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歷史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復試真題(2001-2017)_第1頁
陜西師范歷史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復試真題(2001-2017)_第2頁
陜西師范歷史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復試真題(2001-2017)_第3頁
陜西師范歷史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復試真題(2001-2017)_第4頁
陜西師范歷史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復試真題(2001-2017)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1-2017)2001年《中國通史》一、名詞解釋甲骨文與金文《水經(jīng)注》均田制城邦區(qū)田法五服制代田法楊守敬府兵制租庸調制二、問答題1、秦皇、漢武在加強中央集權上的異同?2、隋朝大運河與元代大運河的異同?3、隋朝初年對西北邊疆的經(jīng)略措施?4、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調制的內容及其之間的關系?《中國地理》一、名詞解釋梅雨潮汐氣旋徑流鋒面雨江漢平原鄂爾多斯高原 南陽盆地二、問答題1、西北環(huán)境特點對西部大開發(fā)的影響?2、青藏高原的隆起對西北氣候的影響?3、福建的微地貌與氣候之間的關系?2002年《中國通史》一、名詞解釋甲骨文與金文 分封制齊桓晉文之事 裴秀孝文帝改革《水經(jīng)注》茶馬互市 行省制二、問答題1、隋元大運河異同及其形成原因?2、清朝如何經(jīng)略西部邊疆,近代列強如何侵略西部邊疆?3、秦皇漢武對中央集權制的確立及發(fā)展的貢獻?4、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調制的內及其之間的關系?《中國地理》1、我國地質構造的五種類型與山脈分布有密切的聯(lián)系,我國山脈的分布走向及其排列特點》?2、我國水系的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3、我國土壤及植被的水平分布規(guī)律?4、西北地區(qū)的氣候特點?2003年《中國通史》一、名詞解釋龍山文化《春秋》五胡十六國僑籍郡縣 文成公主一條鞭法九品中正制改土歸流二、問答題1、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特點?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意義?3、四大發(fā)明的時間和對世界文化的影響?4、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邊疆用兵策略及意義?5、比較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異同?《中國地理》一、名詞解釋全新世第四紀大運河梅雨青藏高原 季風二、問答題1、我國氣候的特點及成因?2、中國的地形特征?3、中國東部地區(qū)植被土壤的地帶性分布規(guī)律?4、你認為當前歷史地理學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學科建設?5、結合西北地區(qū)談談開展歷史地理研究的重大意義?2004年《中國自然地理》一、名詞解釋淮河鄂爾多斯高原中國自然地理 徐霞客柴達木盆地二、問答題1寒潮冷鋒進入中國的三條路徑2中國地貌的特點中國氣候的特點黃土高原的治理三、論述題中國地理格局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有何意義?2西北地區(qū)的主要特征及其治理辦法?《中國史綱要》一、名詞解釋山頂洞人湯武革命 都江堰九品中正制魏孝文帝 文成公主魚鱗圖冊二、問答題1、酈道元,徐霞客,唐玄奘在中國歷史地理上的貢獻。2、在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產生形成過程中,秦始皇,漢武帝有哪些措施和作用?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2005年《中國通史》一、名詞解釋盤庚遷殷 班超僑州郡縣 兩宋金石學九邊嶺北行省 張居正厘金水經(jīng)注貞觀十道二、翻譯一段反映安史之亂的問題是安史之亂的時間和影響?三、簡述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影響。2、唐朝初年邊疆地區(qū)的民族分布。3、鄭成功收復臺灣及其康熙統(tǒng)一臺灣的史實及其意義。四、論述1、比較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形成原因的異同點。2、分析洋務派維新派與革命派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吨袊匀坏乩怼芬弧⒚~解釋羅布泊鄂爾多斯高原 南海諸島寒潮黃土潮汐秦巴山地羅布泊竺可楨二、簡述1、簡述中國氣候的特點及成因。2、中國地貌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特征。3、年降水量的地區(qū)分布。4、中國植被與土壤的緯度地帶性與分布規(guī)律。5、如何搞好黃土高原的環(huán)境治理。三、論述1、中國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征。2、從歷史地理的角度談談對西部開發(fā)的看法。33、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特點?2006年《中國通史》一、名詞解釋禹貢僑置郡縣 行省制輪臺詔改土歸流四庫全書裴秀慶歷新政二、簡答1、考古發(fā)現(xiàn)夏文化中的二里頭文化的范疇?