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言學概論第一章語言是什么第一節(jié)語言是一種聲音一、這種聲音是人有意識地從發(fā)音器官發(fā)出二、這種聲音能代表一定的客觀現象三、這種聲音能分解和組合,這些分解和組合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第二節(jié)語言與說話一、語言不等于說話二、語言是說話所用的材料和規(guī)則,語言是抽象的,是全社會一致的三、說話也叫“言語”。言語是對材料和規(guī)則的具體運用,是可感知的,是因人而異的四、語言是通過一定的可感知形式來傳遞一定的信息┌聽覺語符——音符(語音)┌可感知形式——語符┤│└視覺語符——文字(?)語言┤│┌語匯(詞匯)└信息(內容)——語義┤└語法傳統(tǒng)上語音、詞匯、語法合稱語言三要素。第二節(jié)語言的社會功能一、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一)人類有多種交際工具:1.文字、燈光、電碼、旗語、數理化符號;2.動作、表情(二)這些都比不上語言重要。1組“文字、燈光、電碼、旗語、數理化符號”是在語言的基礎上形成的。2組“動作、表情”存在缺陷:甲,表意不夠清晰;乙,黑暗中看不見;丙,動作會影響勞動。二、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工具(一)人類左半腦掌管與語言有關的抽象思維;右半腦掌管與語言無關的形象思維(二)抽象思維是否一定要語言參與1.沒有語言之前的思維2.聾啞人的思維3.其他非語言形式的抽象思維(三)語言只是一種符號,是一種替代品,人們能利用語言進行思維,也應該可以利用其它的替代品進行思維。(四)人類有了語言之后主要依靠語言進行思維第三節(jié)語言是符號系統(tǒng)一、什么是符號(一)符號就是用一種東西(甲)來代替另外一種東西(乙),通常是用具體的、淺顯的、通俗的來代替抽象的、深奧的、孤僻的?!凹住蔽覀兎Q之為符號的“形式”,“乙”我們稱之為符號的“內容”。甲——————→乙形式內容紅十字醫(yī)院÷兩數相除(二)語言也是一種符號,是聽覺符號語言是用聲音來代替客觀存在的另一種東西。(三)符號的特點——約定俗成1.約定俗成指的是符號的甲(形式)和乙(內容)之間并無必然聯系,它們之間的結合是不可解釋的。2.約定俗成是符號尤其是語言符號的本質屬性。(四)語言符號的特點:1.任意性:即符號的甲(形式)和乙(內容)之間并無必然聯系,它們的結合是任意的,不可解釋的。2.線性:人的發(fā)音器官一次只能發(fā)一個音,所以說話時所形成的一系列的音就會在時間上形成一個線條排列。線性排列是語言的外在形式。二、語言的層級體系(一)層級體系的構成語言符號數量很多,眾多的符號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以一個系統(tǒng)的形式存在著。一般認為,語言符號有大有小,根據符號的大小,語言形成了一個層級體系。這個層級體系大體如下:上第三級句子無數基本的運用單位第二級詞幾十萬詞或詞的組合體帶上語調構成句子層第一級語素幾千語素,或語素組合體構成詞───────────────────────────底層音位幾十音位或音位組合體帶上意義構成語素(二)語言層級體系的特點:(語言層級體系的這一特點可以方便人們掌握語言。)1.越往下數量越小,越往上數量越大。2.上級單位由下級單位所組成。三、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一)組合關系語言符號通常情況下要組合在一起才能使用,例如音位與音位組合成音節(jié),語素與語素組合成詞,詞與詞組合成詞組。單個兒的語言符號構成一句話的很少。語言符號組合在一起,相互之間就會產生關系。語言符號與語言符號之間因組合而形成的關系就叫“組合關系”。例如“我”“吃”“飯”這三個符號可以構成“我吃”,也可以構成“吃飯”,還可以構成“我吃飯”,因此,我們就說“我”與“吃”之間有組合關系,“吃”與“飯”之間有組合關系,“我”與“吃飯”之間也有組合關系。(二)聚合關系語言符號的組合,我們可以從另外的角度進行觀察,即我們可以把鏈條看成是固定的,而鏈條的環(huán)節(jié)是可以更換的。例如:我吃飯你做菜他買肉大家討魚由此,我們也可以把語言系統(tǒng)看作是一個坐標體系,說話時無非就是把坐標體系中各個點進行不同的連接。例如:聚↑我今天上午要上課合│你明天下午應該休息關│他后天早上可能放假系│我們昨天中午可以考試│你們前天晚上肯定工作┼—————————————→組合關系三、符號與客觀所謂“符號”其實也就是用一個可感知的形式——聲音形式來代表另外一個客觀事物,請注意這個客觀事物是人所認識的客觀事物,人所認識的客觀事物跟客觀事物本身是不一定能畫上等號的,比如,甲圍繞乙運轉,那么,甲在乙的上、下、左、右?我們只能取一個瞬間的停頓來表達。比如:很-好好-很很好││好很又比如,教室里的景觀是立體的,但我們用語言表述,就只能是線性的第四節(jié)語言系統(tǒng)是人類特有的一、語言能力需要具備的條件1.一定的大腦容量,使之具備抽象、概括能力2.聽覺系統(tǒng)和發(fā)音器官3.一定的社會條件,即到了有什么非說不可的地步二、其它動物不具備語言條件(一)其它動物的腦1.腦的平均重量人腦的平均重量在1300克左右,大象的腦重4000克左右,鯨魚的腦重是7000克左右。2.腦容量與身體重量之比人是1:38,鯨是1:2500,大象是1:500左右,猩猩是1:100左右。但,白鼠是1:26,長臂猿是1:28,麻雀是1:34,都比人優(yōu)秀得多。3.大腦的溝回人的大腦左右半球表面展開來的面積大約有2250平方厘米,就相當于一張四開八版的報紙那么大,而老鼠和兔子的腦表面都比較平坦。但,海豚的大腦溝回一點也不比人少,甚至比人類還要多。4.大腦細胞如果取0.0001立方毫米的大腦細胞數作為比較的基準,那么人們會發(fā)現,人類是10.5,鯨魚是6.8,貓是30.8,老鼠是105.0,越是體形小的動物,大腦細胞的密度就越大。5.額葉大猩猩額葉占大腦的31.7%,黑猩猩占36.1%,人類占36.8%。黑猩猩比大猩猩高出5.4個百分點,但它并不比大猩猩聰明多少,相反。人類比黑猩猩僅高出0.7個百分點,但人類卻比黑猩猩聰明了許多。(二)其它動物的發(fā)音器官人類的發(fā)音器官的形狀是可以變化的。這變化,主要是腮幫的形狀,嘴唇的形狀,還有舌頭的位置。其它動物沒有這些變化。人的發(fā)音器官是個彎管,別的動物的發(fā)音器官是個直管。(三)具有社會性的動物蜜蜂、螞蟻、蟑螂、老鼠、狼,鴨子(四)其它動物的交際工具蜜蜂的飛行,螞蟻的味道和觸角,狼的嗥叫,老鼠?第二章語言學第一節(jié)什么是語言學一、語言學是以語言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它要研究人是怎么說話的,說話與人體的哪些組織哪些結構有關(嘴巴、耳朵、大腦、神經系統(tǒng)甚至肢體)。它要研究“話”里都包含一些什么東西——話有什么外在形式,有哪些基本單位,這些基本單位是怎么組織在一起的。話有些什么內在意義,意義與形式是怎樣的一種關系。二、語言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人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語言。人要用嘴巴說話,說話就是使用語言。人要寫字,要看書,這也是使用語言。人要使用電腦。人要使用機器人。這些都要使用語言,要運用語言學理論。第二節(jié)語言學的簡要歷史一、人類早期關于語言的神話傳說二、語言研究的語文學階段三、語言學研究(一)傳統(tǒng)語言學(二)結構主義語言學(三)歷史比較語言學(四)轉換-生成語言學第三節(jié)語言學的分類┌語音學│語義學┌普通語言學┤││語法學│└語匯學(詞匯學)┌理論語言學┤│(微觀)└個別語言學││┌語言教學語言學┤│語言規(guī)劃│┌一般應用語言學┼辭書編撰│││翻譯││└旁涉學科└應用語言學┤(宏觀)│┌實驗語音學││機器翻譯└機器應用語言學┼自然語言處理│文字信息處理└言語統(tǒng)計四、關于歷時語言學和共時語言學索緒爾指出,要在人類的言語活動(langage)中區(qū)分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這是“第一條分岔路”;而共時和歷時的區(qū)分是“第二條分岔路”。索緒爾認為,“共時態(tài)和歷時態(tài)分別指語言的狀態(tài)和演化的階段”。