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膳理論與實踐藥膳基本理論和技能課件_第1頁
中國藥膳理論與實踐藥膳基本理論和技能課件_第2頁
中國藥膳理論與實踐藥膳基本理論和技能課件_第3頁
中國藥膳理論與實踐藥膳基本理論和技能課件_第4頁
中國藥膳理論與實踐藥膳基本理論和技能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藥膳理論與實踐藥膳基本理論和技能第一節(jié)中醫(yī)藥膳理論藥膳:在配伍組方、臨床施膳,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指導,尤其辯證施膳的應用。中醫(yī)學:認識疾病、解除病痛過程,講究理、法、方、藥,治病要求:“組藥有力,方必依法,定法有理,理必有據(jù)”。藥物和食物的選擇上亦如此。如當歸生姜羊肉湯一、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整體觀:始終貫穿于中醫(yī)生理、病理、診斷、治療以及養(yǎng)生之中。(1)在結構上不可分割,(2)在功能上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為用,(3)在病理上相互影響;(4)機體內(nèi)在生理、病理變化與外在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有著密切關系。藥膳學:將其融合到自身的理論體系,認為膳食既可影響整個機體的生理、病理,又可協(xié)調(diào)機體與自然界的關系,并以這種觀念來認識病證、組方施膳。辨證施膳是辨證論治在藥膳中的具體應用。疾病證候診斷明確后,確定治療原則,選選擇藥膳食品,針對性治療。辨證施膳是中醫(yī)理論和藥膳實踐相結合的體現(xiàn),是藥膳普遍應用的施膳規(guī)范。辯證施膳的過程,就是理法方藥在臨床上的具體應用,是藥膳治病、健身、抗老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三、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一)以陰陽平衡為中心的生理觀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充滿著陰陽對立、依存的關系。(二)以陰陽失衡為核心的病理觀人體病理變化:人體生理狀態(tài)的陰陽動態(tài)相對平衡被打破。陰陽任何一方偏盛偏衰都導致機體發(fā)生病變。(三)以調(diào)整陰陽為根本的藥膳觀生理狀態(tài):陰陽變化動態(tài)相對平衡來維持。病理變化:陰陽失衡,即物質(zhì)與功能間的動態(tài)失衡,人體對營養(yǎng)物質(zhì)吸收與消耗之間的動態(tài)失衡。中醫(yī)藥膳學:以調(diào)整陰陽,使其變化趨于動態(tài)平衡為根本目的。對陰陽偏盛表現(xiàn)為實證,瀉其有余;對陰陽偏衰表現(xiàn)為虛證,補其不足。(四)以五行學說為指導的施膳觀1.五行的概念五行: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zhì)及其運動變化。2.五行學說基本內(nèi)容(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

四、氣血津液學說與藥膳

氣: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zhì)

源:父母精氣;水谷精微之氣、自然界清氣。氣的生成,與先天之精氣、飲食營養(yǎng)、肺脾腎三臟的功能有密切關系。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特別是飲食傷人,脾胃先受其害,在臨床施膳中,特別強調(diào)調(diào)補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健旺,則元氣充足而病不生;脾胃受損,則元氣不足,易生疾患。血和津液均是人體的精微物質(zhì),提供營養(yǎng)物質(zhì),是脾胃受納水谷而化生的精微。血、津液屬陰,主濡潤;氣屬陽,主溫煦。氣與血、津液之間又可以相互滋生,功能上亦相互協(xié)調(diào)。施膳原則,“補氣生血,氣血雙補”。

