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必考題型解答技巧專題之文言實詞的推斷技巧_第1頁
高考文言文必考題型解答技巧專題之文言實詞的推斷技巧_第2頁
高考文言文必考題型解答技巧專題之文言實詞的推斷技巧_第3頁
高考文言文必考題型解答技巧專題之文言實詞的推斷技巧_第4頁
高考文言文必考題型解答技巧專題之文言實詞的推斷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8-高考文言文必考題型解答技巧專題之文言實詞的推斷技巧★★考點解讀★★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是指依據具體語境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意義。所謂“常見實詞”是指實詞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其范圍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所謂“在文中”,即指語境。實詞考查常有語境的限制,語境限制下的實詞意義往往是確定的意義,這就需要考生具備依據語境理解識別實詞意義、用法的能力。

該考點考查的重點是: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前四種主要靠平時的積累,而詞類活用除積累外,還要靠理解分析。一般以考查一詞多義為主,同時涉及對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的考查。

★★技巧點撥★★

一、聯(lián)想推斷法

試卷上常出現(xiàn)一些難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聯(lián)想課文有關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后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例如:不以外夷見忽。要理解此句,關鍵是見。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孔雀東南飛》中學過的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來推斷。見相當于第一人稱代詞我,且見作賓語,賓語前置。不以外夷見忽中的見據此可推斷為第一人稱代詞,此句句意為:不因為我是外夷而輕視我。其實,在《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中,見也是這種用法。

二、成語印證法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勢拔五岳掩赤城。我們可以聯(lián)系成語出類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們平時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詞義,就能推斷文言句中拔的詞義了。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③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④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

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語日薄西山中的薄字來推斷,日薄西山中的薄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試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語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斷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風知勁草中的疾字推斷出是強的意思。④句中的責字可由成語求全責備推知是尋求,尋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

根據詞語在文中的語法位置、功能、作用來推斷詞語的含義。例如,法天道,順人心(2021年高考全國卷Ⅰ),法作謂語,而且?guī)в匈e語,釋為效法。

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在詞義上差別很大,但句子的語法結構基本上還是一致的。除了一個特殊句式倒裝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狀+謂+定+賓的順序排列的,所以其相應成分上的詞的詞性也與現(xiàn)代漢語相一致。即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謂語一般是動詞,定語一般是形容詞,狀語一般是副詞。所以我們翻譯實詞時就可通過分析這個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所充當?shù)某煞菹扰卸ㄋ脑~性,進而推知它的義項。又比如: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②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③以為妙絕④佛印絕類彌勒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①句中絕前面是主語群響和一個畢字,這里畢不可能是謂語而只能是修飾絕的狀語,否則結合上下文講不通,由此可推知這個絕在句中的語法成分當是謂語,譯為停止。②句中絕字修飾的是賓語境,可知絕在這里當是形容詞作定語,解釋為與世隔絕的。③句中絕修飾的是形容詞妙,句中成分當是副詞作補語,可意譯為到了極點。④句中絕修飾的是謂語動詞類,當是副詞作狀語,解釋為非常。⑤句中絕后面跟的是賓語江河,推測可能是動詞作謂語,譯為渡過符合上下文的語境。

四、句式推斷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語、對偶句、排比句的對應位置使用同義詞或反義詞,我們只要知道其中一個詞的含義,就可以推出另一個詞的含義。比如,求全責備是個并列結構的成語,責與求相對,而且可以推斷它們是同義關系,所以,責即求,備即全?;U為夷,夷與險相對,而且是反義關系,夷就是不險,即平坦、平安。再如下面幾個出自課文中的語句,對句子中詞義的推斷就可采用此方法。

①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②通五經,貫六藝(《張衡傳》)③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④時濃霧半作半止(《游黃山記》)

【解析】①②兩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分別都相同,可以互為釋義。它們的意思分別是:①更加,②精通。③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釋為沿用、沿襲,由此再結合蒙的上下文可以推斷蒙為繼承義。④句中作和止的意思應該相反,止是停止義,那么可以反向推知作當為起來義。

五、字形推斷法

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別是偏旁與字義聯(lián)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從字形分析出詞義,有些字雖不能直接分析出詞義,卻可以根據字形圈定出該字的意義范圍,為進一步猜測詞義提供依據。例如:

①金就礪則利(《勸學》)②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勸學》)③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鄒忌諷齊王納諫》)④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水》)⑤生而眇者不識日(《日喻》)

【解析】①礪,石旁。推斷它可能與一種石有關,得到礪:磨刀石。②騏驥,馬旁,可能是一種馬,準確義項為駿馬。③昳,日加失,聯(lián)系上下文形貌昳麗,聯(lián)想到昳可能表現(xiàn)的是一種美麗,這種美麗讓日失掉光彩。④涘,水旁,當與水有關,水邊義。⑤眇,由目與少,聯(lián)想到少目的含義,可推知為眼盲。(語文報高一版)

★★經典例題★★

一、【2021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

左氏《國語》,其文深閎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概于圣。余懼世之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之道。本諸理,作《非國語》。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1】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zhèn)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若國亡,不過十年。十年,數(shù)之紀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是歲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滅,周乃東遷。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陰與陽者,氣而游乎其間者也。自動自休,自峙自流,是惡乎與我謀?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惡乎為我設?彼固有所逼引,而認之者不塞則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沖蕩濆激以敗土石。是特老婦老圃者之為也,猶足動乎物,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窮,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會或離,或吸或吹,如輪如機,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則又吾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手?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則吾既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亡者,不有他術乎?而曰是川之為尤!又曰:“天之所棄,不過其紀?!庇跏衷?!吾無取乎爾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國語》)

解釋:【1】伯陽父:周朝大夫?!?】澒洞轇轕:彌漫無際廣闊深遠。

下列對句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不概于圣概:大略

②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之道由:沿著

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

④是惡乎與我謀惡乎:于何、怎么會

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熟爛

⑥抑人事乎抑:還是

⑦吾既陳于前矣既:既然

⑧不有他術乎術:途徑、原因

A.①⑦B.②⑧C.③⑥D.④⑤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和虛詞。實詞,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個實詞和常見的實詞,同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推斷字詞的意思。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語法現(xiàn)象。本題考查課內知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夯實基本功。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個虛詞,同樣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推斷,還要注意有些虛詞有時也用作實詞。最重要的是加強課內外閱讀,培養(yǎng)在語境中推斷的能力。①“概”,概括。⑦“既”,已經。故選A。

參考譯文:

左丘明的《國語》,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闊接觸特異。本來就是世人所沉溺愛好欲罷不能的。并且它的觀點很多都是欺騙人、惑亂人的,不能很好的概括完美。。我害怕當世求學的人沉溺于它的文采卻模糊了是非。這就不能夠從中庸之道來進入堯、舜的學說、主張。依照這些理由,我寫了《非國語》這本書。

(《國語》記載)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涇水、渭水、洛水一帶發(fā)生了大地震。大夫伯陽父說:“周朝快要亡了!天地間的陰陽二氣,不能錯亂了位置。如果錯亂了,那是被人攪亂的。陽氣隱伏在下面不能冒出來,被陰氣壓迫得不能上升,于是就會發(fā)生地震?,F(xiàn)今涇水、渭水、洛水一帶發(fā)生地震,就是陽氣失去了它原來的位置而被陰氣鎮(zhèn)住了。陽氣不在自己的位置,跑到了陰氣的位置上,水源就必然會被堵塞。水源堵塞了,國家一定要滅亡。如果國家滅亡,不會超過十年。因為十是數(shù)的終極。天既然要拋棄這個國家,是不會讓它超過這個終極的。”正是這一年,涇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也崩塌了,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了。周平王不得不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

柳宗元非議說:高山和大河,不過是天地間的自然物體;陰氣和陽氣,不過是天地間的元氣。它們自己運行,自己休止,自己屹立,自己流動,這哪里是與人商量過的呢?它們自己沖擊,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損,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自然界的事物本來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的,而像伯陽父那樣認識它的人,不是無知就是糊涂。用鍋煮飯,湯水翻滾蒸氣升騰必然會煮爛各種食物;引水灌田,水勢奔騰波浪激蕩必然會破壞田里的土石。這些老婦老農所做的事,尚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tài),何況天地之大無邊無際,陰陽變化無窮無盡。陰陽二氣,充滿于茫茫無際的天地之間,有時聚集,有時分散,有時互相吸引,有時互相排斥,好像車輪滾動,好像紡機運轉,它們的變化我們怎么能夠知道呢?伯陽父說:“水源堵塞了,國家必然滅亡?!薄叭藗內狈ω斘?,國家還不滅亡嗎?”這又是我們不能理解的了。這里所說的究竟是天造成的呢?還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說是天造成的,那么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如果說是人造成的,那么由于缺乏財物而導致亡國的,難道沒有其他原因嗎?何以硬要說是那幾條河的過失,還說“天既要拋棄一個國家,不會超過十年”,這就越發(fā)荒謬了!我不同意他的這些看法。

