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點內(nèi)容:腹前外側壁:腹前外側壁肌肉名稱、位置和形成的結構腹股溝區(qū)的層次特點,腹股溝管的位置、構成和內(nèi)容睪丸下降與腹股溝疝,睪丸和精索的被膜及其與腹壁層次的關系
概念:Scarpa筋膜、腹直肌鞘、弓狀線、白線、腹股溝三角、精索、鞘膜腔結腸上區(qū):大、小網(wǎng)膜的形成和所含的結構胃的位置、毗鄰、韌帶及其血管分布十二指腸的分部及毗鄰肝的位置、毗鄰與韌帶膈下間隙的區(qū)分肝外膽道的組成,膽總管的分段、膽囊的位置、分部與毗鄰胰、脾的位置、分部與毗鄰肝門靜脈的毗鄰與屬支
概念:網(wǎng)膜孔、十二指腸空腸曲、十二指腸懸韌帶、肝門、膽囊三角
結腸下區(qū):腸系膜根的位置、跨過的結構乙狀結腸系膜的內(nèi)容及其系膜根跨過的結構左、右腸系膜竇的境界與特點左、右結腸旁溝的位置與交通闌尾的位置、闌尾靜脈血液回流入下腔靜脈的途徑
概念:McBurney點、Lanz點、腹膜后間隙:左、右腎的毗鄰腎的被膜及腎筋膜的區(qū)分腎蒂內(nèi)各結構的位置關系輸尿管腹部的毗鄰左、右腎上腺的毗鄰腹主動脈得分支與毗鄰下腔靜脈的毗鄰
概念:腎竇、腎蒂、Gerota筋膜第六章腹部第一節(jié):概述一、境界與分區(qū)
(二)、淺筋膜:腹壁下部(臍平面以下)分兩層:
淺層稱Camper筋膜,富含脂肪
深層為膜樣層,稱Scarpa筋膜,后者向下在腹股溝韌帶下方附著于闊筋膜,在中線附著于白線、也可以與會陰淺筋膜(Colles筋膜)相連。
第二節(jié)腹前外側壁(一)、皮膚:除腹股溝附近的皮膚外,其它部位的皮膚移動性較大。一、層次起自股動脈,走向髂前上棘,分布于腹前外側壁下外側份。1、淺動脈:①腹壁淺動脈:起自股動脈,越過腹股溝韌帶中、內(nèi)1/3交界處走向臍部。②旋髂淺動脈:
2、淺靜脈:多在脂肪層臍以上:胸腹壁靜脈匯入腋靜脈;腹壁上靜脈匯入胸廓內(nèi)靜脈。
臍區(qū)的淺靜脈還和附臍靜脈相吻合,回流入肝靜脈。臍以下:腹壁淺靜脈
注入大隱靜脈腹壁下靜脈
注入髂外靜脈第7肋間神經(jīng)分布于劍突平面,第10肋間神經(jīng)分布于臍平面,第1腰神經(jīng)分布于腹股溝韌帶和恥骨聯(lián)合上方的平面。3、淺淋巴管:臍平面以上注入腋淋巴結,臍平面以下入腹股溝淺淋巴結。4、皮神經(jīng):
(三)肌層腹直肌及3層扁肌組成
1.腹直肌上寬下窄,起于胸骨劍突和5~7肋軟骨的前面,止于恥骨聯(lián)合和恥骨嵴。有3-4條橫行的腱劃。2.腹外斜肌1)腹股溝管淺環(huán):
為在恥骨結節(jié)外上的一個三角形裂隙,由外側腳、內(nèi)側腳、腳間纖維和反轉(zhuǎn)韌帶共同圍成。2)反轉(zhuǎn)韌帶3)腹股溝韌帶4)腔隙韌帶(陷窩韌帶)和恥骨梳韌帶
3.腹內(nèi)斜肌
4.腹橫肌
1)腹股溝鐮(聯(lián)合腱)
2)提睪肌
(四)腹橫筋膜:
1.腹直肌筋膜;2.構成腹股溝管后壁;3.腹股溝管深環(huán);4.深環(huán)內(nèi)側增厚形成窩間韌帶;
5.精索內(nèi)筋膜(五)腹膜外筋膜(腹膜外脂肪)
位于腹橫筋膜與壁腹膜間。
內(nèi)有髂外血管及分支,髂外淋巴結,生殖股神經(jīng),脂肪等。(六)壁腹膜臍以下形成5條皺襞,襞下端和腹股溝韌帶上方有5個窩。
