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_第1頁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_第2頁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_第3頁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_第4頁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資料第1課

《石榴》

解題:此文選自《郭沫若全集》?!皭凼瘛笔潜疚牡氖闱榫€索,我愛的就是石榴的色、形、神――石榴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現(xiàn)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四川樂山人。主要作品:詩集:《女神》《星空》,歷史劇:《屈原》《蔡文姬》等。全文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段):愛石榴,采用對比的寫法點明石榴的可愛。

第二部分(2-6段):繪石榴,具體描寫石榴的特征。按由枝葉到花朵再到果實的順序來描繪石榴。第三部分(7-9段):贊石榴,抒發(fā)作者對石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中心(主旨)

本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懷,通過對石榴的生動具體的描繪,表現(xiàn)了石榴的美麗、熱烈、充滿活力的特點,贊揚了不怕威壓、毫不示弱、堅貞剛勇、奮發(fā)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執(zhí)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重點句段

石榴樹便是這少數(shù)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總領(lǐng)全文,寫出作者對石榴的感情。)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對偶、對比,寫出石榴枝葉的獨特風采。)

秋天來了,它對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皓齒。(比喻,形象地寫出了石榴果實成熟的樣子。)

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交代“我”喜歡石榴的原因和對石榴的向往。)

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臟嗎?(反問、比喻。根據(jù)色彩外形來設喻。)

七、思考與練習

1.為什么說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臟”?答:共有兩層含義:一是從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二是從石榴“熱烈”“充滿活力”這一內(nèi)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臟是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給火熱的夏天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二者在這點上是相似的。第二個比喻是核心,是以第一個比喻為基礎(chǔ)進行的,通過這個比喻,準確形象地表現(xiàn)了石榴熱烈、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內(nèi)在特征。2.夏天、“夏天的心臟”有什么特點?答:熱烈、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堅貞剛勇。3.“我”為什么喜歡石榴?答:“我”喜歡石榴,不僅因為它美麗,還因為它與眾不同——在夏日的炎陽之下,蓬勃向上、解脫盡重重束縛的無畏精神和品格,而這種品格與作者相符。作者贊美石榴,實質(zhì)上是要贊美那種英勇無畏的品格和敢于斗爭、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4.石榴有什么內(nèi)在風度?答:質(zhì)樸、俊逸的風度,不畏炎陽直射的品格,充滿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5.本文的寫法?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第2課

《海燕》

解題:文題點明了本文的描寫對象。作者將濃濃的“鄉(xiāng)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贊美它的身姿,贊美它的勇敢,關(guān)心它的生活。在作者眼里,它不僅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個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濃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本文是一篇狀物類散文(記敘文)。

二、作家作品:鄭振鐸(1898—1958),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史家。航行途中見到海燕,引發(fā)綿綿鄉(xiāng)思,寫成這篇優(yōu)美的詠物寄情散文。

四、全文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7):對故鄉(xiāng)的小燕子在春天里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細致的描寫,構(gòu)成了一幅雋妙無比的春景圖。

第二部分(8-14):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xiàn)實,帶著對故鄉(xiāng)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對海上小燕子進行了細致描寫,著力刻畫了一個“海上小英雄”的形象。

五、中心

本文通過描寫故鄉(xiāng)的小燕子和海上的海燕,抒發(fā)了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寄寓了作者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期望和信念。六、重點句段

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勁俊輕快的翅膀,使作者苦悶的心靈得到一份安慰,所以作者對鵝懷著一份感激和留戀之情。

八、練習題

1.“而在它的叫聲、步態(tài)、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種傲慢之氣。”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領(lǐng)起下文、總領(lǐng)全文)2.體會下列句子所表達的情趣:⑴鵝的步調(diào)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帽扔鞯氖址▽懗霭座Z的步態(tài)。⑵要求飼食的叫聲,也好像大爺嫌飯遲而怒罵小使一樣。——用比喻的手法寫白鵝叫聲的傲慢。⑶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絲毫不茍。——用擬人手法寫白鵝吃相的特點。⑷寫鵝的叫聲,為什么還要寫鴨和狗的叫聲?——通過對比,突出鵝的叫聲的傲慢。

