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學函數(shù)和無機物性質課件_第1頁
熱力學函數(shù)和無機物性質課件_第2頁
熱力學函數(shù)和無機物性質課件_第3頁
熱力學函數(shù)和無機物性質課件_第4頁
熱力學函數(shù)和無機物性質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級無機化學中級無機化學熱力學函數(shù)和無機物性質1晶格能與離子化合物的穩(wěn)定性2鍵能與共價化合物的穩(wěn)定性3水合離子的熱力學性質和鹽類的溶解性熱力學函數(shù)和無機物性質1晶格能與離子化合物的穩(wěn)定性

K為平衡常數(shù),Q為反應商。在K表達式中,pA、pB、pC、pD是在平衡時刻物種A、B、C、D的分壓力。在Q表達式中的pA、pB、pC、pD是任意時刻物種A、B、C、D的分壓力。對反應A+BC+D3.1

晶格能與離子化合物的穩(wěn)定性3.1.1自由能、化學平衡和穩(wěn)定性概念Q是該體系偏離平衡狀態(tài)的一個衡量尺度?!?/p>

G=△G+RTlnQ=-RTlnK+RTlnQ=RTln(Q/K)K為平衡常數(shù),Q為反應商。在K表達式中,pA

在已知平衡常數(shù)K

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這種偏離定量化,并由此預測該化學體系在達到化學平衡時向產(chǎn)物方向還是向反應物方向進行的自發(fā)性。QK,△G0,則由反應物生成產(chǎn)物的反應將自發(fā)進行;Q=K,△G=0,體系處于平衡。QK,根據(jù)△G=RTlnQ/K,△G0,反應向生成反應物方向進行;

為了進行參比,對化學有用的另一特定條件是反應物和產(chǎn)物都處于標準態(tài),此時Q=1,在這種情況下,△G=△G=-RTlnK

這樣一來,△G的符號和數(shù)值的大小就反映了標準態(tài)體系對平衡態(tài)偏離的方向和程度。在已知平衡常數(shù)K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這種偏離定量化

因此,如果對于每生成或消耗1mol的氣體,此項貢獻在300K時將小于2.5kJmol-1(8.314×298×10-32.5),由此,在數(shù)值上實驗化學家常將△H和△U等同對待。另一個十分重要的熱力學方程式是:△G=△H-T△S=△U+△(pV)-T△S

其中△S是產(chǎn)物和反應物相對混亂度的一種衡量尺度。顯然,如果氣相反應增加了氣體的分子數(shù),凝聚相反應分子數(shù)增大等,此時△S>0,將有利于反應。對有氣體參與的反應

△(pV)=△(nRT)因此,如果對于每生成或消耗1mol的氣體,此

要衡量體系是否是熱力學穩(wěn)定體系,需從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能量差去考慮,若產(chǎn)物的能量低于反應物的能量,則反應物在熱力學上為不穩(wěn)定的(圖1-1A到C)。反之若產(chǎn)物的能量高于反應物的能量,則反應物在熱力學上是穩(wěn)定的(圖1-1A到B)。穩(wěn)定性分熱力學穩(wěn)定性和動力學穩(wěn)定性:

例如,H2和O2組成的體系是一種熱力學不穩(wěn)定的體系。但又是動力學穩(wěn)定的體系。穩(wěn)定性概念要衡量體系是否是熱力學穩(wěn)定體系,需從反應物和生成物之

動力學穩(wěn)定性是從反應物與活化配合物之間的能量差,即反應活化能來考慮的,若某一反應物轉變?yōu)楫a(chǎn)物的趨勢很大,反應物在熱力學上相當不穩(wěn)定,但若實現(xiàn)這一反應所需的活化能也相當大的話,則在動力學上反應物又是相當穩(wěn)定的了(圖1-2A到C)。

熱力學穩(wěn)定性和動力學穩(wěn)定性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催化劑可以改變反應的歷程,亦即能改變反應的活化能,因此,催化劑可以增加或降低動力學穩(wěn)定性,但催化劑不能改變熱力學的穩(wěn)定性或不穩(wěn)定性。動力學穩(wěn)定性是從反應物與活化配合物之間的能量差,即反3.1.2

離子鍵形成中的能量3.1.2.1

氣相離子鍵形成中的能量

由于反應前后熵改變甚微,△G≈△H,所以,△G≈△H≈I(Na)+Ea(Cl)

=495.7+(-348.65)

=147.05kJmol-1

說明上述反應的趨勢很小。對于反應Na(g)+Cl(g)Na+(g)+Cl-(g)的能量,

EaI3.1.2離子鍵形成中的能量3.1.2.1氣相離子鍵形

帶相反電荷的兩個離子,可因靜電吸引而結合在一起,該引力為:U2=-

另一方面,兩個離子趨近時,因電子層的穿插而導致強排斥力:U3=be-r/ρ

所以形成Na+Cl-(g)離子對時,總能量為:

U=147.05+U2+U3=147.05-+be-r/ρ帶相反電荷的兩個離子,可因靜電吸引而結合在一起,該U當r=236pm時,其總能量較低。下圖示出這三部分的能量與兩原子核間距離的關系,5當r=236pm時,其總能量較低。下圖示出這三部分的能量3.1.2.2

晶體中離子鍵形成的能量

將前面計算離子對總勢能的思路也可以用于離子晶體之中,得到離子晶體形成時的總勢能:

對于反應Na+(g)+Cl-(g)-→Na+Cl-(s)U=-NM(1-)

其中N為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r0為離子的核間距,M為馬德隆常數(shù)(表2-1)。3?3.1.2.2晶體中離子鍵形成的能量將前面計算離

