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紅細胞檢驗_第1頁
第三章 紅細胞檢驗_第2頁
第三章 紅細胞檢驗_第3頁
第三章 紅細胞檢驗_第4頁
第三章 紅細胞檢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紅細胞生理第二節(jié)紅細胞計數第三節(jié)血紅蛋白測定第四節(jié)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第五節(jié)網織紅細胞概述第三章紅細胞檢驗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六節(jié)紅細胞比容測定第七節(jié)紅細胞直徑測定第八節(jié)計算紅細胞平均數第九節(jié)紅細胞形態(tài)檢驗第十節(jié)點彩紅細胞檢驗第三章紅細胞檢驗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學習目標1.概述紅細胞的生成、形態(tài)與功能以及血紅蛋白的結構和吸收光譜。2.敘述紅細胞顯微鏡計數原理、試劑、操作、計算、注意事項。3.比較紅細胞計數和白細胞計數的異同。4.概述紅細胞計數的計數誤差及質量控制。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紅細胞的發(fā)育過程二、紅細胞形態(tài)與功能三、血紅蛋白結構與吸收光譜第一節(jié)紅細胞生理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紅細胞的發(fā)育過程

造血干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上一頁下一頁返回EPO紅系祖細胞→原始紅細胞一、紅細胞的發(fā)育過程成熟紅細胞120天上一頁下一頁返回鐵→鐵代謝原卟啉

→膽色素代謝珠蛋白→蛋白質代謝衰老紅細胞形態(tài):雙凹圓盤狀;直徑:6~9μm,平均7.2μm;厚度:邊緣部分約2μm,中央約1μm側面觀呈啞鈴形。二、紅細胞的形態(tài)與功能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紅細胞皺縮,邊緣呈鋸齒狀;在高滲溶液中: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紅細胞腫漲甚至破裂,血紅蛋白逸出后形成影細胞。在低滲溶液中: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血涂片經瑞特染色后,細胞呈粉紅色,中央著色較淡,有明顯的中央淡染區(qū),淡染區(qū)的直徑約占紅細胞直徑的1/3~2/5。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紅細胞主要成分血紅蛋白和水(64%~70%),其余成分為蛋白質、磷脂、無機鹽和酶。

水血紅蛋白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其余成分功能:1.運輸O2和CO22.調節(jié)酸堿平衡3.免疫粘附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血紅蛋白的四級結構三、血紅蛋白結構與吸收光譜上一頁下一頁返回Hb的結構:上一頁下一頁返回Hb-A:α2β2,占95%~98%。Hb-A:α2δ2,占2%~3%。Hb-F:α2γ2,占1%。珠蛋白4個亞鐵血紅素原卟啉鐵Hb的分子量:64458。1分子Hb:4個亞鐵血紅素,4個Fe,可結合4個O2。

1molHb:4molFe,可結合4molO2。1克Hb:含3.47mgFe,結合1.39mlO2。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亞鐵血紅素結構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在正常情況下,外周血中的血紅蛋白主要有:氧合血紅蛋白(HbO2)還原血紅蛋白(Hbred)碳氧血紅蛋白(HbCO)高鐵血紅蛋白(Hi或MHb)。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及其衍生物吸收光譜Hb氧合血紅蛋白(HbO2):呈鮮紅色,在578nm(黃色光)和540nm(綠色光)處有兩條吸收光帶。還原血紅蛋白(Hbred):呈暗紅色,在556nm(黃、綠色光之間)處有一條吸收光帶。碳氧血紅蛋白(HbCO):呈櫻紅色,在572nm(黃色光)和535nm(綠色光)處有兩條吸收光帶。高鐵血紅蛋白(Hi):呈紅褐色,在634nm、578nm、540nm和500nm處有4條吸收光帶。吸收光譜特征: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二節(jié)紅細胞計數原理等滲稀釋液稀釋定量全血→充入計數板→計數一定體積內的紅細胞數→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同WBC計數想一想:WBC計數用到了哪些器材?第二節(jié)紅細胞計數器材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稀釋液

甲醛枸櫞酸鹽稀釋液Hayem稀釋液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稀釋液1.甲醛枸櫞酸鹽稀釋液成分功能枸櫞酸鈉抗凝、維持滲透壓36%甲醛液防腐并固定紅細胞氯化鈉維持滲透壓蒸餾水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稀釋液2.Hayem稀釋液成分功能氯化鈉調節(jié)滲透壓硫酸鈉提高相對密度,防止細胞粘連氯化高汞防腐劑蒸餾水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操作加稀釋液:2.0ml↓采血:10μl↓混勻↓充液↓靜置:2~3min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操作

↓計數:高倍鏡下中央大方格五個中方格的RBC↓計算:RBC/L=五個中方格的RBC

×5×10×200×106↓報告:RBC:△.△△×1012/L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取稀釋液1.99ml,加血10μl,計數中央大格內五個中方格紅細胞為500個,請報告結果?答案:

RBC=500×5×10×200×106

=5.00×1012/L請您練習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請您練習

取稀釋液2.0ml,加血20μl,計數中央大格內10個中方格紅細胞為800個,請報告結果?