研究使語言從一個狀態(tài)過渡到另一個狀態(tài)的現象的可稱為“演化語言學”;而與它相對的研究語言的一個狀態(tài)的可叫做“靜態(tài)語言學”?!暗菫榱烁玫乇砻饔嘘P同一對象的兩大秩序的現象的對立和交叉,我們不如叫做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有關語言學靜態(tài)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時的,有關演化的一切都是歷時的。”“共時語言學研究同一個集體意識感覺到的各項同時存在并構成系統(tǒng)的要素間的邏輯關系和心理關系。歷時語言學,相反地,研究各項不是同一個集體意識所感覺到的相連續(xù)要素間的關系,這些要素一個代替一個,彼此間不構成系統(tǒng)?!睔v時語言學歷時語言學(diachroniclinguistic)又稱演化語言學,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Saussure)首先提出,主要研究語言在一定的時間跨度內所經歷的種種變化。歷時語言學采用正視法(以文獻考證為基礎按時間順序來敘述一種語言的歷史)和回顧法(通過比較來重建一種語言)來研究問題。共時語言學共時語言學又稱靜態(tài)語言學,是由索緒爾創(chuàng)立的與歷時語言學相對應的一門語言學。從一個橫斷面描寫研究語言在某個歷史時期的狀態(tài)和發(fā)展。第四節(jié)本課程的性質、任務和內容本課程屬于理論語言學中的普通語言學,探討人類共同的語言規(guī)律。概括地介紹普通語言學理論。第三章語言的產生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語言的產生一、語言的社會生長1.生物進化一般認為已有36億年的歷史。七千多萬年前出現靈長類動物,兩千多萬年前出現猿類,一千多萬年前出現人類。2.如果以是否具備語言能力劃分人與猿,那么語言應該有一千萬年的歷史了。3.語言是人類祖先經過長期進化而形成的。它首先是人的一種機制,人的一種能力。人體要具備相應的大腦、發(fā)音器官、聽覺器官才有可能說話。其次,語言要有一定的后天條件,需要一定的社會因素。得處于社會之中才能說話。狼孩不會說話。4.語言的最終形成人與人之間活動量的增加,活動品種的增加,活動范圍的擴大,促使交際工具的改進,從而促使語言產生。神授說,喊叫說,勞動說二、語言的個人生長主要講兒童的語言獲得(習得)。1.娘胎里的聽。2.非自控階段(出生六個月)——能分辨輔音中的清音和濁音。3.咿呀學語階段(6-12個月)——能分辨元音和輔音。4.單詞句階段(12-24個月)5.雙詞句階段(2歲半以前)——產生最早的語法能力(初步知道詞語的組合順序)。6.簡單句階段——能夠掌握語序、層次等基本的句法結構形式。7.復雜句階段——能不能掌握虛詞是個標志。第二節(jié)語言的發(fā)展一、語言發(fā)展的原因(一)社會發(fā)展是語言發(fā)展的基本條件1.社會的發(fā)展產生新事物2.社會的發(fā)展淘汰舊事物3.社會的發(fā)展改變人的思維模式,從而改變思維工具4.社會的發(fā)展促進語言的統(tǒng)一、分化和接觸(二)語言中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促進語言的發(fā)展二、語言發(fā)展的特點(一)漸變性1.語言是交際工具,交際工具若突變不方便人們的把握和使用。2.語言的約定俗成的本質屬性所使然。有人提出—社會流行—大家認可—最后定型(二)不平衡性1.不同地區(qū)的發(fā)展不平衡2.語音、詞匯、語法三要素的發(fā)展不平衡三、語言系統(tǒng)的發(fā)展(一)語音的發(fā)展1.gkh,jqx,zcs三組音的分合變化。見229頁2.m、n、ng聲母韻母的變化。參考227頁3.n、l的合并趨勢。(二)語法的發(fā)展1.量詞的使用2.“來”“去”的變化;“來”“去”帶賓語;“去往”;“來到”√“去到”×3.“V不V”的變化(三)詞匯的發(fā)展1.新詞的出現與舊詞的消失(參考243-245頁)2.詞語的替換(參考245-248頁)店小二——伙計——服務員——師傅——先生(小姐)大哥(大姐、大叔、大爺)—先生—同志—師傅—先生—老板3.詞義的演變(參考248-254頁)⑴詞義的擴大,如“災”⑵詞義的縮小,如“臭”⑶詞義的轉移,如“權”第三節(jié)語言的分化一、語言隨著社會的分化而分化二、社會方言跑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必修、選修、輔修三、地域方言(一)方言的成因1.與中心區(qū)域不同的發(fā)展方向2.在不同地區(qū)受不同的干擾3.保留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4.不同部族語言的殘留(二)方言的分類標準(三)次方言方言/次方言/方言片/地點方言北方方言(官話區(qū)),華北官話,河北話,東北話,山東話(魯語),膠東話(齊語)河南話,江淮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晉方言?粵方言,廣海(粵海),番禺、廣州,南海、順德,東莞,中山,三水、高要,四邑,高雷,欽廉,桂南,兩陽?四、親屬語言和語言的分類(一)語言與方言1.語言屬于民族,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語言。(方言與親屬語言)2.同一的語言使用相同的文字。3.同一的語言有相同的歷史文化背景。4.同一的語言有共同的經濟文化生活。(二)親屬語言和語言的譜系分類(188頁)語系/語族/語支/(語群)/語言/方言/次方言/方言片/地點方言主要語系(189頁)(三)世界主要語言及所屬語系語族漢語、英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阿拉伯語、日語、印地語、馬來語五、語言的功能變化(一)口頭語體1.通過嘴巴發(fā)出聲音而進行交際。2.在同一時間和空間進行。(電話可視為特殊的同一空間)。3.可以借助語境、動作、表情,所以較簡約,可以有各種省略。4.即興表達,邊想邊說,會有錯漏,也會有廢話。5.即興表達,不能太長。(二)書面語體1.通過文字表達而進行交際。2.不在同一時間和空間進行。3.沒有語境、動作、表情可以借助,各種成分比較完整。4.可以反復修改,所以一般比較規(guī)范,少有錯漏。5.可以反復看,句子可以長。(三)網絡語體1.什么是網絡語言網絡語是通過敲擊計算機鍵盤或其它輸入工具把信息輸入計算機再通過由光纖或電波\微波等構成的網絡而進行交際。手機短信可以列入這一類。2.在虛擬的電子空間內,可以同一時間,也可以不在同一時間,還可以時間交錯。3.可以有圖像、圖形等作輔助。(四)三種語體的比較1.三種語言表達方式,差別在于所使用的工具和所處的時間與空間。2.口頭語是基礎,書面語在口頭語的基礎上形成。網絡語可以認為是在書面語的基礎上形成。3.口頭語的內容可以運用到書面語中去,書面語的內容也可以運用到口頭語中。4.口頭語的內容有些難以運用到書面語中,比如,有些詞有音而沒字,有些表達方式寫進書面語后沒有相應的環(huán)境幫助理解。書面語的內容有些也難以運用到口頭語中。5.網絡語是新出現的語言的第三種表達方式,它與書面語和口頭語應該也是可以互相應用的,也就是說書面語、口頭語的表達方式可以運用到網絡語中,網絡語的表達方式也可以運用到書面語和口頭語中。當然,也有可能存在一些不能互相利用的表達方式。比如,機器的利用很大程度上要利用各種軟件,如果沒有相應的程序,有些字就寫不出來。網絡語有軟件,有鍵盤可以利用,書面語和口頭語沒有這些東西,所以網絡上流行的表達方式書面語和口頭語就不一定能用。第四節(jié)語言的統(tǒng)一一、語言隨著社會的統(tǒng)一而統(tǒng)一二、通用語、共同語、國語、官方語言1.通用語交談雙方共同約定的語言形式。2.共同語一個民族的全體成員或多數成員約定使用的語言形式。3.國語國家通過法律形式規(guī)定的公民應該的語言形式。4.官方語言國家通過法律或法規(guī)的形式規(guī)定在相關場合應該使用的語言形式。三、共同語的規(guī)范1.人為干預與約定俗成語言在開始的時候是規(guī)則的,但過了一定的時候會產生變異,變得不規(guī)則,如L、R的出現,AB不AB等。不規(guī)則會使語言的使用變得難把握,所以就需要人為的干預。2.人工語言與自然語言方言是自然語言,共同語,尤其是漢族的共同語——普通話是半人工語言。漢語的情況是:方言——口頭語;共同語——書面語四、語言的真正發(fā)展方向實際上多數民族可能都是由若干小團體聚合而成的。