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v1.0可編輯可修改v1.0可編輯可修改--10---道路、林帶、居民點等規(guī)劃綜合加以考慮。田間排灌溝渠布置田間排灌溝渠,包括斗、農級固定溝渠、及其所包圍的田塊內部的臨時溝渠(毛渠、毛溝及輸水壟溝等),前者沿田塊邊界配置,后者設置于田塊內部,見圖3。布局時依自然條件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類型。水醇水閘Ifr春ftK水醇水閘Ifr春ftK圖3平原地區(qū)灌排系統(tǒng)組成平原地區(qū)的排灌溝渠的布置:可根據其相對位置和不同作用,有以下三種基本布置形式。灌排相鄰布置。澆灌渠道與排水溝相鄰布置。這種形式適用于地形有單一坡向、灌排方向一致的地區(qū)。灌排相間布置。渠道向兩側灌水,排水溝承泄兩側的排水。這種布置形式適用于地形平坦或有一定坡降、起伏不大的地形,灌渠道布置在高處,排水溝布置在低處。排灌兼用布置。排灌合渠的布置形式,只有在地面有相當坡度的地區(qū)或地下水位較低的地區(qū)才適用,因為在這種條件下,不需要控制地下水位,灌排矛盾小。平原地區(qū)排灌溝渠的控制范圍:農渠的長度通常為 400?800m間距為100?200m丘陵、山區(qū)田間渠系布置:要求是開好一套溝渠,健全排灌渠系,實現(xiàn)山、田分開。崗田,以嶺定向,崗頂分水;山田之間要沿等高線開挖截水溝,使山水歸槽不漫田,達到山田分開,促使實現(xiàn)嶺頂平原化。灌溉干渠一般沿崗嶺脊線布置,或沿骨干道路布置,斗渠垂直等高線。排水溝道則布置在崗媛之間,將田塊按地形高低分片平整,形成梯田。田(梯田)的田間渠系布置以解決灌溉為主,適當考慮排水要求。農渠沿等高線布置,毛渠垂直于等高線,沿梯田短邊布置。在上、下層梯田間的分界處,灌溉渠道用跌水銜接,消能防沖。每層梯田里坎設置導滲溝,深度左右,底寬,以降低梯田地下水位。農渠水進入毛渠后向兩邊田間灌水,毛渠可以灌排兩用。在、沖分界處(腳)開挖排水溝,溝深1?,底寬?。排水時田面水經導滲溝進入灌排兩用毛渠再進入帽腳排水溝。沖田(山壟田)的渠道布置主要在于擴大排洪出路,排澇防漬、要適當拉直沖溝、平整土地,合理布置田間排、灌、降與道路系統(tǒng),適應機耕需要。視沖洼的寬窄而定。當沖瓏的寬度小于100m時,可不開剖腹溝,在左右兩側媛沖分界處,視排水面積各開截水溝一條,使沖分開,攔截山坡徑流及田面水和地下水。截水溝一大一小,大的以排洪為主結合降漬,小的為灌排結合兩用渠。再垂直于沖的走向,分別開排水溝多條,呈“月”字形布置,每隔3?4條排水溝,開一條深1m左右的降水溝,以降低地下水位。對于冷浸嚴重的沖田,可沿坡腳開挖環(huán)田溝,攔截冷泉水,其溝底低于地面?。沖寬超過100m以上,可開剖腹溝,再垂直沖田走向開排水溝多條,呈“用”字形或“冊”字形布置,剖腹溝主要排泄田面水和地下水,要求深、窄,其溝深?,底寬?,溝底要低于田面?左右。6.5.3溝渠深、寬度參考指標表見表3表3 溝渠深、寬度參考指標表渠、溝級別深度(m)底寬(m口寬(m)干渠支渠灌排兩用渠1:(邊坡比)干溝1支溝
農溝隔水溝1:(邊坡比)說明:1、溝、渠的斷面是以流量和流速確定的,小型灌溉都以窄深式的滄槽為主。2 、土質渠道的深寬指標應通過設計確定。田間排灌溝渠控制范圍見表4渠別控制回積(hm)長度(m)間距(m布置說明斗60?2001000?3000以分渠或引渠長度為準400?800o布置斗渠以自然地形為主,適當照顧行政區(qū)劃,如村界等。分12?2016最宜斗渠單面開分渠400?800;斗渠雙向開分渠因地而定。100?200為斗渠的輔助渠道。灌溉面枳較大的斗渠,需設分渠,斗渠間距及灌溉面枳較小,可/、設分渠。弓1(毛)6?1210最宜100?500100?300增加為最末一級固定渠道。U型排灌溝3?15100?50060?150一般由支渠引水,垂直于田展方向布直,流星20?25L/S。