答案:RBC=800/10×25×10×(2000+20)/20×106=2.02×1012/L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壓線紅細胞的計數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1.血量要準確。2.稀釋液要過濾。3.紅細胞計數池內要分布均勻。注意事項上一頁下一頁返回4.實驗器材應清潔干燥。5.自身凝集素增高者,宜用不含甲醛的枸櫞酸鹽稀釋液。6.同時做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應先取紅細胞計數用血。7.如實記錄實驗結果,每次簽發(fā)報告前應仔細核對。注意事項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計數誤差1.技術誤差同白細胞計數白細胞數過高時應進行校正。2.固有誤差嚴重貧血的標本,應縮小稀釋倍數或擴大計數范圍。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質量控制1.兩差比值評價法DR=—————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DR<2,合格DR≥2,不合格X1+X2|X1-X2|質量控制2.變異系數評價法

|Xm-X|

V=—————×100Xm質量得分=100-(2×V)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請您思考紅細胞計數與白細胞計數方法上有哪些不同?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上一頁下一頁返回(1)紅細胞稀釋液是等滲溶液而白細胞稀釋液是低滲溶液。pH也不相同。(2)紅細胞稀釋液不破壞細胞。(3)稀釋倍數不同。(4)選用計數池區(qū)域不同。(5)計數域誤差大小不同。答案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思考題:1.試著比較顯微鏡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的異同。2.常用紅細胞稀釋液由哪些成分配成,各有何作用?為什么有的患者可致渾濁?該怎樣處理?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1.測知一Hb含鐵量是416mg/L,氧結合量是16.68%,問含血紅蛋白多少?2.取紅細胞稀釋液1.98ml,加外周血20μl,混勻后充入計數池,計數中央大方格中5個中方格,平均每個中方格的紅細胞為80個,試報告該標本的RBC計數結果。作業(yè)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再見!胡建新第三節(jié)血紅蛋白測定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二、其他測定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學習目標敘述血紅蛋白HiCN法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項。說出HiCN轉化液的成分及作用。概述十二烷基硫酸鈉.堿羥高鐵血紅素血紅蛋白測定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HiCN的吸收光譜與Hi、HbO2、HbCO、Hbred等的吸收光譜有何不同?答案:(1)顏色不同(2)吸收峰波長不同(3)穩(wěn)定性不同復習舊課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血紅蛋白測定【定義】Hb測定包括濃度測定和質量測定。本單元是指測定血液中各種血紅蛋白的總濃度,用g/L表示。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三節(jié)血紅蛋白測定【方法】比密法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比色法十二烷基硫酸鈉法堿羥高鐵血紅素法血氧結合力法全血鐵法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HiCN法:ICSH推薦WHO確認的參考方法我國推薦為首選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原理表面活性劑溶解紅細胞膜,釋放血紅蛋白。血紅蛋白被高鐵氰化鉀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Hi),在一定的PH值下,Hi與氰離子(CN-)結合生成穩(wěn)定棕紅色氰化高鐵血紅蛋白(HiCN)。HiCN在540nm處有一吸收峰,測定其吸光度,可求得血紅蛋白濃度(g/L)。

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RBC表面活性劑HbK3Fe(CN)6HiCN-HiCN540nm比色吸光度AHb(g/L)計算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試劑文齊血紅蛋白轉化液氰化鉀提供CN離子高鐵氰化鉀氧化劑無水磷酸二氫鉀調節(jié)pHTritonX-10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加速溶血、防止渾濁蒸餾水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配成后用濾紙過濾,置棕色玻瓶中(不能用塑料瓶?。o后保存于冷暗處,勿使結冰,可保存數月。此液應呈透明、淡黃色,pH在7.0~7.4之間,以蒸餾水作空白,用540nm比色,吸光度應<0.001。若變渾、變綠或發(fā)生混濁則應廢棄。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操作1.取指血20μl,加入5ml轉化液中,充分混勻,靜置5min。

2.用分光光度計(帶寬應小于8μm)比色。波長540nm,光徑(比色杯內徑)1.000cm,以轉化液或蒸餾水為空白,測定其吸光度“A”。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

操作加轉化液:5ml↓采血:20μl↓靜置:混勻后放置5min↓比色:λ=540nm,比色杯1.000cm,轉化液(蒸餾水)為空白,測A值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操作】計算:分光光度計符合國際標準式中:

64458是目前國際公認的血紅蛋白平均分子量。

44000是1965年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公布的血紅蛋白摩爾吸光度。

251是稀釋倍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沒有符合標準的分光光度計。所得吸光度A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因此不能用分光光度法直接引用消光系數計算。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

【操作】分光光度計不符合國際標準時,結果不能直接計算得出,可采用的方法為: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標準曲線法K值法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操作】

⑴HiCN標準曲線制備用HICN標準液在所用的分光光度計或光電比色計上,分別測定其吸光度(A),以A為縱坐標,血紅蛋白標準溶液的參考值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或求出K值,以后根據測定管吸光度即可在標準曲線上查出Hb濃度值。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操作】