1.皺襞:臍正中襞內(nèi)含臍尿管索;臍內(nèi)側襞含臍動脈索;
臍外側襞包裹腹壁下血管。
2.窩:腹膜溝外側窩:臍外側襞外側,對著深環(huán);
腹股溝內(nèi)側窩,外側襞內(nèi)側,對淺環(huán)和海氏三角;
膀胱上窩。(七)腹前外側壁深層的血管和神經(jīng)
起自髂外動脈,為此區(qū)的深部結構(肌肉、髂骨等)的營養(yǎng)血管。1、血管1)腹壁上動脈2)腹壁下動脈3)旋髂深動脈:2.神經(jīng)(1)髂腹下神經(jīng):髂前上棘內(nèi)側2~3cm處穿入腹內(nèi)斜肌,腹股溝管淺環(huán)上方3~4cm處穿出。分布于恥骨聯(lián)合上方皮膚和腹壁下部的肌肉(2)髂腹股溝神經(jīng):在髂腹下神經(jīng)的下方,進入腹股溝管,行于精索上方,出腹股溝管淺環(huán)。分布于陰囊或大陰唇皮膚,肌支支配腹壁下部的肌肉。(3)生殖股神經(jīng):在髂總血管附近分為生殖支和股支。生殖支進入腹股溝管,隨精索下行,出腹股溝管淺環(huán)。分布于提睪肌和陰囊肉膜。
(一)腹直肌鞘:構成半月線、弓狀線
(二)白線和臍環(huán):
3塊闊肌腱膜在中線上會合。上寬下窄,少血管。在臍周形成臍環(huán)。二、局部結構1.腹股溝管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內(nèi)斜肌外口:腹股溝管淺環(huán)(三)腹股溝管是腹外斜肌腱膜與腹橫筋膜之間的裂隙。有4壁2口。內(nèi)容:男性精索;女性子宮圓韌帶2.腹股溝管上壁:腹內(nèi)斜肌和腹橫肌下緣3.腹股溝管下壁:腹股溝韌帶4.腹股溝管后壁:腹橫筋膜聯(lián)合腱內(nèi)口:腹股溝管深環(huán)(四)腹股溝三角(Hesselbach三角)
是腹壁下動脈、腹直肌外側緣和腹股溝韌帶內(nèi)側半圍成的三角形區(qū)域。腹壁下動脈外側為腹股溝管深環(huán)。特點:無腹肌,腹橫筋膜薄,腹股溝管淺環(huán)恰在此區(qū)。易發(fā)生腹股溝直疝。
三、睪丸下降與腹股溝疝的關系腹膜形成鞘突,隨睪丸下降,最后形成睪丸鞘膜與鞘膜腔。穿過腹股溝管的一段鞘突閉鎖,形成鞘韌帶。睪丸下降不到位,為隱睪。鞘突未閉鎖,可致先天性腹股溝斜疝或鞘膜積液。胚胎早期睪丸位于腹后壁,3個月末降至髂窩,7個月到腹股溝管深環(huán),出生前降入陰囊。第三節(jié)結腸上區(qū)介于膈與橫結腸及其系膜之間。包含食管腹部、胃、肝、肝外膽道和脾等結構。
一、食管腹部長約1~2cm,食管右緣與胃小彎無明顯界線,左緣與胃底間有賁門切跡為界。食管前面有迷走神經(jīng)前干,后面有迷走神經(jīng)后干走行。動脈來自膈下動脈和胃左動脈的食管支。二、胃
(一)位置與毗鄰1、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小部分位于腹上區(qū)。賁門在11胸椎左側,幽門在第1腰椎下緣右側。
2、毗鄰:胃前壁右側有左半肝、左側上部為膈,下部與腹前壁相接觸。胃后壁隔網(wǎng)膜囊與脾、胰、左腎、左腎上腺、橫結腸及其系膜相毗鄰。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二)網(wǎng)膜與韌帶網(wǎng)膜是連于胃大、小彎的雙層腹膜。分大、小網(wǎng)膜。
