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與賞評教學教材_第1頁
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與賞評教學教材_第2頁
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與賞評教學教材_第3頁
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與賞評教學教材_第4頁
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教學與賞評教學教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語(guóyǔ)《召公諫厲王彌謗》教學與賞評戴新安第一頁,共28頁。

以史為鑒第二頁,共28頁。召公諫厲王弭謗

《國語(guóyǔ)》退出(tuìchū)第三頁,共28頁。學習(xuéxí)目的了解《國語》的相關知識。體會(tǐhu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義。第四頁,共28頁。學習(xuéxí)重點感受召公諫辭明白透徹、深入淺出的特點(tèdiǎn)。召公:召穆公,名虎,時為周厲王卿士

第五頁,共28頁?!秶Z(guóyǔ)》簡介《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全書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分國編次,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后五百年的史事。相傳它和《左傳》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最初是左丘明傳誦,最后(zuìhòu)經(jīng)列國史官改編、潤色而成。成書時代大約在戰(zhàn)國初年。

第六頁,共28頁。周厲王

周厲王是西周(XīZhōu)第十位王,在位37年。在位期間,橫征暴斂。

第七頁,共28頁。背景(bèijǐng)簡介在厲王統(tǒng)治時期,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對內封山占水,壟斷了山林川澤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采樵、漁獵,斷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計。對外興師動眾,征伐鄰邦,不斷加重老百姓的負擔。他的倒行逆施(dàoxíngnìshī)、橫征暴斂,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朝野上下,危機四伏,民怨沸騰。這自然引起像召公這樣有識之士的憂慮。第八頁,共28頁。譯文原文: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蓖跖?,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mòɡǎn)言,道路以目。譯文:周厲王暴虐,國都里的人指責厲王。召穆公報告說:“百姓無法忍受君王的政令。”厲王發(fā)怒,找到衛(wèi)國的巫師,派其監(jiān)視公開指責自己的人。巫者將這些人報告厲王,就殺掉他們。國都里的人都不敢說話,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第九頁,共28頁。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眳柾醺吲d了,告訴召公說:“我能止住謗言了,大家(dàjiā)終于不敢說話了?!钡谑?,共28頁。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召公說:“這是堵他們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厲害。河水堵塞而沖破(chōnɡpò)堤壩,傷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樣。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暢通,治理國家,統(tǒng)治民眾的人,要引導他們講話。第十一頁,共28頁。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曚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érhòu)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所以君王處理政事,讓公卿官吏進獻詩,史官進獻有借鑒意義的史籍,樂師誦讀警句、格言,盲人吟詠詩篇,有眸子而看不見的盲人誦讀諷諫之言,各類工匠進諫,平民則將自己的意見轉達給君王,近侍之臣盡規(guī)勸之責,親戚彌補帝王過失,監(jiān)察帝王行為,太師、太史進行教誨,元老大臣整理闡明,然后君王考慮實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違背事理。第十二頁,共28頁。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cáiyònɡ)于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cáiyònɡ)衣食者也。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樣,社會的物資財富全靠它出產(chǎn);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樣,人類的衣食物品全靠它產(chǎn)生。人們用嘴巴發(fā)表議論,政事的成敗得失就能表露出來。人們以為好的就盡力實行,以為失誤的就設法預防,這是增加衣食財富的途徑啊。第十三頁,共28頁。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人們心中所想的通過嘴巴表達,他們考慮成熟(chéngshú)以后,就自然流露出來,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來輔助你的人(君王)還能有幾個呢?"第十四頁,共28頁。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mòɡǎn)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厲王不聽。于是國都里的人再不敢講話。三年以后,便將厲王放逐到彘地(晉地,今山霍縣)去了。第十五頁,共28頁。內容(nèiróng)述評全文(quánwén)分三段。第一段,寫周厲王弭謗的方法,寥寥幾筆,便寫出王虐民怨的狀況。第二段,寫召公諫弭謗,從正反兩面反復闡明不可“防民之口”,懇切有力。第三段,寫弭謗的結果,“流王于彘”,完全應驗了召公的諫言。

