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獨游西巖》全文鑒賞及譯文(精選2篇)_第1頁
《生查子·獨游西巖》全文鑒賞及譯文(精選2篇)_第2頁
《生查子·獨游西巖》全文鑒賞及譯文(精選2篇)_第3頁
《生查子·獨游西巖》全文鑒賞及譯文(精選2篇)_第4頁
《生查子·獨游西巖》全文鑒賞及譯文(精選2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生查子·獨游西巖》全文鑒賞及譯文〔精選2篇〕

生查子·獨游西巖原文賞析及翻譯篇一

原文: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

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高高處。

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

譯文

聳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聽召喚,還會有誰喜歡欣賞你呢?歲暮寒冬,常到山中溪邊來吧。

山尖一輪明月悄悄升起,才發(fā)現(xiàn)它早已從地平線升起,眼下已是高懸中天,遍灑銀輝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巒,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靜聽我朗誦的《離騷》。

注釋

生查〔zhā〕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尊前集》注:雙調(diào)。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偃蹇〔yǎnjiǎn〕:原義高聳,引申為驕傲,傲慢。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

憐:愛憐,喜歡。

歲晚:指寒冬臘月。

太寒生:比擬寒冷。生:語尾助詞,無義。

離騷:指戰(zhàn)國詩人屈原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

賞析:

在古代游紀體詩詞中,以“獨游〞為內(nèi)容的十分鮮見。“獨游〞,顧名思義,就是孤孤單單沒有人為伴的游歷,同時心情又很郁悶,很顯然,作者辛棄疾此時就屬這一類。淳熙八年〔1181〕冬,他被誣陷罷官,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景優(yōu)美。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紀游之作。

開頭“青山〞兩句,寫出了詞人對青山的一片癡情。他似乎想把巍然獨立的青山招到近旁,可青山卻無動于衷,于是便發(fā)出善意的埋怨:青山啊,你那么傲慢,有誰會喜歡你呢?“偃蹇〞,有高聳、傲慢之意。青山屹立不移,不隨人俯仰,這或許就是詞人想象中的高人逸士的性格吧!蘇軾詩云:“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越州張中舍壽樂堂》〕。看來,巍巍青山絕不同于熱衷功名利祿的市儈之輩。在辛棄疾的筆下,青山也總是被寫得氣象非凡、通達人情的。比方他寫:“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扒嗌接哺呷苏Z,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扒嗌揭鈿鈲槑V,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筑》〕。作者同青山之間,“情與貌,略相似〞,真可謂彼此仰慕,心心相印了。

“歲晚〞兩句寫貌似傲岸的青山對詞人充滿了情意。歲暮寒冬,青山勸詞人到山中溪邊來住,相互為伴,以御寒風??梢?,作者“獨游西巖〞是在冬天。但更深一層揣摩,似乎應該把自然界的寒,理解為政治上的失意。作者正是在惡劣的政治氣候逼迫下,閑居山野,得到青山深切關(guān)心的。

下片著重寫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勸我溪邊住〞,又另辟新的境界,展示明月與詞人的情誼。“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人在山中,見不到地平線上升起的皓月;當月露山頭,已是高懸中天了。這兩句寫出了山中望月的特點。那一輪素月,是悄悄爬上山頭,關(guān)切地探望可敬的詞人呢,還是高高地亮起一盞天燈,遍灑銀輝,和青山、溪水一起形成一種令人沉醉的意境,給詞人帶來不盡的遐想?

結(jié)尾兩句,由抬頭望空中明月到低頭見溪中月影,好似明月由“天高處〞進入溪水中來了。詞人形影相吊,住在山中溪畔,唯有流水中浮動著的月影相陪,這是多么難得的伴侶,多么難得的友情!“夜夜〞句還說明,這次游山逗留了不止一日。明月不僅有形有影,而且有意有情,你看它默默地聽著詞人讀《離騷》呢。從明月由“來〞到“去〞,說明詞人深夜未眠,足見其憂憤之至。

這首詞語言簡潔,內(nèi)容深刻含蓄。初讀全詞,似乎作者寄情山水,與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輕松愉快。細加品味那么不然。詞中描寫的是:歲暮天寒,素月清輝與澄澈的溪水相映,詞人孑然一身居于山中溪畔,長夜無眠,獨詠《離騷》。這是一幅多么凄清、幽獨而又含有晶瑩色澤的圖畫!這圖畫中的主人公,不正是有志難申、懷才不遇、憂國憂民的作者形象嗎?