前兩層是胃前后壁漿膜的延續(xù),至臍平面向后反折,向上附著于橫結腸,形成后兩層。前兩層直接連接胃大彎與橫結腸之間稱胃結腸韌帶1、大網(wǎng)膜:連接胃大彎與橫結腸之間,由4層腹膜折疊而成。
2、小網(wǎng)膜:是連接膈、肝靜脈韌帶裂和肝門與胃小彎和十二指腸上部之間的雙層腹膜。肝胃韌帶:為左側的大部分,是從膈、肝靜脈韌帶裂連于胃小彎。
肝十二指腸韌帶:右側的小部分,從肝門連于十二指腸上部。小網(wǎng)膜右側為游離緣,其后方是網(wǎng)膜孔。小網(wǎng)膜和胃后方有網(wǎng)膜囊。網(wǎng)膜囊omentalbursa位置與境界:前壁:小網(wǎng)膜、胃后壁、大網(wǎng)膜前2層;后壁:大網(wǎng)膜后2層、橫結腸系膜覆蓋的器官上壁:膈腹膜下壁:大網(wǎng)膜返折處區(qū)分:網(wǎng)膜囊前庭、網(wǎng)膜囊上、下隱窩等部3.胃脾韌帶:胃大彎連于脾門。內(nèi)有胃短血管、胃網(wǎng)膜左血管。4.胃膈韌帶:胃底連于膈下,內(nèi)有胃后血管。5.胃胰韌帶:幽門竇后壁至胰頭、胰頸。
(三)血管與淋巴1.動脈:有6條(1)胃左動脈:行于肝胃韌帶內(nèi),發(fā)出食管支,5~6支至胃前、后壁。(2)胃右動脈:起點不甚恒定。行于肝胃韌帶內(nèi),分支至胃前、后壁。胃左、右動脈終支互相吻合成胃小彎動脈弓。(3)胃網(wǎng)膜右動脈:行于胃結腸韌帶內(nèi),分布于胃前、后壁和大網(wǎng)膜。(4)胃網(wǎng)膜左動脈:經(jīng)胃脾韌帶再入胃結腸韌帶內(nèi),分布于胃前、后壁和大網(wǎng)膜。胃網(wǎng)膜左、右動脈終支吻合成胃大彎動脈弓。(5)胃短動脈:有3~5支,行于胃脾韌帶內(nèi),分布于胃底前、后壁。
2.靜脈:
胃左靜脈和胃右靜脈(收納幽門前靜脈)注入肝門靜脈;(6)胃后動脈:出現(xiàn)率約70%,經(jīng)胃膈韌帶內(nèi)至胃后壁。胃網(wǎng)膜左靜脈、胃短靜脈和胃后靜脈注入脾靜脈
胃網(wǎng)膜右靜脈注入腸系膜上靜脈。
3.淋巴結:(1)胃左、右淋巴結:收納胃小彎側的淋巴,輸出管注入腹腔淋巴結。(2)胃網(wǎng)膜左、右淋巴結:收納胃大彎側的淋巴,輸出管注入脾淋巴結和幽門下淋巴結。(3)賁門淋巴結:收集賁門附近的淋巴,注入腹腔淋巴結。(4)幽門上、下淋巴結:收集幽門部的淋巴,注入腹腔淋巴結。(5)脾淋巴結:收納胃底部的淋巴,輸出管注入腹腔淋巴結。(五)神經(jīng):1、交感神經(jīng)T6-10內(nèi)臟神經(jīng)腹腔叢、節(jié)胃2、副交感神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的胃前支(起自前干)和胃后支(起自后干)。
三、十二指腸位置(一)分部及毗鄰
1、上部:十二指腸球。(1)位置:平對第1腰椎。
下方:胰頭、胰頸;后方:胃十二指腸動脈、膽總管、肝門靜脈及下腔靜脈相鄰。(2)毗鄰:前上方:肝方葉、膽囊、網(wǎng)膜孔;2、降部:(1)位置:第2腰椎右側,起自十二指腸上曲→脊柱右側→第3腰椎水平向左形成十二指腸下曲。外側:結腸右曲后方:右腎門、腎蒂、輸尿管(2)毗鄰:前方:橫結腸及其系膜,上半有肝右葉,下半有腸袢內(nèi)側:胰頭、胰、膽總管