第5課

《魯迅自傳》

一、解題:題目為偏正短語。本文屬于人物傳記,小傳,自傳。傳記是一種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傳記可分為兩類:一是自述生平,叫做“自傳”;一是由別人撰寫的,叫做“傳”(包括別傳、他傳、評傳等)。自傳,一般要寫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貫、家庭、愛好和主要經(jīng)歷,還可以寫出自己的理想,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為別人寫的傳記,除了記述其主要經(jīng)歷外,還可以有簡要評論;也有側(cè)重記人一生中幾件典型事情的。記述較全面、篇幅較長的,叫做“傳”或“傳略”;記述簡略、篇幅較短的,叫做“小傳”。

寫傳記要實事求是,內(nèi)容真實準確;語言可以簡明、平實,也可以生動活潑,富于文學色彩。二、作家作品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作品: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議論文集:《墳》;短評:《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篇》、《而已集》、《熱風》等。

小結(jié):綜觀魯迅先生的思想發(fā)展過程,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所學專業(yè)是幾度變化的,然而他救國救民的愛國心是始終不渝的,毫不動搖的。第二部分(4):寫了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和著述的情況。

第6課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

一、解題:題目為偏正短語。體裁:人物傳記二、作者:埃德加·斯諾(1905—1972),美國記者、作家。1936年訪問陜北根據(jù)地,次年寫成《西行漫記》一書,報道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中國革命和工農(nóng)紅軍的長征。四、人物: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lǐng)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十、拓展:你是怎樣理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的含義的?(為國家的興盛、滅亡,每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guān),國強民富,國興民榮。)

第9課

《駱駝尋寶記》

一、:本文題目的短語類型屬于偏正短語;體裁為童話。題眼為“尋”。童話體裁的特點介紹。二、作家作品:陳伯吹(1906-1997),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文藝理論家。

四、全文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10):描寫了各種動物紛紛踏上尋寶之路,又全都半途而廢的經(jīng)過。第二部分(11-19):寫了駱駝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尋到了寶貝。五、主旨:這篇童話記敘了駱駝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尋找到寶物的故事,贊揚了駱駝堅定信念、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無私奉獻的精神,告訴人們生活的目的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大多數(shù)人更好的生活,只有樹立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才有意義,自己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六、重點句段分析

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文章開門見山,直入事件,設置懸念,激起讀者的好奇心,為故事的發(fā)展作鋪墊。)⑵第十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走過艱難險阻后,駱駝看到了美麗的景色,但是這么美麗的景色并沒有改變駱駝回到沙漠、改造沙漠的決心,由此可以看出駱駝高尚的品格。這一自然段為下文駱駝放棄這里選沙漠作了鋪墊。)⑶最后一個自然段應如何理解?(這一自然段表現(xiàn)了駱駝謙虛、默默奉獻的品質(zhì)。駱駝雖然已經(jīng)有了美好的聲譽,但仍能堅持不懈地做自己的事情,更突出其高尚的品質(zhì),給讀者以想象、思考的空間。)八、課文讀后感:駱駝克服的困難可以歸為三個方面:客觀環(huán)境的艱難、內(nèi)心意志的磨礪、還有思想情操的錘煉。駱駝的成功也發(fā)人深?。簾o論從才智、能力,還是從外表等方方面面的條件來看,成功可能性大的絕對不是駱駝,但是成功的卻偏偏是駱駝,人們的生活也是如此。這其中蘊含的道理很值得我們仔仔細細地去思考。九、寫作特色:⒈結(jié)構(gòu)安排匠心獨運,有詳有略,對比強烈。⒉語言鮮明、生動、準確,富有感染力。⒊運用象征手法,使童話內(nèi)涵豐富。

第10課

《地毯下的塵土》

一、

解題:文章題目為偏正短語;體裁為童話;題眼是“塵土”。二、作家作品:莫德·林塞,美國作家。《美德書》,威廉·貝內(nèi)特編著。

一、

五、主旨

這篇童話,講述了勤勞能干的小姑娘米妮在來不及打掃地毯下的塵土的情況下,認為“地毯下面沒人看得見”就不打掃了。但經(jīng)過思想斗爭,最終主動連夜打掃,而地毯下面卻有金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一定會有回報的。只要養(yǎng)成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習慣,一定會受益終生

《我愛這土地》

一、解題:題目是主謂短語,這是一首現(xiàn)代抒情詩。題眼:愛

背景介紹

詩的題目是《我愛這土地》,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土地的熱愛。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中出現(xiàn)最多的兩個意象之一(另一個是“太陽”)?!巴恋亍毕笳髦B(yǎng)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對“土地”的熱愛,是艾青作品詠唱不盡的旋律。

