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匯總10篇)_第1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匯總10篇)_第2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匯總10篇)_第3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匯總10篇)_第4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匯總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匯總10篇)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1篇教學目標

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統(tǒng)計在數學中的意義,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優(yōu)勢;掌握條形統(tǒng)計圖中橫、縱坐標及單位的意義,能看懂統(tǒng)計圖中的數量關系;學會用統(tǒng)計的方法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統(tǒng)計的結果分析得出相關的結論。

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細心運算,學習數學研究的一般性方法,體會由數字規(guī)律得到相關結論的邏輯關系,從而提高判斷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第三維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字的分布規(guī)律,體現數學的美感和對于實際問題的探究型研究方法,體會數學的魅力和奧妙,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標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小同學們集中注意力,開始學習,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

二、導入新課。

1.師生互動:請每一位小同學把自己的生日寫在一張小紙條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圖表,請每一位小同學在坐標紙上畫出與黑板上一樣的圖表,請班干部在講臺前統(tǒng)計各個季節(jié)生日的同學人數,老師在黑板上、同學們在坐標紙上同時完成生日的條形統(tǒng)計圖。

2.教師講解:做統(tǒng)計圖時的注意事項,第一步,認真紀錄每一個數據;第二步,統(tǒng)計每一個范圍內的數據個數;第三步,在方格紙上認真畫出條形圖;第四步,由統(tǒng)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明確橫坐標、縱坐標分別代表的數學涵義及單位量的大小。

重點:細心、準確、無誤、美觀。

難點:對于數據的分析,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理解最大值與最小值。

三、例題講解。

本例題通過師生互動完成班級內同學們的生日分布條形統(tǒng)計圖,旨在要同學們在縝密的數學思維背景下理解統(tǒng)計的涵義,基于一組相關數據的數理分析過程,了解通過統(tǒng)計的方法掌握某一數據的變化規(guī)律和內涵,進行科學的分析。掌握條形統(tǒng)計圖當中橫坐標、縱坐標的數學意義與單位量與數據量的大小關系及單位。

四、習題鞏固。

習題一:四年級舉行的特色運動會,調查并統(tǒng)計同學們最喜歡哪些特色體育項目。

習題二:班級要設立圖書角,調查并統(tǒng)計同學們最喜歡哪類圖書。

習題三:調查并統(tǒng)計班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情況。

五、拓展及小結。

1.基于某一類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進行數據的表示,本節(jié)課僅利用條形統(tǒng)計圖作例,說明對于數據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對于數據的更有效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結論,采取相應措施,體現數學與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性。

2.有關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勢:體現每組中的具體數據;易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

3.統(tǒng)計圖有很多種,后續(xù)課堂還會學習到:扇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請同學們先有一個印象。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2篇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了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qū)別,匯報自己發(fā)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學生根據圖中信息獨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師:黃河全長約多少千米?可以怎樣算?

學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小組研討,匯報交流師:這是一個規(guī)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guī)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guī)律嗎?

生:A+(B+C)=(A+B)+C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guī)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后觀察,看有什么發(fā)現?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guī)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生:A+B=B+A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觀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結合律可以簡算

四、自主練習

第1題。獨立完成,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3、4題。注意用簡算。

五、簡要回顧

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六、作業(yè)

自主練習3題。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3篇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tǒng)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

4.經歷編寫、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tǒng)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課前準備

提前14~20天讓學生在家栽種一盤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測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前14天的數據記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事先板書好課題:栽蒜苗。

師:同學們,前一階段我們對蒜苗的生長情況進行了觀察、記錄,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你們的數據并進行整理。

二、探索新知。

1.討論數據編寫的方法。

在你觀察蒜苗的這些天里,你有哪些體會或者發(fā)現嗎?

2.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1)學生與小組成員交流各自蒜苗第十五天的生長高度,并把每個小組成員的蒜苗第十四天生長情況記錄在統(tǒng)計表內。

(每個小組一張學習卡,其中包括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小組匯報填表情況,從統(tǒng)計表中知道了什么,集體交流。

(2)通過尋找所有小組成員中誰栽的蒜苗第十四天最高,誰其次,有什么辦法能更直觀、一眼就能看出來呢?引出統(tǒng)計圖,體現統(tǒng)計圖的必要性。

提出要求:你們小組打算怎么來繪制這幅統(tǒng)計圖,繪制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你又是怎么解決的,把遇到的困難記錄到課堂練習本上。

小組合作根據統(tǒng)計表,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3)討論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法。

學生會遇到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問題,每個小組通過組內討論,確定自己小組的方法,把統(tǒng)計圖完成,師巡視進行適當的輔導。

(4)實物投影儀展示其中兩或三個一格表示不同厘米數的小組的統(tǒng)計圖。

展示時,讓展示的學生說說一格表示這個厘米數有什么原因,有什么好處。引導全班進行討論、交流。

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確定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有什么訣竅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

3.進一步了解統(tǒng)計圖。

每個小組看著自己小組的統(tǒng)計圖,說說自己小組哪個同學的蒜苗在第十四天時長得最高,誰第二,其次呢?你發(fā)現了統(tǒng)計圖的什么優(yōu)點了嗎?

