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賞詩詞的語言_第1頁
如何鑒賞詩詞的語言_第2頁
如何鑒賞詩詞的語言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鑒賞詩詞的語言一、煉字題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過錘煉的字所收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答題時不要把該字孤立起來,要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1.設問方式

(1)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某字來歷為人陳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請對某字進行賞析。

(4)本詩的某字,換成另外一字好不好?為什么?

2.答題步驟

(1)關注意義,首先解釋該詞的本義,然后解釋在句子中的含義,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辨析手法,指出這個字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或修辭手法(如果有),如詞類活用、擬人、通感、化靜為動;

(3)挖掘感情,點出該詞烘托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藝術效果。

二、賞析詩眼

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表現(xiàn)出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最全詩的把握程度。分析詩眼就是抓住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進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1.設問方式

(1)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

(2)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3)某詞統(tǒng)領全詩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認為某詞是全詩的關鍵,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

2.答題步驟

(1)明確指出作為“詩眼”的詞;

(2)結合詩歌具體內容,分析該詞在突出主旨,營造意境和詩歌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三、語言特色

不同詩人的作品,或者同一個詩人不同的詩歌,往往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風格。鑒賞語言特色,也就是對詩歌語言的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賞析,要記憶一些常用術語,如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1.設問方式

(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3)本詩語言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請作簡要分析。

(4)用有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答題步驟:

(1)點明語言特色;

(2)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四、古典詩歌中常見的語言特色

1.沉郁頓挫: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杜甫的《登高》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作。

2.工整綺麗:既講究辭藻華麗,又講究對仗工整。理解時可以借助對仗。如杜甫《觀山水圖》中的“紅浸珊瑚短,青懸篳篥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3.清新自然:指詩詞不留雕琢的痕跡,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說明自然的風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時不知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寫出了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表現(xiàn)出月亮的形狀和月亮的皎潔可愛,不加雕飾,生動自然。

4.委婉含蓄:抒情或敘事,不直接寫出,而通過寫與本意看似無關的事物,或者通過對比而委婉地表達內心的情感。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5.純真直率:語言毫不隱晦,毫不修飾,依照情感的樣子直接寫出。如《詩經·碩鼠》。

6.質樸洗練:語言表達是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省凈、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語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斑B”與“入”相攜,織出一幅煙雨迷蒙的愁網,并以“孤”為動力,把人進一步推進縈懷的離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壺”的絕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脫然而出。語近俗白卻字字枝根相連,不可分割,匠意極深而不見斧鑿。

7.高超雄奇:氣勢雄偉,立意新奇。如李賀《夢天》中的“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就是說九州小得像九個煙點,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豪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氣勢。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于一體,凸現(xiàn)出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9.悲壯慷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詩歌以蒼茫原野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蒼涼悲壯,慷慨激昂。

10.清靜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細細體味卻以為深長。如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前兩句用不見人影而聞人聲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兩句用夕陽返照之光映著林中的青苔,進一步渲染了山的特點,給人一種無比清幽的美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