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講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_第1頁
第11講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_第2頁
第11講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_第3頁
第11講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_第4頁
第11講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講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背景經濟: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歐洲經濟重心的轉移舊貴族VS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以種植業(yè)為依靠的舊貴族——莊園主以商業(yè)買賣為生的資產階級學會經營農場的新貴族圈地運動——羊吃人經濟: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需要自由。政治: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追求政治權益。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背景從材料看,議會對國王提出了哪些希望?11)毫無法律根據而征收噸稅和磅稅;許多其他沉重捐稅仍繼續(xù)違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這種程度,納稅的總數竟超過貨物的價值。27)廢除肥皂、食鹽、酒、皮革、煤以及類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專賣。120)比一切東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這些罪惡的根源,那就是不經國會同意,而妄以國王陛下名義,向人民征稅或征收其財產稅的專斷權力;如今,已由兩院斷定并以國會的一項法案,宣布這樣權力是違犯法律的?!洞罂棺h書》GrandRemonstrance“國王創(chuàng)造法律,而非法律創(chuàng)造國王,國王應居于法律和議會之上?!?625年繼位,宣揚王權至上。統治期間,經常用逮捕、監(jiān)禁、罰金等形式鎮(zhèn)壓敢于反對他的人,他還采取種種措施,打擊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經濟: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需要自由。政治: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追求政治權益,國王和議會矛盾尖銳。傳統:《大憲章》與議會制度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背景1215年大憲章中最為重要的條文是第六十一條,即所謂"安全法"。根據該條的規(guī)定,由二十五名貴族組成的委員會有權隨時召開會議,具有否決國王命令的權力;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據國王的城堡和財產。護國公(護國主)克倫威爾Lord

ProtectorCromwell

案例1:瑪麗死后無嗣,王位由瑪麗的妹妹安妮繼承。1714年安妮去世,無嗣,王位由斯圖亞特家族的遠親德意志漢諾威選侯喬治繼承。喬治不懂英語又不了解英國國情,本來就怕在內閣會議上出丑,于是他不再出席和主持內閣會議。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殺逐請進口威廉和瑪麗光榮革命GloriousRevilution麥考來的《英國史》:理想的、合法的、典范的革命1640年革命爆發(fā)——1649年1月處死查理一世——1649年5月成立共和國——1649至1658克倫威爾獨裁——1660至1688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光榮革命”?!肮鈽s革命”指1688-1689英國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發(fā)動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政變。

1685年詹姆士二世不顧國內的普遍反對,違背以前政府制定的關于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宣誓條例”,委任天主教徒到軍隊里任職。此后進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門、教會、大學擔任重要職務。詹姆士二世殘酷迫害清教徒,還向英國工商業(yè)主要競爭對手法國靠攏,危害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1688年6月,詹姆士二世得子,其信仰英國國教的女兒瑪麗沒有希望繼承王位。為防止天主教徒承襲王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決定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由輝格黨和托利黨的7位名人出面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蘭執(zhí)政奧蘭治親王來英國,保護英國的宗教、自由和財產。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2、歷程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請,并于9月30日發(fā)布宣言,要求恢復他的妻子瑪麗,即詹姆士二世第一個妻子所生的長女的繼承權。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領1.5萬人在托兒灣登陸。消息傳到倫敦,詹姆士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獲送回倫敦。后經威廉同意,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國。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進入倫敦。1689年1月在倫敦召開的議會全體會議上,宣布詹姆士二世遜位,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統治英國,稱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同時,議會向威廉提出《權利宣言》。宣言譴責詹姆士二世破壞法律的行為,指出以后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征收賦稅;天主教徒不能擔任國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當年10月經議會正式批準為法律,即《權利法案》。這次政變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新貴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所達成的政治妥協。政變之后,英國逐漸建立起君主立憲制。革命爆發(fā)1640年斯圖亞特王朝

