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反應及處理課件_第1頁
輸血反應及處理課件_第2頁
輸血反應及處理課件_第3頁
輸血反應及處理課件_第4頁
輸血反應及處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輸血反應及處理輸血反應及處理一、發(fā)熱反應(一)原因1、可由致熱源引起,如保養(yǎng)液或輸血用具被致熱源污染。2、受血者在輸血后產生白細胞抗體和血小板抗體所致的免疫反應。3、違反操作規(guī)程,造成污染。(二)臨床表現輸血后1-2小時發(fā)生,畏寒或寒戰(zhàn)、發(fā)熱,體溫可達40℃,伴皮膚潮紅、頭痛、惡心、嘔吐,持續(xù)1-2小時后緩解。(三)預防和處理1、嚴格管理血庫保養(yǎng)液,有效預防致熱源,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2、反應輕者,減慢滴速可減輕癥狀,嚴重者停止輸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對癥處理,并通知醫(yī)生。必要時按醫(yī)囑給予解熱鎮(zhèn)痛藥和抗過敏藥,如異丙嗪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一、發(fā)熱反應(一)原因二、變態(tài)反應(一)原因1、病人過敏體質;輸入血中的異體蛋白同過敏機體的蛋白質結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2、獻血員在獻血前用過可致敏的藥物或食物,輸入血液中含致敏物質。(二)臨床表現1、輕者皮膚瘙癢,輕度眼瞼、口唇水腫;2、重者因喉頭水腫出現呼吸困難,兩肺聞及哮鳴音,甚至發(fā)生過敏性休克。(三)預防和處理1、勿選用有過敏史的獻血員;2、獻血員在采血前4小時內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飲食或糖水;3、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時,輕者減慢滴速觀察;重者立即停止輸血。呼吸困難者吸氧,嚴重喉頭水腫者氣管切開,循環(huán)衰竭者給予抗休克治療,遵醫(yī)囑給予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過敏藥物和激素如異丙嗪、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二、變態(tài)反應(一)原因(一)定義:是指輸入的紅細胞或受血者的紅細胞發(fā)生異常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最嚴重的輸血反應。(二)原因1、輸入異型血;2、輸入變質血,輸入前紅細胞已溶解,如血液存儲過久;3、輸血前將血液加熱或劇烈震蕩,血液受細菌污染;4、血液中加入藥物,使紅細胞大量破壞。(三)臨床表現1、第一階段:由于紅細胞凝聚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引起頭脹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劇烈疼痛和胸悶癥狀;2、第二階段:由于凝聚的紅細胞發(fā)生溶解,大量的紅細胞散步到血漿中,可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同時伴寒戰(zhàn)、高熱、呼吸急促和血壓下降;3、第三階段:大量紅細胞從血漿中進入腎小管,遇到酸性物質變成結晶體,致腎小管堵塞;同時因血紅蛋白的分解產物使腎小管內皮細胞缺血、缺氧而壞死脫落,也可使腎小管堵塞。病人出現少尿、無尿等急性腎衰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三、溶血反應(一)定義:是指輸入的紅細胞或受血者的紅細胞發(fā)生異常破壞而引(三)預防和處理1、認真做好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輸血前嚴格執(zhí)行“三查八對”和血液保存制度;2、出現癥狀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yī)生,保留血標本和剩余血送檢;3、給予氧氣吸入,保持靜脈輸液通暢,遵醫(yī)囑用升壓藥或其他藥物。靜脈滴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防止血紅蛋白結晶阻塞腎小管;4、雙腎腰部封閉,并用熱水袋熱敷雙腎,解除腎小管痙攣,保護腎臟;5、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尿量,并做好記錄,對少尿和尿閉者按急性腎衰處理;6、有休克癥狀者給予抗休克治療和護理,控制感染,必要時用換血療法。三、溶血反應(三)預防和處理三、溶血反應四、細菌污染反應1、原因

(1)過程中污染;(2)獻血者有菌血癥;(3)未嚴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2、臨床表現低血壓、發(fā)熱、發(fā)冷、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少尿、休克,發(fā)生DIC。3、預防與處理(1)嚴格遵守無菌操作;(2)立即停止輸血、輸液,收集所有血液、藥液及輸注用具進行檢驗;(3)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配合醫(yī)師進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療。四、細菌污染反應1、原因五、循環(huán)負荷過重1、原因多發(fā)生在老年、小兒及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因輸血過量或速度過快而至。2、臨床表現