本詩寫于1938年11月,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guān)頭,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成為時代的“吹號者”,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

二、作家作品: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xiàn)代著名詩人。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作集:《黎明的通知》、《曠野》、《他死在第二次》。四、結(jié)構(gòu):第一節(jié)詩以一只鳥兒眷戀土地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第二節(jié)詩一問一答,直接抒發(fā)了“我”對“這土地”的熱愛之情。五、主題: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念,愿為祖國獻身的愿望。六、重點問題

1.本文的意象是哪些?它們都分別象征了什么?(土地、河流、風、黎明。土地:象征著繁衍、哺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河流、風:象征著中國人民不屈不饒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著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qū)。(附:暴風雨——象征著日寇的踐踏帶來的戰(zhàn)亂、貧困、苦難,。)2.作者對這四種物的描寫所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困難、人民的悲憤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3.最后兩句直接抒發(fā)了“我”對祖國土地的熱愛之情。4.寫法:①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jié)合;②第一節(jié)與第二節(jié)的關(guān)系是遞進關(guān)系;③象征手法。

第14課

《鄉(xiāng)愁》

一、解題:本文是一首現(xiàn)代敘事詩,題眼:愁

二、作者:余光中,詩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現(xiàn)居臺灣。自稱自己的寫作為“四度空間”(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被譽為“藝術(shù)上的多妻主義者”。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靈訶》、《石室之死》。四、主題:表達了作者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以結(jié)束分離之苦的強烈愿望。五、重點問題⑴本詩借助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⑵作者以什么變化組詩?

(時間順序)⑶本詩四節(jié)可否顛倒?

(本詩四節(jié)不能顛倒。理由:①按時間順序展開;②由前三節(jié)抒發(fā)個人的鄉(xiāng)愁,第四節(jié)上升到對祖國的深情厚意,逐層推進。前三節(jié)是第四節(jié)的鋪墊,第四節(jié)是前三節(jié)的升華。)⑷本文寫法:①深刻的主題:②獨創(chuàng)的意象;③結(jié)構(gòu)的精巧;④完美形式(音樂美——體現(xiàn)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反復的詞語和句子,與疊詞結(jié)合:結(jié)構(gòu)美——體現(xiàn)在全詩共四節(jié),每節(jié)四行,長短變化調(diào)節(jié),寓變化于統(tǒng)一,在外形齊整中又有參差之美。)⑸第四節(jié)為何最動人?

(第四節(jié)所抒發(fā)的是愛國主義深情,比前面抒發(fā)的鄉(xiāng)土之情、懷親之情更具有一種崇高的美,更能打動讀者的心。)⑹六個意象的作用:感情明朗、集中強烈,讓人具體可感,同時又能激發(fā)我們豐富的聯(lián)想,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

第17課

《蘇州園林》

一、解題:“蘇州園林”是偏正短語。本文體裁是事物說明文。了解說明文的文體特點。(1)說明文分類: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內(nèi)容、說明對象角度)生動說明文、平實說明文。(語言角度)2)說明文三要素:說明事物的特征、說明方法、說明順序。(3)說明對象即說明的事物或事理。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5)時間順序一般用于介紹某個事物或事情的發(fā)展過程;空間順序一般用于介紹建筑物的方位等,如從上到下、從外到內(nèi)、從周圍到中間等;邏輯順序包括由主要到次要、從整體到局部、從一般到特殊、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成因到結(jié)果、由表及里等。(6)說明方法:下定義、作詮釋、分類別、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列數(shù)字、列圖表、引資料、摹狀貌等。(7)說明語言:在準確的基礎(chǔ)上或生動或平實。二、作者簡介:葉圣陶(1894—1988),現(xiàn)代文學家、語文教育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

五、主旨:文章通過介紹蘇州園林景色如畫的特點,再現(xiàn)了它的美麗、精巧,顯示我國園林藝術(shù)的高超水平,贊頌了設計者和匠師們認真嚴肅的勞動態(tài)度和高超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能力。

六、重點段分(一)第4段分析1.本段的中心內(nèi)容是什么?答:蘇州園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顯示出藝術(shù)美。2.為什么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shù)而不僅是技術(shù)?”