常用1/n表示,與離子的構型有關,n稱為玻恩指數(shù)(表5-2)。

以NaCl為例,Na+有Ne的結構,玻恩指數(shù)取7,Cl-有Ar的結構,玻恩指數(shù)取9,對NaCl,n=(7+9)/2=8。

由正、負離子構成的晶體,玻恩指數(shù)n

為正、負離子玻恩指數(shù)的平均值。U=-NM(1-)3常用1/n表示,與離子的構

晶格能又稱為點陣能,被定義為0K,101.325kPa壓力下,1mol離子晶體轉化為彼此無限遠離的氣態(tài)離子時的內(nèi)能變化,用符號L0表示。

NaCl(s)-→Na+(g)+Cl-(g)L0=-U=NM(1-)代入相應的值并寫成一般式,有L0=

1.389×105×M×(1-1/n)晶格能又稱為點陣能,被定義為0K,101晶格能計算公式還可簡化為

在上述公式中,

馬德隆常數(shù)M隨晶體的結構類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值,對于結構尚未弄清的晶體,或者要予計某種迄今尚未制得的離子化合物來說,M的值是無法確定的。因此,必須尋求可以避免使用馬德隆常數(shù)的公式,在這方面最成功的要算卡普斯欽斯基,他找到了一條經(jīng)驗規(guī)律:M大約同ν成正比(ν=n++n-,其中n+、n-分別是離子晶體化學式中正、負離子的數(shù)目),其比值M/ν約為0.8(參見表3-1),取34.5,于是,晶格能計算公式變成了:L0=1.214×105×ν×(1-34.5/r0)L0=1.079×105×ν×晶格能計算公式還可簡化為在上述公式中,馬德隆常數(shù)分別以這三個公式計算NaCl的晶格能有L0=1.389×105×M×(1-1/n)

=1.389×105×1.748×1×1(1-1/8)/276

=770kJmol-1L0=1.214×105×ν×(1-34.5/r0)

=1.214×105×2×1×1(1-34.5/276)/276

=770kJmol-1L0=1.079×105×ν×

=1.079×105×2×1×1/276

=782kJmol-1結果十分相近。分別以這三個公式計算NaCl的晶格能有L0=1.389×3.1.2.3晶格能的實驗確定仍以NaCl為例,先設計一個包括晶格能的熱力學循環(huán)。NaCl(s)Na+(g)+Cl-(g)LIEaNa(g)+Cl(g)

-△fHm

S1/2BNa(s)+1/2Cl2(g)

這個熱力學循環(huán),稱為玻恩-哈伯熱化學循環(huán)(Born-HaberCycle),顯然這個循環(huán)的理論基礎是蓋斯定律。與前面理論計算的結果一致L

=108.7+496+121.7-368.5+411=769kJmol-1

代入相應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有L=(S+I)Na+(1/2B+Ea)Cl-△fHm這樣由熱力學數(shù)據(jù)求算出來的值稱為晶格能實驗值。3.1.2.3晶格能的實驗確定仍以NaCl為例,先設計一3.1.3晶格能在無機化學中的應用1計算假想化合物的生成焓

例如,從Cr原子的價層結構3d

54s

1來看,Cr失去1個4s電子后成為3d

5半充滿構型。這種結構似應是穩(wěn)定的,因而似應有CrX(X=F、Cl、Br、I)化合物存在,但實際上卻未能制造出這類化合物。下面以CrCl為例,用計算它的生成焓來說明其穩(wěn)定性,先寫出CrCl的玻恩-哈伯熱化學循環(huán)(類似于NaCl)。CrCl(s)Cr+(g)+Cl-(g)LIEaCr(g)+Cl(g)

-△fHm

S1/2BCr(s)+1/2Cl2(g)Cr+的半徑估計約為100pm,rCl-=181pm,根據(jù)晶格能的理論計算公式L=1.214×105×2×1×1(1-34.5/281)/281=758kJmol-1代入相應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有△fHm(CrCl)=397+653+121.7-368.5-758=45kJmol-1L=(S+I)Cr+(1/2B+Ea)Cl-△fHm3.1.3晶格能在無機化學中的應用1計算假想化合物的生

此反應的自由能變?yōu)檩^大的負值,說明向右進行的趨勢很大。因此,即使能生成CrCl,也會按上式發(fā)生歧化反應。所以CrCl是不穩(wěn)定的。

計算出來的生成焓是正值,且由Cr和Cl2生成CrCl是熵減的反應(△fGm

>45kJmol-1),表明CrCl即使能生成也是一個不大穩(wěn)定的化合物。事實上,它可能發(fā)生下述歧化反應。2CrCl(s)=CrCl2(s)+Cr(s)△fHm

/kJmol-145-3960△fGm

≈△rHm

=(-396)-2×45

=-486kJmol-1此反應的自由能變?yōu)檩^大的負值,說明向右進行的2指導無機化合物的合成

像CrCl一樣,應用晶格能和玻恩-哈伯熱化學循環(huán),可以計算出迄今未知的離子化合物的生成焓或反應焓,用以予計合成這種無機化合物的可能性。在這方面,一個十分突出而又引人入勝的事例,便是1962年加拿大化學家N.Bartlett(巴列特)用這個方法合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稀有氣體化合物Xe[PtF6]。這在當時轟動了整個科學界,并由此打開了稀有氣體化學的大門。

巴列特在研究PtF6這種極強氧化劑的性質時,發(fā)現(xiàn)只要將O2與PtF6混合在一起,PtCl6就能從O2分子中將電子奪走并生成產(chǎn)物六氟合鉑酸氧分子O2[PtF6]。O2+PtF6

=O2[PtF6]2指導無機化合物的合成像CrCl一樣

巴列特在制備了O2[PtF6]后,進一步聯(lián)想到稀有氣體Xe,他認為有可能合成Xe[PtF6]:

●Xe分子與O2分子的直徑十分相近,約為400pm,他估計Xe+與O2+的半徑也應相近(已知O2+的半徑為180pm)?!馲e的第一電離能與O2分子的第一電離能幾乎相等:I1/kJmol-1Xe:1170O2:1175.7

據(jù)此,巴列特認為O2[PtF6]與Xe[PtF6]的晶格能也應該相近(估計PtF6-的半徑為310pm)。L(Xe[PtF6])=1.214×105×2×1×1(1-34.5/490)/490

=461kJmol-1巴列特在制備了O2[PtF6]后,進一步聯(lián)

由Xe和PtF6生成Xe[PtF6]的反應焓變?yōu)椋?0kJmol-1,表明它是有可能形成的,于是巴列特將PtF6蒸氣與過量的Xe在室溫下混和,果然立即制得了一種不溶于CCl4的紅色晶體,當時認為是Xe[PtF6]。后來的研究表明,這個反應也不那么簡單,產(chǎn)物也不是簡單的Xe[PtF6],而是多種化合物的混合物。

于是△rHmXe(g)+PtF6(g)=Xe[PtF6]I1Ea-LXe+(g)+PtF6-(g)△rHm(Xe[PtF6])=I1

+Ea-L

=1170+(-771)-465

=-60kJmol-1

發(fā)現(xiàn)第一個稀有氣體化合物的事實告訴我們,用熱力學方法對反應能量的估計,在指導新化合物的制備上是很有用的。由Xe和PtF6生成Xe[PtF6]的反應焓3

晶格能作為判斷鍵合性質的依據(jù)

從靜電觀點看,晶格能的大小與離子的半徑有關,半徑增大,晶格能減小。下表列出ⅢA族元素M3+離子半徑和相應的氯化物的晶格能值。

數(shù)據(jù)表明:

晶格能并不嚴格地隨半徑而變化3晶格能作為判斷鍵合性質的依據(jù)從靜電觀點看,晶格能

這些現(xiàn)象表明,在離子晶格中有明顯的共價鍵能的貢獻,共價成分越多,玻恩-哈伯熱化學循環(huán)計算所得的晶格能的實驗值與理論計算值之差大得也就越多。將二者進行比較,就可以作出化合物鍵合性質的判斷。典型的離子晶體,二者之間的差不超過50kJmol-1。從鹵化銀的晶格能也可看到類似現(xiàn)象:

玻恩-哈伯循環(huán)計算出來的晶格能即實驗值系統(tǒng)大于理論計算值

除此之外,由表5.4還可看到2669891125這些現(xiàn)象表明,在離子晶格中有明顯的共價鍵能的貢獻,

鍵焓及其共價型物質的熱化學性質

一切化學反應實際上都是原子或原子團的重新排列和組合,反應的全過程就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斷裂舊鍵需要消耗能量以克服原子間的引力,形成新鍵則由于原子間的相互吸引而放出能量。因此,從本質上講,出現(xiàn)反應熱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破壞舊鍵和形成新鍵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能量變化。一鍵離解能(焓)和鍵能(焓)的定義

能是指內(nèi)能,它與焓在定義上有本質的差別。焓等于內(nèi)能加上體積功,H=U+pV,但在一般情況下,如1mol的氣態(tài)物質,由于pV=nRT=1×8.314×298×10-3=2.48kJ·mol-1,所以對于實驗化學家來說,盡管能與焓在定義上有本質的差別,但其數(shù)據(jù)是混淆使用的。鍵焓及其共價型物質的熱化學性質一切

鍵離解能(焓)定義為反應中斷裂1mol某特定鍵時的能量變化,條件是反應物和產(chǎn)物都是理想氣體,1個標準態(tài)壓力和298K。如

H-CH3(g)CH3·(g)+H·(g)斷了其中一個C-H鍵,△D1Hm=432kJ·mol-1

在這個過程中包括了斷鍵、空間重新排布的過程。因為甲烷是四面體結構,而甲基自由基卻近似為平面狀,與甲烷斷裂一個C-H鍵相比,從甲基、次甲基、亞甲基上相繼斷裂一個C-H鍵所消耗的能量分別為

H-CH2CH2+H,△D2Hm=471kJ·mol-1H-CHCH+H,△D3Hm=422kJ·mol-1H-CC+H,△D4Hm=339kJ·mol-1

可見鍵離解能(焓)在相當?shù)某潭壬先Q于周圍的環(huán)境。在不同的分子或原子團中同種鍵的鍵離解能(焓)是不同的。鍵離解能(焓)定義為反應中斷裂1mol某特

對多原子分子來說,鍵能(焓)與鍵離解能(焓)是有區(qū)別的。其一,各級解離能并不完全相同,但同一種鍵的鍵能為定值。其二,當分子被拆成兩部分,其中任意一部分內(nèi)有鍵或電子發(fā)生重排引起能量變化時,解離能是各種能量效應的綜合結果,并不僅代表鍵能。例如OCS(g)CO(g)+S(g)△DHm(OC=S)=310kJ·mol-1OCS(g)O(g)+CS(g)△DHm(O=CS)=130kJ·mol-1

這兩個離解能數(shù)據(jù)遠比對應的鍵能Ub(C=S)(578kJ·mol-1)和Ub(C=O)(708kJ·mol-1)小得多,原因是反應物中的C=O和C=S雙鍵在產(chǎn)物中轉變成了C≡O和C≡S三鍵。