第二節(jié)藥膳應用原則辨證施膳、三因制宜、以臟補臟、應用藥食性能等。一、辨證施膳:以中醫(yī)理論作為指導,根據(jù)不同人體質(zhì)、病癥情況的差異,對藥膳的具體施法方面應有所區(qū)別(一)根據(jù)疾病的性質(zhì)施膳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三)根據(jù)正氣損耗情況施膳病證:正邪相爭。正氣會遭到不同程度損耗。需要本著“虛則補之”的原則,用藥膳調(diào)補法。(四)病后飲食調(diào)劑恢復期,(1)顧護正氣外,(2)疾病可因飲食不當而復犯,或數(shù)犯并發(fā),或留下后遺癥。既考慮飲食或藥膳的營養(yǎng)價值,又須顧及已衰的脾胃功能,給予有營養(yǎng)易消化藥膳,并少吃多餐,避“百日功效,毀于一餐”。二、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一)因時施膳根據(jù)四時氣候的變化特點以減少對人體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方法和藥膳。如:長夏易感受濕邪,要注意“春夏養(yǎng)陽”,藥膳用解暑湯為宜。冬天易感受寒邪,藥膳則宜遵“寒則溫之”的治療原則。

(二)因地施膳東南潮濕炎熱,多濕熱-——清化之品;西北地高氣寒,多燥寒——宜辛潤。溫里回陽藥膳,西北嚴寒地區(qū),藥量宜重,東南溫熱地區(qū),藥量宜輕。

(三)因人施膳體質(zhì)、年齡、性別、生活習慣不同,在組方施膳時,就有區(qū)別。胖人多痰濕,宜清淡化痰,忌肥甘滋膩;瘦人多陰虧津少,應滋陰生津,忌辛溫燥熱。婦女有經(jīng)期、懷孕、產(chǎn)后等,常用八珍湯、四物湯等,組方配膳;老人血衰氣少,生理機能減退,多患虛證,宜平補,十全大補湯;小兒生機旺盛,臟腑嬌嫩,氣血未充,脾常不足,調(diào)養(yǎng)后天,八仙糕四、應用藥食性能(一)藥物、食物的四氣、五味

四氣(性):寒、熱、溫、涼。寒涼和溫熱:從藥或食作用于機體所發(fā)生的反應,并經(jīng)過反復驗證后歸納起來的,是與人體或疾病寒熱相對而言寒涼藥或食:糾正熱性體質(zhì),主用熱性體質(zhì)和熱性病證;溫熱藥或食:糾正寒性體質(zhì),主用寒性體質(zhì)和寒性病證。平性:介于寒涼與溫熱之間,寒熱之性不明顯。平性藥或食性平和、養(yǎng)生多用,藥膳上廣泛應用或配伍使用,仍歸屬于四性。五味:藥或食的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味。它是藥或食作用于人體所發(fā)生的反應并經(jīng)反復驗證后歸納出來的。辛味藥或食——發(fā)散、行氣、行血、健胃,多用于表證,如生姜;甘味藥或食——滋養(yǎng)、補脾、緩急、潤燥,多用于機體虛弱或虛證,酸味藥或食——收斂、固澀、止瀉,多用于虛汗、久瀉、遺精等精不內(nèi)藏的病證,如烏梅酸斂固澀以澀腸止瀉??辔端幓蚴场鍩帷⑿菇?、燥濕、健胃,多用于熱性體質(zhì)或熱性病證,如苦瓜——壅塞氣逆病證,黃芩——濕熱病證。咸味藥或食——軟堅、潤下、補腎、養(yǎng)血,多用于廮癘、痰核、痞塊等病證,如海帶;淡和澀,淡味藥或食——滲濕、利尿的作用,多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病證,如茯苓、薏苡仁、冬瓜等;澀味藥或食——收斂固澀,與酸味藥或食作用相同。藥膳中以甘昧藥物或食物最多(二)藥物或食物的升降浮沉1.人體升降、浮沉協(xié)調(diào)平衡→生理過程,反之→病理變化。當升不升——瀉痢、脫肛與下陷;當降不降——嘔吐、喘咳之證;當沉不沉——多汗等向外病證;當浮不浮——肌閉無汗等向內(nèi)病證。2.改善、消除升降浮沉失調(diào)病證藥或食,具升降浮沉3.藥或食升降浮沉作用與其本身性和味有著密切的關系。升浮藥或食——性屬溫熱,味屬辛甘;沉降藥或食——性屬寒涼,味屬澀或酸苦。李時珍:“酸咸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熱無沉?!?三)藥物或食物的歸經(jīng)1.歸經(jīng):藥或食對臟腑經(jīng)絡的選擇性作用。歸經(jīng)是根據(jù)藥物或食物作用于機體臟腑經(jīng)絡的反應而總結出來的。如梨能止咳——肺;山藥能止瀉——脾。2.藥或食的歸經(jīng)與其五味理論有關。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腎。如生姜、芫荽等食物治療肺氣不宣的咳喘,苦瓜、綠茶等食物治療心火上炎或移熱小腸證。