頭脹痛、呼吸困難、發(fā)紺、咳嗽、咳大量血性泡沫痰;之后出現全身水腫、頸靜脈怒張、肺部濕羅音、靜脈壓升高,胸部射片顯示肺水腫,嚴重者可致死。3、預防和處理(1)嚴格控制輸血速度;(2)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yī)生搶救并協(xié)助搶救;(3)取半臥位、吸氧和利尿;(4)四肢輪扎止血帶;(5)心理護理,減輕焦慮和恐懼。五、循環(huán)負荷過重1、原因六、出血傾向1、原因長期反復輸血或超過病人原血液總量的大量輸血,庫存血中血小板破壞較多,凝血因子減少而引起出血。2、臨床表現

皮膚粘膜瘀斑,穿刺部位淤血,術后傷口滲血。3、預防和處理

(1)短時間輸入大量庫存血時,與密切觀察意識、血壓、脈搏,注意皮膚、粘膜或手術傷口有無出血;(2)遵醫(yī)囑間隔輸入新鮮血或血小板懸液,以補充足夠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六、出血傾向1、原因七、枸櫞酸鈉中毒1、原因大量輸血時隨之輸入大量枸櫞酸鈉,和血液中的游離鈣結合,使血鈣降低,凝血功能障礙、心肌收縮無力。2、臨床表現

手足抽搐、出血、血壓下降、心率緩慢,甚至心跳停止。3、預防和處理(1)嚴密觀察病人反應,檢查血氣分析和電解質;(2)輸入庫血100ml以上時,須遵醫(yī)囑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以補充鈣離子。七、枸櫞酸鈉中毒1、原因

八、疾病傳播常見的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巨細胞病毒感染、梅毒、瘧疾、弓形體病。1、原因(1)獻血者有傳染性疾病未檢出;(2)貯血、輸血過程中血液被污染。2、臨床表現輸血后一段時間,出現經輸血傳播的相關疾病的臨床表現。3、預防和處理(1)嚴格掌握輸血適應癥,非必要時避免輸血;(2)杜絕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獻血;(3)對獻血者進行HBsAg、抗HBc以及抗HIV等檢測;(4)血液生產過程中有效買活病毒;(5)鼓勵自體輸血;(6)在采血、貯血和輸血操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無菌。八、疾病傳播常見的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巨細九、低體溫1、原因輸入血液溫度過低或輸血過快、過量。2、臨床表現發(fā)冷、寒戰(zhàn),心率紊亂,體溫降至35℃以下。3、預防和處理(1)快速輸血時室間溫度控制在24-25℃;(2)注意保暖;(3)觀察并記錄病人的體溫變化。九、低體溫1、原因輸入血液溫度過低或輸血過快、過量。(一)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器,換輸生理鹽水。(二)遵醫(y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四)情況嚴重者應立即通知手術醫(yī)師停止手術,就地搶救。

(五)按要求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

(六)懷疑溶血等嚴重反應時,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樣一起送輸血科。

(七)加強病情觀察,做好搶救記錄。(八)程序: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器→改換生理鹽水→報告醫(yī)師→遵醫(yī)囑給藥→嚴密觀察并做好記錄→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樣→送輸血科輸血反應的應急預案(一)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器,換輸生理鹽水。輸血反應的應演練場景:顱部手術時,手術患者需要大量用血,在為患者輸血時,患者出現斑疹。

演練分工:巡回護士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液管,換生理鹽水。巡回護士報告麻醉醫(yī)生并遵醫(yī)囑給藥,報告護士長,若為一般過敏反應,情況好轉者可繼續(xù)觀察并做好記錄。病情緊急時,巡回護士備好搶救藥品和物品,配合搶救。巡回護士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懷疑溶血等嚴重反應時,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樣一起送輸血科,當患者家屬有異議時,立即按有關程序對輸血器具進行封存。輸血反應的應急預案演練場景:顱部手術時,手術患者需要大量用血,在為患者用藥錯誤應急預案