二、【2021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題。

衡州新學記

[宋]張孝祥

先王之時,以學為政,學者政之出,政者學之施,學無異習,政無異術。自朝廷達之郡國,自郡國達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學,則為奇言異行;政不于學,則無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視吾之有學,猶農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則無所得食,而有卒歲之憂。此人倫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風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學,蓋盛于先王之時矣。居處之安,飲食之豐,訓約之嚴,先王之時未必有此;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一視薄書期會①之事,則曰:“我方為政,學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時,其學與政之分與!

國家之學至矣,十室之邑有師弟子,州縣之吏以學名官,凡豈為是觀美而已?蓋欲還先王之舊,求政于學。顧卒未有以當上意者,則士大夫與學者之罪也。

衡之學曰石鼓書院云者,其來已久,中遷之城南,士不為便,而還其故,則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學,據瀟、湘之會,挾山岳之勝。其遷也,新室屋未具。提點刑獄王君彥洪、提舉常平鄭君丙、知州事張君松,皆以乾道③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責均,雖日不?暇,然知夫學所以為政,兵其細也,則謂教授蘇君總龜,使遂葺之。居無何而學成,兵事亦已,環(huán)三君之巡屬,整整稱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學也,而余獨表而出之,蓋樂夫三君識先王所以為學之意,于羽檄交馳之際,不敢忘學,學成而兵有功,治有績,則余安得不為之言,以勸夫為政而不知學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則居是學也,不專章句之務,而亦習夫他日所以為政;不但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澤民之業(yè)。使政之與學復而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國家將于是而有獲與!

明年八月旦,歷陽張某記。

(選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會:按規(guī)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學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號。

8.對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元元本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時望:察看

C.顧卒未有以當上意者當:符合

D.兵其細也細:小事

【答案】B

【解析】8.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然后應結合具體的語境,運用語法知識進行辨析。本題中,B項,“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時”,從文中來看,這句話是說后世的為政者政學分裂,不敢與先王之時進行比較,“望”同“方”,意為“比較”。故選B。

參考譯文:

先王的時候,用學習作為為政之道,學習源于為政的需要,而為政又是學習的結果。學習沒有怪異的習慣,政令沒有怪異的方法。從朝廷到郡國,從郡國到天下,追根究底,離不開這兩件事。所以士人不求學,就會有詭異的言行;政令不源于學習,就不會有準則法度。君臣之間從上到下,對待我們的辦學,猶如農人有田地,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不耕耘,就沒飯吃,年終時就有憂慮。這就是人倫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劃一且風俗等同,就是這個緣故呀。

后世之人學習,大概興盛于先王之時。儀容舉止之安詳,飲食之豐富,教誨約束之嚴格,先王之時未必達到這個地步;然而只是為了學而學,只是為了施政而施政,整天聚在一起,貪圖安逸,所追求的不過是能夠通曉經文,以取得科舉登第,得到功名后,昔日所學習的東西,很快廢棄忘卻。一旦看到書本或按規(guī)定的期限施行政令之事,就說:“我剛從政,有什么好學的?”唉!后人提到治理天下的人常常不敢仰望先王之時,大概是因為學習與為政分開了!