順1?2100?350單向開腰渠雙向開腰渠60?100一般由引渠引水與引渠垂直,順田理力1可布置。一條順渠可同時開兩條腰渠。流量10?15L/S。腰(輸水溝)?50為灌水溝或灌水畦的長度。一般垂直域方1可布置。一條腰渠可同時開1?2個畦或4?8條直形灌水溝。流量10L/S。表4田間排灌溝渠控制范圍參考值灌溉渠道縱斷面規(guī)劃設計渠道縱斷面規(guī)劃設計應包括確定設計水位線、深度線、堤頂線,以及分水口渠系建筑物的位置。各級渠道在分水都應具有足夠水位高程。一般應從灌區(qū)內距渠道最遠且最高的地面高程,根據沿渠的水頭損失(渠系建筑物水頭損失見表5),自下而上地推算出各級渠道的設計水位高程。對地面坡度較陡(陡于1/1000),渠道水位已確定時,參照各渠道縱斷面自上而下逐級確水平線。要求各級渠道水位高出地面?;對于地面坡度較緩的灌區(qū),緩于1/10000的灌區(qū)可按計算公式⑴如下:H設H0 hil (1)式中:H設一一支渠分水口設計水位高程H一一渠道控制灌溉面積內參考點高程(mj),一般應選具有代表性的地面點;h一一參考點與該處末級固定渠道水位的高差,一般取一;i設一各級渠道比降;l設一各級渠道長度;設一水流通過渠系建筑物的水頭損失。表5 渠系建筑物水頭損失的最小數值表建筑物農門斗門支渠渠首干渠渠首渡槽公路橋倒虹吸管進水閘節(jié)制閘水頭損失(米)????注:渡槽倒虹吸為局部水頭損失。各級渠道設計水位應相互銜接。一般末級灌溉渠道的水位應高出灌溉范圍內地面,各級渠道的設計水位應高出下一級渠道水位,見圖 4。
圖4渠道設計水位推算示意圖流量設計續(xù)灌渠道應按設計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進行水力計算。輪灌渠道可按設計流量進行水力計算。正常工作條件下的各級渠道水力要素應按設計流量計算確定, 其平均流速應滿足渠道不沖不淤的要求。續(xù)灌渠道的岸頂超高和高度應按加大流量計算,并按加大流量驗算渠道的不沖流速。續(xù)灌渠道的最低控制水位應按加大流量計算,并按加大流量驗算渠道的不淤流速。續(xù)灌渠道的設計流量可按公式⑵或⑶計算確定。QsQsqsAsQs1L式中 Qs——續(xù)灌渠道白設計流量(m3/s);qs 設計灌水率(m3/s?hm2);A——該渠道灌溉面積(hm2);s——該續(xù)灌渠道至田間的灌溉水利用系數;q——該渠道分出的總流量(m/s);——該渠道工作長度(km)。支渠工作長度為Li與aL2之和,Li為支渠引水口至第一個斗口至最末一個斗口的長度,a為長度折算系數,可視支渠灌溉面積的平面形狀而定(面積重心在上游時,a=);干渠工作長度可取工作渠段的總長度。輪灌渠道的設計流量可按公式⑷計算確定。QnNq^n (4)n3式中Qn——輪灌渠道白^設計流量(m/s);n——該渠道輪灌組數;An——該渠道輪灌組平均灌溉面積(hm2);n——該輪灌渠道至田間的灌溉水利用系數;續(xù)灌渠道加大流量的加大百分數,可按表6采用,濕潤地區(qū)可取小值,干旱地區(qū)可取大值。由泵站供水的續(xù)灌渠道加大流量應為包括備用機組在內的全部裝機流量。表6 續(xù)灌渠道加大流量的加大百分數設計流量(m3/s)<11?55?2020?50加大百分數(%35?3030?2525?2020?15續(xù)灌渠道的最小流量不宜小于設計流量的40%相應的最小水深不宜小于設計水深的70%各級渠道流速由下列公式⑸計算確定。V-R2/3i1/2 ⑸n式中:V——渠道的平均流速(m/s);r——渠道的水力半徑(m;
渠道比降;n——渠床糙率一按有關糙率表選用。見表7—1、表7—2、表7—3。渠底比降應根據渠道沿線的地形地質條件設計流量和含沙量等因素計算分析確定??筛鶕啦粵_不淤的原則和路途土質情況 ,一般土渠緩些,石渠(含襯砌防滲渠)及建筑物陡些。表7-3表7-1 表7-3渠道流量(m3/s)渠槽特征灌溉渠道泄(退)水渠道>20平整順直,養(yǎng)護良好平整順直,養(yǎng)護一般渠床多石,雜草叢生,養(yǎng)護較不20?1平整順直,養(yǎng)護良好平整順直,養(yǎng)護一般渠床多石,雜草叢生,養(yǎng)護較不<1渠床彎曲,養(yǎng)護一般,支渠以下的固定渠道渠床多石,雜草叢生,養(yǎng)護較不渠槽表面的特征髓率經過良好修整經過中等修整無凸出部分經過中等修整有凸出部分未經修整有凸出部分?表7-2石渠糙率防滲襯砌渠槽糙率