學術界四種不同的觀點是什么?2、唐代行政區(qū)劃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3、九品官人制的內容和意義是什么?4、一條鞭法的內容和意義?三、論述1、宋朝的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歷史背景表現(xiàn)形式和意義?2、清朝如何完成大一統(tǒng)的極其四至?!吨袊匀坏乩怼芬?、名詞解釋青藏高原 黃土高原 氣候帶潮汐河流徑流喀斯特地貌 大陸島鹽堿土二、簡答1、從北到南中國境內的主要河流?2、中國季風氣候的成因?33、中國氣候的特點?三、論述1、用自己的觀點談談我國現(xiàn)在土地資源面臨的嚴重問題并談談改變和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2、談談歷史地理學的發(fā)展方向?它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2009年復試題一、名詞解釋十三州刺史郡 黃土高原 七大古都 濟水自然區(qū)劃二、簡答1、分析歷史時期黃河改道頻繁的原因?2、行省制度的起源與發(fā)展?3、簡述中國自然區(qū)域特征?4、簡述中國氣候特征?三、論述1、歷史時期農牧界限的伸縮變化?2、談談你對歷史自然環(huán)境的重建和復原的重大意義的認識?2010年復試題一、問答題(每題20分)1、青藏高原隆起對中國西北環(huán)境的影響?2、什么是地區(qū)差異,中國的地區(qū)差異特征?4、大運河的發(fā)展與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5、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的東移南遷及其原因?6、歷史時期黃河流域洪災和改道頻繁的原因?二、論述題(30分)1、歷史時期黃土高原森林植被的變遷?2011年復試題1、中國水資源的分布特點?2、中國氣候特點的成因?3、黃河文明產生的氣候機理?4、政區(qū)和政治制度的演變規(guī)律?5、中國經(jīng)濟重心東移南遷的過程和原因?6、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7、黃河的歷史變遷及其特點?2012年復試題一、名詞解釋(5*8=40)放馬灘地圖都江堰蠻書闖關東次生林荊江毛烏素沙地基巖海岸二、簡答(15*4=60)1、簡述中國古代都城分布演變趨勢及原因。2、解釋“蘇湖熟,天下足”和“湖廣熟,天下足”,并分析其產生的經(jīng)濟地理學背景3、簡述歷史氣候變遷研究的主要方法。4、舉例說明黃河下游湖泊變遷類型。三、論述( 25*2=50)1、舉例分析中國行政區(qū)劃演變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2、分析隋唐大運河和明清大運河的異同點。2013年2013年初試題一、名詞解釋(共十題)海洋資源岡身二里頭文化土地《河山集》絲綢之路《顏氏家訓》白登之圍承宣布政使司乾嘉考據(jù)學二、簡述(共四題)1、簡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2、簡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3、簡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族大融合的表現(xiàn)。4、簡述唐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背景。三、古文獻斷句(根據(jù)自己的語感,很簡單)四、論述1、結合古代賦役制度,論述“一條鞭”的意義和影響。2、談談你對“全球變暖”的看法。2013年復試題五題:5*30分1、簡述中國季風分界線與農牧交錯帶的關系。2、舉例說明歷史時期黃河改道對自然、社會的影響。3、簡述中國行政區(qū)劃與自然區(qū)、經(jīng)濟區(qū)的關系。4、簡述明清經(jīng)濟制度改革對社會經(jīng)濟的影響。5、《水經(jīng)注》段落節(jié)選,用下劃線標出其中所含地名,找出所引用文獻并簡要介紹這些文獻。(水經(jīng)注卷十九渭水)(試題中沒有句讀)渭水又東北與鄗水合,水上承鄗池于昆明池北。周武王之所都也。故《詩》云:考卜維王,宅是鄗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自漢武帝穿昆明池于是地,基構淪虢,今無可究。《春秋后傳》曰:使者鄭容入柏谷關,至平舒置,見華山有素車白馬,問鄭容安之?答曰:之咸陽。車上人曰:吾華山君使,愿托書致鄗池君。子之咸陽,過鄗池,見大梓下有文石,取以款列梓,當有應者,以書與之。勿妄發(fā),致之得所欲。鄭容行至鄗池,見一梓下,果有文石,取以款梓。應曰:諾。鄭容如睡,覺而見宮闕,若王者之居焉。謁者出,受書,入,有頃,聞語聲言:祖為死。神道茫昧,理難辨測,故無以精其幽致矣。2014年2014年初試題、名詞解釋直道濟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明長城《大清一統(tǒng)志》士族貞觀十道二、簡答1、科舉制的形成與發(fā)展?2、簡述中國地形的基本特征?3、簡述 2000年來中國主要農作物的嬗變大勢?4、簡述我國古代教育文化中心的東移南遷及主要原因?5、簡述西北絲綢之路對北方社會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三、古代文獻1、選自《三輔黃圖》中的一段話,對其句讀并解釋。2、選自康有為的《學記》對其句讀并翻譯。四、論述1、中國古代城市形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2、至少舉出三例論證中國古代地區(qū)開發(fā)對于社會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的作用,談談你的觀點?2014年復試題論述題5*30分1、歷史地理學研究主要是什么性質的資料,舉例說明。