詞中的青山和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沒有世俗的偏見,高尚、正直而又純潔。當作者罷官之際,被“嚴寒〞所逼之時,得到敬重的,只有它們——青山和明月,情深意切,成為自己的知音。在章法上,上片不說自己游山,而說青山“勸我溪邊住〞;下片不說自己月夜讀《離騷》,而說明月聽《離騷》。以客寫主,不僅含蓄蘊藉,情趣橫生,而且有力地襯托出作者的高潔品格。盡管他為世所棄,無從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卻仍然保持著“一片丹心在玉壺〞的美好情操。

聽讀《離騷》,從“讀〞這個行動來說,是寫實,但其中另有寓意?!峨x騷》抒發(fā)了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郁憤不平之情。辛棄疾一生渴望收復中原,卻屢遭投降派排斥和打擊,不為朝廷所用,不得已閑居鄉(xiāng)里,“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這滿腔憂憤之氣,很難用一二句話表達出來,借用屈原的《離騷》,恰好充分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心情??此菩攀帜閬?,不留痕跡,卻顯出作者的非凡功力。輕輕一筆,就使全詞的主題思想迅速得到升華。

生查子·獨游西巖原文賞析及翻譯篇二

生查子·獨游西巖

宋代辛棄疾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譯文

聳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聽召喚,還會有誰喜歡欣賞你呢?歲暮寒冬,常到山中溪邊來吧。

山尖一輪明月悄悄升起,才發(fā)現(xiàn)它早已從地平線升起,眼下已是高懸中天,遍灑銀輝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巒,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靜聽我朗誦的《離騷》。

注釋

生查〔zhā〕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尊前集》注:雙調(diào)。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偃蹇〔yǎnjiǎn〕:原義高聳,引申為驕傲,傲慢。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

憐:愛憐,喜歡。

歲晚:指寒冬臘月。

太寒生:比擬寒冷。生:語尾助詞,無義。

離騷:指戰(zhàn)國詩人屈原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

賞析

上片借山來自寫,又能將山品與人品相融。首句落筆就奇,接句含蓄曲折?!百儒卡曇辉~用來形容西巖的狀貌很恰當,也可以引申為詞人的驕傲和傲慢。一筆兩意,巧妙之極。而以“誰憐汝〞這一問,更寫出詞人的自憐憐山,自傷傷山。此處的山與人,已在感情上合二為一?!皻q晚〞一句,也是既寫山,又寫人。如是寫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寫人,那么指人的老大。這樣雙綰之后,“太寒生〞就成了詞人的心理自感,和對于山的移情了。既然山被詞人賦予了這樣充分的靈性甚至可說是人性,那么,上片末句沖出青山“喚我溪邊住〞的語句,就不再突兀麗矯情。兩位歲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謀相伴,簡直再合情理不過。

下片借月來自寫,也有與上片近似的曲筆和豐富情味。過片說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頭下來了。這就如同一個絕大的懸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釋。結(jié)韻那么作出生動的解釋,說這從天而降的明月,是因為被詞人讀《離騷》的聲音所打動和吸引。這解釋十分巧妙而合理,因為他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聽他讀書的明月,實不過是清溪里的月影。這樣的巧用,顯示出他專注于讀《離騷》的激憤心情。因?qū)P淖x書,他再無心仰望天空。偶爾一瞥眼前,只見溪中之月凝止不動,似在入神而聽。另外,這里的“夜夜〞一語,又將前句瞬間的“明月來〞化為夜夜的“明月來〞,使詞人讀《離騷》的行為,不再是一個瞬息性行為,而在重復、延長中加深了它的意義,加強了它所含有的詞人感情的勃郁憤懣色彩。夜夜如此,長夜如此,這讀《離騷》的人,他的情感強度就不待測量而后知了。

這首詞是詞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