這些小團體聚合在一起之后需要選擇一個在新的大范圍的交際工具,于是就在原先的各種小團體語言中尋找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語言形式,這樣就形成了共同語,原先的小團體的語言形式就降格為方言。梅州的客家話在這方面比較典型。漢語、德語基本上都是這樣形成的共同語。第五節(jié)語言的接觸一、語言成分的借用與吸收1.音譯詞(1)全音譯沙發(fā)(sofa)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可口可樂(cocacola)坦克(tank)克隆(clone)上面這種對外來詞的翻譯,是根據外語原詞的讀音,找出讀音相同或相近似的漢字,用這些漢字來代表這個外語單詞,這時的漢字只表示讀音,而不表示意義。(2)音譯加注除了上面這種翻譯之外,有時候人們怕別人不明白這種音譯詞表示什么意思,于是就采用了音譯加注的辦法,比如:士多店(store+店)、艾滋病(AIDS+病)、因特網(internet+網)、芭蕾舞(ballet+舞)、卡車(car+車)、沙丁魚(sardine+魚)、高爾夫球(golf+球)、保齡球(bowling+球)、桑拿浴(sauna+浴)、拉力賽(rally+賽)、酒吧(酒+bar)、嘉年華會(carnival+會)等。(3)半截音譯半截意譯呼拉圈(hula-hoop)、冰淇淋(ice-cream)、道林紙(Dowlingpaper)、唐寧街(Downingstreet)、新西蘭(NewZealand)、綠卡(greencard)、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2.意譯詞(1)整體意譯:這種詞不用外語原來的讀音,只是把它的意思翻譯過來。電話(telephone)銀行(bank)(2)仿譯詞:意譯詞是詞的整體翻譯,并沒有哪部分對哪部分,仿譯詞則有對應的部分.足球(football)黑板(blackboard)軟件(soft-ware)快餐(quicklunch)3.借形詞(1)來自日語的借形詞這是漢語所獨有的一種外來詞類型,即把日語中用漢字記錄的詞直接吸收到漢語中來并按漢語普通話來讀音。這類外來詞十分奇特,它們用漢語材料構成,卻又是地道的外來詞。這部分外來詞中,有的是日語賦予了漢語借詞以新的意義,而漢語又從日語中借了回來。如“勞動、封建、反對、博士、學士”等就是漢語中原有的詞,日語借去后表達新概念,而漢語又從日語中借了回來。而有的則是日語借用漢語材料構成新詞,而這些新詞又被漢語借用,如“哲學、共產、政黨、支部、反應”等。(2)借自外語字母TV(電視)、MTV(音樂電視)、DVD(數字激光視盤)、VCD(激光視盤)、CD(激光唱盤)、CPU(中央處理器)、DOS(磁盤操作系統(tǒng))、WTO(世界貿易組織)、BBS(網上討論板)、QQ(網絡聊天系統(tǒng))、WC(廁所)、E-mail(電子郵件)、VIP(貴賓)等等,《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這樣的詞語上百條。(3)字母加漢字卡拉OK、CT檢查、BP機、T恤衫、IC卡、SOS兒童村,這些是字母加漢字。直接使用字母,可能跟想省事有關,因為有些翻譯起來比較復雜,比如:VCD(video-compactdisc),翻譯為“緊湊型的電視小光盤”;DVD(digitalvideodisc,得翻譯為“數碼影音光碟”或“數碼電視光盤”;DNA,翻譯為“脫氧核糖核酸”。另外,有些恐怕是難以用漢字來表示的。比如,“T恤衫”的T,是說那衣服的形狀像T這個字母;“SOS兒童村”的SOS是國際求救信號;“卡拉OK”的OK就難以寫出對應的漢字。二、外來詞語的翻譯1、翻譯的形式碰到外來的詞語,有的人喜歡音譯,有的人喜歡意譯,這時候同一個事物就有可能產生兩個語音形式,比如:⑴既有音譯又有意譯的telephone——德律風——電話vitamin——維他命——維生素Penicillin——盤尼西林——青霉素Laser——鐳射——激光⑵音譯不同的有些外來詞有兩個表達形式,可能是因為方言翻譯的緣故,也可能是理解的不同所造成。比如:sofa,有翻譯為“沙發(fā)”的,有翻譯為“梳化”的;chocolate,有翻譯為“巧克力”的,有翻譯為“朱古力”的;toffee,有翻譯為“太妃糖”的,有翻譯為“拖肥糖”的。AIDS,有翻譯為“艾滋病”的,也有翻譯為“愛滋病”或“愛之病”的;SARS,有翻譯為“薩斯”的,也有翻譯為“沙士”或“沙斯”的。⑶意譯不同的有些外來詞有兩個表達形式,是不同的翻譯者翻譯成不同的漢語表達方式。比如,學者們按機器的工作原理把computer翻譯為“電子計算機”,但普通老百姓則采用比喻的方式,把它雙音節(jié)化為“電腦”。電腦所用的mouse,大陸翻譯為“鼠標”,臺灣翻譯為“滑鼠”。Memory,有些學者翻譯為“存儲器”,有些學者翻譯為“內存”。Salmon,有翻譯為“鮭魚”的,有叫“三文魚”的,有叫“大馬哈魚”或“大麻哈魚”的。2、翻譯形式的選擇意譯詞,使用本民族語言材料和語法規(guī)則構成,字面上通俗易懂,容易使人接受。比如像“電車、電燈、電視、電影、電話、電臺”等等,假如音譯,就有點不可想象。音譯詞,直截了當,一看就知道是外來的,人的姓名就喜歡音譯,如green(格林)、brown(布朗)。喜歡哪一樣,有時還真說不清。美國的一種電腦品牌名叫apple,我們意譯為“蘋果”,容易使人理解接受,音譯為“阿普”,就不如意譯詞通俗,而美國的一家電影公司fox,我們音譯為“福克斯”,而不是按照實際意義用對應的詞“狐貍”翻譯,因為這個事物在西方表示聰明,是褒義詞,而在漢語中代表狡猾,是貶義詞,原義照搬,顯然行不通。英語中姓氏smith,含義是鐵匠,可是翻譯為史密斯,因為把“鐵匠”作為姓氏在中國人看來很奇怪,不符合漢民族使用習慣心理。英語sience,最初音譯為“賽因思”,后來意譯為“科學”,雙方并存并用一段時間,最后社會接納了意譯詞“科學”,Laser過去音譯為“萊塞兒”,后來意譯為“激光”,現在受港澳影響,又出現了另一個音譯詞“鐳射”。一個意思如果有兩個表現形式的話在理解上是會造成混亂的,有時候會讓人以為是兩個詞,兩樣東西,兩個人。如英國球星Beckham,大陸翻譯為“貝克漢姆”,香港翻譯為“碧咸”。又如原柬埔寨國王NorodomSihanouk,大陸翻譯為“諾羅敦·西哈努克”,香港翻譯為“撒漢諾”。如此等等,所以有必要進行規(guī)范。規(guī)范的總體做法:一是國家如果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按規(guī)定使用,二是按國際慣例,通常是保留音譯而去掉意譯,三是采取多數人慣用的說法。音譯詞最好做到一是既貼近該詞原來的外語讀音,也貼近所用漢字普通話的讀音,如“沙發(fā)”就比較接近普通話的讀音,“梳化”距離普通話的讀音就比較遠,應該保留“沙發(fā)”而去掉“梳化”?!翱煽诳蓸贰笨梢哉f是這方面成功的典型例子。可口可樂,英文原名是cocacola,這是兩種植物的合稱,coca是一種叫“古柯”的植物葉子,cola則是產在非洲的“可樂樹”,可樂樹含有咖啡堿,以后用作飲料。最初,有人把cola翻譯為“柯拉”,“古柯”和“柯拉”連在一起就是“古柯柯拉”,還有人翻譯成“蝌蚪啃蠟”。hacker翻譯成“黑客”,這也做到了形神兼?zhèn)??!昂诳汀钡陌l(fā)音接近于英語單詞原來的發(fā)音,也符合它表達的意義?!昂诳汀敝傅氖悄切┚娔X并利用電腦蓄意破壞搗亂的人,他們躲在一個人們不知道的地方,對某個電腦或者某個電腦系統(tǒng)發(fā)動攻擊,是電腦網絡上的不速之客。另外像“羅曼蒂克(romantic)、休克(shock)、維他命(vitamin)、幽默(humor)”等也不錯,有學者稱之為“音譯兼意譯”,即在音譯的同時,又選用與原詞意義相關的漢語語素意譯,既照顧到原詞的語音形式,又能顯示意義,音義雙關。二、語言的轉用(融合)這指一個民族的全部或大部放棄本民族的語言而使用另一民族的語言。據2005年09月28日16:46生活報,目前我國能翻譯滿語書面語的不到50人,而精通者不到20人。在我國超過一千萬的滿族人口中,會說滿語的不足百人,全國僅有黑龍江省富??h達滿柯友誼鄉(xiāng)三家子村及黑河地區(qū)等一些滿族村屯的部分滿族老人和少數中年人會講滿語。(三家子村距齊齊哈爾市40余公里,齊嫩鐵路在其東側經過,西面就是著名的嫩江江套)而據黑龍江省滿語研究所的調查,三家子村作為國內滿語研究的“活化石”,滿語衰落趨勢已經明顯加速。三、語言的混合1.語言的混合指說話的時候把兩種或多種語言形式混合在一起。通常情況是本族語的語法框架和詞匯框架,加上外語的發(fā)音形式。