突出統(tǒng)計圖的直觀、簡便,凸現繪制統(tǒng)計圖的必要性。

4.生活中的統(tǒng)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用到條形統(tǒng)計圖,你們知道那些有用到它們的嗎?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86頁“試一試”及“練一練”。

1.試一試。

這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出條形統(tǒng)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圖形或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通過數據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再在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tǒng)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樣畫條形統(tǒng)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認識的條形統(tǒng)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優(yōu)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4篇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并學會表示等量關系。

2.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情況,了解什么是等量關系。會用線段、列式這兩種方法來表示等量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等量關系的學習培養(yǎng)數學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學會找到等量關系,鍛煉協作交流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蹺蹺板圖:

師: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有三幅圖,第一幅圖是一只鵝和兩個鴨子在玩蹺蹺板,結果鵝的質量比較大。(教師說明質量就是物體的重量)第二幅圖是1只鵝和3只鴨子玩蹺蹺板,結果3只鵝的質量比較大。第三幅圖1只鵝和2只鴨子1只雞比較,結果蹺蹺板平衡。

師:蹺蹺板平衡說明了什么?

蹺蹺板兩邊的質量相等,也就是1只鵝的質量相當于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

師:嗯,說的非常棒,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的等量關系。那如果用等式表示兩邊的關系,你可以嗎?寫一寫,試一試。

1只鵝=2只鴨子+1只雞。

師:做的很棒,既然大家初步認識了等量關系,那么咱們就繼續(xù)挑戰(zhàn)。

2.出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關系圖:

師: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姚明身高是妹妹的2倍,笑笑比妹妹高20厘米、姚明身高226厘米。

師:你能不能表示出妹妹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之間的關系?

同桌討論:

一生匯報:我用畫圖的方法。

師:很好,請你在黑板上表示一下。除此之外還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嗎?

一生匯報:我用列式的方法。

師:也請你在黑板上列式,給大家分享下你的方法。

成果展示:生1:畫圖法

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

笑笑身高

生2: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師:嗯,上面兩位同學做的非常好,非常形象的表達了三人身高之間的關系,那你們做的和他相同嗎?你還能說出其他的等式嗎?(小組互相說。)

多生匯報:

生1: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生2: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生3: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此處教師予以引導,關系式1與關系式2最后都等于妹妹身高,那么就說明這兩個等式是相等的,滲透到等式轉換。)

3.師: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列的幾個算式,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與同學交流。(等量轉換)

二、拓展應用。

1.練一練第1題,第2題。

看圖說一說什么時候相等,說出等量關系。

你是怎么想的?

2.練一練第3題。

根據題意寫出相應關系式,用字母表示。

第三題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

3.練一練第4題。

結合下列情景說一說數量間的等量關系。(教師適當引導)

三、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

四、作業(yè)布置: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等量關系。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5篇設計說明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概念很多,這部分知識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復習這些內容時,我采用“梳理知識——動手操作——強化練習”的模式。通過復習,系統(tǒng)地整理知識,彌補學習缺陷,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構建知識網絡

1.談話導入。

師:本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和“觀察物體”的內容。

2.歸納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1)提問:在這一部分,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后小組展示交流。

(3)匯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絡。

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

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了解。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三角形分類。

師:請小組同學討論一下,三角形有哪些分類標準?具體是怎樣分類的?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進行匯報。

(三角形按角分包括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三角形按邊分包括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101頁1題。

2.復習三角形內角和。

師:想一想,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我們可以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解決哪些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進行匯報。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是90°)

反饋練習:想一想,算一算。

∠1=()∠2=()∠3=()

3.復習三角形邊的關系。

師:說一說,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思考后匯報。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101頁3題。

4.復習四邊形分類。

師: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本學期學過幾種四邊形?它們分別有什么樣的特征?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匯報。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作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作梯形)

反饋練習:

(1)判斷。

①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②兩個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還是平行四邊形。()

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④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互相平行。()

(2)完成教材101頁5題。

設計意圖:通過由淺入深的復習,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所學知識,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效地鞏固了學習成果。