第三節(jié)藥膳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1.除去雜質(zhì)和異物,保證藥膳食品純凈。藥和食帶泥沙雜質(zhì)和皮筋、毛等非食用部分。在烹時有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2.清除藥或食的毒性或刺激性和澀味,減少其副作用3.轉變其性能,便于二次炮制或烹調(diào)4.增強藥效:川芎用酒炙5.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十全大補湯中當歸、白術、肉桂用蒸溜法制成芳香水,銀花制取銀花露、冬蟲夏草提汁、雞提取成雞精等。二、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有:凈選、浸潤、切制、炮制(一)凈選1.挑選或篩選:泥沙、雜質(zhì),除去蟲蛀、霉變。2.刮:刮去藥物和食物上面的附著物和粗皮。如杜仲、肉桂刮去粗皮,虎骨刮去筋肉,魚刮去魚鱗等。3.火燎:將藥或食在火焰上短時燒燎,使藥、食表面絨毛迅速受熱焦化,而藥物內(nèi)部不受影響,再刮除焦化的絨毛或須根。如狗脊、鹿茸火燎后刮去絨毛,雞鴨禽體燒掉細毛等。4.去殼:去殼確保藥物、食物用量準確,常在臨用時砸破去殼,以凈仁投料。如白果等去殼取仁,烏梅去核取肉,動物去蹄殼爪掌等。5.碾:是碾去藥物外表非藥用部分,如刺蒺藜碾去刺3.潤:指不宜水泡的藥物、食物采用水潤使之軟化種方法,(1)水潤:清水潤燕窩、貝母、蟲草,溫水潤發(fā)蘑姑、銀耳。(2)奶汁浸潤:牛奶、羊奶等奶汁浸潤藥或食。如用牛奶潤茯苓、人參等。(3)米泔水浸潤:米泔水浸潤藥、食去燥性。如米泔水潤蒼術、天麻等。(4)米湯浸潤:米湯浸潤藥、食。如米湯潤天冬、茯苓等。(5)藥汁浸潤:是藥和食結合制膳的方法。如山楂汁浸牛肉成山楂牛肉干,吳萸汁浸黃連等(6)堿水浸潤:用5%碳酸鈉溶液或石灰水浸泡。如堿水潤發(fā)魷魚、鹿筋、鹿鞭等。4.漂:減低毒性和異昧,水漂使在水中停留時間較長或加其他輔料。如漂半夏。漂的時間和換水次數(shù)據(jù)藥、食性質(zhì)及季節(jié)氣候不同而定,冬春:1次/日,夏秋:2—3次/日,一般漂3-10天即可。(四)炮制炒制、煮制、熬制和炙制等。1.炒制:

(1)清炒法:不加任何輔料,將藥、食炒黃的一種方法

a.炒黃:表面淡黃色、體松脆.利粉碎,并矯味。如炒雞內(nèi)金

b.炒焦:外焦褐色。如焦山楂等。

c.炒香:有爆裂聲和香氣。如炒芝麻、花生、黃豆等。

(2)麩炒法:炒至表面微黃色或較原色稍深為度。健脾益胃,降低藥物、食物中油脂。如炒白術等。

(3)米炒法:炒至米炒黃色為度,增強健脾和胃。如米炒黨參等。

(4)砂炒:使骨質(zhì)、甲殼、蹄筋、干肉或質(zhì)地堅硬藥或食經(jīng)過砂或鹽炒,除去腥氣或使藥物、食物酥松,如砂酥魚皮等。2.煮制:清除藥或食毒性、刺激性和澀味,減少副作用.據(jù)其性質(zhì),與輔料放鍋中加水共煮,煮至水盡透心或反復煮制等。煮制時間:一般至內(nèi)無白色,剛透心為度。加輔料目的:轉變性能,便于二次炮制或烹調(diào)。如魚翅、魚唇、龜皮,在鍋內(nèi)煮沸約10分鐘后,改用燜的方法,保持一定水溫繼續(xù)燜3—4h,體質(zhì)柔軟時,撈出。如遠志同甘草水同煮,水以淹過藥物為度,煮至水干,揀出甘草,取出遠志,干燥即可。3.蒸制:將藥、食置適當容器中蒸至全透心或規(guī)定的要求,如熊掌刮去絨毛洗凈后,入容器中加適量酒、蔥、姜蒸2h取出,再洗凈除去骨和腳底毛皮,洗凈備用。4.炙制:蜜炙:潤肺,如炙甘草、炙黃芪,炒至不粘手,呈深黃色光澤為度。酒炙:黃酒與藥、食同炒,炒至變色,如酒炒白芍。鹽炙:藥與食同鹽水拌,待鹽水被吸盡,晾至微干,炒至微黑為度,如鹽炒杜仲,有入腎、補腎作用。油炙:植物油和藥、食同炒,炒至酥脆,易打碎和烹調(diào)增強其功能。醋炙:加強活血、理氣鎮(zhèn)痛的作用,如醋炙元胡三、藥液的制備

(一)藥液制備原則

(1)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2)良好的穩(wěn)定性,不與藥物的成分起化學變化,無毒副作用。(二)提取方法

煎煮法:用水作溶劑,將藥物或食物適當粉碎或切片,加水煮,提出有效成份的方法。蒸餾法:揮發(fā)油的提取

第四節(jié)藥膳配伍一、藥膳配伍原則1.藥膳配伍:中醫(yī)基礎、藥膳學理論指導下,兩種以上的藥膳物料配合應用,相互協(xié)同。2.按一定原則配方:主(君)、輔(臣)、佐、使。3.藥膳配伍有定法,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jù)陰陽偏勝、病情變化、體質(zhì)強弱、年齡大小以及方土習慣不同,可靈活加減。二、藥膳配伍的具體方法(一)“七情”學說單行:單一物料的獨立使用。如獨參湯。相須:相似功能物料的聯(lián)合使用,以互相增強作用。相使:兩種以上的物料同用,以一種物料為主,其余的為輔。相畏(相殺):兩種物科配伍時,一種物料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物料的副作用。如螃蟹配生姜。相惡:兩種物料配伍時,一種物料能降低另一種的作用,甚者相互抵消。如人參惡蘿卜。相反:指兩種物料相配伍時,能產(chǎn)生毒性或副作用。相須、相使、相畏(相殺)是在配膳時應加以利用的,相惡、相反配伍禁忌。(二)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發(fā)物禁忌、疾病禁忌

配伍禁忌:兩種藥或食在配伍,可降低藥或食治病效果,甚至產(chǎn)生有害的影響。主要相惡和相反?!笆朔础保骸氨静菝餮允朔?,半萎貝斂及攻烏,藻戟芫遂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黎蘆?!薄笆盼贰保骸傲蚧窃腔鹬芯?,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荊三棱,川烏草烏不順膝,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diào)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钡谖骞?jié)藥膳烹調(diào)