⑴標準曲線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操作】

⑵K值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專用血紅蛋白儀測定法依據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比色法的專用血紅蛋白儀,采用交流蠕動泵自動進液排液,流動比色池微量比色,半導體冷光源及光電轉換器件,電子線路采用模擬橋式光電轉換。信號經處理放大,送至模/數轉換液晶顯示器,直接顯示出所測血紅蛋白濃度值(g/L)。測試速度快,操作簡便,更適合于臨床。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操作按說明調試好儀器。取全血20ul,加入5mlHICN轉換液中,混勻,靜置5min,吸入儀器測定,待顯示屏上的數字穩(wěn)定不跳動時,此讀數即為該血樣的Hb值。專用血紅蛋白儀測定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方法學評價主要優(yōu)點:1.操作簡便。2.試劑較穩(wěn)定,易保存,測定結果穩(wěn)定。3.血標本中的血紅蛋白(除SHb外)在轉化液的作用下能迅速被轉化為HiCN,且HiCN穩(wěn)定便于測定。4.HiCN參考品可長期保存,便于質控。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方法學評價缺點與不足:1.試劑含劇毒品氰化鉀,使用、處理不當可能污染環(huán)境,引起公害。2.對碳氧血紅蛋白(HbCO)轉化太慢。3.不能轉化硫化血紅蛋白(SHb)。4.遇高白細胞和高球蛋白血癥的血標本會出現渾濁,標本或試劑應經處理后才能比色。上一頁下一頁返回1.可由指血直接測定,耳血結果偏高。靜脈血可按每毫升血1.5mgEDTA二鈉的比例抗凝,不可用肝素抗凝(可致混濁)。注意事項上一頁下一頁返回2.有條件的單位應校正分光光度計的波長準確性、波長重復性、譜帶半寬度(狹縫)。雜散光、光度線性和比色杯光徑。注意事項上一頁下一頁返回3.專用血紅蛋白儀、標準曲線或K值應定期檢查、校正。專用血紅蛋白儀零點漂移絕對值超過2g/L,需重新調零。分光光度計必須有良好的線性才可用K值法。注意事項上一頁下一頁返回4.轉化液(文齊氏液)pH應穩(wěn)定7.2±0.2,放置在棕色硼硅有塞玻璃瓶中,20℃室溫保存,冰箱保存穩(wěn)定時間更長,但勿使結冰,不然會使K3Fe(CN)6失效。放白色瓶、塑料瓶和強光照射會使CN-下降,結果偏低。注意事項上一頁下一頁返回5.轉化液中KCN是劇毒藥品,極不安全,也污染環(huán)境。這是HiCN法的缺點。KCN必須按劇毒藥品管理規(guī)定保存,在配制和保存過程中應提高警惕,防止污染。用后廢液應分散稀釋處理,或按每升加次氯酸鈉液35ml混勻后敞開過夜,使CN一氧化成CO2和N2。揮發(fā)后,再排入下水道。

注意事項上一頁下一頁返回6.高丙種球蛋白血癥、變性血紅蛋白血癥和白細胞特高的病例都可出現混濁,可于每升試劑中加氯化鈉15g甚至50g防止混濁。但高濃度有核紅細胞所致混濁尚不能防止。

注意事項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質量控制1.氰化高鐵血紅蛋白參考液的純度檢查:1)波峰540nm,波谷504nm;2)A540/A504:1.59~1.63;3)A710~800<0.002;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質量控制2、室內質量控制將三種已知不同濃度的血紅蛋白參考液每日用HiCN法測定一次,連續(xù)20天;將結果經統計學處理后,作質控圖。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質量控制3.室間質量控制由臨檢中心發(fā)放質控血紅蛋白液,各實驗室分別測定其結果,經統計計算偏離指數、變異值后進行評價。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其他測定方法(一)十二烷基硫酸鈉血紅蛋白(SLS-Hb)測定法

原理除SHb外,血液中各種血紅蛋白均可與十二烷基硫酸鈉作用,生成SLS-Hb棕紅色化合物,SLS-Hb最大吸收峰538nm,波谷在500nm。由于其摩爾吸光系數尚未確定,不能直接用吸光度換算Hb濃度。一般先用HiCN法標定新鮮血標本,再用來制備本法的標準曲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其他測定方法(二)堿羥高鐵血紅素(AHD-575)法

原理AHD試劑為非離子化去垢劑堿性溶液,能使血紅素、血紅蛋白及其衍生物全部轉化為一種穩(wěn)定的堿性高鐵血紅素,在575nm處有一特征性的吸收峰。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方法學評價SLS-Hb法操作簡便,呈色穩(wěn)定,試劑中不含KCN,無公害,準確性和精確性好,但SLS質量差異較大,且試劑成分破壞白細胞,不能同時測定白細胞數。AHD試劑簡單,不含有毒劑,呈色穩(wěn)定,對光不敏感,室溫中能長期保存。可用氯化血紅素作標準品,準確度、精密度較高。但該法的反應產物的吸收峰位于575nm波長,自動分析儀的選定波長多為540nm,限制了此法在自動分析儀上的應用。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總結比色分析的依據是郎伯—比爾定律A1/A2=C1/C2NiCN法具有主要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結果穩(wěn)定、試劑易保存、能測定除硫化血紅蛋白(SHb)以外的所有血紅蛋白。因而是Hb測定的參考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總結AHD-575法優(yōu)點是AHD試劑對光不敏感,放室溫中能長期保存,基本無毒性。血液與AHD試劑混合后立即發(fā)生溶血,生成橄欖綠溶液色澤穩(wěn)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作業(yè)1.概括HiCN測定的注意事項2.為何HiCN與AHD-575測定計算公式不同?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四節(jié)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一、參考區(qū)間二、生理性變化三、病理性變化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學習目標1.說出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的參考值2.簡述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的生理變化3.簡述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的病理變化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復習舊課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案:1.運輸氣體(O2、CO2);2.維持酸堿平衡;3.運輸類脂、蛋白、激素、維生素、碳水化合物;4.免疫粘附。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新課學習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在正常增況下,每個紅細胞含有一定量的血紅蛋白。隨著紅細胞的增多或減少,血紅蛋白含量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它們的臨床意義基本相同。在貧血時,由于病因不同,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降低的程度并非完全平行。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參考區(qū)間