復辟1660年時間過程

建立共和國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曲線圖光榮革命1649年克倫威爾獨裁1653年總結: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建立和鞏固,必然需要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過程二、議會權力的確立和完善立法權從國會向議會轉移1、英國議會的起源(1)中世紀后期,英國國王不斷削弱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1215年,英國貴族聯合起來,迫使國王(英王約翰)簽署限制王權的《大憲章》。(許多人認為它是“英國自由的奠基石”)(2)1265年,貴族、騎士和市民等召開會議,這就是英國議會的開端。英國議會是近代的代議制議會的鼻祖。以后逐漸形成召開議會決定重大事宜的制度。傳統上,國王征收新稅必須征得議會同意,議會有贊成或拒絕征收新稅的權力。(3)1343年,英國議會分裂為上下兩院,分別稱為貴族院和平民院。后來,上院權力被逐步削弱,下院成為國家核心立法機構。(4)進入17世紀,英國王權與議會發(fā)生尖銳沖突。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日益壯大,在議會中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國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標榜君權神授,認為議會妨礙了其專制統治,經常使議會處于休會狀態(tài)。(5)1640,為了鎮(zhèn)壓蘇格蘭起義,國王不得不召開休會多年的議會,但國王征收新稅的提案遭到議員們的反對,議員還要求進一步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2、議會權力的確立(1)背景:1688年“光榮革命”中,國王是被議會請來的,國王權力來源于議會而不是“神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所控制的議會,通過一系列法案來限制王權,擴大自己的權力。(2)限制王權的法案:A、1689《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權、軍事權等方面限制了國王權力。凡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國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國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除經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立法權征稅權軍事權司法權B、1701年《王位繼承法》,把包括王位繼承權和任命法官的權力都掌握在議會手中,進一步限制王權。

《嗣位法》稱,威廉和瑪麗無嗣,死后其王位由安妮公主繼承,安妮公主無嗣,死后王位由詹姆士一世的孫女、漢諾威選侯索菲亞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繼承。安妮女王無嗣,為防止其去世后王位將復歸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故有此規(guī)定。此外還規(guī)定,信奉羅馬天主教或者與羅馬天主教徒結婚,都將喪失繼承的資格。C、結果:使實際權力轉移到議會手中,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為限制王權提供了保障,國王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從而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礎。國會議員之選舉應是自由的。國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為伸雪一切訴冤,并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國會應時常集會。集會權言論權選舉權光榮革命后,英國實行議會和國王集體統治(后來國王逐漸退出內閣),統治方式從人治走向法治,英國進入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稒嗬ò浮肥怯髁椫拼_立的標志。一般認為,《權利法案》并不是成文憲法,而只是憲法性文件,是整個英國不成文憲法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美國1787年憲法。(3)議會取得對內閣的監(jiān)督控制權:

1721,羅伯特*沃波爾開創(chuàng)了下院多數黨領袖任首相并組閣的先例,議會取得決定內閣首相人選的權力。1742,沃波爾內閣的政策遭到議會反對,被迫辭職,開創(chuàng)了首相遭議會反對時應辭職的慣例。這樣,在原立法權和財政權的基礎上,議會又取得了對行政權力的監(jiān)督控制權,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力機關,英國議會制最終確立。

沃波爾知識個人辭職,隨后一屆首相與國王意見分歧,遂率全體內閣成員辭職,開創(chuàng)了政府集體辭職先例。(4)產生程序:下院議員由選民普遍直接選舉產生;由國王任命在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為首相;首相提出內閣成員名單,送交國王批準,組成責任內閣。3、議會制度的改革與完善(1)1832議會改革背景:經濟發(fā)展與政治制度之間出現矛盾;改革前,仍實行中世紀沿襲下來的選舉制度,貴族寡頭操縱議員選舉;選區(qū)分配不合理,東南一些衰敗城鎮(zhèn)卻有選派議員的權力,而西部北部一些人口稠密的新興工業(yè)城市卻無權選派。工業(yè)資產階級參政愿望的增強;工業(yè)革命開展,新興工業(yè)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謀求參政權。群眾斗爭;改革前對選舉人高額的財產限制,剝奪了工人群眾甚至中小資產階級的選舉權,他們?yōu)闋幦∑者x權而展開斗爭;19世紀二三十年代,歐洲大陸革命潮流沖擊,英國群眾斗爭高漲。內容:降低選舉資格和調整選區(qū)。