藥和食經(jīng)藥膳炮制、配方制成具藥效的藥膳全過程。一、藥膳烹調(diào)的特點

(1)形式:以“湯”為主,占總藥膳50%,如十全大補湯、八寶雞湯等。(2)加工方法:以燉、煮、煎為主(3)藥膳的調(diào)味:保持本身鮮美味道,不用調(diào)味品改變或降低原來的鮮味,有的必須調(diào)味才為人們樂于食用,如鹽。(4)藥膳烹調(diào)總的特點:保持藥物和食物的原汁、原味為主。適當佐以輔料調(diào)色、香、味、形,做到既有效用,又有色、香、味、形。二、藥膳烹調(diào)的要求

1.人員:藥膳調(diào)制人員精于烹調(diào)技術,而且要具有中醫(yī)藥理論知識

2.制作:藥膳的烹調(diào)制作,須配制合格的藥、食基礎上,按制作工藝烹調(diào)制作,保證藥膳制成之后質(zhì)量符合標準,色、香、味、形并茂。

3.衛(wèi)生:藥膳烹調(diào)制作必須注意清潔衛(wèi)生工作。

4.原則:綜合利用、提倡節(jié)約,保證藥膳的質(zhì)量,充分利用原材料,盡量降低成本。三、藥膳烹調(diào)的原則:(一)原則:如何將藥、食結合起來使藥膳具有一定的性味、功效且色、香、味、形齊全。(二)形式:藥食共烹和藥食分制后再合成(三)藥食共烹:分席上見藥和不見藥1.席上見藥:名貴藥材和氣、色、形美的藥材。如天麻魚頭、田七燉雞、蟲草鴨子等。2.席上不見藥:藥和食僅在烹調(diào)過程中相結合,在“膳借藥力”之后,就將藥渣除去,僅以膳食供人們食用。如十全大補湯、八寶雞湯。(四)藥食分制:先將藥和食分別提取和烹制,再組合成藥膳。(1)含藥物太多,如婦科保健湯、十全大補湯、八寶雞湯;(2)含不適氣味、色澤或形態(tài)不佳的藥,如川芎、烏梢蛇;(3)藥膳中藥和食不宜采用同一方法進行烹調(diào),如杜仲腰花中的杜仲、首烏肝片中的首烏、山楂核桃茶中的山楂等。四、藥膳烹調(diào)的具體方法燉、燜、煨、蒸、煮、熬、炒、鹵、燒、烤、粥、飲料。(一)燉:藥、食加水同煮,入調(diào)料于武火上燒開去浮沫,后于文火上燉至熟爛的烹制方法。方法:1.食物先焯去血污、腥味,后入燉鍋;

2.將藥包好,用水浸后入鍋內(nèi);

3.再加姜、蔥、胡椒及水適量,武火煮沸,去浮抹,改文火至熟爛。時間:2—3h。特點:質(zhì)地軟爛,原汁原味,如雪花雞湯、十全大補湯等(二)燜:將藥、食用油熗后、改文火添汁燜至酥爛的烹制方法;方法:1.將原料洗凈,切塊,熱鍋倒入油煉至油溫適度;

2.入食物油熗;

3.入藥物、調(diào)料、湯汁,蓋緊鍋蓋,文火燜熟。特點:酥爛、汁濃、味厚。如棗杏燜雞、參芪鴨條等(三)煨:用文火或余熱對藥和食進行長時間的烹制方法。方法:1.將藥和食經(jīng)炮制后,置容器;

2.入調(diào)料和定量水慢慢地將其煨至軟爛。特點:湯汁濃稠、口味肥厚。如川椒煨梨、萸精煨肘等。(四)蒸:用水蒸汽加熱烹制的方法。方法:1.將藥和食經(jīng)炮制加工后置容器內(nèi);

2.加調(diào)味品、湯汁或清水,待水沸時

3.上籠蒸熟,火候視原料性質(zhì)而定。特點:溫度高,加熱及時,利保持形狀的完整。

(五)煮:將藥和食放在多量的湯汁或清水中,武火煮沸,后文火煮熟。方法:1.將藥和食經(jīng)炮制加工后置鍋中;