血紅蛋白(g/L)紅細胞數(×1012/L)成年男性 131~172 4.09~5.74成年女性 113~151 3.68~5.13新生兒 180~190 5.2~6.4嬰兒 110~120 4.0~4.3兒童 120~140 4.0~4.5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生理變化1.年齡與性別的變化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生理變化2.精神因素:紅細胞及血紅蛋白3.劇烈的體育運動和勞動:紅細胞及血紅蛋白4.氣壓因素:氣壓低則紅細胞及血紅蛋白5.妊娠因素: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病理變化(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病理性減少1.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見于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2.紅細胞丟失過多:各種原因導致的急、慢性失血。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病理變化3.紅細胞壽命縮短:見于溶血性貧血。4.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分泌減少:慢性腎疾病所致的貧血。5.造血功能障礙: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病理變化(二)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病理性增多1.相對性增多血液濃縮,造成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濃度相對增高。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病理變化2.絕對性增多指血漿容量不變,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絕對值增加。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病理變化(1)繼發(fā)性紅細胞生成增多:機體因長期缺氧,刺激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增多,使紅細胞、血紅蛋白代償性增加,(2)原發(fā)性紅細胞生成增多:機體并不缺氧,無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增加而紅細胞數量持續(xù)增多,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1.細胞計數池結構下列哪項不對:A.池內分九大格加蓋片后深度為0.1毫米B.每個大方格長寬為1毫米C.每個白細胞計數大格分為16個中方格D.中央大格分25個中方格蓋片后每格體積0.04E.中央大格分為400個小格D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上一頁下一頁返回E

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2.縮小血細胞計數固有誤差唯一的方法是:A.充液前充分混勻B.提高操作熟練程度C.提高鏡下識別能力D.多進行此項練習E.擴大計數范圍上一頁下一頁返回D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3.HiCN轉化液中KCN的作用:A.溶血B.氧化Hb為HiC.防腐D.與Hi結合成HiCNE.以上都不對上一頁下一頁返回B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4.指出與紅細胞不符合的:A.平均直徑7.2umB.主要成分磷脂,水C.成熟后無細胞核D.壽命3--4月E.具有免疫粘附性上一頁下一頁返回D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5.除哪項外,均可引起RBC,Hb相對增高:

A.反復腹瀉B.排汗過多C.連續(xù)嘔吐D.骨髓功能亢進E.大面積燒傷上一頁下一頁返回E

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6.一種Hb衍生物是棕紅色,在540nm波長處有較寬的吸光帶,它是:A.HiB.HbredC.HbCOD.HbO2E.HiCN上一頁下一頁返回7.引起RBC和Hb代償性增高的疾病:

A.肺氣腫B.反復腹瀉C.大面積燒傷D.真紅E.妊娠期A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上一頁下一頁返回8.某人細胞內鐵含量為48.58mg/dL,其Hb含量應為:

A.140g/LB.130g/LC.120g/LD.110g/LE.100g/LA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上一頁下一頁返回C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9.Hb屬于:A.白蛋白B.球蛋白C.結合蛋白D.纖維蛋白E.酸性蛋白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E

10.不符合正常成熟紅細胞形態(tài)特征是:A.瑞特染色后呈粉紅色B.兩面微凹的圓盤形C.平均直徑7.2μD.平均厚度2μE.以上都不是上一頁下一頁返回B

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11.不能轉化為HiCN的Hb的衍生物是:A.HbO2B.硫化血紅蛋白C.HbredD.HiE.HbCO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D12.HICN測定,下述哪項有錯:A.波長為540±1nmB.轉化液透明淡黃色C.將外血稀釋251倍D.氰化鉀將Fe++-->Fe+++E.HbO2可轉化為HiCN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D

13.對于HiCN的描述,有錯的是:A.為Hb衍生物B.呈棕紅色C.吸收峰在540nmD.穩(wěn)定性較差E.只有一較寬的吸收光帶上一頁下一頁返回E

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14.下列哪種試劑可用于紅細胞稀釋液:A.碳酸銨B.碳酸氫鈉C.氯化汞D.鐵氰化鉀E.以上都不行上一頁下一頁返回A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15.采用HiCN參考標準液是因為:A.儀器的差異B.技術誤差C.操作方便D.快速E.以上均不對上一頁下一頁返回C

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16.對Hb的描述,除哪一條件,均正確:A.由4條多肽鏈組成B.為結合蛋白質C.含有4個Fe+++原子D.每克含鐵3.47mgE.每克結合氧1.39ml上一頁下一頁返回C

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17.對于轉化液的要求,有錯的是:A.淡黃透明B.貯存于棕色瓶C.不能偏堿D.不宜用塑料瓶裝E.變深后不宜再用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A18.下述哪種試劑不能用于HiCN轉化液:A.亞鐵氰化鉀B.氰化鉀C.磷酸二氫鉀D.TritonX-100E.O-P乳化劑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D19.關于RBC正確的是:A.只需將血液稀釋B.通常稀釋20倍C.在鏡下計數四角大格D.報告:△.△△×1012/LE.計數域誤差較WBC大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E20.血細胞計數池充液后,數RBC用的中方格體積是:A.0.4μlB.0.1μlC.0.04μlD.0.01μlE.0.004μl上一頁下一頁返回A

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21.RBC液(顯微鏡計數法)中最主要成分:A.氯化鈉B.硫酸鈉C.氯化汞D.氯化低汞E.碳酸鈉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E