答:“藝術(shù)”指有創(chuàng)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shù)是指生產(chǎn)、操作方面的技能。假山的堆疊不僅是技術(shù)更是藝術(shù),假山與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產(chǎn)生身在山間的真切感受。4.“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大多”可不可以去掉?為什么?答:“大多”不能去掉?!按蠖唷闭f明很多,但不是全部。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5.本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答:引資料(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舉例子(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分類別(按不同的水面分類)作比較(將池沼或河道的邊沿與別地作對比)

第21課

《黔之驢》

、文學常識

《黔之驢》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并稱“韓柳”。他的寓言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xiàn)實,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shù)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達政治見解。代表作《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合起來組成《三戒》。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往往通過一定是故事,講明一個道理,寓含諷喻勸戒的意義。

它慣用擬人的手法,常用動植物或非生物作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篇幅短小,語言簡潔生動。

二、成語: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lǐng)也已經(jīng)用完了。黔驢之技:比喻本領(lǐng)有限。龐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東西?,F(xiàn)也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強大,但實際上很虛弱的事物。

四、通假字:技止此耳(

,通“只”,不過。五、一詞多義

1.益:

益習其聲(漸漸);

稍近益狎(更加)(精益求精、老當益壯、香遠益清)2.異:覺無異能(特殊的);父異焉(感到驚異);3.覺:覺無異能(感覺,發(fā)覺);

驚覺欠伸(醒)4.計:計之曰(動詞,盤算);

百年大計(計劃);5.然:慭慭然(``````的樣子)(龐然大物)然往來視之(然而)6.因:虎因喜(因而);因跳踉大闞(于是);7.以為:以為神(把``````當作);

以為且噬己也(認為);8.相:莫相知(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雞犬相聞(表相互);

9.之:黔之驢(結(jié)構(gòu)助詞,的)放之山下;虎見之;稍出近之(代驢);蹄之(代詞,指虎);

計之(代詞,指這件事)六、詞類(性)活用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名詞用做狀語,用船)

2.稍出近.之(形容詞用做動詞,靠近)3.驢不勝怒,踢.之(名詞用做動詞,用蹄子踢)

4.盡.其肉(形容詞做動詞,吃光)七、特殊句式

1.黔之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省略句)

譯:黔(貴州)這個地方?jīng)]有驢,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載運(驢)進黔。2.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省略句,“以之為神”)

譯:老虎看見了驢,發(fā)現(xiàn)它是個巨大的動物,把它當作神。

、重大問題1.試簡單概括故事情節(jié)。

答:虎懼驢——虎識驢——虎戲驢——虎吃驢

2.請概括一下虎和驢的形象。虎:小心謹慎、毫不輕敵、有勇有謀

驢:外強中干、虛張聲勢、毫無自知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從驢的角度,諷刺了那些裝腔作勢、外強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告誡人們要掌握真本領(lǐng)、真才干。

從虎的角度,告訴人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事物所嚇倒。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第22課

《陋室銘》

一、文學常識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唐代中期詩人、哲學家,字夢得。他政治上主張革新,曾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專政和藩鎮(zhèn)割據(jù)。王叔文革新失敗后,他屢遭放貶。本文就是他被貶為和州刺史的時候?qū)懙?。后?jīng)人推薦,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著有《劉賓客集》,也稱《劉夢得集》。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二、背誦默寫1.本文緊扣“陋室不陋”立意。開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隱喻陋室具有“名”“靈”的性質(zhì)。由此引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惟吾德馨。2.結(jié)尾點題句是:何陋之有?3.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5.寫主人生活環(huán)境清雅的駢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6.表現(xiàn)陋室主人生活雅致的句子是: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7.表現(xiàn)室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8.作者運用典故,表明自己雖然身居陋室,卻同古代圣賢一樣安貧樂道,具有遠大抱負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何陋之有?”語出《論語》,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0.“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敝刑峒皟蓚€歷史人物,一個是三國時蜀國著名的政治家諸葛亮,一個是西漢時的文學家揚雄。11.文中實寫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虛寫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四、古今異義.無案牘之勞形.

古義:身體。

今義:形狀五、一詞多義之: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助詞,放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何陋之有?(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則:有仙則名(則:那么,就)

至則無可用(則:卻,但是)六、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出名,著名。名詞做動詞。)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顯靈,有靈驗。形容詞做動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上:長到。方位詞做動詞)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亂:使......擾亂;勞:使......勞累。形容詞做動詞,使動用法。)七、特殊句式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斷句,是,動詞,表判斷。與現(xiàn)代漢語中判斷“是”相同。)譯:這是簡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它簡陋了。)2.何陋之有?(倒裝,正確應為“有何陋?”)