比如:(1)語音的混合:汪仲賢撰文《上海俗話圖說》(上海社會出版社,1935年;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重新排版)第一就是“那摩溫”,里頭就引用當時的上海人學英語的洋涇浜歌訣:來是“康姆”(come)去是“狗”(go),廿四銅鈿“吞的?!?twentyfour);是叫“也司”(yes),勿叫“糯”(no);如此如此“沙咸魚沙”(soandso),真嶄實貨“佛立谷”(verygood);書上注明:洋涇浜歌訣,須帶甬音,始能合韻。再如:朋友friend,發(fā)音為[fεn]。(2)詞匯的混合如:先生sir。(3)語法的混合:Afternoonmycome.(洋涇浜英語)I'llcomeintheafternoon.(標準英語)我今天下午來。(漢語翻譯)Mynocan.(洋涇浜英語)Icannot.(標準英語)我不能。(漢語翻譯)2.皮欽語(214頁pidgin)3.克里奧耳語(216頁Créole)皮欽語和克里奧耳語是混合語的兩種形式,它們的的不同點是:皮欽語只局限于某個有限的范圍使用,作為臨時性的交際工具,是在一定場合下使用的特殊語言,不能作為母語學習,而克里奧耳語則可以被孩子們作為母語來學習使用,作為母語傳遞給下一代,成為某一語言社團的唯一的交際用語。四、國際輔助語某些學者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為全世界的共同使用的溝通工具。第六節(jié)語言與歷史文化一、語言與社會經濟生活1.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詞語餃子dumpling(withmeatandvegetablestuffing用肉和蔬菜做的餡)。dumpling有人音譯為“當普林”。根據《新英漢詞典》中的英文解釋,Dumpling指的是“皮包餡”,這里的皮甚至包括了樹葉,所以不單餃子是Dumpling,包子也是Dumpling,湯圓是Dumpling,就連粽子也是Dumpling。這么說起來,Dumpling更像是一種烹飪法,而不是一類食品的名字。如今,在國外,不同的Dumpling還是有不同的中文名的:餛飩(wonton)、燒賣(siewmai)、蝦餃(harkao);“鍋貼”(guotie/potstickers)(煎的餃子)、小籠包(smallcage-steamedbun/xiaolongbao)、湯圓(tangyuan)。饅頭steamedbun;steamedbread(蒸的面包),筷子chopsticks,京劇Beijingopera(北京歌劇)。點心dimsum。飲茶YumCha改革開放、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下鄉(xiāng)、下海、下崗、下課2.不同語言的概念義不同uncle-伯、叔、舅、姑父、姨父,brother——兄、弟、堂兄弟、表兄弟3.不同語言的附加義不同狐貍——狡猾,fox——聰明;王八——1、鱉;2、奸婦的丈夫cuckold——奸婦的丈夫,tortoise——烏龜王八蛋——1、鱉生的蛋;2、私生子、雜種;Bastard——私生子、雜種二、語言與地名1、地名與民族活動彝族的地名——者,者臘、者兔、者太壯族的地名——那,那耶、那能、那倫苗族的地名——加,加鳩、加榜、加勉侗族的地名——宰,宰蕩、宰幫、宰林岑,岑珠、岑胖、岑娥2.地名與歷史海珠、海印、鎮(zhèn)海樓3.地名與環(huán)境海螺溝、攀枝花、江門、澳門、香港三、語言與人名1、名字與民族傳統(tǒng):漢族傳統(tǒng)姓名:姓+輩分+名(算過八字之后所采用)2、名字與父母的希望3、名字與時代4、名字與地域四、語言與民族文化心態(tài)冰清玉潔、松柏常青、龜蛇長壽、鴛鴦戲水、豬狗不如第四章語音第一節(jié)語音的屬性一、物理屬性1.語音首先是一種聲音。所有聲音都是物體的振動所造成的,所以語音具有物理屬性。2.“音高、音長、音重、音質”是物理屬性的四要素。二、生理屬性1.語音這種聲音是由人的發(fā)音器官所產生的,所以語音具有生理屬性。2.人的發(fā)音器官由三部分所組成:⑴動力源:肺和氣管⑵發(fā)音體:喉頭和聲帶⑶共鳴器:口腔、鼻腔和咽腔三、社會屬性人的發(fā)音器官結構是一樣的,由此,全人類所發(fā)的音也應該是一樣的,但為什么不同的人群所用的語言又互相聽不懂呢?這主要就是人們對語音的使用不一樣:⑴選擇不同的音;英語選擇了th,漢語普通話選擇了zh、ch、sh。r所表示的,有些是舌尖后音,有些是閃音,有些是顫音。⑵選了相同的音但有不同的組合;zcs英語有普通話也有,aoe也如此,但兩者的組合有不同的方式。英語有so,普通話就沒有so。普通話沒有zo、co、so,粵方言就有zo、co、so。英語和普通話都有,但英語有[ki:](寫作key:鑰匙)這樣的組合,普通話卻沒有相同的組合。⑶雖是相同的組合但可能與不同的意義相聯系。如[mei],英文寫作may,是“可以”的意思;漢文寫作“妹”。人們對語音的不同使用,是在不同的社會中進行的,所以屬于社會屬性。第二節(jié)語音的分類一、最小的語音單位:從音質的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是音素。根據發(fā)音特點,音素可以分為元音和輔音兩大類。二、元音(一)最主要特點:發(fā)音時氣流在口腔不受阻礙。1、由于不受阻礙,所以發(fā)音器官各部分是均衡受力的;2、由于不受阻礙,所以音波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3、由于不受阻礙,所以元音的形成主要依靠口腔形狀的變化。⑴舌位高低⑵舌位前后⑶嘴唇圓展4、舌面元音舌位圖(教材60頁)(二)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三、輔音(一)最主要特點:發(fā)音時氣流在口腔或多或少要受到一定的阻礙。1、由于受阻礙,所以發(fā)音器官各部分是不均衡受力的;2、由于受阻礙,所以音波的發(fā)展是沒有規(guī)律的;3、由于受阻礙,所以輔音的形成就要考慮與阻礙氣流有關的一些因素。⑴發(fā)音部位:阻擋氣流的發(fā)音器官⑵發(fā)音方法:釋放氣流的方法(二)其它附帶條件1、清濁(聲帶是否顫動)2、送氣與否(氣流是否強烈)3、口音還是鼻音4、呼氣還是吸氣(教材67頁輔音表)四、樂音與噪音(一)樂音與元音音波有規(guī)則的音是樂音。元音是純樂音。(二)噪音與輔音音波無規(guī)則的音是噪音。輔音的其中一種是噪音。(三)樂音+噪音語音是混合波,以樂音為主,噪音為輔的音叫“半元音”。(四)噪音+樂音以噪音為主,樂音為輔的音叫“濁輔音”。┌元音——————樂音語音┤┌清輔音——噪音└輔音┼濁輔音——噪音+樂音└半元音——樂音+噪音第三節(jié)音位一、什么是音位音素實際上是從發(fā)音角度劃分的最小語音單位,只要有一個發(fā)音條件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就說是形成了不同的音。例如:雙唇│送氣│清│[b]+--[p]+-+[t]--+[p‘]+++在對語音的使用中,人們有時候會忽略語音的一些細小差別,把兩個甚至更多的音混同為一個音來使用。例如普通話會把[b]與[p]、[d]與[t]、[a]與[A]等混為一個音,英語會把[p]與[p`]、[t]與[t`]混為一個音。所謂混為一個音是說把這些音互換時不會形成不同的意思,因而人們把它們等同于一個音來使用。這種把幾個音混同為一個音來使用,理論上就說是“把幾個音素合并為一個音位”。音位是從使用的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二、音位與音素的比較1.音素是從發(fā)音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音位是從使用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2.音素是唯一的,一個音素就是一個音,一個音位則可能只包含一個音,也可能包含若干個音。3.人類發(fā)音器官的生理結構是相同的,所以,人類所能發(fā)的聲音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音素是全人類一致的。語音的使用是因社會而異的,不同的社會對語音的使用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音系統(tǒng)。全人類相同的音素可以使用共同的記音符號。我們現在有這么一套記音符號——國際音標。理論上國際音標可以用來記錄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不同的語言有各自的記錄音位的符號,不同語言的拼音字母記錄的就是該種語言的音位系統(tǒng)。