3、水平部(橫部):10-12cm
(1)位置:橫過第3腰椎前方至其左側,移行為升部。(2)毗鄰:上方:胰頭、鉤突后方:右輸尿管、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前方:腸系膜上動脈、靜脈。此部介于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的夾角處,易引起Wilkie綜合癥。
4、升部:2-3cm
在脊柱左側上升,至第2腰椎左側后形成十二指腸空腸曲,續(xù)為空腸。是空腸起始的標志。
十二指腸上襞:十二指腸空腸曲左側、橫結腸系膜根下方的腹膜皺襞。(二)十二指腸懸肌位于十二指腸上襞右上方的深部,將十二指腸空腸曲懸吊于右膈腳上。(三)血管1.動脈:胰十二指腸上前、后動脈胰十二指腸下動脈十二指腸上動脈、十二指腸后動脈、胃網(wǎng)膜右動脈的分支。2.靜脈:與動脈伴行、同名,匯入腸系膜上靜脈。
三、肝(一)位置與毗鄰
1、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區(qū)和腹上區(qū),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
2、毗鄰:(1)上方:有膈、膈上為右肋膈隱窩、右肺底、心(2)后緣:鄰食管腹部。與相鄰,(3)下面:膽囊、下腔靜脈、右腎、右腎上腺、結腸右曲、十二指腸上部、幽門、胃前壁
(二)韌帶與膈下間隙:
1、肝的韌帶:鐮狀韌帶,左、右冠狀韌帶,左、右三角韌帶,肝圓韌帶,肝胃韌帶,肝十二脂腸韌帶。
2.膈下間隙介于膈和橫結腸及其系膜之間,被肝分為肝上、下間隙。
肝上間隙:借鐮狀韌帶和左三角韌帶分為右肝上間隙、左肝上前間隙、左肝上后間隙。
肝下間隙:以肝圓韌帶分為右肝下間隙(肝腎隱窩)和左肝下間隙,后者又被小網(wǎng)膜和胃分為左肝下前間隙和左肝下后間隙(網(wǎng)膜囊)。
(三)肝門和肝蒂
1、肝門、肝蒂在肝門處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動脈左、右支居中,肝門靜脈左、右支在后。三者的匯合或分叉點,肝左、右管最高,肝門靜脈次之,肝固有動脈最低。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nèi),膽總管位于肝門靜脈右前方、肝固有動脈的右側。2、第二肝門:在膈面腔靜脈溝的上部、肝左、中、右靜脈出肝處稱第二肝門。3、第三肝門:在腔靜脈溝下部,有右半肝臟面的副肝右靜脈及尾狀葉的小靜脈出肝處稱第三肝門。(四)分葉與分段
1.肝段的概念:肝內(nèi)的管道有2大系統(tǒng)(1)肝靜脈系統(tǒng):肝左、中、右靜脈,肝右后靜脈和尾狀葉靜脈。(2)Glission系統(tǒng):由血管周圍纖維囊(Glission囊)包繞肝門靜脈、肝動脈和肝管形成。
肝段是依Glission系統(tǒng)的分支與分布和肝靜脈的走行劃分的。
Glission系統(tǒng)分布于肝段內(nèi),肝靜脈走行于肝段間。
尾狀葉(段Ⅰ)左外上段(段Ⅱ)左半肝左外葉 左外下段(段Ⅲ)左內(nèi)葉(段Ⅳ)