22.除哪一條件,均可使RBC的結果偏高:A.混入酵母菌B.白細胞過高C.管尖外血液未擦凈D.稀釋液蒸發(fā)E.血液凝固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C23.HiCN正確的是:A.高濃度有核紅細胞混濁可加NaCl防止B.OP乳化劑可代替TritonX-100C.轉化液不能偏鹼D.轉化液用棕色瓶保存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再見!胡建新第五節(jié)網織紅細胞計數一、網織紅細胞概述二、網織紅細胞顯微鏡計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1.描述網織紅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2.敘述網織紅細胞的計數方法和注意事項3.闡述網織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學習目標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網織紅細胞概述(一)概念網織紅細胞:是介于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因其胞質中殘存的核糖核酸經堿性染料活體染色后呈現藍色點狀或網狀結構。活體染色:是指細胞未經固定,在保持細胞生物活性的情況下加染料進行染色的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分型及形態(tài)特征Ⅰ型:絲球型,無核紅細胞中央的嗜堿性物質交織成密集的絲團狀。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分型及形態(tài)特征Ⅱ型:網型,無核紅細胞中央的絲團狀結構開始松散,呈疏松網眼狀結構排列。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分型及形態(tài)特征Ⅲ型:破網型,網織狀結構開始減少,形成殘破不全的網狀。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分型及形態(tài)特征Ⅳ型:點粒型,只有少數藍色點狀顆粒(兩個以上),或極小的網狀殘余,散布于胞質一側。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網織紅細胞

I型絲球型Ⅱ型網型Ⅲ型破網型IV型顆粒型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經瑞特染色復染的網織紅細胞形態(tài)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網織紅細胞顯微鏡計數原理煌焦油藍、新亞甲藍和天青等染料都是雜蒽的衍生物,雖然取代基不同,但都含有氨基,在水溶液中呈弱堿性,帶陽電荷,可與酸性基團發(fā)生電偶合,特別是與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結合,使RNA膠體的電位發(fā)生變化,分子間排斥力下降,膠體分散力降低而凝集成藍色顆粒。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網織紅細胞顯微鏡計數試劑1.10g/L新亞甲藍(或煌焦油藍)生理鹽水溶液2.10g/L新亞甲藍ACD溶液3.新亞甲藍染液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1.煌焦油藍溶液煌焦油藍1.0g枸椽酸鈉0.4g氯化鈉0.85g雙蒸水加至100ml充分振蕩溶解,過濾后備用。試劑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試劑2.新亞甲藍溶液新亞甲藍1g枸椽酸鹽生理鹽水(30g/L枸椽酸鈉溶液1份,9g/L氯化鈉溶液4份,混合而成)100ml待染料溶解后過濾備用。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試劑3.天青B溶液將新亞甲藍1g改為天青B1g,其余與新亞甲藍溶液配制相同。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網織紅細胞顯微鏡計數操作加試劑:2滴↓外周血:2滴↓染色:混勻,37℃15~20min↓制薄血片:取1滴制片,干燥后鏡檢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操作1.試管法(1)于小試管中加煌焦油藍溶液2滴~3滴,加外周血2滴~3滴,混勻,塞緊管口,室溫置15min。(2)取上述混勻的細胞懸液1滴,推制薄血片。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操作(3)低倍鏡選擇細胞分布均勻、著色清晰的部位,于目鏡內加一圓形硬紙,中央開一約4mm×4mm方孔,油鏡計數1000個紅細胞(包括網織紅細胞)中網織紅細胞數,除以1000,即得網織紅細胞分數數(×10-3)。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網織紅細胞顯微鏡計數1.直接計數法油鏡下計數1000個紅細胞中的網織紅細胞→計算:上一頁下一頁返回2.米勒窺盤法窺盤為一直徑19mm,厚1mm的圓形玻片,玻片上用微細刻線劃出大小兩個正方形格子,圖中大方格B的面積是小方格A的9倍。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將Miller窺盤置于目鏡內,油鏡計數大方格內的網織紅細胞數,同時計數小方格內的紅細胞數。然后移動視野進行同樣的觀察計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對壓線的紅細胞采取統一的計數原則:凡壓小方格下線、右線及右下角的一律不計數;凡壓上線、左線及左上角的一律計數。凡壓大方格下線、右線及右下角的網織紅細胞一律不計數;凡壓上線、左線及左上角的一律計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5個大方格內紅細胞數均值5個小方格內紅細胞數均值———————————=9注意由于本法是用1/9面積推斷整個大方格內的紅細胞數,所以細胞分布必須很均勻,否則會得出錯誤的結果。判斷方法及標準如下:上一頁下一頁返回2.米勒窺盤法當小方格內計數的紅細胞達到≥111時,即相當于至少觀察了1000個紅細胞,計錄在此過程中計數到的所有網織紅細胞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計數10個視野小方格中紅細胞數是120個,同時計數大方格中網織紅細胞總數為16個,如何報告結果?解:網織紅細胞%=16/(120×9)×100=1.5%請您練習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請您練習計數10個視野小方格中紅細胞數是102個,同時計數大方格中網織紅細胞總數為15個,請報告網紅結果?答案:網織紅細胞%=15/(102×9)×100=1.63%上一頁下一頁返回1.網織紅細胞相對值:百分率或分數數。2.網織紅細胞絕對值:紅細胞濃度數(1012/L)×網織紅細胞百分數3.網織紅細胞生成指數(RPI):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紅細胞比容(L/L)網紅成熟時間(天)-------------------------------------------0.4510.351.50.2520.152.5-------------------------------------------網織紅細胞成熟時間與紅細胞比積的關系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己知一患者網紅分數數為0.045,紅細胞比積為0.35,求網紅生成指數是多少?解:查表得紅細胞比積為0.35時,網紅成熟時間為1.5天,代入公式

