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巧辨“借物喻人”
適用年段:小學高年級
執(zhí)教者:岳登芬
學校:重慶市忠縣實驗小學校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p>
什么是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精神等。
這也是作文中用來表現(xiàn)、突出中心思想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p>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p>
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借物喻人文章的特點:
一、所寫事物的特點與人的性格、品質(zhì)、精神等有相似之處。讓人讀了文章,能清楚地認識到借寫的這一事物要說明什么,要借物寫怎樣的人。
二、從寫物到喻人之間有關(guān)聯(lián)性的句子。
如何分辨文章是否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一、注意所寫事物的特點與人的性格、品質(zhì)、精神等有沒有相似之處。
二、抓住從物到人之間有關(guān)聯(lián)性的句子,即抓住這些相似處的連接點。
推薦閱讀
讀讀下面的文章,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運用了“借物喻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青海客運資格證應用能力考試題目
- 2024年玉溪客運從業(yè)資格證的考題
- 2024年廈門客運資格證考試題目
- 佛山市普通高中2025屆英語高三上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云南省昭通市三中2025屆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四川省南充市高級中學高二上數(shù)學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嵐山2025屆生物高三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西安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八區(qū)聯(lián)考高一上數(shù)學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一中2025屆英語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市2024-2025學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擬測試 (一模)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解析)
- 期中測試卷(1-3單元)(試題)-2024-2025學年蘇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
- 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及場站測試評價規(guī)范第3部分:場站服務能力
- 2025屆北京西城14中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一-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話故事-孤獨的小螃蟹(課件)(共26張課件)
- 消防安全方案及措施
- 《春秋》導讀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工商管理大類的課程設計
- 2024-2025學年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外研版)上課課件 Unit 5 Fantastic friends 2.Developing ideas
- 2024年高考數(shù)學試卷(北京)(空白卷)
- 高中體育 《籃球: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