防滲襯砌結構類別及特征糙 率粘土、粘沙混合土、膨潤混合土平整順直,養(yǎng)護良好平整順直,養(yǎng)護一般平整順直,養(yǎng)護較差灰土、三合土、四合土平整,表面光滑平整,表面較粗糙??水泥土平整,表面光滑平整,表面較粗糙??砌石漿砌料石、石板漿砌塊石十砌塊石漿砌卵石十砌卵石,砌工良好干砌卵石,砌工一般十砌卵石,砌工粗糙???????瀝青混凝土機械現(xiàn)場澆筑,表面光滑機械現(xiàn)場澆筑,表面粗糙預制板砌筑???混凝土抹光的水泥沙漿面金屬模板澆筑,平整順直,表面光滑刨光木模板澆筑,表面一般表面粗糙,縫口/、齊修整及養(yǎng)護較差預制板砌筑預制渠槽平整的噴漿面/、平整的噴漿面波狀斷面的噴漿面???????排水渠道縱斷面規(guī)劃設計排水系統(tǒng)的設置應與灌溉渠道系統(tǒng)相對應,可依干溝、支溝、斗溝、農溝順序設置固定溝道。根據排水區(qū)的形狀和面積大小以及負擔的任務,溝道的級數也可適當增減。排水系統(tǒng)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排水溝宜布置在低洼地帶,并盡量利用天然河溝。1?3級排水溝線路宜避免高填、深挖和通過淤泥、流沙及其它地質條件不良地段。排水線路宜短而直。排水溝出口宜采用自排方式。受承泄區(qū)或下一級排水溝水位頂托時,應設涵閘相機搶排或設泵站提排。排水溝可與其它型式的田間排水設施結合布置。水旱間作地區(qū),水田與旱田之間宜布置截滲排水溝。排洪溝(截流溝)應沿傍山(堀邊)渠道一側及灌區(qū)邊界布置,并就近匯入排水干溝或承泄區(qū),交匯處應設防沖蝕護面。末級固定排水溝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末級固定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應根據當地機耕作業(yè)、農作物對地下水位的要求和自然經濟條件,按排水標準設計并經綜合分析確定。在增設臨時淺密明溝的情況下,末級固定排水溝間距可適當加大。用于排漬和防治土壤鹽堿化的末級固定排水溝深度和間距,宜通過田間試驗確定,也可按表8確定表8 末級固定排水溝深度和間距(m^末級固定排水溝深排水溝間距度粘土、重壤土中壤土輕壤土、沙壤土?15?3030?5050?70?30?5050?7070?100?50?7070?100100?150?70?100100?150一末級固定排水溝的設置,應滿足防治疾病要求。單純排澇的排水溝,可只按排澇設計流量設計。排澇、排漬兩用排水溝,可按排漬要求確定溝深和間距,按排澇設計流量進行斷面校核;兼有防治土壤鹽堿化作用的排水溝,有沖洗要求時,還應按沖洗排水流量進行斷面校核。排水溝設計流量和校核工業(yè)流量應根據排水面積、排水模數、產流與匯流歷時以及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排水溝縱、橫斷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應保證設計排水能力。排水溝設計水位宜低于地面(或堤頂)不少于。干、支、斗、溝應按分段流量設計斷面。排水溝分段處以及主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應平順銜接。下一級溝道的設計水位宜低于上一級溝道?。正常運行時不應發(fā)生沖刷、淤積和邊坡坍塌等情況。占地少,工程量小。施工、管理方便。排水溝溝底比降應根據沿線地形、地質條件,上、下級溝道的水位銜接條件,不沖、不淤要求,以及承泄區(qū)水位變化情況等確定,并宜與溝道沿線地面坡度接近。