三、音位的確定1.對立與互補不同的音素進入組合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形成不同的意思,我們就說這些音素處于對立位置。不同的音素進入組合的同一位置,如果不能形成不同的意思,我們就說這些音素處于互補位置。凡是處于對立位置的音,我們就把它們處理成不同的音位。凡是處于互補位置的音,人們就采用第二個原則——語音相似原則。雖然互補,但不相似的還是確定為不同的音位,既互補,又相似的則合并為一個音位。例如:聲調\聲母p韻母A爸ai必u不聲調\聲母p爸p`怕m罵f發(fā)韻母A2.音位的內涵音位是具體語言中有區(qū)別詞的語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語音單位。⑴依前所述,音位是屬于具體語言的(不同的方言也有不同的音位系統(tǒng))。⑵依前所述,音位是有區(qū)別意義的作用的。⑶依前所述,從使用的角度看,音位是最小的語音單位。3.音位變體一個音位中所包含的音素,我們稱之為這個音位的音位變體。例如普通話的/a/包括[a][A][α][ε];英語的/a/包括[ei][][]四、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1.音質音位漢語的音節(jié)是聲、韻、調三位一體的,前面我們已經論證過充當聲母的輔音和充當韻母的元音都可以構成音位。由元音構成的音位叫“元音音位”;由輔音構成的音位叫“輔音音位”。元音和輔音都是音素,所以元音音位和輔音音位可以合稱為“音素音位”。音素是從音質的角度劃分出來的,所以音素音位又可以稱為“音質音位”。2.非音質音位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只是更換了聲母部分和韻母部分,聲調部分我們還沒有更換。聲調部分是否可以更換呢?答案是肯定的。聲調55八,35拔214把,51爸聲母p韻母A由此可見,從表義的角度看,聲調的性質跟聲母和韻母是相同的,或者說跟元音和輔音的作用是相同的。聲調也是最小的語音單位,聲調符合音位的定義,所以聲調也是一種音位。聲調是一種音位,但聲調不是一種音質,聲調的不同是由音高構成的,所以聲調是一種音高音位。由音高、音長、音重構成的音位統(tǒng)稱“非音質音位”。3.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音質音位在發(fā)音時總要在時間上占據一定的距離,所以人們又稱之為“音段音位”;音高、音長、音重總是附在音質上體現出來的,不專門占有時間距離,所以又稱為“超音段音位”。┌音高——聲調│音長┌舌面元音┌物理屬性┤┌元音┤││音重│└舌尖元音│└音質——音素┤┌發(fā)音部位┏自然屬性┤└輔音┤┃(發(fā)音)│└發(fā)音方法┃│┌動力源語音┫└生理屬性┼發(fā)音體┃└共鳴器┃┃┌音質音位┗社會屬性——音位┤(使用)└非音質音位第四節(jié)音位的聚合一、區(qū)別特征每個音都會有一定的特征,音與音之間總會有一定的差別,能夠把此音與彼音區(qū)別開的特征我們就稱為“區(qū)別特征”。由前面的介紹可知,每個音都由若干個要素所構成:前高圓唇舌面/y/++++/i/++-+/a/+--+/A/---+/o/--++/u/-+++雙唇送氣清塞音/b/+--+/p/+-++/p`/++++/t`/-+++/t/--++/d/---+音與音之間的不同要素就形成了音與音之間的區(qū)別特征。二、聚合群1.音位可以根據不同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聚合群,如元音、輔音,或塞音、擦音;雙唇音、舌尖前音等。2.平行、對稱是音位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特點⑴結構系統(tǒng)的平行、對稱雙唇舌尖舌根不送氣ptk送氣p`t`k`鼻音mn⑵組合能力的平行、對稱拿漢語來說,其中的一個音可以做聲母的話,其余的就都可以做聲母,其中一個音可以做韻尾的話,其余的音也就都可以做韻尾。在普通話中,只有[]不是聲母。事實上,[]在歷史上是曾經做過聲母的,在現代方言中也還做著聲母。如北方方言中的愛念[ai51];“安念[an55]。廣州話中的我在普通話中,n、都是韻尾,只有m不是韻尾。事實上,m在歷史上也曾經做過韻尾,在現代方言中,m也仍然是韻尾。如廣州話中的“敢”“心”“侵”。“p、t、k”也曾經是韻尾?!埃?、t、k”充當韻尾的韻叫“入聲韻”。第五節(jié)音位的組合一、音節(jié)發(fā)音時肌肉的一次緊張過程:起點→漸強→音峰→漸弱→結束。一個音節(jié)至少包含一個元音。如果只有一個元音,那么這個元音就是這個音節(jié)的音峰。如果不止一個元音,那么開口度最大的元音是音峰。元音前的輔音的緊張是迅速增強的,元音后的輔音的緊張是逐步減弱的。例如:普通話的“酸”suan:au↗↘s↗↘n英語的stand(站立):at↗↘ns↗↘d二、語流音變1.定義語流:說話時所形成的一系列語音。語流音變:在語流中某個音受相鄰音的影響而發(fā)生臨時的變化,這就叫“語流音變”。比如普通話的“一”在語流中要視后面音節(jié)的聲調而變?yōu)榈诙暬虻谒穆?;普通話兩個第三聲連讀時前一個會變成第二聲。2.語流音變現象⑴同化:例如普通話的“音變”[inpian]→[impian]。⑵異化:例如普通話的上上連讀,前一個變成陽平。⑶弱化:例如普通話的輕聲音節(jié)。又如其它元音轉化為中央元音。⑷脫落:普通話的兒化音節(jié)(在有韻尾的時候首先要去掉韻尾才能卷舌)。⑸增音:例如普通話語氣詞“啊”的變化。第五章語法第一節(jié)語法與語法單位一、什么是語法:人們說話時雖然可以一次只說一個詞,如:問:誰?答:我。但是總的來說,這種情況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因為語言是用來傳情表意的,單個兒的詞語雖然也能表達一定的意義,但其所能表達的意義畢竟比較簡單,要表達復雜的意義就必須把詞語組織起來??陀^世界是立體的,而語言的表達卻是線條的,也就說語言與所要表達的客觀世界其實是不對等的,這種不對等也就造成了矛盾——線性的語言如何表現立體的客觀世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語言中采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有的人采用了無標志的做法:依靠語序的排列,依靠語調的變化來組織詞語;有的人則采用了在語流中設置標志的做法:依靠詞語的詞形變化,虛詞的使用來組織詞語。中華人民共和國Thepeoplerepublicofchina;Chinapeoplerepublic綜合而言,所謂語法,其實是同一個言語群體內部大家約定俗成的一套語言表達方式,一套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組合規(guī)則,或者說是大家長期形成的一種說話習慣。比如,“關”“門”“了”這三個詞按說應該有6種組合模式:關門了,關了門,門關了,門了關,了關門,了門關但人們只用前3種而不用后3種,于是就說前3種是組合規(guī)則,后3種不是組合規(guī)則。又比如:“給”是一個動作,這個動作必然要有人發(fā)出,動作必然會涉及到要給的東西,還會涉及到給誰,關系大體如下:他↗我→給↘錢要把這個關系變成線性,就必須考慮“他”和“錢”的排列,在普通話里,人們約定了,先說“他”(也就是人),再說“錢”(也就是物),大家都遵循這個約定,那么,這個約定就成了規(guī)則。再比如:設動詞=V,動詞的否定式=不V,那么,動詞的正反問=V不V若V=AB,那么,V不V=AB不AB若AB=休息、睡覺、學習、考慮、挖掘……那么,AB不AB=休息不休息睡覺不睡覺學習不學習…………但是現在許多人,尤其是南方人改變了這個規(guī)則,許多人把AB不AB改成了A不AB。正因為是許多人改了,所以A不AB也就成了一條規(guī)則。二、語法規(guī)則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語言單位實際上是處于一個坐標體系當中,因此每個語言單位都應該有兩種關系:一種是橫向的組合關系,一種是縱向的聚合關系,語法規(guī)則是由組合引起的,因此也就與這兩種關系有關。1.組合規(guī)則語法單位一個接著一個組合起來的規(guī)則叫做語法的組合規(guī)則。這里頭包含了哪些語素能與哪些語素相組合;哪些詞能與哪些詞相組合,如果不止兩個詞相組合的話,詞語如何排列;詞語如何與語調相結合等。