答案:

RPI=0.045/1.5×0.35/0.45=0.023請您練習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注意事項1.靜脈血標本在4小時內完成計數。2.需活體染色。3.血液與染液的比1:1。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注意事項4.染色時間要充足,溫度應控制在37℃。5.涂片應薄而均勻。6.網織紅細胞偏低時可增加計數至2000~3000個。7.瑞特染液復染或二甲苯擦血膜可使結果偏低。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臨床意義1.正常參考值網織紅細胞百分數:成人:0.005~0.015新生兒:0.03~0.06兒童:0.005~0.015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成人:(24~84)×109/L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臨床意義2.臨床應用(1)判斷骨髓紅細胞系增生情況網織紅細胞計數增加:增生性貧血。網織紅細胞減少:再障、白血病等。(2)觀察貧血療效的指標(3)監(jiān)測骨髓移植術后造血功能(4)監(jiān)測腫瘤放、化療后骨髓抑制及其恢復情況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網織紅細胞計數增加表示骨髓紅細胞系統增生旺盛,多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急性溶血性貧血時,網織紅細胞顯著升高,其數值可達20%或更高。急性失血性貧血也較明顯增高,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常僅輕度增高。骨髓受白血病、癌腫等浸潤時也呈不規(guī)則輕度增加,此系病理刺激所致,并不反映骨髓造血機能。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網織紅細胞減少表示骨髓造血機能減退,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溶血性貧血發(fā)生再生障礙危象時可一過性明顯減少。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觀察貧血療效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用鐵劑及維生素B12、葉酸治療后,網紅迅速增加,1周左右達到高峰。由于網紅增加先于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加,可用于療效評價。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作為骨髓造血功能恢復的敏感指標骨髓移植和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化療后,血小板、中性粒細胞、白細胞和網紅計數4項指標在移植后恢復的天數以網紅計數出現的最早(13.7天),可作為造血功能恢復的早期指標。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紅細胞中殘存的嗜堿性物質,在瑞特染色血片中,呈均勻分布,染灰藍、紅藍等,稱為嗜多色性紅細胞。

如因職業(yè)中毒RNA變性,呈散在的顆粒,染淡藍色,稱為點彩紅細胞。嗜多色性紅細胞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二、儀器計數法1.流式細胞儀(FCM)進行網織紅細胞計數FCM是高檔次的血細胞分析儀,是一種快速的單細胞定量分析儀器,FCM同CT一樣,被認為是現代醫(yī)學中重要的診斷和科研工具。它可以測量細胞的生化成分,如DNA、RNA、蛋白質、各種股成分及各種酶活性等。上一頁下一頁返回FCM測定網織紅細胞基本原理某些染料(如Y啶橙)與網織紅細胞中的RNA結合,在FCM測定時發(fā)出特定顏色的熒光,進行單參數定量RNA。不同階段的網織紅細胞RNA的含量不同,通過FCM可以精確的測定網織紅細胞的百分率。上一頁下一頁返回2.自動網織紅細胞計數儀測定原理血液標本計數前不經固定和染色,標本直接吸入儀器內計數,以氫激光束為光源,堿性槐黃0為染料與網織紅細胞內的RNA結合,應用鞘流原理使網織紅細胞呈單行排列通過波長488nm的激光束,測量散射光強度判斷細胞體積的大小,測量熒光強度顯示細胞內RNA多少。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將儀器轉換到網紅計數的操作程序,即可得到網紅絕對值、百分比、平均體積、體積分布寬度、血紅蛋白濃度、平均血紅蛋白濃度、血紅蛋白分布寬度及網紅分類等多項參數。3.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網織紅細胞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總結網織紅細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分為四型。正常人外周血中大多是Ⅳ型(點粒型)。傳統的網紅檢查方法是根據其胞質內殘存核糖體、核糖核酸等嗜堿性物質,經新亞甲藍、煌焦油藍活體染色后而顯示出來。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總結檢查網紅的目的是了解骨髓紅細胞系統的增生情況。以判斷貪血類型,觀察貧血療效。因其數量變化十分敏感,可作為骨髓造血功能恢復的敏感指標。正常成人參考值為0.005~0.015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想一想說出HiCN法測定Hb的優(yōu)點和不足。說出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病理性減少的原因。什么是網織紅細胞?可分為幾型?有何臨床應用?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六節(jié)血細胞比容測定一、溫氏管法二、毛細管法三、臨床意義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說出紅細胞比容的測定原理、方法和臨床意義。概括紅細胞直徑測定方法和直徑曲線變化的臨床意義。能夠計算紅細胞平均值并分析臨床意義。學習目標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定義與方法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紅細胞比容(Hct、PCV):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的比值。手工離心法:毛細管法、溫氏法測定方法血細胞分析儀法一、溫氏管法原理

定量抗凝血→溫氏管→離心→觀察壓實紅細胞高度→求得紅細胞的容積/血液容積:即為Hct。上一頁下一頁返回1.溫氏紅細胞比容管2.長毛細滴管3.水平式離心機4.干燥抗凝管

器材和試劑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操作采血:靜脈血2ml,EDTA-K2或肝素鈉抗凝↓加樣:用細長毛細滴管將抗凝血加至比容管刻度“10”處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操作↓離心:RCF為2264g,時間為30min。

讀數:紅細胞層高度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操作再離心:同樣RCF,10min↓讀數:紅細胞層柱高度↓計算:Hct值上一頁下一頁返回離心后的血液分五層