右前下段(段Ⅴ)右前葉右前上段(段Ⅷ)右半肝右后下段(段Ⅵ)右后葉右后上段(段Ⅶ)較常用的是Couinaud的5葉8段分法。(四)分葉1、上面右后上段右后下段右前葉左內(nèi)葉左外上段左外下段2、下面右后下段右后上段右前下段左內(nèi)葉左外下段左外上段(五)肝的淋巴回流:1、淺組淋巴管膈面臟面:后組:注入膈上淋巴結左組:胃左淋巴結右組:注入主動脈前淋巴結注入肝淋巴結2、深組淋巴管升干:縱隔后淋巴結降干:肝淋巴結五、肝外膽道(一)膽囊1、位置:膽囊窩內(nèi)2、分部:底、體、頸
上方:肝下方:十二指腸上部及橫結腸左:幽門右:結腸右曲前:腹前壁3、毗鄰:膽囊三角:由膽囊管、肝總管、肝臟面圍成,其內(nèi)通過膽囊動脈。膽囊管:內(nèi)有螺旋狀黏膜皺襞,稱Heister瓣。以銳角與肝總管匯合成膽總管(二)肝管、肝總管及膽總管1.肝管2.肝總管:前方有時有膽囊動脈或肝右動脈通過。Oddi括約肌包括膽總管括約肌、胰管括約肌和肝胰壺腹括約肌三部分。3.膽總管:分4段(1)十二指腸上段: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nèi)(2)十二指腸后段:十二指腸上部后面,走在下腔靜脈的右前方,肝門靜脈的右側。(3)胰腺段:在胰頭后或胰與十二指腸之間后方。
(4)十二指腸壁段:斜穿十二指腸降部內(nèi)側壁,與胰管匯合,形成肝胰壺腹。
六、胰(一)位置、分部與毗鄰:胰橫位于腹上區(qū)和左季肋區(qū)、平對第1~2腰椎,網(wǎng)膜囊的后面。
1.胰頭:被十二指腸環(huán)繞。胰頭下部向左突出,伸入腸系膜上動、靜脈的后方,稱為鉤突。
前面有橫結腸系膜越過,鄰空腸;后面有下腔靜脈、右腎靜脈、膽總管。2、胰頸:前上方有幽門、后面右腸系膜上靜脈通過,并在此與脾靜脈匯合成肝門靜脈。
前方:隔網(wǎng)膜囊與胃相鄰;后方:腹主動脈、脾靜脈、左腎、左腎上腺;上緣:與腹腔干和腹腔叢相鄰,脾動脈沿上緣向左走行;3、胰體:位于第1腰椎平面。4、胰尾:末端達脾門,位于脾腎韌帶內(nèi)。下方:與結腸左曲相鄰;后面:左腎、左腎上腺;前面:脾動靜脈。(二)胰管和副胰管胰管:貫穿胰腺全長。副胰管:位于胰頭上部(三)血管及淋巴:胰的動脈有胰十二指腸上前、后動脈,胰十二指腸下動脈、脾動脈分支。胰實質(zhì)內(nèi)的淋巴注入胰上、下淋巴結、脾淋巴結,最后入腹腔淋巴結。
七、脾(一)位置和毗鄰
1、位置:
左季肋區(qū)深部、胃底與膈之間、在腋中線后方,相當于第9~11肋的高度,其長軸與第10肋一致。(2)臟面:前上方鄰接胃(胃底),后下方與左腎、左腎上相鄰;(3)下方:結腸左曲;(4)脾門:鄰近胰尾。2、毗鄰:(1)膈面:與膈、膈結腸韌帶接觸;(二)韌帶:有4條韌帶:胃脾韌帶膈脾韌帶脾腎韌帶脾結腸韌帶
(三)脾的血管:脾動、靜脈八、肝門靜脈(一)組成與類型:
通常由腸系膜上靜脈和脾靜脈匯合而成。由于腸系膜下靜脈和胃左靜脈注入肝門靜脈的部位不同,可有多種類型。(二)位置:以胰頸后方最為多見,也可在胰頭后方,或在頸與體交界的后方匯合。(三)屬支:有7條:腸系膜上、下靜脈,胃左、右靜脈,膽囊靜脈,附臍靜脈,脾靜脈。
結腸下區(qū)介于橫結腸及其系膜與骨盆上口之間。包括左、右結腸旁溝,左、右腸系膜竇,空、回腸、盲腸、闌尾、結腸,分布于腸的血管和肝門靜脈等。
第四節(jié)結腸下區(qū)一、空腸和回腸(一)位置與形態(tài)結構