演練場景:急診班巡回護士在科室接手術患者時,將患者抗生藥物拿錯,并在手術開始前已給患者用上。

演練分工:急診班巡回護士接回患者后,沒有認真核對帶到手術室的抗生藥物,直接給患者換上,在進行安全核查時巡回護士發(fā)現液體上名字與患者名字不符,并立即報告麻醉醫(yī)生。巡回護士立即取下輸錯的液體,改換其他液體和輸液器,保留輸液器和藥物送檢,然后報告護士長。巡回護士往患者所在科室打電話詢問患者應該輸的抗生藥物,并報告其主治醫(yī)師,征求主治醫(yī)師同意后,手術照常進行,術中麻醉醫(yī)生、巡回護士觀察、記錄患者病情變化、生命體征。術后,本次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到護理部,護士長與科室護士一起討論分析發(fā)生錯誤的原因,制定改進方法。用藥錯誤應急預案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寫在最后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寫15感謝聆聽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導PleaseCriticizeAndGuideTheShortcomings結束語講師:XXXXXXXX年XX月XX日

感謝聆聽結束語講師:XXXXXX16輸血反應及處理輸血反應及處理一、發(fā)熱反應(一)原因1、可由致熱源引起,如保養(yǎng)液或輸血用具被致熱源污染。2、受血者在輸血后產生白細胞抗體和血小板抗體所致的免疫反應。3、違反操作規(guī)程,造成污染。(二)臨床表現輸血后1-2小時發(fā)生,畏寒或寒戰(zhàn)、發(fā)熱,體溫可達40℃,伴皮膚潮紅、頭痛、惡心、嘔吐,持續(xù)1-2小時后緩解。(三)預防和處理1、嚴格管理血庫保養(yǎng)液,有效預防致熱源,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2、反應輕者,減慢滴速可減輕癥狀,嚴重者停止輸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對癥處理,并通知醫(yī)生。必要時按醫(yī)囑給予解熱鎮(zhèn)痛藥和抗過敏藥,如異丙嗪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一、發(fā)熱反應(一)原因二、變態(tài)反應(一)原因1、病人過敏體質;輸入血中的異體蛋白同過敏機體的蛋白質結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2、獻血員在獻血前用過可致敏的藥物或食物,輸入血液中含致敏物質。(二)臨床表現1、輕者皮膚瘙癢,輕度眼瞼、口唇水腫;2、重者因喉頭水腫出現呼吸困難,兩肺聞及哮鳴音,甚至發(fā)生過敏性休克。(三)預防和處理1、勿選用有過敏史的獻血員;2、獻血員在采血前4小時內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飲食或糖水;3、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時,輕者減慢滴速觀察;重者立即停止輸血。呼吸困難者吸氧,嚴重喉頭水腫者氣管切開,循環(huán)衰竭者給予抗休克治療,遵醫(yī)囑給予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過敏藥物和激素如異丙嗪、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二、變態(tài)反應(一)原因(一)定義:是指輸入的紅細胞或受血者的紅細胞發(fā)生異常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最嚴重的輸血反應。(二)原因1、輸入異型血;2、輸入變質血,輸入前紅細胞已溶解,如血液存儲過久;3、輸血前將血液加熱或劇烈震蕩,血液受細菌污染;4、血液中加入藥物,使紅細胞大量破壞。(三)臨床表現1、第一階段:由于紅細胞凝聚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引起頭脹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劇烈疼痛和胸悶癥狀;2、第二階段:由于凝聚的紅細胞發(fā)生溶解,大量的紅細胞散步到血漿中,可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同時伴寒戰(zhàn)、高熱、呼吸急促和血壓下降;3、第三階段:大量紅細胞從血漿中進入腎小管,遇到酸性物質變成結晶體,致腎小管堵塞;同時因血紅蛋白的分解產物使腎小管內皮細胞缺血、缺氧而壞死脫落,也可使腎小管堵塞。病人出現少尿、無尿等急性腎衰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三、溶血反應(一)定義:是指輸入的紅細胞或受血者的紅細胞發(fā)生異常破壞而引(三)預防和處理1、認真做好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輸血前嚴格執(zhí)行“三查八對”和血液保存制度;2、出現癥狀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yī)生,保留血標本和剩余血送檢;3、給予氧氣吸入,保持靜脈輸液通暢,遵醫(yī)囑用升壓藥或其他藥物。靜脈滴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防止血紅蛋白結晶阻塞腎小管;4、雙腎腰部封閉,并用熱水袋熱敷雙腎,解除腎小管痙攣,保護腎臟;5、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尿量,并做好記錄,對少尿和尿閉者按急性腎衰處理;6、有休克癥狀者給予抗休克治療和護理,控制感染,必要時用換血療法。三、溶血反應(三)預防和處理三、溶血反應四、細菌污染反應1、原因