2.加調(diào)料和適量水或湯,武火煮沸后,再文火煮熟。特點:口味清鮮,煮<燉的時間。(六)熬:將藥和食炮制,入鍋加清水,用武火燒沸改文火熬至汁稠熟爛的烹調(diào)方法。方法:1.原料用水漲發(fā)后,擇去雜質(zhì),洗凈,撕小塊

2.鍋內(nèi)注清水,入原料和調(diào)料,用武火燒沸,去浮沫,改文火熬至汁稠味濃。如冰糖銀耳特點:熬>燜的時間,>3小時,汁稠味濃,多適于膠質(zhì)重

(七)炒:先用藥液調(diào)拌食或將藥液直接入鍋成膳后勾汁。方法:1.用油滑鍋后,注入適量油燒至溫度適度;

2.入原料翻炒,斷生即好。如杜仲腰花、枸杞肉絲特點:鮮香入味,或滑嫩,或干脆。

(八)鹵:先將食物與藥結合,再入鹵汁中用中火加熱烹制,使其滲透鹵汁,直至成熟。特點:味厚氣香。鹵汁:沸水10kg、醬油2.5kg,紹酒250g,冰糖500g,大茴50g,食鹽25g,草果50g,桂皮50g,甘草50g,花椒25g,丁香25g。上藥裝入布袋扎緊口,入沸水中,加醬油、酒、食鹽、冰糖等調(diào)料及姜、蔥,用文火煮沸,待透出香味,顏色成醬紅色即成鹵汁。如丁香鴨、陳皮雞的制法(九)炸:武火過油的烹調(diào)方法方法:將藥制成藥液或打成細末,調(diào)糊裹食物再入油鍋內(nèi)加熱至熟。要求:武火、油熱,原料下鍋時有爆炸聲,掌握火候,防止過熱燒焦。如山楂肉干、淮山肉麻元的制法。特點:味香酥脆。(十)燒:食物經(jīng)煸、煎、炸后,調(diào)味調(diào)色,再入藥和湯或清水,用武火燒開,文火燜透,燒至湯汁稠濃。特點:汁稠味鮮,如參杞紅燒熊掌的制法,注意掌握好湯或清水適量,一次加足,避免燒干或汁多。

(十一)粥:用中藥和其它的米谷之物共同煮制而成的。特點:吸收快,不傷脾胃,制法簡易,服食方便,老少皆宜。長期可滋補強壯,療病抗衰、延年益壽。方法:(1)藥、米同煮:與藥、食共制相似,同鍋煮制成粥,如蓮實粥、薏仁紅棗粥。(2)藥、米合制:是先將藥物打細粉或提濃汁,再同米、谷之物同煮成粥,如生地黃粥、蓽茇粥的制法。

(十二)藥膳飲料:以藥、水或酒、糖等為原料作成的含有有效成分和具有某種效用的液態(tài)食品。方法:1.將藥以沸水沖泡法、蒸餾法制成藥液,過濾;