上端于第2腰椎體左側起自十二指腸空腸曲、下端至右髂窩續(xù)于盲腸。近側2/5為空腸、遠側3/5為回腸。X線片上將小腸分為6組。
1組為十二指腸,
2、3組為空腸,
4、5、6組為回腸??铡⒒啬c的區(qū)別:自學(二)腸系膜腸系膜根:起自第2腰椎左側,止于右骶髂關節(jié)前方,長約15cm。腸系膜根將橫結腸及其系膜與升、降結腸的區(qū)域分為左、右腸系膜竇。
腸系膜為雙層腹膜,內(nèi)含血管、神經(jīng)、淋巴管、淋巴結等。腸壁與雙層腹膜間形成系膜三角,有血管神經(jīng)進入腸壁。左腸系膜竇:
介于降結腸、腸系膜根、橫結腸及其系膜的左側半、乙狀結腸及其系膜之間,向下通盆腔,炎癥蔓延。右腸系膜竇:位于腸系膜根、升結腸、橫結腸及其系膜右側半之間,近乎封閉,滲出液易積聚。(三)血管、淋巴及神經(jīng)動脈弓。
1、動脈空、回腸動脈起自腸系膜上動脈的左側壁,約12~18條。
末級動脈弓發(fā)出直動脈,進入腸壁。直動脈間缺少吻合。扇形切除,保證腸壁血供。
弓的數(shù)目自近側向遠側逐漸增多,至遠側1/4段可達4級或5級弓。2、靜脈:空、回腸靜脈注入腸系膜上靜脈。3、淋巴:腸系膜淋巴結腸系膜上淋巴結腸干腹腔淋巴結4、神經(jīng):交感神經(jīng)來自脊髓9~11胸節(jié),經(jīng)交感干、內(nèi)臟大、小神經(jīng),到腹腔神經(jīng)節(jié)和腸系膜上神經(jīng)節(jié)換神經(jīng)元,節(jié)后纖維分布于腸壁。抑制腸的蠕動和分泌,使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jīng)來自迷走神經(jīng),促進腸的蠕動和分泌。感覺神經(jīng)隨交感和副交感神經(jīng)走行。
二、盲腸和闌尾
(一)盲腸:位于右髂窩內(nèi),高位者可達肝下,低位者可入盆腔,為腹膜內(nèi)位器管,一般稍具活動性,如活動性顯著增大,稱移動性盲腸?;啬c末端開口于盲腸,為回盲口,有上、下2片回盲瓣。
腸壁表面有3條結腸帶,下端會聚于闌尾根部。腸腔內(nèi)面后內(nèi)側壁上有闌尾口。(二)闌尾
1、位置:
位于右髂窩,附于盲腸下端后內(nèi)側壁上。
闌尾遠端位置可變,常見位置有回腸前位、回腸后位、盲腸后位、盲腸下位和盆位等。
闌尾根部的位置不變,其體表投影:McBurney點Lanz點2、闌尾動脈:起自回結腸動脈,行于闌尾系膜的游離緣。3、闌尾靜脈:闌尾靜脈回結腸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肝門靜脈肝門靜脈左、右支肝
三、結腸(一)分部、位置及毗鄰
1、升結腸一般無系膜,長12~20cm,在肝下面形成結腸右曲。內(nèi)側為右系膜竇、回腸袢;外側為右結腸旁溝,向上通肝腎隱窩,向上通右髂窩、盆腔。升結腸病變可累及腹膜后隙、肝下、以至盆腔。2、橫結腸:有系膜,呈弓形。上方有肝、胃;下方有空、回腸。結腸左曲高于右曲,有膈結腸韌帶與膈相連。
3、降結腸:無系膜。內(nèi)側為左腸系膜竇、空腸袢,外側為左結腸旁溝。向下通盆腔。
4、乙狀結腸:自左髂嵴至第3骶椎。橫過髂血管、輸尿管的前方。有系膜,活動性大。
(二)血管:
1、動脈:來自腸系膜上動脈的回結腸動脈、右結腸動脈、中結腸動脈。來自腸系膜下動脈的左結腸動脈、乙狀結腸動脈。