(1)過程中污染;(2)獻血者有菌血癥;(3)未嚴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2、臨床表現低血壓、發(fā)熱、發(fā)冷、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少尿、休克,發(fā)生DIC。3、預防與處理(1)嚴格遵守無菌操作;(2)立即停止輸血、輸液,收集所有血液、藥液及輸注用具進行檢驗;(3)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配合醫(yī)師進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療。四、細菌污染反應1、原因五、循環(huán)負荷過重1、原因多發(fā)生在老年、小兒及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因輸血過量或速度過快而至。2、臨床表現

頭脹痛、呼吸困難、發(fā)紺、咳嗽、咳大量血性泡沫痰;之后出現全身水腫、頸靜脈怒張、肺部濕羅音、靜脈壓升高,胸部射片顯示肺水腫,嚴重者可致死。3、預防和處理(1)嚴格控制輸血速度;(2)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yī)生搶救并協(xié)助搶救;(3)取半臥位、吸氧和利尿;(4)四肢輪扎止血帶;(5)心理護理,減輕焦慮和恐懼。五、循環(huán)負荷過重1、原因六、出血傾向1、原因長期反復輸血或超過病人原血液總量的大量輸血,庫存血中血小板破壞較多,凝血因子減少而引起出血。2、臨床表現

皮膚粘膜瘀斑,穿刺部位淤血,術后傷口滲血。3、預防和處理

(1)短時間輸入大量庫存血時,與密切觀察意識、血壓、脈搏,注意皮膚、粘膜或手術傷口有無出血;(2)遵醫(yī)囑間隔輸入新鮮血或血小板懸液,以補充足夠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六、出血傾向1、原因七、枸櫞酸鈉中毒1、原因大量輸血時隨之輸入大量枸櫞酸鈉,和血液中的游離鈣結合,使血鈣降低,凝血功能障礙、心肌收縮無力。2、臨床表現

手足抽搐、出血、血壓下降、心率緩慢,甚至心跳停止。3、預防和處理(1)嚴密觀察病人反應,檢查血氣分析和電解質;(2)輸入庫血100ml以上時,須遵醫(yī)囑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以補充鈣離子。七、枸櫞酸鈉中毒1、原因

八、疾病傳播常見的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巨細胞病毒感染、梅毒、瘧疾、弓形體病。1、原因(1)獻血者有傳染性疾病未檢出;(2)貯血、輸血過程中血液被污染。2、臨床表現輸血后一段時間,出現經輸血傳播的相關疾病的臨床表現。3、預防和處理(1)嚴格掌握輸血適應癥,非必要時避免輸血;(2)杜絕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獻血;(3)對獻血者進行HBsAg、抗HBc以及抗HIV等檢測;(4)血液生產過程中有效買活病毒;(5)鼓勵自體輸血;(6)在采血、貯血和輸血操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無菌。八、疾病傳播常見的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巨細九、低體溫1、原因輸入血液溫度過低或輸血過快、過量。2、臨床表現發(fā)冷、寒戰(zhàn),心率紊亂,體溫降至35℃以下。3、預防和處理(1)快速輸血時室間溫度控制在24-25℃;(2)注意保暖;(3)觀察并記錄病人的體溫變化。九、低體溫1、原因輸入血液溫度過低或輸血過快、過量。(一)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器,換輸生理鹽水。(二)遵醫(y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四)情況嚴重者應立即通知手術醫(yī)師停止手術,就地搶救。

(五)按要求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

(六)懷疑溶血等嚴重反應時,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樣一起送輸血科。

(七)加強病情觀察,做好搶救記錄。(八)程序: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器→改換生理鹽水→報告醫(yī)師→遵醫(yī)囑給藥→嚴密觀察并做好記錄→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樣→送輸血科輸血反應的應急預案(一)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器,換輸生理鹽水。輸血反應的應演練場景:顱部手術時,手術患者需要大量用血,在為患者輸血時,患者出現斑疹。

演練分工:巡回護士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液管,換生理鹽水。巡回護士報告麻醉醫(yī)生并遵醫(yī)囑給藥,報告護士長,若為一般過敏反應,情況好轉者可繼續(xù)觀察并做好記錄。病情緊急時,巡回護士備好搶救藥品和物品,配合搶救。巡回護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