血漿層血小板層有核細胞層還原紅細胞層帶氧紅細胞層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注意事項1.器材清潔干燥。2.抗凝劑應對紅細胞體積無影響且溶解迅速。3.血漿若有黃疸、溶血現象應注明。4.離心條件必須恒定。本試驗要求的相對離心力是2264g,離心時間為30分鐘。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注意事項相對離心力(RCF)g=1.118X10-5×有效離心半徑(cm)×每分鐘轉速的平方(n2)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有效離心半徑是指由離心機軸心至水平位置時管底的距離(cm)。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例:有效離心半徑為22.5cm,要求RCF為2264g時,每分鐘離心速度是: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某離心機有效半徑是15·9cm,用作比積測定時其離心速度每秒應為多少轉?解:

答:每秒轉速為3568.8÷60=60練習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亦可由相對離心力計算圖查出所需離心速度。

在左側找出離心半徑,右側找出每分鐘轉速,將兩點連成一條直線,與中間相交的一點為相對離心力。

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毛細管法

原理

定量的抗凝血→特制的毛細管→高速離心機離心沉淀→觀察壓實的紅細胞層的高度→求得每升血液中紅細胞與全血的容積比:即為Hct。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毛細管法器材和試劑1.專用高速離心機2.一次性使用的專用毛細管3.毛細管密封膠4.刻度讀數器5.抗凝劑:肝素或EDTA-K2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毛細管法操作準備:抗凝劑處理毛細管↓吸血:血液吸入毛細管內

60~65mm處↓混勻↓封口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毛細管法操作編號↓離心:12000r/min,5min?!x數:用刻度讀數器測量紅細胞比容的讀數↓計算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刻度讀數器測量紅細胞比容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注意事項

1.末梢血采血應防止混入組織液。2.靜脈血標本收集后擱置時間不可超過6小時。3.同一標本的兩次測量結果之差不可大于0.015。4.毛細管不能用燒熔的方法密封。5.嚴格控制離心條件。6.讀數應盡量避免視差,不能將白細胞和血小板層的高度算入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正常參考值

成年男性0.380~0.508L/L成年女性0.335~0.450L/L兒童0.35~0.49L/L新生兒0.49~0.54L/L微量法較溫氏法平均低1%~2%三、臨床意義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臨床意義1.紅細胞比容增高⑴生理性增高:見于紅細胞生理性增多的情況。⑵病理性增高: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血液濃縮。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臨床意義2.紅細胞比容減低見于各種貧血時。3.紅細胞比容可作為計算靜脈補液量的指標。4.紅細胞比容可用于紅細胞平均值中的計算。5.紅細胞比容可作為判斷全血粘度的指標。上一頁下一頁返回臨床意義通過比容測定可決定是否需要靜脈輸液及輸液量。例:一男性腹瀉病人測得HCT為0.62L/L(62%),問每升血容量應補液多少升?解:由0.62=0.49(1+X)得補液量=0.62/0.49-1=0.26(升)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總結1.紅細胞比容測定,是將定量的抗凝血置于比積管中,用一定速度(相對離心力2246g)和時間(30min)離心沉淀,由此獲得壓實紅細胞和上層血漿體積的比值的測定方法。2.所用抗凝劑不能影響和改變紅細胞體積。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總結3.離心條件要恒定。離心半徑不同的離心機轉速應測算確定。4.讀取紅細胞層的柱高以還原紅細胞層表面為準,其毫米數乘以0.01,即為每升血液中紅細胞體積的升數,以L/L為單位報告結果。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總結5.HCT參考值隨性別和年齡有一定變化幅度。6.HCT主要用于診斷貧血和判斷貧血類型,了解血液粘度,輸液時確定劑量等。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七節(jié)紅細胞直徑測量一、測微計的校正二、紅細胞直徑的測量方法三、臨床意義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測微計的組成一、測微計的校正上一頁下一頁返回1.目鏡測微計為一個直徑18~20mm,圓形玻璃片,中央刻有精確等距離的平行線刻度,一般有50或100等分格。上一頁下一頁返回2.鏡臺測微計是一種特制的載玻片,正中有一圓形蓋片封有標準尺,總長為1mm,被劃分為100等分,每一小格長為10μm。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目鏡測微計的校正1.

將目鏡測微計有刻度一面向下裝入目鏡筒。2.將鏡臺測微計有刻度一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夾好,使標準尺位于視野中央。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目鏡測微計的校正3.換用測量被測物所用的物鏡頭。4.使兩種測微計的刻度平行,先使左邊的“0”刻度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尋找另一次重合的刻度。5.記錄兩刻度的讀數,并根據比值計算出在此條件下目鏡測微計每小格所相當的長度(μm)。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鏡測微計的校正(二)目鏡測微計的校正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紅細胞直徑測量方法紅細胞直徑測量:即在顯微鏡下用專用的測微計測量一定數量的紅細胞直徑。根據測得直徑數據,可計算出紅細胞平均直徑,繪制紅細胞直徑分布曲線(Price-Jones曲線),從而了解紅細胞大小的變化,可判斷紅細胞形態(tài)有無改變,從而對貧血類型的鑒別有一定的意義。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原理用已經校正目鏡測微計,在顯微鏡下測量一定數量紅細胞的直徑。求出紅細胞的平均直徑(MCD),并繪制紅細胞直徑曲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操作】