譯:有什么簡陋的呢?八、重點問題1.本文立意有何特點?題目雖為“陋室銘”,但作者要表現(xiàn)的是“陋室不陋”,這是反向立意。2.緊扣“惟吾德馨”,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陋室不陋”的?

從三個方面來表現(xiàn):居住環(huán)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p>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居住環(huán)境。寫出了環(huán)境的清幽、雅致,渲染了恬靜的氣氛。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人物。這里作者也是用自己所交往的人物來襯托自己的德才兼?zhèn)洌哐琶撍住?/p>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日常生活。3.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庇惺裁醋饔??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隱含了自己的遠大志向,表明雖然自己身居陋室,也要做一個像他們那樣德才兼?zhèn)涞娜恕?.本文的寫作上有什么特點?試結(jié)合課文簡要分析。托物言志。作者通過對居室環(huán)境的描寫,表明“陋室不陋”,意在表現(xiàn)作者安貧樂道的情懷和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5.文章語言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好處?

除主旨句與末句外,全篇其余的都是駢句。(相鄰的兩句話字數(shù)相等,意思相對,叫做駢句。駢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xiàn)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lián)句之末,用韻母、聲調(diào)相同或相近的字。本文的韻腳為;名、靈、青、丁、經(jīng)、形、亭,所押的韻是ing。)好處是:駢句對偶讓文章具有音樂美,使人加深印象,同時也便于吟誦和記憶。九、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對偶)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對偶,借代)

3.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問)

第23課《愛蓮說》

一、文字常識《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北宋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書堂講書,因書堂前有發(fā)源于蓮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鄉(xiāng)營道濂溪給書堂命名為“濂溪書堂”,世稱“濂溪先生”。

周敦頤繼承了《易經(jīng)》等傳統(tǒng)思想,自成一派,后被他的弟子發(fā)展成為濂溪學派,他又是宋代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說”是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fā)表議論的文體,偏重于議論。

二、成語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F(xiàn)比喻說話或?qū)懳恼潞喢鞫笠?,不拖泥帶水?/p>

1.比喻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許的名句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它與《紅樓夢》中“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陷淖泥中”文意相近,與古人所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剛好相反。2.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句子:香遠益清。

3.比喻君子通達事理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端莊儀態(tài),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5.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6.在文中,作者用“菊”比喻隱逸者,用“牡丹”比喻富貴者,用“蓮”比喻君子。五、古今異義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植:古:豎立

今:種植六、七、詞類活用不蔓不枝:蔓,生蔓。枝,長枝。名詞做動詞。香遠益清:遠,遠播,形容詞做動詞。八、特殊句式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罢咭病北砼袛唷7g時,分句中間要加“是”。)譯: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2.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倒裝句,“菊之愛”應為“愛菊”)譯:對于菊花的喜愛,自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九、重點問題1.作者筆下的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請用原文回答,作者借蓮花表現(xiàn)了君子怎樣的品質(zhì)?(1)從生長環(huán)境來看,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顯示了一種高潔、質(zhì)樸,就像君子不與惡濁的世界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許一樣讓人欽佩。(2)從它的體態(tài)香氣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寓含正直、芳香,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不趨炎附勢,美名遠揚。(3)從風度氣質(zhì)看,“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如此高潔、莊重,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儀態(tài)莊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2.作者在文中寫菊、牡丹有什么作用?作者對三種花的態(tài)度分別是怎樣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寫菊、牡丹的作用:寫菊是正面襯托蓮(正襯),寫牡丹是反面襯托蓮(反襯),這樣襯托出蓮高尚可愛,從而突出作者對蓮的的欣賞、鐘愛之情。

態(tài)度:對菊是惋惜,從“陶后鮮有聞”可以看出;對牡丹是鄙視,從“宜乎眾矣”可以看;對蓮是“欣賞、鐘愛”,從“同予者何人”的反問中可以看出。3.文中采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

第一段主要采用敘述、描寫,第二段主要采用議論、抒情。4.本文中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在蓮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贊賞,表明自己對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第24課《口技》

一、文學常識

《口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口技》作者林嗣環(huán),字鐵崖,清代人?!队莩跣轮尽肥乔宕鷱埑本庍x的一部筆記小說集。

三、通假字:

滿坐寂然:“坐”通“座”(滿坐賓客無不伸頸)