2.聚合規(guī)則語法單位與語法單位的組合,實際上不是某個語法單位與另一個語法單位的組合,而是某類語法單位與另一個類的語法單位的組合。比如:我昨天要關門你今天準備開窗他明天想鎖抽屜人家后天肯定修柜子人們使用的詞語很多,如果要一個一個地記住它們的組合規(guī)則也很麻煩,記住一類與一類的組合規(guī)則相對要容易一些,所以還要有一個語法單位的分類規(guī)則,即聚合規(guī)則。語法單位的分類規(guī)則就是語法單位的聚合規(guī)則。三、語法單位(一)什么是語法單位在語法這個層面使用的單位叫“語法單位”。語法單位首先應該是音義結合單位,其次,語法研究的最大單位是句子,所以語法單位應該小于或等于句子??梢赃@樣說,除了句子之外,凡是能在句子內部的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換下來的片斷也都是語法單位。比如:我看書。我看新書。我看爸爸給我買的新書。其中“書”“新書”“爸爸給我買的新書”就是可以互相替換的片斷,所以都是語法單位。“書”“新書”“爸爸給我買的新書”是大小不等的,所以語法單位可以根據大小進行分類。從小到大一般依次為:語素、詞、詞組、句子。(二)語法單位1.句子最大的語法單位是句子。句子是交際的基本單位。說話是一次較大的語音停頓就是一個句子。例如:問: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答:筆。問:什么筆?答:鋼筆。2.語素最小的音義結合單位是語素。在漢語里,一個漢字通常表達的就是一個語素,如:天、地、水、火、人、手、吃、喝、哭、笑、好、壞。當然,也不是一個漢字就一定是一個語素,如“玻、璃、芙、蓉、疙、瘩、葡、萄”等單個漢字就沒有意義,必須與別的字組合在一起才有意義。在漢語中,外來詞、連綿詞所包含的語素都不止一個漢字。3.詞一般認為,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就是詞。⑴不能獨立運用的不是詞,如:民、習、果、童、偉、麗、貌、祖、藉、般⑵“能夠獨立運用”指能獨立成句或不需要別的詞語的幫助就能獨立進入句子。能夠獨立成句的是實詞。能夠獨立進入句子的是虛詞。⑶兩個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組合在一起之后所表達的意義只是原有兩個意義的簡單相加而不能產生一個新的意義的,這樣的組合體不應該是詞而應該是詞組。如:黑布:黑色的布(詞組)黑板:教學用具(詞)喝水:(詞組)喝墨水:上學、有文化(詞)即使如“紅壤”(可以解釋為“紅色的土壤”,但一般特指“鐵鋁含量高,酸性強的土壤”)、“紅葉”(可以解釋為“紅色的樹葉”,但一般特指“楓樹、黃櫨、槭樹等的葉子”。這些樹的葉子秋天會變紅)。⑷詞的形式應該有一定的變化。比如:漢語的動詞可以作ABAB的變化:研究研究、考慮考慮、學習學習、鍛煉鍛煉、改進改進、參考參考漢語的形容詞可以作AABB的變化: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安安穩(wěn)穩(wěn)、干干凈凈、老老實實、馬馬虎虎不過,目前還不是所有的詞都有形式(形態(tài))變化,詞的確定標準,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4.詞組——簡單地說,詞與詞的組合體就叫做詞組。⑴這個組合體必須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⑵所表達的意義一般是構成這個詞組的詞的意義的簡單相加。如:做作業(yè)、寫文章、開汽車、玩游戲、改計劃、完成任務第二節(jié)語法單位的組合一、組合的類型語素的組合1.語素的分類⑴詞根:詞匯意義比較具體的語素。一個詞的詞義的主要體現者。例如:火車、電燈什么是“火”什么是“車”,什么是“電”什么是“燈”,這些都是可以解釋的。又如:阿姨、桌子什么是“姨”,這是可以解釋的,但什么是“阿”則是難以解釋的,所以“姨”是詞根,“阿”是詞綴。同理,“桌”是詞根,“子”是詞綴。⑵詞綴:詞匯意義相對較弱,有的甚至比較虛幻,在詞的結構中主要起構詞要素作用的語素。如前面所說的“阿”“子”,再如漢語中非兒化的“兒”,非年紀大的“老”等。還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通論》所提及的“類詞綴”。⑶詞尾:起表示一定語法意義作用的語素。漢語沒有這種東西,可參考英語中“數”“時”“體”等的變化。2.語素組合的類別⑴復合詞(詞根+詞根)Ⅰ.陳述已知——————未知陳述對象————陳述內容什么(誰)——-怎么樣心得(疼)氣憤(喘、粗)Ⅱ.支配涉及、支配 動作————————事物美容管家有限Ⅲ.偏正什么—-(的)-—什么新潮貴族冰箱怎么——————動騰飛傾銷筆直Ⅳ.并列什么—-—和—-—什么美好思想質量Ⅴ.述補動——(得)——怎么樣提高說服立正名稱+單位量書本、槍支、人口、房間⑵派生詞(詞根+詞綴;詞綴+詞根)Ⅰ.阿姨、老虎Ⅱ.椅子、墨水兒、看頭⑶詞干與詞尾Ⅰ.詞干:單獨一個詞根獨立成詞時,就是一個詞根單獨構成一個詞干?!霸~根+詞根”構成詞時,“詞根+詞根”構成一個詞干?!霸~根+詞綴”或“詞綴+詞根”構成詞時,“詞根+詞綴”或“詞綴+詞根”構成一個詞干。Ⅱ.詞尾是相對于詞干而言的。漢語現在沒有詞尾。Book+s=booksWork+er+s=workers⑷重疊詞——詞根重疊而構成,如: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叔叔、嬸嬸,剛剛、僅僅、偏偏注意,重疊的詞根是可以單獨成詞的,如“爸爸”可以單獨說“爸”,“剛剛”可以單獨說“剛”。僅僅是音節(jié)重疊的不一定是重疊詞。如:奶奶、爺爺、姥姥,明明(看見)、潺潺、嘩嘩。不能單獨成詞的叫疊音詞。(二)詞的組合1.基本組合:基本組合也就是“詞+詞”的組合。詞與詞組合構成詞組。⑴實詞+實詞Ⅰ.主謂Ⅱ.動賓Ⅲ.偏正Ⅳ.聯合Ⅴ.述補⑵實詞+虛詞——“的”字詞組⑶虛詞+實詞:Ⅰ.介詞詞組Ⅱ.所字詞組2.一般組合⑴基本詞組+基本詞組——詞組充當成分,連謂句,兼語句,復句⑵含有助詞的組合:好書好的書很好很地好*⑶含有語氣詞的組合⑷含有形態(tài)變化的組合(三)詞組的組合歸根到底也是詞的組合(四)句子的構成[(若干詞+句調)+語境]+文化背景他走了兩天了。他在路上走了兩天了。他離開此地兩天了。他離開人世兩天了。送村長的是老李的兒子。老李的兒子為村長送行。老李把兒子送給了村長。老李的兒子送村長東西。二、組合的手段1、詞語的排列順序2、虛詞的使用3、語氣、語調的使用,尤其是語氣副詞和語氣詞的使用4、形態(tài)變化與詞語標記It’sratherwindytoday.(今天風挺大)Youpromisedtowritethearticle,youmustdoit.三、組合的層次性1、客觀現象本身具有層次性2、立體變線條所造成的問題3、套合造成的層次4、詞語組合的先后順序造成層次5、詞組充當句子成分四、組合的遞歸性1、任何復雜形式的理解都可以回歸到最原始的形式。2、一個形式可以在組合中反復地使用。五、語法范疇由一定的語法形式體現出來的語法意義的類。性數,格,時,體,人稱,態(tài)第三節(jié)語法單位的聚合一、聚合群的分類標準(一)意義標準我們在這里以詞這一級為例子。語法單位都是表達一定意義的,比如每個詞都有一定的詞義。詞義代表的是一定的現實現象?,F實現象是可以分類的,所以詞可以按詞義進行分類。例如,表示行為動作變化的是動詞,表示事物名稱的是名詞,表示性質狀態(tài)的是形容詞,等等。(二)形式標準有人認為,詞義需要分析判斷才能了解,有時判斷如果不準確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標準”“規(guī)范”是什么類的詞?所以應該以詞的外部形態(tài)作此類的判斷標準,比如在漢語里“_子”“_兒”“_頭”“阿_”這樣一些結構是名詞的標志,“_化”是動詞的結構,在英語里,“_ing”是動詞的標志,“_er”是名詞的標志,等等。問題是實際上大多數的詞語是沒有外在標志的,所以采用形式標準不能解決問題。(三)分布標準目前較普遍采用的是分布標準。分布標準主要就是考察一個在組合時出現在組合的審美位置上,前面或后面能與其它的什么詞語相組合,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來考察:句子成分不+很++著+的數量+名詞主語賓語---++動詞謂語+-++-形容詞謂語定語++-+-副詞狀語-----區(qū)別詞定語---+-詞一般應該包括:語義特征、語法特征和語法功能三個方面。如:1.