排水溝糙率應根據溝槽材料、地質條件、施工質量、管理維修情況等確定。新挖排水溝可取?;有雜草的排水溝可取?;排洪溝可比排水溝相應加大?。土質排水溝宜采用梯形或復式斷面,石質排水溝可采用矩形斷面。土質排水溝邊坡系數應根據開挖深度、溝槽土質及地下水情況等,經穩(wěn)定分析計算后確定。開挖深度不超過5m3水深不超過3m的溝道,最小邊坡系數按照表9的規(guī)定確定淤泥、流沙地段的排水溝邊坡系數應適當加大。表9 土質排水溝最小邊坡系數土質排水溝開挖深度(m)<??>?粘土、重壤土??中壤土??輕壤土、沙壤土??沙土??排灌系統(tǒng)的其他工程規(guī)劃設計規(guī)劃設計要求滿足渠系輸水、分水、泄水等要求,保證渠系正常進行;建筑物數量、類型在滿足安全運行,便于管理的條件下,做到數量少,工程量省,應盡量采用聯(lián)合布置形式;應使流量穩(wěn)定、水頭損失小,能控制較大自流灌溉面積;保證灌區(qū)交通順暢,滿足生產、生活需要。排灌水工建筑物配置水工建筑物包括控制泄水建筑物,交叉建筑物,聯(lián)結建筑物,庫、井、站引水樞紐,進、出水池,機房等。進行水工建筑物規(guī)劃與設計時,應保證排灌水順利通過各種天然與人工的障礙和調節(jié)水量、工程聯(lián)結等。灌溉泵站設計灌溉泵站設計應對揚程、流量、泵的規(guī)模和配套動力數量進行計算,泵址應根據地形、地質、水流、動力源等條件確定。灌泵站設計按GB/T50265和GB5028縱行。水閘按水閘的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可分位于渠首的進水閘、將上級渠道中的水量分配到下級渠道的分水閘、控制渠道水位和調節(jié)流量的節(jié)制閘、用以宣泄渠道中部分或全部水量的泄水閘,以及引水渠道進口砂排洪或渠道中淤積泥沙的沖砂閘,見圖 5。水閘設計按SL265執(zhí)行。圖5水閘位置布置渡槽渠道跨越河流、渠溝、洼地、道路,采用其它類型建筑不適宜時,可選用渡槽;渡
槽軸線應短、直,進、出口應與上、下游渠道平順連接。按GB5028縱行。GB5028縱行。渠道穿越河流、渠溝、洼地、道路,采用其它類型建筑不適宜時,可選用倒虹吸管;倒虹吸管宜設在地形較緩處,應避免通過可能產生滑坡、崩塌及其它地質條件不良的地段。按GB5028縱行。涵洞填方渠道跨越溝溪、洼地、道路或穿越填方道路時,可在渠下或路下設置涵洞;涵洞軸線宜短而直,并宜與溝溪、道路中心線正交,進、出口應與上、下游渠道平順連接。按GB5028的行。跌水和陡坡的選擇主要取決于當地地形和經濟技術條件。渠道落差在以內時,多采用跌水;落差為?時,多采用陡坡;落差大于時,采用陡坡或根據地形采用多級跌水。注意事項應根據實際需要,配置涵洞、倒虹吸管、橋和渡槽。灌溉水質標準以地面水、地下水或處理后的城市污水與工業(yè)廢水作為灌溉水源時,其水質均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508的規(guī)定。在作物生育期內,灌溉時的灌溉水溫與農田地溫之差宜小于 10c。灌區(qū)內外農田、城鎮(zhèn)及工礦企業(yè)排入渠溝的地面水和污水水質必須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383部口GB8978的規(guī)定;灌溉地下水的水質除應符合上述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508的規(guī)定。7機耕路規(guī)劃設計機耕道路設計要求機耕道路應保證居民點、生產中心到農田具有方便的交通聯(lián)系,路線直、距離短。道路坡度、轉彎角度等技術指標要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機耕道路沿田邊布置,應與田、林、村、渠、溝等項目進行綜合規(guī)劃布局,以便于田間生產的管理。機耕路包括路基、路面、橋梁、涵洞及其附屬設施。