5.復習觀察物體。

(1)引導學生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出幾種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

(2)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從它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6篇教學目標:

1、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理解小數的意義。

2、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育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其價值,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小數的意義”問題。

2、內容分析:教材選用測量黑板、課桌,一方面這兩種事物都是教室里學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學生在測量之后除了能夠體會小數的產生于實際需要以外,還可以將測量結果作為一般的常識來掌握??紤]到學生對長度單位比較熟悉,教材仍選用了米尺作為教學小數意義的直觀教具,以長度單位為例說明小數的實質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教材通過分米(厘米、毫米)改寫成米數,三個層次共同說明,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可以用分母是10的分數表示,再進一步用小數表示。教材著重從“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的角度說明小數的含義,最后教材說明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由學生自己填出。

3、學情分析:小數的意義屬于概念教學,比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過程。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對概念認知的思維特點,我們在制定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注意聯系生活,盡量聯系學生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fā)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小數的基礎上知道小數的產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系、小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小數意義的探究過程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測量工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操作導入:

1、讓兩名學生測量黑板、課桌長度。(用米作單位)

2、交流測量結果,展開討論。

3、引導小結:

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板書課題: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黑板、課桌長度的活動,當讓學生用米作單位說出黑板的長時,學生心理產生了矛盾,因為測量黑板時多出的部分不夠1米,課桌也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其它數來表示,由此引出“小數”。學生通過測量親自體驗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引導探究:

1、認識一位小數。(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單位,怎樣用分數來表示?為什么?(結合分數的意義說明)②用小數表示是:0.1米。

③誰來說說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米,是米,也可以寫成0.1米。)

板書:1分米=米=0.1米.

(2)討論:

①用米作單位,3分米怎樣用分數和小數表示?7分米呢?

②分別說說0.3米、7分米表示什么意思?

2、認識兩位小數。(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厘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單位,怎樣用分數來表示?為什么?

②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③誰來說說0.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是米,也可以寫成0.01米。)

板書:1厘米=米=0.01米.

(2)討論:

①用米作單位,3厘米怎樣用分數和小數表示?6厘米呢?

②分別說說0.03米、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3、認識三位小數。(出示學生尺)

(1)在尺上找出1毫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單位,怎樣用分數來表示?為什么?

②用小數表示是:0.001米。

③誰來說說0.001米表示什么?

板書:1毫米=米=0.001米。

(2)討論:

①用米作單位,3毫米怎樣用分數和小數表示?6毫米和13毫米呢?

②說說0.003米和0.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照這樣分下去,還可以得到萬分之一米??也可以寫成0.0001米。

象剛才小圓點后面一位的小數叫一位小數,兩位的小數叫兩位小數??

(三)概括:

1、概括小數與分數的關系。

(1)什么樣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兩位、三位??小數來表示?

(2)一位、兩位、三位??小數分別表示幾分之幾?舉例說說。

2、概括小數的意義。

師: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設計意圖】小數的意義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學生比較難理解。要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防止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因此,我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始終參與到概念的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歸納、分析和綜合,理解小數、分數之間的關系,最后抽象出小數的意義。從具體事例推進到語言描述,這個過程需要遷移類推,更需要抽象概括,這樣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小數的計數單位和進率

(1)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展開討論)板書:(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

(2)1米里有幾個0.1米?0.1米里有幾個0.01米???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師:因為整數和分數相鄰兩個單位間進率都是10,所以這些分數也可以仿照整數的寫法,寫在個位的右面,用一個小圓點(小數點)隔開,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

【設計意圖】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而是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發(fā)現、歸納出來。這樣能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討論交流和概括總結,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鞏固應用

1、學生看書并完成例1的空白。

2、P51“做一做”用分數、小數表示涂色部分。

3、闖關練習:

(1)括號里能填幾?你是怎么知道的?

0.3里面有()個,0.09里面有()個;0.08里面有()個。

(2)下面的括號里能填幾?

0.1米里面有()個0.01米;

0.01米里面有()個0.001米;

0.001米里面有()個0.0001米。

(3)找朋友:(用線把上下兩組數連起來)

0.0450.130.00010.9

4、說說這些小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什么?它里面含有多少個計數單位?

0.30.180.250.036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數和分數的關系,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和對計數單位的認識,讓所學知識得以鞏固。

(六)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七)板書設計: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小數的產生:在進行計算和測量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7篇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奧運信息,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2.通過解決體育賽場上的有關問題,體會數學與體育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能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奧運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20XX年第31屆奧運會在里約舉行,同學們知道我國運動員一共獲得了多少枚金牌?其中有些項目還打破了世界記錄,尤其是中國女排,頂著巨大的壓力,通過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終于獲得冠軍。那么同學們對奧運會有哪些了解呢?