名詞1.1語義特征: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1.2例詞1.2.1一般名詞與專有名詞1.2.1.1專有名詞某項客觀現象獨有的名稱。例如:⑴國名:中國、印度尼西亞⑵地名:廣東、珠江、雅加達、棉蘭⑶人名:李白、杜甫⑷特別事物:太陽、月亮、長城、故宮⑸機構名稱: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⑹書刊名稱:羊城晚報、人民文學⑺科技術語:元素、語法、詞類1.2.1.2一般名詞一類客觀現象的通用名稱。例如:水、火、山、河、田、土、手、腳、貓、狗老師、同學、朋友、課本、字典、飛機、汽車1.2.2抽象名詞與具體名詞1.2.2.1抽象名詞存在于人的思想、理念中的各種想法。例如:精神、文化、思想、道德、概念、氣氛、水平、感情1.2.2.2具體名詞可以感知的物品的名稱。例如:石頭、桌子、玻璃、星星、課本、毛筆1.2.3方位詞表示方向或相對位置的名稱的詞,分單純方位詞和合成方位詞兩種。1.2.3.1單純方位詞包括:東、西、南、北、中、上、下、左、右、里、內、外、前、后、間、旁1.2.3.2合成方位詞東西南北中上下左右里內外前后間旁前加以++++-++---++++--之----+++---+++++-后邊++++-+++++-+++-+面++++-+++++-+++--加頭++++-++--+-+++--方++++-++++---++--1.2.4時間名詞表示時間的詞。例如:今年、昨天、早晨、上午、晚上、現在、剛才、冬天、春節(jié)、從前、最近、往常1.2.5處所名詞前面所列表國名、定名、機構名,建筑名,以及可以獨用的方位詞都是表處所的詞。1.3語法特征1.3.1前面可以加上數量詞組。例如:一本書、兩張桌子、三艘船、四把電風扇、五個人1.3.2漢語沒有“數”的形式變化,無論幾本書,“書”的寫法是不變的。例如:一本書、兩本書、十本書但是,漢語可以在指人的名詞后面加上“們”表示多數。例如:女士們、先生們、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孩子們1.3.3前面不可以加副詞,這是名詞與其它詞類的顯著差別。例如:不能:不汽車、不電燈、不同學、不課本不能:很飛機、很糧食、很房子、很蔬菜1.3.4不能重疊,有些單音節(jié)的名詞轉化為量詞后可以重疊,重疊后有遍指(全部)的意思。例如:天天、人人、家家、村村1.4語法功能1.4.1主要作主語(句子的陳述對象)和賓語(動作所涉及或支配的對象)。例如:學校正在招收新生。=====[]——-~~~~~主語狀語述語賓語1.4.2也可以作定語(修飾語)。例如:教室的窗戶又大又亮。()====――――――定語主語謂語1.4.3在一些說明性或判斷性的語句里作謂語。例如:他廣東人。==――――昨天星期天。====―――1.4.4作狀語1.4.4.1作狀語的主要是時間名詞。例如:他昨天來過。==[]-〈〉他現在在學校。==[]――~~~~~1.4.4.2一般名詞也有作狀語的,不過不多,主要用在表示動作的方式、手段和狀態(tài)方面。例如:這個重任就歷史地落在了我們的肩上。[]這批貨必須現金支付。[]元素是客觀存在的,但元素在客觀世界中又幾乎不單獨存在,元素間總以一定的形式結合在一起,所以要了解元素就總要對物質進行分解。與此相似,詞是客觀存在的,有些詞可以單獨存在,單獨構成句子,有些詞是不能單獨構成句子的,對這些不能單獨構成句子的詞同樣要通過分解才能認識。二、定類與兼類(一)定類各種語言都有一些詞固定地只能屬于某一類詞,如“太陽”“月亮”“山坡”“河流”等只能屬于名詞;“吃”“走”“笑”“罵”一般只能是動詞;“好”“壞”“高”“矮”一般只能是形容詞;“很”“非?!薄耙呀洝薄罢凇敝荒苁歉痹~。(二)兼類語言中也有一些詞顯示出兩類或兩類以上的詞的特點,于是我們就說這些詞是兼類詞。例如:“代表”“指揮”“學習”“研究”“勞動”等,既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漢語里也有一些最終是通過改變音調而把兩類詞分開的,如:背bèi——bēi好hǎo――hào釘dīng――dìng也有一些是通過輕聲或兒化相區(qū)別的,如:畫――畫兒蓋――蓋兒地道dìdào――dìdao大爺dàyé――dàye三、類別系統(tǒng)詞類系統(tǒng)可以是一個從大到小,層層相疊的系統(tǒng)。目前對詞類的系統(tǒng)研究還很粗糙,系統(tǒng)的構架還很簡單,研究得最多的可能是動詞,所以動詞的系統(tǒng)相比之下是比較詳細的。┌受事賓語┌體詞性賓語┼施事賓語│└當事賓語┌帶單賓語動詞┼謂詞性賓語││┌及物動詞┤└體詞謂詞賓語││動詞┤└帶雙賓語動詞│┌普通動詞└不及物動詞┼趨向動詞└能愿動詞第四節(jié)變換一、什么是變換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句子是大同小異的,是由一些相同的詞語通過不同的組合所構成的。比如:“我做完作業(yè)了”和“作業(yè)我做完了”。如果我們認為,語言的組合是具有一些基本模式的,那么我們就可以認為這些模式相互之間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轉換。比如,如果我們把“我做完作業(yè)了”看成是一種基本模式,那么我們就可以把“作業(yè)我做完了”看成是把“我做完作業(yè)了”中“作業(yè)”提到“我做完了”的前面而構成的。也就是說,一些大同小異的句子之間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互相轉換,這種轉換我們也叫做變換?;揪湟话阒髦^句我做完作業(yè)了變式句主謂謂語句(話題句)作業(yè)我做完了把字句(處置句)我把作業(yè)做完了被字句(被動句)作業(yè)被我做完了二、變換的方式一般認為,變換有如下這樣一些主要方式。1.移位如前面所列:我做完作業(yè)了——→作業(yè)我做完了;我不喝酒了——→酒我不喝了2.替換:我不喝酒了——→我不喝茶了;我不喝酒了——→我不喝酒嗎3.添加:我上街了——→我不上街了;酒我喝了——→酒被我喝了4.刪除:我不交作業(yè)了——→我交作業(yè)了;我沒去過北京——→我去過北京三、變換的作用1.識別形異而實同的結構。比如,人們一般都把量詞分為物量(名量)和動量兩種。表示事物的量的是名量,例如:一把風扇、一支鉛筆、一盞電燈、一瓶水表示行為動作的量的是動量,比如:走一趟、看一遍、去一次、打一下另外還有表示時間的量的時量。吃了一碗飯、喝了一口水、買了兩本書、寫了兩行字動量和時量出現在動詞后面時充當的是補語,如:洗了一次、說了一遍、走了一趟有學者卻認為:如果進行變換對比的話,我們會發(fā)現,不論是“動+名量”,還是“動+動量/時量”,它們的變換形式是一樣的,比如:動詞+名量買一本寫一行吃一碗買了/過一本買一本書買他一兩本一本也沒買寫了/過一行寫一行字寫他一兩行一行也沒寫吃了/過一碗吃一碗飯吃他一兩碗一碗也沒吃動詞+動量走一趟看一遍去一次走了/過一趟走一趟路走他一兩趟一趟也沒走看了/過一遍看一遍書看他一兩遍一遍也沒看洗了/過一次洗一次衣服洗他一兩次一次也沒洗動詞+時量住一天干一年等一小時住了/過一天住一天旅館住他一兩天一天也沒住干了/過一年干一年活干他一兩年一年也沒干?等了/過一小時等一小時人等他一兩小時一小時也沒等變換的形式一樣,語法性質就應該一樣,所以,我們可以把“動+名量”是“動+動量”“動+時量”統(tǒng)一為“動+量”?!皠樱俊倍际鞘鲑e結構。不過,如果采用歸納法,最好窮盡所有的方面。句式的變換,最好能窮盡所有的變換方式。我們如果采用把字句,就會發(fā)現,“動+名量”可以變換而“動+動量”和“動+時量”不能變換。如:吃一碗→把一碗都吃了走一趟→把一趟都走了*住一天→把一天都住了*2.弄清詞義的細微差別,使語法規(guī)則更精細。比如:在教室看書→把書看在教室×在黑板寫字→把字寫在黑板√在食堂吃飯→把飯吃在食堂×在山坡種樹→把樹種在山坡√為什么有的可以變成把字句有的不可以,研究后發(fā)現,能變成把字句的其動詞具有附著義,不能變成把字句的,其動詞沒有附著義。由此,我們至少可以把動詞分成有附著義和沒有附著義這么兩類。鍋里冒著黑煙→鍋里正在冒著黑煙√黑煙冒在鍋里×洞里藏著老虎→洞里正在藏著老虎×老虎藏在洞里√嘴里嚼著糖果→嘴里正在嚼著糖果√糖果嚼在嘴里√3.可以分化一些歧義句。比如教材所列的“通知”類動詞和“采購”類動詞。請的人還沒有來→施事:發(fā)邀請的人還沒有來受事:被邀請的人還沒有來約的人還沒有來→施事:約人來的那個人還沒有來受事:被約請的人還沒有來“買的人還沒有來”則不會有歧義。第五節(jié)語言的結構類型和普遍特征一、語言的結構類型(一)按詞的結構劃分的結構類型有的學者把此種分類稱之為語言的形態(tài)類型。