降低選民和候選人財產資格限制:城市居民凡年收入10鎊以上的房主或年付房租額10鎊以上的房客,農村居民中年收入10鎊以上的土地所有者或收入50鎊以上的租地經營者都有選舉權。重新分配議席:取消56個“衰敗選區(qū)”的議會代表名額,30個小選區(qū)的選舉名額從2名減至1名,空出的143個席位分配給新興的工商業(yè)城市。結果: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與選舉權,使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工人、貧民的政治權利仍然受限制。1832年議會改革后,托利黨和輝格黨分別改稱保守黨和自由黨,兩黨都加強了組織性,建立嚴密的議會黨團組織,確立了領導核心,兩黨先后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立了全國性的組織。(2)1867年議會改革,使得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城市工人獲得了選舉權。背景:工業(yè)革命,普通人生活水平提高;普及義務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質;兩黨競爭,競相改革。影響:工人獲得選舉權,給政治民主化提供更大動力。1872“秘密投票”取代“舉手投票”方式,議會選舉更趨民主化,代議制進一步完善。(3)1884年議會改革,使農業(yè)工人獲得了選舉權。英國基本實現了男性戶主的選舉權。代議制民主在英國有了長足的進步。1885,英國歷史上第一次確定按人口分配議席的原則。(4)1918議會通過法案,30歲以上婦女獲得選舉權。(一戰(zhàn)中,婦女參與生產,社會地位提高);1928又將婦女選舉權的年齡限制降低為21歲,成年公民實現普選權。1969,選舉年齡降低至18歲。(5)議會改革趨勢:選區(qū)劃分日趨合理;選舉對象不斷擴大;財產限制不斷降低;性別歧視逐漸消失。二、內閣的形成和權力的上升行政權逐步從國王手中轉移到內閣

責任內閣制是資本主義國家由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并向議會負責的一種國家政權組織形式,產生于18世紀的英國。1、責任內閣制的形成(1)起源:都鐸王朝時期的樞密院,原是國王最高咨詢機構,協助國王處理政務,由國王指定的貴族擔任樞密大臣。斯圖亞特王朝時,樞密成員越來越多,機構臃腫,造成決策困難,效率低下。光榮革命后,威廉三世經常召集樞密院中部分親信在一個小密室中商討國家大事,英文“密室”一次逐漸用于指代“內閣”。內閣取代樞密院,成為國王直轄最高行政機關(英王主持,對英王負責)。(2)國王不出席內閣會議的慣例: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據《王位繼承法》,德意志漢諾威選侯喬治一世繼承英國王位,他不了解英國,也不懂英語,不愿參加內閣會議(1718后不再參加內閣會議)。(3)下院多數黨領袖任首相并組閣的慣例:在國王不出席的情況下,需要有人來主持內閣會議。1721,下院多數黨領袖沃波爾經常主持內閣會議,成為事實上的首相(沃波爾以財政大臣的名義行首相之實,反對派稱其“首相”意為專權僭越),開創(chuàng)了下院多數黨領袖任首相并組閣的先例。

政黨政治的發(fā)展使國王喪失了對首相的提名權,國王逐漸退出內閣。1688“光榮革命”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1689英國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到政府和內閣,但受到議會制約。責任內閣制確立后,英王才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4)首相和內閣集體向議會負責的慣例:1742年,沃波爾內閣的政策遭到議會反對,沃波爾辭職并向議會謝罪,開創(chuàng)了首相遭議會反對時應向議會謝罪的慣例。(5)內閣解散議會并重新選舉的慣例:1783—1784,24歲的小皮特內閣遭到下院反對,小皮特要求國王解散下院重新選舉,由新成立的下院決定內閣的去留。這又開創(chuàng)了一個先例,即內閣失去議會多數信任時,還可以解散議會重新選舉,直接訴諸選民的裁決。這一慣例進一步完善了責任內閣制。樞密院行政權被內閣取代后,重新回歸其國王咨詢機關的地位,在英國憲制程序上,當前的內閣在形式上仍是樞密院下屬委員會。2、內閣權力的上升(1)背景:19世紀70年代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產生壟斷資本主義。(2)表現:立法:幾乎壟斷了全部立法提案權(內閣經常占用議會時間,醫(yī)院很少有提出議案的機會),并直接掌握一部分立法權(議會只規(guī)定一般原則,由內閣制定具體實施細則)財政:逐漸篡奪議會的財政權(1875首相迪士累利未經議會同意擅自購買蘇伊士運河部分股權竟得到議員齊聲喝彩)行政監(jiān)督:首相身兼政府首腦、議會黨團領袖和多數黨領袖數職,對議會的控制大為加強,議會通過投不信任案來監(jiān)督和控制內閣的做法的有效性極其微弱??傊?,首相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3)影響:議會的權力和作用開始縮??;許多權力轉向內閣,內閣權力開始膨脹,逐漸凌駕于議會之上,成為議會中的“第三院”。