國家辦學之道已經很完備了,十戶的小地方有老師和弟子,州縣的官吏用辦學作為揚名之道,難道僅僅全是為了觀美嗎?大概想恢復先王的舊道,通過學習來施政。只是最終沒能符合上司的心意,這是士大夫與求學之人的錯呀。

衡州的學校叫石鼓書院什么的,其由來已久,中途曾經遷到城南,士人認為不方便,又搬回原來的地方,這事來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的學校,占據瀟、湘之要道,挾帶著山岳之名勝。它搬遷時,還沒有新教室。提點刑獄王彥洪、提舉常平人鄭君丙、知州張君松,都于乾道乙酉年上任,這時正有戰(zhàn)亂,三人職責不同但責任均擔,雖每天忙得要死,然而都知道辦學是為政之本,戰(zhàn)亂只是小事,就授命教授蘇總龜,讓他馬上修葺學校。不久學校修成,戰(zhàn)亂也結束,環(huán)視三人的地盤,整齊嚴謹,太平無事。

戰(zhàn)亂結束且太平無事,未必立馬是學習所致,而我上表稱贊他們,大概是欣賞他們三人懂得先王重視學習的原因,在軍情緊急之際,仍然不敢忘記辦學,學校修成并且治兵有功,治理地方有政績,那么我哪能不替他們講出來,來勸導那些施政卻不知道學習的人呢?衡州全部士人,知曉三人的心思,就住在這所學校里,不只是專心學習,還學習以后的為政之道;不只為了科舉登第,還想到報效君王,澤被蒼生之業(yè)。使為政與學習再次合而為一,不只三位官員的愿望是這樣,或許國家也將從這里有所收獲吧!明年八月旦,歷陽張某記。

★★實戰(zhàn)演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

王充者,會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嘗從軍有功,封會稽陽亭。一歲倉卒國絕,因家焉,以農桑為業(yè)。世祖勇任氣,卒咸不揆于人。歲兇,橫道傷殺,怨仇眾多。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祖父汎舉家擔載,就安會稽,留錢唐縣,以賈販為事。生子二人,長曰蒙,少曰誦,誦即充父。祖世任氣,至蒙、誦滋甚,故蒙、誦在錢唐,勇勢凌人。末復與豪家丁伯等結怨,舉家徙處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為小兒,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儕倫好掩雀、捕蟬、戲錢、林熙,充獨不肯,誦奇之。六歲教書,恭愿仁順,禮敬具備,矜莊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嘗笞,母未嘗非,閭里未嘗讓。八歲出于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丑得鞭。充書日進,又無過失。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經明德就,謝師而專門,援筆而眾奇,所讀文書,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其論說始若詭于眾,極聽其終,眾乃是之。以筆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為利害見將。常言人長,希言人短。能釋人之大過,亦悲夫人之細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為基,恥以材能為名。眾會乎坐,不問不言;賜見君將,不及不對。見污傷,不肯自明;位不進,亦不懷恨。貧無一畝庇身,志佚于王公;賤無斗石之秩,意若食萬鐘。得官不欣,失位不恨。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淫讀古文,甘聞異言。世書俗說,多所不安,幽處獨居,考論實虛。

充為人清重,游必擇友,不好茍交。所友位雖微卑,年雖幼稚,行茍離俗,必與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結俗材。俗材因其微過,蜚條陷之,然終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論衡·自紀篇》,有刪節(jié))

8.對下列各句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歲兇,橫道殺傷兇:兇險

B.閭里未嘗讓讓:責備

C.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諷:背誦

D.游必擇友,不好茍交茍:草率,隨便

【答案】8.A

【解析】8.此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單項選擇試題,可用代入法,即將各選項解釋代入該句所在的上下文,考查其解釋是否合乎該處語境。此外,還可根據平時所學,看各項實詞的解釋平時是否學過,是否有道理。也可根據字形分析去揣測。此項中的“兇”是年歲不好、遭遇災年之意。

參考譯文:

王充,是會稽郡上虞縣人,字仲任。他祖上曾從軍立有軍功,被封為會稽郡的陽亭侯。才一年,因變亂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戶,以種地養(yǎng)蠶為業(yè)。曾祖父王勇好意氣用事,結果跟很多人都合不來。災荒年頭,他曾攔路殺傷過人,因此仇人眾多。又趕上兵荒馬亂,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汎領著全家肩挑車載家當,準備到會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錢唐縣留了下來,以經商為業(yè)。祖父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誦,王誦就是王充的父親。王家祖祖輩輩好講義氣,到了王蒙、王誦就更厲害了,所以王蒙、王誦在錢唐縣又依仗自己的勇力欺凌別人。后來,又與土豪丁伯等人結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縣居住。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時候,跟同輩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歡隨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