世界上的語言多數學者認為有5000多種。這5000多種語言我們可以按照詞的結構分成4大類。1.孤立語一種語言的詞主要是由一個語素單獨構成的,這種語言我們就叫做孤立語。古代漢語是典型的孤立語?,F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不應該叫做孤立語了?,F代漢語的詞雖說是雙音節(jié)為主,但大多數的形式是“詞根+詞根”,所以人們又稱其為詞根語。不管叫“孤立語”還是叫“詞根語”,這類語言的主要特點是缺乏詞形變化。缺乏詞形變化的語言在使用時通常注重詞語的排列順序。2.黏著語“這類語言的特點是大量使用附加成分來表達各種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他的詞根一般不發(fā)生變化,附加成分按照一定的順序粘在詞根的后邊來構造新詞或表示一個詞的不同形態(tài)”(馬學良/語言學概論/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5年第2版239-240頁)哈薩克語birlest`irildik`(我們被互相聯系在一起了),詞根是數詞bir(一),后面加上構詞附加成分le之后構成動詞birle,然后再加其它的附加成分,s表相互態(tài),t`ir表強制態(tài),il表被動態(tài),di表過去時,k`表第一人稱復數。3.屈折語⑴屈折語是主要采用內部屈折變化和附加成分來作為主要語法手段的語言。Ⅰ.內部屈折變化是指詞的內部可以通過語音形式的變化來表示某種附加意義。比如英語的man→men,foot→feet,Ⅱ.附加成分的使用又叫“外部屈折”。比如,俄語的“書”,原文是книга,當它作賓語時必須寫成книгу。因為末尾的а表示陰性、單數、主格;у則表示陰性、單數、第四格。俄語的“我讀書”Ячитаюкнигу,Я表示第一人稱,單數,читаю是隨主語人稱的變化發(fā)生了相應變化的,книгу也表示陰性、單數、第四格,所以即使順序亂了,也不會影響對句子意思的理解。⑵與黏著語相比較,Ⅰ.屈折語的詞根可以發(fā)生變化,比如write→wrote。Ⅱ.屈折語的附加成分可以表示多個附加意義,黏著語的附加成分一個只能表示一個附加意義。如上述俄語的例和土耳其語的例。Ⅲ.黏著語的詞根與附加成分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屈折語的詞根與附加成分的結合則較為緊密,有些甚至是如果沒有附加成分的話,詞根也不能單獨存在,比如前面所舉俄語的“書”книга,如果去掉了а,книг也就不能獨立存在了。4.復綜語又稱插編語、合體語。這類語言的特點是別的語言是一個句子的,到這類語言則變成了一個復雜的詞。它是以一個詞根為中心,在它的前后附加各種附加成分組成一個整體,其中每一個成分拿出來都不能單獨成為一個詞。比如北美印地安人的契努語的inialudam(我來把這個交給她)是一個詞,這個詞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句子。這個詞的詞根是d,是“給”的意思,其余的是附加成分,其中i表示最近過去時,n表示代詞主語“我”,i表示代詞賓語(它),a表示第二個代詞賓語“她”,l表示前面的代詞附加成分是間接賓語,u表示動作離開說話的人,am表示動作的位置意義。(參考:馬學良/語言學概論/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5年第2版241頁)(二)按句子的表達方式劃分的結構類型有的學者按句子的表達方式給語言進行分類。按這種分類,世界上的語言一共就分成兩大類:綜合語和分析語。1.綜合語:綜合語的特點是通過詞的形態(tài)變化來表示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系。2.分析語:分析語的特點是借助于虛詞和語序來表示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系。這種分類方法目前看是有問題的,因為現在純粹的綜合語很難找得到,純粹的分析語也幾乎沒有。(三)按句子結構劃分的結構類型有的學者把此種分類稱之為語言的句法類型。這種分類方法主要是根據主語、賓語和動詞三者之間的順序來劃分我們用S代表主語subject,用O代表賓語object,用V代表動詞verb。根據美國語言學家格林伯格的調查,可能出現6種[3×(3-1)=6]組合:1.SOV:主要有日語、藏語、蒙古語、傈僳語、赫哲語、怒語等。2.SVO:主要有英語、法語、漢語、苗語、瑤語等。3.VSO:主要有凱爾特語、高山語、古諾爾都語、古阿拉伯語等。4.VOS:馬爾加什語5.OVS:馬爾加什語6.OSV:赫克斯卡里亞納語(四)語言結構的優(yōu)劣最初提出按詞的結構對語言進行分類的那幾個人認為,詞根語、黏著語、屈折語是語言發(fā)展的三個必經階段,說詞根語是最原始的類型,黏著語是過渡階段,屈折語是語言發(fā)展的最高階段,所以屬于屈折語的語言是先進的語言,屬于詞根語的語言是落后的語言。由此也就引發(fā)了語言結構優(yōu)劣的爭論。1.事物總會有優(yōu)劣的區(qū)別,不然就不會出現有語言不斷消失這樣的現象。2.現存語言中,尤其是像漢語、英語、法語、日語、俄語、阿拉伯語等大語種,目前還很難說誰優(yōu)誰劣。英語目前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可能更多的還是依靠英、美兩國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的強大。3.語言是屬于民族的,語言如果有優(yōu)劣,勢必就會造成民族也有優(yōu)劣,這就會引發(fā)許多問題,所以我們目前不討論這一問題。二、語言的普遍特征,參閱教材所列。第六章詞匯第一節(jié)詞和詞匯一、詞匯的定義一種語言里所有詞和固定詞組的集合體就叫做“詞匯”。有些學者把“詞匯”改稱“語匯”。主要是認為固定詞組是“語”而不是詞。固定詞組所以等同于詞,是因為它與詞一樣,都要表達一個字面以外的意思。比如“走后門”并不是真的從后門進去,而是說“通過非正常渠道謀取利益”;“鶴立雞群”更主要的是指“與眾不同”。二、詞匯的分類(一)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這是按詞的重要程度劃分出的類別。1.基本詞匯由基本詞匯集而成的集合體叫做“基本詞匯”這是詞匯的核心部分。同時具有“全民常用、穩(wěn)固、有構詞能力”這三個特點的詞就是基本詞。全民常用是說使用這種語言的人,不分階級、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門窗行業(yè)節(jié)能門窗產品認證與推廣合同3篇
- 2025年度門面房租賃權質押貸款及還款計劃合同3篇
- 2025版內蒙古工業(yè)大學校園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廚房設備進出口貿易合同范本8篇
- 2025年度窗簾布料研發(fā)與生產合作協議3篇
- 2025年度高檔木地板進口貿易合同范本2篇
- 2025版物流行業(yè)知識產權保護合同樣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下水文地質調查與打井合同4篇
- 2025年出租車座套環(huán)保材料廣告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租賃與運營管理合同3篇
- 電網調度基本知識課件
- 拉薩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聯考(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
- 《保密法》培訓課件
- 回收二手機免責協議書模板
- (正式版)JC∕T 60023-2024 石膏條板應用技術規(guī)程
- (權變)領導行為理論
- 2024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高三二模英語卷
- 2024年智慧工地相關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GB/T 8005.2-2011鋁及鋁合金術語第2部分:化學分析
- 不動產登記實務培訓教程課件
- 不銹鋼制作合同范本(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