第十六頁,共28頁。藝術(yìshù)特色1、邏輯嚴密,說服力強。文章句句相銜,邏輯嚴密。如第一段:“厲王虐,國人謗王?!薄芭啊笔恰爸r”的原因,“謗”是“虐”的結果。下文的“民不堪命矣”,也源于“虐”和“謗”。而王的“怒、監(jiān)、殺”是聽了召公勸告后的反應,由怒而監(jiān),由監(jiān)而殺,具有內在聯(lián)系?!澳已裕缆芬阅俊庇质恰芭?、監(jiān)、殺”的結果。全文不過二百余字,卻具有“反、正、反”的兩次轉折。多用短句,每句大多三五字,最多也不過九句,句句擲地有聲,讀來有一種(yīzhǒnɡ)緊迫感,增加了課文的氣勢,也使課文具有較強的說服力。第十七頁,共28頁。2、比喻(bǐyù)生動形象。召公針對厲王的暴政,以“為川”為喻,警誡厲王要尊重(zūnzhòng)民意,體察民情,弭謗猶如壅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盀榇ㄕ邲Q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寓說理于比喻之中,含有深刻的哲理。把“民之有口”比喻為“土之有山川也”,從積極的方面指出,應當正確認識民“謗”,才能做到“行善而備敗”。第十八頁,共28頁。3、詳略(xiánɡlüè)得當。文章寫召公的兩次進諫,但詳略不一。前一次進諫,只用“民不堪命矣”五個字,惜墨如金,是略寫;后一次進諫,運用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和類比、對比等論證方法,如江河直下,洋洋灑灑,是詳寫。對諫辭詳寫,對勸諫的原因和結果則略寫。詳者不嫌其繁,略者不顯其簡,恰到好處。就人物(rénwù)來說,召公詳寫,厲王和國人略寫。