制備薄血片↓選擇合適區(qū)域↓測量紅細胞直徑:200~500個↓計算平均直徑↓繪制P-J曲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P-J曲線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注意事項1.血片要求厚薄均勻,較白細胞分類血片略薄,紅細胞無重疊和皺縮變形。2.應依次測量紅細胞直徑,不可任意取舍,對異形紅細胞,應測量其長.短徑,取其平均值。3.目鏡測微計一經校正,就不得更換物鏡。4.鏡臺測微計的標準尺因油鏡放大而成粗線,目鏡測微計放大倍數較小而呈細線,細線重合在粗線上的位置應前后一致。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臨床意義1.正常人及正常細胞性貧血紅細胞直徑曲線特征紅細胞直徑范圍在6.0~9.0μm之間,平均直徑7.2μm左右;曲線頂峰在7~8μm之間,基底部窄,呈尖峰狀。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臨床意義2.大細胞性貧血紅細胞直徑曲線特征紅細胞直徑增大,MCD7.4~9.6μm,曲線頂峰右移,基底部明顯增寬,多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等。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臨床意義3.小細胞素性貧血紅細胞直徑曲線特征紅細胞直徑減少,MCD6.2~6.7μm,曲線頂峰左移,基底部增寬。見于缺鐵性貧血和單純小細胞性貧血等。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八節(jié)計算紅細胞平均值一、平均紅細胞體積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三、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四、臨床意義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體積(MCV):是指每個紅細胞的平均體積。以飛升(fl)為單位,1L=1015fl。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是指每個紅細胞內所含血紅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為單位,1g=1012pg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三、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是指平均每升紅細胞中所含血紅蛋白濃度(g/L)。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四、臨床意義貧血類型MCV(fl)MCH(pg)MCHC(g/L)正常細胞性貧血正常正常正常大細胞性貧血>正常>正常正常單純小細胞性貧血<正常<正常正常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正常<正常<正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例題紅細胞3.6×1012/L,紅細胞比積0.393L/L,求MCV并判斷是否正常。解:MCV=0.392×1015/3.6×1012=109(fL)答:由于結果>92fL,不正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例題紅細胞3.6×1012/L。血紅蛋白136g/L。求MCH并判斷結果正常與否?解:MCH=136×1012/3.6×1012=38pg答:計算結果>31pg,不在正常范圍內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例題血紅蛋白136g/L,紅細胞比積0.392L/L,求MCHC并判斷結果是否正常?解:MCHC=136/0.392=347g/L答:計算結果在正常范圍內。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綜合練習己知一患者的紅細胞為4.1×1012/L;血紅蛋白為128g/L;紅細胞比積為0.39L/L,求紅細胞的三個平均值是多少?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答案:MCV=0.39×1015/4.1×1012=95fLMCH=128×1012/4.1×1012=31.22pgMCHC=128/0.39=328g/L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注意在正常細胞性貧血時,其紅細胞平均直徑及其曲線圖形與正常相同。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想一想比較紅細胞比容測定的兩種方法?如何校正目鏡測微計?如何根據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和紅細胞比容計算紅細胞平均值?如何根據紅細胞平均值判斷貧血的類型?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大細胞性、正常細胞性、單純小細胞性和小細胞低色素性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1.紅細胞的三個平均值(MCV、MCH、MCHC)是依據RBC、Hb、HCT數據按一定方式計算出來的。根據三個平均值可將貧血按形態(tài)學改變分成()四種類型。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

2.MCV通過()計算單位是()參考值是(),增大示紅細胞()。HCT和RBC飛升82-92fL體積變大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3.MCH通過()計算,單位是(),參考值是(),增加示紅細胞中(),常與平均值中的()變化相同。Hb和RBC皮克27~31Pg血紅蛋白增多MCV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4.MCHC通過()計算,單位是(),參考值為(

)。減小示紅細胞呈()。Hb和HCT克/升320~360g/l低色素性變化上一頁下一頁返回潑-瓊氏曲線直徑微米數7um-8um右移變寬目標形成性檢測與校正5.由紅細胞直徑測定數據繪制的曲線叫()。橫軸是紅細胞的(),縱軸是紅細胞的百分率。正常人曲線頂峰在()之間。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時,曲線頂峰將(),基底部明顯()。上一頁下一頁返回第九節(jié)紅細胞形態(tài)檢驗一、紅細胞大小異常二、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三、紅細胞染色異常四、紅細胞結構異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學習目標1.描述異常紅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2.描述點彩紅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3.概述異常紅細胞的主要臨床意義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正常成熟紅細胞為兩面微凹的圓盤形,平均直徑7.2μm,厚約2μm,無核,經瑞特染色后,紅細胞呈粉紅色,邊緣較深,中央著色較淡。上一頁下一頁返回各種貧血患者,紅細胞形態(tài)和著色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觀察成熟紅細胞形態(tài),有助于貧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成熟紅細胞的形態(tài)改變,常見以下幾種類型。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1.小紅細胞

直徑小于6μm稱小紅細胞,正常人偶見。出現較多中央淡染區(qū)擴大的小紅細胞,提示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多見于缺鐵性貧血。一、大小異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大小異常2.大紅細胞直徑大于10μm稱為大紅細胞,有時中央淡染區(qū)不明顯,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上一頁下一頁返回3.巨紅細胞直徑大于15μm者稱巨紅細胞,常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肝臟疾病等。一、大小異常上一頁下一頁返回一、大小異常4.紅細胞大小不均紅細胞之間直徑相差一倍以上者稱為紅細胞大小不均,常見于增生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上一頁下一頁返回

1.球形紅細胞球形紅細胞直徑<6μm,厚度>2μm,呈小圓球形,無中央淡染區(qū)。血片中此類細胞達25%時有診斷參考價值,常見于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等。二、形態(tài)異常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