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7課課件《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_第1頁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7課課件《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_第2頁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7課課件《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_第3頁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7課課件《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_第4頁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7課課件《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960趙匡胤開封一、崛起與并立916耶律阿保機上京契丹族:原為鮮卑族的一支,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fā)源于中國東北地區(qū),居住在遼河上游一帶,采取半農半牧生活。契丹族的興起為東北地區(qū)的開發(fā)做出了重要貢獻。發(fā)源遼河上游

契丹,中古出現(xiàn)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的一個民族。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游一帶活動。

有男子乘白馬自湟河(今西拉木倫河)而來,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來,二者相遇,結為配偶,生八子。他們的子孫繁衍成為八個部落,逐漸發(fā)展成為以后的契丹族。美麗的傳說契丹歷史史料研讀:體會契丹人的生活特點:以游牧、漁獵為主。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shù)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shù)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qiongtian契丹人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一卓穹廬:一處營帳土著:定居畋獵:狩獵遼墓壁畫《契丹人引馬圖》統(tǒng)一了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遼)率軍四處征討,統(tǒng)一東北地區(qū)吸收漢族先進文化,制定制度發(fā)展農業(yè),手工業(yè)耶律阿保機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

耶律阿保機勇善射騎,明達世務。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漢人韓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習俗,創(chuàng)造契丹文化,發(fā)展農業(yè)、商業(yè)。916年(后梁貞明二年),群臣及諸屬國上尊號曰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建元神冊。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廟號太祖,葬祖陵。想一想

自契丹侵取燕、薊以北,拓跋自得靈、夏以西,其間所生豪英,皆為其用。得中國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顮c《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從材料中找出契丹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提示:學習漢族的政治制度,任用漢人為官,學習中原文化,學習漢族的生活習俗。契丹文字契丹貨幣契丹雞冠壺理一理名稱建立時間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遼10世紀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機(遼太祖)上京臨潢府北宋960年漢族趙匡胤(宋太祖)開封(東京)西夏1038元昊興慶黨項族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之一,是羌族的一支。

史料研讀

黨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黨項羌”的稱謂。據載,羌族發(fā)源于“賜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元昊:拓跋氏,后改稱嵬名曩霄,小字嵬理,黨項族,西夏開國皇帝。祖籍銀州(今陜西榆林米脂縣)。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之后,遠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時因功再次被賜李姓。李元昊繼西平王之位后,棄李姓,自稱嵬名氏。天授禮法延祚十年即公元1047年元昊改回李姓。

公元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在今天的銀川登基稱帝,在位時任用漢人中有才能的人,效仿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倡導農業(yè)生產,注重手工業(yè)發(fā)展。元昊西夏貨幣西夏文字西夏貨幣西夏銅牌想一想:西夏如何鞏固統(tǒng)治的?提示: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并鼓勵墾荒,發(fā)展農牧經濟,還創(chuàng)制西夏文字。北宋遼(契丹)西夏CAB時代特點:民族政權并立民族政權并立西夏遼北宋理一理名稱建立時間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遼10世紀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機(遼太祖)上京臨潢府北宋960年漢族趙匡胤(宋太祖)開封(東京)西夏11世紀前期黨項族元昊興慶府民族關系的特點幽云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和河北,山西北部一帶,此地區(qū)地勢險要,北面是茫茫大漠戈壁,南面是富庶的中原地區(qū),五代中期,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建立后晉,為報答契丹幫助,他將幽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幽云往事燕云十六州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云州。

遼宋關系二、戰(zhàn)爭與和平1.遼太宗時,占領燕云十六州---與中原王朝的沖突加劇遼宋燕云十六州(二)(宋遼關系)不打不相識小小軍事家宋遼宋遼地形圖宋朝失去了燕云十六州,會導致怎樣的后果?幽州云州上京黃龍府農安臨潢府女真韋室巴林左旗南黃河河遼河土河潢江龍黑海渤契丹(遼)晉海東高麗陰山木葉山東京開封北遼云州武州新州朔州寰州應州蔚州涿州幽州順州薊州檀州儒州媯州莫州濮陽澶州北京大同薊縣高粱河陳家谷幽云十六州宋遼主要交戰(zhàn)地點岐溝關瓦橋關瀛州河間宋渤海河黃水干桑