鍵能(焓)是指某種鍵在各種化合物中該鍵的離解能(焓)的統(tǒng)計平均值,記作:Ub或△bHm,它反映了不同分子中同一種鍵的共性并忽略他們之間的個性。如

C-H,△bHm(C-H)=416kJ·mol-1O-H,△bHm(O-H)=463.5kJ·mol-1

對多原子分子來說,鍵能(焓)與鍵離解能(

因此,鍵能(焓)是各種化合物中特定鍵的離解能(焓)的統(tǒng)計平均值,是計算出來的,不是實驗結果。在某個分子中,斷裂該鍵實際所耗的能量應該是鍵離解能(焓),其數(shù)值與該鍵處于什么分子和什么樣的周圍環(huán)境有關,這樣的數(shù)據(jù)難以得到。因而在熱力學計算中,往往是用鍵能(焓)值代替鍵離解能(焓),其結果可能使得計算的熱力學量并不十分可靠。

鍵能(焓)的大小體現(xiàn)了鍵的牢固程度,鍵焓越大,含有該鍵的分子就越穩(wěn)定。一些鍵的鍵能(焓)值在一般的教科書中都被列出以供選用,對于雙原子分子,同學們可直接由氣體分子的原子化焓求出。因此,鍵能(焓)是各種化合物中特定鍵的離解能二共價鍵化合物穩(wěn)定性的熱力學討論舉例

1單質硼的結構

硼有3個價電子2s22p1。在簡單化合物中,如BX3,經(jīng)常是以sp2雜化軌道成鍵生成平面正三角形的結構。假設單質硼也是以sp2雜化軌道去同另三個硼成鍵,則單質硼應有石墨狀的結構,亦即每一個硼原子形成三條單鍵,這樣一來,在單質B原子化

時,在每一個片層上,每個B原子周圍將斷裂三條鍵產(chǎn)生1+3×1/3(每個硼與三個硼連接)=2個B原子,若再忽略層間微弱的VanderWaals力,則反應

B(s,石墨)=B(g)

具有石墨結構的B原子化△atmHmθ=△fHmθ(B,g),

3/2△bHmθ(B-B)=308×3/2=462kJ·mol-1。然而已知△fHmθ(B,g)=562.7kJ·mol-1,可見,單質硼并不是石墨狀結構。二共價鍵化合物穩(wěn)定性的熱力學討論舉例1單質硼的結構

事實上,硼的穩(wěn)定單質是具有20面體的B12單元的結構,在這種單元里還含有多中心分子軌道中的離域電子,它屬于完全定域的共價鍵和完全離域的金屬鍵之間的狀態(tài)。

這樣,由B(s,單質)B(s,石墨)必定有一能量變化。

B(s,單質)B(s,石墨)B(g)?=100.7kJ·mol-1562.7?4622B2H6中的鍵和鍵的鍵能

假定B2H6有C2H6的結構,則根據(jù)

3H2(g)+2B(s)B2H6(g)△rHmθ=△fHmθ(B2H6,g)=35.6kJ·mol-1,

6H(g)2B(g)6(B-H)1(B-B)6×2182×562.76△bHmθ(B-H)+△bHmθ(B-B)6×218+2×562.7―6×384.6―△bHmθ(B-B)=35.6kJ·mol-1,得△bHmθ(B-B)=902kJ·mol-1。但實際上△bHmθ(B-B)=308kJ·mol-1,可見上述假定是不成立的。事實上,硼的穩(wěn)定單質是具有20面體的B12單

事實上,乙硼烷有的結構,其中有2條三中心2e的氫橋鍵。于是,6×218+2×562.7―4×384.6―2△bHmθ(B-B)=35.6kJ·mol-1,∴△bHmθ()=430kJ·mol-1。3硼橋鍵鍵焓估算從B10H14△fHmθ(g)=109kJ·mol-1出發(fā)進行估算:根據(jù)拓樸規(guī)則先確定B10H14中鍵的類型及數(shù)目。事實上,乙硼烷有Lipscomb在硼烷成鍵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用拓撲法(topologicalapproach)來描述硼烷的結構,其要點如下:

硼烷的Lipscomb拓撲結構

(1)假想在硼烷中,每個硼原子都可以形成2C-2e的B-H鍵或B-B鍵,也可以形成3C-2e的氫橋鍵或閉式硼橋鍵;

(2)對于中性硼烷BnHn+m,除n個B原子應與n個氫形成n條2C-

H2e的外向端梢B-H鍵外,還可有s條3C-2e的BB氫橋鍵和t條

B3C-2e的閉式BB硼橋鍵,y條2C-2e的B-B鍵及x條2C-2e的額外的切向型B-H鍵;即:

H

B鍵型BB(3C-2e)BB(3C-2e)B-B(2C-2e)B-H(2C-2e)鍵數(shù)

s

tyx

Lipscomb在硼烷成鍵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用拓撲

不同類型鍵數(shù)s、t、y、x和化學式BnHn+m的n、m數(shù)之間有以下三種關系式:

①三中心鍵平衡式n=s+t

如果硼烷中n個B原子和相鄰的原子都形成2C-2e鍵,則缺n個電子,但形成n條3e-2e鍵后則硼烷鍵合的“缺電子”問題就可以解決,所以三中心兩電子鍵之和等于分子中B的原子數(shù)。

②額外氫的平衡式m=s+x

因為BnHn+m中n個B要與n個H形成n條B-H外向型端梢B-H鍵。剩下的氫,即“額外”的m個氫,不是橋氫就是額外的端梢切向型B-H鍵的氫(橋氫為s,切向氫為x)。所以額外H的數(shù)目等于氫橋鍵和切向B-H鍵之和。

③硼烷分子骨架電子對平衡式n+m/2=s+t+y+x

由于位于多面體頂點的n個BH單元對硼烷分子骨架提供n對電子,m個額外氫提供m/2對電子,所以硼烷分子骨架中所有的電子對數(shù)必然與四種鍵的總數(shù)s+t+y+x相等。不同類型鍵數(shù)s、t、y、x和化學式BnHn+m的n、