第十九頁,共28頁。思考(sīkǎo)與練習一、召公為什么認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認為江河(jiānɡhé)堵塞不通,就會引起決堤泛濫,受到傷害的人一定很多。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讓人民講話,也必然會引起類似江河(jiānɡhé)決堤泛濫那樣的嚴重后果。召公的政治主張就是“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本褪且尷习傩瞻言捳f出來,才是為政者的正確途徑。第二十頁,共28頁。二、周厲王拒諫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給今人留下了怎樣的歷史教訓?厲王是我國歷史上一名的暴君。他拒諫的原因來自于他的暴虐兇殘、剛愎自用。他不僅認識不到危機,反而沾沾自喜,表現(xiàn)了他的殘忍和昏庸。這段歷史,卻是為了警告后來的統(tǒng)治階級(特別是最高統(tǒng)治者),應該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點(quēdiǎn)。多聽聽底層社會的意見,天下才能長治久安。這就是文章真正的命意所在。第二十一頁,共28頁。資料(zīliào)鏈接相關評論作者(zuòzhě)介紹作者(zuòzhě)逸事補充注釋返回(fǎnhuí)第二十二頁,共28頁。1.關于《國語》作者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漢書·司馬遷傳》左丘明……復采錄前世穆王以來,迄魯?shù)恐遣D,邦國成敗,嘉言善語……以為《國語》。──韋昭《國語解·敘》昔左丘明將傳《春秋》,乃先采列國(lièguó)之史,國別為語,旋獵其英華,作《春秋傳》。而先采集之語,草稿具存,時人共傳習之,號曰《國語》,殆非丘明本志也。故其辭多枝葉,不若內傳之簡直俊健,甚者駁雜不類,如出他手。蓋由當時列國(lièguó)之史,材有厚薄,學有淺深,故不能醇一耳。不然,丘明特為此重復之書。何也?──《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三“經(jīng)籍十”引相關(xiāngguān)評論第二十三頁,共28頁。2.關于《國語》的評價《國語》記諸國君臣相與言語謀議之得失也。──《釋名·釋典藝》《國語》一書,深厚渾樸,《周(語)》《魯(語)》尚矣?!吨苷Z》辭勝事,《晉語》事勝辭?!洱R語》單記桓公霸業(yè),大略與《管子》同。如其妙理瑋辭,驟讀之而心驚,潛玩之而味永,還須以《越語》壓卷(yājuàn)。──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二百九引陶望齡語吾讀《國語》之書,蓋知此編之中,一話一言皆文、武之道也。而其辭宏深雅奧,讀之味猶雋永。然則不獨其書不可訾,其文辭亦未易貶也。──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二百九引戴仔語左氏《國語》,其文深宏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柳宗元《非國語·序》返回(fǎnhuí)相關(xiāngguān)評論第二十四頁,共28頁。作者(zuòzhě)介紹關于左丘明的記載最早見于《論語(lùnyǔ)·公冶長》。唐孔穎達認為姓左名丘明(《春秋左氏傳序疏》)。清代朱彝尊認為左丘為復姓(《經(jīng)義考》)。清代俞正燮又認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已類稿·左邱明子孫姓氏論》)。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詳?!犊鬃蛹艺Z·觀周篇》說:“孔子將修《春秋》,與左丘明乘,如周,觀書于周史,歸而修《春秋》之經(jīng),丘明為之傳,共為表里?!蔽粗鶕?jù)。不過一般論者據(jù)《左傳》所記事實,都認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左傳》的寫作年代,至今沒有定論,清代崔述根據(jù)書中文風及記事繁簡分析,主張“上距定、哀未遠,亦不得以為戰(zhàn)國后人也”(《洙泗考信錄·余錄》)。日本學者狩野直喜則據(jù)顧炎武《日知錄》卷四《左氏不必盡信》條說:“左氏預斷秦孝公以前事皆有驗,孝公后概無征,則左氏時代從可推斷?!睏畈洞呵镒髠髯ⅰで把浴芬蚨茰y:成書在公元前403年魏斯為侯以后,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以前。正因此,有人主張作《左傳》的左丘明與孔子所見過的左丘明為兩個人。返回(fǎnhuí)第二十五頁,共28頁。左丘明姓氏(xìngshì)推考左丘明的姓氏長期難以確定,以新近發(fā)現(xiàn)的《左傳精舍志》和古今有關情況來看,在丘明一族的姓氏經(jīng)歷了一個初以丘為氏——后以左為氏——再后來復以丘為氏、并且(bìngqiě)一直延續(xù)至今的復雜的變遷過程。據(jù)此,則左丘明本人處在以左為氏的階段,其后人則“去左襲丘”,復以丘為氏,并追認左丘明為丘姓始祖。——《管子學刊》2001年1期

作者(zuòzhě)逸事返回第二十六頁,共28頁。補充注釋1.衛(wèi)巫商代統(tǒng)治者非常迷信天命鬼神,每事必求神問卜而后決。到了周代,這種情況已經(jīng)有所改變,但統(tǒng)治者仍幻想用鬼神來愚弄人民。所以“巫”在當時具有特殊的作用。韋昭《國語注》說:“以巫有神靈,有謗必知之。”意思是說,巫能通神,他能覺察到誰是謗者。其實,課文中的“衛(wèi)巫”,已完全變成了厲王的耳目和幫兇,是厲王用來鎮(zhèn)壓人民的工具。2.公卿至于列士周代大臣的等級分公、卿、大夫、士四等,而士又分上士、中士和下士(xiàshì),故稱“列士”。3.獻詩當時周王朝及各諸侯國搜集的歌謠和士大夫撰寫的詩篇。流傳到今天的《詩經(jīng)》就是從周代保留下來的這類詩篇的一部分。第二十七頁,共28頁。4.瞽、瞍、矇他們都是盲人,這里也兼指官職?!秶Z·楚語上》:“臨事有瞽史之導,宴居有師工之誦。史不失書,矇不失,以訓御之?!痹谙惹匚墨I中,瞽與史,有時合稱,有時又分而言之。如《國語·周語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古代樂官皆以盲人充任(chōngrèn),據(jù)說是由于他們的聽覺敏銳,善于辨別音律。但這幾種盲人又略有差別。從等級上講,“瞽”是樂官中的太師(下文“師”是少師,比“太師”級別略低,也是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