宋遼交戰(zhàn)形勢北宋名將楊業(yè)(楊令公)浴血奮戰(zhàn),兵敗被俘后寧死不屈,絕食殉國。

宋太宗2.對遼從用兵到防御宋太祖晚期北宋與遼保持友好關系宋太宗向遼發(fā)動數(shù)次戰(zhàn)爭遭到失敗,只好采取防御政策(二)(宋遼關系)不打不相識澶州二、戰(zhàn)爭與和平蕭綽,遼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澶州東京寇準宋真宗3.澶淵之戰(zhàn)澶

戰(zhàn)1.時間:2.交戰(zhàn)雙方3.交戰(zhàn)地點:4.關鍵人物5.戰(zhàn)爭結果:請同學們做一個小小軍事家,結合課文和下圖,完成下面的戰(zhàn)爭報告吧!攻方:守方:宋真宗時遼北宋遼北宋澶州(古稱澶淵)寇準宋真宗雙方議和,簽訂“澶淵之盟”(二)(宋遼關系)不打不相識北宋:北宋建立后,對遼用兵失敗,產生畏遼心理遼:1、蕭太后以戰(zhàn)迫和思想,通過議和,獲得經濟利益。2、遼軍損失大將,士氣低落,同時也為了避免腹背受敵。

澶淵之盟能夠簽訂的原因有哪些?(從北宋、遼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二、戰(zhàn)爭與和平澶淵之盟一.遼宋約為兄弟之國,遼圣宗稱宋真宗為兄。二.雙方撤兵,各守邊界。三.宋每年向遼納助軍旅之費,“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四.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互市貿易。在邊界設置的貿易市場北宋西夏遼“澶淵之盟”(1005年)“澶淵之盟”的影響: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負擔;結束遼宋幾十年的戰(zhàn)爭,在很長時間內保持著和平局面。4.澶淵之盟1)內容:2)作用: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二)(宋遼關系)不打不相識遼軍撤回,宋朝給遼歲幣。北宋與遼的關系:宋真宗:澶州之戰(zhàn)宋真宗:澶淵之盟戰(zhàn)和宋太宗:北伐3.西夏與北宋的關系材料二:...達成和議,宋冊封元昊為‘夏國主’,元昊對宋稱臣...宋每年予西夏‘歲賜’...(慶歷和議)——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一:元昊稱帝后,先后與北宋進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戰(zhàn)。

——《宋史新論》二、戰(zhàn)爭與和平根據材料,概括宋夏關系有什么特點?1,先戰(zhàn)后和2,宋給西夏歲幣宋夏關系戰(zhàn)爭連年的戰(zhàn)爭使西夏受到很大損失,人民處于困苦之中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宋夏邊界貿易興旺(三)(宋夏關系)戰(zhàn)爭與和平閱讀課文36頁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元昊稱帝以后,西夏與北宋關系怎樣?2.后來西夏為什么與北宋議和?3.訂立宋夏和約內容是什么?4.宋夏和議有什么作用?西夏西夏的建立及與北宋的關系(1)建立者:元昊(2)定都:興慶(3)與北宋的和戰(zhàn)···西夏與北宋的和戰(zhàn)B.1044年達成和議A.兩國交戰(zhàn)西夏武士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對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有什么影響?1)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使北宋與遼、西夏之間保持著和平穩(wěn)定的局面。2)對社會經濟而言,避免了戰(zhàn)爭帶來的破壞,促進了我國邊遠地區(qū)的貿易與開發(fā),有利于經濟的交流和發(fā)展。3)對于民眾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另一方面:使民眾生活環(huán)境相對安定,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融合1、宋遼:澶州之戰(zhàn)

澶淵之盟2、宋夏:三川口之戰(zhàn)

慶歷和議戰(zhàn)和二、戰(zhàn)爭與和平從宋遼,宋夏關系來看,民族間交往的方式有幾種?以哪種方式為主?民族關系的特點

戰(zhàn)和

這些圖片反映了什么問題?這些圖片反映了什么問題?宋代官吏服飾門吏圖——宣化遼墓壁畫西夏貴族像宋代日常服飾遼代服飾這些圖片反映了什么問題?西夏銅牛西羌之俗,歲時以耕稼為事,略與漢同。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這些圖片反映了什么問題?觀察圖片,思考:這些圖片給我們什么啟示?遼三彩西夏瓷器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1.與北宋達成澶淵之盟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是()A.西夏B.金C.遼D.元C2.“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差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