師出示課件教材第79頁情景圖。

引導學生觀查表格,從表格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奧運中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問題

1.師出示課件教材第79頁問題一。

(1)學生觀察表格,交流匯報:可以知道三名運動員各自的成績分別是多少秒。

(2)出示問題:前三名運動員的成績分別相差多少?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說說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訂正。

(3)課件出示教材第79頁兩幅沖刺情況圖,并提問:根據剛才的數據,你能判斷哪幅圖能描述當時決賽的沖刺情況嗎?

學生觀察圖片,交流匯報。師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歸納:根據剛才計算出來的結果,可以知道,第二名和第三名相差很少,他們之間的距離應該很近,而他們和劉翔的時間相差很多,所以距離應該相對遠一些。

因此第二幅圖能更好的描述當時的沖刺情況。

(4)當時男子110米欄的奧運會記錄是12.95秒,劉翔用的時間少了多少秒?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再全班匯報。

2.師出示教材第80頁問題二

(1)引導學生閱讀短文,你能獲取什么數學信息?

學生閱讀后,指名匯報交流:在最后一跳之前,何沖比第二名多32.45分,秦凱比第二名少7.65分,是第三名……

(2)課件出示問題1。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說說是怎么想的。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3)課件出示問題2。

①讓學生觀察“最后一跳的得分情況表”。

②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師歸納:何沖最后一跳得分最高,是第一名;最后一跳前,秦凱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而最后一跳,秦凱得分比德斯帕蒂耶斯多98.00-96.90=1.1(分),所以第二名是德斯帕蒂耶斯,第三名是秦凱。

3.師出示教材第80頁問題三。

(1)引導學生閱讀短文,并從中獲取數學信息。

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2)出示課件射擊比賽場景圖。

同學們先觀察圖片,再獨立通過想象判斷,并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小組內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討論驗證。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學們說一說。

四、課后練習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8篇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數學讀本)四年級下冊第99--100頁《測量與估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與估計的過程,討論得出一種即合理又方便的方法。

2、重視引導學生總結活動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有能力針對具體的問題設計測量的方案。

3、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測量與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提高估算技能。

教學準備:

天平鐵釘米粒黃豆鐵絲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出示實物:一堆釘子和一堆米粒

提問:你能看一眼知道這些釘子和米粒的數量嗎?

2、我們已經有了估計的經驗,但是為了讓我們估計的數量更準確一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一些工具和實驗來測量和估計這些物體的數量,同學們有興趣試試嗎?

二、操作與思考

1、先來估計釘子的數量:

在操作之前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工具--天平

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什么方法利用天平這個工具知道這些釘子的數量。(提示:想一想釘子的質量和數量的關系)

小結:既方便又合理的方法--算出一個釘子的質量,再用總質量除以一個釘子的質量,就可以得出釘子的數量。

2、估計一億粒米的質量。

要求小組合作討論出估計的方法。

提示:有的時候為了提高準確性還需要采取多次實驗的方法。

合作要求:

*先用天平稱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

*數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的數量。

*根據書上表格,填寫實驗記錄。

*寫出算式,得出結果。

三、練習與應用

1、用兩種方法計算一粒黃豆的平均質量。

2、每個小組選擇一道題進行估計或測量。

學生踴躍回答,大膽猜測。鼓勵學生能說出猜測的理由。

學生很有興趣,積極性比較高。

希望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估計釘子數量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學生建議用天平稱一個釘子的質量,老師讓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由于一個釘子的質量太輕,無法測出。因此很自然的改成稱其中一小堆的質量,通過計算得出一個釘子的大概質量。

先讓學生討論方法,利用前面測量釘子數量的經驗四人小組討論測量估計米粒的方法。

師生一起總結出合理簡便的方法,有條理的整理出來,按步驟開始進行測量與估計。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9篇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特征。

3.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編寫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chuàng)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并匯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1)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系實際,找出三角形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收獲。

2.教師總結。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10篇一、教材

《三角形邊的關系》這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導出所要研究的問題,接著介紹以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進而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原理。教材篇幅簡短,但思路清晰,要點突出,教法學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師教學。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編寫者力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編寫、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探索過程,自己發(fā)現和得出結論。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深的感受和體會,我遵循編寫意圖,對教材還做了適當的擴充處理,增加了一些環(huán)節(jié),讓教學過程更顯層次性和動態(tài)性。這一內容的教學,能使學生在已經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穩(wěn)定性特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另一個重要特性,豐富三角形的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