機耕路縱坡最大縱坡:干、支道宜取3?4%,田間道宜取6?8%。最小縱坡:以滿足雨雪水排除要求為準,一般宜取?%機耕路布置:項目區(qū)機耕道一般與道路相通,布設干道、支道;支道一般垂直于干道,設于小區(qū)邊界上;小區(qū)內設田間道和生產路,地塊在 200畝以下一般設生產道。200畝以上設田間道和生產路,生產路一般垂直田間道;田問道設在中部,一般相隔150?200米,呈十字形或井字形布設,外與干道、支道相通,內與生產路相接;生產路一般相隔100米,供農業(yè)機械田間移動和下田作業(yè)和人、畜行走。每丘田塊要設置下機道,寬度約3米;田問道間隔200?300米范圍內,在地勢較為平坦開闊的地方,要設置錯車道,錯車道處路基寬度不小于米,有效長度不小于10米。項目區(qū)內道路網應盡量與水利工程渠系一致,沿水利溝渠布局。機耕路上橋梁的設計參照交通部門的相應標準和規(guī)范執(zhí)行;涵洞的單跨跨徑應小于5米,多跨跨徑總長應小于8米。表10路寬選擇參見表表10機耕路規(guī)劃指標表道路類型主要聯(lián)系范圍溝渠結合級別行車情況路面規(guī)格路面寬m高出地面高度,m干、支道村莊與村莊之間支溝渠具、農用車輛硬化5?6?田問道村莊與田塊之間斗農溝渠農用車輛農業(yè)機械硬化或砂包土3?4?生產路田塊與田塊之間農溝渠農業(yè)機械砂包土或泥土2?8農田防護林設計農田防護林設計要求對閩東南沿海平原地區(qū)應因地制宜地考慮農田防護林的建設。 實行山、水、田、林、路、村統(tǒng)一規(guī)劃,綜合治理。在主干溝、渠旁和道路兩側,居民點以及四周閑地栽樹種果,建立農田防護林網。林帶方向:主林帶要垂直于當地主害風的方向,沿條田長邊布置。副林帶垂直于主林帶,沿條田的短邊布置。各地溝、渠、路布局已定情況下,林帶方向可結合農田溝、渠配置,使主林帶與害風方向偏度較大,有一定的防風效果。林帶間距:林帶間距決定于林帶的有效防風范圍,約為樹高的20?25倍。具體確定還要考慮風害程度和當地溝、渠、路、田的布局。一般主林帶間距約200?250m副林帶間距約500?1000m林帶結構:按照疏透度的大小,可有緊密結構、疏透結構、透風結構三種。經研究比較,疏透結構由較少行數的喬木,兩側各配1?2行灌木組成。林帶寬度:林帶寬度以窄林帶的防風效果較好,占地也少,約為2%-3%可在支、斗級溝渠與公路、機耕路的兩側或一側種植,梅花形或三角形排列。主林帶寬3?6m,栽植3?5行喬木,1?2行灌木。副林帶栽植1?2行喬木、1行灌木。9路、溝、林、渠、田綜合規(guī)劃設計田-溝-林-路-渠道路處于灌水渠道和排水溝之間,見圖 6(a)其優(yōu)點是道路與下級灌排渠系均不相交,灌溉排水方便。但由于道路進入田間必須跨越溝、渠,需要修較多的涵洞,從而增加了投資。田-溝-林-渠-路道路布置在田塊的上端,位于灌溉渠道一側,見圖6(b)采用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etc押金合同范本
- 出租工地合同范本
- 別墅臨街出售合同范本
- 與安踏合作合同范本
- 供應提成合同范本
- 醫(yī)用設備購銷合同范本
- 上門醫(yī)療服務合同范例
- 中標方轉讓合同范本
- 美發(fā)合租合同范本
- 勾機械轉讓合同范本
- 高二上學期物理(理科)期末試題(含答案)
- 2024年房地產經紀人《房地產經紀專業(yè)基礎》考前沖刺必會試題庫300題(含詳解)
- 礦山生態(tài)修復工程不穩(wěn)定斜坡治理工程設計
- 躲避球運動用球項目評價分析報告
- 風機盤管更換施工方案
- 河道整治與生態(tài)修復工程監(jiān)理規(guī)劃
- 2024年度委托創(chuàng)作合同:原創(chuàng)美術作品設計與委托制作3篇
- 建設工程招標代理合同(GF-2005-0215)(標準版)
- 剪映專業(yè)版教學課件
- 公司新建電源及大用戶并網管理辦法
- 《hpv與宮頸癌》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