頁。方劑鑒別桑菊飲銀翹散共性1.作用:辛涼解表2.適應證:溫病初起衛(wèi)分證3.藥物:連翹、桔梗、薄荷、蘆根、甘草第五十頁,共73頁。桑菊飲銀翹散區(qū)別辛涼輕劑肅肺止咳辛涼平劑清熱解毒辛散發(fā)表返回目錄第五十一頁,共73頁。方名比較銀翹散桑菊飲組成翹、蘆、薄、桔、草銀花、竹葉、牛蒡子、荊芥、淡豆豉桑葉、杏仁、菊花功用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止咳利咽解表、清熱力強(辛涼平劑)宣肺止咳力大(辛涼輕劑)主治風熱表證,癥見發(fā)熱口渴,咳嗽,脈浮數(shù)溫病初起,表熱重證癥見發(fā)熱咽痛,無汗惡寒,舌紅脈浮數(shù)風溫初起,表熱輕證但咳,余癥不顯。第五十二頁,共73頁。

為什么要在辛涼解表藥中選用桑葉、菊花為君?第五十三頁,共73頁。二藥均入肺、肝經(jīng),皆能疏散風熱,平肝,清肝明目。

桑葉甘寒質(zhì)輕,疏散風熱,又能清肺熱,潤肺燥;菊花辛微寒,疏散肺經(jīng)風熱,但發(fā)散表邪之力不強。桑葉疏散風熱偏強,菊花平肝、清肝偏強。第五十四頁,共73頁。運用:辨證要點:咳嗽,發(fā)熱不甚,微渴,脈浮數(shù)。使用注意:

1、肺熱甚者當加味配伍,以免病重藥輕。

2、風寒咳嗽,不宜使用。

3、不宜久煎。第五十五頁,共73頁。隨證加減:氣分熱甚,加石膏、知母;咳嗽較頻,加黃芩;咳痰黃稠,加瓜蔞、黃芩、桑白皮、貝母;絡傷咳血,加白茅根、茜草、丹皮;津傷渴甚,加天花粉;熱毒咽痛,加玄參、板蘭根。第五十六頁,共73頁。扶正解表適應證:表證而兼正氣虛弱者。分類:益氣解表助陽解表滋陰解表養(yǎng)血解表第五十七頁,共73頁。敗毒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氣虛之人外感風寒濕邪。主證病機分析:

1、外感風寒濕邪: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痠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

2、氣虛:舌淡苔白,脈浮按之無力。(多用于小兒、老人、病后、產(chǎn)后。)第五十八頁,共73頁。功用: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方解:薄荷生姜甘草人參茯苓前胡枳殼桔梗柴胡川芎獨活羌活君臣佐1

佐2

佐3

佐、使發(fā)散風寒除濕止痛解肌透邪行氣活血,祛風理氣寬胸祛痰止咳益氣扶正益氣,調(diào)藥解表散邪第五十九頁,共73頁。人參的配伍意義:一、助正氣鼓邪外出,且可防邪復入。二、散中有補,不致耗傷真元。本方配伍特點:補不滯邪,散不傷正。第六十頁,共73頁。逆流挽舟法:對外感挾濕型痢疾的治法。疏表除濕,寓散于通,使表解而里滯亦除。即前人所謂從表陷者仍當由里出表,如逆水挽船上行之意,故稱。喻嘉言用本方治療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通過疏散表邪,表氣疏通,里滯亦除,其痢自愈。。第六十一頁,共73頁。運用:辨證要點:惡寒發(fā)熱,肢體酸楚疼痛,無汗,脈浮按之無力。使用注意:外感風熱及陰虛外感者,不可使用。第六十二頁,共73頁。隨證加減:正氣不虛,表邪較重,去人參,加荊、防;氣虛較重,重用人參,加黃芪;濕邪較甚,酸痛較重,加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咳嗽較甚,加杏仁、白前;痢疾初起,加白芍、木香。第六十三頁,共73頁。附方: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組成:敗毒散去參、姜、薄,再加荊、防。功用:發(fā)汗解表,消瘡止痛。主治:瘡瘍初起,紅腫疼痛,惡寒發(fā)熱,無汗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第六十四頁,共73頁。參蘇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Ⅱ類主治病機分析: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內(nèi)有痰濕------咳嗽痰白,胸脘滿悶。(脾肺)氣虛------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苔白脈弱。第六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