2.加冰糖或蜂糖調(diào)味分裝;或藥用白酒浸制成澄清液體制劑。如雙花飲、人參枸杞酒。特點:解涼消渴、清心潤燥。各種烹調(diào)方法的比較燉水煮先武—文燉爛質(zhì)地軟爛、原汁原味燜油熗文酥爛、汁濃、味厚煨定量水文火或余熱湯汁濃稠、口味肥厚煮多量水武火—文火熟口味清鮮,煮時<燉熬水武火—文火汁稠味濃熬時>燜燒煸、煎、炸后武火—文火汁稠味鮮第六節(jié)藥膳治法一、汗法藥膳即具有疏散外邪、解除表證作用的一類藥膳,又稱解表藥膳。主要用于外感初起,如惡寒發(fā)熱、頭痛項強、肢體疼痛、無汗或有汗等表證。具體又根據(jù)表寒證、表熱證,分為辛溫解表藥膳和辛涼解表藥膳兩種。1.辛溫解表藥膳:用于風寒表證,癥見感冒風寒初起,發(fā)熱、頭痛、體痛、無汗,食欲不振和惡心等癥。如姜糖飲,由生姜、紅糖組成煎湯熱服,蓋被取汗。2.辛涼解表藥膳:用于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癥見外感風熱初起,身熱頭痛、微惡風寒、有汗、口渴、咽痛、目赤等、如桑菊竹葉飲,方藥組成:桑葉5g,菊花5g,苦竹葉、白茅根各30g,薄荷3g,白糖20g,用沸水沖泡、浸10分鐘或置火上熬2分鐘即可,加白糖頻服。二、下法藥膳指具有通下大便,以排除腸內(nèi)積滯、蕩滌實熱等作用的一類藥膳。藥膳所用下法多為潤下法,用于腸道枯燥所致的便秘。由于陰液虧耗過度,引起內(nèi)熱,津枯腸燥,大便艱難。常用桑葚糖,處方:白糖50g,桑葚末200g,加以白糖用文火煎至較稠時,加干桑葚碎末調(diào)勻,煎熬至鏟挑起成絲狀,而不粘手時?;?,倒于涂食油的盤中,冷后割成條,即可用。有補肝腎、滋陰液之功,經(jīng)常食用可治陰血虧虛便秘,兼治肝腎陰虛之消渴、耳鳴等癥三、溫法藥膳指具有溫中祛寒作用的一類藥膳。用于脾胃虛寒證,癥見肢體倦怠,飲食不振,腹痛吐瀉,四肢不溫等。常用砂仁牛肉。處方:牛肉l500g,砂仁5g,陳皮5g,生美25g,胡椒10g,蔥、鹽適量。上藥、食物同煮、先用武火燒開后,改文火慢熬,牛肉熟后取出切片食用四、消食法藥膳指具有消除食滯作用的一類藥膳。用于飲食太過,以致脾胃失運、消化呆滯引起的噯腐吞酸、痞脹惡食之癥。常用三消飲,方藥:麥芽〔炒)10g,谷芽(炒)10g,焦山楂10g,白糖30g同熬15分鐘、紗布過濾取汁,下白糖趁熱頓服.五、補法藥膳指具有增強體質(zhì)、改善機體虛弱狀態(tài)作用的一類藥膳,適用于—切虛證。在辨證施膳時,還應辨清證候的性質(zhì),分別采用不同的補法。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陰虛滋陰,陽虛補陽等。補法藥膳因其性味平和,多可長期服用,且其既可扶正以治療虛證。又多可補益強身,男女老少皆宜,臨床應用范圍較廣,故藥膳以補法藥膳應用最多。

1.補陰藥膳:指具有滋補陰液作用的藥膳。適用于陰虛證,癥見形體羸瘦,頭昏眼花,口燥咽干,虛煩不眠,便燥溲赤,骨蒸盜汗,兩顴赤紅,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如枸杞肉絲藥膳等。

2.補陽藥膳:指具有溫補陽氣作用的藥膳。用于陽虛證,特別是腎陽虛證,癥見腰膝酸痛,腰以下有冷感,下肢軟弱,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溺后余瀝,或小便頻數(shù),或陽痿早泄,或贏瘦消渴,脈細弱等。如用雙鞭壯陽湯等

3.補氣藥膳:指具有補益作用的一類藥膳。適用于氣虛證,癥見倦怠無力,少氣懶言,動則氣喘,面色恍白,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脈弱或虛大,甚則虛熱自汗。如人參鹿尾湯等。4.補血藥膳:指具有補血作用的一類藥膳。適用于血虛證,癥見頭昏目花,神疲乏力,肢體麻木,心悸失眠,面色少華,唇舌淡白,脈細數(shù)或細澀等癥。如紅杞田七雞等。

5.氣血兩補藥膳:指具有氣血雙補作用的—類藥膳。適用于氣血兩虛證,癥見少氣,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