內閣與議會相互制約,維護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三、英國君主立憲制區(qū)里和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國王權力逐漸削弱,議會權力不斷增強,內閣后來居上成為新的權力核心。四、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主要特點1、國王是國家元首,是最高權力的象征,但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國王必須在翻綠范圍內,根據國會意愿行使行政權力,僅扮演儀式性的角色。如國王認為政府的某些行為不妥,可以行使警告權,但極少發(fā)生。2、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最高權力機關和國家權力中心。下院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代表選民行使國家權力。表面上,議會通過的法案要經過國王批準,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18世紀以來,英王從來沒有否決過議會通過的法案。閻照祥:“光榮革命之后直到19世紀,英國議會兩院同時掌握著立法權,國王的立法特權逐漸喪失。而1911年議會法通過之后,上院被剝奪了絕大部分的立法權,所謂議會至上實際變成下院至上?!?、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兩黨制形成后,首相和內閣必須從一戶多數黨中選出。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但20實際以來,英國議會的實際權力不斷萎縮,內閣在決策、立法、財政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由下院多數黨組成的內閣要服從黨團紀律)4、首相是掌握實權的關鍵人物。在過去幾十年里,內閣的政治和決策權力在逐漸下降,一些人聲稱內閣的角色被首相制政府取代了,某些首相的行事風格更體現了總統制傾向。5、權力制衡。議會掌握立法權、財政權和對行政機關的監(jiān)督權,內閣作為最高行政機關智障行政權,首相提名并由國王任命的大法官及議會上院行使司法權,體現了權力制衡的特點。6、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多方妥協的產物,保留了君主,但由議會掌權。議會中的上院由王室后裔、世襲貴族、國王臨時封爵、離任首相等組成(不經過選舉),保留了貴族制的特色(又稱貴族院)。下院議員和內閣的產生是民主制的產物。上院在議會體系中只起到輔助作用,表現在監(jiān)督下院工作,協助下院立法、通過行使“延擱權”修改和否決議案等。7、兩黨制、常任文官制。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正當政治并最先實行兩黨制的國家。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圍繞詹姆士二世的王位繼承權問題,產生了輝格黨和托利黨(輝格黨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托利黨代表土地貴族和國教僧侶利益,堅持王朝世系的正統觀念)。1688年,兩黨由于反對詹姆士二世而走向聯合。輝格黨因在光榮革命中起主要作用而執(zhí)政近半個世紀;托利黨因一度支持斯圖亞特王朝的后裔繼承王位,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1760年后,喬治三世上臺后,偏向保守的托利黨。法國大革命的發(fā)生,使英國統治階級普遍感到恐懼而趨向保守,托利黨得以大行其道。隨著內閣制的發(fā)展,兩黨通過競選議會席位,依據議會席位多少的變化而輪流組閣。19世紀30年代(1832年議會改革前后),在兩黨基礎上分別組成自由黨和保守黨(托利黨信奉保守主義,輝格黨帶有自由主義傾向)。保守黨于1907年首創(chuàng)影子內閣,以后凡在大選中獲得下院次多數議席的政黨則成為法定的反對黨。反對黨在議會中有可能通過不信任投票取代執(zhí)政黨的地位,兩黨制逐步完備。從1924年開始,工黨取代逐步衰落的自由黨,與保守黨輪流執(zhí)政。兩黨制有力地防止了執(zhí)政黨的專橫和權力的濫用,它使權力和平有序交接成為可能,避免了暴力沖突和社會動蕩,維持了英國政局的長期穩(wěn)定,它所遵循的方式和原則為世界上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所效法。文官一般區(qū)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政務官是隨著政府更迭而進退,以自己所屬政黨在競選中的勝敗為轉移的行政首腦。包括經民選、代議機構選舉或經由代議機構同意任命的政府首腦、內閣閣員、部委主要長官及由他們直接委任的官員。政務官掌握著行政機關的決策權和領導權,負有決策、計劃、協調、組織、監(jiān)督等重要行政職責,并以宣傳和推行執(zhí)政黨的政策和主張為己任。任職須顧及其政治背景、黨派關系、政治主張等因素,不必注意特殊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能力,實行任期制。事務官是政府的中下級公務人員。他們經過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不受執(zhí)政黨和政府更替的影響,非違法失職,不得任意撤換,受文官制度保護。事務官負責為行政決策機構提供咨詢、草擬文件、設計方案、執(zhí)行決策、管理日常公務等,實際操縱著行政機構的運轉。他們需要有從事行政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他們不參與黨派之爭,不與內閣共進退,其職責是執(zhí)行當時政府的政策。在內閣發(fā)生經常更迭的情況下,他們的存在保證了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通常以1870年正式確立公開競爭開始制度,作為英國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標志。五、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歷史意義1、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發(fā)展,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議會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權力,使英國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2、各派可以通過議會斗爭,實現了政治主張;并通過協商和妥協,使政治斗爭在一個有序的狀態(tài)中進行,避免了暴力沖突,對社會的穩(wěn)定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君主立憲制更符合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社會經濟的實際水平,不能簡單認為其一定比共和制保守。3、君主立憲政體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4、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為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提供了一種新的政治模式。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當一個國家開始規(guī)定選舉資格的時候,就可以預見總有一天要全部取消的規(guī)定,只是到來的時間有早有晚而已。1.(2015新課標Ⅰ)18世紀中葉,一位英國內閣成員在議會發(fā)言中說:“諸位都知道,媾和與開戰(zhàn)的權力是由國王掌握的……我們的憲法始終表明,國王在決定和平與戰(zhàn)爭時有權利讓議會參與,也有權利不讓議會參與。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與?!边@表明在當時的英國()A.光榮革命成果受到侵蝕B.立憲政體未能阻止國王專權C.內閣依舊為國王所控制D.國王仍舊保留某些名義權力【解析】本題關鍵信息是“18世紀中葉”。材料信息“媾和與開戰(zhàn)的權力是由國王掌握的”“國王在決定和平與戰(zhàn)爭時有權利讓議會參與,也有權利不讓議會參與”“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與”體現了18世紀中葉時英國國王還掌握媾和與開戰(zhàn)的權力,但是國王作出決定要有議會的參與,這說明了當時英國國王仍舊保留某些名義上的權力,故選D項。A、B、C三項不符合18世紀中葉英國的情況,排除。高考真題D2.(2013新課標Ⅰ)1688年,英國議會迎立荷蘭執(zhí)政威廉為國王,并擁立他的妻子瑪麗(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為女王,目的是()A.加強英國與荷蘭的友好關系B.否定王位世襲男性優(yōu)先原則C.通過雙王相互牽制防止獨裁D.為光榮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解析】選D?!肮鈽s革命”是英國的資產階級、新貴族與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相互妥協的產物,保留君主是其重要體現之一,故D項的表述符合題意。迎立威廉夫婦并非為了加強與荷蘭的友好關系,而是因為威廉的妻子瑪麗與英國王室有血緣關系,符合王位繼承的規(guī)定,且威廉夫婦不是天主教徒,故A項表述錯誤;中世紀的英國,曾有數位女王執(zhí)政,故排除B項;“光榮革命”后,英國頒布《權利法案》,以議會權力高于王權的原則來防止君主獨裁,故排除C項。