他們的分支在結腸邊緣吻合形成動脈弓,稱邊緣動脈。3、邊緣動脈:發(fā)出直動脈,環(huán)繞腸管并進入腸脂垂。手術時不可隨意牽拉腸脂垂。4、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三)淋巴結腸壁上淋巴結結腸旁淋巴結中間淋巴結腸系膜上、下淋巴結分4級淋巴結
腹膜后間隙介于壁腹膜與腹內(nèi)筋膜之間。上起膈,下至骶骨岬,兩側連于腹膜外筋膜。向上與后縱隔相通,向下與盆腔腹膜后間隙相通。內(nèi)有胰、十二指腸大部、腎、腎上腺、輸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經(jīng)和淋巴結等。一、概述:第五節(jié)腹膜后間隙(一)位置與毗鄰:二、腎1.位置:脊柱兩側;左腎高(T11~L2),右腎低(T12~L3);上端近,下端遠;兩腎門相對(L1);第12肋斜過左腎后面中部,右腎后面上部。在腹前壁位于第9肋前端在腹后壁位于第12肋下緣與豎脊肌外緣的交角處稱脊肋角。腎病變時,此處常有壓痛或叩擊痛。2.毗鄰:兩腎毗鄰共同點:上方--腎上腺下內(nèi)方--腎盂、輸尿管內(nèi)后方--交感干內(nèi)側--大血管,左有腹主動脈,右有下腔靜脈。兩腎后面都有第12肋,第12肋以上與膈、胸膜膜相貼,第12肋以下為肋下血管、神經(jīng)、肌。自內(nèi)向外排列為:腰大肌及生殖股神經(jīng);腰方肌及髂腹下神經(jīng)、髂腹股溝神經(jīng);腹橫肌
上部:胃后壁、脾左腎前面中部:胰尾下部:空腸袢及結腸左曲上部:肝右葉右腎前面中部內(nèi)側緣:十二指腸降部下部:結腸右曲兩腎前面毗鄰不同。(二)腎門、腎竇、腎蒂1.腎門2.腎竇3.腎蒂由前向后:腎靜脈、腎動脈、腎盂由上向下:腎動脈、腎靜脈、腎盂(三)腎血管腎段1、腎動脈和腎段
腎動脈平對第1-2腰椎間盤起于腹主動脈。右腎動脈長,經(jīng)下腔靜脈后方入腎。少數(shù)2支,偶見多支。入腎門前先分為前、后2干,再分為腎段動脈。腎段:每條腎段動脈分布的腎實質(zhì)區(qū)域稱腎段。共5段: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后段腎段動脈有5支,其間缺乏吻合。
腎動脈的變異:常見上極動脈、下極動脈,多起自腎動脈、腹主動脈、腹主動脈與腎動脈起始部的交角處。
左睪丸(卵巢)靜脈、左腎上腺靜脈;可與周圍的靜脈吻合,左腎靜脈約有半數(shù)以上與左腰升靜脈相連,經(jīng)腰靜脈與椎內(nèi)靜脈叢、顱內(nèi)靜脈竇相通,因此左側腎和睪丸的惡性腫瘤可經(jīng)此途徑向顱內(nèi)轉(zhuǎn)移。2、腎靜脈(1)腎內(nèi)靜脈無節(jié)段性分布,有廣泛吻合。(2)左、右腎靜脈的屬支不同
右腎靜脈:無腎外靜脈匯入
左腎靜脈屬支有:(五)被膜1、腎筋膜:分前、后層。在腎的外側兩層融合,續(xù)于腹橫筋膜。在內(nèi)側,前層越過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前方與對側相連。后層與腰大肌、腰方肌筋膜匯合附著于椎體。在上方,前后兩層融合與膈下筋膜相續(xù)在下方,兩層分離,前層消失于髂窩的腹膜外筋膜中;后層與髂筋膜相愈著。前、后層的間隙向下通直腸后隙??勺龈鼓ず蟪錃庠煊?。