因此,對于一個中性硼烷

BnHn+m:三中心鍵平衡式n=s+t

額外氫的平衡式m=s+x

分子骨架電子對平衡式n+m/2=s+t+y+x

=(s+x)+(t+y)

=m+t+y③

n=s+t

或m=s+x

n-m/2=t+y或(m/2=y(tǒng)+x因為n=s+t,由③得到)

對于一個給定的中性硼烷

BnHn+m,上述方程組有三個方程,四個未知數(shù),其解不是唯一的,可使用試驗法求出。因此,對于一個中性硼烷BnHn+m:四個未知數(shù),三個方程,嘗試法求解s01234t109876y-2-1012x43210其中y為負值時無意義4620對稱性最高,為最可結構于是,對于B10H14:

m=4=s+xn=10=s+tn-m/2=10-4/2=8=t+y14×21810×562.710條B-H(端),4條,6條,2條B-B,無額外B-H384.6430?308于是:7H2+10B(s)B10H14(g)14H+10B(g)求得△bHmθ()=398kJ·mol-1△fHmθ(g)109kJ·mol-1-4×430-6×?-2×308-10×384.6四個未知數(shù),三個方程,嘗試法求解其中y為負值時無意義于是,對

三化合物酸/堿性的熱力學討論

化合物的酸/堿性在無機化學中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它包括:

1多元酸的分步電離

2同族非金屬元素氧化物的酸性遞變

3同周期非金屬元素氫化物的酸性遞變

4簡單氧化物的酸堿性

下面選兩個問題來討論,實際上是代表了兩種方法。

1利用現(xiàn)有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直接計算;

2建立玻恩—哈伯熱化學循環(huán),通過其它熱力學量來計算。三化合物酸/堿性的熱力學討論化合物的酸/堿性(一)多元酸的分步電離(以H3PO4為例)

H3PO4是一個中等強度的三元酸,其逐步電離的熱力學分析是十分有代表性的,這種分析有助于我們?nèi)ソ沂舅釓姸茸兓钠毡橐?guī)律。

對于第一步電離H3PO4(aq)H+(aq)+H2PO4-(aq)△fHmθ/kJ·mol-1

-1289.50-1302.5△H1θ=-13kJ·mol-1

Smθ/J·mol-1·K-1176.1089.1△S1θ=-87J·K-1·mol-1△fGmθ/kJ·mol-1-1147.20-1135.1△G1θ=12.1kJ·mol-1lgK=△Gθ/2.303RT=-2.12,pK1=2.12(實驗值為2.21)

對于第二步電離H2PO4-(aq)H+(aq)+HPO42-(aq)△H2θ=3.8kJ·mol-1,△S2θ=-125.1

J·mol-1·K-1,△G2θ=41kJ·mol-1,pK2=7.18(實驗值為7.21)(一)多元酸的分步電離(以H3PO4為例)對第三步電離HPO42-(aq)H+(aq)+PO43-(aq)△H3θ=21.3kJ·mol-1,△S3θ=-186

kJ·mol-1·K-1,△G3θ=75.3kJ·mol-1,

計算的結果表明,pK計算值與實驗值基本一致。pK值增加,電離趨勢減弱。pK3=13.19,(實驗值為12.67)

在上述電離中,各步電離過程都是釋放出一個H+(aq),但其△Hθ值卻各不相同。第一步△Hθ為負,后兩步ΔHθ均為正,且最后一步正值很大,這說明含氧酸的電離過程并不只是O-H鍵的斷裂,同時還發(fā)生離子的水合過程。

從下面的循環(huán)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H2PO4-(aq)HPO42-(aq)+H+(aq)

-△hHmθ△hHmθ△hHmθH2PO4-(g)HPO42-(g)+H+(g)x=△bHmθ(O-H)-△EAHmθ(HPO4-)+△IHmθ(H)△H2θx對第三步電離HPO42-(aq)H

在H3PO4的三步電離中,△Hθ有負有正,且其代數(shù)值是增加的。這是因為:①在電離過程中包括了吸熱和放熱諸步,吸熱和放熱的總和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負;②在逐級電離過程中,酸根的負電荷增加,過程HAn-(g)=A(n+1)-(g)

+H+(g)所需能量(x)增加,故△Hθ代數(shù)值漸增。

上述各步電離過程的△Sθ均為負值。由此可以看到,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與無溶劑時不同,在反應過程中物質的摩爾數(shù)增加并不總是熵增的,也可能是熵減的。這是因為離子的水化的結果。因電離作用“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帶電的離子能使水分子定域,水分子的定域作用導致分子有序性增加,體系總混亂度降低。而且,離子半徑越小,電荷越多,水化的結果使體系的混亂度更顯著減小。在H3PO4的三步電離中,△Hθ有負有正,且離子性鹽類溶解性的熱力學討論

1溶解過程的標準自由焓變化

離子性化合物在水中溶解的難易程度,可以根據(jù)溶解過程的標準自由焓變化來加以討論:

△G=△H-T△S

當△G<0,溶解自發(fā)進行,即易溶解;△G>0,溶解不能自發(fā)進行,即難溶解;△G=0,溶解已處于平衡。從上式可見,溶解過程的焓變和熵變都對自由焓變化作出貢獻,特別是溶解過程中,焓變通常很小,熵變的重要性有時十分突出,所以在討論溶解過程的自由焓變化時,應從△S和△H兩方面進行整體討論。不過,一般說來,焓變的影響通常很明顯,下面著重說明熵變對自由焓變化的影響。離子性鹽類溶解性的熱力學討論1溶解過程的標準自由焓變化