D1.1621年,英國下議院的一個委員會來覲見國王詹姆士一世時,他無奈地對侍從吩咐道:“你們擺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國王!”這反映了此時的英國()A.君主立憲制已經建立B.議會對國王形成了制約C.國王與議會的矛盾完全激化D.爆發(fā)了資產階級革命【解析】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你們擺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國王’”,十二位“國王”指的是下議院的一個委員會成員,所以,這反映了此時的英國議會對國王已經形成了制約。B2.有位學者把17世紀40年代明朝崇禎皇帝和英國查理一世兩位君主的暴亡,視為兩個民族歷史的一個楔子——世界的天平開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東方沒落明顯加快。該學者觀察問題的著眼點主要是()A.政權發(fā)生更替B.社會形態(tài)轉變C.文化途徑迥異D.國力對比變化【解析】查理一世死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之中,此后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政體,資本主義在英國快速發(fā)展起來,英國成功實現了近代化,而中國明末的崇禎帝死于農民起義,此后統治中國的清王朝依舊沿著封建主義的道路緩慢前行,沒有實現社會的轉型,東西方發(fā)展的差距日益拉大,所以該學者的觀察點在于東西方社會的轉型,所以答案選B。B3.《英國政治制度史》中說:“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歷史變化聯系起來看,誰也無法否認它是英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變?yōu)樾问降母锩?,而且視野拉的越長,其革命性就越明顯?!边@種革命性主要表現為()A.國家權力的重心決定性地自國王轉至議會B.推翻了封建專制王權,建立了議會制共和國C.實現了從傳統社會向近代民主社會的轉變D.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解析】英國國家權力中心自國王轉至議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且自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后開始,故排除A;B發(fā)生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D是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