第25課《詩詞五首》一、文學常識

1.《飲酒》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東晉人,名潛,字淵明。《飲酒》共20首,是陶淵明歸田后所作,都是詩人酒后偶然的題詠,借以寄興抒懷,而非單獨的飲酒。本文是第5首。體裁上屬舊體詩。2.《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唐代詩人。體裁上屬五律。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選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題目中的“張十八員外”指唐代詩人張籍。體裁上屬七律。4.《雁門太守行》,選自《李賀詩集》。作者李賀,字長吉,世人稱之為“詩鬼”。體裁上屬于樂府舊題詩。5.《天凈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作者馬致遠,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體裁上屬于小令(散曲)?!霸拇蠹摇保宏P(guān)漢卿(《竇娥冤》)、白樸(《墻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馬致遠(《天凈沙》),

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元曲可分為雜劇和散曲。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數(shù)。小令每首能獨立,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闋詞。能歌唱,有曲調(diào),每個曲調(diào)一個名稱,叫曲牌。曲牌規(guī)定著不同的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韻腳等。另有題目。這首小令中,“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二、背誦默寫1.《飲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蘊涵深刻道理的句子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2.《飲酒》中表現(xiàn)詩人俯仰之間悠然自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詩句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3.《次北固山下》表達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是: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中蘊涵了新事物脫胎于舊事物之中,舊事物又孕育著新事物,有積極樂觀精神的名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中的頷聯(lián):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對仗工整。5.《雁門太守行》中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的句子是:黑云壓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鱗開。描繪將士們在邊境奮勇殺敵壯烈場面的句子是:角聲滿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表現(xiàn)將士忠君報國、誓與城共存亡的詩句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6.《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描繪了一幅蕭瑟的秋景,然后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涼孤寂心情: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四、主題1.《飲酒》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2.《次北固山下》表達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胸襟和旅途中思鄉(xiāng)的情懷。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對早春的喜愛之情。4.《雁門太守行》描繪了將士們在邊境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面,贊頌了將士們的戰(zhàn)斗意志和誓死報國的決心.5.《天凈沙·秋思》抒發(fā)了游子思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五、學習詩詞中的修辭。1.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對偶)2.歸雁洛陽邊。(引用)(報君黃金臺上意。)3.天街小雨潤如酥。(比喻)(黑云壓城城欲摧。)

第26課《強項令》

一、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后漢書·酷吏傳》,作者范曄,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2.“前四史”:《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三國志》(陳壽)。三、通假字:臧亡匿死:“臧”,通“藏”,隱藏四、古今異義1.妻子對哭

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男子的配偶。2.后特征為洛陽令

古義:特例征召。

今義:事物特點的標志。3.使宣叩頭謝主

古義:謝罪,認錯。

今義:感謝。4.文叔為白衣時

古義:平民百姓

今義:白色的衣服

5.由是搏擊豪強

古義:捕捉,打擊。

今義:奮力出擊。6.宣兩手據(jù)地

古義:按,撐。

今義:根據(jù)。六、詞類活用1.臣不需箠:名詞用作動詞,用鞭子打。

2.臧王匿死:動詞用作名詞,逃亡犯,死刑犯。3.枹鼓不鳴董少平:枹,名詞用作動詞,用鼓槌打。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4.大言數(shù)主之失:動詞用作名詞,過失。七、特殊句式1.倒裝句

(1)欲何言(賓語前置,“欲言何”的倒裝)翻譯:(你)想要說什么?(2)將何以理天下乎?(賓語前置,“何以”是“以何”的倒裝)翻譯:將拿什么治理天下?2.判斷句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也”表判斷)翻譯:董宣,字少平,是陳留郡圉地人。3.省略句

宣悉以班諸吏。(即“宣悉以(之)班諸吏”)

何以理天下乎

翻譯:董宣把賞錢全部分給手下眾官吏。八、重點問題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jié)。起因:湖陽公主的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發(fā)展:董宣找準機會,格殺家奴。高潮:公主告狀,董宣痛陳殺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謝罪,董宣寧死不從。結(jié)局:光武帝明白個中道理,重賞董宣,宣從此搏擊豪強。尾聲:董宣死后,光武帝方知董宣的廉潔。2.董宣依法嚴懲了湖陽公主的家奴,表明了董宣不畏權(quán)貴、秉公執(zhí)法的品質(zhì)。3.當公主回宮告狀,龍顏大怒,董宣說:“陛下??何以理天下乎?”這表明了董宣的敢于直諫、不畏權(quán)勢的精神。4.“使宣叩頭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