溶解過程中的熵變包括兩個方面:

(1)在離子化合物溶解生成水合離子的過程中,由于離子的電荷強電場的作用,使得在離子周圍形成了一個水化層。顯然,水化過程使系統(tǒng)的混亂度減小。

(2)離子的水化破壞了水的簇團結構,使水分子變得自由,結果是體系混亂度增加,水合熵增加。因此,溶解過程的熵是增加還是減小決定于這兩個方面哪一個占優(yōu)勢。顯然,當離子的電荷很高和離子半徑較小時,離子的電荷密度較大,第一種效應顯然占優(yōu)勢,此時熵值減小,不利于溶解過程的發(fā)生;相反,當離子電荷低、半徑大、離子電荷密度小,此時,第一種效應較弱,此時熵值增加,有利于溶解過程的進行。總的說來,當△S<0,熵變項對自由焓變化的貢獻是正值,即△S<0,使鹽的溶解性減小。當△S>0,熵變項對自由焓變化的貢獻是負值,即△S>0,使鹽的溶解性增加。溶解過程中的熵變包括兩個方面:

以NaCl和AgCl為例。這兩個化合物在溶解時都是吸熱的,△H均大于0,但又都是熵增的,△S>0。△G=△H-T△SNaCl-9.1<03.6>042.8>0AgCl55.5>065.5>033.6>0

但在NaCl的溶解過程中焓變的正值較小、熵變項的貢獻對△G的影響較大,最終使得△G<0。而AgCl的溶解熵變的貢獻不能克服較大的焓變?yōu)檎牟焕绊?,結果△G>0。故NaCl易溶而AgCl難溶。

CaCl2和CaF2都同它們相反,它們的溶解過程因Ca2+離子的電荷高、半徑小因而是熵減的過程,CaF2中,由于F-的影響熵減更多:△G=△H-T△SCaCl2

-65.5-82.2-56.0CaF251.76.6-151.3

二者的差別在于CaCl2同時也是焓減小的過程,其較負的焓效應足以克服熵變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G仍為負值,所以CaCl2易溶。而CaF2是焓增,故難溶。以NaCl和AgCl為例。這兩個化合物在溶解2溶解過程的熱力學分析

為了探討離子性鹽溶解自由焓變化的某些規(guī)律,先建立一個熱力學循環(huán):

McXa(s)cMa+(aq)+aXc-(aq)IⅡcMa+(g)+aXc-(g)△SGmθ

=△latGmθ

+△hGmθ

也就是說,溶解過程的自由焓變化,包括破壞晶體晶格和離子水合兩個過程的自由焓變化。對于破壞晶體晶格過程:

McXa(s)cMa+(aq)+aXc-(aq)△latGmθ=△latHmθ-T△latSmθ≈L(McXa)-T△latSmθ

=-T△latSmθ

△latSmθ=112.6(a+c)J·k-1·mol-1△latGmθ=-31.1(a+c)kJ·mol-1△SGmθ△latmGm

θ△hGmθ1.079×105(a+c)Z+Z-

r++r-1.079×105(a+c)Z+Z-

r++r-2溶解過程的熱力學分析為了探討離子性鹽

由此式可見:①破壞晶體,即使之成為無限遠離的氣態(tài)離子,其熵變大于0,即破壞晶體晶格的熵效應對溶解有利。②△latHm≈L>>0,破壞晶體需耗能,此項對溶解是不利的。

綜合以上兩個過程:

△sGmθ=△latGmθ+△hGmθ

=(△latHmθ+△hHmθ)-T(△latSmθ+△hSmθ)

=△sHmθ-T△sSmθ

對于水合過程:cMa+(g)+aXc-(g)cMa+(aq)+aXc-(aq)△hGmθ=△hHmθ-T△hSmθ①離子水合是一個放熱過程,△hHmθ<0,即負的水合焓有利于溶解過程進行;②水合熵△hSmθ=Smθ(aq)-Smθ(g)<0,即熵效應不利于溶解??梢姡芙庾杂伸首?nèi)Q于溶解焓效應和溶解熵效應兩項。由此式可見:綜合以上兩個過程

綜上:在溶解焓中,由于包括了晶格焓和水合焓兩項,晶格焓大于0,吸收熱量;水合焓小于0,放出熱量。溶解時究竟是吸熱還是放熱,取決于這兩項的相對大小。對于某特定晶體來說,這兩項,即晶格能和水合焓通常為很接近的兩個大的數(shù)值,因而使得很多晶體的溶解焓△sHmθ常常是一個小的數(shù)值。即鹽類晶體溶解熱效應較小,這時溶解熵所起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從前面介紹過的NaCl的溶解情況就可看到這一點。

溶解熵變也包括兩部分,晶格熵和水合熵。其中晶格熵大于0,水合熵小于0,溶解熵變是增加還是減小,取決于二者的相對大小。綜上:在溶解焓中,由于包括了晶格焓和水合焓①r+較大,z+較小,如K+鹽

K+離子是一個較大的一價陽離子,若陰離子亦為一價,且有較大半徑,則這些鹽在溶解時總是△latSmθ>0,而△hSmθ雖然小于0,但對一價較大的離子來說,水化程度低,熵減幅度小,即△latSmθ正值大、占優(yōu)勢,△hSmθ負值小,影響不顯著,因而晶格熵增未能被水化熵減所抵消,結果是△sSmθ成為正值。即總體說來,溶解時是熵增的。因此,盡管不少的鉀鹽的△sHmθ為正值(正值表明△latHmθ正值絕對值大,△hHmθ負值絕對值小),似乎對溶解不利,但卻因△sSmθ也為正值而導致易溶。②r-大,z-小,高氯酸鹽、硝酸鹽一價的半徑大的一些陰離子(如NO3-、ClO4-)的鹽類,常由于較正的△sSmθ而導致易溶,尤其是當△sHmθ為負時更是如此。已知硝酸鹽都是易溶的,高氯酸鹽也有不少是易溶的。