腹壁肌薄弱,脂肪囊薄時可致腎下垂。腎筋膜發(fā)出許多纖維束,穿過脂肪囊,連于纖維囊,有固定作用。2、腎脂肪囊(腎床):成人厚2cm,后面和邊緣更為發(fā)達,支持保護作用。3、纖維囊:易于剝離,外傷時,應縫合。腎下垂時可固定。三、輸尿管腹部(一)輸尿管的形態(tài):3部3狹窄(二)輸尿管腹部的毗鄰1、左側前方:十二指腸空腸曲、左結腸血管、左睪丸(卵巢)血管、乙狀結腸系膜2、右側前方:十二指腸降部、右結腸血管、回結腸血管、右睪丸(卵巢)血管、回腸末端;
兩輸尿管的前方有升、降結腸血管跨過,結腸手術時勿傷輸尿管。3、右輸尿管的外側(右側):盲腸(回盲部)及闌尾,盲腸后位或回腸后位闌尾炎易累及右輸尿管。腹主動脈、睪丸動脈、第1腰動脈、髂總動脈、髂內(nèi)動脈(三)輸尿管的血液供應1、上部來自:腎動脈、腎下極動脈2、下部來自:四、腎上腺(一)位置:脊椎兩側第11、12胸椎高度、腎的上端(二)毗鄰1、左腎上腺前面上部借網(wǎng)膜囊與胃后壁相隔;下部與胰尾和脾血管后面:膈內(nèi)側:腹主動脈2、右腎上腺前面:肝后面:膈內(nèi)側:下腔靜脈左腎上腺靜脈匯入左腎靜脈:右腎上腺靜脈匯入下腔靜脈,少數(shù)入右膈下靜脈、右腎靜脈或副肝右靜脈。(三)動脈:腎上腺上、中、下動脈(四)靜脈:1、前方:胰、十二指腸水平部、(?。┠c系膜根
2、后方:第1~4腰椎及椎間盤3、右側:下腔靜脈
4、左側:左腰交感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提前施工委托書
- 2025年天津b2考貨運資格證要多久
- 《型翻轉(zhuǎn)床推廣方案》課件
- 2025年山西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模擬題庫答案大全
- 2025年牡丹江貨運上崗證考試題庫答案
- 2025年安順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題
- 2025年安陽a2駕駛證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
- 仿古住宅小區(qū)開發(fā)協(xié)議
- 制造業(yè)工傷理賠調(diào)解協(xié)議
- 公路建設項目招投標難點分析
- “僵尸型”社會組織注銷登記表
- 住院HIS系統(tǒng)流程圖
- 采購部年終總結計劃PPT模板
- 智能交互式無紙化會議系統(tǒng)設計方案
- 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
- 配電箱安裝施工方案
- 湘少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12Petercanjumphigh單元測試題(含答案及)
- 早產(chǎn)兒知情同意書
- 手術質(zhì)量與安全監(jiān)測分析制度
- 2020年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氣象專業(yè)基礎知識》真題庫及答案1000題
- 模型構建的原則和主要步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