2、簡述《徐霞客游記》的主要內容及其特點。3、簡述我國東部地區(qū)的氣候特點。4、簡述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和經(jīng)過。5、若被錄取,你將怎樣學習和研究歷史地理學?2015年2015年初試題一、名詞解釋 8*5=40分《河山集》,《徐霞客游記》,百家爭鳴,行省,一條鞭法,河西四郡,外營力,地域分異規(guī)律二、簡答題4*25=100分1、中國氣候的基本特征2、中國北方農牧交界線的歷史變遷3、秦漢時期中國的風俗文化區(qū)4、中國古代都城位置轉移的特點及影響因素三、文獻題40*2=80分1、《史記?周本紀》成王周公營建洛邑一段。要求:繁轉簡、句讀、翻譯。2、《漢書?地理志》卷首記載有關周禮職方氏的一段。要求:注標點、劃地名、列九州、西漢十三州。四、論述題2*40=80分.例舉典型案例論述中國古代人口增長,遷移對于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變遷的影響。.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政策,談談對于歷史地理學研究的認識。20152015年復試題論述題:6*25=150分.簡述我國西北地區(qū)氣候的基本特征。.試論人類活動因素對我國地貌發(fā)育的影響。.簡述元明清時間我國地方行政區(qū)劃體系的基本構成和歷史演變及其主要原因。.試論近五千年氣候變化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簡論張騫通西域的歷史意義。.簡述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資料的主要來源和各自的特色。2016年2016年初試題一、名詞解釋( 8*10=80分)1.歷史地理學 2.水土流失 3.河西走廊 4.全新世5.地帶性規(guī)律6.賈耽 7.大索貌閱 8.郡縣制二、簡答題(5*20=100分)1、簡述我國四大高原的環(huán)境特征。2、簡述“永嘉之亂”及其影響。3、簡述商鞅變法內容。4、簡述我國古代都城空間變遷特征。5、簡論我國封建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原因。三,文獻基礎知識題(50分)1、選自康有為《長興學記》的一段話,繁轉簡,句讀。(30分)2、基礎知識題(20分)(1)列舉“前四史”名稱。(4分)(2)列舉三個以一統(tǒng)志命名的地理總志(并著名朝代)。( 6分)(3)解釋古代將“地理志”寫入史書的原因。( 10分)四、論述題(2*35=70分)1、簡論中國古代選舉制度的變遷。2、論述歷史時期黃河流域自然環(huán)境變遷。2016年復試題:一、名詞解釋(5*8=40分)1.商鞅變法 2.《元和郡縣志》3.九州 4.王士性 5.《三輔黃圖》6.黃土高原 7.梅雨 8.九品中正制二、簡答題(70分)1、簡述中國古代經(jīng)濟中心變遷及其原因。(15分)2、簡述歷史時期中國植被的變遷。( 15分)3、簡述明清朝疆域范圍及其變化。( 10分)4、簡述氣候,植被,土壤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15分)5、簡述全新世以來中國的氣候變化特征。(15分)三、論述題(2*20=40分)1、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的發(fā)展趨勢是各學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請論述你對這一現(xiàn)象的看法。(20分)2、試從資源與環(huán)境的角度論述西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可行性。(20分)2017年2017年初試題:一、名詞解釋(5*10=50分)1.九邊 2.郡縣制 3.龍門碣石 4.釣魚島 5.西北絲綢之路 6.人地關系7.《禹貢》8.安史之亂 、9.水土流失 10.云夢澤二、簡答題(5*20=100分)1、簡述近 1萬年氣候變遷趨勢。2、簡述近 2000年來經(jīng)濟區(qū)域重心變遷。3、簡述全球變化的概念。4、簡述秦嶺南北地理環(huán)境差異。5、列舉十部重要的歷史地理文獻比并說出當前流行版本。三、論述題(3*30=90分)1、論述中國古代都城變遷趨勢及原因。2、論述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3、舉典型案例分析人口遷移對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四、材料題(三段材料 60分)1、將下列材料摘抄到試卷上,句讀并翻譯。(原文是簡體,沒標點)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qū)。是故《易》稱“先王建萬國,親諸侯”,《書》云“協(xié)和萬國”,此之謂也。堯遭洪水,懷山襄陵,天下分絕,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ǔ鲎浴稘h書?地理志》)2、分析下面劃線部分的歷史地理含義?;春NP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筱德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賦下上,上錯。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筱、簿、齒、革、羽、毛惟木。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桔柚,錫貢。沿 于江、海,達于淮、泗?!ǔ鲎浴队碡暋罚?、指出下列材料的出處,并闡述其蘊含的歷史區(qū)域經(jīng)濟地理思想。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