(可參照①r+較大,z+較小的情況進行討論)

下面以一些鹽作為例子看一下溶解熵變的情況。①r+較大,z+較小,如K+鹽③r-大,z+大(如碳酸鹽)

碳酸鹽同硝酸鹽相比,陰離子半徑相近[r(CO32-)=185pm,r(NO3-)=189pm],但電荷多了一倍,水化程度升高,△hSmθ減小幅度增加,破壞晶格的熵增能被水合熵減所抵消,結果是溶解熵減小,即△sSmθ為負值。因此,盡管不少碳酸鹽的△sHmθ為負值(如Mg2+、Ca2+、Sr2+),但卻難于溶解。④z+大,z-大(如鑭系磷酸鹽)

當陰陽離子均為高價時(如鑭系元素的磷酸鹽),由于電荷高,水化熵占優(yōu)勢,使得其溶解熵△sSmθ負值更大,均為難熔鹽。即使是由一價陰離子F-組成的高價陽離子鹽也不例外。

最后需要強調(diào)的是,以△sGmθ>0或<0作為易溶或難溶的分界線并不十分確切,如K2SO4、Na2SO4,其△sGmθ均大于0,但都是易溶的。③r-大,z+大(如碳酸鹽)3近似處理

在通常的概念中,鹽類溶解量達到0.01mol·L-1時就認為是易溶的,溶解量小于0.01mol·L-1就認為是微溶或難溶的。這個界限可作為近似處理的依據(jù)。

對于1-1價或2-2價型的鹽

MX(s)Mn+(aq)+Xn-(aq)(n=1或2)Ksp=[Mn+][Xn-]=0.012=1×10-4

△solGmθ=-RTlnKsp=22.8kJ·mol-1

△solGmθ>22.8kJ·mol-1屬難溶鹽,此時Ksp<10-4,或溶解度<0.01mol·L-1;

<22.8kJ·mol-1屬易溶鹽,此時Ksp>10-4,或溶解度>0.01mol·L-1;

因此,某一個1-1價或2-2價的鹽△solGmθ以22.8kJ·mol-1作為判斷的依據(jù),若△solGmθ>22.8kJ·mol-1屬難溶鹽,此時Ksp<10-4,或溶解度小于0.01mol·L-1;若△solGmθ<22.8kJ·mol-1,屬易溶鹽,此時Ksp>10-4,或溶解度>0.01mol·L-1。3近似處理在通常的概念中,★類似地,可計算出1-3或3-1型鹽的△solGmθ界限值為38.5mol·L-1

。

2-3或3-2型鹽的△solGmθ界限值為45.6kJ·mol-1。

★對于1-2價或2-1價型的鹽

MX2(M2X)(s)M2+(2M+)(aq)+2X-(X2-)(aq)Ksp=[M2+][X-]2(或[M+]2[X2-])=0.01×0.022(或0.022×1)

=4×106△sGmθ=-RTlnKsp

=30.80kJ·mol-1

△solGmθ>30.8kJ·mol-1屬難溶鹽,此時Ksp<4×10-6,或溶解度<0.01mol·L-1<30.8kJ·mol-1屬易溶鹽,此時Ksp>4×10-6,或溶解度>0.01mol·L-1

因此,某1-2價或2-1價型的鹽,△solGmθ38.5kJ·mol-1以作為判斷的依據(jù),若△solGmθ>38.5kJ·mol-1屬難溶鹽,此時Ksp<2.7×10-7,或溶解度<0.01mol·L-1;若△solGmθ<38.5kJ·mol-1屬易溶鹽,此時Ksp>2.7×10-7,或溶解度>0.01mol·L-1。★類似地,可計算出1-3或3-1型鹽的△★如NaNO3,1-1,△sGmθ=-7.2kJ·mol-1<22.8kJ·mol-1,易溶鹽;

(△sHmθ=19.4kJ·mol-1,△sSmθ=89.1J·K-1·mol-1)

CuS,2-2,△sGmθ=220kJ·mol-1>>22.8kJ·mol-1,難溶鹽;

(△sHmθ=146kJ·mol-1,且有明顯熵減△sSmθ=-180J·K-1·mol-1)★Ca3(PO4)2,2-3,△sHmθ=-64.4kJ·mol-1<0,但多價的PO43-和Ca2+有特顯著的熵減,△sSmθ=-859J·K-1·mol-1,△sGmθ=191.6kJ·mol-1>>45.6kJ·mol-1,難溶鹽;★Ag2SO4,1-2,△sHmθ=17.6kJ·mol-1,△sSmθ=-34J·K-1·mol-1,△sGmθ=27.8kJ·mol-1稍小于30.8kJ·mol-1,溶解度稍大于0.01mol·L-1,微溶?!锶鏝aNO3,1-1,△sGmθ=-7.24關于離子半徑對鹽類溶解度影響的進一步討論

(1)堿金屬和堿土金屬的鹽類,當陰離子半徑大時(r-大)時,常表現(xiàn)為溶解度隨金屬原子序數(shù)增大而減?。划旉庪x子半徑小時(r-小)時,則溶解度常表現(xiàn)為隨金屬原子序數(shù)增大而增大。這可從所包含的△latHmθ和△hydHmθ來分析:△sHmθ

=△latHmθ+△hydHmθ

從晶格焓的理論計算公式△latHmθ≈L=或寫作△latHmθ≈L=f

水合焓的經(jīng)驗公式△hydHmθ=-或寫作-f△hydHmθ=△hHmθ(+)+△hHmθ(-)

=(-f1)+(-f2)

于是,當r-較大時,r+增大對△latHmθ影響不大,但△hHmθ負值減小,對溶解不利。1.079×105×ν×Z+×Z-

r++r-7×104×Z2r±

+851r±1r-1r+1r++r-4關于離子半徑對鹽類溶解度影響的進一步討論

因此,在r-較大的鹽中,△hHmθ其主導作用,溶解度隨r+增大而減小。相反,在r-較小的鹽中,隨r+增大,△hHmθ負值減小,對溶解產(chǎn)生不利影響,但這一影響不太顯著。而r-較小和隨著r+增加晶格焓顯著減小,因而起了支配作用,抵消了△hHmθ負值減小的不利影響且有多余,故使得溶解度隨r+增大而增加。(2)1:1鹽類正離子和負離子的水合焓相差越大,則該鹽越容易溶解。這是由于△hydHmθ大,意味著離子半徑小;△hydHmθ小,意指離子半徑大。正負離子水合焓相差越大,意味著這兩個離子的半徑相差較大。于是,根據(jù)

L=f1△hydHmθ=(-f2)+(-f3)

在晶格能表達式中,r+或r-某一個小,容易被另一個大者所覆蓋,如1/90與1/95(差5)所得的結果是L變化不大。但在水合焓表達式中,如果r+或r-某個很小,就意味著△hHmθ(r+)或△hHmθ(r-)很大,因而有利于△sHmθ變負,從而易于溶解。反之,當r+≈r-就難以溶解。1r-1r+1r++r-因此,在r-較大的鹽中,△hHmθ其主導作用

(3)堿金屬鹵化物的溶解度在適當?shù)恼撾x子的半徑比值時溶解度出現(xiàn)最小。

MF在NaF處出現(xiàn)最小值,此時r+/r-=0.71MCl在KCl處出現(xiàn)最小值,此時r+/r-=0.73MBr在RbBr處出現(xiàn)最小值,此時r+/r-=0.76MI在CsI處出現(xiàn)最小值,此時r+/r-=0.76

因此,可以說,正負離子的大小在相互匹配時最穩(wěn)定。

我將句話“但在水合焓表達式中,如果r+或r-某個很小,就意味著△hHmθ(r+)或△hHmθ(r-)很大,因而有利于△sHmθ變負,從而易于溶解。反之,當r+≈r-就難以溶解?!庇靡粋€等效說法表示為:

(半徑)大-(半徑)大,?。〗Y合穩(wěn)定,不易溶解(r+≈r-);反之,?。?,大-小結合不穩(wěn)定,易溶解。

在上面的等效說法上再加上幾個字:

大-大,?。?,中-中結合穩(wěn)定,不易溶解;?。?,大-小結合不穩(wěn)定,易溶解(我把它叫做大-大,?。∫?guī)則)。(3)堿金屬鹵化物的溶解度在

當生成水合物時,McXa(s)+nH2O(l)=McXa·nH2O(s)

假定正、負離子在無水鹽和含水鹽中對摩爾熵的加和貢獻相等。已知每mol晶格水對水合物的摩爾熵的獨立加和貢獻約為39J·K-1·mol-1,Sθ(H2O,l)=69.91J·K-1·mol-1

,那么上式△Smθ(298)=[Sθ(McXa)+n×39)]-Sθ(McXa)-n×69.9

=-30.9nJ·K-1·mol-1(生成一個晶格水,使熵減30.9J·K-1·mol-1)

要能生成水合物,必須△Gmθ<0,即△Gmθ=△Hmθ-T△Smθ<0?!鱄mθ<298×(-30.9n)=-9.2nkJ·mol-1

即生成水合物必須至少放熱9.2nkJ·mol-1才行。由于形成水合物必須放熱,顯然可以預料,升高溫度,不利于水合物的生成。5形成水合物當生成水合物時,McXa(s)+nH2O(l

盡管堿金屬離子都是路易斯酸,但由于他們的電荷只有+1,離子半徑一般又較大,所以他們同路易斯堿的給體原子的電子對之間的總靜電吸引力較?。淮送猓瑝A金屬的電負性小,與給體之間也難以形成強的共價鍵。所以,一般說來,堿金屬陽離子形成的電子給體/受體化合物很少,只有少數(shù)被研究,其中最特征的是冠醚的化合物。5.3

冠醚配合物盡管堿金屬離子都是路易斯酸,但由于他們5.3.1

冠醚(Crownethers)

冠醚是具有大的環(huán)狀結構的多元醚化合物。第一個冠醚是Pedersen在1967年一次實驗中偶然發(fā)現(xiàn)的。

(J.A.C.A.,1967,89:2495;7017)。以此為開端,Pedersen相繼合成了49種大環(huán)多元醚。目前這類化合物已經(jīng)合成了數(shù)百種。

冠醚的結構特征是具有(CH2CH2O)n結構單元,其中的-CH2-基團可被其他有機基團所置換。由于這類醚的結構很象西方的王冠,故被稱為冠醚。5.3.1冠醚(Crownethers)冠醚是具

這種命名很明確,但太冗長,很不方便。為此,Pedersen設計了一種既形象又簡便的命名方法(現(xiàn)在已被國際社會所廣泛使用)。如上述化合物,命名為二苯并-18-冠(C)-6。命名時先是大環(huán)上取代基的數(shù)目和種類,接著是代表大環(huán)中的總成環(huán)原子數(shù)的數(shù)字,后一個數(shù)字表示環(huán)中的氧原子數(shù),類名“冠”字放在中間,冠字也可用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